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上弦月A
-
2 # 山東朱墨
起碼在漢字起源問題上,關於倉頡造字發端地域問題,除了東夷龍山文化遺址有系統批次實物出土可以佐證外,其它都處於傳說狀態。
目前我收藏有龍山文化東夷骨刻文實物40餘塊,陶刻文一宗。骨刻文中已經發現典型東夷文化字源性實物資料:"射""弓""夷"等的摹狀刻畫。也有完全等同於甲骨文的字元"虎"字。
陶刻文則不同於"丁公陶文"的世俗生活化,而是呈現為高度宮廷規制化。說明該型別陶刻文已經是官方日常使用文字。
-
3 # eagles華夏
漢字是跟甲骨文有明確傳承關係的 同時這是能夠找到演進關係的成熟文字!但要是成熟的文字必然有漫長時間作為基墊!所以很可能有更加久遠的時間源頭,也許還是多種文字並進的!
年代最早的甲骨文和金文應該說是出土於鄭州商城遺址,還有朱書陶文!金文是正式文字(下有圖片)甲骨文(下有圖片)偏手寫應用相對簡化用來占卜寫刻的 朱書陶文則更像是編號標記等等!
華夏文明是東羌(含北支紅山文化)和東夷在中原地帶合流形成!位置在洛陽鄭州之間偏鄭州的地方!大概在登封鞏義新密新鄭禹州長葛一帶,大部分位置都在現在鄭州轄區之內!文字就是東夷帶給我們華夏民族最寶貴的財富之一!黃帝時代說的東夷其實就是山東河北靠近河南呢交界位置,距離華夏文明核心並不遠!看看板泉之戰和逐鹿之戰就知道了!九黎八十一部的首領蚩尤就是東夷!他們部分戰敗遁走,大部分則融入華夏集團!帶來了文字這個好東西!都說上下五千年 下五千年就是從有文字記載開始 這就是在黃帝開始 也是在鄭州這個位置開始!
已經出土的類文藝符號很多,集中在山東河南山西和湖北等地!其中最出名在山東東夷故地,山東中西部出土了好幾個!再有還有良渚!良渚規模很大 同時代還沒有比良渚大的文化遺址出土,比華夏的城還要大很多!但可惜良渚並不是華夏,而是東夷,它也有類文藝符號!之所以說是類文字元號 是因為數量少 無法解讀 缺乏成熟的規律!
河南平頂山8000年前賈湖遺址不光出土了上了《國家寶藏》骨笛,而且出了最早類文字元號,文字可是高階文物,可比那些秦兵馬俑有價值的多! 但這也是根本無法解讀(下有圖片)!看上去跟成熟的甲骨文很像 可實際上卻差距很遠 年代也差幾千年!分析可知這是東夷民族的!
倉頡造字一個傳說並不可考證 只能說明在倉頡那個時代已經有文字在用了 至於是什麼文字就沒法證明了!而事實上傳說倉頡造字是在濮陽一帶這是靠近山東東夷故地的位置 說文字來自東夷是可靠的,並不是胡說的!
至於陝西蛤蟆們意淫的黃帝是陝西人、倉頡是陝西人 是陝西人創造華夏文明 是陝西人創造了文字等這種恬不知恥的笑話也就別當回事了吧!
