-
1 # 百味寫春秋
-
2 # 鄭秦雲
(水調歌頭)《昆明池抒懷》
元日覽池水,碧痕述當年。
金甲拖拽織女,披髮衣凌亂。
牛郎雙擔兒女,牽牛步雲追趕,青牛眼睜圓。
隋朝到如今,民間口口傳。
天河會,架鵲橋,七夕年年。
喜淚盈天,正值牛年家國健。
儘管仙凡隔斷,卻有牛鵲通連。
遙祝昆明池,廣愛滿人間。
咸陽人作
-
3 # 老街味道
問題:牛年關於牛的古詩詞有哪些?前言
牛,是農業社會最重要的生產工具之一,雖然走得慢,但牛也是常見的交通工具之一。前人詩詞中,也有不少關於牛的作品。
一、俯首甘為孺子牛魯迅算不上古人,但是這首詩的中“孺子牛”卻是一個古老的典故。
《自嘲》:
運交華蓋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頭。破帽遮顏過鬧市,漏船載酒泛中流。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躲進小樓成一統,管他冬夏與春秋。
《左傳》哀公六年寫到:
“鮑子曰:‘汝忘君之為孺子牛而折其齒乎?而背之也!’”
春秋時齊景公非常寵愛幼子荼,他自己裝作牛,讓他兒子牽著玩。不巧荼跌了一跤,因景公口裡銜著繩子,竟然扯掉了牙齒。
今天我們經常引用孺子牛一詞,表示甘心為後代鋪橋搭路,甘心為人民大眾服務。
二、牛山何必獨沾衣下面這個,也是齊景公的故事。
杜牧的《九日齊山登高》:
江涵秋影雁初飛,與客攜壺上翠微。塵世難逢開口笑,菊花須插滿頭歸。
但將酩酊酬佳節,不用登臨恨落暉。古往今來只如此,牛山何必獨沾衣。
這首詩中的牛山泣,也是一個典故,《晏子春秋.內篇諫上》:
“(齊)景公遊於牛山,北臨其國城而流涕曰:‘若何(若,指齊國先王;何,怎麼)滂滂(流蕩,比喻更替不定)去此而死乎!’艾孔、梁丘據皆從而泣。晏子獨笑於旁,公刷涕而顧晏子曰:‘寡人今日遊,悲,孔與據皆從寡人而涕泣,子之獨笑,何也?’晏子對曰:‘使賢者常守之,…… ’”
齊景公登臨牛山之上,他恐怕自己不能久享齊國君主之福,故睹山河思故君而感傷落淚。後人創作詩文,經常用“牛山泣”這個典故悲悼人生無常 。
三、飯牛歌另一個比較有名的典故是飯牛歌。相傳春秋時衛華人甯戚 喂牛於齊國 東門外,待齊桓公 出,甯戚扣牛角而唱此歌。齊桓公聽到這首歌后,注意到了甯戚,後來甯戚和管仲一樣,成為齊國的肱骨之臣。這個故事類似於毛遂自薦,後來成為寒士自求用世的典故。
《甯戚飯牛歌》:
南山燦、白石爛,中有鯉魚長尺半。
生不逢堯與舜禪,短褐單衣才至骭。
從昏飯牛至夜半,長夜漫漫何時旦?
