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3
回覆列表
  • 1 # 植夫親子家庭教育

    大腦的確是越用越靈,但是必須注意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注意用腦衛生,科學用腦。這是因為大腦的活動是有規律的,如果不講究用腦藝術、提高用腦效率,就不能充分發揮大腦的功能。同時,過度地、不講科學地用腦,還會不利於腦部健康。科學使用大腦,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保持開朗進取、愉悅樂觀的心境。

    人的情緒好壞,會影響到他的全身健康和大腦的工作。整天緊張或情緒消極,就會吃不香、睡不好、心跳加快、疲乏無力,而受其影響最大的,就是作為人體司令部的大腦。

    第二,保持充足的睡眠。大腦的重要休息方式就是睡眠。

    人在睡眠時,大腦皮層由興奮狀態轉入全面的抑制狀態,使神經細胞得到充分休息,從而達到解除疲勞恢復精神的效果。長期睡眠不足的人,會變得思維混亂、言語不清、神情麻木,不僅正常的學習無法進行,連已經熟悉掌握了的知識也無法準確回憶。所以,我們總是反對打時間消耗戰的學習方法,開夜車、連續幾個小時長時間的學習,不僅無益於成績的提高,而且會損害大腦的健康,是一種事倍功半、得不償失的做法。

    第三,保證供給大腦充足的營養。

    大腦所需的營養可以分為三大類:水、無機物、有機物。只要合理飲食,不偏食,不挑食,家裡的一日三餐基本都能滿足大腦活動對於營養物質的需要。作為學生,在這個問題。上要特別注意兩點:-是注意供給大腦充足的氧氣,要經常開窗換氣,課間要到教室外活動活動;二是一定戒除不吃早飯的惡習,那種把零食當正餐的做法也是十分有害的。

    第四,適時變換工作方式,更換學習內容。

    大腦在對於某一問題的長時間緊張思維之後,應當得到休息和調節,這時如果變換思考的內容,大腦就能夠迅速轉入新的興奮點,使已經疲勞的區域得到休息。

    第五,運動鍛鍊益智健腦。

    盧梭說:“漫步和運動可以加強腦的機能,可以提高人的思索問題的能力。”經常參加體育活動堅持體育鍛煉是預防大腦疲勞的有效方法。

    這是因為:首先,大腦活動所需的能量主要來源於糖,而大腦本身儲備的糖含:量極低,只有當人體血液每100毫升中血糖達120毫克時腦功能活動才能正常,如果血糖降至每100 毫升50毫克左右時人就會疲乏思維遲鈍、工作效率下降。食物是血糖的供給源,運動能使人食慾大增,消化功能增強,可促進食物中澱粉轉化為葡萄糖,並源源不斷地提供給腦神經細胞使用。

    其次,經常從事運動的人,心腦血管會更具有彈性,血液迴圈也更加通暢。喜歡運動的人血液迴圈量比一般人高出2倍,這樣能夠向大腦組織提供更充足的氧氣和營養物質,使大腦活動更自如,思維更敏捷。

    除此之外,運動還是一種積極的休息方式。

    適量運動時運動中樞興奮,可有效快速地抑制思維中樞, 使其得到積極的休息。試驗表明,連續思考2小時然後停下來休息至少需要20分鐘才能消除疲勞,而用運動方式則只需5分鐘疲勞就消除了。另外,運動還能有效預防和治療神經緊張、失眠、煩躁及憂鬱等症狀,這些疾病或不良情緒最易產生思維和反應遲鈍注意力減退所以有人稱運動是“神經安定劑”它能使人心理更健康,頭腦更靈活。

  • 2 # 顏二哥有言23

    人類大腦的綜合腦力(智慧),既可以是來自天生遺傳的,又可以是通過後天的不斷學習而獲得的。同時還要加上平時日常生活的用心維護保養才讓自己的大腦更好用。

    當然,我們對來自先天遺傳的腦力,如過目不忘的記憶力,電腦般的運算分析,藝術能力等等無能為力,很無奈!然而,我們是可以在後天方面做一些事,從而達到讓自己的大腦更好用些的。具體又在哪些方面呢?

