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恬然滋味

    漢獻帝是個落難的皇帝。困頓到飯都沒的吃了。是曹操救駕護駕,安定下來。

    曹操有極大的功勞,自然要求獲得極大的權利。

    隨著漢獻帝的長大,曹操還權於漢獻帝是可能的。但小皇帝未長成,如果欲分權於他人,曹操是不能接受的。

    劉備一入朝就確認為皇叔,以劉備的野心和人望,是不會安心居於曹操之下的。

    袁紹出生於名門望族四世三公,手握重兵。慣於做老大的人。

    劉備居於內,袁紹居於外,天然盟友。

    曹操寢食難安!

    劉備知道曹操一刻不能放心自己。所以,劉備也寢食難安!

    曹操是大政治家氣魄。可是形勢比人強。一有風吹草動,曹操必殺劉備。

    所以,那個階段,劉備留在朝中,隨時可能被幹掉。所以“青梅煮酒論英雄”,劉備的表現被人讚歎。劉備若沒有雄心,就不會種菜了。

    曹操說,“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曹爾。”。

    彼此深知。

    劉備溜號。高明啊!

    (高手過招)

  • 2 # 大秦鐵鷹劍士

    劉備留在朝廷輔佐漢獻帝,不但不能制約曹孟德,還有可能被孟德斬殺了,如此大漢不但完了,蜀漢也沒有了!大漢分裂時勢使然,不是一君一臣可以改變的;某種程度上講,曹孟德挾天子以令諸侯統一北方,對北方的人民來說是一件幸事!

    劉協作為一個末代皇帝,無兵無將無錢無糧,只有一個名義上的天子之位。曹孟德迎立劉協於許昌,重建朝廷,討伐不臣諸侯,身為大漢丞相理所應當。劉備作為一個落魄皇族,沒有地盤,軍隊與將領都少,本身也是曹孟德的下屬,他到朝廷雖然有皇叔身份,但是實力不足以制衡曹操!實力才是大聲說話的後盾,軍隊才是匡扶天下的利器!

    劉備就是看透了朝局形勢與天下大勢,才跟曹孟德借兵五萬外出發展。漢獻帝也深知劉備借兵外出的目的,為了劉氏江山能有一片根據地,他才同意劉備外出的。曹孟德後知後覺,劉備出發後不久,就派人去追回劉備,但是龍入大海怎會再小溪?

    伏皇后、董妃的家族有錢有勢,他們都密謀刺殺大漢丞相曹孟德,但是都被曹孟德反殺了。因此劉備留在朝廷不但不能制約孟德,反而成了孟德案板上的一條魚!劉備出走後建立的蜀漢,其實也是大漢的延續!

  • 3 # 虛擬佛子

    劉備如果留在朝廷,作為不會超過荀彧或是楊奉等人的。但制衡曹操還是有一定作用的。畢竟那個時候是靠兵馬來說話的。沒有兵將的劉備就是打掉爪牙的猛虎。最多是大貓卻無法吃人。劉備也不願做朝臣,而是想封疆拓土,有帝王之志,不願看人臉色的。當時整個許昌都是曹操的嫡系領兵,很多人都想學董卓、曹操做幕後的皇帝,可惜沒一個有足夠實力的,所以董承才拉劉備入夥的。但劉備深知自己不如曹操,更看不起那些不知天高地厚的傻瓜。所以才一有機會就跑路。留在朝廷?曹操不想動他,他就是花瓶,想動他,他就是個死人。當時的許昌有能力的都跟著曹操,想搞事的都是頭腦不清醒的。即便是劉協也只有制衡曹操的想法,絕地不會想殺曹操。

  • 4 # 另眼看世界江雲

    如題主所設,劉備如在失徐州後留在在朝堂。肯定對曹操有制約作用。曹操初衷是維護漢的統一,僅作一留候而已。在赤壁之戰中,橫槊賦詩時,依然不忘初心。但世事難料,劉備的桀驁不馴,敢為人先的行為,徹底打破了這一平衡。劉表,劉璋哪怕孫權,當時都是自守之輩。赤壁前均待天時以歸漢。僅劉備狼涿鼠竄,一直謀反。東漢的分裂劉備負有不可逃脫的責任。赤壁的失敗,獻帝的無情,徹底改變了曹操的初心。三國是在劉備,諸葛之流的野心下,慢慢形成的。文藝可以誇張,歷史不容美化。黑就是黑,白就是白。

