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三千年讀史看人生起落
-
2 # 葉飄刀
這裡大致說一下,劉備攜民渡江帶著百姓一起跑的理由。
首先,攜民渡江,是劉備有計劃,有準備的行為,要知道劉備早期敗仗無數,被打得落荒而逃的情況數不勝數,為何偏偏只有這次攜民,顯然劉備是故意的,有計劃的。
第二,攜民渡江可以讓劉備獲得荊州民心,劉備攜民渡江還跑去襄陽晃了一圈,讓開城放百姓進去。說實話剛剛才有躍馬檀溪的事情,蔡瑁這些敢開城門不,誰知道劉備有沒有把士兵藏在百姓中。而且此時曹操大軍壓境,外邊形勢不明,誰也不敢妄自開這個城門。但不開,民心就丟了,劉備就得了。而且稍微有軍事常識的人,就知道帶這麼多人走,必然被曹操追上,可以說從帶百姓開始,劉備就知道了百姓必然會遭遇曹操的攻擊,那麼曹操也丟了民心。
第三,給曹操製造麻煩,曹操來打荊州是不假。但曹操是來佔領的,他是要把荊州變成自己的地盤,又不是來搶劫的。劉備要是自己跑了,曹操佔領之後,估計派兩個官吏,貼兩張安民告示就搞定了。可能還會開倉放點糧食收買一下民心,現在可好,劉備把百姓都帶走了,長坂坡一戰,劉備大敗,他倒是瀟灑的拍拍屁股,不再攜民自己跑了。但這數萬百姓被打得崩潰,四散逃跑,爛攤子怎麼辦,必須得曹操來收拾,這可不是兩三個官吏就能解決的。數萬百姓四處流竄,如果一個控制不好,有人在裡邊煽動一下,弄不好就是第二個黃巾之亂,曹操是來佔領荊州的,不是來搞亂荊州的,荊州的情況,劉備不心痛,他要顧忌,劉備這攜民純屬在給曹操添亂。
有人可能會問,為了這三個好處,劉備就願意冒著生命危險,來攜民,帶著百姓必然被曹操追上,這個誰都知道的?
事實上曹操也是追上了劉備,長坂坡一戰,雖然看著趙雲、張飛大大的露了臉,但都無法掩蓋劉備慘敗,被打得老婆孩子都丟了的情況,為了這三個好處,冒這麼大的風險值得嗎?
其實關於這一點,劉備早做了兩手準備。
一,預警系統,帶著這麼多百姓,百姓的速度哪裡比得上士兵,那必然長長的拖在軍隊後邊,這是什麼,天然的預警系統。曹操追來,必然是先追上後邊的百姓,百姓一亂,就說明曹操兵到,劉備就有了應急反應的時間,而且等到曹操殺散了百姓,自己的軍隊恐怕也被百姓衝散。事實也是如此,要不是軍隊百姓彼此交錯混亂,拿來的趙子龍的七進七出,要知道當初呂布在曹操大軍面前試圖突圍是失敗了的。
二、遣走了關羽。長坂之戰,劉備一方少了兩個重要人物,也就是關羽與諸葛亮,他們是去江夏說服劉琦去了。這裡就奇怪了,諸葛亮和劉琦有舊,他去還說得過去,在這個曹操隨時殺來的時候,調走關羽這麼一員大將,是為何。如果劉琦不答應,以當時劉備的情況,去個關羽能拿下江夏,如果劉琦答應,有沒有關羽也不重要,就關羽那個眼高於頂的樣子,不論是保護還是求人他合適嗎?
派他去唯一的用途就一個,他是劉備手下曹操最為看重的武將,而且曹操清楚的知道關羽和劉備的關係。這就是當初關羽只收了赤兔馬,並且掛印封金離開的事情。這種情況下,即便劉備不幸被抓,那麼曹操如果想得到關羽,必然不會殺劉備,殺劉備則關羽諸葛亮很可能投向孫權,而只要劉備活著就不怕關羽不來。劉備讓關羽提前離開就是怕萬一交戰,關羽出了意外,他就少了這個保命符了。
當然即便如此,劉備還是會冒很大的風險,但是就算不帶百姓,曹操就一定追不上嗎?
