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音飆

    對比下兩國國力:

    蜀漢人口數量九十多萬,國土面積106萬平方公里

    魏國人口數量約443萬,國土面積291萬平方公里

    單純對比這兩項就知道兩國國力懸殊,魏國的人口是蜀漢人口的五倍,國土面積是蜀漢接近三倍,人口意味著兵力,國土代表國力財力。

    還有蜀國內部出現不和,李嚴等都不服諸葛亮。

    就算諸葛亮神機妙算,拋開兵力懸殊不講,諸葛亮北伐本身勞心勞力,蜀漢就那麼點大,龐大的軍隊在打仗過程中軍需跟不上是諸葛亮神機妙算無法彌補的。

    諸葛亮事事親力親為,勞心勞力,再加上多次北伐不利,心力交瘁,身體早已透支,諸葛亮也深知這點,也知道他走後蜀漢的命運,但是就是不服命,堅持最後一次北伐;然而司馬懿雖然比諸葛亮大,身體卻還硬朗,司馬懿也很聰明,熬死諸葛亮之後,蜀漢就再也無力對抗魏國,吞併蜀漢是遲早的事。

  • 2 # 上坪農夫

    不要說諸葛亮沒有像他所說的管仲、樂毅等名將的才能,就是有也不可能讓他盡情發揮的,這就是自然法則所決定的。否則,漢朝怎麼結束呢?君不見:司馬德操——水鏡先生不是說了那句名言:臥龍,鳳雛得一,可安天下。結果怎麼樣,劉備二人都得到了,又怎麼樣?而且按諸葛亮規劃的那樣,佔據了荊州與兩川了,又如何?再說了,諸葛亮把司馬懿父子仨騙進了埋好地雷火藥的上方谷,結果又如何?就是鄧艾偷襲陰平,在飢餓勞累交加的情況,竟然會碰上一個連老婆都不如的守關之人會開門迎接鄧艾父子。所有的這些,無不指出來了那句:人算不如天算。唯有水鏡先生得知諸葛亮受到了劉備的三顧之情而出山輔佐時,說的那句話:“何苦出山吐血喲”是正確的,因為天時不在劉姓一邊,在成事的角度上人又能奈其何呢?

  • 3 # 譚談世界史

    諸葛亮和司馬懿之間的較量,其實並不歸歷史範疇,而是純粹的演繹。

    諸葛亮和司馬懿兩者的對決,實際是在曹魏中期才剛剛開始:

    《三國演義》過分強調兩位大神的個人魅力和計謀韜略,卻很少正面的體現魏國和蜀國兩國間的國力。

    蜀國,當時總計人口一百一十五萬,戰力三十萬

    但需要注意的是,《三國演義》描述:凡立者望軌皆可兵,也就是說,站起來比窗臺高的都可以征戰,由此可見,蜀國三十萬兵員的戰鬥力其實一多半值得商榷;

    魏國,總計人口六百六十一萬,《三國演義》中號稱帶甲百萬

    但經過吳魏之戰後,損兵過半,加之分兵防吳,司馬懿在雍涼二州所能指揮的部隊不超過二十五萬。

    賬面上,雙方戰力似乎基本持平,而軍工生產能力上蜀國卻略勝魏國,原因便是藤竹作物!

    《三國演義》中馬謖曾道:“我西蜀雖弱,但竹可掛甲,藤可編胄,油後不絕於戰”,所以,論步兵軍工能力,蜀國的確具備先機;

    但魏國出產良馬,無論是涼州還是兗州,魏國馬匹配置的騎兵遠超蜀軍,這在三國後期的葭萌關之戰、斜谷之戰中充分體現。

    但這些都不重要,什麼是最重要的呢?

    “路”

    蜀道難,難於上青天,這即便放在今時今日都很明顯!

    也就是說,蜀國實際上是一個易守難攻的地方,假如反其道行之,蜀國要想出蜀作戰,也同樣面臨著“行軍”、“補給”、“後勤保障”等多樣問題!

    可打仗打的就是後勤補給,《三國演義》七出岐山,其中五次輸在了後勤,原因就在蜀道!

