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牧馬詩人

    1、姜子牙,百家宗師,千古武聖、軍師的祖師爺。他的傳奇故事,流傳千古,尤其震驚中外《封神榜》。 姜子牙是雄才大略的人,想要施展自己夢想。前半生一直懷才不遇,後半生遇到周文王。姜子牙輔佐周武王滅商,分封后得到齊地,是齊國始祖。他一生先後輔佑六代周王,是中國歷史上著名政治家、軍事家。他是兵家宗師,被後世稱為武聖。

    2、鬼谷子,謎一樣的人物,傳有兵法,未曾做過哪位君王的軍師。

    3、諸葛亮,字孔明號臥龍。諸葛亮是三國時期,著名政治家,戰略軍事家。劉備三請諸葛亮出山,諸葛亮輔佑劉備建立蜀漢與魏吳三分天下。劉備死後,輔佑劉備兒子。他的故事因《三國演義》流傳後世。後世人們稱諸葛亮武候。

    4、劉基,字伯溫。元末明初人,是著明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思想家。劉伯溫輔佑朱元璋建立大明。“三分天下諸葛亮,一統江山劉伯溫”就是說的他,可見後人把他與諸葛放在一起,可見他的厲害。

    前三位都是小說中的人物,第四位比較真實,所以我喜歡劉伯溫。

  • 2 # 簡如空來

    “兵法″,詭道也,是戰爭思維的生存之道,也是不計後果的殘忍手段,明攻智取為正道,陰謀詭計為邪道,毒蟲暗逆為小人之道。所以,兵法不適現代人類生存發展,只能用於交際利益的投機取巧,真用兵法於生活中,也是少之又少,用於戰爭和利益損人利已。古人的兵法是時局所致,現美方集兵法運用,華人的智慧,一想就知道他們想怎樣,其結果的表現卻是反人類。我個人對兵法是崇敬,用兵法理念來推動人類生存發展才是正道。所以,我們的先輩用智慧的結晶總結的勝者之道,在時局中的選擇都有可能,不在時局中的我們只是對歷史的理性釋然。先輩們的智慧早已深藏於我們的心中。

  • 3 # 江中子年

    要是讓我選,我會選擇更後時代的人,劉伯溫。因為我相信社會是發展的,是進步的,後代人能在總結前人經驗的基礎上更好的發展自己。

    就像牛頓說的,我的成功是踩在了巨人的肩膀上。上世紀的足球巨星不一定能夠適應現代足球比賽,道理一樣。以上四人均為有才之人,但是各有各的優勢,也有自己的不足。

    姜子牙周武王協助打下江山後,並沒有看清楚分封的隱患,導致了春秋戰國的形成。

    鬼谷子智慧超群卓越,弟子蘇秦、張儀、孫臏、龐涓等都是叱吒風雲的人物。理論上說鬼谷子出山定能統一天下,但是理論就是理論,沒有結合實踐的理論是不成立的,不實踐真的沒法看出軍師的能力有多強。

    諸葛亮千古一相,輔助實力最弱的劉備打下了蜀國江山,並在劉備死後輔助後主,六出祁山,最終出身未捷身先死,讓人感嘆。諸葛亮軍事指揮能力其實有待證實的,其卓越的應該是政治領導能力。

    劉伯溫是元末明初,不像前三位在盛唐之前,社會經濟相對落後,元末明初已經有了熱武器,戰法戰術更加成熟,講究協同,劉伯溫也能總結前三位的經驗,再加上他本來就很厲害,所以我會選更近時代的人。

    古人的智慧是無限的,但是後人也是可以超越的。

  • 4 # 嗜慾者

    一個人想要成就一番事業,都需要為自己出謀劃策、制定戰略規劃的軍師,而得到一個“平天下”的軍師簡直就是萬幸。

    姜子牙、鬼谷子、諸葛亮、劉伯溫都是擁有“王佐之才”人物,其實仔細看這四人都精通各家學說,可以說屬於“雜家”。但是四人所處的環境各不相同,所以際遇都不同。

    一、“百家宗師”姜子牙

    姜子牙精通兵、法、道、縱橫之術。商末周初,姜子牙出山輔佐周文王,被其尊為“太公望”,姜子牙讓姬昌積善修德;對外聯絡對商紂不滿的諸侯;對內修養民生,發展生產,暗地裡操練兵馬。使天下諸侯大半轉向擁戴姬昌,周文王死後繼續輔佐周武王趁商軍主力被拖在東夷出兵攻滅商朝,因功封為齊侯以穩定東方。

