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司馬長史
-
2 # 皇朝爵爺zjw
你說的是正德十六年(1521年),大明水師與葡萄牙艦隊的屯門海戰與西草灣大戰吧!
先說下背景:彼時正值大明水師衰弱的時期,經歷了抗倭戰爭勝利的明朝水師在東南承平日久後,海防被一再削弱。
此次海戰爆發時,主帥汪鋐僅湊了幾十條戰船,但真正能作戰的只有十幾條,反觀葡萄牙這邊,人數雖少,但都是繞過大半個地球過來的亡命之徒,裝備的戰船是正宗的排漿帆船,戰鬥力碾壓明朝戰船。戰役開始明朝就吃了大虧,打也打不過跑也跑不贏。後來明朝憑藉地下工作,搞到技術,迅速山寨一批裝備,打的葡萄牙人狼狽而逃。
戰爭雖然勝利,明朝也發現自己的弱點,雖然火器對北方蒙古有著絕對優勢,但對西方人就是小巫見大巫,山寨的火炮就是大名鼎鼎的佛郎機,在萬曆三大徵的抗倭令人印象深刻。
這場戰爭同樣是一個不容忽視的事件,明朝在東南沿海與歐洲殖民者進行的一系列小規模戰鬥,使大航海時代初期的歐洲人意識到征服中國只是愚蠢的想法,與中國搞好關係謀求經濟利益才是正途。
-
3 # 南柯多萌
公元1521年5月,也就是明朝正德十六年,時任廣東海道副使的汪銳,奉朝廷之命,起兵攻打長期盤踞在澳門、屯門兩島上的葡萄牙海軍。可以想象一下,永樂帝時期大明的海軍實力那是首屈一指的,到了正德皇帝時期,這種實力還是相當厲害的,在經過幾天的激戰之後,葡萄牙海軍由於糧草軍需物資無法及時供應,另加水土不服等原因,在激戰數日之後,倉皇而逃。
第二次攻打葡萄牙海軍是在嘉靖帝時期,公元1526年,也就是嘉靖五年,在受了第一次大敗之後的葡萄牙海軍此時還是不甘心敗給大明,伺機捲土重來,以洗前戰之。葡萄牙商人由於在大明境內蠱惑誘騙,寧波附近的中國居民在與葡萄牙商人的貿易中,屢屢上當受騙,導致大量的真金白銀和祖傳的珍寶被葡萄牙商人騙走。
公元1548年,由於這種貿易導致大量的非法商人來到沿海經商,總是說物極必反就是這個道理,此時浙江沿海的居民對這種貿易帶來的財產損失已經到了無法容忍的地步,具有愛國正義感的明朝海防提督朱紈的帶領下,對這些非法商人進行圍剿。經過兩天兩夜的戰鬥,葡萄牙海軍仍然是以戰敗告終,大批的葡萄牙商人被驅趕了出去。
至於慘勝葡萄牙海軍,這是由於海軍的武器裝備所決定的。當時明朝的軍隊作戰基本都是手持利劍,海軍依舊是,雖然火器此時已經開始配備海軍,但還是由於種種限制的。當時明朝的海軍以利劍擊潰了火炮,這就足以說明當時的戰鬥力還是相當可以的。
葡萄牙戰船配備先進武器,但是葡萄牙的23艘戰船和千餘名海軍都被明軍擊沉和消滅。
-
4 # 若耶溪水劍
明朝和葡萄牙的屯門之戰是中國封建時代和西方殖民者的第一次較量。從兵力對比來看明朝軍隊數量遠遠多於葡萄牙軍隊,據歷史記載,此戰明軍指揮者為廣東提刑按察司、海道副使汪鋐,他能調動的兵力為廣東沿海衛所的部隊,總計有數萬人,而葡萄牙人在屯門的兵力最多不過700-800人。但在兵力如此懸殊的情況下,明軍卻不能速戰速決,而是經過多個回合反覆戰鬥才取得最終勝利。一開始汪鋐並不知道西洋火器的威力,葡萄牙人憑藉手中武器據險而戰,使明軍在交戰初期進攻屢屢受挫,並且造成大量人員傷亡。之後汪鋐在劣勢裝備條件下,依靠兵力雄厚和本土作戰的優勢,改速決戰為持久戰,將敵人圍困近一年,以待敵疲。之後,明軍又利用颱風或暴風雨的惡劣天氣,在火器威力不易發揮之際,全線出擊打敗了葡萄牙軍隊。這次戰爭之所以打得如此艱難,筆者以為主要有以下原因:
