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褥期抑鬱症(PPD)是指產婦在分娩後出現抑鬱症狀,是產褥期精神綜合徵中最常見的一種型別,多在產後2周發病,產後4~6周症狀明顯。分娩後12個月是婦女一生中發生精神疾病的高危時期,且產後前3個月的發生率比後9個月高。本病在歐美國家的發病率為3.5%~33%,中國這方面的資料不多,有報道為3.8%~18.48%。
產褥期抑鬱症,中醫學稱之為“產後發狂”、“產後癲狂”、“產後乍見鬼神”、“產後憂鬱”等,表現為婦人產後精神抑鬱,沉默寡言,情志煩亂,哭笑無常,呵欠頻作,甚則登高而歌,棄衣而走,打人毀物,不識親疏。本病最早見於《諸病源候論》,嗣後婦科著作均有所論述。本病若不及時治療,產婦可出現自殺傾向,或傷害嬰兒,影響夫妻關係及整個家庭,應當予以重視。
【病因病機】
產褥期抑鬱症多因體質虛弱,產時失血耗氣,陰血虧虛,血不養心,心神失養;或素性抑鬱,產後氣血虧虛,肝木失養,肝失藏血,血不捨魂;或過度憂愁思慮,損傷心脾;或產後元氣本虧,再因勞倦,氣虛無力運血,敗血滯留成瘀而發為本病。
1.主要證型
(1)心脾兩虛《靈樞·本神》曰:“思出於心而脾應之。”產時失血耗氣,陰血虧虛,血不養心,心神失養,或過度憂愁思慮,損傷心脾,故致產後抑鬱。《萬氏女科》雲:“心主血,血去太多,心神恍惚,睡臥不安,言語失度。”
(2)肝鬱脾虛緊張、思慮過度等因素不斷刺激可導致肝氣鬱結,木旺侮土,故成肝鬱脾虛之產後抑鬱。
2.兼夾證型
(1)痰火產後陰血虧虛,心肝失養,不僅心神不寧,而且氣火偏旺,煉液成痰,痰火上擾心神而發病。《陳素庵婦科補解》對產後乍見鬼神的機理分析曰:“乍見鬼神,由心血虛而邪幹之也。所謂邪者,敗血也,痰也,火也。血與痰有形,而火無形,無形之火能載有形之痰與血而上奔,有形之痰血能隨無形之火而上逆。血,水類,血虛則不能制火而上炎,痰隨火湧,火上行則瘀血隨之而衝入心,是以心神恍惚怖畏,如見鬼神也。”
(2)血瘀產後元氣虧虛,復因勞倦耗氣,氣虛無力運血,血滯成瘀,或產後胞宮瘀血停滯,瘀攻於心,正如《萬氏女科》曰:“產後虛弱,敗血停積,閉於心竅,神志不能明瞭,故多昏困。”
【診斷與鑑別診斷】
1.診斷
產後4周內出現情緒低落,傷心流淚,且呈晝夜變化的趨勢,即夜間加重,尚有內疚,焦慮,易怒,食慾減退,睡眠障礙,易疲勞,處理事情的能力低下,不能履行做母親的職責等,甚則發為狂躁、癲狂。
2.鑑別診斷
(1)產後神經衰弱主要表現為失眠、多夢、記憶力下降及乏力等,經充分休息,可較快恢復。
(2)產後胃腸神經功能紊亂精神緊張後多有腹瀉,可伴有乏力、出汗等症狀,但無其他精神活動異常。
(3)產母抑鬱從開始分娩至產褥第7天所出現的一過性哭泣或憂鬱狀態,約佔產婦的50%~70%,以產後3日內發病最多,又稱“三日悶”,病程短,病情輕,發病率高。
【辨證施治】
本病的主要證型分為心脾兩虛與肝鬱脾虛,可兼夾有痰火、血瘀二者,治療上應著重養血安神,疏肝理氣,兼有痰火者瀉火滌痰,兼有血瘀者活血化瘀。
(1)心脾兩虛證
證侯:產後精神不振,夜寐不安,神志恍惚,悲傷欲哭,不能自主,情緒低落,舌質淡紅,苔色薄白,脈沉細無力。
分析:“思出於心而脾應之”,產後失血過多,思慮太過,所思不遂,心血暗耗,心失所養,神明不守,故產後焦慮抑鬱;心神不寧,故夜寐不安,神志恍惚,悲傷欲哭,不能自主,情緒低落;舌質淡紅,苔色薄白,脈沉細無力均為心脾兩虛之象。
基本治法:益脾養心,滋液安神。
方藥運用:甘麥大棗湯(《金匱要略》)合歸脾湯(《濟生方》)。
