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4D重慶
-
2 # 背影哥168
空山不見人。。。我的體會是這是一個清新靜謐的世界,沒有人的喧譁,沒有人為的破壞,還原自然之美,人在其中定能忘我。
-
3 # 芸library
一、“空山不見人”源自唐代詩人王維的《鹿柴》一詩:
——《鹿柴》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這是一首山水詩,作者起筆描寫山的空蕩,旨在為第二句“但聞人語響”做鋪墊。王維不僅是詩人,也是畫家兼音樂家,詩作顯著的特點正如宋代文學家蘇軾所言"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這首詩畫結合的作品,體現了王維利用畫家善於觀察、構圖、佈局的長處來寫景作詩。敏感地將色彩、聲音、禪意融匯在作品裡,這裡的“空山”更多表現一種空曠、幽靜、超然的意蘊。
二、“空山”一詞王維曾多次運用,寫進好幾首詩歌,闡釋的卻是不同境界。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此處的“空山”描寫的是被秋雨洗滌後的清新和乾淨,似乎塵埃是一種人生負累,被雨水沖刷以後,別有一種空靈澄淨、輕鬆愜意的“空靈”輕鬆氛圍。全詩動靜結合,抒寫空山的閒適之境,表達詩人順應天性的隱居生活。
三、《鳥鳴澗》這首詩裡,王維也寫了山的空,但卻是另一番意味。
——《鳥鳴澗》
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這裡的“山空”旨在體現夜晚和白天的對比,突出夜晚的靜謐幽靜。透過花落,月出,鳥鳴等意象和動態,以動襯靜的手法,烘托意境,營造出春澗夜晚的靜幽,達到“鳥鳴山更幽”的藝術意境。
四、王維多次用“空”山作為意象,本身還體現自己的人生理念和哲學禪思,善於觀察生活細節和田園山水,與大自然融於一體,身心合一,運用藝術手段,精心描繪,創作出意蘊悠遠,雋永耐品的山水詩,字裡行間也隱藏著他生活態度和人生哲學。
-
4 # 南郭行吟
要體會這句詩的感覺,離不開這首詩的整體。
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
這首"五絕"是王維晚年在輞川與詩人裴迪唱和吟詠當地風景的二十首絕句中的一首。"空山不見人"是說空蕩蕩的山谷中連個人影都看不到,極言"空"。"但聞人語響"是用偶爾聽到的說話聲音"人語響",來反襯山谷中的靜寂,極言"靜"。後兩句"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中的人影、深林、青苔,寫環境之人跡罕至,極言"幽"。那麼作者究竟是要表現一種什麼樣的意境、什麼樣的追求呢?從文字表面上,我們看到了大自然景色的空寂、恬靜、清幽、深遂。然而,這也正是詩人追求的、那種與塵囂隔離的空而寂的境界,表現了詩人心境的安然閒適。只要細細品味,就可以體會到詩的每一句空寂深幽的意境。
-
5 # 草根微錄
空山不見人,這種狀態是傳遞給人什麼感覺呢?我想套用一句話來回答: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對外界的感受,不同的人往往都帶有很強的主觀性,因此呢就很容易得出大相徑庭甚至天壤之別的體驗感受,這並不是一句籠統的客套話,而是真真切切的藝術鑑賞差別!小編在這裡就嘗試選用兩種差別很大的感受說一說!
其一,空山不見人給人一種空靈之感!對於那些喜歡遁世環境,寄情山水的高雅之士而言,這真是不可多得世外桃源吶!對備受排隊賽車人海之苦的華人,相信這種空曠的人跡罕至的地方也會視為淨土!所以,空山不見人給這類人的感覺就是,此乃神境也,故心嚮往之!
其二,空山不見人給人一種陰森可怖之感!對於喜歡熱鬧的人來說,有人的地方才是好地方!什麼返璞歸真,什麼親近自然都是狗屁,那是人類還未進化完全的產物,對於生活在網際網路時代的人,時刻不下線,分秒連WIFI才是王道。對著一座空無人煙的高山⛰️,你還要我生出歡喜的心情?想死的心情都有了!
對於古人留下來的作品,無論是詩歌還是書畫,相信上述兩種看法會一直存在下去!但是好的作品是經得起時間的檢驗的,無論時代如何發展,人心裡始終都會保留有審美的情趣,不管這種審美情趣是否在生活壓力下越來越稀少,它終歸作為人類的基因遺傳下去,這就是一種叫做文化的東西!