  • 5 # 兔吐2

    漢能沿續下去,最後的機會是劉備留在朝中邦助獻帝治理國事,乃是最好方案,曹操和劉備英雄相吝,雖有忌憚,也拿劉備沒辦法,必盡是劉豫州啊,獻帝的宗親,對劉備下殺手,怕不是曹操所為,曹操只想當能臣,不想招來社會的反對,留下殺賢惡名,叫人聲討,賈詡、荀彧包括曹操都是擁護漢室的。

    劉備是個決定時局走勢的人,和曹操朝堂共事,是要有大智慧的,劉備倍感壓抑,這就是牽制,就是效果,曹操怎麼跳,也只能做到丞相之職,那末袁紹也沒有什麼藉口鼓槽了,最多就是三公罷了,孫策也做不大,乖乖做袁術的大將,劉縣也丟不了江東,益州有劉璋,荊州有劉表,朝中有劉備,漢還是有氣數的。再熬幾年獻帝長大成熟,逼曹操放權,大漢還是能沿續下去的。

    外鎮有劉氏宗親,何必多此一舉呢?可劉備一出溜想當一方諸候,永不在回頭,給天下英雄發出錯誤訊號,做了示範作用,暴露出獻帝是個傀儡,各地英雄才被趕著上架子,紛紛搶佔地盤。天下大亂。漢危也。

  • 6 # 尹禾

    曹操手握軍政大權,朝中大多數都是他的嫡系部隊。而反觀漢獻帝,本身就是落難皇帝,如果不是曹操帶兵相迎,那就是漂泊無依,很可能早就殞命於亂世。

    我們都知道漢獻帝曾經為自己的境遇掙扎過,董承奉密詔聯絡所謂的愛華人士,想要脫離曹操的掌控,然而壯志未酬身先死,漢獻帝從此陷入了更加尷尬的境地。

    所謂制衡,是要勢力相當,相互掣肘,兩方勢力都無法做大。而統治者透過此消彼長,來控制兩股勢力。這是成功政治者的手腕。運用的最完美的就是明朝,嘉靖皇帝和萬曆皇帝,透過培植宦官勢力,制衡文臣集團。但是達到這種制衡的條件很苛刻,首先皇帝需要有一定話語權,能夠削弱或者增強某方的勢力,其次制衡雙方都要有一定的實力。

    現在回到問題,現實情況是漢獻帝毫無話語權,劉備屬於寄人籬下,自身且難保,談何勢力?

    退一萬步講,漢獻帝真的能透過劉備制衡曹操,難道真的有能力駕馭兩個當世梟雄嘛?曹操劉備都是何等人物?一個縱橫沙場、蕩平北方;一個布衣出身、雄踞中南,從題主的問題來看?是否將曹操和劉備想的過於簡單了呢?

    相對於曹操的真奸雄,劉備此人其實更加可怕,多次寄人籬下,引而不發,最終看準時機,空手套白狼奪得荊州四郡,藉口協助抵禦曹軍,力奪巴蜀。

    東漢末年形勢何其複雜,最終能夠三分天下者,哪個又是簡單人物呢?大漢國祚400餘年,氣數將盡,強行續命也是有違天道,所謂不破不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是封建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

  • 7 # 9紫氣東來

    劉備投奔曹操時,程昱建議劉備日後非居人下,早殺掉算了,曹操講:當今正是用人之際,若殺了劉備會寒了天下英雄的心,因曹操胸懷大志,屯田安民,他的志願是統一全國平定天下。那時漢獻帝還是個孩子。

    官渡之前,袁紹兵強馬壯,曹操有心合兵一處平定天下,獻帝封袁紹的官低於曹操,因袁紹出生在位立三公的家庭非常高傲,曹操情願讓出最高權力《大將軍之職》可見其胸懷。可惜袁紹爛泥扶不上牆,官渡讓曹給打敗了,從些走向滅亡。

