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九天下傾城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古人不是確定自己有才而不遇,而是遭遇磨難的牢騷詞句。你可以理解為:世界上不存在沒有價值的事物,只有放錯位置的事物。有一句話很適合用在這裡“存在即合理”既然這樣哪詩人也都是有才了。只是才能高低不一而已。

  • 2 # 不學不知

    姜子牙還不是80歲才釣到官的嗎?在這之前誰又能想到,他還有飛黃騰達的這一天呢?

    這就叫;天生有才必有用,是金子總會發光。

  • 3 # 棲哈丶

    我幹嘛那麼著急著搶啊!搶了有啥好處?

    今天這個問題有點奇葩。古代詩人有名頭的多,名氣小的更多。有才情才氣才華的會有牢騷滿腹的時候;才華不太出眾,又不太甘於平庸的,更有那種懷才不遇的感覺。這樣的情形直到今天恐怕還是如此。

    懷才不懷才,老百姓說得很直白“是騾子是馬拉出來遛遛”。

    當然時也運也命也,這也是客觀條件。生不逢時,身處官場或者職場都不得意,這就像大牯牛身陷泥淖,越掙扎越陷得深。所以,感覺懷才不遇了,就先安靜下來,等待機會再說。“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量”,這是偉人說的話。

    古代詩人那麼多,他們已經作古,今天的我說的這些話,他們聽不到了,他們那時候是不是感覺機遇太少,我也沒辦法知道。有空了,也只有去看看那些文字記錄,體會體會他們的心情。

  • 4 # 西野真婚啟示

    我們都知道好多詩人,唐代詩人,宋代詞人,元代等。好多詩人都是考上公務員的,也就是說國家看的你的才華,只是更多的人想著怎麼去更好的為人民服務,絞盡腦汁。而不是喝酒寫詩,哪有這閒工夫做這些。只是苦於自己的許可權不夠,所做的事不痛不癢。

    柳宗元一生留詩文作品達600餘篇,其文的成就大於詩。駢文有近百篇,散文論說理性強,筆鋒犀利,諷刺辛辣。遊記寫景狀物,多所寄託,有《河東先生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漁翁》

    柳宗元被選為鄉貢,得以參加進士科考試,21歲的柳宗元進士及第,名聲大振。不久,柳宗元的父親柳鎮去世

    永貞革新失敗後,柳宗元被貶為邵州刺史,在赴任途中,柳宗元被加貶為永州司馬。(王叔文政治集團的其他人也被貶為遠州的司馬,後稱“二王八司馬”。)到職後的柳宗元暫居在龍興寺。經過半年,柳宗元的母親因病去世。

    柳宗元離開永州,生活在永州的10年中,柳宗元在哲學、政治、歷史、文學等方面進行鑽研,並遊歷永州山水,結交當地士子和閒人,他寫下《永州八記》(《柳河東全集》的540多篇詩文中有317篇創作於永州)

    蘇軾也是如此,做官以後一貶再貶。唯獨在這裡面唯一有點不一樣的那就是杜甫,35歲了還在考公務員,一次不行,再來一次,拿給別人早都說書買字為生了~可就是考不上,做不了官。我們就說他是個不實際的人,他是個無才的人?他最為窘迫的時候,是什麼樣~那他為什麼是‘’大李杜‘’。而不是‘’小李杜‘’。另外真才實學是能經得起時間的驗證的,如果說他們都是自媒體認識的朋友,可能就有人說,那他不是借李白的名氣?那就不對了。相信我,這是都有名氣之後才發生的事。

    還有好多詩人,他們就是知道自己才華得到肯定,但是發揮的不痛不癢,真有國家大事時,肯定第一時間站出來,但受排擠的還是他

  • 5 # 使用者振華

    古今中外確實有許多人因懷才不遇而顧影自憐,因壯志未酬而感嘆華髮生。“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這首膾炙人口的千古名篇既道出了唐代詩人陳子昂懷才不遇的鬱鬱寡歡,更成了千百年來“懷才不遇”者感時傷春的“標配”。時至今日,我們依然可以看到許多懷才不遇者為了理想而背井離鄉,也經常聽到一些自以為“懷才不遇”的人自怨自艾。於是,少部分人有機會欣賞到遠方的田野和詩的畫卷,而絕大多數人只能在哀怨中沉沒於時代的塵埃裡或屈服於眼前的苟且。唐代詩人韓愈在他的《馬說》裡也曾這樣感慨道:“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是的,一個人要想有所作為,除了趕上好的時代,還需要有幸碰上伯樂指點迷津、助你一臂之力,才可以扶搖直上九萬里。

  • 6 # 一真wjz

    古代文人被貶後常常用詩詞來抒發自己懷才不遇的心情:

