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工科老女的留言菲語

    不會吧!李元吉的武功高於尉遲敬德?不會吧!

    尉遲敬德是真正沙場拼殺出來的鐵將。起先,跟著劉武周戰唐軍,多次打敗過唐軍;歸順唐以後,跟著李世民東征西戰,履歷戰功,功勞是真刀真槍戰場上得來的。玄武門之變中更是李世民心腹愛將,解決李元吉、控制皇帝李淵,厥功至偉之人。為了酬謝尉遲恭的功勞,李世民把齊王府的珍寶都賞賜給了尉遲恭,他也名列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

    李元吉,史書上雖然記載著他愛行為打獵,喜歡殺人遊戲,但怎麼著這都是一個公子哥的玩意。就算平時有過比試,大家都敗給他還不是給他老爸面子!讓他贏著玩罷了。到了真正的戰場,生死悠關的時候,誰讓著誰啊?!公子哥怎麼能打過沙場鐵將!

    再者,玄武門之變是由李世民一方發起的。太子和元吉一方毫無心理準備。突然,李世民帶著全副武裝的軍隊出現,一箭就射殺了建成。這種危機關頭,憑誰也得心智大亂。腦袋一片空白是肯定的!跑都不知道往哪裡跑。就看李世民的表現就知道當事人是多麼緊張:李世民是長年征戰之人,一箭射殺兄長之後竟然控制不住戰馬,馬驚了,帶著他亂跑。還跑到李元吉藏身方向,並陷在樹叢中無法脫身。如果不是超級緊張,以李世民素來表現,他可是馭馬高手,昭陵六駿啊,訣不會出此狀況。

    李元吉看到陷入樹叢無法脫身的李世民,想用弓弦勒死他,竟然也使不上力。情勢就是這麼危機。大家心智都有所變化。

    這時,尉遲恭趕到,殺了元吉。情況大概就是這樣。

    真實的武功和危機關頭的心智,決定了生死。

  • 2 # 神樣男子

    玄武門事變當時,李元吉連發三箭沒射中世民,李世民一件箭射落建成之後,心內愧疚,竟然拉不開弓射元吉。元吉縱馬上來,元吉武藝高強,世民自知不敵騎馬逃跑,在樹林中被樹枝掛住落馬,元吉追上來奪過世民手中的弓,試圖用弓弦勒死世民。元吉力大,世民被制住無法還手,尉遲恭上來救世民,打了元吉一鞭,擊中右肩,元吉脫力,縱馬試圖逃跑,被尉遲恭連發兩箭射中落馬。這時東宮右衛率馮立等東宮將領率兩府侍衛,猛攻玄武門,繼而東宮副護軍薛萬徹率長林軍前來支援,擊殺雲麾將軍敬君弘,中郎將呂世衡。情勢危機,尉遲恭割下建成元吉首級在城頭展示,兩府之兵才退去。薛萬徹和馮立轉而領兵攻擊秦王府,要為太子報仇,長孫皇后親率侍衛抵抗,後來長孫皇后的舅舅高士廉從長安縣的牢房放出幾百囚徒來支援。

  • 3 # 萍風竹雨123

    李元吉,李淵四子,史書說他“素驍勇”,而且尤擅射箭,能百步穿楊。但在玄武門之變時, 卻“張弓射世民,再三不彀,世民射建成,殺之。”是史書有錯,還是別有因由。

    按理,史書由勝利者書寫,史官只有抹黑失敗者,沒有為失敗者塗脂抹粉的禮兒,因此,李元吉"素驍勇”是真的。而且,後來李世民追趕李元吉時,反被李元吉拿住,並差點用弓弦勒死李世民也證明了這一點。可是,玄武門之變中,"素驍勇”的李元吉為何擒不住李世民呢?這就要從當時的形勢說起。

    當李建民與李元吉施施然來到臨湖殿,欲去拜見父王李淵時,忽然見到披掛整齊的對頭二哥李世民和手持武器的尉遲恭,傻子也知道大事不好了。比起轉頭就跑的太子李建民,李元吉的反應還算正常,還知道摘弓搭箭去射秦王。可惜,事發突然,身上沒有武器,身邊沒有保護之人,難免心中發慌,因此,“再三不彀”。

