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結合什麼呢。結合……
8
回覆列表
  • 1 # 緣於自然88

    要對“孝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可謂心善斯誠,言易行難。因為孝文化有好的傳統美德,也有不好的習俗勢力。

    孝道文化是中國自古以來社會的基本道德規範和文化傳統,是社會要求子女對父母和長輩應盡尊敬、關愛、贍養、送終等義務。這是中華民族最基本的傳統美德,也是一切道德(包括人品道德、家庭美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和政治道德)的基礎。中國孝道文化還包括生育後代、感恩、忠誠、祭祀和緬懷先祖等內容。

    這些美德和內容應該保持,形式可以不同或適當變化,如對父母和長輩的薄養厚葬應改為厚養薄葬。生前對長輩多關心健康,噓寒問暖,禮貌問候;添送需要的衣物食品,接送或陪伴照料看病、旅遊、看電影、過生日等;理解和支援父母的愛好和良好習慣,儘量減少他們的精神負擔和錢財壓力。身後應該移風易俗破除迷信,以追思會緬懷感恩為主,替代風光大葬和追魂儀式等,將核心價值的孝道理念正確地一代代傳承下去,把自己應盡的義務實實在在地做好,不要出現“子欲孝而親不在”的遺憾!

  • 2 # 忢realize

    佛說,前世五百次回眸,換來今生的一次擦肩而過。若無相欠,怎會遇見?欠的多,總是要用一生償還,欠的少,償還之後再無關聯。人一生,只欠兩個人:父親和母親。不管你是貧窮,還是富有,不管你是平民,還是高官,都應該善待父母。記住了,百善之首孝為先,養育之恩大過天。

    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中有“率見昭考,以孝以享”之語,充分說明了孝之原始意義。人們在生產勞動,與大自然的不斷鬥爭中,為乞求平安而進行的一種尊祖敬宗的祭祀活動。

    殷商、西周是傳統文化的開端和創造時期,也是孝觀念的初步形成和確立時期。殷人把祖先視為喜怒無常、令人懼怕的鬼神,他們對祖先的祭祀更多的是一種宗教意義上的祈求,並沒有更多的倫理內涵。到了西周,人們依然對祖先進行虔誠而隆重的祭祀,不過與殷人不同的是,周人對祖先的祭祀既是一種宗教行為和政治行為,又包含著濃厚的敬仰、追念等血緣親情,是一種倫理行為。值得注意的是,西周孝觀念除了祭祀祖先這層含義之外,還增添了奉養父母的新意義。

    祭祀祖先是貴族的特權,奉養父母作為平民的義務,使孝觀念向著“子德”的方向演進,並逐漸取代祖先祭祀,成為後世孝道德主要內容。

      春秋戰國時期,儒家文化開創者孔子在其思想理論中豐富和發展了孝文化的內涵,提出了“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的觀點,“仁”是眾德之總,而“孝弟”則又被視為眾德之源、之總的“本”,其地位在整個傳統理論中升到了核心,同時確立了“孝”對於所有人的道德要求的普遍性,“孝”也從此成為協調親子關係的倫理規範,併成為古代社會宗法道德的基礎。

      孟子提出了“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觀點,並指出,“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人人親其親、長其長,而其天下太平。”還進一步強調“事親,事之本也”,認為尊親、事親是人生最大的事情。

      孔孟對孝的論述,已經涉及到後世孝道的方方面面,從而確立了傳統孝道的基本面貌。

      漢魏隋唐:“以孝治天下”

      漢代是中國帝制社會政治、經濟、文化全面定型的時期,也是孝道發展歷程中極為重要的一個階段,它建立了以孝為核心的社會統治秩序,它把孝作為自己治國安民的主要精神基礎。隨著儒家思想體系獨尊地位的確立,孝道對於維護君主權威、穩定社會等級秩序的價值更加凸顯,“以孝治天下”的孝治思想也逐漸走向理論化、系統化。

      《孝經》、《禮記》以及“三綱”學說集中體現了孝治理論的風貌。

      孝道由家庭倫理擴充套件社會倫理、政治倫理,孝與忠相輔相成,成為社會思想道德體系的核心,“以孝治天下”也成為貫徹兩千年帝制社會的治國綱領。

      西漢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以孝治國”的王朝,並實施了一些舉措,提倡和推行孝道。