小麥10g,甘草6g,大棗5枚,黃芪20g,太子參30g,廣木香6~9g,白朮10g,茯苓神各10g,炙遠志6g,炒棗仁10g,合歡皮9g。
方中太子參、黃芪、白朮、甘草、大棗補脾益氣,小麥養心寧神,合歡皮安神解鬱,茯神、棗仁養心安神,遠志交通心腎而定志寧心,木香理氣醒脾,防益氣補血藥滋膩滯氣。本方為養心與益脾並進之方,亦即益氣與養血相融之劑。
服法:水煎分服,每日1劑。
加減:失眠明顯者,加柏子仁10g,青龍齒(先煎)10g;腹脹矢氣,大便偏溏者,加砂仁(後下)5g,六曲10g;小腹有涼感,腸鳴便溏者,加炮姜5g,肉桂(後下)5g;心煩口渴,夜寐甚差,舌尖尤紅者,加黃連5g,蓮子心3g,黛燈心1米;口膩痰多,舌苔厚膩,胡言亂語者,加竹瀝10g,制半夏6g,廣鬱金(明礬拌)9g,化橘紅6g,陳膽星9g,必要時可加服牛黃清心丸。
(2)肝鬱脾虛證
證侯:精神鬱悶,沉默寡言,性情孤僻,或心煩易怒,頭昏頭痛,失眠多夢,善太息,胸脅乳房脹痛,或嘔惡痰涎,神疲乏力,舌質淡紅,苔薄白膩,脈弦細。
分析:素性抑鬱,產後復因情志所傷,故精神鬱悶,沉默寡言,性情孤僻;肝鬱氣滯,氣機失暢,故善太息,胸脅乳房脹痛;肝鬱化火,母病及子,故心煩易怒,失眠多夢;肝火上擾清竅,故頭昏頭痛;肝氣乘脾,脾虛生痰,故嘔惡痰涎;脾虛氣弱,四肢肌肉失養,故神疲乏力;舌質淡紅,苔薄白膩,脈弦細均為肝鬱脾虛之象。
基本治法:疏肝解鬱,健脾安神。
方藥:逍遙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加味。
炒當歸、赤白芍、白朮、茯苓各10g,炒柴胡5g,廣鬱金9g,石菖蒲6g,合歡皮12g,廣陳皮、炙甘草各5g。
方中柴胡疏肝解鬱,當歸、赤白芍養血柔肝,陳皮、白朮、茯苓健脾去溼,廣鬱金、合歡皮解鬱安神,石菖蒲開竅醒神,炙甘草益氣補中,緩肝之急。諸藥合用,氣血兼顧,肝脾同治,共達解鬱安神之效。
加減:脾虛明顯,腹脹便溏,神疲乏力者,加廣木香9g,黨參15g,砂仁(後下)5g;肝熱偏重,大便燥結,口苦口渴者,加大黃5g,黃連3g,郁李仁10g,柏子仁9g;肝熱擾心,五心煩熱,急躁憤怒者,加山梔10g,丹皮9g,鉤藤(後下)15g,苦丁茶9g;胃腑痰濁偏甚,嘔惡痰涎,脘部痞悶者,加制半夏9g,廣藿香6g,炒枳殼6g。
(1)痰火證
證候:起病較急,煩躁易怒,哭笑無常,狂躁不安,甚則打人毀物,棄衣而走,登高而歌,喉中痰鳴,面赤目赤,大便秘結,舌質紅絳,苔黃膩較厚,脈滑數。
分析:產後陰血虧虛,心肝失養,不僅心神不寧,而且氣火偏旺,火旺煉液成痰,痰火上擾心神,故煩躁易怒,哭笑無常,狂躁不安,甚則打人毀物,棄衣而走,登高而歌,喉中痰鳴;火熱偏甚,故面赤目赤;火熱傷津,故大便秘結;舌質紅絳,苔黃膩較厚,脈滑數均為痰火之象。
基本治法:瀉火滌痰,寧心安神。
方藥:黃連溫膽湯(《溫熱經緯》)加味。
黃連5g,炒竹茹6g,炒枳實10g,制半夏、化橘紅各6g,茯苓12g,甘草3g,陳膽星10g,青龍齒(先煎)10g,鉤藤(後下)20~30g,甘草5g。
方中黃連清心瀉火,鉤藤清肝安魂,青龍齒善安神魂而瀉心肝,半夏降逆和胃,燥溼化痰,竹茹清熱化痰,止嘔除煩,膽星祛風化痰,枳實行氣消痰,使痰隨氣下,佐以陳皮理氣燥溼,茯苓健脾滲溼,甘草調和諸藥。全方共奏瀉火滌痰,寧心安神之效。
服法:水煎分服,每日2劑。
加減:火熱偏甚,面紅目赤,狂躁明顯者,加大黃6~10g,玄明粉(後下)9g,青礞石(先煎)10~15g;夜難入寐,躁動不安者,加紫貝齒(先煎)10g,生鐵落(先煎)30~60g;口膩痰多,舌苔黃白而厚者,加竹瀝(吞服)1匙,瓜蔞皮10g,制川樸6~10g。