    1.不斷主動的使用大腦和學習新的知識。

    人的大腦自從來到世間就透過五官感知外部世界:自然界和社會生活。可以從父母,老師,社交活動,書本,網路學習。學習的驅動力可以是出於本能的好奇心或興趣,也可以是自我本身或身邊的人施加的壓力。而養成主動自我的,有目的學習和訓練大腦的習慣會比被動的學習而獲得腦力的提升要更快,更有效。這就如有目的去閱讀一本書與慢無經心的去閱讀一本書是完全不同的。前者會讓你從書本記得或獲得更多資訊,而後者卻讓你“水過鴨背”,過目即忘。這就是主動和被動的最大差別!知識越多就越能融會貫通,大腦就轉的快。

    2.學會如何有效的保養和使用大腦。

    我們大家都深有體會,如果休息好了,睡眠好了,記憶力就特別好。否則就感覺大腦遲鈍,不好使,記憶力差,容易忘事,情緒不穩,不能靜心思考問題,容易累,疲勞,讀書容易打瞌睡等等。這是因為人腦細胞就如人體一樣,是不斷在代謝,需要營養和修復。而睡眠是大腦細胞最主要的代謝和修復時段。所以,足夠的睡眠是能讓大腦完好保養,好用的基本條件。

    3.良好的飲食營養。

    大腦是人體消耗能量比重最大的器官。特別是在思考時就更為突出。能量從何而來?不外是從人體對來自食物的蛋白,糖類,維生素,和各種其他化學元素的代謝而來。所以,日常生活保持足夠,均勻的營養飲食也顯得非常重要。這就是為什麼營養不良的人懶得用腦,讀書易累,看了一會就打瞌睡的原因之一。

    4.健康的大腦使用節奏。

    要讓大腦能比較有效和持續的使用,就要講究使用大腦的節奏。也就是不要讓大腦持續的疲勞使用。我們在上面提到要保持足夠的睡眠和休息,那是一種某種意義上的“被動”休息。其實,還有一種‘’主動‘’的大腦休息方法,那就是轉換大腦使用的方向。比如說,看書累了,思考問題累了,可以轉換一下使用大腦的方向來調節大腦。比如說做做其他讓大腦感覺輕鬆的事:體育運動,聽音樂,修理花草,打理家務,以及其他興趣愛好什麼的。轉移大腦注意力也是一種大腦休息!

    對於我自己來說,我就是透過上述方法來達到讓自己的大腦更好用的。大家又如何做到的呢?分享一下唄!

  • 3 # 輕煙悅讀

    想要更有效的使用大腦,有一些小竅門:

    1、鍛鍊,一定要去戶外,呼吸新鮮空氣,做些有氧運動。

    2、做自己喜歡的事情,熱愛才能激發出多巴胺,帶來快樂的感覺,大腦會更有創造力。

    3、疲憊的時候,做做正念冥想,能夠更快地恢復狀態。

    4、保持大腦所需的營養,特別是一定要吃早飯。攝取足夠的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

    5、每工作45分鐘,休息5分鐘。或者按照自己的節奏來安排,勞逸結合。

    6、交替使用左右腦,學學語文再做做數學,換著來。

  • 4 # 速讀G先生

    大腦有兩個區:長期記憶區和工作記憶區。①工作記憶區,主要是意識和思考區,做的是“加工”工作。②長期記憶區,主要是儲存區域,它儲存著大量事實性知識(事物真實情況的知識)和過程性知識(也就是與原有知識連結的部分,通俗來說就是怎麼辦的知識)。

    在遇到問題的時候,大腦會先呼叫長期記憶區來做決策,這樣的效率最高。但長此以往也會犯經驗主義錯誤,特別是你的記憶倉庫長期不更新的情況下。所以,雖然大腦不喜歡思考,但還是不能讓大腦太偷懶,還是要多進行思考。

    一、大腦的執行機制是這樣的:遇到問題的時候,首先啟動的是記憶,不是思考。

    大腦為了避免思考耗費精力,會讓記憶來完成思考的事情,因為大多數問題我以前已經解決過了,不用重新開始思考,呼叫記憶庫裡經驗,這樣效率也會更高。比如說,你上班路上,該走哪條路,該在哪裡換乘地鐵,你自然而然的就去做了,指揮你行動的不是思考,而是記憶。

    二、如何才能豐富大腦的記憶庫呢?

    上面內容,我們認識到了“儲存的記憶”對大腦的重要作用。既然如此,如何才能把資訊、知識儲存到記憶庫(長期記憶區)中呢?

