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花開石榴

    因為你長大了!不能像小時候的一樣,一盒炮,一把瓜子糖就能滿足我們。現在的我們需要更多的物質來滿足我們的需求心

  • 2 # 影視創作者顧言風

    為什麼在春節這樣的傳統節日裡,中老年人感到有事做,而青年人反而感受不到節日的歡樂?問題是在傳統節日裡,如何尋找點“年味”,讓年輕人在傳統節日裡有事做,有熱鬧歡樂、輕鬆有趣、互動性強的風俗習慣的感染。要做到這一點,就有必要培育特色鮮明的節日文化,從而讓青年人產生新鮮感,增強“過年”的味道。

    那麼過年的“年味”在哪裡?在傳統的民間習俗中。中國的春節傳統文化源遠流長,從臘月廿四的撣煙塵開始,一直到正月半,天天有花頭,日日有風俗。善於動腦筋的年輕人,只要你對傳統習俗有興趣,好多問題就值得去研究。如春節為什麼要吃年糕?過年為什麼要守歲?年初五為什麼放鞭炮?元宵節可以搞哪些活動等等,每個問題都有著豐富的文化內涵。

    比如說拜年,這是春節重要的禮節之一;這是華人對逝去歲月的送別,更是對未來生活的預祝。古時候,大年初一人們見面相互行禮,或躬身或磕頭,臉上掛著甜密的笑容,嘴裡說著“新年快樂、恭喜發財、萬事如意”等祝福語。而且,拜年也有許多規矩,首先要拜長輩,其次是拜師長,再是鄰居、親戚、同事朋友拜年。就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登門拜年十分盛行。大年初一,村鎮鑼鼓聲陣陣,鎮村幹部和宣傳隊員們敲鑼打鼓,向烈軍屬、老黨員、老勞模上門拜年。一句溫暖的問候,一聲溫馨的祝福,眾人在一片其樂融融的氛圍中感受到社會大家庭的溫暖。

    所以說,拜年是習俗,更多的是情誼。但現在隨著電話和手機的普及,電話拜年、簡訊拜年已成時尚,然而,這種便捷式的拜年,與傳統的拜年味道變了,缺少的就是那種面對面的語言傳遞和感情交流。

    由此而言,要讓春節增添點“年味”,我們要重拾傳統文化的節日文化內涵,挖掘恢復和重塑那種互動性強、參與率高的民風民俗,讓傳統節日在迴歸自然中熱鬧歡樂,因為傳統裡有著中華民族的根基。

  • 3 # 砂啱

    說起根本,就是現在的生活質量提高了,生活環境變好了。

    以前因為生活質量不好,條件不好,餃子,肉等一些食物一年之中各家條件有限,供應極少,只有在重大節日才能吃的到。而一年當中最重要的節日莫過於春節了。因此春節以前每家每戶都會自‘小年’遍準備春節除夕的一切事宜,而且。以往工作繁重,春節假期也無異於一個休息放鬆的絕佳時間。春節當然是每一個人的心之所向。

    而現在呢,其實春節的年夜飯與我們日常的一日三餐相差不多,甚至一模一樣。唯一不同的,只是春節年夜飯,吃飯的人多一些,一家人齊一些而已。

    年味,自然而然也就被沖淡了。

  • 4 # 小歐家電清洗

    因為家裡都是老年人,年輕人都在外面打工,為了生活在外面打拼到接近過年才回來,回來一個星期只有都有走了,所以沒有以前那麼有年味了。

    還有個就是你小的是感覺快過年了,外面打工的都回來了,會給你買很多好吃的,走親戚還有壓歲錢拿,有壓歲錢去買鞭炮玩,還可以買很多玩具啊之類的,然後和很多和自己玩到好或者玩到不怎麼好在去,玩玩具玩鞭炮用壓歲錢買零食,所以小的時候感覺很有年味的,現在卻感覺不到年味的原因之一。

    還有一個原因就是,以前生活水平沒那麼高,電器也沒那麼多普及,快到春節期間時候沒是做鄰居們都出來聊天,晚上有的時候還會有人來放電影,一個村的人都去看電影,小孩子也沒手機玩都要出來玩。