(2)血瘀證
證侯:產後惡露不下,或下而不暢,色黑有血塊,小腹硬痛拒按,默默無語,焦慮,欲哭無聲,神思恍惚,記憶力下降,食慾減退,或神志錯亂,如見鬼神,喜怒無常,哭笑不休,登高棄衣,不識親疏,狂態畢具,面色晦暗,舌邊紫,脈細澀。
分析:產後氣血虛弱,勞倦過度,氣血執行無力,血滯成瘀,或情志所傷,氣滯血瘀,惡血不去,新血不生,故產後惡露不下,或下而不暢,色黑有血塊;不通則痛,故小腹硬痛,拒按;胞宮內敗血停滯,瘀血上攻,閉於心竅,神明失常,故產後默默無語,焦慮,欲哭無聲,神思恍惚,記憶力下降,食慾減退,或神志錯亂,如見鬼神,喜怒無常,哭笑不休,登高棄衣,不識親疏,狂態畢具;面色晦暗,舌邊紫,脈細澀均為血瘀之象。
基本治法:活血化瘀,醒腦安神。
方藥:癲狂夢醒湯(《醫林改錯》)加減。
桃仁15g,紅花9g,香附10g,青皮6g,柴胡6g,木通6g,赤芍10g,制半夏5g,桑白皮10g,大腹皮10g,蘇子10g,甘草3g。
方中桃仁、紅花、赤芍、香附活血化瘀;柴胡升清陽,散結氣;大腹皮下氣寬中;青皮理氣散滯;蘇子降氣化痰;半夏燥溼化痰;桑白皮瀉肺火,利水道;木通清降心火,通利九竅關節血脈;甘草生用瀉心火,緩急,調和諸藥。全方共奏豁痰化瘀,利竅醒腦之功。
服法:水煎分服,每日1~2劑。
加減:兼有熱結,大便燥艱者,加大黃6g,炒枳實10g;瘀結較甚者,加五靈脂10g,琥珀粉(另吞)3g,必要時可加地鱉蟲6g,麝香粉(另吞)0.1~0.3g;兼夾痰濁者,加制蒼朮10g,陳膽星9g,化橘紅6g。
【其他治療】
1.中成藥
(1)天王補心丹(《世醫得效方》) 滋陰養血,補心安神。每次1丸,每日2次,適用於產後陰血虧虛型產褥期抑鬱症。
(2)柏子仁散(《證治準繩》) 用白羊心一個煎湯,柏子仁散15g入羊心湯煎煮,去滓,不拘時溫服,適用於產後敗血挾邪攻心的產褥期抑鬱症。
2.針灸
(1)體針 取肝俞、心俞、內關、神門、三陰交。上5穴均施捻轉補法,中強刺激,留針30分鐘,每日1次。
(2)耳針 取腦點、腦幹、神門、卵巢、內分泌、皮質下,用王不留行籽敷貼,每日可揉按3次。
【轉歸與預後】
本病初起,經過藥物與心理治療,預後良好,約70%患者於1年內治癒,極少數患者可持續1年以上,但再次妊娠時約有20%複發率,其第二代的認知能力可受一定影響。若治療不及時,且精神抑鬱持續存在,則產婦可出現自殺傾向或殺害嬰兒,影響夫妻關係及整個家庭,應當予以重視。
【預防與調護】
1.加強圍生期保健,減輕孕婦對妊娠分娩的緊張情緒。對有精神疾患家族史的孕婦,應給予更多的關愛。對於有不良孕產史的產婦,應向她們說明產生的原因,鼓勵其增加自信心。
2.引導患者舒暢情志,針對患者的個性特徵給予個體化的心理疏導,解除致病的心理因素,提高患者的自我價值意識。
【臨證經驗】
夏師認為,在處理產褥期抑鬱症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心理療法
分娩本身與產後精神疾病發生有關。本病患者多在孕期或分娩時有重大精神創傷史,因缺乏早期關注,或產後加重其負擔而導致產後精神失常。精神疾病的治療主要是矯正其病態心理,因此心理治療是基本療法之一。醫生應和患者建立良好的關係,取得患者的信任,解除患者的心理負擔,給患者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使患者心情舒暢,精神愉快,促進身心早日康復。在心理疏導的過程中,還必須查詢原因,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才能有助於疾病治癒。
