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貝殼不說話

    我們中國老一輩人總是強調憶苦思甜,但因為人是貪得無厭的,甜味再好,也容易忘卻,所以留下來的大多數是憶苦。老一輩的作家們也受到了這一思潮的影響,喜歡揪著胸脯喊苦喊痛,其實自己是活得比大多數人還要好的。

    究其實質,還是老一輩人或多或少都有一點點受迫害妄想,總覺得自己從小就是喝著苦水長大的,從小受盡了別人和別國的打壓。這種受迫害妄想症最早是從魯迅那個時代開始發病的,延續了很多年,到最近才稍微好一些。

    其他國家和其他時期當然也有不少表現苦難的文學作品,但大體上都在比較正常的範圍內。比如說唐朝杜甫前期的詩歌有不少是樂呵呵的,後來生活艱難了就變得苦哈哈了,但李白的詩絕大部分都是樂呵呵的,因為李白一生中就沒吃過很大的苦頭。國外的也是如此,莎士比亞的作品即使是悲劇也時常有令人歡笑的語句和描寫,喜劇那就更不用說了。只有在中國的那段特殊時期內,作家們寫的作品要麼是打了雞血,要麼就是一副苦瓜臉,看起來都沒有一個正常人。

    值得慶幸的是,我們的這種受迫害妄想症現在症狀已經減輕了不少,作家們也正在漸漸變得正常,他們的寫作也還是有希望向著正常的寫作繼續再邁進一步。

    當然,具體的案例還是要具體分析,比如有的作家就是對人生稟持著極度悲觀的看法和觀點,那麼他的作品即便是從頭到尾充了苦哈哈的氛圍,那也不能說他有受迫害妄想症,他只是出於自己的人生觀寫出這樣的文字,還有有它特定的價值的,不能一概胡亂否定。我們中國有那樣一段特殊時期也只是個特例,在全世界範圍內都是少見的,即便就是在那段時期內,還是有不少作家並未被這種受迫害妄想症影響。所以我認為還是應該具體案例具體分析,在對社會現像進行分析時,可以使用泛化的方法,而在對文學作品進行分析時,則要儘量避免泛化的分析。

    回到作者題中提到的三部作品,分別具體分析一下。我認為《活著》其中有受迫害妄想症的嫌疑,餘華的長篇小說中常常有一個受盡苦難的人物,但餘華自己的生活其實是非常愜意的,他年少得意,還得了政府給的西湖別墅,從餘華的其他作品中也看不出他有什麼深刻徹底的悲觀主義人生觀,反而給人一種平庸的印象,因此這個嫌疑比較大。《白鹿原》我不大瞭解,不評論。《霸王別姬》好像是一部著名的電影吧,如果有文學原著的話,我也沒看過,從電影來看,還是比較正常的,不過這部電影題材比較特別,又是特殊的年代,又是特殊的性取向,苦難的意味過於沉重,反而削弱了其感染力,如果現在讓我選擇去重溫一部類似題材的電影的話,我寧願去重溫一遍《斷背山》,也不願去重溫《霸王別姬》。

  • 2 # 裴曉鋒

    凡文學以衝突為第一生命,但衝突有不同的境界,表現為不同的主題。一般有四層或者說四大主題,即現實與現實的衝突;心靈與現實的衝突;心靈與心靈的衝突和心靈與自身的衝突。心靈的自我衝突這一文學主題,產生與現代派文學,但它的淵源卻是基督教文化的懺悔精神。

    文學進入了現當代,當個體獨立意識成為時尚,人們除了關心外部現實和他人的想法,更注重自己個人內心的精神生活,比較能支配自己的命運,這時候,心靈的自我衝突成為了讀者關注的焦點,成為了文學的主題。

  • 3 # 新聲飛揚

    又見"漫江碧透,百舸爭流"

    心靈的自我衝突,實是人性的自我反映,人總是在自我衝突中找到心靈的歸宿,在毀滅與新生中獲得存在感,在捆綁與釋放中追尋那個神秘而又美好的心靈家園……

    文學源於生活,生活聯於生命,生命存於時代;儘管"大江東去,浪淘盡“,但是君不見"漫江碧透",仍有"百舸爭流“?

    在這個物慾橫流的人世間,在這個飛速發展的大時代,人的理想與現實之間的距離似乎近在咫尺,又若是在水一方,心靈的家園何去何從,發生衝突與碰撞在所難免——當代文學的主題,理應多是心靈衝突的再現。

  • 4 # 心無鎖春雷

    這個問題相當深奧!我簡單的講幾句,拋磚引玉。凡文學以衝突為第一生命,但衝突有不同的境界,表現為不同的主題,境界和主題可以獨立出現,也可以重疊出現。主要有四種表現:1、現實與現實的衝突,凡現實主義作品均以此類衝突為主題,主要以情節取勝,例如荷馬史詩。2、心靈與現實的衝突,將主管感受帶入情節和題材中,一方面反應現實,一方面抒發感情,例如《詩經》《離騷》。3、心靈與心靈的衝突,主要表達精神的複雜關係,常見心理現實主義作品,例如《九三年》《紅樓夢》《復活》。4、心靈與自身的衝突,主要表達心靈的內部矛盾的個人主義精神困境,常見於現代派作家,以殘雪為代表。四個層次可以混合互補。

    心靈的自我衝突,現代人認為凡事都只能靠自己,所以常常會陷入孤立無援。有的的理論認為,人類身心的疾病均源於內在的自我衝突。人生本來就應該有依賴與獨立的互補,關鍵在於如何取得兩者之間的平衡。這是一種既競爭又合作的關係。