    如張孝祥的《念奴嬌.過洞庭》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無一點風色。玉鑑瓊田三萬頃,著我扁舟一葉。素月分輝,明河共影,表裡俱澄澈。悠然心會,妙處難與君說。

    應念嶺海經年,孤光自照,肝膽皆冰雪。短髮蕭騷襟袖冷,穩泛滄浪空闊。盡挹西江細斟北斗,永珍為賓客。扣舷獨嘯,不知今夕何夕。

    詞人被貶時至中秋一個人泛舟江面是何等淒涼。但我們看一下詞人:

    玉鑑瓊田三萬……就載我一個人,皎潔的明月和燦爛的銀河就照我一個人是何等的寬廣富足與豪邁,即使無人陪無人懂。怡然陶醉之中何須他人理解。細斟北斗,永珍為賓客……捧盡西江清澈的江水,用北斗七星作酒具,低斟淺酌招待天地萬物,這是何等氣勢,何等自信。

    素月分輝……這秋月秋水讓詞人表裡俱澄澈。

    孤光自照……孤月相伴,相照,是我的肝膽我的人如冰雪般純潔,這又是何等的光明磊落,問心無愧,豪邁與真摯,一般的人又怎會理解呢?

    今夕何夕……忘情於大自然交融之中,餘味無窮,又怎會再去在意那些是是非非?

    其實古代很多人因被貶才有如此成就的。蘇東坡被貶發現了東坡肉現在人還在享用

  • 7 # 散落君

    要注意,他們的才是被承認的,這個才指的是文才;而不遇,指的是仕途的不順利。所以,理解懷才不遇,是詩人對著自己的文學才華有著強烈的自信,這種才華也得到了當時主流社會的認可,但是,他們在政治上卻一塌糊塗,沒做過什麼大官。

    你看看懷才不遇的那些人,哪個不是文采飛揚,那個不是在當時就取得了赫赫聲名?可是,政治上的遭遇,讓他們有了強烈的憤恨。他們覺得,書讀的沒自己好,文章也沒有寫的自己好的人,人品也沒有自己好的人,卻官做的比自己大,所以“懷才不遇”。

    陳子昂,寫的一手好文章,轟動京城,武則天看了都說好,然而,他卻一直沉淪下潦,只做了一些小官,所以他才會說: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內心無限的壓抑和憤恨,為什麼?因為他覺得他的政治待遇和他的才華(文學才華)是不匹配的。

    李白,更不用說了,賀知章看了直呼“謫仙人”,把隨身的金龜送給他。唐玄宗都聽說過他的詩名,特意為他召開宴席。然而,李白一生也沒撈到什麼官,所以他也有“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的憤慨。李白的鬱悶,也是想要“寰宇大定,海內一清”的理想得不到伸展。換而言之,就是沒做到大官。

    李賀,雖然只活了27歲,但他活著的時候就已經是唐朝明星詩人了。文壇領袖韓愈看重他,家鄉父老也看重他,然而,他卻不能參加考試,不能去做官。對於自己的才華,李賀是自信的,對於政治上的遭遇,李賀是憤怒的。

    古往今來,能夠懷才不遇多是一些聲名赫赫的落魄文人。他們的聲名舉世所知,這是他們敢於自信的原因所在。沒有幾把刷子,他們怎麼敢四處說自己懷才不遇呢?

  • 8 # 時光歌者王阿癲

    詩歌是情緒的表達,生活卻需要人們保持冷靜

    詩歌,本來就是感情噴薄的結果,感情的世界宛若一汪秋水,詩人遊蕩其中,無依無靠,不得不靠著本能努力前行,也許眼前便是彼岸,也許海市蜃樓若隱若現,它們像神祇遺落在世間的仙丹,詩人們大喜過望,妙手空空,一頓筆墨紙硯。

    生活,少不了算計,也沒有那麼多詩意,算計自然要求人們時刻保持冷靜,成功了,不嘚瑟,挖掘出隱患,保證成功更加悠長,失敗了,不氣餒,臥薪嚐膽,重整旗鼓接著幹。爭名奪利,處處壁壘森嚴,稍不留意,便恐前功盡棄,它更像是虎口拔牙,要拔老虎的牙,我們必定先得把它研究透徹,摸清它的脾性,找出它的弱點,否則,真要學武松打虎,只能白白送死。

    詩歌和才學是兩碼事,才學和生活更是八字還沒有一撇,寫詩就像把生活過好,人們還有必要去做事嗎?寫詩就好了啊!

