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範光永原創詩詞

    蘇軾的文學家的光環和他在中國文壇的歷史地位使好多人忽視了他的書法家的地位。其實,他的《黃州寒食詩帖》是蘇軾存世作品中最為精彩的代表作。被後世譽為“天下第三行書”。宋朝的黃庭堅說:本朝善書者,自當推蘇為第一。稱蘇軾的書法“無俗氣”而“韻有餘”其深厚的家學和高雅的學問涵養有必然的聯絡。元朝時代以趙孟頫為代表的文人們推崇王羲之,王獻之。趙孟頫在《論宋十一家書》談到:“東坡書,如老熊當道,百獸畏服”並非當時風尚。明初,書法界強調取法晉唐。不重視宋朝的書法。要求“點、畫、撇、捺”必須端楷有體,合於書法。追求“點畫信手”的蘇體與明朝的時尚格格不入了。

    蘇軾在文章和書法方面都是中國文明史詩的耀眼明星。尤其是他的不朽文章成為歷朝歷代的經典。值得我們後人認真拜讀,虔誠學習。

  • 2 # 寇若愚原創詩詞

    蘇軾是書法史上的名家。“三代之下詩人無過於莊子,淵明(陶潛),子美(杜甫),子膽(蘇軾)”說明蘇軾的書法享有聲譽。

  • 3 # 臨軒望月空

    素箋寒食帖,唐宋是名家。

    書法驚天地,文章耀日華。

    老熊當道爾,百獸走天涯。

    信手隨心意,自然若野花。

  • 4 # 興平南郊竇文海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四川眉山人。他是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詩人、畫家、書法家,還對天文、地理、水利、飲食等見長,是一個標準的天才人物。從政治角度來說,他初入仕途,正值北宋政治與社會危機開始暴露的時候,士大夫改革的呼聲日益高漲。王安石實行新法,希望改變宋朝積貧積弱的局面。蘇軾雖然也主張改革,卻不同意王安石的變法理論,故遭到變法派的排擠,從而被貶出京城。

    就文學、藝術方面來講,他都是“宋尚意”的倡導者,並且有大量的散文、詩詞留於後世。特別是在書法方面,他是“尚意”書風的倡導者。仕途中屢屢遭到不公正待遇,被朝廷一貶再貶,故人們在對他頂禮膜拜的同時,又給予他更多的惋惜和同情。王存生活在宋末元初,同樣在對蘇軾存有敬重和同情的理念下,把他列為“宋四家”之首。

    “蘇門四學士”之一黃庭堅謂“其書姿媚……至酒酣放浪,意忘工拙,字特瘦勁……至於筆圓而韻勝,挾以文章妙天下,忠義貫日月之氣,本朝善書,自當推為第一”氣韻,可以說是他的書法最大特點。明董其昌更盛讚他“全用正鋒,是坡公之蘭亭也”。故世稱蘇的書法之美乃“妙在藏鋒”、“淳古道勁”、“體度莊安,氣象雍裕”、“藏巧於拙”,是“氣勢欹傾而神氣橫溢”的大家風度,而他的書論寓意之說則更加精闢,既為當世直視,又為後世楷模。蘇軾的書學淵源,黃庭堅有過論述:“東坡道人少日學蘭亭(指王羲之),故其書姿媚似徐季海(徐浩),至酒酣放浪,意忘工拙,字特瘦勁似柳城懸(柳公權)。中歲喜學顏魯公(顏真卿)、楊風子(楊凝式)書,其合處不減李北海(李邕)。至於筆圓而韻勝,挾以文章妙天下、忠義貫日月之氣,本朝善書,自當推為第一。”又說:“東坡少時規摹徐會稽(徐浩),筆圜而姿媚有餘;中年喜臨寫顏尚書(顏真卿),真行造次為之,便欲窮本;晚乃喜學李北海,其豪勁多似之。”這兩段話,基本上概括出蘇軾從早年到中年直到晚年的書法變化及其特點。

