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逆行者超哥
-
2 # 輕紗依紅淚
糖尿病,預防控制最重要!
灑脫水果酵素,您身邊的酵素專家
據調査,1978年中國糖尿病患病率0.6%,現已超過9%,升高了十幾倍。如此短期內,遺傳基因不可能發生變化,可見糖尿病的根本原因是不健康的飲食生活習慣。的確,各人對糖尿病的遺傳易感性不同,但人人都可以通過後天的飲食運動控制來加以預防,不要把責任都推到糖尿病家族史上。
控血糖關鍵是控制食物消化吸收速度
預防和控制糖尿病,並不意味著大幅度減少碳水化合物,而是控制消化吸收速度,讓血糖保持在合理範圍,對胰島素需求小些,也不排到尿裡浪費掉。糖尿病患者也需要來自於碳水化合物的能量。產生大量酮體不妥,用蛋白質供能也不妥。同時,應大幅度提高食物的營養素密度。
控制餐後血糖的五大關鍵點
首先是控制碳水化合物的總量;其次是尋求慢消化的澱粉類食物;第三是用其他食材來延緩消化速度;第四是注意進食順序,先吃菜後吃飯;第五就是積極健身,減脂增肌,提高胰島素的敏感性。血糖控制好,減肥也容易!
食物的升血糖速度與甜味無關
食物的味道甜不甜,與升血糖快不快,沒有直接關係。白麵包、白饅頭不甜,但是升血糖速度比白糖只快不慢。蘋果和酸奶是甜的,但是升血糖速度比白米飯、白饅頭慢得多。所以選擇食物,不能只看食物的甜度。
儘量吃天然狀態的澱粉食物
近年來醫學界對碳水化合物嚴重貶低,實際上是因為大部分人所吃的碳水化合物是精白穀物加油糖的不健康組合。天然狀態的全谷、雜豆、薯類含有很多植物化學物,帶來的飽腹感強,容易控制血糖反應,有利於預防糖尿病和心腦血管疾病。
吃雜糧防控“三高”
麵粉中的B族維生素、礦物質和蛋白質含量都勝過白米。以發酵麵食品為主食,和吃米飯相比,相對不易發生營養缺乏。但麵食中經常放油放鹽,也是不健康的,白饅頭、白麵包和白米飯均能快速升血糖。為了預防肥胖、糖尿病和心腦血管病,消化正常的成年人每天有一半主食應當來自白米白麵之外的全谷、雜豆和薯類。
“粗糧”未必都能幫助控血糖
玉米糊糊、小米粥、大黃米飯、糯玉米、膨化穀物脆片、速衝的燕麥片…它們的血糖指數都很高。一定要耐嚼的雜糧,才有延緩消化速度的效果。相比之下,只有芸豆、紅小豆之類的澱粉豆類,以及燕麥、蕎麥和蓮子等,即便煮軟仍然血糖指數較低。
多放醋調味有利於控血糖
醋不僅提升味道,有利消化吸收,對控制血糖也有多方面的作用,包括延緩葡萄糖的吸收速度、促進肝糖原的合成、提升肌肉對葡萄糖的攝取速度等。餐後血糖若能控制好,對遠離肥胖困擾也很有幫助。注意用醋要在開始吃飯的時候,或配合主食來吃。飯後再吃對血糖控制意義不大。
先菜後飯控血糖
蔬菜和米飯,先吃哪個才對呢?如果你的血糖有問題,那就先吃蔬菜。日本的研究表明,先吃一碗菜之後再吃米飯,血糖的峰值就能下降,餐後血糖會平穩不少。這無論對胰島素敏感度低的人,還是容易低血糖的人都有好處。先吃菜的另一個可能的好處是餐後精神好一些,因為胰島素水平高可能引起睏倦感。
-
3 # 李愛琴營養師
俗話說,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併發症,因為要命的是併發症。
糖尿病併發症包括:1、感染
糖尿病面板感染癤癰多見,嚴重時可釀成全身性敗血症。
2、糖尿病急性併發症
糖尿病急性併發症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非酮症性高滲性昏迷,以及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和低血糖。
3、大血管病變(心血管病變)
大血管病變包括:
①心臟病變,比如冠心病、心肌梗死、心絞痛,糖尿病心肌病。
②腦血管病變,包括腦梗死,可出現偏癱
4、小血管病變(微血管病變)
①糖尿病腎病
②糖尿病眼病
5、神經病變累及周圍神經和中樞神經,會影響到運動,感覺及自主神經
糖尿病除了併發症,還會伴隨一些症狀發生比如高血壓、血脂異常、面板病變、骨關節病及性功能障礙等。
如何預防和治療糖尿病?糖尿病的預防:
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和生活方式,比如均衡飲食,少吃肥甘厚膩的食物,多吃蔬果,每天有體育鍛煉,保持規律起居,心情舒暢等等。