    沒有自知之明的詩人不在少數

    也許,我們看到的世界並非真相,因為世界已經被無數人掠奪、切割和焚燒,我們自視甚高、固執己見,不肯聽取別人的意見,極少反思自己的過失。

    歷代的詩人,大多也是這副模樣,他們一直欠缺理性思維,主觀唯心主義非常嚴重,加之官僚們的權勢日益膨脹,喇叭一響,黃金萬兩,怎不讓人眼饞心慌?於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先來一段顧影自憐、孤芳自賞。

    人世間絕不缺少舞臺,有些人看不起小舞臺,一時半會兒又登不上大舞臺,免不了抱怨。小舞臺是展示,是磨鍊也是是鍛造,沒有小舞臺,失去了被人認可的機會,況且想唱大戲的人車載斗量、不可勝數,輕輕鬆鬆就想唱一出大戲,哪有那麼容易?

    無病呻吟型詩人露出馬腳

    有些人看著別人的疼痛,受到了憐憫,自己也無病呻吟一陣,想要獲得同樣的待遇,古人早有所云,“百無一用是書生”,“少年不識愁滋味,愛上層樓,愛上層樓,為賦新詩強說愁”,本人年少時,就是這種型別,搜腸刮肚,為寫詩而寫詩,一心博人關注,實際上,無才無德,堪勘只能算人。

    極少數真才實學的詩人的確懷才不遇

    貨真價實的詩人一定很關心老百姓的生活,因為老百姓是真理的源頭,更是流芳千古的人證。

    “世有伯樂,而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千里馬屢有“駢死於槽櫪之間”的情況,可是統治集團都老百姓的關係若即若離,親近時,恨不得一一認作爹孃,疏遠了,哪管人們是生是滅?真才實學的詩人要是遇到惡劣的政治環境,也少不了被揍得鼻青臉腫,“屈賈誼於長沙,非無聖主,竄梁鴻至於海曲,豈乏明時?所賴君子見機,達人知命,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

    我們,除了一聲輕嘆,也無能為力!

  • 9 # 使用者碧家小玉

    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古詩人的理想與情懷不是現在人的思想,只活在自己的空間以“我”為出發點。而是看清了一個時代的背景與痛及。

    我們經常看見給古詩人的冠名“偉大”。偉大之處是懷才而不遇,是龍得盤著,是虎要臥著,不被奸人迫害已經是不幸中的萬幸了。

    李白裝瘋,杜甫裝愣,陸游裝病...

  • 10 # 刷鍋老

    懷才不遇確實讓人懊惱,讓人鬱鬱寡歡啊。想一想自己畢生所學,滿腹才華沒有人欣賞,沒有人知人善用,大好山河的建設者中竟然可以沒有我,一肚子的錦繡華章就要漚成屎,指點江山的手段就要變成打狗棒法,一生默默無聞,老死山林,我去,真的是讓人痛斷肝腸,欲哭無淚啊!

    學好文武藝,售與帝王家,一展生平所學,實現人生抱負,這是歷來學子們的最高理想。可這也是最難實現的。不說古人,看看我們自己,我們周圍的人,有幾個遂了願的。說古人,你看姜子牙渭水釣文王,範睢廁所裡面裝死人,就知道得遇明主有多難。所以唐代大詩人韓愈發出了“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的感慨。他是把自己比為千里馬,把皇帝比為慧眼識珠的伯樂啊。

    所以說懷才而遇確實是這世界上稀有的事情。第一,你必須有才,什麼學富五車,學貫中西,胸羅永珍,手藏甲兵,經天緯地,什麼什麼的啦,你必須得有。當然古時候讀書人是很厲害的,什麼四書五經啦,經史子集,詩詞歌賦,琴棋書畫啦都要學,十年寒窗下來,那可了不得,早就是個人才了。有些覺悟高的,記性好的,那就成大才了。你有才,別人才會承認你。第二,人主必須有慧眼,不是什麼肉眼、天眼,也不是佛眼,就是慧眼。智慧的慧,眼睛的眼。智慧是什麼東西,是學識、歷練、通達,一下子我也說不清楚,本來也說不清楚。人主必須有一雙智慧的眼睛,雙目如炬,能查善惡,明辨是非,善辨忠奸。這樣的人也是不好遇的。所以說,不要認為你有才,就會有機遇,就會幸甚至哉,懷才得遇,那還遠著呢!非常幸運的遇到個明主,馬上不管不顧的把你啟用了。比較幸運的遇到個明主,但人心難測啊,有人就給你下絆子,這樣的事多了去了。不走運的呢,遇不到明主,盡遇小人,那更冤枉。

    哎呀,不知扯到哪裡去了。

    要說古代的詩人為什麼總是抱怨懷才不遇呢,也是有道理的。前面說了,十年寒窗苦讀,大小是個人才,若非要說一定是大才,可不敢肯定。文人嘛,都是自視甚高的。

    當然可以肯定的是,社會上埋沒的人才比現在用到的人才基數大得多。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木果為什麼稱為嶺南果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