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上將噯福斯
-
2 # 以史為鑑
不會的。
做出這樣的決定這是取決於人的本性,袁紹恰恰不是這樣甘於屈居人下的人。
就算袁紹接納了漢獻帝,按照袁紹的性格大致會有兩種可能。
一種是逼迫漢獻帝禪讓,畢竟袁紹自己雄踞河北,擁有三國前期最龐大的勢力。
一種是漢獻帝受不了袁紹壓迫,傳出衣帶詔,號召刺殺袁紹。成則漢獻帝還有機會,輸了袁紹才不會有曹操的好脾氣,估計會直接殺掉漢獻帝。
我們再回到題目中,假設袁紹真的接納了漢獻帝,並命令天下諸侯共同討伐曹操,曹操真的會一蹶不振嗎?
整個三國中,湧現出來的英雄很多,但是隻有曹操和劉備倆人前期一直屢敗屢戰,多次戰敗還能復起。
所以曹操和劉備青梅煮酒的時候才會說:天下英雄唯使君和操爾!
這就是英雄對只有英雄具有百折不撓品質的相惜。
相反看看其他諸侯,就以袁紹為例。袁紹坐擁河北,是天底下實力最強大的諸侯。但是在官渡一戰中,僅僅是失敗了一次,袁紹明明還有反擊之力,結果回去後氣的吐血而死。沒了袁紹,曹操輕鬆戰勝了袁紹的兩個沒出息兒子。
其他比如公孫瓚,劉表,馬超等等諸侯,都是前期非常強勢,甚至多次打敗曹操,袁紹這樣的豪強。但是一次失敗,立馬銷聲匿跡。
-
3 # 真我85918
如果袁紹把漢獻帝搶走,也挾天子以令諸侯,曹操就成劉備,孫權了,沒天子可挾,就反挾天子,誅殺漢賊,匡扶漢室。舉著這個旗子,和劉備能走一塊去,走猥瑣發育的路子。連劉備都沒被滅掉,最後還騙帶搶的弄了塊益州,曹孟德最起碼有塊青州,等袁紹嘚瑟死了,劇本就又轉回來了。
漢獻帝要到袁紹手裡,估計袁紹死的很快。他弟弟可是在淮南稱帝了。從國事和家事哪方面講,他袁紹都不能幹看著,可實力還不如袁術強。討伐袁術,這事兒誰號召都有人響應,袁紹號召不見得有人來。為啥?你們畢竟是同父異母的兄弟,你們倆掐外人不好摻和。很可能最後裡外不是人。袁紹綜合實力比袁術差幾級呢,他咋打。
東漢末年,唯有曹操是想結束動亂,匡扶漢室天下的人,其他人不過是扯犢子。曹操沒稱帝吧,但劉備孫權可是早早就稱帝了。劉備稱帝的時候,漢獻帝又沒死,其心可誅啊。
-
4 # 關東俠客
得民心者得天下,如果漢獻帝不幸被袁紹得去了來個″挾天子以令諸侯”也改變不了滅亡命運,先前謀士勸過袁紹擁漢自強,只不過袁紹沒有采納才被曹操佔了先機。其實漢獻帝就是個傀儡,諸侯爭霸靠的是實力運氣和謀略。公元200年官渡之戰,曹操一萬人左右,袁紹擁精兵十萬。兩軍陣前,曹操說:"我奉天子之命捉你。”袁紹相譏"我奉天子密詔拿你。”袁紹並不把漢獻帝當回事,反過來曹操也可以這麼說,戰場上要真刀真槍和戰略戰術,所以曹操平定北方l是歷史的必然。曹操三次頒佈唯才是舉的命令,不拘一格選撥人才,實行軍屯和民屯又興修水利,使北方的經濟和人囗得到迅速恢復和發展,為晉統一打下物質基礎。
-
5 # 三千年讀史看人生起落
如果袁紹把皇帝搶去了,曹操也不會在諸侯爭霸中被滅掉,早年袁紹手下謀士沮授建議袁紹把獻帝接來,挾天子以令諸候,而袁紹並未採納,認為天子乃無用之人,到來會影響其地位,獻帝之言聽也不是,不聽也不是,反而會擾亂其部署。
《後漢書袁紹傳》記載:“沮授說紹曰:且今州城粗定,兵強士附,西迎大駕,即官鄴都,挾天子而今諸侯,士馬以討不庭,誰能御之”。
如果袁紹真的挾天子以令諸候,會更早的滅亡,會成為眾矢之的,到時就不是曹賊了,而成袁賊了。群雄會起而攻之,董卓就是最好的例子。而操則不然,他沒有曹操的心胸與韜略。
袁紹與曹操在戰略遠見及用人上根本不是一個層次上的人,遙想當年,曹操與袁紹同時起兵,共討董卓,其間兩人有許多豪言壯語,有一段對話,非常說明問題。
袁紹在起兵之初躊躇滿志地對曹操說:“吾南據河,北阻燕代,兼沙漠之眾,南向爭天下,庶可以濟乎?”而曹操答曰:“吾任天下之智力,以道御之,無所不可。”此二人才智謀略高低立判。
袁紹雖然以四世三公之名望,招攬天下有才之士,本人也素有遊俠之風,擁有四州之地,戶籍百萬,兵多將廣,但其志大而智小,色厲而膽薄,忌克而少威,兵多而分畫不明,將驕而政令不一。能攬才但不會用才,多謀而無斷,能帶兵而不知兵,有如此多的缺點,縱然能挾天子以令諸候,終難成大事。
而曹操胸才大略,禮賢下士,有容人之度,所以才廣納郭嘉、荀彧、張遼等文武諸將,即使沒有漢獻帝,也必會闖出一番事業,擁有一片天地。
至於要是袁紹以皇帝的名義下詔,孫策,袁術,劉備,呂布共討曹操,這是根本不可能的,人人皆知袁紹挾天子以令諸候,還會有誰聽其調遣,我看到時討的不會是曹操,而是他自己。
-
6 # 鳳凰西遊
“若袁紹把皇帝搶去了,曹操會在諸侯爭霸中被滅掉嗎?”