      例如,除西漢開國皇帝劉邦和東漢開國皇帝劉秀外,漢代皇帝都以“孝”為諡號,稱孝惠帝、孝文帝、孝武帝、孝昭帝等等,都表明了對朝廷的政治追求。

      除此以外,西漢也把《孝經》列為各級各類學校必修課程,還創立了“舉孝廉”的官吏選拔制度,把遵守、踐行孝道與求爵取祿聯絡起來,這成為孝道社會化過程中最強勁的動力。

      魏晉至隋唐五代七百餘年,孝道觀念雖然時而淡薄時而強化,但各朝統治者都堅持漢代孝道的基本精神,比如“舉孝廉”作為察舉的主要內容之一,一致為後世所承襲沿用,清代的“孝廉方正”仍是進宮入仕的重要途徑。

      其間最值得強調的就是孝道向法律領域的全面滲透,憑藉法律力量推行孝道,進而實現對整個社會的控制,這也是“以孝治天下”的重要方法。

      宋元明清:孝道走向極端化、愚昧化

      宋元明清時期,程朱理學成為社會正統思想,理學家認為孝道是與生俱來的、先天的倫理屬性,兒子孝順父母是天經地義、不可違抗的,與此同時孝道的專一性、絕對性、約束性進一步增強,對父母無條件順從成為孝道的基本要求,“父母有不慈兒子不可不孝”成為世人的普遍信念,孝道進一步淪為強化君主獨裁、父權專制的工具,在實踐上走向極端愚昧化。

      族權的膨脹和愚孝的泛濫,就是孝道畸形發展的具體表現,如“族必有祠”、“家法伺候”等等。後來的“割股療親”就是愚孝發展到極致的產物,這時孝道被異化到面目全非的地步。

      近代:孝道的變革與社會適應

      近代社會,尤其到了晚清民初,隨著中國現代化的步伐加快,西方文化的漸漸侵入,民主、自由的思想開始深入人心,人民的自覺性和主體意識不斷增強,一大批文化先驅站在時代的高度,從自然人性的角度來揭露封建孝文化的專制性、絕對性。

      “五四”新文化運動時期,受到嚴厲批判的傳統孝文化開始洗去塵封多年的封建專制性,轉而向新型孝文化發展。

    從歷史的不斷髮展中我們可以看到,傳統孝文化在促進國家和諧、人際關係和諧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國歷史上流傳著許多孝敬父母,尊君愛國的動人事蹟,仍為人們津津樂道、傳頌不休,成為培育中華傳統美德的母本。但是,從封建社會一路走來的孝文化,毫無疑問帶著封建的糟粕性,所以,和對待所有傳統文化一樣,對傳統的孝文化,我們應該辨其真偽,學會揚棄。

    摘自《中國傳統孝文化的歷史變遷及當代價值》一文)

  • 3 # 金谷園

    孝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既要繼承傳統“孝道”的合理核心,又要體現新時代精神,對中華民族傳統美德之“孝道”進行積極的創新和發展,構建新時代孝文化體系,提升孝文化境界。

       首先孝文化是人倫根基。人倫根基表現為“三個根基”:立人立身之“根基”,家庭倫理之“根基”,社會倫理之“根基”。其次,孝文化是人之根基,即人生之根基、立人立身之根基。孝文化使人不忘自己所從初始,不忘父母養育之恩,使人心正、人正、路正。“孝文化”維繫身心和諧,孝敬父母。再次,孝文化是家庭倫理之根基,家庭倫理之核心,是一種家庭文化,指子女對父母、晚輩對長輩的家庭倫理關係的核心道德準則。最後,孝文化是社會倫理之根基,社會倫理之基礎。應該把孝文化從家庭倫理全面推廣到社會倫理。孝文化也是維繫良好、和睦、和諧的朋友關係、同事關係、領導與群眾關係的基礎。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自覺地把“孝倫理”融入自己的朋友關係、同事關係、領導與群眾關係之中,認真踐行。

       孝文化是教育之本。孝文化教育應該從娃娃抓起,從幼兒園抓起,從學生抓起,小學、初中、高中、大學都要抓好孝文化教育。教育,首要、根本、基礎在孝文化養成教育。

    孝文化是為政之本。孝文化是維護社會秩序的精神力量和重要手段,是一種治國之道。孝文化對整個社會的穩定有序,對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具有積極的基礎性作用,是為政之本。

    “孝”分小孝、中孝和大孝。小孝,孝父母;中孝,孝師長,孝老師、孝領導、孝長輩;大孝,孝國家,孝領袖、孝政黨、孝政府、孝社會、孝民族、孝人民。

      “孝”有三重境界,即贍養之孝、順敬之孝、循道之孝。第一境界,贍養之孝。贍養之孝,這是子女對父母的初級之孝,系子女對父母儘量保證物質方面的衣食住行之孝,系物質撫養。第二境界,順敬之孝。順敬之孝,這是子女對父母的中級之孝,系子女對父母感情撫養、精神慰藉。第三境界,循道之孝。循道之孝,這是子女對父母的高階之孝。子女對父母不能違背道、規律、道德而孝,只能遵循道、規律、道德而孝。