    煮酒論英雄時,曹操看劉備也是可用之才,講出了天下英雄唯君與操爾的話,劉備連酒杯嚇得都掉在地下,其實曹操有心與劉備來幫他實行統一大計。劉備不肯乘機跑了。

    曹操就是劉備的剋星,只要說曹操發兵劉備跑得比兔子還快。

    如劉備幫獻帝,制約曹操是不能夠,如在一齊配合,曹操有容人之量,劉備會有高官厚祿的,而劉備也不敢在曹操面前太過份。

    有一點劉備的所為皇叔史記上無法證實,族譜裡找不到相關證據。皇家的規矩是有法度的。

    如果劉備不犯上作亂,三國就不會形成,單憑東吳的勢力不會支撐多久,國家也就統一了。

    司馬家族也沒有用武之地,曹操的屯田安民,

    實行按田上繳,剩下的歸自己深得民心,也就是現在的多勞多得,農村一直到現在基本也是這樣,不過現在的餘糧是賣給國家。

    要讓劉備排擠曹操一是劉備不敢,二也不會,若同心協力國家早就統一,反而劉備有了好的歸宿。

  • 8 # 知足常樂6144539457

    劉備根本沒有什麼實力來與曹操抗衡,剛開始在討伐董卓時劉備也不過有三千人馬,這對曹操來說是蚊子叮大象無法構成威脅。

    後來與呂布相謀關係甚好,曹操才略感頭痛,經常設法拆散呂布與劉備的關係,或命劉備攻打呂布,或叫呂布打劉備,後荀彧和郭嘉等謀士建立招劉備為帳下人馬,名為封賜,實為控制看住,雖然劉備深知曹操內心用意,但由於自已力量太薄弱才暫居曹操帳下。

    這種狀況來看,劉備若在朝廷更無法制約曹操,反而是讓曹操給制住,需知當時有很多大臣只要有一點風吹草動,想在曹操的眼皮下搞點人動作,那只有趕盡殺絕,所以這種做法是徒勞無功倒還罷,反而讓劉備早些做刀下之鬼!

    劉備只有離開曹操的控制才能生存,就因曹操一次失誤,不小心命劉備帶五萬人馬去攻打袁紹,才讓劉備得以脫身,要不然又不知這局勢是怎麼發展?

  • 9 # 而知而行的歷史

    任何一個新興的帝國的發展,都是在制度創新的基礎上完成的。秦漢是中華第一帝國,之所以能建立起豐功偉業,是由於秦漢終結了周王朝的分封制度,而新建立了專制帝制的新制度。

    這種制度是顛覆性、革命性的,因此,秦帝國10多年間,風雲激盪,英雄輩出,最終漢高祖劉邦掃滅群雄,重開一統。不過,漢朝對新制度的建設打了一個折扣,從專制帝制變成了郡國並行,緩和了社會矛盾,也有利於生產發展。直到漢武帝時期,收回中央下放的權力,在經濟上實行專賣制度,思想上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官吏選拔上察舉制,從而實現了中央政府對地方的絕對實力壓制。秦漢中華第一帝國的輝煌盛世,實始自漢武帝時期。

    (漢朝疆域圖)

    東漢立國後,對西漢朝廷中央集權導致地方對中央不滿的經驗教訓做了修正,皇權被下放一部分,整個社會形成了尊崇世家大族的風氣。同時,察舉制度的不完善,使得世家大族佔據高位,門生故吏遍佈天下,勢力盤根錯節。此時,秦漢帝國的政治、經濟基礎(專制帝制)已經被破壞了。天下承平盛世,皇室作為最大的世家,尚可相安無事。一旦風雲突變,權力失衡的結果即是爆發大規模持久的戰爭,直到最終形成新的政治、經濟秩序為止。

    誰也沒有想到,這個探索的過程,竟然要300年之久。

    因此,在這個意義上,東漢末年的動亂,是不可避免要發生的大機率事件。只是黃巾起義、靈帝昏庸、何進被殺更快地推動了這一歷史程序。

    劉備自號皇室宗親,其實是白身(平民)出身,不是世家大族,也跟世家大族扯不上關係。他在28歲時也是一個熱血青年,一門心思想報效國家。以個人魅力拿到了張飛的天使投資,再找到關羽加盟創業團隊,拉起來一支300人的隊伍,在黃巾起義中攫取了第一桶政治基金。然而,當劉備捨命衝殺,救下了後來禍亂東漢朝廷的董卓時,董卓問劉備現居何職?劉備稍一拱手,直言是白身。董卓竟不屑一顧,掉頭走了。

    (亂天下的董卓)