2.中西醫結合,針藥並用
導致產褥期精神障礙的病因多種多樣,包括心理因素、產褥感染的毒性反應、難產、失血過多、產後垂體和甲狀腺功能低下等,因此在治療上針對病因和臨床特點,採用中西醫結合方法較為理想。
(1)憂鬱狀態屬於中醫氣鬱痰阻型。常選用逍遙散合溫膽湯,藥用制半夏、陳皮、茯苓、甘草、竹茹、炒枳實、石菖蒲、廣鬱金、炒柴胡、膽星、炒棗仁、炙遠志等。西藥應用多慮平、安定、谷維素等合治之。
(2)狂躁興奮狀態屬於中醫痰火擾心型。一般用生鐵落飲加味,藥用生鐵落(包煎)15~30g,天冬、麥冬各9g,浙貝母6g,陳膽星10g,化橘紅6g,炙遠志、石菖蒲各10g,茯苓神各12g,鉤藤(後下)15~30g,丹參15g,硃砂(沖服)0.5g,同時可兼服礞石滾痰丸、琥珀抱龍丸以治之。西藥可用氯丙嗪、奮乃靜等促進睡眠。
(3)神經症狀態屬於中醫肝鬱脾虛型。中藥用越鞠丸或逍遙散等。西藥可選用谷維素、安定等。
(4)錯亂-譫妄狀態常併發於產褥感染後,屬中醫瘀血乘心,常選用癲狂夢醒湯,具體用藥見前辨證論治項。此時要注意兩種情況:一是盆腔炎,熱毒犯於心包者,一般有高熱,神昏,譫語,可用清營湯合牛黃清心丸;二是蓄血證,可用下瘀血湯,藥用大黃、䗪蟲、桃仁等。
(5)無力困惑狀態是產褥期精神障礙轉為慢性時常見的一種型別,常由產後垂體、甲狀腺功能低下引起,屬於心腎虧虛,可用左歸丸或右歸丸加入益智仁、炙遠志、膽星、琥珀、太子參或紅白人參等。西藥可用胎盤組織液、維生素B1、維生素B12、維生素C,或給予相應的激素治療。
以上5種類型皆可配合針灸治療。針藥並投,相得益彰,功效較好,亦較快,臨床可試用之。
驗案舉例
單某,女,32歲。
流產2次,第3胎保胎成功,足月分娩一女嬰後,因不慎感襲風寒,以致惡露月餘始淨。又因與公婆不和,心情不暢。產後2月後汗出較多,周身關節痠痛,形寒肢冷,胸悶煩躁,夜寐甚差,有時抑鬱寡歡,情懷不暢,神志恍惚,形體消瘦,舌質淡紅,苔白膩,脈細緩帶弦。已服用越鞠丸、溫膽湯、獨活寄生湯、趁痛散等方藥,乏效。中醫辨證屬肝鬱氣滯,營衛失和,治以溫陽和營,疏肝解鬱。處方:桂枝10g,赤芍10g,白芍10g,陳皮6g,煅牡蠣(先煎)15g,青龍齒(先煎)10g,醋炒柴胡5g,廣鬱金9g,桑寄生12g,生薑3片,大棗3枚,荊芥6g,防己10g,合歡皮10g,甘草6g。前後服藥月餘,諸症均減,再服半月,同時進行心理疏導,化解婆媳矛盾,故得痊癒。
按語:本方由桂枝湯合逍遙散加減而成。桂枝原為辛溫解表的藥物,得芍藥酸斂的配合,一散一斂,一溫一涼,散斂以解肌,溫涼以解表,無汗能發汗,有汗能斂汗,故有發汗解表、溫運表陽、斂汗護中的雙相性調節作用。病由產後而起,性情憂鬱,常多煩躁失眠,可見心肝氣鬱,營衛失和,故用逍遙散加廣鬱金、合歡皮以解鬱,且逍遙散中的柴胡不僅有疏肝解鬱的作用,還有和解少陽之功。少陽者,膽經也,與肝經厥陰相表裡。之所以加入龍牡者,因龍牡鎮降安神。桂枝合龍牡,本為二加龍牡湯,原為虛勞病而設,產後本就虛弱,故在解鬱方藥中加此鎮靜安神,調治虛勞。加入桑寄生、防己者,乃因腎虛關節痠痛,又加陳皮和中,姜棗調和諸藥,始為得當。
【小結】
1.中醫學中以精神障礙為主的疾病包括“產後發狂”、“產後癲狂”、“產後乍見鬼神”、“產後憂鬱”等。
2.產褥期抑鬱症需結合病史、臨床表現及相應的輔助檢查以明確診斷,並需與產後神經衰弱、產後胃腸神經功能紊亂及產母抑鬱相鑑別。
3.夏師認為,產褥期抑鬱症首先要注意心理療法,用藥重在心肝,以安定神魂、清火化痰、活血化瘀寧心等法調治之。可中西醫結合,針藥並用。