      “孝”要講“三恩”:不僅要感恩,關鍵是要知恩,對孝才能理性、理解、自覺,方能更知報恩。每一個人,都應該對父母、老師、領導、同事、朋友、領袖、政黨、政府、民族、國家、人民、社會、人類、自然……做到“三恩”:感恩、知恩、報恩。

      孝不是單向、單邊的,而是雙向、雙邊的,父仁子孝,敬老愛幼。學生、員工、部下、民眾孝敬老師、領導、領袖、政府;老師、領導、領袖、政府以身作則,仁愛學生、員工、部下、民眾。孝,行孝,離不開一定形式的禮、禮貌,不能熟不講禮。孝,行孝,離不開忠、忠誠。人們常說:“忠孝不能兩全。”似乎已成定論,這是誤區。除極特殊情況,如戰時等外,忠孝是可以兩全的。

    孝文化作為中華文化的重要文化基因和文化傳統,是我們不能、也無法割捨的重要文化傳統。隨著時代的發展,對“孝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使其煥發出時代生命力,是延續民族文化血脈、增強文化自信的關鍵。我們必須下大力氣繼承、發揚、創新、發展孝文化。

  • 4 # 聞魯生

    【孔曰慈孝】

    上慈下孝奉人倫,

    弗納於邪古到今。

    倚門爹孃非為報,

    惟盼積善有餘慶。

  • 5 # 淨心修道

    “孝文化”是中國古來文化的一個組成部份。被儒家文化加以吸收發揚廣大。孝字簡單說應該是善待父母,奉侍贍養。在今天看來應屬一個道德範疇,仍不失積極的教化意義。

    古之便有“二十四孝圖”,以利垂範,教育後人。可在今天看來,其中不少偏頗之處。然矯枉無不過正,不失可取之處。

    孝字和老相差無及。我各人認為是形容一個即將入土之人,靠兒子女子們才能頂起生命,其意甚深。

    古人之孝,已經是今人遙不可及,應很好的繼承發揚廣大。可從今日的現實生話中去看,伺奉孝養,問題多多,實乃不盡人意。老人贍養,是涉及千家萬戶的大問題。

    應從孝文化中,汲取積極的成份,不斷推行發揚廣大。從心中發出行孝父母的真誠意願,應才是當今現實生活中最需的內涵之所在。

    沒有繼承發揚就很難談,什麼“孝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造性發展。究其實也不據有什麼積極的意義。

  • 6 # 月如鉤艾

    “百善孝為先”。孝被看作“百行之先”、“為仁之本”,它已深深根植於每一個炎黃子孫的內心深處,影響著一代代人的社會生活和行為習慣。孝作為中華文明的傳統美德,是中華人倫道德的基石,也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人類歷史發展長河中閃耀著不滅的光芒。血親關係是整個人類社會所具有的特性,但是唯有中國把“孝”作為“德之本”,並且在孝文化基礎上發展起來一整套道德體系,孝文化發展為中華民族最寶貴的精神財富。當今中國社會結構、生活方式和思想觀念發生了很大變化,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孝文化如何解決日夜突出的代際矛盾也迫在眉睫。

    中國傳統孝文化作為傳統美德,主要包括愛親、愛人及世間萬物以及愛的永恆性等內容。提倡從養親、尊親、愛親開始,轉而去愛人、愛世間萬物,即所謂親親、仁民、愛物。另外孝也是一種永恆的愛。透過對這種傳統美德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可以挖掘出它的現代價值。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要處理好繼承和發展的關係,重點做好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孝文化是中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大力弘揚包括孝文化合理價值在內的優秀傳統文化,是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升中國文化軟實力的一個重要途徑。

    弘揚孝文化,具有促進老齡化社會和諧穩定的功能。隨著傳統社會的解構、家庭職能的轉變、人們生存方式的變遷,孝德的價值日益式微,人們之間的親情逐漸淡化,老年人問題日後將成為一個大的社會問題。家庭對於老年人的積極保障作用是任何其他社會保障所難以替代的,家庭養老在中國仍然是一個普遍而現實的選擇。因此,在積極尋求相關措施外,透過弘揚傳統孝文化,喚起人們的真情良知,積極倡導養親、尊親、愛親的傳統美德。

    弘揚孝文化是當代社會道德建設的重要內容。家庭美德教育是社會道德建設的起點。當代社會道德建設從家庭養親、尊親、愛親開始,進而擴充套件到職業生活、社會生活領域,由對親人的愛心延伸至對他人、對職業、對國家和社會的愛乃至對萬物的愛,有利於提高全民族的道德素養,形成文明的社會道德風尚。

