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新浪陽春白雪

    這種情況經常遇到,來評論你寫詩出律的人,基本都是不寫詩的小號。真正寫詩的人是不會輕易指責別人的。他知道,律詩最難寫,條條框框特別多,你若面面具到,最後一檢查,詩合律了,詩意卻沒了。看起來呆板無靈性,象機器人一樣,胳膊腿都有,就是沒人的自然靈性。

    詩是一股清氣,氣運達到每一個字上,詩眼是詩中靚點。詩意是詩留給人意味想象的空間。詩以意境為貴。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簡單一句詩,讓歷代人反覆吟唱不覺其厭。

    其實草書才是書法藝術的最高水平。

    草書才能把喜怒哀樂表現的淋漓盡致。當然草書不是亂劃,要根據傳統書譜去寫。才會有人認得。

    所以詩以追求靈性意境為主,格律只是詩的表現形式。符合了更好,有所不符也是個人水平題材意境所限,也應給於支援。寫詩主要抒發一種情感,一種願望,一種呼喚,一種警世,一種哲理。無其它渴求。

  • 2 # 柔美的風飄悠的雲

    走自己的路,讓別人去說吧

    滔滔不絕浪費的是他的口水

    就算是權威專家也指揮不了別人的思維

    把自已的專業水平強加於他人身上

    本身就是錯上錯的鹹著忙亂亂套

    你所謂的高套話只能代表你個人

    卻無法左右別人的獨特個性

    更改變下了他人堅持努力的方向

    別人怎麼創作走什麼路是他自已的事

    自封的專家學者根本就沒有號召力

    光說不練假把式用真貨展示高水平

    八仙過海各顯神通多路齊頭並進不是更好

    相互包容大度忍讓高姿態方顯英雄本色

    古老的傳統再好總跟不上時代的節奏

    牢牢緊抓古人的尾巴並是寫詩的唯一

    既要傳承發揚更需要創新大踏步前進

    汲取傳統的優秀融合現代意識豈不更好

    (以上個人觀點,請勿爭論指責)

  • 3 # 虛谷傳聲

    個人覺得,對的虛心接受,錯的聽聽就好!“能以詩詞寫春秋,自是人中第一流”,自信而不自傲,即是當下詩人態度!

  • 4 # 海雲天

    我認為這種做法沒啥不妥。很多文學評論家都沒有自己的著作。但這並不妨礙他對文學的評論。對於詩詞屆也是如此,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古代詩人是經過千百次的反覆推敲,即要有抑揚頓挫發音的高低節奏感還要便於吟誦。那宋詞本身就是宋代流行歌曲的歌詞,如《蝶戀花》,《西江月》等這些都是歌曲的名字。所謂的填詞就是為這些固定的音樂譜子上填上歌詞,因為漢語言有開口音和閉口音等多種發音方法,人們為了便於發音和演唱的效果所以就有了必要的平仄格式。從當今來看懂詩詞知道平仄韻律的不見得能寫出好詩詞來,然而你要不懂唐詩和宋詞更不知道平仄格式及韻律,那麼你是絕對寫不出來好詩詞。

  • 5 # 閒處讀書

    寫詩的人叫做詩人,而評論的人叫做文學批評家或者文學理論家,他們乾的事情完全就不一樣。沒有誰規定批評家需要會寫詩,就像美食家不一定會炒菜,你吃豬肉不見得就要自己去殺豬。但吃豬肉的人雖然不殺豬,美食家雖然不炒菜,卻能引導一個行業的方向,詩詞評論家也是這樣的。

    那麼,寫詩需要講究格律古韻嗎?我覺得是要的。

    首先,如果不要求格律古韻,你為什麼不去寫現代詩,洋洋灑灑隨便你。既然選擇了古詩詞,就得遵守古詩詞的規矩。試想在一場漢服的活動上,大家都穿上了漢服,你卻西裝革履,好嗎?

    其次,不要覺得古詩詞要求格律古韻就是死板。古詩詞並非因循守舊,它是在不停發展的。從律詩到詞再到曲,格律越來越寬鬆自由;用韻方面,以前是平水韻,後來寫詞有了詞林正韻,寫曲有中原音韻現在還有音韻——它一直在與時俱進,適時改變——語音變了,它也跟著變。

    最後,聞一多說格律就是戴著枷鎖跳舞,如果沒有戴過枷鎖,新詩也不見得就寫得好。

    所謂的權威的要求並沒錯,因為這是這一行的規矩,你要玩就得遵守遊戲規則,否則去玩別的吧。

  • 6 # 簡單12160

    詩詞還是應該講點格律的,但是也不建議拘泥於格律,下面是我在農曆的大雪這天寫的一首小詩請各位批評指正!

    大雪無雪夜更長

    圍爐小坐濁酒香

    晚間城內千層霧

    曉來窗外萬里霜

  • 7 # 老張335536

    常遇到有人自已不寫詩,或者根本不會寫,卻對別人的詩詞評頭論足,剖析得體無完膚,讓作者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藏起來,因為言詞過於辛辣。老夫卻不喜歡評論別人,必竟寫詩是一種高尚的腦力勞動,特別是寫格律詩,要講究平仄,對仗,最後還要查字典稽核聲調,很燒腦。因此老夫很尊重他人的詩作勞動。我也遇到過某些人辛辣的抨擊,不過我可沒有氣餒,跌倒了再爬起來繼續寫,終獲提高。請看老夫近日為古城長安砣羅女網紅所寫,

    七律,皮卡晨

    有詩為證:

    燈紅酒綠夜長安,

    陌紫Murano月皓顏。

    粉面卡晨香指握,

    遊人恨晚麗手牽。

    砣羅滾動乾坤換,

    世事旋轉海地翻。

    鳳體窈窕丹硪上,

    凰顏靚閃玉皇前!