    現在生活水平提高了,電器也比較普及了家家戶戶都有電視、WiFi,大多數家還有電腦。

    現在都躲在家裡玩手看電視玩電腦打遊戲,都不出去玩了所以現在出去感覺沒什麼人,感覺不到一起小時候那種過年時候的味道了。

    我覺得我們應該控制一下自己和家人,儘量少玩點手機,打點遊戲。

    春節期間一起出去玩玩,和鄰居們一聊聊天,和家裡面的人一起培養培養感情。

  • 5 # 一抹山茶花

    現在網路發達,資訊便捷,年輕人更願意嘗試外來的新鮮事物,對於中國一些傳統的風俗習慣卻不甚瞭解。記得聖誕節、狂歡夜、平安夜,卻不知道哪天是臘八、哪天是小年。這首小時候的兒歌:“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還有多少人記得。

    小時候,大年初一,早早就得起來,穿戴完畢後,父母領著去給長輩磕頭拜年,大人在一起喝茶聊天,小孩屋裡屋外的瘋跑著,母親她們在廚房忙碌著,操持著酒菜,廚房時常傳來帶著笑意的罵聲,肯定是哪個小夥伴偷嘴吃了。生活條件好了,幾乎人手一個手機,拜年的方式也變了,微信、簡訊,一句簡單的新年快樂就OK了。就是聚會,手機也不會離手,話題最多的就是搶紅包了。

  • 6 # 飄忽的影

    昨天還給寶寶聽了一首童謠,小孩兒小孩兒你別饞,過了臘八就是年…

    時間過得真快,還在回味18,19就已經登堂入室了,想想又該過年了。但如今的年味也變了。

    小的時候,大人小孩都盼望過年,兄弟姐妹們都陸陸續續往家裡趕,好不熱鬧呢。爸爸媽媽又是買新衣,又是買新鞋,還有一大堆好吃的,到了年夜飯,一大家子聚在一起,有說有笑,人生如此,夫復何求啊!現在怎麼就不一樣呢?

    首先,生活水平的提高有所影響。以前的生活,除非到了傳統節日家裡能買點肉之外,恐怕很少有肉吃的日子,現在不一樣,你想吃什麼,隨時都可以吃到,即使不想出去,還有外賣呢,足不出戶,就可以吃到山珍海味了。大家那種渴盼的心情沒有了,那種朝思暮想才得到的勁頭沒有了,年味也就淡了。

    然後就是通訊裝置發達了。以前家裡有個黑白電視就不錯了,就那都是守著時間點的看電視劇。現在幾乎人手一部,內容豐富,網速還快,想看什麼看什麼,到了過年更是手機不離手,又是集福,又是搶紅包的,誰還在乎朋友相聚的氛圍?

    最後,也就是壓力的增加。有一部分人因為各種各樣的壓力而選擇了工作,沒有回家,人氣的減少也會導致年味減少。比如適婚年齡的子女,比如收入不高的年輕人,總是經不住七大姑八大姨的盤問吧。

    不管什麼原因,希望大家都珍惜和家人相聚的日子吧……

  • 7 # 鬥哥音樂

    回家篇

    以前,每次回家,看到父母孩子出門迎接的那一幕,心中總是暖暖的~

    現在,過年卻難有休息時間,回家,完全是奢望,“爸,媽,今年又回不來了!”

    交流篇

    以前,和家人圍坐在一起,開開心心聊一年來的趣事,感覺特別溫馨~

    現在,一家人坐成一圈,卻各自玩著自己的手機,少了些交流……

    團圓飯篇

    以前,一家人圍在一塊,做飯、炒菜、包餃子,在家裡吃上豐盛的年夜飯~

    現在,吃頓年夜飯,為了方便去外面包席,吃完再去KTV唱歌,或是各自回家……

    全家福篇

    以前,和家人在一起的時間怎麼都不夠,拍一張全家福,是多麼幸福的事~

    現在,一回家總無所事事,全家福什麼的絕對想不起,自拍倒是挺樂意……

    我們一直在追問

    到底是我們變了,還是年味淡了?

    明明一切都還是一樣的……

    所以過年在家多多珍惜與家人朋友在一起的時光吧!

    這樣的年味才夠濃!