陸游《羸臥》詩中,使用這個典故,抒發懷才不遇的心情:
羸臥將如老景何,小園風月且婆娑。茶因春困論交密,酒為家貧作態多。馬上元無聽雞句,原頭那有飯牛歌?自憐遠屏猶多事,賣藥歸來買釣蓑。
四、死牛詩大家都比較熟悉曹植的七步成詩,其實曹丕難為曹植的時候,最先讓他作的是死牛詩。
《太平廣記》中記錄了這個故事:
魏文帝嘗與陳思王植同輦出遊,逢見兩牛在牆間鬥,一牛不如,墜井而死。詔令賦死牛詩,不得道是牛,亦不得雲是井,不得言其鬥,不得言其死,走馬百步,令成四十言,步盡不成,加斬刑。子建策馬而馳,既攬筆賦曰:..........."賦成,步猶未竟。
死牛詩故事出自《太平廣記·卷第一百七十三·俊辯一》,兩頭牛打架,其中一隻被擠落井中而亡。曹丕下詔讓曹植百步以內作《死牛詩》,但不能用牛、井、鬥、死這幾個字。達不到要求斬首。
沒想到曹植用100步就寫完詩了:
"兩肉齊道行,頭上戴橫骨。行至凼土頭,峍起相唐突。二敵不俱剛,一肉臥土窟。非是力不如,盛意不得洩。
五、牽牛與織女牽牛與織女的故事,也是古詩詞中最常見的典故。南朝梁殷芸《小說》:
"天河之東有織女,天帝之子也。年年機杼勞役,織成雲錦天衣,容貌不暇整。帝憐其獨處,許嫁河西牽牛郎,嫁後遂廢織紝。天帝怒,責令歸河東,但使一年一度相會。"
後人常用此典以吟詠愛人暌隔,藉以表達男女相思、相愛之情。
張先《菩薩蠻》:
牛星織女年年別。分明不及人間物。匹鳥少孤飛。斷沙猶並棲。洗車昏雨過。缺月雲中墮。斜漢曉依依。暗蛩還促機。
劉禹錫《浪淘沙》中唱到: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牛織女家。
六、牛車與騎牛牛,也是重要的交通工具,據說漢高祖劉邦取得天下後,缺少馬匹,因此大臣們都用牛車代步。同時,牛車也是重要的運輸工具,在白居易《賣炭翁》中,就有牛車的形象:
賣炭翁,伐薪燒炭南山中。
滿面塵灰煙火色,兩鬢蒼蒼十指黑。
賣炭得錢何所營?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
夜來城外一尺雪,曉駕炭車輾冰轍。
牛困人飢日已高,市南門外泥中歇。
翩翩兩騎來是誰?黃衣使者白衫兒。
手把文書口稱敕,回車叱牛牽向北。
一車炭,千餘斤,宮使驅將惜不得。
半匹紅綃一丈綾,系向牛頭充炭直。
也有直接騎牛作為交通工具的,老子騎青牛過函谷關也常常被古詩詞使用。唐太宗李世民有《焚經臺》詩云:
門徑蕭蕭長綠苔,一回登此一徘徊。青牛謾說函關去,白馬親從印土來。確實是非憑烈焰,要分真偽築高臺。春風也解嫌狼籍,吹盡當年道教灰。
結束語俗話說,做牛做馬,牛和馬是人類生產生活時最重要的夥伴,都是十二生肖中的形象。牛年又一次到來,祝願大家牛年大吉,心想事成。結束時,錄入老街自己的一首詩:
《觀嶗山太清宮老子青牛像》
太上知時異,青牛一去閒。經年返陵谷,俯首看塵寰。紫氣三清外,白雲山海間。東嶗堪寄隱,大道有玄關。
-
4 # 土家姐姐
唐 陸龜蒙 牧牛歌
江草悽悽正秋半,十角吳牛放江岸。
聳肩抵尾乍依偎,橫去斜奔忽分散。
荒陂斷塹無端入,背上時時孤立。
日暮相將帶雨歸,田家煙火微茫溼。
【唐】白居易 詠官牛
官牛官牛駕官車,產水岸邊搬載沙。
一石沙,幾斤重?朝載暮載將何用?
載向五門官道西,綠徊陰下鋪沙堤。
昨來新拜右丞相,恐怕泥塗汙烏蹄。
馬蹄踏沙雖淨潔,牛頭牽牛欲流血。
右丞相,便能濟人治國調陰陽,
官牛領穿亦何妨!