    其實不僅僅李元吉心頭髮慌,就是發動玄武門之變的李世民在面對殘殺弟兄的同時,也心裡發慌。因而會在追趕李元吉的過程中,擅長馬術的李世民墜馬,為李元吉所擒,當李元吉欲用弓弦絞殺李世民時,尉遲恭趕到。否則,歷史將被改寫。

  • 4 # 輕舟煮酒

    問題很可笑,李元吉武藝遠不如尉遲恭,在他最得意的馬槊上,被尉遲三次空手奪槊,可見實力與敬德天差地別,引為一生之恥。而李世民箭法出眾,常深入絕地偵查敵情,和尉遲恭配合,一弓一槊,縱橫無擋。李元吉空有血勇,突臨大變,六神無主,身死家滅。

  • 5 # 歷史三日談

    玄武門之變是李世民提前準備有意為之的一次政變,雖然李建成、李元吉在前起的一系列準備中已經佔得了先機,利用當時突厥兵陳黃河南岸大兵壓境的情況。

    並不是按照往常慣例,由秦王李世民領兵出戰迎敵,而是出人意料的派了李元吉,但是換了將領兵卻沒換,李世民手下大將尉遲敬德、程咬金、秦叔寶悉數被調。

    直白點講,這是李建成、李元吉擺了李世民一道,試圖給李世民來個釜底抽薪,架空李世民,這還不算,按照李建成、李元吉的設想,李世民的兵還得他親自去送,往哪送,送到一個叫“昆明池”的地方。

    在“昆明池”,殺李世民,活埋他的一眾手下,為李建成上位徹底掃清道路。

    李世民被逼到了絕境,手底下人也不想死,只能反抗,玄武門之變的前一天晚上,李世民向李淵報告了太子李建成、李元吉與李淵的小老婆通姦偷情的情況。

    李淵臉上掛不住,第二天一早就召李建成、李元吉二人到宮中對峙,這一切都在李世民的計劃之中,就在入宮必經的玄武門,李世民也安排了自己人埋伏。

    可即使這樣,李世民當天還是掉了鏈子。射死李建成倒是乾淨利落,但輪到李元吉的時候,也許李元吉真是武功高強,李世民連射他幾次都沒射中,而在此之前,李元吉為了保命,也是對著李世民連放三箭,都沒射中。

    估計大家都是緊張異常,難免發揮失誤,但是李世民的手下可一點不緊張,早就被拱起來的怒火得到了釋放,李世民馬匹受驚亂跑,搞得李世民直接撞到了樹杈上,直接進入了昏迷狀態。

    李元吉追上,奪過李世民手中弓箭,結果就是我們題頭說的,尉遲恭等人追了上來,李元吉沒猶豫就往皇宮跑,試圖找李淵保命,這些手下可不管這個那個,追上來直接打死。

    一同死的還有李元吉的五個兒子,李元吉的老婆楊氏,則被李世民帶到了自己的寢宮,真正的做到了斬草除根!

  • 6 # 陶短房

    史書上並沒有李元吉在戰陣中如何驍勇的紀錄,卻有許多尉遲敬德驍勇善戰的描寫,儘管元吉在玄武門之變後成為反面人物,但如實描寫其勇力並不犯忌,相反可以凸顯其“窮兇極惡”,事實上不僅李建成在事變前的一些正面事蹟在此後史書中有所保留,同樣後來成為反面人物的李佑、王君廓、侯君集……,在勇力方面的亮點也被保留下來,如果李元吉真的驍勇絕倫是不會不提的。但史書中是怎麼寫的?

