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積分制管理功道雲

    很多時候員工的動力跟錢有關,跟分配有關。

    來看兩個案例:

    案例一:大家耳熟能詳的騰訊公司

    案例二:華為公司的分配模式

    華為員工的工資是“1+1+1”模式,

    第一個“1”:員工的底薪,員工基本生活的保障;

    第二個“1”:員工的獎金,是員工超額完成的部分;

    第三個“1”:公司創造的價值,即盈利分紅

    這可能是華為員工拼命的秘密:有競爭力的薪酬,鉅額的年終獎,人人持股分紅。於是,數以萬計的華為人,都願意把自己的努力換成錢,哪怕需要簽訂“奮鬥者協議”,主動放棄年休假和加班工資。

    因為“掙得多”,即使“睡得少”也值了。

    那問題來了,我們是小企業,小公司,怎麼讓員工拿高工資?

    怎麼樣分紅?怎麼樣做激勵呢?

    【固定工資等於什麼?】

    1、成本:加工資減利潤,員工說要多少工資靠感覺;

    2、安逸和穩定:旱澇保收,做得好與不好反正我的工資在,壓力全在推在老闆身上;

    3、大鍋飯:平均主義,與價值貢獻無關;

    4、死工資:幹多幹少、干與不幹、幹好幹壞差不多

    【給員工加薪的方式】

    1)固定加薪:增加企業固定成本,平衡難度大,缺乏激勵性,新老員工收入與價值失衡,“大鍋飯”現象嚴重。

    2)考核分類:由於評價機制與績效文化不佳,常常造成平均主義,考核成為表面形式。

    3)KPI考核:目標訂立過高,獎少罰多,激勵不夠,員工參與度低,常遭至反感、牴觸。

    4)年薪制:週期太長,激勵性不強,只能留人一年。

    5)年終分紅:作為條件乾股,刺激性不強,員工無投入無損失,參與度低。

    6)股權激勵:容易引發股權風險,稅務、誠信、坐享其成等問題。

    傳統薪酬結構設計:

    基本工資+崗位工資+加班工資+技術工資+績效工資+提成(分紅)獎勵…

    這種設計最大的缺點是:

    1) 彈性小:固定的部分比重大,例如非業務崗位的固定部分可達80%以上。

    2) 無法衡量:員工收入與其價值不能相對有效地衡量出來。

    3) 薪酬與員工價值失衡:價值應等於價格,員工付出、創造的結果與其收入沒有直接對等關係。

    如何實踐激勵式薪酬全績效模式:

    1)提升薪酬的彈性創造力,彈性部分佔50%以上----越靈活的部分越具有創造性。

    2)將員工的價值進行劃分和細分,將價值分類定價,創造多少價值獲取相應的薪酬回報。真正實現多勞多得、多創造多回報。

    3)將產值量化與價值量化相結合,一切以結果為導向,深入分析價值模式與產值關係,並建立相互融合的計算模式

    這是1個系統的解決方案:

    第一步:找出崗位的工作職責,基本工資,算出員工創造的產值以及超額部分

    第二步:把基本工資拆分,其中包含基本工資、保險工資、崗位工資、產值工資等與福利待遇,具體標準我們在課程上詳細講解(比如為什麼要設定保險工資、保密工資等)

    基本工資與創造價值案例1:技術主管薪酬體系(基本產值+增額部分)

    基本工資與創造價值案例2:財務文員薪酬體系(基本產值+增額部分)

    基本工資與創造價值案例3:推廣文員薪酬體系(基本產值+增額部分)

    第三步:公司創造的價值,即盈利分紅,按積分排名進行分配

    結果:目標值與實際值對比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優雅地誇獎別人書法寫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