題主的這個假設不成立,袁紹壓根沒想著挾持皇帝!按說,董卓之暴、李傕之亂後,最有可能挾持漢天子的就是袁紹了,他至少有以下兩點,是曹操難以相提並論的:1.袁紹是四世三公的大族世家,門生故吏盤根錯節,家族勢力根深蒂固,在朝野聲望顯赫。當董卓要行廢立之事時,朝中第一個跳出來拔劍相向的就是袁紹。沒有足夠的背景和實力,袁紹也不敢強出頭。
2.袁紹是河北最強大的勢力,在虎踞冀州之餘,還要覬覦著鯨吞周邊疆域,周邊的公孫瓚、黑山軍等,難以與之抗衡。毫不誇張的說,袁紹是當時最強的諸侯勢力,這從他榮任盟主即可見端倪。
但是,袁紹卻從未有挾持漢天子之想!在董卓被除後,李傕挾持天子為禍長安。當時袁紹的重要謀士沮授、田豐,就曾經向他提出過“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戰略構思,然而,袁紹拒絕了。在作者本人看來,袁紹不願意迎取漢天子,大概有以下原因:
1.袁紹在內心不承認漢獻帝劉協的身份
漢獻帝乃董卓廢立才上位的。袁紹對董卓的廢立之事義憤填膺,對董卓恨之入骨,所以,在心底對劉協的上位也是不願承認。因此,在袁紹看來,漢獻帝劉協,不是正統!
2.袁紹的性格缺陷、能力不足所致
袁紹素來是胸無韜略、優柔寡斷,一味的抱殘守缺、故步自封。郭嘉“十勝十敗”論,對袁紹的稟性概括的非常恰當!袁紹連盟主都當不好,在他看來,挾天子這個燙手山芋,就更頭疼了!他這種頭疼的憂慮,也是有客觀可取的原因,如果袁紹迎取天子以後,該怎樣對待天子呢,自己的位置又怎麼擺呢?唯唯諾諾低三下四的逢迎,袁紹肯定心有不甘;像董卓一樣跋扈專權、濫施暴政,袁紹不但做不來,更怕像被董卓一樣被眾人討伐;像曹操一樣軟硬兼施的把天子軟禁成傀儡,袁紹又沒有那種手腕和權術。
3.袁紹擔心挾天子容易、令諸侯難!
這是有前車之鑑的。董卓最初也是打算以天子之命號令諸侯,但是諸侯不但不聽,還群起攻之。因此,袁紹不得不深入思考了。即便是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時,割據四方的劉表、張繡、劉璋、張魯、馬騰等等,有誰乖乖的聽從曹操的號令了?其實,此時的漢天子和春秋戰國時期的周天子是一樣的,最多隻是個正統名分罷了。
即便是袁紹有迎取天子的打算,也被曹操捷足先登了!
綜合來看,袁紹迎取漢天子,只是假設,不存在任何可能。
至於題主的假設問題,還是簡要回答一下!那就是退一步講,袁紹真的贏取了漢獻帝,挾天子以令諸侯,曹操是否會被滅掉呢?當然不會!在此就不大篇幅論述了,簡要說一下:1.袁紹能力不足,難以勝任挾天子的局面,不用說諸侯討伐引發的外患,就是朝中忠君報國的內憂,比如說甚至一個“衣帶詔”,可能就把袁紹瓦解了!2. 袁紹在官渡之戰一場大敗,就土崩瓦解了!曹操卻不同,且不說手下精兵強將、,名士如雲,即便是曹操本人,不論是軍事才能、個人素養、用人能力、管理能力、權詐之術等等,都是拔尖的。在掃滅群雄的多年征戰中,曹操也曾多次岌岌可危,比如曾經被呂布偷襲差點連老窩都丟了,不是一樣挺過來了!