    注:硪wo四聲,砸地的工具。

  • 8 # 信敏498

    這種用背熟格律規則,而不寫詩的人應該屬於裁判級別,地位更高。乒乓,網球,田徑等等競技裁判未必一定是什麼冠軍,也是同一的道理。但是這些體育裁判很識相,他們不會招搖過市,不會去幹預別人打乒乓,打網球或是清晨跑步的人。但是格律裁判不一樣,他們管得特別寬,長臂控制,認真負責。“杜牧!清明時節雨紛紛,首句怎麼只有一個仄聲?!”“陳子昂!你的登幽州臺的七言格律那裡去了?!“崔顥!你登黃鶴樓連格律都不懂還寫詩?!”“李白!你算了吧!……”。他們管教唐代詩人都那麼利害,管管當代寫詩的更不在話下。猛一看,一定有誰給了他們特權,其實沒有。這只是他們的一種嗜好,成癮了!所以我們也應該自覺,不可以去管他們,硬要求他們寫詩,他們也會發火的。

  • 9 # 桂子風清

    漢語是一種有很強節奏感的語言。這種節奏感與豐富的情感結合起來,決定了漢語具有超強的鼓動性、音樂性,感染力、穿透力。這也是漢語之所以只要藉助詞牌、曲牌和"五音"就能完美地成就一部音樂作品,以及形象地演繹出情、頌、哀、挽等各種複雜情緒的原因。而古詩詞中對樂感、節奏感,語言美感的彰顯很大程度與格律運用的成熟有很大的關係。這是一個不爭的事實。但格律的成熟和主導詩壇畢竟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格律詩完全是中國古代特定語音、文體、交流環境的產物。例如兩漢以前,中國的詩歌,特別是秦以前,不論是宮殿體還是土風,即使意境很美,情感很細膩,其節奏感也並不太突出。在某種程度上,甚至能讓人產生一點兒現代自由詩的感覺。當然朦朧性完全無法與現代朦朧詩"攀比"。到了兩晉,特別東晉以後對格律的探討漸成風氣,到了五代後期和唐初,格律詩才最終成了氣候。應該說格律成就中國傳統詩歌的民族特性。但是隨著龔、黃的文學維新和"五四"前後新詩的強勢倔起,隨著西洋、東洋文化的漸進,外來詞語的湧入,地域之間文化融合的加快、程度的加深,漢語的語言、語音、文法、語法,使用環境、意像主體,表達方式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格律對大多數華人在思想表達,觀念傳播,情感抒發方面,變得越發有束縛感。特別是文革以後成長起來的一代人,如果再想按古韻創作一首中規中矩,經得起嚴格推敲的格律詩,實事求是地說,已非易事。因此,與其耗費時間鑽研格律詩的規則,磨礪格律詩的寫作技巧,真的不如花些精力好好研究一下自由詩的寫作技巧,讓情感的表達更加即時、即興、感性、流暢。由此可見,格律詩退出中國詩壇的主祭地位也許是歷史的必然。當然,格律詩作為獨具中華文化特色的詩歌樣式,必須要有人去認真學習、體味、傳承及努力創作,這也是一代人的責任。前提是你要足夠愛她,有足夠的時間,精力,對國學,對古漢語語音,對中國古代文學有必要的基礎和足夠的興趣。

  • 10 # 泰山9981258

    唐朝是中國詩詞的黃金時代,名家輩出.群星燦爛,從帝王將相到才子佳人,從英雄豪傑到閨中女子,喜歡詩的人.寫詩的人比比皆是。

    律詩絕句在唐代巳經初具體制,但這個體制的奠定工作並不是大有名氣的詩人,而是小有名氣的沈佺期和宋之問,他們對朋友的詩句進行了研究,,發現詩句中的字的聲調按一運的規律去寫,就和諧而順口,如:"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的這種格式,聲凋出現了規律性的起伏,這種句子稱之為律句。

    而且那時候詩詞名句都要在教坊傳唱,有了規範的格律,唱起來就更加有韻味。

    詩詞的寫作看似趁興之所發,但是對韻律是很講究的.每句每字要求都有規範,為此還編寫了韻書,韻書有《詩韻整合》.《詩韻合壁》等等。

    詩韻的規範化是一歷史性的偉大貢獻,正因為有了詩韻,我們今天讀起古詩詞還是朗朗上口,中國各地的方言很多,發音差異很大,但是古人的詩朗誦起來都很押韻。正是有了詩韻的規範,才使我們的語音統一起來,才形成今天的普通話。

    其實詩人寫詩最注重的是意境,對於平仄韻律並不苛求,很多詩都是以後反覆修改而成的。

    寫詩一旦達到一種境地,對於平仄韻律自然就會一氣呵成。我自已也寫詩,走初也不講什麼平仄格律,說白了充其量也只不過都是些打油詩,後來慢慢的水平提高了,又用詩韻重新修改一下,就比較象一首詩了。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人說特朗普是美國最差總統,你認同嗎,如果不認同,你認為誰最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