如果體重超重或肥胖,首先要減體重,其次是增強體力活動。
糖尿病的治療:
糖尿病治療,目前最好的方法為五項治療方法,即飲食、運動、藥物、自我檢測與教育,在這當中,飲食治療是最基本的治療方法。
飲食治療包括:1、全天能量控制
2、三大營養素分配比例適當(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選擇食物以低GI指數、低含糖量結合
3、增加膳食纖維、維生素、微量元素的含量
4、保證三餐比例適當,採用少食多餐,分散進食的方法
5、注意食物的烹調方法,避免油炸
6、少鹽低油,宜用植物油,忌動物油
-
4 # 戲迷阿德1
這個問題我是這樣認為的,糖尿病是人類第二號殺手它是慢性病人的新成代謝內分泌出現混亂胰島素細胞產生抵抗葡萄糖糖分不能分解進入人體血液使整個人泡在糖分裡引起血糖升高長時期不注意血糖侵蝕人體血管神經使人體器官慢慢開始壞死,人的眼睛開始失明,腦梗,腦卒中,中風,腦出血,冠心病,尿毒症,爛腳不癒合引起敗血症觸目驚心併發症給人們敲響了警鐘,因而糖尿病雖然是不能夠治癒,但是我們可以預防主要的還是要合理科學飲食我們眼光要放了長遠一點還是從青年時代開始,為什麼從青年時代開始呢?因為糖尿病的發病率45週歲至60週歲這擋年齡中老年,我們揭開糖尿病的面紗就是青年時期就要合理科學飲食決不能大吃大喝大魚大肉,高脂肪,高蛋白,高熱量的食物吃了多人體吸收不盡成了多餘的垃圾轉化成脂肪人開始發胖體重超重人到了中老年開始發病糖尿病。所以說;我們要做到預防措施從青年開始入手只要做到人不發胖和體重超重這個頑固疾病糖尿病會得到控制減少發病我們大家一起來宣傳從青年開始合理科學飲食大家一起努力吧?
-
5 # 康德樂百濟健康
生活中見到不少糖尿病人也像普通人一樣正常生活,這是因為血糖控制得好,糖尿病病人的生活質量是得到保證的,但事實上糖尿病的真正危害在於其中長期高血糖對人體內各種代謝的影響,從而引發出各種併發症,嚴重的甚至致命。認識糖尿病併發症都有哪些對於個人朋友來說都顯得十分重要。
糖尿病有哪些併發症?(1)糖尿病腎病是糖尿病患者最重要的合併症之一。
(2)糖尿病眼部併發症:其中糖尿病性視網膜病變是糖尿病性微血管病變中最重要的表現,是一種具有特異性改變的眼底病變,是糖尿病的嚴重併發症之一。
(3)糖尿病足:糖尿病患者因周圍神經病變與外周血管疾病合併過高的機械壓力,可引起足部軟組織及骨關節系統的破壞與畸形形成,進而引發一系列足部問題,從輕度的神經症狀到嚴重的潰瘍、感染、血管疾病、Charcot關節病和神經病變性骨折。
認識糖尿病併發症都有哪些,糖尿病的併發症危害各有不同,建議糖尿病患者在對日常血糖變化不能隨便應付,要做到準確自查,這會為醫生提供的治療方案有很大的幫助。同時藥也是不能停的,選擇一種好的口服降糖藥,控制血糖才是大多數糖尿病人日常應該做的,其中歐唐寧,捷諾維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如果您或是您的家人患有糖尿病症,一定要到正規醫院就診,同時早點接受醫生的治療,保證患者能早日康復,少受痛苦。當然,疾病的預防方法還是注意個人的生活方式和作息規律,保持身心健康,避免誘因,方為上策。
-
6 # 中科特膳糖友會
糖尿病的併發症有大血管的併發症,有微血管的併發症
大血管的併發症主要就是心、腦,還有肢體動脈,看糖尿病的病人常常發生中風的病人是非常高的,發生心血管疾病比如心梗、心絞痛這些也是非常高的
微血管病變就是眼的病變,眼裡的病變,我們看到很多糖尿病的病人最後都失明瞭,真是特別可惜,微血管病變除了眼睛還有腎臟。
另外還可以有很多神經的病變,手麻、腳麻包括內臟的植物神經 ,比如這種病人常常會出現胃不舒服,我們叫做胃輕癱,病人吃也吃不好,消化功能也下降,有的病人出現腹氣,甚至出現便秘就是消化功能紊亂,這都是糖尿病的一些神經的病變。
還有一個血管的病變就是肢體的大血管病變,比如糖尿病足,它主要是末梢血管和神經的病變。還有就是動脈硬化閉塞症,常常病人出現這種下肢血管閉塞造成指端的壞死,早發現早治療
-
7 # 糖人健康網
如今糖尿病越來越常見,在中國每10個人就有一個患有糖尿病,每5個老年人中就有一個是老糖友。都說糖尿病不可怕,可怕的是併發症,那糖尿病併發症究竟有多可怕呢?