    鑑於此,還原《演義》中的一句話:孔明之志,遠勝司馬仲達,而仲達之智,則高於諸葛,其得天時卻無地利。

    鑑於此,如果純由《三國演義》分析,司馬懿猶在諸葛亮之上。

  • 4 # 影迷人生

    神機妙算只是傳說,真實的諸葛亮治理國家還是可以的,打仗就算了,說紙上談兵很多人可能會不高興,但是他的確沒有打仗的經驗,沒帶過兵,從諸葛亮出山到劉備去世,他都是在管理後勤,給劉備補充兵馬糧草,劉備打仗也從來不帶他。

  • 5 # 魁克泛生活

    神機妙算,這種事情也就騙騙小孩子了,電視都是虛構的好嗎?

    一個文弱書生,所作所為依靠山中苦讀而來,一個是老司機,多次摸爬滾打,打怪升級,你以為小怪獸白打了嗎?;

    一個溫文儒雅的秀才和一個估計快是兵痞子的人相遇,請自行腦補一下畫面,好嗎?

    一個循規蹈矩,一個思路靈活,套路不在一個線啊。。。

    一個啥事都自己操心,一個二郎腿翹著就有人送咖啡,能一樣?

    一個地少人少,老有不操心掉鏈子的,一個國力強盛,兵強馬壯。團戰戰士輔助ADC。。。都不能少啊。。。。。。

    想上王者,不但要看隊友,也要看對手啊。。。。。。

  • 6 # 群眾參謀部

    這個問題很簡單。首先,得民心者得天下。諸葛亮要凝聚的是有漢以來被傷害的人心,何止千萬,根本不可能實現。而司馬懿只需要拉攏江山分裂時的一國門閥之心,更容易成功。

    其次,君以民力定江山,必以賦稅換民心。諸葛亮不予民利,何來民意?司馬懿用他人之利驅他人之力,既不招妒,又不露富。成功的路上有人扶,這就又進了一步。

    最後,諸葛亮學究天人,超出眾人五百年,奇門遁甲,排兵佈陣,做得隆中對,一生出師表,可惜他的人只能記住他的任務,卻跟不上他的高度。領袖和群眾之間最好的溝通方式就是不停的開會。司馬懿因為讓利,所以獲益,又怕大家誤會,所以高調不停的認錯,低調不停的撈好處。開小會,開鄉黨會,開同僚會,開門閥會,開朋友會。在會上明確了朋友,指出了敵人,不停的增加不同的朋友,不停的確認同一個敵人。

    這絕不是君子與小人的爭鬥,更不是陽謀與陰謀的對決,更如同兩個智慧超群的領袖爭鬥,一個眼裡只有天下,另一個眼裡卻看到的是你和天下。

    估計司馬懿比諸葛亮多了一副眼鏡,就差這一點點,也就差這一點點。

  • 7 # 萊茵河12

    天意!天不滅曹。井岡山面積有多大?人有多少?糧草彈藥?照樣推翻蔣家王朝,奪取全國勝利!水平,信仰,民心的問題!

  • 8 # 成輝金屬製品

    首先要說說諸葛亮是神運算元嗎?司馬懿是無名之輩嗎?

    看過三國演義的人都知道,諸葛亮料事如神,各個計謀使用的爐火純青。但是正史上真的是這個樣子嗎?

    在正史上諸葛亮確實是一個治國理政的奇才,也是著名的軍事家,外交家,發明家,但是好像不是算命家!還有諸葛亮好像也沒有敗給司馬懿,只是他死的早。

    我們對諸葛亮的理解基本上都是讓小說影響了。小說上的諸葛亮只是歷代文人的一個精神寄託,然後被作者寫了出來。

    再看看司馬懿,真的不出名嗎?

    司馬懿的高祖父司馬鈞為漢安帝時的徵西將軍,曾祖父司馬量為豫章(今江西南昌)太守,祖父司馬儁為潁川(今河南禹州)太守,父親司馬防為京兆尹。司馬防育有八子,因字中都有一個“達”字,當時號稱司馬八達。晉武帝司馬炎詔書說:“本諸生家,傳禮來久。”