-
4 # 林屋公子
有一定依據,但表述不當。
關於漢字起源的舊說是不可靠的,最典型的是倉頡造字說。其出自《呂氏春秋》說倉頡作書,《廣韻》引《世本》說沮誦、倉頡作書。其實荀子就曾懷疑過,他說:“好書者眾矣,而倉頡獨傳者,一也。”雖然不否認倉頡造字,但是也指出文字起源不止一個。當然,倉頡這種傳說人物,存不存在也是問題,所以我們還是從考古推斷比較穩妥。
從考古發現來看,時代最早的成熟文字是商代後期的殷墟甲骨文,之後也逐漸發現了一些商代前期的文字以及一些先商的符號。文字工作者把和漢字形成有關的符號分成兩種:一種是仰韶、馬家窯、龍山、良渚等文化的符號,一種是大汶口文化的象形符號。前者雖然對漢字形成有影響,但不是主要基礎,而後者則和古文字相似程度極高。
不過,大汶口文化和殷墟文化之間還隔了一千多年,而這種象形符號和商代成熟文字之間還存在一些重要缺失環節。所以目前仍然不知道最早的漢字是什麼時候,不過從大汶口文化和殷墟文化推斷,漢字起源於東方是比較可能的。不過“東夷”的稱呼是周代才有的,一些東方部族到周代也都融入華夏集團,所以說“東方”更合適。
-
5 # 國病
這個說法並非沒有道理,但它很容易混淆視聽。
納西有一種東巴文,從名字看也反應了文字東來的資訊。納西人當然不是自古就在麗江地區。他們其實就是大鯀時代從江浙遷到四川,最後又遷到麗江的一支。納在西部少數民族裡被認為是黑人的意思,實際情況是顓頊時代搞的和九黎制度,讓兩種矮黑也獲得了混血。納就是指右邊沿海這一體系。所以沿海體系有一個統一的稱呼就是和,比如同是由四川遷往雲南的哈尼族歷史上就叫和夷。大鯀被髮配東北的那一半,其中一支帶領D系矮黑進入日本,所以才叫大和民族。D系C系在西南和東北亞都有,也證實了大鯀時代被一分為二是包括大鯀族和跟隨民族一起被一分為二的。只不過納西和哈尼後來混入大量羌人,羌人比例更多,反而D系基因佔比不高。彝族則是很複雜的一個來源,裡面有大鯀後裔,還有周代南逃的O2a泰族,還有羌人等等。彝文來源同樣如此,當然更多是建國後出現的。
東夷其實分了很多個時期,傳統認知上會把華夏、東夷、南蠻分開看待,其實那是完全錯誤的。他們就是一體的,不同時期代表的不一樣而已。最早的東夷包括了全體黃人、全體印歐白種、全體印第安人以及矮黑等多個跟隨民族。那個時期就是文字創造的開端,文字創造也遵循那個時期的文化。比如九字就是魚鉤,所以九也讀勾,同時魚鉤又附會蠍子,蠍子與黃帝和倉頡有關。乃和三兩個語音代表黃人,所以英語裡乃是九和夜晚的意思。漢語夜晚則出自越和狼、狗叫聲王。乃字就是3的原型,代表黃種三支系。魚鉤文化貫穿中國深層古文化方方面面,只是我們失落了對他的識別。屋頂四角的飛簷翹起就是,包括羌式建築四角堆砌突起也是。
文字、書寫這些語音也同樣來源於那個時期的黃種,比如猶太文化裡被稱作吸血鬼的該隱就是農耕人,所謂吸血鬼其實就是蚊子。蚊子在古代文化裡是非常重要的,因為那是當年長江流域的生態,下雨前蚊子可能遮天蔽日,所以佛教咒語 嗡瑪麗轟 就是描述那個場景。日耳曼語裡風就讀蚊子,這也反應了風氏子孫與蚊子的關聯。風崇拜則源自每年從太平洋刮來的颱風,這又與祭祀龍和殺龍、鎖龍有關聯。
文字就是誕生於那個黃白聯姻多種族共和的時期,文字是黃人有組織創造的。那個時期所有人都是東夷。黃人最偉大的發明就是書寫系統,目前發現全世界其實只創造過一次象形文字體系,就是漢字體系。古埃及象形文其實與漢字有關聯,因為古埃及人是中國西進中東的群體,羌人就是其中之一。後來我們發明了紙張、印刷,其實都是因為黃人有強烈的書寫衝動。埃及莎草紙也是這樣。全世界大多數文字元號都源自漢字元號,比如阿拉伯文裡核心符號就是乚和9,整個阿拉伯數字都是根據漢字和那一段古歷史文化創造的。9代表繡球上升,就是代表黃人。拉丁字母則包括語音都是源自漢字,這是完全可以證明的。
正因為漢字是那個多種族共和時期創造的,後來這些種族很多向西走了,在維京人裡就發現保留有一些古漢字元號。所以漢語也成了可以解釋全世界重要古詞彙的語言。因為重要的詞彙必然是漢字模式的書面語。
