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巖瑞媽咪123

    女孩黃疸不明顯,有些黃疸,退的也比較快,大概十五六天就退去了。男孩比較慢,問了好多生男寶的媽媽,都是出了滿月以後才退的。只要不是病理性的黃疸就沒有問題。有的醫生說,母乳性黃疸要停母乳就好了,可是,月子裡母乳那麼金貴,寶寶那麼小,怎麼捨得呢。而且有的時候,一停下,母乳就少了。所以我覺得不是太嚴重就不用太擔心。多曬太陽多曬太陽多曬太陽曬得時候蓋眼睛和小肚臍,如果是夏天,沒問題,中午半個小時就可以啦。其他的季節,就要辛苦寶媽們追著太陽曬,多曬了。

    還有純母乳的寶寶也要喝水,可以更快退黃疸歐。

    對於茵梔黃,我的兩個寶寶都吃,吃完了,大便會有一些變化,正常的,不用擔心。如果您也遇到我家二寶那樣不吃藥的娃娃,只能辛苦媽媽自己吃了

  • 2 # 心連心好月嫂

    如何判斷自己寶寶得了黃疸?

      在自然光線下,觀察新生兒面板黃染的程度,如果僅僅是面部黃染為輕度黃染;軀幹部用手指將面板按壓後抬起,觀察面板黃染的情況,軀幹部面板黃染為中度黃染;用同樣的方法觀察四肢和手足心,如果也出現黃染,即為重度黃染,應該及時到醫院檢查和治療。

    得了黃疸會對寶寶健康有什麼影響?

      在大多數情況下,出現黃疸是不用擔心的。但是,如果寶寶的膽紅素水平太高(因為沒有采取任何治療措施控制黃疸,而且膽紅素水平持續升高),可能會對寶寶的神經系統造成永久性傷害。極少數發生黃疸的新生寶寶發展成一種叫做核黃疸(也叫膽紅素腦病)的疾病,這種病會導致寶寶耳聾,發育遲緩或出現一種腦性癱瘓。

    如何區分生理與病理性黃疸?

      生理性黃疸的特點:

      (1)在生後2~3天起出現並逐漸加深,在第4~6天為高峰,第2周開始黃疸逐漸減輕。

      (2)黃疸有一定限度,其顏色不會呈金黃色。黃疸主要分佈在面部及軀幹部,而小腿、前臂、手及足心常無明顯的黃疸。若抽血測定膽紅素,足月兒在黃疸高峰期不超過12毫克/分升,早產兒不超過15毫克/分升。

      (3)足月兒的生理性黃疸在第2週末基本上消退,早產兒黃疸一般在第3周內消退。

      (4)小兒體溫正常,食慾好,體重漸增,大便及尿色正常。

      新生兒黃疸如果有以下特點之一,則要考慮為病理性黃疸:

      1.黃疸出現過早:足月兒在生後24小時以內,早產兒在48小時以內出現黃疸

      2.黃疸程度較重:血清膽紅素超過同日齡正常兒平均值,或每日上升超過85.5μmol/L(5mg/dl)

      3.黃疸進展快,即在一天內加深很多;

      4.黃疸持續時間長(足月兒超過2周以上,早產兒超過3周)或黃疸消退後又出現;

      5.黃疸伴有其它臨床症狀,或血清結合膽紅素大於25.7μmol/L(1.5mg/dl)。

    得了黃疸必須要照藍光嗎?

      大多數生理性黃疸都不需要治療。如果是病理性黃疸就需要治療了,光照療法被認為是一種非常安全有效的方法。

      具體方法是讓寶寶脫光衣服躺在嬰兒床裡(眼睛需要遮蔽)放在藍色的熒光燈下照射。這種方法通常可以緩解黃疸,因為紫外光能把膽紅素轉變成一種更容易透過寶寶的尿液排出體外的東西。

      另外,還有一種治療方法就是將你的寶寶用光纖毯(毯式黃疸治療儀)包裹起來。新生兒黃疸主要的治療手段就是藍光照射,安全性很好,部分嬰兒可能出現皮疹和腹瀉等副作用,停止照射後即消失。照光時注意保護眼睛。   

      光照療法通常十分有效,但如果寶寶的黃疸比較嚴重,或者經過光照療法後膽紅素水平仍持續升高,寶寶就需要進行換血療法

    怎樣預防會讓寶寶不生黃疸?

      懷孕期間注意飲食衛生,忌酒和辛熱之品,不可濫用藥物,如準媽媽有黃疸病史,可口服黃疸茵陣沖劑。自確診的服至分娩服藥時間以兩個月以上為宜。嬰兒出生後宜密切觀察,面板黃疸情況以便及時診斷和治療,注意過早出現或過遲消退,或黃疸逐漸加深,或退而復現等情況,以便及時破損感染 。

    黃疸是因為母乳餵養引起的嗎?

