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老張講網際網路
-
2 # 布衣之徐
孔子這個名字並不一定要每天提起,重要的是孔子創立,後世發揚光大的儒家學說,一直融入在中國知識階層的血液中,是中國文化傳承的最重要部分之一。
春秋戰國時代,百家爭鳴的學說,對後世有一定影響的是道家、儒家、法家、墨家等。
老子有《道德經》流傳,雖然字數不多,但解讀卻五花八門,站的角度,所處的地位和環境不同,都會為我解讀,為我所用,成為個性化的人生觀。在這個追求個性化的時代,《道德經》也許會煥發新的生命。
孔子只述不做,《春秋》只是編纂,《論語》是其弟子和後世整理的孔子和學生的語錄。
法家實際脫胎於儒家,荀子是儒家集大成者,而其學生李斯和韓非子卻是法家實踐和理論的大家。
正是因為孔子只述不做,所以,孔子才是最聰明的學派創始人。其學說才更有想象力,其實踐才更能貨賣帝王家,被後世中國各王朝所利用。
《論語》雖是記錄孔子語錄,但在其學生和再傳學生的編纂中,難免夾雜他們自己的思想和觀念,因此,在論語中很多前後矛盾的說法中,後世的孟子、荀子等大儒能在吸收所謂孔子論述的基礎上,發展出相對完整的儒家理論。
秦統一天下,法家依然是一家獨大。漢武帝之前,國家千瘡百孔,所以,黃老學說的無為而治,更加符合修養生息的客觀需要。
直到漢武帝時代的董仲舒,他提出來“天人感應”、“大一統”和“三綱五常”這些有利於強化帝王權利,國家統一和規範帝王和臣民地位的學說,併發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聲音後,儒家的思想和地位才真正鞏固。
現代中國,儒家思想的傳承,帝王思想當然已經被摒棄,但在千年的傳承和發展中,有很多思想,是能夠被現代人所用,甚至能夠指導現代人發展的。
儒學的寶藏需要去挖掘和與時俱進,特別是在人文、人生觀和世界觀這些個人精神修養方面,會是對科技經濟發展的最重要的補充。
-
3 # 飛鴻鳴春
我不這樣認為,因為當今社會儒家思想依舊是眾多思想意識的主流,只不過孔子的思想已經潛移默化到了人們的行動中。
首先我們看看教科書上是如何給孔子定義的:中國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與弟子周遊列國十四年,晚年修訂六經,即《詩》《書》《禮》《樂》《易》《春秋》。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評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如今,這六經已經成為中華民族的寶貴財富,成為國學的代表,滲透到了每個人的生活中生命中,“不學詩無以言”“不學禮無以立”何其能忘焉?
孔子是儒家學派的創始人,儒家思想的代表者,而儒家思想的核心,就個體而言,是仁義禮智聖德性論"五行"思想;就社會而言,是德道思想,即博愛、厚生,公平(涵蓋"中")、正義(涵蓋"正"),誠實、守信,革故、鼎新,文明、和諧,民主、法治等,它是我們社會核心價值觀的基石。這是由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童子問易》提出的最新研究成果。
既然我們國家把它定義為核心價值觀的基石,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又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核心,體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根本性質和基本特徵,反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豐富內涵和實踐要求,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高度凝練和集中表達。足以說明孔子的思想已經無處不在。
近年來,隨著中國在世界上的地位的不斷提高,孔子已經成為影響世界的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學堂不但遍佈了中國的大小城市,並且已經走出國門在許多西方國家安家落戶,孔子的影響越來越大。
如果說,近幾年人們對孔子提起的少了,那是因為他已經深入人心,而不是像前幾年大家都爭先恐後去研究他的思想,領會他的觀點,說明對國學知識的惡補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收穫,十年動亂耽誤的對知識的求索已經得到了一定的補償,社會形成了良好局面,人們的思想也有了質的飛躍,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得到了較好的傳承和發揚,中國的國情更好,社會更穩定,發展勢頭更加喜人。