而且如果劉備這點風險都不敢,他也不會從賣草鞋混到三分天下有其一了。
最後總結一下,其實劉備是不是真為了百姓檢驗方法很簡單,長坂之戰後,劉備還有沒有繼續帶著百姓一起跑,帶著就是真的,丟了自己逃命就是假的,就是如此。
-
3 # 李虎79079
人嘴兩張皮咋說咋有理,往正了說是愛護百姓,怕曹操搞屠殺,往反了說,老百姓的人群可以拖緩曹軍的速度為自己爭取時間。把老百姓聚成堆,擋在曹操面前,你殺不殺?不殺我走了,你殺了就是歷史的罪人,民心大失,在你殺的時候我還是能走的。如果不帶百姓,劉備的速度是要快些,但是被曹操追上的可能還是很大的。蘇有朋版的倚天屠龍記中陳友諒荒島對陣金毛獅王謝遜時的情景與劉備這段很是相似,大家可以看看
-
4 # 朵朵佬爺
說劉備攜民渡江是陰謀詭計,我不贊同。劉備愛民,是一種政治選擇。劉備拿自己與曹操作了對比,愛民,是劉備的政治智慧。說劉備用百姓作人肉盾牌,阻止曹兵,結果如何?老婆死了,兒子也差點死了,這是劉備想要的結果嗎?劉備輕裝簡從,只要渡過長江,曹操是很難追上的。你看,張飛一人守住木橋,曹軍便無法前進,如果孔明還打個埋伏什麼的,曹軍更不敢窮追了。劉備為何要帶百姓走呢?我想有三個理由:一是,擔心曹軍報復,之前有火燒新野、水淹曹軍等戰役,曹仁敗的慘,很可能報復。二是,當時人口很寶貴,有人口才有財富,因為東漢末年人口大減,人少地廣,無人耕作,佔了地盤,沒人耕種,還是沒有收成。劉備想把人口帶入新的根據地,以利後圖。三是,劉備軍隊與百姓有密切關係,許多百姓又是劉備軍人家屬,必須帶走,方可穩定軍心。
-
5 # 海洋377791
感謝邀請,在這裡帶給大家不一樣的劉備。先看一下劉備的年齡,快五十了。到了這個歲數,一事無成,為什麼?因為自己以前貪生怕死過,丟下部隊逃跑過。好不容易有了點小成績,在跑!對不住自己呀!當然,當時曹操大軍已到,必須要跑。自己一個人跑,跑到哪裡都會任人宰割。人多點跑,到哪裡都會受到關注。
-
6 # 虹貓大俠
一、人口基數的影響
早些時候,回答過類似的問題,三國時期這幾十年的征戰,人口下降是非常嚴重的。漢桓帝時期,人口數量一度達到鼎盛,有官方統計的資料,全國上下人口5600萬,這在當時是非常了不起的數字。但是隨後出現的土地兼併、各種自然災害、黃巾之亂、諸侯爭霸等,人口減少是非常嚴重的。到公元263年蜀國滅亡的時候,有一份人口統計表:蜀華人口94萬;吳華人口230萬;魏華人口443萬。
早期爭霸,各地諸侯對百姓重視度不夠,軍功又是以人頭為標準,濫殺百姓這樣的事情時有發生。甚至軍糧不足,都有吃人的現象。
到了爭霸中後期,各諸侯也意識到人口問題的嚴重性。沒人就意味著沒法徵收賦稅、沒有兵源。各諸侯一方面穩定本地區的人口,另一方面還要掠奪外勢力的人口,比如曹操放棄漢中,就將漢中一地的人口大部分都遷走,使得劉備得地不得人。比如諸葛亮一出祁山連奪三郡,因街亭失利,不得不撤退時,就遷走三郡不少百姓。
新野是不能守了,如果不遷走百姓,這些人口財富都會留給曹操,換誰也不甘心!
此外,劉備在新野期間,招募了不少士兵,如果只帶兵走,留下士兵的家眷,難保不會出現士兵叛逃的情況!
襄樊之戰,東吳奇襲荊州,關羽派使者打探訊息,帶回一堆士兵家書,造成大批士兵叛逃就是“後車之鑑”。當然“後車之鑑”沒什麼借鑑性,但是這些情況,有政治眼光的人是可以預見的。為保險起見,必須遷走士兵家眷。那麼遷走士兵家眷是遷,遷走全縣百姓也是遷,幹嘛不全遷走?