  • 8 # 班長強哥和小楊生活記

    首先從生活質量方面開說!大家都知道以前的生活是特別拮据的,貧窮年代飯都吃不起,貧富差距是特別大的!農村的朋友們一年到頭就期盼過年,因為只有過年的時候才可以吃點好吃的!不像城裡的人們有錢有工資隨時隨地都可以吃!就拿我小時候來說吧,只有過年了才會買新衣服,新鞋子,過年了才會有好吃水果,過年了可以大口吃肉!哪個年代的我們覺得有肉吃,有新衣服穿就是幸福!幸福對我們來說特別簡單!時代變了,隨著國家經濟發展,人民可以透過合眾渠道發家致富了,兜裡得錢也多了,隨時隨地都可以吃好,喝好,穿好了!每天的日子都像過年,所以才會覺得過不過年都一樣了!

    其次我覺得是人們思想改變吧!很多人覺得不應該把過年定格在一個框架內,很多事情東西沒必要必須等到過年!但是我覺得還是要分情況的,像工作離家近的朋友,自己家裡有車隨時隨地都可以回家的!那些遠在千里的朋友們就不一樣了,他們離家太遠,工作忙,只有過年才能回家,所以過年對他們來說挺有意義的,過年對他們來說就是幸福!

    所以我個人認為不管怎樣,我們還是玩好好過個新年,辭舊迎新吧!用平常心對待就好了,好感陪家人吃個團圓飯也是挺幸福吧!

  • 9 # 二兩白開水

    “年味”是一個抽像的詞,一幅對聯,一掛鞭炮,一碗餃子,在食物不豐富的年代,“孩子們”覺得這就是年味。現在“孩子們”長大了,見識與閱歷多了,

    那些對聯鞭炮餃子,早就習以為常了。

    過年一個重要的標籤就是走親戚。家家戶戶賓客滿堂,吃香的喝辣的,滿滿的年味。

    很多人常年在外打工,親戚之間很少走動與聯絡,久而久之,感情就淡漠了,所以過年走親戚反而成了一件不情願的事情。喝不完的酒,回答不完的問題,應付不完的人,哪裡還有心情體會到年味?

    以前每逢過年時,看到電視上鑼鼓喧天,喜氣洋洋,這個名人拜大年,那個明星送祝福,自己也興奮的不得了。現在看到這一切,真的無感。看春晚,在以前來說,那簡直是萬人空巷。現在我寧願玩手機,找人喝茶打牌,也不會看一眼。

    總之來說,長大了,心事變多了,壓力繁增。成年人心底總有一絲莫名的焦慮,這麼一個悲涼的底色,即使看到年味也無感了。

  • 10 # 盧米諾骨牌

    是啊,現在感覺就是越來越沒有年味了,感覺很多風俗和活動都慢慢簡化甚至消失了,我記得我小時候過年的時候,提前半個月開始採辦年貨,鄰里間會互相幫忙蒸饅頭,預備過年祭祀用,大年30早上起來一家子就開始打掃院子,貼對聯,壘旺火,然後給旺火剪蓋紙,小夥伴們都會特意穿上新衣服相互串門,然後大人們誇獎誰的衣服最好看,有的家長還會在過年的時候用紅墨水給孩子在眉心點個點,大年初一大早幾乎全村的孩子都會在早飯之前相互結伴,然後挨家挨戶敲門掙糖,然後會對比誰掙得糖多,誰家的糖好吃,然後會換著吃,吃完早飯,媽媽負責祭拜家神和村子裡祭祀的其他神明,家裡其他成員就穿著體面的去本村走親訪友,然後初二到初五,會有本村類似於祭司的人算出初幾適合去先人上墳,初幾適合遊喜神,游完喜神才能進行所有的外出活動,比如去看望別村的親戚,車輛營業,和正常上班,否則不能出本村。

    而現在,隨著生活水平提高,除了遊喜神和貼對聯,祭祀和上墳還一直保留外,走親訪友想的話出去走走,懶得話示意性的拜訪一下長輩就完了,以前小孩子掙糖的習俗完全沒了,我發糖的機會都沒了,新衣服也沒必要非得在過年的時候買了,年貨提前兩天啥都有,甚至和平時沒啥區別,感覺春節已經失去了過去的隆重感和儀式感,要不是村子裡面還能放個鞭炮禮炮啥的,估計只能透過對聯來確定這是過年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和女朋友吵架,賭氣冷戰3個月沒有聯絡,該怎麼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