1.糖尿病心腦血管疾病:它是糖尿病的第一殺手,糖尿病患者發生腦卒中的機率為非糖尿病患者的2-4倍,嚴重者可致心肌梗死、心衰、腦血管堵塞、偏癱等。
2.糖尿病腎病:它是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有資料表明,病程在10年以上的糖尿病患者,腎病的發生概可達到10%-20%。如不加干涉,可致尿毒症,需血液透析或腎移植來維繫生命。
3.糖尿病視網膜病變:它是糖尿病最常見的微血管併發症,也是導致成年人失明的主要原因。資料顯示,在2型糖尿病成人患者中,20-40%的人會出現視網膜病變,8%視力喪失。
4.糖尿病神經病變:它與病程和血糖控制不佳密切相關。病程為5年、10年、20年的患者,患病率分別可達到30%-40%、60%-70%和90%。發生神經病變時,患者往往會出現肢端麻木、疼痛、感覺異常、噁心嘔吐、排尿困難等症狀。
5.糖尿病足:它的發生率高達15%,患者往往會足部保護性感覺喪失,傷口遷延不愈,可導致足壞疽和下肢截肢。糖尿病足一旦發生,會造成巨大的經濟負擔,並且截肢後生存率也比較低下。
以上五種是糖尿病最常見的併發症,當然糖尿病還有其他的一些併發症,比如牙周炎、肺結核、感染等等。還有一些急性併發症,如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滲狀態等。一旦血糖控制差了,這些併發症都有可能找上門。
預防併發症的關鍵措施:控制血糖、控制體重、控制血壓和血脂、堅持運動、限制食鹽、均衡飲食、使用藥物、定期檢查。
-
8 # 馬冠生馬上營養
糖尿病有急性併發症和慢性併發症。
急性併發症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和高血糖高滲狀態。前者臨床表現為高血糖、高血清酮體和代謝性酸中毒,後者臨床特徵為嚴重高血糖而無明顯酮症酸中毒、血漿滲透壓顯著升高、脫水和意識障礙。
慢性併發症包括糖尿病腎病、糖尿病視網膜病變、糖尿病神經病變、糖尿病性下肢血管病變以及糖尿病足。
日常生活中可以透過改善飲食、增加身體活動等措施預防糖尿病的發生和發展,具體包括:
1、瞭解糖尿病發病、健康和預防的相關知識,預防為主。
2、踐行健康的生活方式,經常開展適量的身體活動。
3、合理膳食,每天吃蔬菜和水果,戒菸限酒,限鹽,防止能量的過度攝入。
4、預防和控制肥胖。
糖尿病治療措施包括營養治療,如飲食治療和患者健康教育、運動治療、心理治療、手術治療、自我監測、藥物治療,包括口服降糖藥、注射胰島素。
馬博士健康團郭曉暉博士
-
9 # 15121660660
糖尿病會引發出很多病出來,比如視神經萎縮而失明,腎功能衰竭而產生尿毒症,面板潰爛產生面板癌……
但糖尿病已經有特效藥了,並不可怕!
