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極點學說
-
2 # 高效率大機率小成本
否定之否定是肯定?簡單了點!
現實中存在不是肯定也無法否定的情況,一般稱作非黑非白的灰色。
首先,否定的存在是因為無法肯定,而無法肯定又不等於否定,如果我們用1表示肯定,0表示否定,而0與1中間會存在無數的情況。
常見的案例是交通事故責任認定,除了全責和無責以外還有主要責任和次要責任之分,在這種有主次責任的情況下,就不能肯定也不能否定任何一方有責或無責,甚至還會給你個“無法認定”責任。
現在來看否定的內涵到底是什麼,數字上否定如果用0來表示的話,意味著實際上存在包括肯定1在內的其它0與1之間的數,就是說否定和肯定或許就是兩種特殊狀態。如同人無完人,沒有十全十美也不存在一無是處一樣,邏輯上的肯定否定在現實中是沒有的。
再來從語言文字的詞性上分析,一般來說肯定否定是動詞,動詞需要與名詞一起用才有意義。而問題中的肯定否定又涉嫌用作名詞了,或者在輪換著用,使得邏輯上缺了一體性而毫無意義了。
資訊化時代,我們用無限多的0和1數字化來精準標識各種灰色狀態,使得邏輯有了新的用武之地,只是簡單的數學不夠用了,需要用到更高維度的數學理論,在悟空問答的時候,或許也要與時俱進提更高大上的問題,讓我們一起在答題過程中不斷提升自己的邏輯推理能力,可以嗎?
-
3 # 手機使用者橙子術30
這就是辯的效果:對自己而言、否定的意義是什麼?肯定的意義又是什麼?不就講清楚了嗎?你實際也是在否定:不對嗎?如何肯定!
-
4 # 資訊扭曲力場
假設你走在一條沒有任何岔路的路上,你想去某個地點,然後找人打聽:
到某某地是往前面走嗎?
那人回答:
你走反了。
然後你會轉頭往回走,走了一段,你又遇到另外一個人,出於人天生喜歡多嘴的天性,你問他:
到某某地是往前走嗎?
那人回答:你走反了。
你會說:可是之前那個人告訴我是這個方向呀?
那人笑了笑:那他肯定錯了,我就是從那地來的,辦完事正在往回趕。
這時候你會再轉向嗎?
如果你採納了第二個人的建議,那麼你就否定了第一人的建議,遵照一開始的方向走。
這就是否定之否定等於肯定。
而肯定之肯定呢?
很簡單,就是第一個人告訴你方向對了,然後又遇到第二個人,他同樣告訴你方向是對的。這時候,你會覺得肯定之肯定是為否定,所以往反方向走嗎?
然而...
試問世間存在沒有岔路的路嗎?
當然是不存在的。但是並不能因此而否定某些邏輯規則。我舉這個例子,是想說明這樣一件事情:科學理論研究是建立在對現實的歸納與抽象的基礎上的。否定之否定、肯定之肯定所探討的,一定是一個去除了很多幹擾因素,單一化的問題,甚至有可能是一個簡單的“一維”問題。這樣才能更好的發揮它的價值與作用。
我們很多人在複雜問題面前手足無措,是因為抓不住重點,無法曬除海量資訊當中的“雜音”,進而不懂得如何抽象分析,然後運用很多精巧的邏輯學工具去解決問題。於是我們狂躁、暴怒、瘋狂甩鍋、藐視文化、無視規則、敵視權威。其實這不是一個好的苗頭。我們知道的還是太少了,應該謙虛一些,突破偏見,努力學習。
-
5 # 戰歌揚
數學就是嚴密的邏輯:負負得正,正正還得正。語言也如此,負負是對負的否定。.正正是對正的加強和強調。如此而已。
-
6 # 思考思考的動物
否定,在邏輯學上是一種一元邏輯運算,稱為 否,記為 ¬。
所謂一元運算,就是隻接受一個 變數 的單目運算,例如:數學上的 負號 -,它 只能接受一個數學變數 如,-a。否運算也一樣, 只能接受一個邏輯變數 如, ¬p。