-
4 # 使用者9458401116936
孔子光說歷害,並沒有啥真章實據,光說不練假把式。孔孟之道,我從不信那一套。究竟是不是有人拉著孔孟大旗來騙人?我目前沒有調研,現在不知道
-
5 # 弓長說事兒
首先,我們大概對孔子瞭解一下。
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丘,字仲尼,春秋末期魯國陬邑(今山東曲阜市東南)人。
孔子是中國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學派創始人。相傳有弟子三千,賢弟子七十二人,孔子曾帶領弟子周遊列國14年。孔子還是一位古文獻整理家,曾修《詩》、《書》,定《禮》、《樂》,序《周易》,作《春秋》。孔子的思想及學說對後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
人們感覺現在很少有人提起孔子,我認為這是一種錯覺。孔子的思想及學說對後世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我們又都是中華民族的後代,表面上不會天天把“孔子”掛在嘴上,但我們心裡一定都有孔子思想學說的影子。因為孔子的思想意識早已植根於我們每一個華人的血液裡了。
隨著時代的發展,孔子的思想及學說毫無疑問不斷地被一些文化精英,透過繼承、發展、創新等展示出來,大部分老百姓也間接地接受到了孔子的教育影響,加強了孔子在人們心中的地位。比如,現在的大、中、小學生課本上都有孔子的片段和名言,問起學生都能說個一二呢。
所以,感覺只是表面,不要也罷。我更願意內心裝有孔子。
-
6 # 小光138230619
孔子雖好,學起來卻很乏味。
孔子之學,律己以達仁義,仁義之士將去往何處?孔子則未予明示,前程渺茫,未知歸處!若孔子再存世久一點,必然會明白老子的造詣,為弟子們尋到將來的出路也未可知也!釋迦牟尼佛告佛子弟以戒為師,授以法門,終於解脫,而不生不死。孔子對未來的結局的洞見的不足,讓他的理論更像說教,格局是有缺失的!
正是孔子學說的不完整,造就了孔子之美,存了一顆善心,雖然自己也不曉得這些善良有什麼用處,殫精竭慮,無功利心之純善,孔子之後再無孔子了!
-
7 # 天山打獵人
人變得聰明瞭,反應過來了,用孔孟學說教化人,其實,是為利益集團愚民和控制人的思想需要,才用的久玩不輸的老一套!
-
8 # 青魚小賢
當今社會提起孔子的人還是很多的,只是現在已經不是封建社會,儒家的四書五經《詩》《書》《禮》《易》《春》《秋》《大學》《中庸》《孟子》等書籍也已經不是高考的必考內容。儒家學說已經不是人人都要念,天天唸的經了!
一、孔子是我們不能忽視的存在
人們對孔子的印象更多的是:他是儒家學派的開山鼻祖,是個了不起的老師和教育家,“門下三千弟子,賢才七十二”。他提倡仁義,要求恢復西周的禮儀制度,一生都在春秋列國遊說他的政治主張,卻鬱郁不得志。不管怎麼說,閱讀《論語》這本書,瞭解春秋的歷史,還有中國的儒家學說和傳統文化,都繞不開孔聖人。因為他影響了中國兩千多年,影響實在是太大了,是不容忽視的了。
二、孔子在今天的現實意義
哪怕在今天百家爭鳴,百家齊放的時代,孔子也是家喻戶曉的人物。相信你也肯定讀過《論語》這本書吧,如果沒有讀過,那也沒關係,那你肯定知道“韋編三絕”的故事,也知道“聖人不死,大盜不止”的言語。也肯定能說幾句關於孔子的言論,比如: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師焉,擇其善者而從之,擇其不善者而改之。”子曰:“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還有“殺生成仁”成語的由來,如子曰:“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身以成仁。”這些話語,是孔子思想精神的體現,也是中小學課本上的常見的經典語句,更是高考的必考內容。由此就可以看出儒家文化,孔子學說在當今時代仍然佔有重要的位置,具有和封建社會不同的普世價值。比如韋編三絕的故事砥礪我們要勤勉治學,“三人行,必有我師”告訴我們為人要謙虛多思,不求甚解,以他人為師,學習他的長處,向“優”看齊。在這個人人煩躁不安,暴脾氣的時代,孔子的這種學說和思想,顯得格外重要和有意義。
至於現在國外的“孔子熱”以及孔子學院,更多的是帶有文化的傳播和交流,以及平等互利的外教目的在內的。傳播的不僅僅是儒家文化,還有中國的其他傳統文化。而之所以以孔子命名,則是希望孔子學院秉承孔子“和而不同”“和而貴”的理念推動中國文化與外國文化的交流和求同存異,實現中國傳統文化的復興。
三、孔子為什麼會從神壇跌落?
