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雪山零度
-
2 # 農家墨客
七零前的我們兄弟姐妹們都很多,如蘇明玉和她媽媽的關係隨處可見。那時缺吃少穿,父輩們又要起早貪黑去地掙工分,我們都是輪著大的照看小的長大成人的,衣服老大穿了老小穿,上學本子文具老大用了老小用。當時不理解父母,以為他們捨不得偏心,現在我們也有了兒孫,知道了那個年代爸媽的不易。
在那個貧瘠的年代,男孩是勞力,出的力氣大吃的多掙的工分高,又是傳宗接代的棟樑,現在理解父輩們的想法了。
那個年代,到處賣兒換女兒,一個女孩換一酙玉米,父母沒有把你換糧食吃就燒高香了。
現在生活水平高了幾十倍,象蘇明玉這種情況在我們中國也許沒有了吧。
-
3 # victoria243
重男輕女在世界各地都存在。如果沒有就不用提倡女生優先 既然平等 就不用特別拎出來提示 提出就是因為現象存在 但希望改變這個現象的願望 所以不必爭論有否。答案是肯定的 我想討論的是:使女孩在家庭邊緣化的那個人 多數是母親。本著自己也是女性 她們為什麼要這樣做?難道她們忘記了自己性別?這是個心理問題還是社會問題?
-
4 # 清爽142771370
我個人認為重男輕女有兩方面原因:第一,是因為封建思想造成的;第二是以前剛解放時家裡糧食來源得靠勞力掙工分,女孩沒有男孩掙的多。雖然這是沒辦法的事,但是父母們都是善良的,疼愛孩子們的心是一樣的。不允許大的欺負小的,兄弟姐妹要團結友愛。電視劇裡的母親的做法我非常反感,以電視劇裡他們家的經濟條件完全有能力讓女兒上清華大學,憑什麼讓女兒給兒子洗衣服,女兒捱打也不想管教兒子。預告裡說女兒的身世,是父親在她小時候撿來的。即便是撿來的,也得憑良心對待,要麼就別養,換到別家興許比這家活的更好。
-
5 # 侯姐0902
親生的母親不會這樣的!繼母,特別是有自己生的孩子後對前一個女兒會這樣像蘇母對明玉這樣。當然女兒成人後關係不會好的。
-
6 # 小思醫生
我婆婆就有點像,只是沒電視裡那麼極端,我父母只生了我一個女兒,我么爹家生了我堂弟,因為我父輩們都是原國企職工,只是96年都下崗了,所以都是獨生子女。
下崗後我爺爺婆婆在我們樓下巷子裡賣麻辣串,就是小時候吃的一毛錢一串那個。每次我婆婆都給我堂弟一串肉,給我一串素菜,我要,她也不給我,說我有得吃就行了,因為堂弟比我小5歲,所以每次走過轉角我都會給他搶了。然後把我的素菜給他,讓他不準哭,不然我就打他。
我爺爺下崗後就在我們城市的河裡打魚,那個時候政府還是允許的,每次婆婆煮好魚,都會用紗布過濾一到,然後喊我堂弟藏著吃,我都會成趁她不注意,端起來喝了就跑。
每次過年壓歲錢都是爺爺給100,婆婆給100,我每年都只收到了爺爺給的。
現在我也上班了,我還是一名市醫院醫生,他們也83歲了,二老也成了我們科室的常客,但是我還是很愛他們,因為那是那個年代的普遍現象,畢竟我是一名成熟的成年人了,對吧。
-END-
☞講述人:李醫生(化名)
☞品他人故事,想自己人生
-
7 # 我是巖不二TT
可憐天下父母心!
蘇母的形象我們身邊隨處可見,因為她是中國式父母的一個代表人物。她們都是“刀子嘴豆腐心”的代言人。
在這裡不得不為蘇母平反一下。其實《都挺好》是文學作品,他的人物形象必須,源於生活,但必須為了好看,要高於生活!蘇母只是劇本的文學形象,而非大眾形象!
老婆常說她的奶奶,就是蘇母那樣的人,重男輕女!其實,每個人都是情感動物,別人對我們百個好,我們卻只記得,別人對我們的一次壞!從而給別人帖上,“壞的標籤”。
《都挺好》的最後,明玉看到母親抱著自己,開心燦爛的笑著!
所以,在我們的家庭生活中,不缺乏美好,只是缺乏原諒而已!原諒家人的一切不完美!家庭就可以完美了!
回覆列表
《都挺好》這部電視劇應該說吸粉無數,折射家庭倫理和職場風雲變化的角逐和殘酷。
母親重男輕女,但也沒有做到對女兒人倫喪盡,輕而不棄,血濃於水,畢竟父母給了生命,只是在漫漫的歲月裡有了一段遺憾,也許殘缺的才是最美的!
女兒在逆境中倔強的成長,並沒有因為缺少親情的關愛而自暴自棄,典型的刀子嘴豆腐心!無論怎麼牴觸母親,終歸是我本善良,終歸是血濃於水!
理想很豐滿,現實很骨感!我們總在患得患失中敬畏的活著,畢竟生活有很多元素組成,情感更趨於繁雜和難以控制,這才是人生的多彩,也更能讓我們去仔細品味,生命的短促,好好的活著,站直了,都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