邏輯變數的值 只能 是 真 或 假,數理邏輯中,用 1 表示 真,用 0 表示 假(在形式邏輯中,也會用 T 表示 真 用 F 表示 假)。
對於 否運算來說,有如下運算規律:
當 p = 0,時 ¬p = 1;
當 p = 1,時 ¬p = 0;
以上的文字描述不方便,邏輯學上習慣將其繪製成表格,如下:
這張表稱為真值表。
和否定相似,肯定 也是 一元邏輯運算,記為 i,真值表如下:
利用上面的 否定 的 真值表,我們可以很方便的列出 否定之否定,即,¬¬p 的真值表:
很容易發現,上表 ¬¬p 這一列 和 前表 i p 這一列 完全相同,故 對於 p 是任意值,有 ¬¬p = i p,即,否定之否定等於肯定。
反過來,從 肯定 的真值表可以看出,i p = p,即,肯定 不改變 p 的值,於是 i i p = i p,即, 肯定之肯定還是肯定。
可以將 否定(¬),肯定(i),類比 數學中的 負號(-) 和 正號(+),我們有:
負負得正,正正還是正,之說,
例如:
-(-1) = +1
+(+1) = +1
注意:所謂肯定,就是 肯定 p 的真假性,並不是 一味認為 p 是 真的。後者 稱為 永真 運算,記為 ⊤,還有最後一種 一元邏輯運算,稱為 永假,記為 ⊥。永真 和 永假 的 真值表如下:
因為 一個邏輯變數 p 只有2種值,每種值可以任選 2 中值的任意一種作為結果,於是 一元邏輯運算有 2² = 4 種,以上全部羅列出來了。
(多囉嗦幾句)
除了,一元邏輯運算,還有二元邏輯運算,它有 4²=16 種,列成真值表如下:
其中:
f₈ 稱為 與(合取) 運算,表示合取邏輯;f₉ 稱為 等價(當且僅當) 運算;f₁₁ 稱為 蘊涵(推出) 運算;f₁₄ 稱為 或(析取) 運算。
這些大家或多或少都都聽說過。
一個邏輯運算可以 和 其它 邏輯運算的組合 等價 在數理邏輯中 是見慣的事情。二元邏輯 16 種 我們只定義了 4 種,就是因為 其它 的 二元邏輯運算 可以 被 這 4 種 加上 否 運算 的組合 所表示,例如:
f₀(p, q) = (p ∨ q) ↔ (p ∧ q)
同樣,其它一元邏輯運算 也可以 被 4 + 1 這種運算的組合 表示:
⊤ p = p ↔ p,⊥ p = ¬(p ↔ p)
更進一步,對於多元(二元以上)的邏輯運算,依然可以透過 4 + 1 的組合 來表示。於是最終,我們選取了 4 + 1 作為 一階邏輯語言的全部運算子。
(當然,以上這些表示都不是唯一的。)
(以上,小石頭多囉嗦幾句,主要是向大家展示邏輯表示式的魅力!否定之否定等於肯定,僅僅是邏輯公式的一個,還有很多神奇的邏輯公式。)
(補充)
否定之否定:¬¬p=p;
反正法:¬q→¬p=p→q;
他們是不同的邏輯規律。
(補充2)
看到有些網友說:
現實世界不是非黑即白的,還有灰,因此,否定之否定等於肯定,不能在現實中使用。
這種想法其實是不正確的! 分析如下:
建立模型:
● 世界由黑、白、灰組成,即,世界 = 黑 ∪ 白 ∪ 灰;
● 黑、白、灰 的概念清晰不相互重疊,即,黑 ∩ 白 = 白 ∩ 灰 = 灰 ∩ 黑 = Ø;
對於,命題:
b = x 是 黑的,
其否命題為:
¬b = x 不是 黑的,
¬b 是在 世界 中 真實存在的,可定義為:
¬b = x 是 白的 或者 x 是 灰的;
如果,再定義:
w = x 是 白的,g = x 是灰的,
則,
¬b = w ∨ g
以上是三個獨立命題的例子,依此思路可以擴充套件到任意多個,比如:世界的灰不是一種灰色,可以是 灰₁,灰₂, ...