首先是葡萄牙殖民者在對大西洋探險成功和新航路的開闢之後,殖民貿易為葡萄牙帶去了豐厚的利潤,使葡萄牙殖民者的擴張野心急劇萌漲。為了加速對外擴張的步伐,葡萄牙殖民者十分重視武器的開發,尤其是先進火器的開發利用讓他們在發動的殖民戰爭中充分嚐到到了甜頭,因而更加重視對火器的改進,使得葡萄牙的武器裝備在先程序度上遠遠超過了明朝。反觀明朝,仍然處於以冷兵器為主的時期,平時面對的主要外部威脅也是以冷兵器為主的蒙古等遊牧民族,明朝周圍還沒有出現在武器先程序度上超過明朝的勢力,因而明朝對武器改進的動力和認識也就不足,客觀上造成了和葡萄牙在武器裝備上的巨大差距,這是明朝軍隊雖然數量佔優但仍不能速勝的最主要原因。
其次是明軍將領在戰爭初期,對敵人的戰鬥力重視不夠,戰術運用不當,所以導致人員大量傷亡,並屢屢受挫。而葡萄牙軍隊佔據有利地勢,憑藉手中威力巨大的火器,加上抵抗堅決,導致明軍無法迅速獲勝。這一點和明朝崇禎時期袁崇煥在錦州率軍和滿清八旗勁旅的對決有點相似。所幸,明朝將領吸取了教訓,改變了戰術,最終取得了勝利。
-
5 # 火器工坊
慘勝談不上,但是贏得確實不容易。
自從永樂之後,中國的軍火發展陷入了全面停滯,等到了正德年間,中國的火器已經比歐洲的落後了60多年了。而在這60年裡,西方經歷了火器的變革,火繩槍從雛形到成型,火炮也由早期前膛滑膛炮變成了後膛滑膛炮。而此時大明的碗口銃之流已經淪落到了粗製濫造之流。
除了火器,中國的軍隊素質與明初相比也是大幅下滑。明初建立的衛所制度因為土地兼併和將校貪腐已經不堪一戰,打仗全靠募兵。然而招募的軍隊訓練力度也是不夠,經常是山賊都打不過。自從宣德皇帝海禁以來,明朝的海防日益衰敗,大明水師的戰船也是越來越小,而且這個時候的中國並沒有近代意義上的海防炮臺。再加上東南和南海明軍疏於戰事,基本都不會打仗了。
再看看此時的葡萄牙,和西班牙一道剛剛結束了光復運動不久,又經常進行海外戰爭,所以殖民者也好,正規軍也罷,戰鬥力都是槓槓的。雖說1521年參戰的並不是葡萄牙正規海軍,但是實力也是很強。三艘鉅艦,按照型號應該是卡拉維爾戰艦,這是當時世界上最好的戰艦,其餘的都是近海多槳小帆船。所有的戰艦上都裝有數量可觀的佛朗機炮,船員配有火繩槍、長戟、劍等武器。再和大明的第一次碰創中,明軍以數倍軍力,仍然是被擊敗了。
後面致勝的過程大家就很熟悉了,汪鈜招募水勇,仿製“蜈蚣船”,乘著掛季風,用火船戰術擊退了葡萄牙殖民者,並且俘獲了(其實是燒壞了)一搜卡拉維爾戰艦。這艘船上的佛郎機就成了日後大明佛郎機的藍本。
畢竟是時代差距較大的海戰對決,慘勝也是可以理解的,至少贏了嘛,也是打出了華人的威風(火船戰術天下第一)。不過這就充分反映了,一個國家不重視科學技術發展的後果,不好好與外界交往的後果,是要付出血的教訓的。
-
6 # 熊雄32
這個牛吹的,有個鳥用,連太平天國都打不贏,被一千多號八國聯軍打的皇帝都跑了後花園被人燒了回來之後賠錢賠地籤不平等條約,好牛逼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啊
-
7 # 歷史救生圈
在明朝末年,明軍確實有過幾次與葡萄牙交戰的經歷。
第一次是在1520年的屯門戰鬥,當時在屯門的葡萄牙人主要是走私船,包括5艘中國帆船,除了葡萄牙人,還有很多東南亞水手,另外還有一些小型佛朗機炮。當時,廣東明軍在汪鋐支援下,集結了50艘戰船。
但是明軍卻並沒有佔到優勢,經過40天戰鬥,葡萄牙人才因為明軍封鎖的糧食和水源撤退。最後,葡萄人也只損失了1艘船,其他幾艘船從50艘明軍戰船當中突圍而出。