遷走全縣百姓其實是有可行性的,因為他最初的目的地是襄陽。走到襄陽中途也沒有發生什麼意外。只不過襄陽被蔡瑁等佔據,打亂了劉備的計劃。此時劉備已經是騎虎難下,去江陵路途遙遠,不得不轉道去江夏,在當陽被曹軍趕上。
這些百姓事後也沒有被曹操斬盡殺絕,而是將他們全部遣送回原地。可見此時人口少的硬傷,已經引起了諸侯們的重視!
-
7 # 如切如磨
就《三國演義》而論,這確實可以看做劉備的仁德愛民之舉。
首先要說演義中的新野之戰是諸葛亮第二把火燒了曹仁,是劉備打贏了。然後劉備把新野的民眾一起遷到了樊城。
其次,曹操聽從劉曄的計策派徐庶假意招降劉備。且有言在先,如果不投降,“軍民俱戮,玉石俱焚”。要知道那年月人命如草芥,說殺那就是要殺的。何況曹操是有屠城的前科劣跡在前的。誰能保證曹操只是說著玩嚇人的?劉備又絕不肯投降。怎麼辦?留百姓在城裡拿命賭曹操心情是否美麗?所以只能帶百姓一起逃亡。
再者,演義裡交待了是由百姓自由選擇的。百姓一是迫於生命遭到威脅,二也是擁戴劉備,這才攜兒帶女的追隨逃亡。
無論如何,劉備沒放棄百姓這是真的。他豈會不知拉著百姓行軍,那純粹等著曹操攆上來搞他,絕對是有生命之虞的,他那點人馬根本擋不住。說劉備拉著百姓墊背,有意敗壞曹操愛民的名聲,我覺得靠不住。戰爭狀態下的曹操豈會在意這些細枝末節,屠城的事情又不是沒幹過。能幹掉劉備這個心腹之患,拉些百姓陪葬又豈會在意。被派遣出來追殺劉備的虎狼之師更不會在意這些了。
《三國志》裡也記載了劉備領著民眾一起逃亡,中間到過荊州,沒聽諸葛亮的話幹掉劉琮取荊州。反而荊州許多民眾出來投奔了劉備,等到了當陽已經有十萬之眾。劉備自己還說,成大事要以人為本,現在大家跟著我,我又怎麼忍心棄他們於不顧呢!所以能看出,劉備仁德得人心的說法並不是弄虛作假的,他的確有著非凡的人格魅力。
最後得說,興,百姓苦;亡,百姓苦。戰亂荼毒的永遠都是百姓,無論百姓是出於自願還是受到脅迫,終究是在恓惶中掙命罷了。
-
8 # 泊圖泊途
《三國演義》中百姓扶老攜幼追隨劉備,堪稱古今罕見,海內奇觀。在曹操及其謀士的眼裡,這是劉備的套路,完全影響了曹操的計劃。
劉曄說:“丞相初至襄陽,必須先買民心,今劉備盡遷新野百姓入樊城,若我兵徑進二縣為齏粉矣;不如先使人招降劉備。備即不降亦可見我愛民之心。”——《三國演義》
劉曄認為劉備帶著百姓是劉備的行為,而並非百姓主動的意願,曹操想平定一個地區,必須要收買人心,要是讓百姓遭受滅頂之災,並非是個好方法。
畫面一轉,到了劉備奔逃的場景,的確有不計其數的人追隨劉備,但這不是劉備逼的,是他們自願的,劉備也說過,有願意跟隨的就跟隨,不願意的可以離開,百姓大哭,沒人願意走。
《三國志》中也記載了類似的畫面,劉表死後,劉琮投降,諸葛亮建議此時攻打劉琮,荊州可得,劉備表示不忍心,他們呼救於劉琮,劉琮非常害怕,什麼也沒做,但是荊州很多人都改為追隨劉備,有人勸劉備放棄百姓,不然很快就被曹操趕上,劉備說:“必以人為本,今人歸吾,吾何忍棄去。”(《三國志》)