4.預防與調護上,應加強圍生期保健,減輕孕婦對妊娠分娩的緊張情緒,引導患者舒暢情志,同時針對患者的個性特徵給予個體化的心理疏導。
產褥期抑鬱症(PPD)是指產婦在分娩後出現抑鬱症狀,是產褥期精神綜合徵中最常見的一種型別,多在產後2周發病,產後4~6周症狀明顯。分娩後12個月是婦女一生中發生精神疾病的高危時期,且產後前3個月的發生率比後9個月高。本病在歐美國家的發病率為3.5%~33%,中國這方面的資料不多,有報道為3.8%~18.48%。
產褥期抑鬱症,中醫學稱之為“產後發狂”、“產後癲狂”、“產後乍見鬼神”、“產後憂鬱”等,表現為婦人產後精神抑鬱,沉默寡言,情志煩亂,哭笑無常,呵欠頻作,甚則登高而歌,棄衣而走,打人毀物,不識親疏。本病最早見於《諸病源候論》,嗣後婦科著作均有所論述。本病若不及時治療,產婦可出現自殺傾向,或傷害嬰兒,影響夫妻關係及整個家庭,應當予以重視。
【病因病機】
產褥期抑鬱症多因體質虛弱,產時失血耗氣,陰血虧虛,血不養心,心神失養;或素性抑鬱,產後氣血虧虛,肝木失養,肝失藏血,血不捨魂;或過度憂愁思慮,損傷心脾;或產後元氣本虧,再因勞倦,氣虛無力運血,敗血滯留成瘀而發為本病。
1.主要證型
(1)心脾兩虛《靈樞·本神》曰:“思出於心而脾應之。”產時失血耗氣,陰血虧虛,血不養心,心神失養,或過度憂愁思慮,損傷心脾,故致產後抑鬱。《萬氏女科》雲:“心主血,血去太多,心神恍惚,睡臥不安,言語失度。”
(2)肝鬱脾虛緊張、思慮過度等因素不斷刺激可導致肝氣鬱結,木旺侮土,故成肝鬱脾虛之產後抑鬱。
2.兼夾證型
(1)痰火產後陰血虧虛,心肝失養,不僅心神不寧,而且氣火偏旺,煉液成痰,痰火上擾心神而發病。《陳素庵婦科補解》對產後乍見鬼神的機理分析曰:“乍見鬼神,由心血虛而邪幹之也。所謂邪者,敗血也,痰也,火也。血與痰有形,而火無形,無形之火能載有形之痰與血而上奔,有形之痰血能隨無形之火而上逆。血,水類,血虛則不能制火而上炎,痰隨火湧,火上行則瘀血隨之而衝入心,是以心神恍惚怖畏,如見鬼神也。”
(2)血瘀產後元氣虧虛,復因勞倦耗氣,氣虛無力運血,血滯成瘀,或產後胞宮瘀血停滯,瘀攻於心,正如《萬氏女科》曰:“產後虛弱,敗血停積,閉於心竅,神志不能明瞭,故多昏困。”
【診斷與鑑別診斷】
1.診斷
產後4周內出現情緒低落,傷心流淚,且呈晝夜變化的趨勢,即夜間加重,尚有內疚,焦慮,易怒,食慾減退,睡眠障礙,易疲勞,處理事情的能力低下,不能履行做母親的職責等,甚則發為狂躁、癲狂。
2.鑑別診斷
(1)產後神經衰弱主要表現為失眠、多夢、記憶力下降及乏力等,經充分休息,可較快恢復。
(2)產後胃腸神經功能紊亂精神緊張後多有腹瀉,可伴有乏力、出汗等症狀,但無其他精神活動異常。
(3)產母抑鬱從開始分娩至產褥第7天所出現的一過性哭泣或憂鬱狀態,約佔產婦的50%~70%,以產後3日內發病最多,又稱“三日悶”,病程短,病情輕,發病率高。
【辨證施治】
本病的主要證型分為心脾兩虛與肝鬱脾虛,可兼夾有痰火、血瘀二者,治療上應著重養血安神,疏肝理氣,兼有痰火者瀉火滌痰,兼有血瘀者活血化瘀。
1.主要證型
(1)心脾兩虛證
證侯:產後精神不振,夜寐不安,神志恍惚,悲傷欲哭,不能自主,情緒低落,舌質淡紅,苔色薄白,脈沉細無力。
分析:“思出於心而脾應之”,產後失血過多,思慮太過,所思不遂,心血暗耗,心失所養,神明不守,故產後焦慮抑鬱;心神不寧,故夜寐不安,神志恍惚,悲傷欲哭,不能自主,情緒低落;舌質淡紅,苔色薄白,脈沉細無力均為心脾兩虛之象。
基本治法:益脾養心,滋液安神。
方藥運用:甘麥大棗湯(《金匱要略》)合歸脾湯(《濟生方》)。