    關於記憶,認知科學有一個重要的原理:記憶是思考的殘留物!也就是說,經過你深度思考過的東西,通常就記住了,而且大腦會把它放到長期記憶區。而沒有經過深度思考的東西,通常只會放在短期記憶區。

    關於具體的記憶方法,分享過太多了,比如檢索記憶,間隔重複記憶,再比如精英特速讀記憶訓練軟體中的編碼定位記憶、撲克牌記憶等等,這裡就不再一一贅述了,感興趣的可以自己去找了看。

    三、我們要想更好的思考,掌握更多的背景知識是前提!

    大腦要是實在沒辦法呼叫“長期記憶區”的資料,就會選擇“工作記憶區”,也就是意識和思考的區域。當遇到複雜資訊時,大腦會先做搜尋,然後再透過背景知識進行資訊關聯、合併,再然後才是思考。

    很多人覺的自己不會思考、思考能力差,事實卻不是這樣的。事實是,你沒有足夠的背景知識,這導致了你的理解和思維速度跟不上,從而讓你覺得自己不會思考、思考能力差。

    比如非常考驗思考能力的頭腦風暴。我們在開頭腦風暴會的時候,有的人跟得上,有的人到後來就蒙了。蒙圈的人不一定是他們思維能力差,而是他們的大腦裡沒有你那麼多的記憶資訊、背景知識,所以他們需要一直保持思考,一直在各種資訊裡合併,尋找關聯,還沒等他真正開始邏輯推演,大腦的頻寬就下降了一大半了,於是就卡住了。

    很多學生聽不懂老師講的課也是一樣,並不是他們不聰明,而是他們大腦裡沒有足夠的“基礎知識、背景知識”。

    再比如:我手裡有一顆糖,我跟你說這顆糖吃起來像花生,你容易理解吧,那我要說一顆糖吃起來像鸚鵡肉呢?你是不是就無法理解了,因為你記憶里根本就沒有關於鸚鵡肉是什麼味道的資訊,那這時候我說,哦,就像是烤雞翅的味道,你是不是就很容易理解了。

    結論:

    大腦對於一個事情的理解,會優先呼叫長期記憶裡的資訊到工作思考區,如果調用不了,搜尋了半天沒找到,那就沒有辦法思考了,那自然也就沒有辦法理解了。

    1、所以,一位好老師在講抽象概念的時候,通常會做更簡單的類比來幫助學生理解。同樣的道理,要理解一個抽象概念,你自己也需要做一些類比來幫助理解,要用你以前知道的具象知識來幫助理解新的抽象的概念。

    2、所以,不用懷疑我們學那麼多知識,瞭解那麼多資訊、看那麼多書到底有沒有用。查理芒格說過一句著名的話:“我這輩子遇到過的聰明人,沒有一個不是每天都讀書的,一個也沒有”。因為他們在吸收實事性知識,把它們存在了長期記憶裡,當遇到問題的時候就可以直接的呼叫,那麼就會比普通人更加高效、更準確,那看上去就會比普通人更聰明。

    我們常說想象力很重要,但知識更重要!因為有了知識才可以想象,才能夠解決問題、決策、激發創造力!如果 沒有大量事實性的知識、沒有知識體系,有效的思考是無法展開的!

    3、我們該如何學習,並做到學以致用呢?

    其實就是4個字:刻意練習。對於學習來說,刻意練習不是做低水平的重複,而是對知識進行歸納、演繹、深度思考,對知識進行遷移,做到學以致用、觸類旁通。刻意練習的目的就是把思考轉化成記憶,把“工作記憶區”空出來做更多的思考。

    補充:什麼是刻意練習,如何學會刻意練習?

    最後簡單總結一下:大腦是不喜歡思考的,相比思考,大腦更喜歡用記憶來解決問題,因為這樣效率更高。所以,我們在學習中要多做思考,思考是為了把資訊存入長期記憶區中,而這些記憶又可以促進我們做更好的思考,這樣就形成了一個良性迴圈。

  • 5 # 虎皮柚子

    如何更有效的使用大腦?有一位腦科學家說:“閱讀,可以更好地鍛鍊大腦,進而更好地使用它。”

    這麼說的腦科學家叫茂木健一郎。他在東京大學博士畢業後,曾任職於劍橋大學,現在是索尼計算機科學實驗室的高階研究員。

    現代科學的進步使得人們可以藉助腦電、含氧血紅蛋白等生理指標,清楚地觀測到兒童在閱讀時的大腦活動。“閱讀腦”的研究已經不是黑箱內的活動。研究表明,正常兒童閱讀時,無論是何種語言,其左側枕顳溝處(既視覺詞形區)都會被啟用——原來閱讀真的可以改造大腦!