孔子以前是整個儒家門生,封建社會知識分子心中的聖人,當然在今天,也是公認的孔聖人。就算古代歷代的君王,真龍天子也無法不承認他的存在和地位,被歷代的統治者追封尊號。如唐玄宗封孔子為“文宣王”,宋朝宋真宗封他為“至聖文宣王”,民國政府封他為“大成至聖先師”。總之孔子為萬世師表的美譽,也名副其實。
不同的時代,適合政治主張和學說發展和生長的土壤是不一樣的。孔子之所以會從神壇跌落,是因為封建等級社會向現代文明社會更迭的結果。
這還是要歸功於1915年的新文化運動,除舊迎新。當時的袁世凱復闢稱帝,要求“尊孔復古”,讀四書五經。而康有為則更為激烈,發聲說“華人既不拜孔,又不拜天,留此膝何為?”又說“有孔教乃有中國,散孔教勢無中國矣!”康有為把中國的存在與孔教的存亡聯絡在一起,也把孔子為代表的儒教作為華人的信仰。但如果大家仔細考慮的話就會發現,其實華人的信仰是很多的,華人信佛,通道,還信天上的諸天仙神。儒教只是中國古代知識分子的主要信仰,是他們學識文化的主要來源,是他們文化的根基。
而以陳獨秀、魯迅等人為代表的反孔人士,他們提倡的“打倒孔家店”,反對八股文,提倡解放思想,男女平等等個性主張。其實反對的是以朱熹為代表的程朱理學,只有宋明理學在明清的發展中才真正讓人感到儒家學說中的愚昧,迂腐和剋制人慾。對人的束縛和對人思想的鉗制。如果說封建迷信的話,那也是西漢時董仲舒的“天人感應”說,而孔子恰恰是對“鬼神”敬而遠之的人。
孔子在新文化運動中遭到抵制和批判,總有那麼一點兒無辜的,因為這些並不是原先他所提倡的。而是儒家學派在後面的發展中,迎合統治者統治需要而衍生出來的。但孔子是儒家學說的開創祖師,打倒孔子是反對這種舊儒學的最好方式。
四、我心中的孔子是怎樣的?
我更覺得孔子是一個偉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而非一個政治家。
哪怕他終身都在為能夠推行他的政治主張奔走不停;哪怕在他死後的幾百年後,漢武帝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哪怕儒家學說成了歷代君主鉗制百姓思想的工具。都改變不了他的思想主張在中國的歷史中和傳統文化的獨特地位,除此之外,他還是一名不可多得的好老師。
從來沒有教不好的學生,只有學識不夠,教學沒有方法的老師。他開創了“有教無類”的先風,讓我們重新認識了學生的才能,一個人不一定會讀書,但他肯定還有其他的特長。他提出的“仁義禮智信”也是一個人為人處世不可或缺的處世原則。
-
9 # 知不足書齋
小編自小以來喜歡看書,喜歡研究研究古今中外的文化,尤其是各種書籍,所以對於儒家知識還是有一點點的研究,當然比起專門研究的朋友水平低多了,所以對於當今社會為什麼感覺很少有人提起孔子這個問題,小編以前思考的時候也有不少心得,下面小編給大家說說,分享分享心得:
一、孔子是誰?
孔子(前551年,前479年)是一個著名的山一樣的人物,字“鍾尼”,春秋末期山東人。他的先祖是宋代的貴族,他們在孔子之前大約衰落了幾代。孔子年輕時曾幾次當過小官,但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教育上度過的。據說他接待了3000多個弟子,教了許多學生知識和能力。春秋末期,他是儒家思想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奠基人。因為父母曾在泥丘山為孩子的出生祈禱。他是山東人,曲阜東南。孔子的思想學說對後世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二、孔子代表了什麼思想?
孔子的政治思想提倡“以德治國,以德治國,以德治國,以禮治國,是治理國家最高尚的方式。這種治國方略又稱“以德治國”或“以禮治國”。這種以德報禮的策略,實際上打破了傳統的禮教不屬於普通人的觀念,打破了貴族與普通人的重要界限。孔子的仁學體現了人文精神,而孔子的禮法則體現了禮制精神,即現代意義上的秩序和制度。人道主義是人類永恆的主題。它適用於任何社會、任何時代、任何政府、任何秩序和制度社會,是建立人類文明社會的基本要求。孔子的人道主義和秩序精神是中國古代社會政治思想的精華。
三、為什麼感覺很少有人提起孔子?