-
10 # 全年不休的醫生
糖尿病的併發症涉及全身各大臟器官及神經系統,其原因是糖尿病人的併發是因為缺乏胰島素引起細胞無法吸收食物轉化的葡萄糖,引起胰島素抵抗,則全身細胞沒有營養供給自然會造成器官功能衰退。同時血液中血糖升高引起細菌和病毒,細胞損傷沒辦法抵抗細菌和病毒的侵害,引起血脂高、血壓高並引發全身器官衰竭的慢性疾病。
所以糖尿病的併發症有150多,每一個都跟血糖升高和細胞損傷有直接的關係。最嚴重的肝腎疾病及心腦血管疾病等等
目前治療糖尿病的關鍵是用藥、食療、養護、運動相結合,一個都不能少。人體已經損傷了,我們要止損的同時減緩細胞的氧化也就是養護細胞,使胰島細胞能夠持續釋放胰島素自然降糖,而不是單靠藥物或者某一方面。
具體做法是
1、藥物控制配合細胞養護
口服的藥物包括X格列汀、雙胍類降糖藥、α-糖苷酶抑制劑、胰島素促泌劑等藥物;注射的藥物包括胰島素等,同時口服線油靈芝孢子粉增強細胞的抗病毒和抗氧化能力,特別是胰島細胞,提升其分泌胰島素的能力,增強細胞能量供應自然降低血糖,並控制藥物的服用量降低肝腎的藥物代謝負擔。
2. 飲食管理
糖尿病患者對於飲食要更加註意,葷素搭配,多攝入膳食纖維來減緩糖的代謝和吸收。
糖尿病教育:正確瞭解糖尿病知識,採用正確的方法控制病情,減緩併發症。
3、每天堅持運動一個小時來控制體重並增強身體糖的代謝,減少胰島素的壓力。
4、正確吸取糖尿病知識,正確對待,不給自己過多的精神壓力。
回覆列表
糖尿病的併發症分為以下兩種:
1.急性併發症
(1)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代謝紊亂加重時,出現噁心、嘔吐、呼吸深快頭痛煩躁,形成酮症酸中毒。此併發症多見於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在某些誘因情況下也可發生。
2)臨床表現:早期酮症階段僅有多尿、多飲、疲乏等,繼之出現食慾不振.噁心、嘔吐、頭痛、嗜睡、呼吸深大( Kussmaul呼吸),呼氣中出現爛蘋果味(丙酮所致);後期脫水明顯,尿少、面板乾燥、血壓下降、休克、昏迷以至死亡。
(2)高滲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多見於50~70歲的老年人,約2/3病人發病前無糖尿柄史或僅為輕症。
1)誘因:常見誘因有感染、急性胃腸炎、胰腺炎、腦血管意外、嚴重腎疾患、血液或腹膜定析、靜脈營養、不合理限制水分以及某些藥物如糖皮質激素、免疫抑制劑等的應用等。偶有病人從未診斷為糖尿病因輸人葡萄糖液,或因口渴而大量飲用含糖飲料引起。
2)臨床表現:起病時先有多尿、多飲,但多食不明顯,或反而食慾減退,是隨病程逐漸加重,出現神神經精神症狀,表現為嗜睡、幻覺、定向障礙、偏盲、偏癱等,最後陷人昏迷。
(3)感染:可引起全身各部位各種感染,以面板、泌尿系統多見。
2.慢性併發症
(1)心血管病變:是糖尿病最嚴重而突出的併發症。基本病理為動脈硬化及微血管病變。血管病變:所致心、腦、腎等嚴重併發症是糖尿病人的主要死亡原因。
(2)腎臟病變:糖尿病腎病指毛細血管間腎小球硬化症,是糖尿病微血管病變之-一,多見幹糖尿病史超過10年者,是1型糖尿病病人的主要死亡原因。病人可表現為蛋白尿、水腫、高而樂、腎功能逐漸減退以致腎衰竭;血漿蛋白逐漸低下、血脂顯著升高、伴氮質血癥和尿毒症。
(3)神經病變:非常多見,以周圍神經病變最常見,常為對稱性,下肢較上肢嚴重。最初表現為肢端感覺異常如襪子或手套狀分佈,伴四肢麻木、刺痛感蟻走感感覺過敏或消失。晚期運動神經受累.肌張力降低,肌無力、肌萎縮以致癱瘓。
(4)眼部病變:視網膜血管硬化、脆弱、出血、纖維增生,最終導致視網膜脫離,視網膜病變是致育的主要原因之一。除視網膜病變外,白內障、青光眼均易發生。
(5)糖尿病足:糖尿病病人因末梢神經病變,下肢動脈供血不足以及細菌感染等各種因素引起足部疼痛、面板深潰瘍、肢端壞疽等病變統稱為糖尿病足。由於神經營養不良和外傷的共同作用,可引起營養不良性關節炎(Charcot關節),好發於足部和下肢各關節,受累關節有廣泛的骨質破壞和畸形。
治療原則
1)飲食治療 是糖尿病最基本的治療措施;每日的熱量搭配,營養成分的搭配都是科學的計算的。
2)運動治療 因人而異,根據患者情況安排適宜的活動,循序漸進,長期堅持。
3)藥物治療 有口服的降糖藥和胰島素。
口服的有胰島素促泌劑類,雙胍類,葡萄糖苷酶抑制劑,噻唑烷二酮類等。根據醫囑服藥,不可擅自改變藥量。
胰島素 分為超短效胰島素和短效,中效,長效等製劑。醫生會根據患者情況選擇胰島素及給藥劑量。
特別強調:糖尿病人也會出現低血糖,自己常備一顆糖是很有必要的。當自己出現低血糖症狀時可以吃顆糖緩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