      如果你的寶寶是母乳餵養的,在出生頭幾天裡要是寶寶吃到的母乳量不夠,有可能造成黃疸。因為如果你的寶寶沒有得到足夠的水分,他可能就無法透過大便清除體內過多的膽紅素。   

      如果你的寶寶出現這種情況,你應該找醫生諮詢一下哺乳問題。你也可以向母乳餵養專家諮詢母乳餵養的方法。一旦你透過改善哺乳技巧、增加哺乳次數,或者新增配方奶補充等方法,讓你的寶寶攝入足夠乳汁,黃疸就多半會消退。目前普遍建議在寶寶出生後的頭幾天裡每天至少要哺乳8~12次。   

      一些寶寶會在他們出生後的頭幾個星期內出現“母乳性黃疸”。這種現象通常在出生後7~11天左右出現。儘管你的寶寶餵養沒問題且體重增長正常,但母乳裡的一些物質影響了寶寶肝臟處理膽紅素的能力。這種情況通常與生理性黃疸一起出現,而且可能會持續好幾周甚至好幾個月。這種情況在純母乳餵養的寶寶中很常見,而且通常認為沒有危害。不過,如果你寶寶的膽紅素水平太高,醫生可能會建議你暫停哺乳3~5天,使寶寶的膽紅素水平降下來。這段時間, 你可以用吸乳器吸出乳汁,以保持乳汁的分泌量。等寶寶的膽紅素水平降下來後,你就可以重新給寶寶餵奶了。

    寶寶的黃疸總是不退怎麼辦?

      新生兒黃疸延遲消退的常見原因和處理;

      1.母親產前用藥:如給母親產前應用了大量催產素或維生素K等。

      2.產程中有窒息、缺氧:由於呼吸困難、缺氧,一方面加重了酸中毒,另方面抑制了葡萄糖醛酸轉移酶的活力,影響了膽紅素的代謝程序;

      3.分娩時損傷出血,使膽紅素產生增加;

      4.產後受凍、飢餓:此時體內遊離脂肪酸等有機陰離子增多,與膽紅素競爭與白蛋白結合,而使膽紅素遊離血中,延遲餵養,胎糞排出延遲,可增加腸一肝迴圈,使血中非結合膽紅素增加。 為了預防新生兒發生高膽紅素血癥,孕母產前用藥要慎重,能不用的藥物儘量不用;分娩過程中嚴密監護,以免胎兒發生窒息和產傷;生後注意保持新生兒體溫,適當提早餵養。若已發生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除病因治療外,可應用光療、血漿或白蛋白等治療。

    得了黃疸的寶寶要如何護理?

      減輕生理性黃疸,父母要注意:

      1.讓寶寶胎便儘早的排出 在早期時我們要儘早給新生兒餵養,讓胎便儘早的排出,因為胎便裡含有很多膽黃素,因為如果胎便不排出乾淨膽黃素就會經過新生兒的特殊的肝腸迴圈重新到吸收到血液裡使黃疸增多。怎樣看胎便是否排乾淨呢?主要是看胎便從黑色胎便轉變為黃色胎便就是排乾淨了。

      2.給新生兒充足的水分 判斷新生兒液體攝入是否充足的辦法是看新生兒的小便,一般正常的新生兒一天6-8次小便,如果次數不足,有可能他的液體攝入不夠,小便過少不利於膽黃素的排洩。我們應當保證新生兒的液體攝入,一般新生兒的胎便應當2-3天就排完了,這樣就能減少其黃疸的程度。

    得了黃疸我還能進行母乳餵養嗎?

      如果經過種種檢驗證實,是因為餵母乳引起黃疸的話,也不必中斷母乳的哺餵,除非指數高到需要換血的地步,可暫時停止哺餵母乳兩天,等黃疸消退後再重新餵母乳。 

      黃疸是由於體內膽紅素濃度升高而引起的。因為新生兒不需要那麼多的紅血球。紅血球被破壞的代謝產物就是膽紅素,如果膽紅素太高,即“高膽紅素症”,會引起黃疸。一般膽紅素分為直接型與間接型,直接型的膽紅素主要是肝臟膽道的問題;間接型的黃疸是由於紅血球破壞過多,使膽紅素太高,這可能會造成腦部核黃疸,所以都需注意。 

    1.紅血球破壞過多 

      紅血球破壞過多,這多半是間接型的高膽紅素造成,它可以自由進出腦部,一旦腦部發育不成熟、本身有先天疾病或早產,就更容易造成傷害,因為黃疸主要就怕對腦部造成傷害。黃疸太高會造成腦部產生核黃疸,導致腦部神經發展障礙,甚至會死亡。但如果膽紅素指數不高就可能沒有問題。   