另外,說二元邏輯無法應付多元的情況也是不對的!分析如下:
就著上面的例子,直接給出例項:
二元世界 = 黑 ∪ 白,則令 0 = 黑,1 = 白;
三元世界 = 黑 ∪ 白 ∪ 灰,則令 (0, 0) = 黑,(1, 1) = 白, (0, 1) = (1, 0) = 灰;
四元世界 = 黑 ∪ 白 ∪ 灰₁ ∪ 灰₂,則令 (0, 0) = 黑,(1, 1) = 白,(0, 1) = 灰₁, (1, 0) = 灰₂;
...
以上例項足以說明,透過類似多維座標的組合,二元邏輯可以變出任何多元邏輯。
-
7 # 手機使用者—暖水瓶
否定之否定不是簡單的肯定,僅是在形式上的肯定,而其內容更加豐富了。至於肯定之肯定,哲學上並沒有這個名詞,怕是作者杜撰的吧。
回覆列表
你這個問題問得很有意思,但問得很好,能反映出哲學問題,估計很多人都會回答不了。
你說“哲學上的否定之否定等於肯定”,不知道這句話是哪裡看來的。如果是教材上或者老師告訴你的,那麼教材是錯的,老師也教錯了。
其實哲學上的否定之否定,並不等於肯定。這裡的否定,並不是數學上的乘以“-1。”這個否定是什麼意思呢?先要弄清否定的概念。
這裡的否定,真實的意思是“破舊立新”中的“破舊”,也就是說,對舊事物的落後部分的一種淘汰、放棄、打破,不再繼承使用,不再予以肯定,也就是對舊事物的落後部分的一種否定。
因此,這個否定過程,並不是數學上的反過來,或者把一塊硬幣翻過來。這個否定過程其實是一種更新過程。
所謂否定也不是簡單的否定。否定中有肯定,肯定中也有否。否定和肯定是同一個更新的兩個方面。
第1個否定過程結束後,下一個階段,又重新面臨著新的更新和否定,也就是說把前面一次的更新否定,給予重新更新和否定,而不是把前面一次更新和否定再倒退回去。這才叫否定之否定。
所以,否定之否定,是兩次更新和進步過程,不是簡單的翻來翻去,不是向前邁出一步,再後退一步。所以,否定之否定也不等於肯定。
打一個比方,第1次否定,小孩子斷奶,不再生活在襁褓裡,開始爬行學走路,第2次否定,小孩子不再亂爬亂玩,而開始學習識字。
那麼肯定之肯定等於什麼呢?
我們前面說了,否定和肯定,同時包含在更新之中。所謂肯定也就是對舊事物中合適的一部分繼承,延續下去使用。第1次更新得到延續,第2次更新又得到延續。
兩次延續是否完全內容相同呢?也不一定。
打個比方,多種顏色的氣球,第1次延續,留下了紅色和藍色的兩種氣球,第2次延續,把藍色的氣球延續下來,當然也有可能把紅色的氣球繼續延續下來。
所以肯定之肯定不是簡單的肯定。也許第2次肯定跟第1次肯定的內容相同,這也就是你所說的“肯定之肯定,等於肯定”,但如果兩次肯定的內容不同,那兩次肯定不等於得出肯定的結論。
現在的教材和主流的哲學觀點,其實還是比較粗糙的,看這些哲學教材和觀點是容易產生你說的這類疑問。你提出這個疑問,說明你在動腦筋。很多人可能想到這個疑問也不會去深究,他們也就錯過了提高自己哲學水平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