孔子心中佩服的是什麼?這是禮節。事實上,孔子思想的核心是:秩序!孔子崇尚秩序的內在思想是,從你的一生中,你可以用耳朵告訴你,龍生龍,鳳生鳳,老鼠生的兒子會打洞。告訴你,你生來就是為了給別人創造財富。無論你有多能幹,你都只能被視為你的領袖,因為你有這樣的才能是有福的。而你,所有的好運氣,都是從你的領導那裡得到稱讚。如果你的領導是個傻瓜,而你做得很好,他會侮辱你的。你只能怪你的壞生活,你接受它。
孔子告訴人們:你生來就是為了接受自己的命運,別人生來就是為了領導,你生來就是為了被拆毀!我們的時代精神是什麼?我們的時代精神是人人生而平等!如果孔子的思想可以依依不捨地與時代精神聯絡起來。這是孔子思想的一個附加口號:仁。每個人都說我們應該珍惜傳統文化。傳統文化是不能繼承的。
-
10 # 紅塵落裡落塵紅
那些辱沒祖宗的不孝子,兩千年的後人沒有跟上世界的發展,卻把罪過推到兩千年前的人身上,可笑至極,可悲至極,可憐至極。
都在說封建思想,放眼世界,哪個國家沒經歷過,哪個國家沒拜過國王,帝皇?這是人類社會發展所經歷的過程,而在那個歷史時期,孔子的思想是推動了社會發展,契合了農耕社會組織架構需求的,漢唐盛世,你們怎麼不罵孔子?兩千年後的清朝面對萬里之外的先進文明,沒有與時俱進,吐故納新,勵精圖治,失敗了,卻把責任歸於先聖,真是替他扼腕長嘆。
不要說毛主席批判過他,他老人家也不可能全知全能,如果有人這樣認為,那和迷信沒有區別,我尊重他老人家,但是不見得全盤接收,時代有時代的侷限性,那是個破舊立新,不破不立的時代,儒學的思想確實有很多不適合現代社會的發展,有很多愚昧的繁文縟節,綱常倫理,束縛了人們的思想,所以要打破他。只是過於偏頗,極端。
隨著我們的發展,自信的迴歸,可以更平和的審視自己,審視自己的過去。一個文明,在幾千年的時間中,長時期與世界其他地方橫比,都是處於領先地位,這和儒家的學說也是分不開的,而且儒學不是孔家的儒學,而是幾千年無數先賢共同豐富的,他也不可能是完美的,在當時是,在現在更是,但用現在眼光去過分批判,這是不公平的,歷史必須回到歷史的情景中去審視。儒學即是帝王的選擇,也是對帝王的塑造,他既強調社會倫理綱常,比如你們說的對帝王的維護,又提倡仁愛治國,比如君為輕,民為重。這還只是舉個例子。這在當時的農耕社會,對於社會的穩定有序是做出了巨大貢獻的,它的歷史作用是不可磨滅族更不該被後世踐踏的,這隻會讓先聖在九泉死不瞑目,寒心。
而後世的發展那是我們後代的責任,我們不能把自己的無能怪於先輩,更何況還過了兩千年,就好像你祖宗兩千年就給你創造了一筆遺產,傳到你這輩,不能適應市場競爭,敗了,難道要怪祖宗嗎?還有就是,一個文明,不可能長盛不衰沒有失敗的時候,好幾千年的時間,大部分時間中國都在世界之巔,可惜近代落後了,就比如,你在村裡已經是首富了,最大的農貿產品經銷商,但是突然馬雲來了,開個生鮮配送,你做的再好,再努力,也很難勝出,你有你的侷限性。所以現在我們要開放,主動走向世界。
歷史是我們寶貴的財富,中國地域之廣,延續之久,人口之眾,所積澱的智慧和情感之豐厚,是我們後輩之幸事,我們應該懂得尊重,敬畏,對於那些在歷史上做出過貢獻的人,也應如此。而我們後代該做的,是總結經驗教訓,吐故納新,與時俱進。對於祖輩所創造的我們承接,修繕,創造,發展再傳遞給後代。只是希望他們不會再責怪於我們吧。
回覆列表
我認為是孔子儒家某些思想和如今的社會需求不符。觀點如下。
1.“女子無才便是德”傳自儒家的某一派,這句話可能在古代得到很多人的追捧,但是到了如今這個自由的社會,男女平等,男女得到同樣的教育,甚至有些女性的素質和文化比男性更高。
2.孔子的很多思想著重於政治方面,是遊說君主該如何執政,但如今我們是自由的社會,沒有奴隸主的壓迫,沒有君主政權的限制,我們只需要遵紀守法,努力學習。
3.孔子太過遙遠,不可否認,孔子是中國文化發揚的先驅,但畢竟我們距離太過遙遠,我們只需要知道哪些是對我們有用的道理,很少會去關心這是誰說的。
孔子是我們中國文化發揚的先驅,我們應該繼承和發揚他留下來的精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