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流動性風險
流動性風險是指企業併購後由於債務負擔過重,缺乏短期融資,導致出現支付困難的可能性。流動性風險在採用現金支付方式的併購企業中表現得尤為突出。由於採用現金收購的企業首先考慮的是資產的流動性,流動資產和速動資產的質量越高,變現能力就越高,企業越能迅速、順利地獲取收購資金。這同時也說明併購活動佔用了企業大量的流動性資源,從而降低了企業對外部環境變化的快速反應和調節能力,增加了企業的經營風險。如果自有資金投入不多,企業必然採用舉債的方式,通常目標企業的資產負債率過高,使得併購後的企業負債比率和長期負債都有大幅上升,資本的安全性降低。若併購方的融資能力較差,現金流量安排不當,則流動比率也會大幅下降,影響其短期償債能力,給併購方帶來資產流動性風險。
(三)融資風險
併購的融資風險主要是指能否按時足額地籌集到資金,保證併購的順利進行,如何利用企業內部和外部的資金渠道在短期內籌集到所需的資金是關係到併購活動能否成功的關鍵。
併購對資金的需要決定了企業必須綜合考慮各種融資渠道。如果企業進行併購只是暫時持有,待適當改造後重新出售,這就需要投入相當數量的短期資金才能達到目的。這時可以選擇資本成本相對較低的短期借款方式,但還本付息的負擔較重,企業若屆時安排不當,就會陷入財務危機。如果買方是為了長期持有目標公司,就要根據目標企業的資本結構及其持續經營的資金需用,來確定收購資金的具體籌集方式。併購企業應針對目標企業負債償還期限的長短,維持正常的營運資金,使投資回收期與借款種類相配合,合理安排資本結構。比如用短期融資來維持目標公司正常營運的流動性資金需用,用長期負債和股東權益來籌集購買該企業所需要的其他資金投入,在併購企業不會出現融資危機的前提下,儘量降低資本成本,力求資本結構的合理性。
四、企業併購財務風險的防範對策
在併購過程中應有針對性地控制風險的影響因素,降低財務風險。如何規避和減少財務風險,可以採取下列具體措施:
(一)改善資訊不對稱狀況,採用恰當的收購估價模型,合理確定目標企業的價值,以降低目標企業的估價風險
由於併購雙方資訊不對稱狀況是產生目標企業價值評估風險的根本原因,因此併購企業應儘量避免惡意收購,在併購前對目標公司進行詳盡的審查和評價。併購方可以聘請投資銀行根據企業的發展戰略進行全面策劃,審定目標企業並且對目標企業的產業環境、財務狀況和經營能力進行全面分析,從而對目標企業的未來自由現金流量做出合理預測,在此基礎之上的估價較接近目標企業的真實價值。
(二)從資金支付方式、時間和數量上合理安排,降低融資風險
併購企業在確定了併購資金需要量以後,就應著手籌措資金。資金的籌措方式及數量大小與併購方採用的支付方式相關,而併購支付方式又是由併購企業的融資能力所決定的。併購的支付方式有現金支付、股票支付和混合支付三種,其中現金支付方式資金籌措壓力最大。
併購企業可以結合自身能獲得的流動性資源、每股收益攤薄、股價的不確定性、股權結構的變動、目標企業的稅收籌措情況,對併購支付方式進行結構設計,將支付方式安排成現金、債務與股權方式的各種組合,以滿足收購雙方的需要來取長補短。比如公開收購中兩層出價模式,第一層出價時,向股東允諾以現金支付,第二層出價則標明以等價的混合證券為支付方式。採用這種支付方式,一方面是出於交易規模大、買方支付現金能力有限的考慮,維護較合理的資本結構,減輕收購後的巨大還貸壓力;另一方面是誘使目標企業股東儘快承諾出售,從而使併購方在第一層出價時,就達到獲取目標企業控制權的目的。
(三)建立流動性資產組合,加強營運資金管理,降低流動性風險
由於流動性風險是一種資產負債結構性的風險,必須透過調整資產負債匹配,加強營運資金的管理來降低。但若降低流動性風險,則流動性降低,同時其收益也會隨之降低,為解決這一矛盾,建立流動資產組合是途徑之一,使流動性與收益性同時兼顧,滿足併購企業流動性資金需要的同時也降低流動性風險。
(四)增強槓桿收購中目標企業未來現金流量的穩定性,在財務槓桿收益增加的同時,降低財務風險
槓桿收購的特徵決定了償還債務的主要來源是整合目標企業產生的未來現金流量。在槓桿效應下,高風險、高收益的資本結構能否真正給企業帶來高額利潤取決於此。高額債務的存在需要穩定的未來自由現金流量來償付,而增強未來現金流量的穩定性必須:(1)選擇好理想的目標公司,才能保證有穩定的現金流量。(2)審慎評估目標企業價值。(3)在整合目標企業過程中,創造最優資本結構,增加企業價值。只有未來存在穩定的自由現金流量,才能保證槓桿收購的成功,避免出現不能按時償債而帶來的技術性破產。
參考文獻
[1]財政部註冊會計師考試委員會辦公室編。財務成本管理。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1.3
[2]田 進等。兼併與收購。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0
[3]陳共榮等。論企業併購的財務風險[J].財經理論與實踐。2002.3
[4]鄔義鈞。企業兼併及美國企業五次兼併浪潮的啟示。中南財經大學學報。2000.1
[5]費雷德。斯通著譯。兼併、重組與公司控制(美)J.經濟科學出版社,1998