  • 5 # 狐狸的春夏秋冬

    當代文學每天都經歷著各種衝突,這是時代精神發展的必然性,是一個不斷向前發展的過程,什麼樣的時代精神造就什麼樣的文學藝術。

    當代文學是從過去的“現實和現實的衝突”前進到“心靈和現實的衝突”,再前進到“心靈和心靈的衝突”,最後在現代達到“心靈的自我衝突”,正是這些衝突構成了當代文學的內容。其中呈現出一個文學精神日益從外部世界走向心靈內部的邏輯程序。

  • 6 # 靜軍747

    吃飽了,就開始研究人生,人性;窮困潦倒,才能寫出,不朽的名著;蕭紅餓的想吃,桌子,顛沛流離,才能寫出《呼蘭河傳》。

  • 7 # 圖圖美術

    科學的發展和信仰的缺失,在文學上表現為心靈的自我衝突

    心靈的自我衝突不光表現在文學領域,在整個藝術領域都有體現。早在十九世紀美術領域的高更就透過繪畫發出了:“我們是誰?我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的終極詢問。

    《們是誰?我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

    這幅畫裡從右邊的小孩出生,到左邊成長為壯年,再變為背景中的老人。一次人生迴圈結束。

    藝術是最為接近哲學的領域。歐洲從13世紀文藝復興開始人類發起了前所未有對自然對人類及人類社會的大探索,一點點揭穿了宗教的荒謬,掙脫了宗教的轄制。19世紀的尼采的一句名言“一聲斷喝——上帝死了”更是將上帝徹底埋葬。但尼采終究找不到靈魂的安歇之處,於是提出以藝術作為面對痛苦與荒謬的依藉,從藝術中求得救贖。

    可是藝術終究不能對終極問題做出解釋。

    藝術是個好東西但又是個壞東西。好是因為自我心靈衝突時可以使得靈魂能暫時得到慰藉;壞的是一旦進入死鑽牛角尖,找不到出路,使人更加迷茫痛苦。

    有某種信仰的人,應該是幸福的。他們能找到根本,能盼得來世。苦痛時迷茫時來到神或佛面前放下所有,解除重擔,一切風輕雲淡。吸毒不能解決問題,借酒澆愁愁更愁。許多藝人誤入這樣的歧途。歌星李娜紅得發紅發紫時,她能放下一切。那些以金錢為終極目標的人是不會理解的。

    在信仰中尋得解脫的典範文學家當屬蘇軾了。人生起起落落,家道不幸。亦道亦佛,與道友與法師把盞談笑間心結一一開啟。曹雪芹在《紅樓夢》裡,始於道終於佛,家道中落的悲慘境遇在紅樓裡尋得答案也得以解脫。

    現當代社會科技飛速發展,人類目標已衝出太陽系,下個目標是銀河系,宇宙的終極在哪裡?人的靈魂要安放到宇宙哪個角落?

    文學上人心靈的自我衝突是人生人類自我終極問題的體現。相信隨著社會的發展這樣的衝突會越來越多而且越來越劇烈。

  • 8 # 疏影藝術

    當代文學每天都經歷著各種衝突,這是時代精神發展的必然性,是一個不斷向前發展的過程,什麼樣的時代精神造就什麼樣的文學藝術。

    當代文學是從過去的“現實和現實的衝突”前進到“心靈和現實的衝突”,再前進到“心靈和心靈的衝突”,最後在現代達到“心靈的自我衝突”,正是這些衝突構成了當代文學的內容。其中呈現出一個文學精神日益從外部世界走向心靈內部的邏輯程序。

  • 9 # 何登虎書法

    所謂藝術,就是製造矛盾與解決矛盾的過程,製造心靈的衝突更能打動人心。任何作品都想被人欣賞,心靈的衝突的作品更震撼人心,更能引起共鳴而被讚賞!

  • 10 # 瑞瑞2201

    文學都以衝突為第一生命,但衝突有不同的境界,不同的主題,衝突之間也有不同的層次:(1)現實與現實的衝突(2)心靈與現實的衝突,將主觀感受帶入情節和題材中,一方面反映現實,一方面抒發情感;(3)心靈與心靈的衝突,主要表達精神的複雜關係;(4)心靈與自身的衝突,主要表達心靈的內部矛盾,個人主義的精神困境

    當一個個體有了自我意識,當作家和讀者們除了關心外部現實和他人想法的同時,更將最主要的心思放在自己個人內心的精神生活上,當人類能夠支配自己的命運,一個人的個體心靈的自我衝突才會成為文學的主題,也才有可能成為讀者關注的焦點。

    我們說一個優秀的文學作品是作家經驗的凝結,是作家內心情感的真實表露。當一個作家把別人的生活當作自己親身體驗的生活,把別人的內心情感作為他自己為之激動的情感來描寫時,,那些生活、那些情感、那些行為意志正是他們自己也可能具有,並且在作品中已經體現了的。比如現代作家史鐵生的《望星空》全詩吟詠生活和個人情感世界的複雜性,努力思考現實的嚴峻性,鬥爭的堅定性與廣博的人性情感的矛盾統一關係。這種藝術上的抑與揚,虛與實的辯證關係,有意造成了出大意料,別開生面的抒情效果。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網路賭博輸了幾萬,沒有正式的工作,該怎麼上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