    弘揚孝文化對於社會和諧乃至世界和諧具有十分重要的價值。傳統孝文化將愛的視野拓展、昇華,從而形成團結和諧的人際關係,這在客觀上促進了人們之間良好的社會關係,有利於社會的和諧穩定。同時,孝文化所提倡的由敬愛自己的家人出發,到敬愛天下的百姓蒼生,再到敬愛天下生靈,而形成天人合一的廣敬博愛思想,也利於宣傳和落實中國和諧世界外交思想、推動世界和平與穩定。

  • 7 # 蘑麼大

    “老”字去掉一把“匕首”,加上一個“孩子”,就是孝,中國的孝文化,基礎是“父母在不遠游”,兒女在身邊,四世同堂才是孝;反過來“子欲孝而親不待”,老人家不在了,或者子女不在身前,那很悲哀,何來得孝?

    但今天時代發展,我們的孝文化面對著巨大的矛盾。一是孩子大多都一個,結婚後就是2個孩子要孝順4個老人甚至還要拉扯剛生的小孩,別說平時都很忙,即使放大假的過年,你說上誰的父母家,為此夫妻打仗的情況,層出不窮。二來是現代的中國,城市越來越大,距離越來越遠,分離越來越多,尤其年輕人總覺得自己能耐,往北上廣深這樣的大城市聚集,父母在家鄉守候,很少相見相伴,沒有相伴,何來兒女共沾巾,那會孝道近在身?

    只有解決“兒女少,距離遠”這兩個矛盾,才是“創造性和創新型”孝文化的出路所在。我的建議是:

    1.兒女少,就鼓勵多生,給更高的獎勵,讓我們這一代青/中年人,能有更多的下一代可以培養,成為枝繁葉茂的家庭,孝道自然得以傳承。

    2.距離遠,就多研發影片AI、AR,能更加智慧地提示兒女打電話回家,更現實化虛擬兒女的親近,這也可以適當減緩兒女遠離的痛苦。

    3.倒上門,給仍然健康的父母放探親假,帶薪,路費減免,旅館將空置房租房費打折,讓父母多去兒女家待上一段時間,這樣也是一個團圓的家了!

    4.給雙方父母都在的年輕人規定“孝假期”,開雙薪,每年15天,要求必須回家,跟父母陪伴,吃喝玩遊,而且必須上傳影片到抖音平臺,秀慈愛,秀兒女情長!

    5.失信登記,做個“孝到APP”,加兒女定時盡孝提醒功能,提醒早問候、晚彙報、週末影片通話不少於30分鐘,每週撒嬌不多於15分鐘……照做的不獎勵;違規的處罰失信一次,不許高消費,不許玩手機,不許打遊戲,不許追星劇……。

    鄭重提出以上五條建議,目的只有一個,請各位轉告:爸爸媽媽,今天是感恩節,感謝你們把我帶到這個美好的世界,感謝你們20多年7000多天的養育之恩,感謝你們在我成人以後,仍然為我牽掛,給我鼓勵和省吃儉用的錢讓我花……我要在你們還剩下的歲月裡,多多愛你們,陪伴你們!

  • 8 # 石匠秦人

    孝文化,是中華文明之冠。到今天有些概念當與時俱進。如:父母在不遠游。己不再現實。幾多兒女為了生計在外打工,離開父母,辛勤工作,養家餬口,不可視為不孝。我的一個堂弟,自己媳婦,兩胎生了三個娃。我叔,叔母都有病。堂弟媳在學校教書,離家遠。兩口不上班,三個孩子,上學,吃啥喝啥?人不管怎說,生存第一。父母在,不遠遊。只能餓死。

    人皮難揹,上對父母,下對妻兒,難!!

    相互理解,父母當理兒女,兒女更應該理解父母,建立和諧家庭關係。有作家舍掉自已藏品,書畫,首飾,文玩。自願入養老院養老,無疑是明智之舉。孩子有如此父母實當慶興。孩子孩子要高考,老爸怕影響孩子,,,,

  • 9 # 浸淫之辭

    孝文化?這不是做人的底線嗎?什麼時候被標榜成文化了?人可以有文化追求,但不要追求底線,那這追求就顯得太低了些吧…

  • 10 # 明貞

    當然孝是私德如何向公德轉化,這是個課題。六親不和有孝慈,當人類消滅了迷惑和罪惡,根除了天災人禍及苦難,在和諧愉悅中,孝與不孝一併消滅,才是人間樂園。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老天自有安排來天愛笨小孩是什麼歌的歌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