小麥10g,甘草6g,大棗5枚,黃芪20g,太子參30g,廣木香6~9g,白朮10g,茯苓神各10g,炙遠志6g,炒棗仁10g,合歡皮9g。
方中太子參、黃芪、白朮、甘草、大棗補脾益氣,小麥養心寧神,合歡皮安神解鬱,茯神、棗仁養心安神,遠志交通心腎而定志寧心,木香理氣醒脾,防益氣補血藥滋膩滯氣。本方為養心與益脾並進之方,亦即益氣與養血相融之劑。
服法:水煎分服,每日1劑。
加減:失眠明顯者,加柏子仁10g,青龍齒(先煎)10g;腹脹矢氣,大便偏溏者,加砂仁(後下)5g,六曲10g;小腹有涼感,腸鳴便溏者,加炮姜5g,肉桂(後下)5g;心煩口渴,夜寐甚差,舌尖尤紅者,加黃連5g,蓮子心3g,黛燈心1米;口膩痰多,舌苔厚膩,胡言亂語者,加竹瀝10g,制半夏6g,廣鬱金(明礬拌)9g,化橘紅6g,陳膽星9g,必要時可加服牛黃清心丸。
(2)肝鬱脾虛證
證侯:精神鬱悶,沉默寡言,性情孤僻,或心煩易怒,頭昏頭痛,失眠多夢,善太息,胸脅乳房脹痛,或嘔惡痰涎,神疲乏力,舌質淡紅,苔薄白膩,脈弦細。
分析:素性抑鬱,產後復因情志所傷,故精神鬱悶,沉默寡言,性情孤僻;肝鬱氣滯,氣機失暢,故善太息,胸脅乳房脹痛;肝鬱化火,母病及子,故心煩易怒,失眠多夢;肝火上擾清竅,故頭昏頭痛;肝氣乘脾,脾虛生痰,故嘔惡痰涎;脾虛氣弱,四肢肌肉失養,故神疲乏力;舌質淡紅,苔薄白膩,脈弦細均為肝鬱脾虛之象。
基本治法:疏肝解鬱,健脾安神。
方藥:逍遙散(《太平惠民和劑局方》)加味。
炒當歸、赤白芍、白朮、茯苓各10g,炒柴胡5g,廣鬱金9g,石菖蒲6g,合歡皮12g,廣陳皮、炙甘草各5g。
方中柴胡疏肝解鬱,當歸、赤白芍養血柔肝,陳皮、白朮、茯苓健脾去溼,廣鬱金、合歡皮解鬱安神,石菖蒲開竅醒神,炙甘草益氣補中,緩肝之急。諸藥合用,氣血兼顧,肝脾同治,共達解鬱安神之效。
服法:水煎分服,每日1劑。
加減:脾虛明顯,腹脹便溏,神疲乏力者,加廣木香9g,黨參15g,砂仁(後下)5g;肝熱偏重,大便燥結,口苦口渴者,加大黃5g,黃連3g,郁李仁10g,柏子仁9g;肝熱擾心,五心煩熱,急躁憤怒者,加山梔10g,丹皮9g,鉤藤(後下)15g,苦丁茶9g;胃腑痰濁偏甚,嘔惡痰涎,脘部痞悶者,加制半夏9g,廣藿香6g,炒枳殼6g。
2.兼夾證型
(1)痰火證
證候:起病較急,煩躁易怒,哭笑無常,狂躁不安,甚則打人毀物,棄衣而走,登高而歌,喉中痰鳴,面赤目赤,大便秘結,舌質紅絳,苔黃膩較厚,脈滑數。
分析:產後陰血虧虛,心肝失養,不僅心神不寧,而且氣火偏旺,火旺煉液成痰,痰火上擾心神,故煩躁易怒,哭笑無常,狂躁不安,甚則打人毀物,棄衣而走,登高而歌,喉中痰鳴;火熱偏甚,故面赤目赤;火熱傷津,故大便秘結;舌質紅絳,苔黃膩較厚,脈滑數均為痰火之象。
基本治法:瀉火滌痰,寧心安神。
方藥:黃連溫膽湯(《溫熱經緯》)加味。
黃連5g,炒竹茹6g,炒枳實10g,制半夏、化橘紅各6g,茯苓12g,甘草3g,陳膽星10g,青龍齒(先煎)10g,鉤藤(後下)20~30g,甘草5g。
方中黃連清心瀉火,鉤藤清肝安魂,青龍齒善安神魂而瀉心肝,半夏降逆和胃,燥溼化痰,竹茹清熱化痰,止嘔除煩,膽星祛風化痰,枳實行氣消痰,使痰隨氣下,佐以陳皮理氣燥溼,茯苓健脾滲溼,甘草調和諸藥。全方共奏瀉火滌痰,寧心安神之效。
服法:水煎分服,每日2劑。
加減:火熱偏甚,面紅目赤,狂躁明顯者,加大黃6~10g,玄明粉(後下)9g,青礞石(先煎)10~15g;夜難入寐,躁動不安者,加紫貝齒(先煎)10g,生鐵落(先煎)30~60g;口膩痰多,舌苔黃白而厚者,加竹瀝(吞服)1匙,瓜蔞皮10g,制川樸6~10g。
(2)血瘀證