-
7 # 頭上朗月
謝邀;應該不會;其一,挾天子以令諸侯只是一種策略;即:關鍵是誰人"裹挾"了天子;董卓也曾為之,但其殘暴獨斷,實難長久,最終為司徒王允巧妙佈下連環計而誅殺;其二,袁紹世代公卿,位列三臺,真可謂名門望族,卻有著"幹大事而惜身,見小利而忘義"的拙劣本性,雖坐擁冀,青,幽,並北方鐵騎雄師,亦是枉然;例如:十八路諸侯討董卓之時,主要還是被推為盟主的袁本初排程無方,致使勤王大軍一盤散沙,討賊大業最終土崩瓦解;其三,曹孟德從善如流,廣納賢才,手下謀臣眾多,猛將如雲;這是他最大的特色和基礎,為其控制獻帝,號令天下做了最好的"鋪墊";在這一點上,別人很難望其項背;以上個人見解,敬請指正。
-
8 # 納蘭談史
誰把漢獻帝搶走並不重要,關鍵是有沒有用?有什麼用?曹操得漢獻帝和袁紹得漢獻帝結果是不一樣的,即便說都有對各路諸名義上制約的作用。
雖然說東漢末年大漢朝廷日漸衰微,日薄西山也已成為大勢所趨,但剛開始始終沒有人敢帶頭否定漢朝的權威性,畢竟是四百年的統治,天下人心依然依附。
題目問假如漢獻帝在袁紹手裡,袁紹利用漢獻帝的名義號召天下諸侯討伐曹操,曹操會被滅掉嗎?答案是不會的!我想各路諸侯一定會奉詔,但一定不會出兵,坐觀成敗,順勢而為是他們管用的政治把戲。
同時,袁紹也沒有挾持漢獻帝的意識。他自認為自己是天下最大的諸侯,帶上漢獻帝反而會成為自己的累贅,倒不如自己一統天下然後順理成章的稱帝。
曹操想的是不一樣的,此時的曹操實力不及袁紹、袁術、劉表等軍閥,有了漢獻帝可能沒什麼實質性作用,帶不來城池、糧草、兵馬,但可以藉助獻帝之名保證曹軍一時的安全,起碼不會有人興無名之師來攻伐中央朝廷,尤其是那些劉姓的軍閥,所以說得到漢獻帝只能得到一時的安全,指揮那些割據軍閥基本是不可能的。
-
9 # 白口電影
在東漢末年,董卓亂政,天下大亂。曹操抓住機會,挾天子以令諸侯,在諸侯割據中立足並打出自己的天下。實力本遠超曹操的袁紹,原本也有機會挾天子以令諸侯,但是他自己放棄了。
如果袁紹也挾天子以令諸侯,是不是天下局勢就掌握在他手裡,就沒有曹操什麼事了。
建安元年,漢獻帝和一眾官員逃出長安,跑到洛陽。在洛陽,董昭請曹操來勤王,曹操順利到達洛陽。後來將漢獻帝帶到自己的大本營許昌,挾天子以令諸侯。
袁紹本來比曹操更有機會挾天子以令諸侯的。當時袁紹手下有個謀士叫沮授,就建議袁紹“挾天子而令諸侯,畜士馬以討不庭”,可是袁紹手下其他人不同意沮授的建議。
《後漢書·袁紹傳》記載:沮授說紹曰:“將軍累葉臺輔,世濟忠義。今朝廷播越,宗廟殘毀,觀諸州郡,雖外託義兵,內實相圖,未有憂存社稷恤人之意。且今州城粗定,兵強士附,西迎大駕,即宮鄴都,挾天子而令諸侯,稸士馬以討不庭,誰能御之?”