到了1521年,葡萄牙人再次從馬六甲派遣了5艘馬來槳帆船和1艘中國帆船來到廣州。在西草灣與明軍爆發戰鬥。當時明軍出動了96艘戰船,還出動了火船。最終燒燬2艘葡萄人槳帆船。
其餘的葡萄牙船隻突圍逃回馬六甲。無論屯門,還是西草灣戰鬥,其實規模都非常小。葡萄牙人數量也很少,船隻都是東南亞槳帆船和中國帆船。明軍的人數也沒有幾萬人,實際這2次戰鬥規模就是1萬人對幾百人。
但是在,明朝這2次戰鬥當中,也透過繳獲和走私方式獲得了佛郎機炮和前裝火炮。對於明朝來說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火器升級。畢竟,明軍在16世紀初期的火器與元朝末年並沒有區別。
在1368年,明朝建立一直到1520年的,150多年,明朝在火器上沒有任何進步。直到在這2次戰鬥當中,得到了佛朗機炮。徹底升級了明軍的火力水平。
-
8 # 逆水行舟4116
大明北方一直都得面對蒙古,海上長期有破壞力巨大倭寇海盜,加上後期冰期饑荒,農民起義,後金叛亂,內憂外患。
近代東亞落後的原因在於韃靼人,這不可否認。大明北面遊牧民族邊防困難,南邊倭寇來了會有海禁。日本在中國被韃靼人佔領以後也會海禁。詳細原因我總結了以下幾點:
1.長期的渠道不通暢。
大明四面受敵,難以與西方進行安心和暢通交流,導致東西方文明的孤立。而西方在蒙古西征帶去的火藥和新儒學程朱理學的影響下,已經成功進行了文藝復興,產生了新基督教。
2.學術成果和清明政治在蒙元期間的破滅
宋代社會是清明繁榮民主的巔峰,在被蒙元殺了一半並統治90年之後,已經失去了那種學術氛圍和優良品行。科學思想的沒落,在沒有外界刺激的情況下是很難復興的。而人民與官吏至純無私的內心,更是難以復原的。
3.文化的破壞
程朱理學主張格物致知,探尋天理,是宋朝科技異常繁榮的原因之一,而胡虜即便滿口仁義入主中原,實際卻是荒淫無道,野蠻殺戮,男盜女娼,欺世盜名。明代中期儒學的心學偏向主觀角度,而程朱理學和民主的復興主要源於後期的東林黨。然而明末宦官亂政,儒教也只注重高尚而忽略了對野人的主動壓制和經濟學上的一些問題。一方面要對抗腐敗的極權暴政,一方面要對抗強大的野人是很困難的。
內憂外患,是大明只能緊跟西方諧振的原因。但是至少大明仍然是一個樂於學習的國度。風度翩翩,衣冠華美,禮儀之邦,天朝上國,是東亞文明的宗主國風範。然而這一切在後金和後清的抹黑聲中戛然而止。
-
9 # 真誠地看著你
首先,葡萄牙派來中國的軍隊應該沒有那麼多,如果有,可能是移民、商人、水手等各類人員加起來的。
另外,參戰的明軍也就是廣州附近的駐軍。大家都知道,明朝中、後期軍戶制度已經崩壞,賬面上有幾萬人,實際上有一半就不錯了,而且缺乏訓練和裝備,士氣也不行。不過,將領親兵還能打,將領也知道怎麼對付火器,能及時變通應對。
至於說損失慘重,應該沒有上報的嚴重,明朝有個怪現象,無論是勝仗敗仗,傷亡都有點大,其實,實際上沒那麼多,有一部分是將領平時吃的空額,在藉機銷賬撈取撫卹。戰爭間隔越長的地方,這種虛報數額就越大。
-
10 # 科普大世界
中國同西方歐洲國家的第一場戰爭,並非近代史的開端鴉片戰爭,而是發生在1521年(明正德16年)8月底至9月間的屯門海戰,這場戰爭由明朝廣東海道副使汪鋐指揮,在今香港屯門地區抗擊佛朗機(中國古代指葡萄牙)人的戰役,以明朝的獲勝而告終,當時這場戰爭並未受到明朝政府的重視,然而其歷史意義卻是非常重大的。
隨著西方資本主義的發展、歐洲人對世界的科學認知以及新大陸的發現,一些西方國家開始走向了海外殖民式的發展道路。