    茂木健一郎博士認為書籍就是“大腦的健身房”,基於這樣的觀點,他撰寫了《如何用閱讀改造大腦》一書。在《如何用閱讀改造大腦》書中,茂木健一郎博士從自身的閱讀體驗出發,認為只要用對讀書法,透過閱讀,你就可以在潛移默化中改造大腦的思維結構,得到面對不同人生時的共鳴力、與他人愉悅交流的溝通力、用文字表達自我的寫作力,從而讓生活變得更加從容與幸福。

    那如何用閱讀改造大腦呢?腦科學家茂木健一郎認為關鍵點有7個。

    1. 要不分領域地雜讀

    大腦最喜歡“雜食”。雖然不能知曉哪一本書會發揮作用,但大量讀書可以令大腦如腐葉土般進行發酵,在腦內形成優質的土壤。讀過一千本、一萬本書的人,他們的腦中會積蓄相應的養分,最終結出新鮮美味的果實。

    木村秋則說:“假如埋在地下的根不紮實,植物就無法茁壯生長。”植物生長是這樣,其實我們大腦的鍛鍊也是這樣。你想不想透過多讀書來培育自己人生的土壤呢?

    2. 同時閱讀多本書

    一本書只能代表一家之言,我們要聽聽多種觀點。透過閱讀各種各樣的書,有一天你就會發現屬於自己的感受,掌握自己的判斷能力,你會產生“在現在的社會里,有人說A,有人說B,我好像更認同A的主張,因為……”——恭喜你,因為你開始獨立思考了。

    同時閱讀多本書的另一個好處是,有些書確實“索然無味”,那就不妨中途換上另外一本調節一下心情。不管什麼書,只要能堅持一天讀十頁,像鍛鍊肌肉一樣鍛鍊自己的閱讀能力,閱讀速度自然就會提高。

    3. 找到對自己影響巨大的那本書

    我們對於書籍的熱愛,是可以超越時間和空間的。古希臘哲學家蘇格拉底在獄中,臨終前特意讓學生拿來《伊索寓言》,大概這本書是他心中的“教典”吧。

    茂木健一郎博士將在自己心目中佔據軸心地位的作品成為“教典”,這是一個宗教用語,意思是“不可動搖的支柱”。

    偉大的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的“教典”是《堂·吉訶德》,據說他身體不適的時候,常會在病榻上閱讀此書。或許他從主人公面對風車的魯莽態度裡窺到了自己的影子,從而得以產生奮力向前的勇氣;又或者他因主人公的愚蠢行為而發笑,從而再次擁有了幹勁。

    我們找到了自己的“教典”,也就找到了屬於自己的人生故事。

    4. 與瞭解不同知識的人做朋友

    茂木健一郎博士講了個有趣的段子。他在演講時,有位年輕的女性發問:“我是文科生,不懂理科知識。可是,現代社會中學理科的人做出了很多成績,我感覺這個社會還是要求人具有理科思維。我該怎麼做呢?”

    他靈機一動,如此回答:“是啊,你是文科生,假如現在開始讀理科方面的書有些困難的話,那就交個理科的朋友,或者男朋友吧!”

    是的,如果想讀一些對自己大有裨益的書,但是讀起來又云裡霧裡,想要讀下去也十分困難,不如干脆跟那些一直在這方面有大量閱讀的人交朋友吧——人腦之所以會對新事物產生興趣,大多是聽到自己信任的人對該事津津樂道。

    與“萬事通”做朋友,很多問題也許就迎刃而解啦。

    5. 在網路時代,珍惜閱讀紙質書的機會

    網際網路時代,資訊呈爆炸式出現,但同樣也良莠不齊。相較而言,書裡的資訊屬於經過反覆斟酌推敲出來的“高階資訊”。比如,如果你想了解史蒂夫·喬布斯,與其到網上漫無目的地搜尋他的相關知識,不如仔細閱讀《史蒂夫·喬布斯傳》,這樣得來的資訊更為準確和系統。

    儘管資訊可以透過網路隨時隨地得到,但紙質書是在哪裡買來的,哪位朋友推薦的,讀書時的心情怎麼樣……我們對書的記憶不僅僅只是由書的內容構成,很多獨特的讀書體驗也是非常珍貴的回憶。