    《舊唐書.尉遲敬德傳》:敬德善解避槊,每單騎入賊陣,賊槊攢刺,終不能傷,又能奪取賊槊,還以刺之。是日,出入重圍,往返無礙。齊王元吉亦善馬槊,聞而輕之,欲親自試,命去槊刃,以竿相刺。敬德曰:“縱使加刃,終不能傷。請勿除之,敬德槊謹當卻刃。”元吉竟不能中。太宗問曰:“奪槊、避槊,何者難易?”對曰:“奪槊難。”乃命敬德奪元吉槊。元吉執槊躍馬,志在刺之,敬德俄頃三奪其槊。元吉素驍勇,雖相嘆異,甚以為恥。

    尉遲敬德不僅身經百戰而且先後效力過兩個主子,武藝是性命相搏,疆場的功夫,元吉唯一獨當一面的戰事是太原之戰,戰績可謂一塌糊塗(建成雖公認不善武力但不僅太原起兵時表現不錯,而且後來打劉黑闥也是贏家),所謂“善馬槊”更多是田獵或校場的花架子,這就好比充當魏公、 魏王世子和五官中郎將的曹丕在和武將私下比武中戰無不勝,自詡武藝天下無敵,實際如何,只能呵呵一聲——言歸正傳,從史書記載看元吉武功不如尉遲敬德,從邏輯推論上也當作如是觀。

    再說玄武門之變的事。

    事發時雙方都沒對父親李淵說全部實話,且在李淵身邊都留了內援,彼此也有相互加害之心,但建成、元吉的“加害之心”是散漫的,近乎“我早晚要了李世民這小子的命”,且建成和元吉的心意還不完全一致,而李世民早就部署在玄武門截殺二人,當天李世民僅帥9人等在玄武門外即完成截殺,帶的人少一方面是便於隱蔽和達到突襲效果,另一方面這9人必定是精挑細選,以一當百的猛士,鑑於秦府一直是征戰主力,而李世民親歷戰陣,這樣的人選不難挑出,尉遲敬德即在9人之列,表明他不僅是秦府第一流猛將而且是李世民心腹(這事如果不可靠再勇也不能用——李世民敢用羅藝麼?)。當然,他們不會只帶9人,追殺元吉時敬德一人就有70騎隨從,這些人應埋伏在離宮門稍遠的地方。

    玄武門相遇時“建成、元吉行至臨湖殿,覺變”,當是發現世民等10人衷甲挾刃(殺死建成、元吉後尉遲敬德“入宿衛,擐甲持矛,直至上所”,表明世民一行全副武裝,敬德不可能殺元吉時穿便服或朝服,殺完了去見皇帝反倒穿上盔甲),出乎意料,便急忙回馬逃跑,從史書記載看,東宮衛士大多留府,“翊衛車騎將軍馮翊馮立聞建成死……乃與副護軍薛萬徹、屈咥直府左車騎萬年謝叔方帥東宮、齊府精兵二千馳趣玄武門”,這表明東宮、齊府精兵勇將事發時不在玄武門附近,且相距較遠,否則何須“馳趣”(快馬趕到)?

    建成、元吉沒想到世民居然敢在皇宮門前下手(下手大約是能想到的),因此措手不及,掉頭往回跑,可想而知他們下一步會去調集馮立、李安儼等東宮、齊府軍馬和秦府決一死戰;世民也沒想到對方驚覺這麼早,但絕對想到不能讓對方回府調兵,於是才“隨而呼之”。元吉“馬上張弓,再三不彀”和世民射死建成、射傷元吉都在這剎那間發生。

    元吉雖然喜射獵,善馬槊,但臨戰經驗並不豐富,此刻又是被動逃跑一方,心情難免緊張,面對戰功卓著、臨戰經驗豐富的世民連射三箭不中(弓都沒拉開),是並不足奇的,而蓄謀殺人且身經百戰的世民反射二人一死一傷,表明後者心理素質要好一點。

    但世民的心理素質也就是好一點而已:畢竟這次要殺的不是敵人,而是同父同母的兄弟,且直接威脅繼承權的建成已死,只剩元吉,大功垂成,不免心理波動,於是出現了“世民馬逸入林下,為木枝所絓,墜不能起。元吉遽至,奪弓將扼之”的戲劇性反轉。

    但世民勇力遠在元吉之上,儘管變起倉猝,自己墜馬,在全身披掛的情況下肯定比穿著朝服的元吉吃虧,被奪去了弓,但一時半會元吉也扼不死他(元吉的心態此時完全失衡,否則應有機會拔劍或尋找其它趁手武器),這時尉遲敬德和70騎都趕到,既沒了馬又沒了兵器,身邊估計也沒幾個隨從的李元吉打也打不過,逃又逃不了,只能“步走,欲歸武德殿”,抱著一線希望去找父親救命,但敬德“奔逐射殺之”:武力本就在其上,又人多勢眾,還騎馬追逐步行,又已橫下一條心不顧各種宮廷禁忌,元吉到了這一步,顯然是隻有死路一條了。