(二)流動性風險
流動性風險是指企業併購後由於債務負擔過重,缺乏短期融資,導致出現支付困難的可能性。流動性風險在採用現金支付方式的併購企業中表現得尤為突出。由於採用現金收購的企業首先考慮的是資產的流動性,流動資產和速動資產的質量越高,變現能力就越高,企業越能迅速、順利地獲取收購資金。這同時也說明併購活動佔用了企業大量的流動性資源,從而降低了企業對外部環境變化的快速反應和調節能力,增加了企業的經營風險。如果自有資金投入不多,企業必然採用舉債的方式,通常目標企業的資產負債率過高,使得併購後的企業負債比率和長期負債都有大幅上升,資本的安全性降低。若併購方的融資能力較差,現金流量安排不當,則流動比率也會大幅下降,影響其短期償債能力,給併購方帶來資產流動性風險。
(三)融資風險
併購的融資風險主要是指能否按時足額地籌集到資金,保證併購的順利進行,如何利用企業內部和外部的資金渠道在短期內籌集到所需的資金是關係到併購活動能否成功的關鍵。
併購對資金的需要決定了企業必須綜合考慮各種融資渠道。如果企業進行併購只是暫時持有,待適當改造後重新出售,這就需要投入相當數量的短期資金才能達到目的。這時可以選擇資本成本相對較低的短期借款方式,但還本付息的負擔較重,企業若屆時安排不當,就會陷入財務危機。如果買方是為了長期持有目標公司,就要根據目標企業的資本結構及其持續經營的資金需用,來確定收購資金的具體籌集方式。併購企業應針對目標企業負債償還期限的長短,維持正常的營運資金,使投資回收期與借款種類相配合,合理安排資本結構。比如用短期融資來維持目標公司正常營運的流動性資金需用,用長期負債和股東權益來籌集購買該企業所需要的其他資金投入,在併購企業不會出現融資危機的前提下,儘量降低資本成本,力求資本結構的合理性。
四、企業併購財務風險的防範對策
在併購過程中應有針對性地控制風險的影響因素,降低財務風險。如何規避和減少財務風險,可以採取下列具體措施:
(一)改善資訊不對稱狀況,採用恰當的收購估價模型,合理確定目標企業的價值,以降低目標企業的估價風險
由於併購雙方資訊不對稱狀況是產生目標企業價值評估風險的根本原因,因此併購企業應儘量避免惡意收購,在併購前對目標公司進行詳盡的審查和評價。併購方可以聘請投資銀行根據企業的發展戰略進行全面策劃,審定目標企業並且對目標企業的產業環境、財務狀況和經營能力進行全面分析,從而對目標企業的未來自由現金流量做出合理預測,在此基礎之上的估價較接近目標企業的真實價值。
(二)從資金支付方式、時間和數量上合理安排,降低融資風險
併購企業在確定了併購資金需要量以後,就應著手籌措資金。資金的籌措方式及數量大小與併購方採用的支付方式相關,而併購支付方式又是由併購企業的融資能力所決定的。併購的支付方式有現金支付、股票支付和混合支付三種,其中現金支付方式資金籌措壓力最大。
併購企業可以結合自身能獲得的流動性資源、每股收益攤薄、股價的不確定性、股權結構的變動、目標企業的稅收籌措情況,對併購支付方式進行結構設計,將支付方式安排成現金、債務與股權方式的各種組合,以滿足收購雙方的需要來取長補短。比如公開收購中兩層出價模式,第一層出價時,向股東允諾以現金支付,第二層出價則標明以等價的混合證券為支付方式。採用這種支付方式,一方面是出於交易規模大、買方支付現金能力有限的考慮,維護較合理的資本結構,減輕收購後的巨大還貸壓力;另一方面是誘使目標企業股東儘快承諾出售,從而使併購方在第一層出價時,就達到獲取目標企業控制權的目的。
(三)建立流動性資產組合,加強營運資金管理,降低流動性風險
由於流動性風險是一種資產負債結構性的風險,必須透過調整資產負債匹配,加強營運資金的管理來降低。但若降低流動性風險,則流動性降低,同時其收益也會隨之降低,為解決這一矛盾,建立流動資產組合是途徑之一,使流動性與收益性同時兼顧,滿足併購企業流動性資金需要的同時也降低流動性風險。
(四)增強槓桿收購中目標企業未來現金流量的穩定性,在財務槓桿收益增加的同時,降低財務風險
槓桿收購的特徵決定了償還債務的主要來源是整合目標企業產生的未來現金流量。在槓桿效應下,高風險、高收益的資本結構能否真正給企業帶來高額利潤取決於此。高額債務的存在需要穩定的未來自由現金流量來償付,而增強未來現金流量的穩定性必須:(1)選擇好理想的目標公司,才能保證有穩定的現金流量。(2)審慎評估目標企業價值。(3)在整合目標企業過程中,創造最優資本結構,增加企業價值。只有未來存在穩定的自由現金流量,才能保證槓桿收購的成功,避免出現不能按時償債而帶來的技術性破產。
參考文獻
[1]財政部註冊會計師考試委員會辦公室編。財務成本管理。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1.3
[2]田 進等。兼併與收購。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00
[3]陳共榮等。論企業併購的財務風險[J].財經理論與實踐。2002.3
[4]鄔義鈞。企業兼併及美國企業五次兼併浪潮的啟示。中南財經大學學報。2000.1
[5]費雷德。斯通著譯。兼併、重組與公司控制(美)J.經濟科學出版社,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