-
6 # 爾雅逸竹
空山不見人,也許經常穿梭在熱鬧人群中的人去了都能感受到那份寧靜與美好。下面的照片是驅車100公里去的大山裡面,一路上山路彎彎,很少見到車輛和行人,10月初進山,正直山裡面撿板栗,一路爬行到半山腰,不同型別的野果子,眼前就是天際相接之間,雲霧繚繞,空氣清新,享受這一份寧靜,沒人嘈雜的人群,呼吸著清新的空氣,在親戚家吃著美味的板栗、農家樂,人生很知足、幸福。
如果不是為了生活和生存,我想大部分人會樂意選擇這種生活,三兩鄰居,出門結伴上山撿板栗,夜幕歸來。內心油然而生的寧靜,此刻間就想時間停留。
-
7 # 散落君
“空山不見人”,不但需要注意表面上說的沒有見到人,而且要注意詩人沒寫出來的——他可以見到什麼?書本上常說第一句是“靜”,第二句是“動”,事實上卻恰恰相反。
以王維平時的行走途徑來說,他在山林之間,可以看到翠綠欲滴的樹木,野蠻生長的花朵,可以看到清澈見底的小溪,孤傲突兀的岩石。這些景色,無言而有聲,這就給人一種舒適自然的心理,一種生動活潑的畫面。不見人,暗示的是山林在視覺層面活過來了,生機盎然。
但聞人語響。但聞,意味著只聽到了人的聲音,意味著沒有聽到山林裡常有的鳥叫聲,沒有聽到常有的溪流聲,只有那淡淡的人聲。這一句,反而凸顯出山林的“寂靜”,不然,怎麼能聽見人聲呢?
-
8 # 養只汪仔叫豆豆
寂靜
身處喧囂內心卻無波無瀾的寂靜,山風、蟲鳴、鳥啾都打破不了的寂靜,在這種環境下,一個人會懷疑自己的存在,會懷疑現實世界的真實性,會思考生與死的差別,會感嘆任何事情都毫無意義。
-
9 # 書謎
“空山不見人”出自唐代王維的《鹿柴》,單單看這一句詩貌似很平淡無奇,我們需要結合全詩來欣賞。
詩詞原文如下:
空山不見人,
但聞人語響。
返景入深林,
復照青苔上。
眾所周知,“詩中有畫,畫中有詩”指的就是王維的詩畫。要知道,王維不僅是大詩人,還兼畫家,音樂家於一身。所以但凡是他的寫景詩都可以從視覺,聽覺和色彩三方面著手賞析。
1、原文賞析第一句,“空山不見人”,空曠的山野裡一個人也沒有,眼前似乎浮現出了一片寂靜的林子,然而深山裡雖然安靜,卻也不是一點聲音也沒有。啾啾鳥語,唧唧蟲鳴,瑟瑟風聲,潺潺水響,相互交織,大自然的聲音其實是非常豐富多彩的。這一句詩是詩人視覺上的表達。
第二句,“但聞人語響”,剛還在說林子裡空蕩蕩的,突然畫風一轉,似乎聽到了有人說話的聲音。待要仔細辨認說話的方向時,聲音卻又消失了,世界又回到了之前的寂靜,彷彿就像是詩人的一場幻覺。這一句是聽覺上的描寫,以動寫靜,更能突出深山的靜謐。
最後兩句,“返景入深林,復照青苔上”,寂靜的深林幽幽,一抹斜陽穿破層層密密的樹影,灑在了青苔上。青苔多半生長在陰暗潮溼的地方,一股暖陽卻穿透這幽暗,給它帶來了片刻光輝。冷暖交相輝映,像一副水墨畫,卻又夾雜著些許暖色調。
2、創作背景瞭解了這首詩的創作背景,就會更好的理解詩中的“佛性”。這首詩是王維在鹿柴所寫,也就是輞川別墅之一。王維經歷了官場的浮浮沉沉之後,看淡了名利,於是辭了官開始歸隱。輞川別墅就建在山林中,從此王維就日日與山水、花鳥、流雲為伍。
真正擁有過,才會坦然的放下。與別人的表面上歸隱卻伺機尋求出山機會的人不同,王維是洞穿了世間一切,真真正正的過上了“朝看流水暮看雲”的佛系人生。
從詩中,也可以看出詩人的心境,空靈出塵。表面上寂靜無聲,內心生活卻有聲有色,只有隱士的閒適,卻沒有半點寂寞。
3、類似詩詞延伸王維特別喜歡用“空山”這個詞語。
(1)“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山居秋暝》),側重於表現雨後秋山的空明潔淨;
(2)“人閒桂花落,夜靜春山空”(《鳥鳴澗》),側重於表現夜間春山的寧靜幽美;
(3)而本詩中的“空山不見人”,則側重於表現山的空寂清泠。
不過,萬變不離其宗,山空心卻滿滿的愜意。
-
10 # 高陵無聲
中國古詩詞最大的一個特點,就是有很多詩句只可意會不可言傳。體現的往往是一種意境,如果你有獨自登山的經歷,便能很好的去體會那種意境了。一個人在逼仄狹窄的山路上,周圍林木茂密,間或有蝶飛鳥鳴,那種感覺確實只能意會,讓你由一個畫面生出許多感受,建議自己有時間的時候去體驗一下。
回覆列表
孤獨,靈魂無處安放的心靈空虛,憂近憂遠,如城市來來往往的人潮,卻沒有朋友般的微容,如同辦公室的同事,缺乏同學般的友誼,如同每天下班的歸屬,卻沒有家的溫暖,空山不見人,繁華都市卻沒能容下我心靈的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