    所以這個問題本身就有問題

  • 9 # 卐啶崾啈冨卍

    並不是鬥不過,只是天時地利人和都有點落下風。首先,臥龍和仲達的政治立場不同,臥龍北伐是感恩劉備三顧茅廬之恩,嘔心瀝血完成中華之統一,他把曹操當做敵人,而仲達則是依附於曹丕,韜光養晦,等待時機!之前臥龍講過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此誠不可以為鋒!後來入蜀之後,荊州已失!張魯被曹操所滅,北伐受阻,沒了外援!就失去了天時和地利!然臥龍除了北伐展現才能以外別無他路!其實他們都是有野心的英雄!只是仲達在政治上處處小心謹慎!藏露鋒芒,再加上曹丕死後政權基本被司馬家族所佔!這裡就有一個問題那就是中央政權問題!而臥龍的蜀國在當時跟吳國一樣都只是地方割據勢力!其實仲達和孟德屬於一類人!只是臥龍先生北伐也是無奈之舉,更何況當時蜀國政權內部很多人反對北伐,連年北伐導致蜀國民不聊生,焉有不敗之理?其次,我覺得有一個更重要的問題那就是司馬懿是個軍事天才,而諸葛亮雖然精通天文地理,人心,謀略,神卦卜算等才能!但是軍事才能一般!蜀國北伐本身就失去了地理上的優勢,加上連年戰爭對於軍隊士氣也是一種打擊!更何況北伐時候五虎上將早就老的老死的死!沒有大將可用!所以,如果真是旗鼓相當的情況下!應該算是棋逢對手!其實很多臥龍的事蹟都是編造的!我們並不能否認諸葛亮的功績和才華!只是借用司馬徽先生的一句話:臥龍雖得明主不得其時也,可惜可惜啊!然最終被西晉統一,也是時代產物!而且西晉統一的只是中原地區!像匈奴外來民族政權未被歸化!我覺得臥龍和仲達都算是三國時期的英雄!只是興亡誰人定,勝敗豈無憑?看待歷史問題我們無法脫離歷史背景和當時的形式!人的力量可以決定勝敗,但是無法左右歷史規律和人類程序的方向!個人觀點,不喜勿噴!

  • 10 # 張明揚不說話

    這個問題本身就有很大的問題,第一,司馬懿哪裡是名不見經傳啊,第二,更重要的是諸葛亮何時敗給了司馬懿?

    在歷史上,諸葛亮與司馬懿在戰場上的直接對話發生在北伐之中。可以這麼說,諸葛亮雖然遠沒有決定性的擊敗司馬懿和魏軍,實現佔領關中的戰略夢想,但是,諸葛亮也沒有敗給司馬懿啊,算是打了一個平局。

    更準確的說,諸葛亮帶領的蜀漢軍隊雖然沒有擊敗司馬懿和魏軍,但是在大多數時候處於攻勢和掌握了戰略主動權,而司馬懿和魏軍雖然沒有戰敗,但卻始終處於被動防守的狀態,鮮少進行主動性的大規模攻勢。

    在真實歷史上,諸葛亮的軍事才能自然沒有《三國演義》寫得那麼神,也不喜歡用奇謀,屬於穩紮穩打型的軍事統帥,相對超一流的政治才能而言,諸葛亮的軍事才能應該勉強算得上一流。

    但相應的是,歷史上的司馬懿軍事才能也不如《三國演義》中寫的那麼厲害。甚至可以這麼說,《三國演義》是同比例的誇大了諸葛亮和司馬懿的軍事才能,他們兩人在真實歷史中也算得是準一流軍事統帥,既然是同比例誇大,《三國演義》將錯就錯後的結論其實並不錯,諸葛亮的軍事才能應該是略略超過了司馬懿半籌。

    為什麼這麼說?雖然在歷史上兩人的戰場上事實上沒有分出勝負,但司馬懿背後的魏國國力和軍事潛力遠遠強於諸葛亮的蜀漢,諸葛亮事實上是拿了一把爛牌大平了拿了一把好牌的司馬懿,更何況諸葛亮還處於攻勢。

    總結一下:第一,諸葛亮和司馬懿在戰場上的確打了一個平局;第二,因為手中實力有差距,諸葛亮打平局事實上需要更多的軍事才能;第三,諸葛亮和司馬懿的最強項都在於政治才華,在軍事上兩人的水平應當處於一流和準一流之間,厲害,但不是那種神乎其神的厲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一輩子裡,你做了最讓你滿意的事情是什麼呢,能否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