    南朝齊的王僧虔對於蘇軾也頗有影響。王僧虔是王羲之的四世族孫,官至尚書令,工真、行書,對於書法理論也很有研究,著有《書賦》、《論書》、《筆意贊》等。他的行書,精緻豐贍,而且神高氣全,有一種風流氣骨。蘇軾之學王僧虔,明王徲登在《治平帖》跋語中即已提到:“蘇文忠書法出自王僧虔,仰希江郢小郡帖,誰謂不由晉轍哉!此書之跡全類僧虔。”今人侯鏡昶也認為,蘇書源出王僧虔、徐季海,以後參以《東方畫贊》,並直溯鍾繇,加以變化,遂趨精深。

    清代梁(山獻)《評書帖》中說:“東坡書世謂出於顏,細觀其轉折頓挫,實本《圭峰》,《姑熟帖》內《歸去來辭》轉折皆然。”明代王世貞也說過:文忠“擘窠大書,源自魯公,而微欹近碑側記”。其子蘇過早就說過:“吾先君子豈以書自名哉!特以其至大至剛之氣,發於胸中,而應之以手,故不見其有刻畫嫵媚之態,而端乎章甫,若有不可犯之色。少年喜‘二王’書,晚乃喜顏平原,故時有二家風氣。”(轉引自宋葛立方《韻語陽秋》)從這些評論都可看出顏真卿其人其書多方面地影響了蘇軾的書藝。然而蘇軾學顏而有變化,自加熔鑄,且能與之相頡頏。蘇軾說:“魯直(黃庭堅字)近字裡清勁,而筆勢有時太瘦,幾如樹梢掛蛇。”黃庭堅則說:“公之字固不敢輕議,然間覺褊淺,亦甚似石壓蛤蟆。”兩人相與大笑,以為深中對方之“病”。

    黃庭堅曾就他的生活閱歷評說:“東坡書早年用意精到,不及老大漸近自然。其彭城以前猶可偽,至黃州後,掣筆極有力,可望而知真贗矣。”可見蘇軾生命之波瀾,至黃州一變;蘇軾書法藝術如元郭界《蘇軾書離騷九辯卷跋》中雲:“東坡先生……,晚歲自儋州回,挾大海風濤之氣,作字如古槎怪石,如怒龍噴浪、奇鬼搏人,書家不可及。”在蘇軾那裡,書藝與他的文學成就一樣,隨著生命的流走,閱歷的加深,愈益閃放光輝,通向美妙的境界。

    今人侯鏡昶說:“蔡書知名之時,正是顏書大盛於宋代之日。然而當時書家能碑者極少,獨蔡能之。東坡能承唐碑之餘緒,足見其書法功力之深。”“宋書家善碑者,除蔡襄以外,東坡一人耳。”(《書學論集?論蘇黃米書藝》書法既求寓意,所以不必計較工拙。蘇軾曾說:“貌妍容有矉,璧美何妨橢?”(《次韻子由論書》)蘇軾書法不計工拙,也遭到當時一些士大夫的諷刺,或謂其書多病筆,“作‘戈’多成病,又腕著而筆臥,故左秀而右枯”,等等。黃庭堅也有辯:“此又見其管中窺豹,不識大體。殊不知西子捧心而顰,雖其病處,乃自成妍。”心有靈犀一點通,黃庭堅可謂深識蘇軾書藝之妙諦。正如楊守敬所說:“蘇東坡書,自是有宋第一,流傳既多,沾溉亦眾;二王后獨出冠時,別開生面。”(《學書邇言》,黃庭堅評其“少日學《蘭亭》,故其書姿媚似徐季海。至酒酣放浪,意忘工拙,字特瘦勁,乃似柳誠懸;中歲喜學顏魯公、楊風子書,其合處不減李北海。”可謂是書法之集大成者。詩云:“我書意造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求”,也是“作戈多成病筆,又腕著而筆臥,故左秀而右枯”。,宋孝宗更作《蘇文忠公贈太師制》,追贈太師,並贊其“嶤然之節”。在《御製文忠蘇軾文集贊並序》又談到:“成一代之文章,必能立天下之大節。”孟頫在《論宋十一家書》談到:“東坡書,如老熊當道,百獸畏伏。”黃庭堅曾評蘇軾假畫:“高述潘岐皆能贗作東坡書,餘初猶恐夢得簡是真跡,及熟觀之,終篇皆假託耳。少年輩不識好惡乃如此!東坡先生晚年書尤豪壯,挾海上風濤之氣,尤非他人所到也。”