    《淮南子》中記載有一個故事:周公與姜子牙曾經有對話,周公問:你怎麼治理齊國?姜子牙表示要重用德望高有才能的人,周公說這樣會有被取代的危險;姜子牙又問周公怎麼治理魯國?周公表示重用親近宗親,姜子牙說這樣魯國會很快弱小的。不管這故事怎樣,後來魯國確實越來越弱,受到各國欺壓;而齊國卻也被田氏取代。

    姜子牙在齊國以法治國,任人唯才是舉,為後來齊國稱霸打下堅實的基礎。

    二、“一怒而諸侯懼,安居而天下息”的鬼谷

    相傳鬼谷子叫王詡道號玄微子,是老學五派之一。開創鬼谷,善謀略,精通兵、法、道、縱橫各家學說。最牛的老師,當代“大教育家”,可以說他是四人中唯一沒有在朝堂留下什麼建樹卻有超大名望的人,因為他有攪動天下風雲的弟子,為秦連橫戲耍山東六國的張儀;合縱六國使秦國十幾年不敢東出的蘇秦;為魏國開疆稱霸的龐涓;打消魏國稱霸野心,擒殺龐涓的齊國軍師孫臏。個個都是名動天下的人物。

    三、“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諸葛亮

    諸葛亮時史料等已經記載的比較詳細了,諸葛亮二十七歲出山輔佐劉備,“隆中對”為劉備定下三分天下的戰略規劃。本來計劃一步步的實現,然而計劃趕不上變化,先是鎮守荊州的大將關羽被曹操孫權聯軍兩面夾擊最終戰死沙場,荊州也被兩家瓜分。

    而益州和漢中雖然有“沃野千里”之稱,但是群山環繞,出川的道路地勢險要,作為爭霸天下的糧倉為荊州軍提供後勤補給可以,但是以此稱霸天下卻略有不足。

    而劉備為了奪回荊州進攻孫權,結果被陸遜誘敵深入火燒連營擊敗,自己也死在白帝城。

    此時的蜀國可以分為三派,最先跟隨劉備的一派;荊州的為一派;再加上益州本土勢力一派。一個小小的益州要被三派瓜分利益,也難怪益州派動不動就想著投降。也難怪諸葛亮要總覽大權並刻意打壓益州本土勢力。據《三國志》記載:蜀國共有兵力十萬三千人,而當時蜀國總共才九十餘萬戶人口,也怪不得諸葛亮的《出師表》中說益州疲弊。

    所以諸葛亮必須總攬大權,出兵北伐。既轉移內部矛盾,又能配合東吳打亂魏國的發展節奏,拖延魏國發展步伐。也不得不佩服諸葛亮的內政才能,和理財手段,以一州之力供養三派勢力和十萬大軍的情況下還有餘力北伐。

    四、“賽諸葛”劉伯溫

    相對於其他三人,劉伯溫所處的環境很尷尬。劉伯溫不像李善長他們一樣很早就跟朱元璋一起打天下,他跟老朱時候,老朱已經有了比較大的實力了,所以他沒什麼資歷,還是在與陳友諒決戰的時候立下了大功才得到徐達等幾個人的尊敬。

    而朱元璋是農民出身,所以骨子裡還是不自信。疑心病很重,你劉伯溫跟個“神仙”一樣,事事料敵於先,那我想些什麼事情是不是都會被你給料到了。打天下的時候可以容忍這種情況,但是坐天下的時候就不會允許這種情況發生。

    而劉伯溫在朱元璋當了皇帝后被封了個御史中丞,屬於諫臣,劉伯溫有著讀書人的清高,所以與朱元璋越走越遠。可是打天下和坐天下時是不一樣的,老朱又不是個心胸寬廣的人。搞的劉伯溫很是膽戰心驚,趕緊辭職走人。所以劉伯溫的才幹大多體現在打天下時,在內政方面沒有多少事蹟,屬於四人中最純粹的軍師。

    據上,很難說他們四人誰強誰弱,姜子牙任人唯賢、唯才是舉,非常適合當宰相;鬼谷子因為沒有怎麼在朝堂走動,但是教出的徒弟個個都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人物,讓他培養人才絕對是個很好的選擇;諸葛亮因為內部和外部的惡劣環境,有打壓益州勢力,用人荊州派為先的舉動;劉伯溫是四人中唯一從戰亂到大一統的人,他的經歷是其他三人沒有經歷過的,所以他也是最難評價的,或者說最特殊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魏曉軍舉起槍大開殺戒的原因是什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