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笑談教育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這是中國近代第一位民族英雄林則徐詩中的兩句,原詩全文如下:

    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清)林則徐

    力微任重久神疲,再竭衰庸定不支。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

    謫居正是君恩厚,養拙剛於戍卒宜。

    戲與山妻談故事,試吟斷送老頭皮。

    1841年,由於投降派的陷害,林則徐被以“辦理不善”的罪名革職降級,充軍伊犁。這首七律是他1842年途經陝西西安與家人告別時所作。雖然他蒙受冤屈,但報國之志並未稍減,依然表示:即使被謫貶邊疆,只要對國家有利,也將不顧個人的生死禍福為之奮鬥。

    “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這兩句的大意是:“只要對國家有利,即使犧牲自己生命也心甘情願,絕不會因為自己可能受到禍害而躲開。”在這裡,“以”的意思是“用、把、拿”的意思。“生死以”是介賓結構“以生死(實際是‘以死’)”的倒裝,把賓語“生死”提到介詞“以”的前面。直譯是“用犧牲自己的生命(去換取)”。值得注意的是:在漢語中凡是用兩個相反意義的字聯合組成的詞語,往往其中只有一個字是真正的意義所在,在這首詩的“生死”一詞中重點的、真正的意思是“死”,“生”字只是用來構成雙音詞,只是陪襯;“禍福”的重點和真正的意思是“禍”,“福”只是陪襯。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袁崇煥到底是滿清的奸細,還是漢族的英雄?崇禎帝殺他是對還是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