的確是不忍離開,不過事情還向著對劉備不利的方向發展。
曹操最終還是來了,結果就是劉備連自己的老婆和孩子都顧不上,百姓更是被衝的星散,“先主棄妻子,與諸葛亮、張飛、趙雲等數十騎走”的慘狀(《三國志》)。
劉備此時可能也心灰意冷,認為百姓是他唯一的翻盤點,把這些人作為自己的資本,沒想到,強大的曹操還是給了他當頭一棒。
-
9 # 海洋257307482
很多人看過我的團長我的團吧!他們第一次往回殺的時候,龍妖聚集了多少人?最後回來的是幾個人?劉備可是有好幾次為了性命,家眷兄弟下屬都不考慮的人,這點和他祖宗一樣,個人認為這次劉備帶很多百姓一起走,只是變相的拖延了曹操追上自己的的時間,而且還能留下一個仁義的名聲
-
10 # 過路閒人路過
故事是劉備勢力弱小,曹操勢大,不能硬碰只好逃跑,但劉備逃跑前在想自己走了新野的老百姓怎麼辦?萬一曹操佔據新野後屠城,變成劉備自已一個人的事牽連這麼多老百姓性命,於是大仁大義的劉備就連同據說十萬的老百姓一起逃跑,老百姓也寧死也要追隨劉皇叔,這是多麼動人的事情,滿滿的正能量。
可惜,演義描寫的如何可歌可泣,也改變不了事情嚴重的不合理,更掩飾不了真相。
長話短說,首先劉備在新野不停散播曹操會屠城的訊息,逃跑前一把火把百姓家園燒掉,如此情況下百姓跟隨劉備逃跑,這些百姓有兩個作用,首先在古代最重要的資源就是人囗,有人口才有生產力才有兵力,如果能成功直奔江夏,這些老百姓就是重要資產,馬上增加生產力和兵力。如果逃不掉的話,這十萬百性就可以充當人肉盾牌,而後來發生的事情就很好的證明了這一點。
是個人都知道以劉備當時實力被曹操鐵騎追上必死無疑,帶著眾多百姓最起碼可以製造混亂而診機逃跑。最後結果就是一貫套路,曹操大軍一到,劉備還管什麼兄弟妻兒,馬上利用自己的逃跑天賦逃之么么,這不是偶然事件,劉備早有前科,劉備逃跑到袁紹賬下時就是自己先跑,還關心什麼鬼兄弟,這回只是舊調重彈,兄弟妻兒死了不要緊,自己能跑掉最重要,沒有這麼多百姓參雜一起,趙雲還能趁混亂去幫劉備找妻兒? 當然那些老百姓也是混亂中死傷無數。
劉備的確是千古奇才,千古第一偽君子當之無愧,絕活就是會裝,會賴,逃跑跑的快。
-
11 # 四川達州人
呵。
問題不在這裡。
問題是,劉備軍的主力,關羽帶領軍隊乘船已經順漢江南下了。剩餘伴隨百姓而走的不過千把人。之後路過襄陽,更多百姓被曹操屠城的名聲嚇跑,跟隨劉備向南。
這個時候,仁義道德的劉備就應該召回關羽所領軍隊,一路護送百姓去向江陵。
可惜,曹操輕琦5000追擊過來,丟失兩個女兒的劉備與張飛趙雲領幾十騎兵,跑了。將百姓丟給瞭如狼似虎的曹軍。
-
12 # 世外桃源ok
三國時期,曹操佔天時、孫權佔地利、劉備占人和。劉備只有老百姓獲得人心,當時新野得到訊息,曹操南下是屠城,老百姓都願意跟隨劉備,劉備講的是人義道德,心甘情願犧牲自己,帶著老百姓逃亡!