袁紹自己怎麼看待沮授的建議呢,他認為漢獻帝是個廢物,把他弄過來,還得好吃好喝的養著,怪麻煩的。於是,袁紹就不同意沮授的建議。可見,袁紹的政治眼光實在有限。
如果袁紹聽取了沮授的建議,挾天子以令諸侯,能最終得取天下與否不可說,但肯定不會有官渡之戰,就不會有敗給曹操,終被消滅的事發生。
袁紹家族四世三公,在東漢末年名氣很大,門生故吏更是滿天下。並且,袁紹的勢力範圍廣,實力最強。袁紹佔據冀州,又掌握了青州、幽州、幷州,一統河北。手下有郭圖、逢紀、許攸,還有河北四庭柱等人才。
袁紹就算沒有天子,也有爭天下的實力和條件,所以袁紹才不考慮控制天子。但袁紹並沒考慮過,他控制天子會獲得什麼。
就算袁紹控制了天子,恐怕也不會爭得天下。袁紹自己生性優柔寡斷,每遇到重大事情的時候,總是畏首畏尾不能做出決定。曹操評價袁紹雖然身為人主,但是心胸狹隘,剛愎多疑,時常做出政令不一的行為。
袁紹並沒有曹操那種個人能力,其次,袁紹集團裡也不和諧,心不往一處使。荀彧曾評價袁紹,布衣之雄,能聚人但不會用人。手下的謀士為了爭寵,勾心鬥角,造成內部耗損。
官渡之戰,審配抓了許攸的家人,許攸才跑到曹操那,袁紹大敗。後來郭圖向袁紹獻計不成,就誣告張頜、高覽,二人終被逼反。
更嚴重的內鬥,就是袁紹幾個兒子間的爭鬥。袁紹剛去世,幾個兒子間的爭鬥直接爆發。袁尚和袁譚開戰,曹操趁機各個擊破,地盤龐大的袁家就滅亡了。
袁紹後來看到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獲得了那麼多好處,就也想這麼幹。袁紹曾上書要接天子到鄴城,曹操又不傻,當然沒有同意。到了建元4年,公孫瓚被滅,袁紹就計劃攻打曹操,搶了漢獻帝。
袁紹就算有了天子,但個人能力,內部問題,諸子爭鬥,都不會讓袁家走的太遠。袁紹的問題,曹操都沒有,所以曹操能走得更遠。歷史沒有假如,曹操做對了歷史選擇,曹家就會做大。
-
10 # 伯延
這個還真不好說,有百分之八十的機會會被袁紹幹掉。
當年,漢獻帝遇董卓之亂,如喪家之犬。特別是在李催和郭汜手中,一個劫持皇帝,一個劫持朝廷大臣,漢獻帝想賞給手下一點吃的東西,李催還派人送了臭牛骨頭,皇家威嚴喪盡。以劉邦和劉秀之英明,斷想不到其後代如此之慘。
後來,曹操獨具眼光,迎獻帝於許縣,從此朝廷大權在握,挾天子以令諸候。總得來說,獻帝雖失去了權力,但卻還有利用的價值,當時的天下還是漢家天下,百官中還有人思念漢朝,人民中也是如此。
迎天子到許縣,是一招絕秒好棋。獻帝開始還以為曹操是社稷之臣,沒想到是一個大奸臣,只是把他當奇貨而已。曹操正是控制了漢獻帝,才控制了天下,有了正義的號召口號,用漢家皇帝餘威,一步步的剷除了異己,統一北方,進而控制了百分之九的天下土地。大家知道的三國超級智囊旬彧,扶的是漢家天下,而非曹操,後來,因不支援曹操代漢,還讓曹操賜死。從中可見,若曹操不能控制漢獻帝,好多人才都會跑到有獻帝的陣營,轉過來對付曹操。
假若當初袁紹聽從郭圖的意見,迎漢獻帝於冀州,憑袁家的威望和漢獻帝這塊金字招牌,曹操絕對難望其項背。當然,曹操這種大才,也不一家就會被袁紹吞沒,但他也不可能統一北方,也許也像劉備一樣,到處苦苦掙扎,運氣好,最終也能擁有一兩個州,作為根據地,那時,有可能就不是三分天下,是四分天下了,羅貫中寫的就是《四國演義》。
所以說,如果曹操不能控制漢獻帝,袁紹不用聯合呂布之輩,一個就能搞定他。大家想想,就是曹操迎了漢獻帝之後,其實力也差袁紹一大截,若沒有漢獻帝,後果就不可想。
大家認為呢?
回覆列表
不會!
曹操在亂世中脫穎而出,稱霸天下,靠的是機敏權變、多謀善斷,料敵先機。靠的是生產發展、兵精糧足。所以攻必克,守必固。
看看三國志就會發現,所謂“挾天子以令諸侯”,並不是多麼高明的計謀,也沒有給曹操帶來多少實際的好處和優勢。曹操用漢獻帝的名義發出的招書,其他有實力的軍閥也是愛理不理。對自己有利就遵守,對自己不利就扔到一邊。誰也不會把漢獻帝當回事。
反倒是曹操迎接漢獻帝回去,多次被漢獻帝的勢力暗算。漢獻帝已經成為曹操霸業的一大阻礙!
這就是為什麼袁紹不迎接漢獻帝。自己當土皇帝自由自在多好,為什麼要弄個礙手礙腳的傢伙供奉著。
袁紹敗給曹操,只是因為仗打得不好,軍事水平不不如曹操。與正統不正統沒有任何關係。
總上所述,如果袁紹迎走了漢獻帝,曹操的人員,地盤,實力沒有受任何損失,曹操的謀略沒有受任何損傷,照樣能夠稱霸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