1493年(明弘治六年),就曾經有一批西方殖民者侵擾東莞守禦千所的領地(今深圳及香港沿海),明朝官員袁光率兵圍剿,在岑子澳與其戰鬥中中彈身亡,此後這類事件就越來越多,1514年(明正德9年),葡萄牙殖民主義者阿爾瓦雷斯率一支葡萄牙船隊到達珠江口沿岸,要求登陸進行貿易,來到的時候他們還放炮威懾,導致廣州一代人心躁動,而且由於先前的一些劣跡,因此未獲明政府批准,於是就在海邊進行貿易活動,另一位叫塞克拉的葡萄牙殖民者於同年再次率領葡萄牙海盜商船直接侵佔"屯門海澳",並在此修築工事,還私設刑場,自制火器,刻石立碑以示他們佔領了那裡。
1517年8月15日,葡萄牙人駕八艘船抵達"屯門島",當他們再北上時,遭到明水師阻攔,但葡萄牙人持堅船利炮,強行進入珠江內河,明政府要求他們離開,他們退出廣州後企圖攻佔南山半島(今深圳南山區的一部分),由於明駐軍太多未能得逞,於是退至香港"屯門島"安營紮寨,並且做了很多軍事準備,後來在明朝政府對其驅逐之下雙方開戰。
開戰的時間發生在1521年,很多史料都提到明軍從出兵到勝利花了近一年時間,比如《東莞縣誌》:“是役也,於正德辛已(1521年)出師,嘉靖壬午(1522年)凱還”,明軍指揮者為廣東提刑按察司、海道副使汪鋐,其能調動的兵力為廣東沿海衛所的部隊有數萬人,而葡萄牙人的兵力最多不過700-800人,不過明朝參戰的部隊大概在四五千人左右。
第一次交戰的時候,明軍終因葡軍火炮猛烈而敗陣,傷亡或不在少數,汪鋐於是重新制定了作戰計劃,他讓人準備了一些裝滿油料和柴草的小舟,待某一天颳起南風時,親率軍士4000眾,船隻50餘再次攻打葡人船隊。
這些小船被點燃後快速朝葡人船隻駛去,由於葡軍船隻巨大,轉動速度緩慢,無法躲開火船進攻,很快就燃燒了起來,葡軍大亂,汪鋐又趁機派人潛入水下,將未起火的葡軍船隻鑿漏,他們只得跳海逃命,於是大敗。
但是在戰鬥的過程中,由於葡萄牙人的火氣也十分先進,對明朝軍隊的弓箭手和長槍短刀等基本上是降維打擊,所以明朝軍隊也死傷慘重。
屯門海戰是中國第一次抗擊西方殖民主義者的戰役,是早期西方殖民者來到中國後的第一次較量,只可惜當時和後來的統治者都不夠重視,也並未因此睜眼看世界,使得中國錯過了第一次像西方一樣發展的良機,這也為後來兩次鴉片戰爭的慘敗和近代史上的百年屈辱打下了伏筆。
回覆列表
16世紀初大航海時代開始,當時的兩個海上霸主——葡萄牙與西班牙,在海外瘋狂地進行殖民擴張,西班牙的主要目標是美洲,而葡萄牙主要是東邊。
1504年葡萄牙商隊第一次抵達廣東,他們一方面進行殖民活動,一方面派使者入京,請求與大明建立貿易關係。1507年,葡萄牙商隊鳴炮進入廣州,依靠火者亞三接交上明武宗,得以滯留廣州,此時的葡萄雜還比較安分,所以雙方關係還好。
1518年葡萄牙換了艦隊司令,暴露出了它們的殖民本性,在沿海進行搶劫、販賣人口、掠奪往來商船,惡劣行徑,因此明朝官員要求驅逐葡萄牙人,但是明武宗未允,武宗死後,明軍開始準備驅逐葡萄牙人。
1521年第一次明葡之戰爆發,明軍指揮是汪鋐,他調動了近萬人。而葡萄牙只有800餘人,雙方在屯門展開交戰,明初期戰敗,後改為持久戰,在臺風惡劣天氣的影響,葡軍火銃威力發揮不出來,明軍全線出擊,打敗了葡軍,但是代價比較大。
1523年,明葡在西草灣爆發了第二次戰爭,這次明軍有了屯門之戰的經驗和明朝引進了先進火器,使開戰之初,明軍便佔上風,葡軍以失敗而歸。
至於第一次明軍以多打少還慘勝主要是由於明朝與葡萄牙之間火器的差距,葡軍的弗朗機火銃、大炮和戰船都比明軍先進。其次是明軍對葡軍不熟悉和葡萄牙所築工事的防禦力強,守衛的地勢險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