    可見,當時即使有一身本領,如果不是世家大族,也不會得到社會認可。所以,以後劉備不管到哪兒,在介紹自己之前,都要先說自己是皇室宗親,藉以抬高身價。

    公元196年,劉備賺得徐州,後來被張飛喝酒誤事,被呂布給端了。然後又遭到袁術落井下石,好不容易轉危為安,呂布因為忌憚劉備,又派兵去打劉備。公元198年,劉備本小利薄,三兩下被打的落花流水,無奈之下,只好前往許昌,投靠曹操。曹操表奏劉備為豫州牧,又益其兵,並給與糧草,讓劉備屯沛地,至此人稱劉備為“劉豫州”。

    看起來曹操是給了劉備一個大官,漢朝只有十三個刺史部(州),豫州人口眾多,好像是佔了便宜,但是此時豫州情況最為複雜。曹操的許都就在豫州,呂布在邊上,黃巾軍在南邊,北邊就是野心勃勃的袁紹,曹操的處境艱難,所以,能給劉備的兵馬也不會多,頂多就是個虛銜。

    曹操與劉備之間的樑子很大。曹操兩打徐州的陶謙,劉備和田楷提兵來救陶謙,曹操和劉備就已經在戰場上互捅刀子,因為呂布在背後插了曹操一刀,雙方罷戰。陶謙死後,劉備坐領徐州,此事又激起了曹操的不滿,甚至想捨棄呂布來打劉備,只是由於荀彧的力諫而作罷,但是在內心深處,曹操嫉恨劉備。

    此後,曹操打敗了呂布,收復了根據地。劉備此時又收留了曹操的頭號大敵呂布,曹操心裡一定有一萬隻草泥馬奔騰而過。現在蒼天有眼,才不過2年時間,劉備就被呂布教育做人,來到了許都投奔曹操。如果曹操想殺他,那就是手起刀落的事,事實上劉備到了許昌之後,的確相當多的人想要劉備的性命。但是劉備姓劉,皇室宗親;天子在許,他來是朝見天子,不是投靠曹操。

    (東漢末年勢力圖)

    曹操非常忌恨劉備,從一個小小的縣長,沒過幾年居然爬到了徐州牧的高位成為一方諸侯。不管劉備運氣多麼好,這都證明劉備是一個很危險的敵人。曹操派人監視劉備,劉備在許都的日子過的也不是很順暢,只好種菜韜光養晦。即使如此,郭嘉也對曹操說,劉備這人非久居人下,宜儘早圖之。然而曹操此時正需要劉備來證明他的漢朝中央的正統性,不好絕天下士子之心,加上劉備裝的滴水不漏,曹操煮酒論英雄都被他輕鬆掩飾過去,最後曹操都開始對他放心了。

    可是問題在於,在許都,曹操權傾朝野,劉備一個沒有兵馬的豫州牧,他奈何不了曹操,他也制約不了曹操。相反,如果劉備能在外領兵,做漢朝皇室的外援,曹操反而會投鼠忌器。所以,劉備外出發展的計劃,也是被漢獻帝認可的,所謂裡應外援,大事可成。

    即便如此,東漢朝廷的統治基礎已經崩壞,各地的軍政大員都在議論漢德已衰,唯有德者居之。東漢統治的政治(人才選拔)被掌握在各地軍閥手中,經濟(土地兼併)被掌握在世家大族手中,中央政府已經名存實亡了。即使曹操被刺殺了,東漢王朝也會在叛亂多發的混亂的局勢中滅亡。

    (三國)

    曹丕為了重建秩序,與世家大族妥協,設定了九品中正制,然而正是世家大族的司馬氏取代了曹魏。司馬氏得位不正,大封宗室,皇室卻沒有掌握絕對的軍政實力和經濟實力,最終敗亡。亂世紛爭,一直到北魏孝文帝土地改革,“均田制”、“班祿制”、“府兵制”等在軍政、經濟領域重新組建了秩序。

    同樣,由於改革觸動了大反派的利益,僅僅20多年後北魏滅亡,又經過40多年的“漢化”與“胡化”的反覆較量,直到隋朝,重新建立的政治、經濟秩序才最終落地生根,並迸發出強大的能量,中華第二帝國橫空出世。

  • 10 # 瑀瑀獨行人

    這個不成立的,一山不容二虎,劉備的本質是梟雄,不會久居人下,同樣曹操也不會容下同是梟雄的劉備,再說劉備投曹操的時候,曹操已經起事了,在曹操眼皮底下誰能發展自己實力?太小看曹操了吧,當然在這裡沒有貶低劉備的意思,一直認為三國中,曹劉諸葛是第一檔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得過抑鬱症會對以後找物件有什麼影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