  • 5 # 悅讀曉說

    蘇東坡是中國歷史上文學藝術大家,詩詞書畫樣樣出神入化,堪稱曠世罕見的一代全才。其書法作品也是享譽古今,宋、元、明歷朝人均給予了極高的評價。

    宋朝的黃庭堅評價說:“其書姿媚,至酒酣放浪,意忘工拙,字特瘦勁……至於筆圓而韻勝,挾以文章妙天下,忠義貫日月之氣,本朝善書,自當推為第一。”

    元朝的趙孟頫稱讚蘇軾熙寧年間寫的《治平帖》“字畫風流韻勝”;鮮于樞更是把《寒食帖》稱為繼《蘭亭序》、《祭侄稿》之後的“天下第三行書”,這一讚譽也得到了後世的公認。

    儘管蘇軾受政治事件影響,書法作品未入宋徽宗的《宣和書譜》,但其書法作品魅力之光芒豈會被時代掩蓋,至今仍散發奪目之光輝。

  • 6 # 阿燚黃南開

    時人稱中國書史有:晉人尚韻、唐人尚法,而北宋初年近百年間,宋人崇法尚唐,使得初宋的書壇一片荒涼,死氣沉沉。一直到蘇軾提出了破唐人尚法而長尚意之書論,這一面革新大旗,正迎東風習習,猶似春雷乍響,給沉悶的北宋書壇,振聾發聵,摧朽廓清。從而推動和發展了宋代書壇,使之成為繼晉韻、唐法的第三個書法發展高潮:宋代尚意。掀起這個高潮的尚意派旗手就是大文豪蘇東坡。

    蘇軾,字子贍,自號東坡居士。有曠世之才,官至禮部尚書。他是宋詞豪放派詞祖,又是中國文人寫意畫派之始祖。他前承晉唐遺韻,融合多家書風而自創剛健婀娜、豐腴圓潤的“蘇體”。

    宋人黃庭堅評論蘇軾的書法是:“本朝善書,自當推為第一。”特別是他47歲時所書的《黃州寒食帖》,在中國書法史上被稱為“天下第三行書”。蘇東坡提出:“我書意造本無法”,是尚意的精神支柱。他還說:“出新意於法度之中,寄妙理於豪放之外。”由此可見,蘇軾書法創新的原則是“出新”,力求創造時代新風和個人風格,他的書法實現了藝術與人生之間的親情關係,這是他尚意書風的精髓所在。至此,晉尚韻代表作王羲之《蘭亭序》被稱為“天下第一行書”;唐尚法代表作顏真卿《祭侄文稿》被稱為“天下第二行書”;宋尚意代表作蘇軾《黃州寒食帖》又被稱為“天下第三行書”。這《黃州寒食帖》書法縱逸豪放,外貌寬博而內含筋骨。真、行相間,抑揚頓挫,極盡變化之妙,誠為蘇軾集其天賦、膽識、眼界和學養的結晶之書作也!故宋人黃山谷稱讚蘇軾書法:“其書姿媚……至酒酣放浪,意忘工拙,字特瘦勁……至於筆圓而韻勝,挾以文章妙天下,忠義貫日月之氣。”元人鮮于樞首譽《寒食帖》為“天下第三行書”。“縱觀此卷,起伏跌宕,迅疾而穩健,痛快淋漓,一氣呵成。”元人趙孟頫稱讚蘇軾書作:“字畫風流韻勝”;又稱:“東坡書,如老熊當道,百獸畏服。”明人董其昌稱讚蘇書作有“東坡真跡,……則杜老所謂:須臾九重真龍出,一洗萬古凡馬空。也”!明人婁堅對他的書法風格說得更具體:“坡公書:肉豐而骨勁,態濃而意淡,藏巧於拙,特為秀偉。”

    總之,蘇軾書法天分極高,書作自有一種風流韻勝,去斧鑿雕飾,清新自然。故蘇軾書風以其豐腴跌宕、天真浩瀚著稱,觀其書即見其為人。故歷代名人如李綱、韓世忠、陸游,以及明代的吳寬、清代的張之洞,都學習他的書法。