  • 7 # 巫女阿滿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不得不指出題目的錯誤。不知道題主從哪裡看到的記載,居然會認為李元吉的武功要勝過尉遲恭,太讓人匪夷所思了。

    李元吉是李淵的第四個兒子,將門出身。李元吉自己又特別喜歡打獵,根據他自己的說法:寧可三日不食,不可一日無獵。可以看出來,李元吉的體魄應該還是可以的,而且李元吉對自己的武藝很自信,即便他缺了點自知之明,但是我還是以為,李元吉的個人武勇應該還是可以的。

    然而,這就能勝過尉遲恭了嗎?

    太可笑了,真不是我在這裡給尉遲恭吹牛,以史書記載的尉遲恭個人武勇,在隋唐之際,毫無疑問屬於絕頂高手,除了少年猛將羅士信或許可以和他拼一拼,其餘人應該還差得遠,就連秦瓊也不行。

    我知道很多人請看尉遲恭的原因,無非是受電視劇隋唐英雄傳的影響,認為尉遲恭武藝平平,和單雄信羅成秦叔寶等人差了一大截,其實不然,仔細看尉遲恭相關記載的話,就知道他最大的個人特色就是武勇過人。

    和別人或許還不太好比,但是和李元吉,那可是史有明文的。尉遲恭因為空手奪白刃的功夫練得好,萬軍之中經常奪人兵器,李元吉自恃自己槊法高超當世一流,不太服氣,就主動找尉遲恭操練操練,結果敗得很慘,尉遲恭分分鐘之內三次從他手裡奪走長槊,李元吉輸得無話可說,從此恨上了尉遲恭。

    李元吉的個人武勇,書上也有記載,可見不是李元吉太弱,而是尉遲恭太強。

    至於玄武門之變時候的李元吉,可能是看見李世民親手一箭射死了李建成,心神不定,連續三箭都搞不死李世民,後來雖然拿弓弦勒住了李世民的脖子,但是尉遲恭來得太快,李元吉無奈只得跑路,結果還是被尉遲恭一箭射死。

    可以說,尉遲恭是李元吉這輩子的剋星了,打又打不過,射又射不贏,真慘。

    所以,對這個題,我的回答就是,題主看書不細,李元吉非但不可能武功高強勝過尉遲恭,反而被尉遲恭分分鐘打臉教做人,玄武門之變掉了鏈子,還是實力太弱。當然,我對於玄武門之變的描述,誰也不敢確定是不是就是當時情況,我只是根據史書記載來說說我的看法。

    感謝閱讀,敬請關注!

  • 8 # 秦右史

    齊王李元吉打不過尉遲敬德,這是有歷史記載的,也是毋庸置疑的。所謂李元吉武功高強,勝過尉遲敬德,簡直是無稽之談。我們可以根據《舊唐書》中的記載,簡單比較一下。齊王李元吉和尉遲敬德曾經有一次比武較量,李世民是見證人。在這期間,兩人都使用馬槊,最終敬德輕鬆取勝,李元吉對此非常不滿:

    元吉執槊躍馬,志在刺之,敬德俄頃三奪其槊。元吉素驍勇,雖相嘆異,甚以為恥。

    很明顯,李元吉毫無懸念的輸給了尉遲敬德。實際上,尉遲敬德勇冠三軍,是公認的猛將,武藝高強。比如,凌煙閣功臣屈突通、殷開山就評價尉遲敬德為:此人勇健非常。李元吉雖然熱愛射獵,但是與尉遲敬德的武力值還是有很大距離的。畢竟,敬德身經百戰,血戰無數,分明一員沙場宿將,而李元吉不過是偶爾訓練武力,也非職業武官。

    唐高祖李淵兵出太原之後,收拾天下群雄,尉遲敬德跟隨秦王李世民南征北戰。敬德在與竇建德部交戰期間,曾經一次性接連射殺十餘人,隨旁保護秦王,讓追兵不敢再來。因此,李世民很自豪地說,

    吾執弓矢,公執槊相隨,雖百萬眾若我何!

