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福明166467022
-
2 # 石韮花開放的季節
上世紀六七十年代,最大的特點就是會多。尤其是到了農閒的時候,更是一個會接著一個會,由此而產生的笑話還是很多的。
有一次,村裡開群眾大會。一個包村的外地幹部講話說:我是一個大老粗,粗不粗你們婦女主任知道,昨天晚上我還給她幹了一回(吵了一架)呢!惹得大家鬨堂大笑,至今傳為笑談。
在一次憶苦思甜的大會上,一個老貧農上臺憶苦說:在萬惡的舊社會,家裡沒有吃,沒有穿,炕上鋪了個破舊席,你們不信,可以去我家看看,現在還在炕上鋪著呢。
說到這裡,他的話鋒一轉,說:特別是60年,可把我餓壞了。
他的話還沒說完,就被大隊幹部叫了下來,說,老大爺,你歇歇吧!喝口水吧!把他拉下臺了。
-
3 # 平安4503989620207
總揭別人的傷疤,那叫沒教養。
經歷過的人都知道,那是一個十分貧困的年代……不願回憶…:。
那是一代人的傷疤…。
-
4 # 使用者9313079621298
六七十年代,反正是吃不飽,穿不暖,僅有一點糧票,布票維持生計,衣服補釘縲補釘,生活極其困難,物質極其匱乏。八月十五憑票證供應,晚上母親拿菜刀把月餅切開幾塊,給我們兄妹們分發。看看如今,每天過年,想吃什麼就是什麼,真是天壤之別啊!這樣的好生活,要感謝華人民的大救星鄧小平!
-
5 # 春風化雨143474353
我51年生,伴隨那個年代走過來的,許多話想說但不說了,因為很長很多,但大腦記憶的都是淚。對我來說,記住的幸福是改革開放後,近古稀之人了,希望在這樣的幸福生活中走完我的人生。
-
6 # 阿鼎AD
六十年代,我最難忘的是校友老李的勵志故事!他是馬龍縣人出身不太好是富農。但他卻進了曲靖一中在高25班。他交不起學費故沒有課本。上課只憑耳朵聽。課間休息他得以抓起外出教室做課間操的同學的課本匆匆忙忙瀏覽一下。那時學校還沒自來水,每天清晨得集合跑步到城外的南門河洗臉。他故意縮在隊伍後頭,為什麼呢?他得等大隊人馬跑過泥土路結霜的地面將路跑得踩上去不太冷了他才小心地奔走。因為他冬天都打著赤腳!他窮,沒有錢交伙食費,放學後或者星期天,他總去城郊的寥廓山挖些粘山藥,在學校紀念標旁人們洗衣服的青石板上用磚石砸碎弄細,再用個臉盒,撿些廢紙樹枝熬一熬再加進一點生石灰。便製成了豆腐哪樣的年山藥不放油鹽特別難吃。他就用那個充飢!氈帽底下看不出人來。他,居然考上了大學!先到富源一中教書還做了教導主任。。後曲靖一中想要他,他就跑到了曲靖一中
回覆列表
六七十年代那個年代是非常不平凡的年代,三年自然災害,經歷了史無前例文化大革命十年,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城市居民下放到農村,高中畢業聽黨的話,到農村去鍛鍊,做一個新時代農民,把青春獻給了廣闊天地,使我們深有體會,在農村大有前途,大有可為,令人難忘是一九七七年國家恢復復高考,給全國廣大學子帶來新的希望,儘管差幾分沒有考上有遺憾,但這個經歷留念忘懷!國家重視教育,重視知識,更重視了人才!我們國家大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