  • 7 # 文兄

    蘇軾擅長行、楷書,並與黃庭堅、米芾、蔡襄被稱為最能代表宋代書法成就的書法家,合稱為“宋四家”。《黃州寒食詩帖》是蘇軾存世作品中最為精彩的代表作,被後世譽為“天下第三行書”。黃庭堅在《山谷集》裡說:“本朝善書者,自當推(蘇)為第一。

  • 8 # 書法內參

    @貴州王榮飛 蘇軾大才,學問涵蓋詩詞文章書畫鑑賞美食等等,是典型的斜槓青年。“唐宋八大家”有他,“宋四家”有他,宋詩有“蘇黃”之稱,書法有“蘇體”之說,杭州西湖有“蘇堤”之景,美食有“東坡肉”之餚,實在是太有才了。

    蘇軾主張書法是“無意於佳乃佳”,可見他在這方面著力並不多。但就他的學識涵養,還是寫出了書界奇葩。同時的黃庭堅很粉他,私下兩人吐槽時,黃嘲弄蘇字是“石壓蛤蟆”,指出“東坡戈鉤多成病筆,又腕著而筆臥,故左秀右枯”,同時又為他點贊“本朝善書,東坡當推為第一。”黃在蘇的《寒食詩帖》之後寫道“此書兼顏魯公,楊少師, 李西臺筆意,試使東坡復為之,未必及此。它日東坡或見此書,應笑我於無佛處稱尊也。”評說很中肯,態度很謙虛。

    元代書畫領袖趙孟頫談蘇軾書法,用八個字形容“黑熊當道,森然可怖”,箇中意思很耐人尋味吧。不過還是很形象的,特別是蘇軾的楷書作品,字形扁方,用墨厚重,團團如熊出沒。

    元代另一位書法大家鮮于樞抄寫《蘇軾海棠詩卷》,這是七言長詩。之後的董其昌譏諷他:“蓋東坡先生屢書《海棠詩》,不下十本,伯機意欲附名賢之詩以傳其書,故當全力付之也。”看出鮮于樞也是蘇軾老鐵。

    董其昌是明代的書畫領袖,他評蘇軾的《黃州寒食帖》:餘生平見東坡先生真跡,不下三十餘卷。必以此為甲觀。已摹刻戲鴻堂帖中。對蘇軾的書法《前赤壁賦》也是連連叫好“東坡先生此賦楚騷之一變,此書蘭亭之一變也。宋人文字俱以此為極則。”文章是宋代《離騷》,書法是宋代《蘭亭序》,厲害了我的叔。

  • 9 # 皇甫荔

    答:蘇軾(公元1037—1101年),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宋代散文大家、詩人,是文人畫和尚意書法的開創者,是中國歷史上有名的大文豪,在書法領域宋書史上將其排居四家之首。

    要想客觀地評價蘇軾的書法成就就得從“宋人尚意”的真實背景說起:趙匡胤結束了五代十國戰亂的局面後建立了大宋,宋初的書法並沒有改變五代以來的頹廢局勢,與唐初一樣先崇尚二王,整個朝綱上下“趨時貴書”風氣濃厚,上面臨什麼帖,下面大臣跟著臨什麼帖,上面好王書,群臣皆學二王,這種以帝王和權臣的好惡為轉移的趨時附貴之風嚴重影響了書法藝術的發展,整個宋初只有一個李建中其筆法保留了唐書風韻。歐陽修氣憤地說:“餘常與蔡君謨論書,以謂書之盛;書之廢,莫廢於今”,道出了當時書壇的實情。至北宋中期,書壇在沉積多年後終於有了轉機,熙寧、元豐之間,出現了蔡襄、蘇軾、黃庭堅、米芾為代表的書壇新秀,除蔡襄外,蘇、黃、米跳出了唐人尚法遺風,大力倡導“尚意”新的書法審美理念,使書壇才為之一振。所謂“尚意”就是他們在顏真卿創立新書體的啟發下,不以追求書體筆法為重點,主要是擴充書法的藝術內涵,發揮書法的抒情功能,開拓與新的審美追求相適應的藝術技巧。其要義主要宣揚“胸次為書”思想,強調“學書在法,而其妙在人,法可以人人而傳,而妙必其胸中之所獨得,妙不在於法。”蘇、黃、米都宣揚書外求書,認為學問、道義、哲學等比技法重要,書法要“僻俗”,重“書卷氣”,要“不踐古人自出新意”。因此,他們倡導的“尚意”實則還有一層“反模擬、求新意、衝絕尚法侷限”的特定含義。