漢字完全成為活的語言文字則歸功於周代全面學習雅言的政策,在這之前漢語漢字只是用於祭祀等重要場合,只是少量專業人掌握。而口語則是類似於苗語、泰族、日語的語言。雅言推廣也使得裡面必然包含俚語,也就是原有的口語內容。這就導致漢族向南遷移時,與南方民族語言碰撞,出現更多的方言。粵語明視訊記憶體在類似於越南話、泰語腔調的語音,粵語並不是純正的古漢語,但卻保留著更多的古漢語語音。最純正的漢語其實就是官話系統,因為官話語音與境外語言裡的重要詞彙完全對應,官話語音才可以成為世界古詞彙的破解鑰匙。
最後要說,後來的東夷與最早的東夷不是一回事,所以不要混淆。
-
6 # 易經與道德經關係解讀
最近正在解讀64卦的卦辭、爻辭,自然而然就對文字的源頭進行了研究。
目前已經知道的文字體系依次是: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隸書以及現代的楷書、行書、草書。
甲骨文是殷商人刻在甲骨上的文字,主要是帝王們用來記錄占卜活動的。金文是灌注在青銅器上的文字,殷商和西周都常用,也是為帝王家服務的。大篆盛行於春秋戰國時期,各個諸侯國文字不統一,如同我們現在各個地方的方言一樣,所以,一個漢字有若干個篆文。需要強調的是,甲骨文、金文和大篆之間聯絡性非常密切,如同一條線貫穿的珍寶,有著內在邏輯性。小篆本來是秦國的文字,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後,書同文、車同軌,就把文字統一為小篆了。個人感覺,小篆是文字體系中最華麗、最複雜的。隸書是漢朝的文字,是對文字的簡化,也是中國文字達到最為成熟的標誌。隸書一直用到新中國成立,我們現在使用的是隸書的簡化字。至於楷書、行書、草書只是把隸書加以藝術化,使其成為書法藝術。
至於考古發現的零星的筆畫符號可能和漢字有一定聯絡,專家沒有充分的依據我們也不能胡說八道,免得誤人子弟。
剛才看了一些作者的解答,對於“東夷”的解答很正確。我們現在對“東夷”的理解是日本、北韓、南韓等國家。殷商時期直到戰國末期文字記載的東夷就是山東的東邊,靠近威海海岸線的一些地方。就連漢朝的《史記》還把浙江的潮汕寫成北韓呢。
現在來回答中國漢字的起源問題。
多說一句,日本、南韓都和中國爭奪歷史的久遠性。南韓的國旗竟然是太極陰陽圖加上乾坤坎離4卦的卦象,南韓人說這是他們的發明。我很吃驚,當時的中國為何沒有阻止呢?這大概是誤傳的漢字出自東夷人的原因吧。
-
7 # 阿里小泰
夷,張富祥《東夷文化通考 》考證,就是甲骨文中出現的”屍”字,與”人”字相似,但腿彎曲;因此,夷就是有蹲踞習慣的東方人。夷人對應地區是現在的山東及蘇北、河北沿海地區;對應的考古文化是大汶口文化。衣、尹、伊、羿、沂、嶧、彝等指稱都出自”夷” ,或都曾指代”夷”人或”夷”地。東夷的概念正式形成是西周時期;夷的稱謂向東北以致海外擴散,是商周以後的事。
朱小豐《中國源流》考證,最古老的語言文字是古彝文,以後中原 發展為夏時的雅語,之後的甲骨文、金文一脈相承。彝族是東夷人南遷的分支,保留了原始的夷人文化。
根據考古和典籍記載,炎黃東夷融合於大汶口文化中晚期,即距今6000~5000年 左右,地點是黃河中下游地區,至龍山文化時期(距今4600~4000)融合初步完成,華夏文明開始;到周朝融合基本完成,武王宣佈”一衣戎”,華夏族形成。這個 過程,也同時伴隨文字的出現及形成。由於融合地域在黃河中下游流域,所以東夷人或東夷文化貢獻大。
倉頡,黃帝史官,傳說倉頡造字。”倉”同 ”蒼 ”意指東方”木”;倉頡的故里有山東、河南、山西、陝西多種說法版本,那是因為倉頡氏 族隨黃帝遷徙,最早的居地應該是山東壽光 ,根據壽光市《侯氏族譜 》記載,侯氏以倉頡為始祖。
”犬”字,《說文解字》說:懸蹄為犬。這種犬就是魯西南的細狗,來源很早,嘉祥縣武梁祠漢畫像就有,適應平原獵兔。後犬字演變 為”犭”字旁,用於獸類的名字。如,”狗”,分開為犬和句,”句”是蜷伏看家的狗,來自於南部有巢氏族部落,與東夷犬結合形成”狗”。
回覆列表
山東臨沂東夷文化博物館↑中國最早的文字是甲骨文?