證侯:產後惡露不下,或下而不暢,色黑有血塊,小腹硬痛拒按,默默無語,焦慮,欲哭無聲,神思恍惚,記憶力下降,食慾減退,或神志錯亂,如見鬼神,喜怒無常,哭笑不休,登高棄衣,不識親疏,狂態畢具,面色晦暗,舌邊紫,脈細澀。
分析:產後氣血虛弱,勞倦過度,氣血執行無力,血滯成瘀,或情志所傷,氣滯血瘀,惡血不去,新血不生,故產後惡露不下,或下而不暢,色黑有血塊;不通則痛,故小腹硬痛,拒按;胞宮內敗血停滯,瘀血上攻,閉於心竅,神明失常,故產後默默無語,焦慮,欲哭無聲,神思恍惚,記憶力下降,食慾減退,或神志錯亂,如見鬼神,喜怒無常,哭笑不休,登高棄衣,不識親疏,狂態畢具;面色晦暗,舌邊紫,脈細澀均為血瘀之象。
基本治法:活血化瘀,醒腦安神。
方藥:癲狂夢醒湯(《醫林改錯》)加減。
桃仁15g,紅花9g,香附10g,青皮6g,柴胡6g,木通6g,赤芍10g,制半夏5g,桑白皮10g,大腹皮10g,蘇子10g,甘草3g。
方中桃仁、紅花、赤芍、香附活血化瘀;柴胡升清陽,散結氣;大腹皮下氣寬中;青皮理氣散滯;蘇子降氣化痰;半夏燥溼化痰;桑白皮瀉肺火,利水道;木通清降心火,通利九竅關節血脈;甘草生用瀉心火,緩急,調和諸藥。全方共奏豁痰化瘀,利竅醒腦之功。
服法:水煎分服,每日1~2劑。
加減:兼有熱結,大便燥艱者,加大黃6g,炒枳實10g;瘀結較甚者,加五靈脂10g,琥珀粉(另吞)3g,必要時可加地鱉蟲6g,麝香粉(另吞)0.1~0.3g;兼夾痰濁者,加制蒼朮10g,陳膽星9g,化橘紅6g。
【其他治療】
1.中成藥
(1)天王補心丹(《世醫得效方》) 滋陰養血,補心安神。每次1丸,每日2次,適用於產後陰血虧虛型產褥期抑鬱症。
(2)柏子仁散(《證治準繩》) 用白羊心一個煎湯,柏子仁散15g入羊心湯煎煮,去滓,不拘時溫服,適用於產後敗血挾邪攻心的產褥期抑鬱症。
2.針灸
(1)體針 取肝俞、心俞、內關、神門、三陰交。上5穴均施捻轉補法,中強刺激,留針30分鐘,每日1次。
(2)耳針 取腦點、腦幹、神門、卵巢、內分泌、皮質下,用王不留行籽敷貼,每日可揉按3次。
【轉歸與預後】
本病初起,經過藥物與心理治療,預後良好,約70%患者於1年內治癒,極少數患者可持續1年以上,但再次妊娠時約有20%複發率,其第二代的認知能力可受一定影響。若治療不及時,且精神抑鬱持續存在,則產婦可出現自殺傾向或殺害嬰兒,影響夫妻關係及整個家庭,應當予以重視。
【預防與調護】
1.加強圍生期保健,減輕孕婦對妊娠分娩的緊張情緒。對有精神疾患家族史的孕婦,應給予更多的關愛。對於有不良孕產史的產婦,應向她們說明產生的原因,鼓勵其增加自信心。
2.引導患者舒暢情志,針對患者的個性特徵給予個體化的心理疏導,解除致病的心理因素,提高患者的自我價值意識。
【臨證經驗】
夏師認為,在處理產褥期抑鬱症時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心理療法
分娩本身與產後精神疾病發生有關。本病患者多在孕期或分娩時有重大精神創傷史,因缺乏早期關注,或產後加重其負擔而導致產後精神失常。精神疾病的治療主要是矯正其病態心理,因此心理治療是基本療法之一。醫生應和患者建立良好的關係,取得患者的信任,解除患者的心理負擔,給患者創造良好的生活環境,使患者心情舒暢,精神愉快,促進身心早日康復。在心理疏導的過程中,還必須查詢原因,解決一些實際問題,才能有助於疾病治癒。
2.中西醫結合,針藥並用
導致產褥期精神障礙的病因多種多樣,包括心理因素、產褥感染的毒性反應、難產、失血過多、產後垂體和甲狀腺功能低下等,因此在治療上針對病因和臨床特點,採用中西醫結合方法較為理想。