    那麼,蘇軾的書法實力究竟如何呢?蘇軾擅長寫行書、楷書,少時初學二王,臨《蘭亭》得其媚姿,中年喜歡臨寫顏魯公、楊風子書(即五代時楊凝式),晚年尤喜李北海(即唐代李邕),曾經遍學晉、唐、五代的各位名家之長,融會貫通後自成一家。從蘇軾的《醉翁亭記》(見下圖區域性)字跡中就可以看出其楷書結構的基本功力。連他自己都說:“吾書雖不佳,然自出新意,不踐古人,是一快也”,“我書意造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求。”強調的是創造性、隨意性,也就是書法的意象、意韻和書卷氣。其代表作《黃州寒食詩》(見下圖),被元代鮮于樞列為天下第三行書。此作算是行書中的佼佼者,全篇由首至尾氣脈貫通,有一氣呵成之氣勢,隨著詩情的起伏,書法亦跌宕多姿,愈寫情致愈濃,確實是不計工拙。第一首全是舒發作者被貶至海南偏遠地區時苦痛情緒,無意於筆墨。到了第二首逐漸舒展開來,運筆迅疾,墨氣酣暢,確有顏、楊、李建中的筆意。這篇作品也是在書家自然狀態下完成的,充分顯現出書家當時的心境和用筆的真實水平,因此是宋代“尚意”書風的代表之作。

    宋、元、明很多人對蘇軾的書風褒貶不一,讚揚的如上述論述不再贅述,僅選幾則批評意見的供大家參考:

    一、宋人

    朱熹:大思想家、教育學家朱熹對“尚意”派人物就曾狠狠地批評過,曾言:“字被蘇黃胡亂寫壞了,近見蔡君謨一貼,字字有法度,如端人正士,方是字”。極力推崇古人法度。

    蔡襄:是宋代少有的倡古尚法的代表人物,他與蘇、黃、米的“尚意”思想格格不入,也是顏體書法的忠誠粉絲,曾言“顏公書堪與子美詩相似”,倡導“不廢前人”的書學理念,似與蘇門極力劃清界線。

    黃庭堅:蘇門四弟子之一,對其老師的書法評價,字形偏扁,戲稱為“石壓蛤蟆”...

    二、元人

    在趙孟頫倡導下,元代書法掀起了一股復古之風,對宋人尚意的書學理念更是無情打壓。趙門弟子虞集說:“大抵宋人書自蔡君謨以上,猶有前代意,其後坡、谷出,風靡從之,而魏晉之法盡矣。…自吳興趙公出,學書者始知以晉名書”。

    朱元璋孫子周憲王評宋書道:“予平生不樂宋人書”。對宋人的書學理念不予以推崇,等等。

    三、明人

    在明代對蘇軾書法的貶低以項穆、謝肇涮為最,董其昌則持揚米抑蘇的觀點:項穆在《書法雅言》中對蘇軾書法貶得幾乎一無是處,其觀點與朱熹極其相似,評價書法以儒家“中和”二字論書,尚意派書法自然會被看成異端,看作是“逾越”、“超規越矩”的書體...

    筆者觀點:蘇軾在文、詩、詞三方面都達到了極高的造詣,其成就及影響遠比書法深遠得多,堪稱宋代文學最高成就的代表。蘇軾在書法上的主要貢獻就在於他提出了書法的“尚意之美”,他強調的是書法藝術的抽象美,提出了“士人畫”的概念,這對以後“文人書畫”的發展奠定了理論基礎。同時也把書法審美意識提升了一個全新的高度,即書法的兩重境界,一曰“書技”,即書寫法度,只要訓練得當,人人皆可獲得,屬基礎技能範疇,“現代歐楷”培訓班之所能流行原因就在此;一曰“書藝”,即藝術創造範疇,非一般人能企及,只屬於少數具備藝術天賦而又耐得住寂寞長期孜孜以求的人,書法之所以稱之為高雅藝術,原因也在此,這其實與晉人尚韻有異曲同工之妙。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你最喜歡的角兒是誰?你怎麼評價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