【宋】王安石 耕牛
朝耕草茫茫,暮耕水潏潏。
朝耕及露下,暮耕連月出。
自無一毛利,主有千箱實。
睆彼天上星,空名豈餘匹。
-
5 # yiping劉
牛年關於牛的古詩詞有哪些?看到這個問答,首先映入腦海裡的是這樣一首南北朝.佚名流傳千古膾炙人口的古詩詞《敕勒歌》:敕勒歌,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
這首詩主要表達的意思是,遼闊的敕勒大草原,就在陰山腳下。敕勒川的天空啊,看起來好像牧民們居住的氈房。它的四面與大地相連,碧綠的原野茫茫無邊。那風兒吹到草低的地方,有一群群牛羊時隱時現。意境優美,給人以無限的遐想!
-
6 # 默金cc
古體新詩《耕牛歌》一一獻給牛年。
布穀聲裡農人盼,荒嶺秋後變金山。
千斤重軛扣肩頸,泥蹄躬耕不敢閒。
彎彎長角挑晨曦,慢工細活耙良田。
青山夕照梯田碧,水牛喘月齧草酣。
-
7 # 五金員工陳可為
牛年幸福,牛年快樂,牛氣沖天,牛鼎蒸雞,牛刀宰雞,牛馬不對馬嘴,馬行無力皆因瘦,人不風流只為貧。牛年大吉,馬瘦毛長。
九牛二虎之力。
-
8 # 跪射俑
1、【唐】陸龜蒙 牧牛歌
江草悽悽正秋半,十角吳牛放江岸。
聳肩抵尾乍依偎,橫去斜奔忽分散。
荒陂斷塹無端入,背上時時孤(繁體字瀉的右邊)立。
日暮相將帶雨歸,田家煙火微茫溼。
2、【唐】白居易 詠官牛
官牛官牛駕官車,產水岸邊搬載沙。
一石沙,幾斤重?朝載暮載將何用?
載向五門官道西,綠徊陰下鋪沙堤。
昨來新拜右丞相,恐怕泥塗汙烏蹄。
馬蹄踏沙雖淨潔,牛頭牽牛欲流血。
右丞相,便能濟人治國調陰陽,
官牛領穿亦何妨!
3、【唐】張籍 遠牧牛,
繞村四面禾黍稠。
陂中飢鳥啄牛背,令我不得戲壠頭。
入陂草多牛散行,白犢時向蘆中鳴。
隔堤吹葉應同伴,還鼓長鞭三四聲。
“牛牛食草莫相觸,官家截爾頭上角!”
4、【宋】王安石 耕牛
朝耕草茫茫,暮耕水潏潏。
朝耕及露下,暮耕連月出。
自無一毛利,主有千箱實。
睆彼天上星,空名豈餘匹。
5、【宋】楊萬里 觀小兒戲打春牛
小兒著鞭鞭草牛,學翁打春先打頭。
黃牛行蹄白雙角,牧童綠蓑笠青(手弱)。
今年土脈應雨膏,去年不似今年樂。
兒聞年豐喜不飢,牛聞年登愁不肥。
麥穗即看雲作帚,稻米亦復珠盈鬥。
大田耕盡卻耕山,黃牛從此何時閒。
6、【宋】陳與義 題牧牛圖
千里菸草綠,連山雨新足。
老牛抱朝飢,向山影觳觫。
犢兒狂走先過浦,卻立長鳴待其母。
母子為人實倉廩,汝飽不慚人愧汝。
牧童生來日日娛,只猶身大當把鋤。
日斜睡足牛背上,不信人間有黃輿。
7、【宋】 陸游 飲牛歌
門外一溪清見底,老翁牽牛飲溪水。
溪清喜不汙牛腹,豈畏踐霜寒墮趾。
舍東土瘦多瓦礫,父子勤勞藝黍稷。
勿言牛老行苦遲,我今八十耕猶力。
牛能生犢我有孫,世世相從老故園。
人生得飽萬事足,拾牛相齊何足言!
8、【宋】 李綱 病牛
耕犁千畝實千箱,力盡筋疲誰復傷?