(1)憂鬱狀態屬於中醫氣鬱痰阻型。常選用逍遙散合溫膽湯,藥用制半夏、陳皮、茯苓、甘草、竹茹、炒枳實、石菖蒲、廣鬱金、炒柴胡、膽星、炒棗仁、炙遠志等。西藥應用多慮平、安定、谷維素等合治之。
(2)狂躁興奮狀態屬於中醫痰火擾心型。一般用生鐵落飲加味,藥用生鐵落(包煎)15~30g,天冬、麥冬各9g,浙貝母6g,陳膽星10g,化橘紅6g,炙遠志、石菖蒲各10g,茯苓神各12g,鉤藤(後下)15~30g,丹參15g,硃砂(沖服)0.5g,同時可兼服礞石滾痰丸、琥珀抱龍丸以治之。西藥可用氯丙嗪、奮乃靜等促進睡眠。
(3)神經症狀態屬於中醫肝鬱脾虛型。中藥用越鞠丸或逍遙散等。西藥可選用谷維素、安定等。
(4)錯亂-譫妄狀態常併發於產褥感染後,屬中醫瘀血乘心,常選用癲狂夢醒湯,具體用藥見前辨證論治項。此時要注意兩種情況:一是盆腔炎,熱毒犯於心包者,一般有高熱,神昏,譫語,可用清營湯合牛黃清心丸;二是蓄血證,可用下瘀血湯,藥用大黃、䗪蟲、桃仁等。
(5)無力困惑狀態是產褥期精神障礙轉為慢性時常見的一種型別,常由產後垂體、甲狀腺功能低下引起,屬於心腎虧虛,可用左歸丸或右歸丸加入益智仁、炙遠志、膽星、琥珀、太子參或紅白人參等。西藥可用胎盤組織液、維生素B1、維生素B12、維生素C,或給予相應的激素治療。
以上5種類型皆可配合針灸治療。針藥並投,相得益彰,功效較好,亦較快,臨床可試用之。
驗案舉例
單某,女,32歲。
流產2次,第3胎保胎成功,足月分娩一女嬰後,因不慎感襲風寒,以致惡露月餘始淨。又因與公婆不和,心情不暢。產後2月後汗出較多,周身關節痠痛,形寒肢冷,胸悶煩躁,夜寐甚差,有時抑鬱寡歡,情懷不暢,神志恍惚,形體消瘦,舌質淡紅,苔白膩,脈細緩帶弦。已服用越鞠丸、溫膽湯、獨活寄生湯、趁痛散等方藥,乏效。中醫辨證屬肝鬱氣滯,營衛失和,治以溫陽和營,疏肝解鬱。處方:桂枝10g,赤芍10g,白芍10g,陳皮6g,煅牡蠣(先煎)15g,青龍齒(先煎)10g,醋炒柴胡5g,廣鬱金9g,桑寄生12g,生薑3片,大棗3枚,荊芥6g,防己10g,合歡皮10g,甘草6g。前後服藥月餘,諸症均減,再服半月,同時進行心理疏導,化解婆媳矛盾,故得痊癒。
按語:本方由桂枝湯合逍遙散加減而成。桂枝原為辛溫解表的藥物,得芍藥酸斂的配合,一散一斂,一溫一涼,散斂以解肌,溫涼以解表,無汗能發汗,有汗能斂汗,故有發汗解表、溫運表陽、斂汗護中的雙相性調節作用。病由產後而起,性情憂鬱,常多煩躁失眠,可見心肝氣鬱,營衛失和,故用逍遙散加廣鬱金、合歡皮以解鬱,且逍遙散中的柴胡不僅有疏肝解鬱的作用,還有和解少陽之功。少陽者,膽經也,與肝經厥陰相表裡。之所以加入龍牡者,因龍牡鎮降安神。桂枝合龍牡,本為二加龍牡湯,原為虛勞病而設,產後本就虛弱,故在解鬱方藥中加此鎮靜安神,調治虛勞。加入桑寄生、防己者,乃因腎虛關節痠痛,又加陳皮和中,姜棗調和諸藥,始為得當。
【小結】
1.中醫學中以精神障礙為主的疾病包括“產後發狂”、“產後癲狂”、“產後乍見鬼神”、“產後憂鬱”等。
2.產褥期抑鬱症需結合病史、臨床表現及相應的輔助檢查以明確診斷,並需與產後神經衰弱、產後胃腸神經功能紊亂及產母抑鬱相鑑別。
3.夏師認為,產褥期抑鬱症首先要注意心理療法,用藥重在心肝,以安定神魂、清火化痰、活血化瘀寧心等法調治之。可中西醫結合,針藥並用。
4.預防與調護上,應加強圍生期保健,減輕孕婦對妊娠分娩的緊張情緒,引導患者舒暢情志,同時針對患者的個性特徵給予個體化的心理疏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