    不僅如此,尉遲敬德並不是力大無腦,而是有勇有謀,遇事頗有幾分果斷。在玄武門之變期間,局勢緊張,尉遲敬德身先士卒,據《舊唐書》記載:

    六月四日,建成既死,敬德領七十騎躡踵繼至,元吉走馬東奔,左右射之墜馬。太宗所乘馬又逸於林下,橫被所繣,墜不能興。元吉遽來奪弓,垂欲相扼,敬德躍馬叱之,於是步走,欲歸武德殿,敬德奔逐射殺之。

    在玄武門事變中,李建成被李世民射殺。而李元吉困獸猶鬥,趁李世民被樹枝掛倒,跌落下馬,想用弓箭弦勒死李世民。尉遲敬德及時趕到,大聲呵斥李元吉,並追上去殺死了李元吉,救了李世民之命,安定了局勢。

    此時,東宮太子李建成舊部聽聞訊息,引兵救主,尉遲敬德當機立斷,拿著李建成、李元吉的頭顱,宣佈死訊,大勢已去,於是兵士只能退散了。

    為了解決善後問題,尉遲敬德還披堅執銳,擐甲持矛,進入內宮,請正在海池泛舟的高祖李淵下令,命諸軍皆屬李世民指揮。從此內外遂定,可謂有力挽狂瀾的功勳。因此元明之際的詩人楊維楨就認為,尉遲敬德大將之風:玄武門前人蹀血,虯鬚天子諫兇孽。誰開貞觀太平功,奪朔將軍三寸鐵。可以說,是真正的唐初柱石,於國有安社稷之大功。

  • 9 # 詳侃歷史

    我談談我的看法。

    根據正史的記載,李元吉的武功沒有尉遲敬德高,兩個人是比試過的。

    根據《舊唐書》尉遲敬德傳記載,尉遲敬德非常善於化解和躲避馬槊的進攻,在作戰時,經常單獨闖入敵陣,敵人馬槊攢刺,竟然刺不中。不但如此,尉遲敬德還擅長空手奪馬槊,奪取敵人的馬槊,再用來刺敵人。

    當時,李元吉也擅長使用馬槊,聽說尉遲敬德的情況後,剛開始還不以為意,很看不起尉遲敬德,想要比試一下。於是,雙方進行了兩輪比試:

    一、尉遲敬德避槊

    第一輪比的是李元吉用馬槊刺尉遲敬德,看尉遲敬德能否躲開。可能是剛開始比,李元吉還比較客氣,準備命人將馬槊的刃取下來,只用馬槊的杆去刺尉遲敬德,以避免出現意外。但是,尉遲敬德卻說:即便保留刃,也是刺不中我的,因此不必取下刃,我直接躲避就是了。

    結果,李元吉用馬槊居然刺不中尉遲敬德,“元吉竟不能中”。

    按說呢,比到這裡結束剛剛好,大家也比試了,也沒有太傷和氣。但是,李世民多了一句嘴,問奪槊和避槊哪個更難一點,結果大家說奪槊更難,於是,李世民命令繼續比賽,讓尉遲敬德奪李元吉的槊,這屬於典型的看熱鬧不嫌事兒大的。

    二、尉遲敬德奪槊

    於是,李元吉騎馬用馬槊刺尉遲敬德,史書說“志在刺之”,也就是這次動真格的了。是不是真想刺死尉遲敬德呢?從這一次李元吉沒有再提解刃的情況看,估計這一次李元吉應該是生氣了,可能真想趁機弄死尉遲敬德。但是,這一次李元吉還是沒有得手,被尉遲敬德屢次奪走馬槊,“敬德俄頃三奪其槊”。

    據史書記載,李元吉雖然表面也對尉遲敬德讚歎有加,但心裡以此為恥。後來,武德後期,李元吉先是派刺客刺殺尉遲敬德,後來又誣陷尉遲敬德,將其下獄,但被李世民救了下來。可見,李元吉確實是比較忌憚尉遲敬德。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我的雅閣油耗最近下降了一點還有10.6,為什麼會這麼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