-
13 # 5555火山
首先,人就是一大資源,再者劉備逃跑時帶上諸多百姓,就是曹操追上,混在人群中,找個劉備也是增加難度的。曹操作為一方諸候,他攻下一地,也決不會大開殺戒的,我想劉備一定作了宣傳:曹軍殺到,雞犬不剩。百姓也就跟著跑了。
-
14 # 快樂老男孩Pro
三國演義中,曹操是個奸滑小人,羅貫中尊劉貶曹使然。曹操每攻破一城,如果無力設防,就會屠城。所以,新野百姓害怕,跟著劉備,最起碼劉備仁德,愛民如子,所以不是劉備非得帶他們,而是他們非得跟著,所以劉備下令,願意跟著逃的就跟著,不願意跟的就留下。這才出現全城百姓攜老帶幼的跟隨劉備逃亡。
-
15 # 鄺生24
一:劉備帶領十多萬百姓逃亡是假的。劉備勢力弱小被曹操追殺,自己逃命都顧不上還帶什麼百姓?二:曹操有一規定行軍不準傷害百姓和農作物,自己的馬踏了麥田要割發謝罪,曹操不殺百姓老百姓何需逃亡?三:劉備是利用百姓為肉盾阻止曹軍追殺才是他的目的。
-
16 # 櫻良同學lz
其實這是那個時代的一種特徵吧。
曾經官渡之戰的時候,曹操也帶過百姓遷徙。
劉備帶百姓遷徙,是以人為本。其實是以人為資本。因為古代戰爭中,人口是很重要的資源。
劉備帶人走,實際上是為了一方面可以為日後補充兵員,另一方面也可以讓曹操佔領新野的時候,沒有兵員補充可用。
後來漢中攻防戰的時候,劉備雖然佔領漢中,但曹操預先就已經將漢中大部分的百姓遷走。
曹操這麼做也是為了遏制劉備的戰爭潛力,同時也為自己的戰爭資源增加了一大筆籌碼。
所以其實劉備這麼做是為了長遠考慮。
回覆列表
沒辦法,在東漢末年,天下大亂,戰爭幾乎每天都在發生,百姓苦不堪言,每天都要面對被殺、徵兵、徵糧等事,好多人被迫離鄉背井。由於飢餓,時有食人事件發生。而當時各諸侯只顧攻城掠地,誰管百姓死活。而劉備卻是另類,劉備是對百姓最好的,曹操孫權都屠過城,而劉備卻沒有這方面的記錄,劉備向來施仁德於四海,別管劉備是虛偽也好,是圖名也罷,但劉備卻是一直在這麼做。
曹操南下攻打劉備時,曹操在徐州屠城之時已滿城風雨,又加之劉備確實對百姓好,說愛民如子並不過分。百姓聽聞曹操要來,有哪個不害怕,所以願意跟劉備走的太多了,三國演義對這方面的描寫也很細緻。
三國演義第四十一回
操大怒,即日進兵。玄德問計於孔明。孔明 曰:“可速棄樊城,取襄陽暫歇。”玄德曰:“奈百姓相隨許久,安忍棄之?”孔明曰: “可令人遍告百姓:有願隨者同去,不願者留下。”先使雲長往江岸整頓船隻,令孫乾、簡 雍在城中聲揚曰:“今曹兵將至,孤城不可久守,百姓願隨者,便同過江。”兩縣之民,齊 聲大呼曰:“我等雖死,亦願隨使君!”即日號泣而行。扶老攜幼,將男帶女,滾滾渡河, 兩岸哭聲不絕。玄德於船上望見,大慟曰:“為吾一人而使百姓遭此大難,吾何生哉!”欲 投江而死,左右急救止。聞者莫不痛哭。船到南岸,回顧百姓,有未渡者,望南而哭。玄德 急令雲長催船渡之,方才上馬。劉備本來一天可以走上百里,帶著這麼多百姓,由於百姓拖兒帶女,推車擔擔,走路緩慢,所以一天才走十餘里。劉備明知曹操騎兵就在後面疾馳而來,還是不捨百姓,與百姓一起共進退。
三國演義第四十一回
眾將皆曰:“江陵要地,足可拒守。今擁民眾數 萬,日行十餘里,似此幾時得至江陵?倘曹兵到,如何迎敵?不如暫棄百姓,先行為上。” 玄德泣曰:“舉大事者必以人為本。今人歸我,奈何棄之?令張飛斷後;趙雲保護老小;其餘俱管顧百姓而行。每日只走十餘里便歇。由此看可出,劉備在三國哪個年代,確實對百姓不錯,所以才深受百姓愛戴,後來曹兵追到,無奈率諸葛亮、張飛等奔逃,為了百姓,此一戰劉備失去了兩個女兒,一個夫人,趙雲只把劉禪與甘夫人救了回來。
無論三國志還是三國演義,劉備愛民之心是一樣的,在對待百姓方面,曹操孫權皆遠遠不如劉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