      黃疸也可能由於在媽媽懷孕的時侯,抗體由胎盤傳到寶寶身上,寶寶就可能會造成溶血問題(媽媽與寶寶的血型不合),大部分O型血型的媽媽生A型血型或B型血型的寶寶比較容易發生,因為媽媽體內有抗A、抗B的抗體,但專家強調,這不代表O型血型媽媽生的孩子一定會有問題。而蠶豆症的孩子由於紅血球酵素的缺乏,在某些狀態下紅血球很容易被破壞,而造成溶血,或者本身先天血球構造不良的寶寶也可能造成溶血性的黃疸。

    2.肝臟代謝減少 

      新生兒的肝臟功能還沒發育完全,膽紅素經肝臟排洩出來,代謝來不及也會造成黃疸。如果寶寶因為感染造成肝臟功能有問題,或者肝、膽道有先天性異常也會導致黃疸升高。

    3.混合型

      當然也有可能以上兩者原因均有,這需要由醫生來判斷比較好。  

    4.餵母乳造成 

      許多人會認為餵母乳與黃疸有關,其實並不盡然,專家認為要把其他造成黃疸原因都排除,才能說是因為母奶造成黃疸。由於前1個星期的黃疸,有可能是因為餵食不足所導致脫水,這時如果指數小於20mg/dL就沒有問題,因為至今還沒有因母乳性黃疸產生腦病變報告的文獻,所以一般不用終止母乳餵食,但如果超過20mg/dL,可以暫時停止餵母乳,用嬰兒奶粉輔助。如果在48小時之內黃疸改善再重新餵食母乳,膽紅素可能會稍微回升2~4 mg/dL,對寶寶不會有影響。母乳所產生的黃疸,大約會在1~3個月內完全消失。

    堅持餵養、光療比用藥更有效

    因為聽說黃疸會影響寶寶智力發育,所以很多寶爸寶媽會特別著急,總想著透過藥物快點讓寶寶退黃。

    事實上,對於1周以上嬰兒,小於17mg/dl(291mmol/L)的黃疸無需特別治療。而新生兒黃疸是否會影響大腦,關鍵是黃疸程度,而不是持續時間。寶寶出生5-7天后,黃疸指數<17mg/dl(290mmol/l)就不會對大腦的損傷。在這期間,堅持餵養、隔窗曬太陽都有助於寶寶退黃。

    只有嚴重黃疸或疾病狀態,如溶血、嚴重感染等才需醫學治療。最安全的治療方法是光療,而不是暫停母乳餵養或者服藥等。不少寶媽聽過透過口服葡萄糖來預防和治療黃疸的傳言,其實,這樣做並沒有效果,反而會影響血糖的代謝。

    光照治療是一種透過熒光燈照射治療新生兒高膽紅素血癥的輔助療法。具體方法是讓寶寶脫光衣服躺在嬰兒床裡(眼睛和會陰需要遮蔽),然後在藍色的熒光燈下照射。透過光照,紫外光能把膽紅素轉變成一種更容易透過寶寶的尿液排出體外的東西,這樣可以緩解寶寶的黃疸。

  • 3 # 兒科恩銘

    新生兒黃疸是指未結合膽紅素為主的新生兒黃疸。新生兒血清膽紅素水平對個體的危害性受機體狀態和環境的多重因素影響。如果孩子罹患某些疾病,如新生兒溶血、窒息、缺氧、酸中毒、敗血症、高熱、低體溫、低蛋白血癥、低血糖時。需要考慮適當的放寬黃疸的干預指徵。題主給出的資訊非常少,孩子娩出後四天,是足月還是早產?產時有沒有病理因素,這都會導致干預值有所區別。從上圖我們可以發現,四天(4*24=96h)對應的干預值恰好為12.5mg/dl。是否考慮干預治療與孩子的狀況息息相關。如果不評估孩子的狀況下結論是很不妥當的。小於28周的新生兒如果黃疸值在96小時超過7mg/dl需要積極干預(光療),28~31周的新生兒如果黃疸值在96小時超過9mg/dl需要積極干預(光療),32~34周的新生兒如果黃疸值在96小時超過12mg/dl需要積極干預(光療),35~36周的新生兒如果黃疸值在96小時超過13mg/dl需要積極干預(光療)。您家的孩子多大呢?