但得眾生皆得飽,不辭羸病臥殘陽。
9、【宋】黃庶 詠牛詩
曉牧侵星大暑天,晝尋芳草綠蔭眠。
春牛不使衝殘日,歸來黃昏飲小川。
10、【元】 宋無 老牛
草繩穿鼻系柴扉,殘喘無人問是非。
春雨一犁鞭不動,夕陽空送牧兒歸。
11、【明】 高啟 牧牛詞
爾牛角彎環,我牛尾禿速,
共拈短笛與長鞭,南隴東岡去相逐。
日斜草遠牛行遲,牛勞牛飢惟我知。
牛上唱歌牛下坐,夜歸還向牛邊臥。
長年牧牛百不憂,但恐輸租賣我牛。
12、【清】陸師 騎牛歌
牛背兒童自放歌,頭頭注澗復逾坡。
問渠何法牛馴擾,鞭撻無驚芻牧多。
-
9 # 李老根2017
《春牛》
一生辛勞兩角物,
只做不說大塊頭。
勞碌終身最後剮,
天地不仁看芻狗!
回覆列表
《三字經》裡寫道:“馬牛羊,雞犬豕。此六畜,人所飼。”這是說,牛是人們飼養的“六畜”之一。
據說,中國早在五六千年前,先人就把野牛馴化成了耕牛。金屬犁鏵的出現和耕牛的使用,讓華夏民族的農墾有了一個質的飛躍。因此,牛就成了人類最忠實的朋友和幫手。
古往今來,人們對牛的喜愛,對牛的崇敬,對牛的讚美之情,也從“牛詩”、“牛詞”中表達而來。6
比如李白的《詠石牛》、張籍的《牧童詞》、陸游的《頌牛歌》、白居易的《官牛》、王安石的《耕牛》、李家明的《詠臥牛》、田錫的《牧牛圖》等詩詞都從不同角度,將牛這一與中華民族農耕文化淵源極深的農家牲畜刻畫的力透紙背,讓人感嘆不已。
其中最為著名的是宋朝李綱的《病牛》,原文是:
耕犁千畝實千箱,力盡筋疲誰復傷。但使眾生皆得飽,不辭羸病臥殘陽。這首詩對牛的終生奉獻作了最好的詮釋,對老黃牛予以了最真摯的讚頌與憐憫,堪“牛詩”中的一絕。
宋無名的《老牛》如此寫道:
草繩穿鼻聲柴扉,殘嚅無人間是非。春雨一犁鞭不動,夕陽空送牧兒歸。詩人更是道盡了老牛鞠躬盡瘁的辛酸和無私,字裡行間透露出牛在年復一年、週而復始地為人們創造財富,而自身卻很少索取。
弘一大師李叔同在《農夫與乳母》詩裡深情地吟唱:
憶昔襁褓時,嘗啜老牛乳。年長食稻梁,賴爾耕作苦。念此養育恩,何忍相忘苦。李叔同認為,農夫與乳母才具有老黃牛的奉獻精神,吃糧喝奶,紅塵可忘,錦衣可忘,玉食可忘,但養育之恩是永生永世不能相忘的。
當代詩人臧克家也有一首聞名遐邇的七言詩《老黃牛》:
塊塊荒田水和泥,深耕細作走東西。老牛亦解韶光貴,不待揚鞭自奮蹄。這是詩人對像老黃牛一樣無私奉獻之人的頌揚,曾經在中國建設時期發揮了巨大的推動作用,此詩也被人民群眾廣泛傳誦。
總而言之,牛在中國文化中是勤勞實幹的象徵,魯迅先生曾在詩中寫道“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牛年即代表著奮進、代表著希望、代表著豐收,願我們擁有一個燦爛、輝煌的新牛年。
最後,新春之際,即興贈大家詩聯一副:
雄風萬里,能士順勢為,登高望遠;好運千般,智英執牛耳,引領潮流。解答至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