3600年的甲骨文資料,非常詳實和確定,此處不再贅述。關鍵詞☞“甲骨文是中國最古老的成熟文字”。甲骨文4000多字,記錄了殷商卜辭、占卜等事,符合現代字基本結構。所以叫成熟文字↓。
☞但專家從沒說“甲骨文是中國最早的文字”。除了“成熟文字”,還有“較為成熟”、“雛形”等概念。
非成熟文字☞ 可能某文字尚未發展到成熟階段,或階段性遺失,或尚沒有找到、尚未研究出。但不影響它是文字,甚或為後來成熟文字的源頭。
↑山東樂昌縣發現的刻骨文8300年的東夷(山東)文化目前山東臨沂、濟南、沂源等地,已發現的東夷文化遺址100多處。最早的後李文化距今約8300年,北辛文化(約7300年)、大汶口文化(約6500年)、龍山文化(約4500年)......東夷人擅石器、骨器、玉器、陶器、紡織品等生活用品加工。
東夷刻骨文↑的發現自2004年,山東省昌樂縣,陸續發現一種比甲骨文原始的神秘骨刻符號,結構有規可循,有些偏旁多次出現。目前發掘了100多塊這種骨片,2塊玉殘片,共600多文字元號,多刻在牛骨、鹿骨,還有象骨。從內容上看,不同於殷商甲骨文的占卜,更類似於記事。專家考證該文字比甲骨文早1000年左右。↑東夷刻骨文 VS 殷商甲骨文甲骨文☞ 發掘量龐大,資料詳盡,4000多文字元號;符合現代字的某些結構;用來記錄占卜等。
刻骨文☞ 發掘量不足200塊,600多個文字元號;文字本身和不同文字之間結構有規律性,有些偏旁多次出現;也用來記事。
刻骨文對比甲骨文,前者數量少,但也具備了文字一些規律,都用來記錄生活。可見☞ 刻骨文和甲骨文都具備了字的某些性質和功能,只是刻骨文相對原始,一種沒有甲骨文成熟但早1000年的字。↓刻骨文
東夷北辛刻畫符 VS 良渚文化刻畫符良渚文化距今5300-4500年,分佈在錢塘江和太湖流域。北辛文化距今約7300年,分佈於山東泰沂山系南北。良渚和北辛文化遺址的陶器上,都發現了類似鳥足的刻畫符號。一般來說,陶器都會刻(記錄)一些官名、人名、部落名、地名、製造者名,信仰吉利語和年月等,所以文史學家認為是“文字的起源”。↓良渚
注意☞ 甲骨文和刻骨文符號被稱“文”(刻骨文之命名,就是對應甲骨文來的);良渚和北辛叫法是“刻畫符”。可見,無論命名,字元結構,還是應用程度,“刻骨文”都先進於良渚和北辛“刻畫符”↓
殷商甲骨文☞3600年,東夷刻骨文4600年;良渚刻畫符4500-5300年,北辛刻畫符7300年。
☞“文字”,東夷刻骨文早於殷商甲骨文1000年
☞“刻畫符”,東夷的北辛刻畫符遠早於良渚
總結東夷刻骨文↑具備“字”的某些結構、特點和記事功能,是早於甲骨文1000年的“文字”,只是沒後者成熟。再前推☞ 比這些“文字”更原始的“刻畫符”,北辛時東夷依然早於良渚文化2000年!
夏商時東夷山東還是外族,在史料記載和文化傳承上,東夷文化必處於劣勢。也有可能東夷和殷商存在文字過度或傳承關係☞ 畢竟,地域相鄰;文字相近,而且商帝辛常年征戰東夷。至少,目前來說☞漢字最早是東夷創造,不無道理,因為無論“文字”和“刻畫符”,東夷文化都是最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