  • 4 # 順勢而為做好自己

    沒事,我孩子剛出生13.4。沒吃藥前兩天到9.1

    我問我朋友他們有15有18的。吃藥就好。儘量別藍光,經驗之談

  • 5 # 久隱517

    很多新生兒寶寶出生時都會出現黃疸高的現象,很多媽媽都不知道應該怎麼辦,我有幾個關於緩解黃疸的辦法,新手媽媽可以看一下。

    緩解黃疸的辦法

    如果是病理性黃疸的話,只要過了這一段高發期就好了。基本就是20天以後,臉上的黃就會慢慢淡去,然後慢慢的身上的症狀也就淡去了。

    多喝水。如果不放心,那就多喝孩子喂水,喂大量的白開水,孩子的排尿次數也會增多,這樣也可以緩解黃疸現象的發生。

    喝益生菌。避免別人說我打廣告,我就不說什麼牌子了。總之就是從寶寶出生,就要開始喝益生菌,不僅可以去黃疸,還能幫助消化。

    曬太陽。多曬太陽也是可以去黃疸的,但是要記得,只用北向太Sunny就醒了,不要直射到寶寶的臉上,寶寶肌膚嬌嫩,紫外線太強會傷害寶寶的面板。

    母乳性黃疸。如果是母乳性黃疸的話,就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斷奶,食用奶粉餵養,基本只要一斷奶黃疸就會慢慢退去了。

    去醫院照藍光。如果寶寶的黃疸長期不減退,而且還有逐漸加重的現象出現,甚至影響寶寶的飲食睡眠等,那就去醫院檢查一下,最好是照一段時間的藍光。

    聽大家說,寶寶三歲就應該開始學習漢字,所以我最近也開始讓他識字,認字。平常由於工作太忙也沒啥時間陪寶寶,更別說教他學習了,大部分時間都是爺爺奶奶在帶。買了一些卡片、故事集,但是兩位老人家地方口音重,就怕寶寶也跟著學,以後不好改(那段時間真是愁死本寶媽了)。

    然後用手機給寶寶安裝了一些教學軟體,剛開始效果還不錯,但是用到後面都要錢錢。(只能各種吐槽,然後放棄不用)

    然後一個朋友給我推薦了她用的【貓小帥學漢字】,不說別的,就完全無收費這項就非常的良心。APP也做的非常好,很多的冒險故事,寶寶特別愛聽,現在我下班回來還會說:“麻麻,我給你講故事”。還有一些簡單的小遊戲,不僅加深寶寶漢字的記憶,還讓我家好動的寶寶,乖乖的自己玩(自帶滑稽)。

  • 6 # 家庭醫生線上

      新生兒發生膽紅素代謝紊亂,致使血液中膽紅素濃度升高,進而使面板、粘膜、眼球等處出現異常黃色的現象,稱為新生兒黃疸。據統計,6成的足月兒和8成的早產兒都會發生黃疸現象,前者通常在1周內發病,後者多發於出生胡24小時內。

      其次,新生兒黃疸主要由生理性和病理性兩大類。生理性黃疸主要是由於新生兒體內產生膽紅素過多,而肝轉化、排洩膽紅素能力較差,致使膽紅素堆積於血中發生黃疸。嬰兒剛出生可以出現生理性黃疸的,一般出生2-3天出現,4-6天達到高峰。7-10天開始消退。除了食慾不振以外,對孩子是沒什麼影響的。病理性黃疸黃疸出現早,生後24小時內即出黃疸;黃疸程度重,呈金黃色或黃疸遍及全身,手心,足底亦有明顯的黃疸或血清膽紅素大於1215毫克每分升;黃疸持久,出生23周後黃疸仍持續不退甚至加深,或減輕後又加深;伴有貧血或大便顏色變淡者;體溫不正常、嘔吐在上述情況出現時,應及時就醫。

      另外,新生兒黃疸原因:

      當寶寶還是胎兒的時候,靠胎盤供應血和氧氣,脫離了母體,寶寶開始用自己的肺來呼吸,獲得氧氣,體內低氧的環境改變了,不再需要那麼多的紅細胞了,這時候膽紅素就產生了,並且可能過剩。多餘的膽紅素無法透過沒有發育成熟的酶系統來排出體外,跟著血液流動到寶寶的身體各處,反應到外部體徵,就是寶寶的面板和鞏膜變成了黃色。這種現象就叫做新生兒黃疸。

      那麼,新生兒黃疸怎麼辦?

      輕微和一般症狀的生理性黃疸,可以透過注意飲食和曬太陽就可以自愈。但是嚴重性的生理性黃疸和病理性黃疸,就要透過住院照藍光等專業性的治療來幫助寶寶恢復。

      1,飲食:有些媽媽下奶慢,或者乳腺不通,會妨礙寶寶食入量。但是有黃疸的寶寶,就要多吃多排,透過大便帶出體內的膽紅素。所以,你的待產包裡一定要帶上奶粉和奶瓶以防萬一。

      2,曬太陽:曬太陽也很講究,不是把寶寶放在Sunny下就可以了。正確的曬太陽,應該是太Sunny線直曬,而且光線不能太強烈,或者太弱。還要考慮到寶寶的眼睛,和天氣溫度等的因素。

      所以,曬太陽也要講求天和地利人和。如果寶寶的黃疸比較嚴重,或者不放心可以帶寶寶去醫院接受專業的藍光治療。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何做一個出色的副總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