    珍惜書籍,就是珍惜人生中的體驗與經歷。

    6. 培養辨別好文章與壞文章的能力

    喜好是因人而異的。為什麼有些人的文章能被大多數人給予如此高的評價呢?如果我們能全面認清這個理由,那我們就可以說真正具備“讀書通”的眼光了。不斷鍛鍊自己從客觀上分析文章的好惡和優美程度的能力,看出其中的差距,相信到那時我們自己的語言也會擁有說服力。

    7. 有時候要學會速讀一本書

    嬰兒在牙牙學語之際,並不可能完全理解周圍大人所說的話。正是在不斷地聽到大人那些不知所云的話語中,嬰兒的語言能力才得以一步步提升。同樣的,有時我們對“索然無味”的書籍也可以進行速讀,看看目錄,以其中自己感興趣的部分為主,快速瀏覽掌握書的大致內容。

    茂木健一郎認為讀書是一件單純的“酷事”,要鍛鍊大腦,讀書是首選

  • 6 # 昆明三博腦科張永力

    人們的習慣及生活方式、飲食和行為的改變,都可以幫助你更有效地開發和使用大腦。目前,在世界各地流傳六種比較典型而且科學的開發大腦潛能的方法。

    聯想記憶法

    英國倫敦大學的研究人員埃莉諾研究了在“世界記憶大賽”中成績很好的8個人,並沒有發現這些人有特別高的智商或與眾不同的大腦結構。然而,他們會使用一種形象化的方法來記憶。

    例如,要記住一副撲克牌的順序,他們會給每張牌一個身份,也許是一個物體或人物;當他們瀏覽牌時,就會把這些牌所代表的人或物的關係按順序編成一個故事。

    演員們也會使用類似的技巧。他們會給自己的臺詞加上情感色彩,會把語言和動作聯絡起來,記憶那些伴隨有動作的臺詞就會更容易。

    其他人也能從類似的技巧中受益。學生可以把新學的單詞插入到已學過的課文中,過5分鐘後,他們能回憶起38%的詞語,而那些死記硬背的人只能記住14%。

    充足的睡眠

    一個人如果睡眠不好,大腦的各種能力,如做計劃、解決問題、學習、集中注意力、對外界的反應等都會受到影響。

    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的神經科學家肖恩說:“如果連續21小時不睡,你的工作與學習能力和一個酒鬼沒什麼兩樣。”注意力就像是智力金字塔的基礎,如果能提高注意力,大腦的其他一些功能也會得到改善。

    在睡眠時,人們的大腦會處理新的記憶和技能。例如,你正在學習新的電腦軟體,與其熬到深夜,還不如學習幾個小時後去睡覺。

    因為在睡眠中,你的大腦就能夠重溫剛剛學習到的東西,並將它轉變成長期記憶。這樣,一覺醒來,你對軟體的應用能力可能更高了。同樣地,開車、記憶數字等技能也需要充足的睡眠。

    在一些重要的時刻,睡眠有助於獲得解決問題的靈感。典型的例子就是“科學****著名的夢”。

    以凱庫勒做的夢為例。自從苯在1825年被英國科學家法拉第發現之後,人們一直想知道它的結構。1864年冬的某一天,德國化學家凱庫勒坐在壁爐前打了個瞌睡,原子和分子們開始在其幻覺中跳舞,一條碳原子鏈像蛇一樣咬住自己的尾巴,在他眼前旋轉。猛然驚醒之後,凱庫勒明白了苯分子是一個環。

    1869年2月,35歲的化學教授門捷列夫苦苦思索著化學元素的分類問題。他在疲倦中進入了夢鄉,在夢裡看到一張表,元素們紛紛落在合適的格子裡。醒來後他立刻記下了這個表的設計理念,元素週期表就這樣戲劇性地出現了。

    以上兩個科學家的故事告訴人們,如果你為某件事煩惱的話,就不要再苦思冥想了,先睡一覺再說,夢醒之後說不定就有解決的方法了。

    參加適量的體育鍛煉

    研究表明,只要每星期散步3次,每次半小時,就能提高學習能力、注意力和抽象推理能力。這種方法對老年人特別有效,那些經常散步的老人比不常走動的老人在記憶力測試中成績更好。

    一系列認知測試的成績表明,多參加體育鍛煉的老人大腦衰老得比較慢。

    英國研究人員安吉拉發現,在十一二歲的小學生中,每星期鍛鍊三四次的人考試成績會高於平均水平,這種情況在男孩身上更明顯。總之,體育鍛煉可以為大腦提供更多的氧氣,保證能量供應。運動是促進神經細胞生長的好方法。

    加州大學的一項初步研究表明,不同的瑜伽姿勢具有不同的調節情緒的功效,在向後彎曲、向前彎曲和直立等幾種姿勢中,**能振奮精神的姿勢是盡力向後彎。

    改善“工作記憶”

    智商是一種衡量大腦解決問題能力的標準,它涉及大腦的空間識別能力、記憶力、語言能力、邏輯推理能力。決定智商高低的是大腦中的“工作記憶”區域,它是大腦的短期資訊儲存和分析系統,就相當於計算機中的記憶體條。

    例如,當你計算13減6加7時,你的“工作記憶”區域將儲存所有必要的中間步驟,直到得到答案。

    1974年,美國研究人員巴德雷和海徹在模擬短時記憶障礙的實驗基礎上提出了“工作記憶”的三系統概念,用“工作記憶”代替了原來“短時記憶”的概念。

    “工作記憶”為複雜的任務(比如言語理解、學習和推理等)提供臨時的儲存空間和加工時所必需的資訊。“工作記憶”系統能同時儲存加工資訊,這和“短時記憶”概念僅強調儲存功能是不同的。

    人們曾經認為智商完全是由遺傳因素決定的。近年來的研究卻指出,後天的訓練可以改善大腦的“工作記憶”,提高智商。

    研究人員**功能磁共振成像儀掃描大腦,測量了成人在參加“工作記憶”訓練計劃前後的大腦活動,經過5星期的訓練後,“工作記憶”能力明顯增加了。研究人員還研究了參加過同樣訓練的兒童,他們的智商測試的成績提了8%。

    合理飲食

    大腦是身體中**貪吃的器官,有許多特殊的飲食要求。

    因此,你吃的東西會影響你的想法。如果你想變得更加聰明,就需要找出**的飲食組合。

    我們從早餐說起。大腦**需要穩定的葡萄糖供應。大量研究表明,如果不吃早飯,人們的工作業績和學習成績就會大打折扣。但是,如果早餐不合理,可能更加影響大腦健康。

    根據2003年一項研究的結果,以碳酸飲料和甜點作為早餐的孩子,在有關記憶力和注意力的測試中,表現得就像70歲的老人。英國阿爾斯特大學的芭芭拉發現,烤麵包加豆類食品是極好的早餐組合。只吃烤麵包,可以提高兒童在認知測試中的成績。

    但是,如果測試的難度提高,含高蛋白的豆類食品則會起到更好的作用。豆類食品含有豐富的纖維素。

    研究表明,高纖維食物與改善認知能力有關。如果你不習慣在午飯前吃豆類食品,全麥麵包加乳酪也是很好的選擇。乳酪中有大量的維生素B,它能有效地改善大腦的功能。

    我們在吃午餐時,要避免吃高脂肪食物,雞蛋和綠色蔬菜是比較好的選擇。雞蛋中富含膽鹼,它是維生素B的複合體之一,可以減緩因年老導致的記憶力衰退。

    加利福尼亞大學的德懷特等人發現,食物中抗氧化劑的含量高,可以改善成年獵犬的認知能力,它們可以更快地學會一些新的動作。

    東方人的晚餐一般都比較豐盛。然而,攝入過多的脂肪可能阻塞大腦的血管,影響大腦的功能,並促進人衰老。

    因此,晚餐宜清淡,**以素食和碳水化合物為主,如麵條、米飯、烤土豆或玉米粥,以及豌豆、蠶豆、豆腐等。吃完晚餐**吃點水果,水果富含多種維生素、氨基酸和生理活性物質,有著很高的營養價值和保健作用。

    莫扎特音樂效應

    10年前,美國威斯康星大學的心理學家弗朗西斯和她的同事發現,聽莫扎特的音樂可以改善人的數學和空間推理能力,從而掀起了一股聽莫扎特音樂的潮流人。

    研究人員發現,不少美妙舒緩的音樂都有助於開發大腦潛能。音樂之所以能提高大腦的能力,是因為音樂可以讓聆聽者感覺舒適、放鬆,而且有適度的興奮。其他類似的刺激也可以達到與音樂同樣的效果,比如,聽人講故事同樣能提高大腦的能力。

    聯想、睡眠、運動、飲食使我們日常生活中就可以用來開發大腦潛能的有效方法,但是要科學系統的進行腦潛能開發,必要的認知訓練還是不可少。尤其是孩子,可塑性極強,在孩子小的時候進行了有效的腦潛能開發,對於孩子以後的工作生活大有裨益。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河豚魚乾怎麼做好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