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倚齋聽風雨

    需不需要看個人習慣,書法不應該太多條條框框。只要能寫出好字,怎樣握筆都不重要,按自己的書寫習慣,怎麼舒服怎麼寫。

    古人醉酒後肆意寫字畫畫,哪裡還會在意握筆的姿勢,和後人定下的諸多規律。

    過於遵循規律,會使人食古不化。

  • 2 # 若荷

    捻管即轉管、使管、搓筆管是毛筆書法中調鋒的一種技巧,就是運用手指捻動筆管,管隨指轉,鋒隨管旋,即運用、手指將毛筆按順時針或逆時針方向旋轉進行調整筆鋒,使其留在字型中央位置,達到書寫順暢,力透紙背的藝術風格。一般來說,行草書法透過捻管的形式來表現字型"似流動的水、飄逸的雲",楷書尤其是魏體透過捻管起到穩健、蒼勁有力的收鋒效果。雖然書法的字型很多,需不需要捻管也是仁者見仁 智者見智,我認為行草隸籙等書法需要捻管,否則就無法做到中鋒運筆,特別是有弧形的字只有捻管才能達到最佳效果。《書譜》"真以點畫為形質,使轉為情性;草以點畫為情性,使轉為形質;草乖使轉,不成文字;真虧點畫,猶可記文;回互雖殊,大體相涉"。即說明捻管使轉的重要性。因此檢驗書法的優美,不用捻管的技能是無法掌控優秀書法作品的藝術境界的。不管從藝術表現手法還是從中鋒運筆到達較佳境地來說都是非常需要的。一份耕耘一份收穫,只有潛心研究和刻苦訓練,運用臂力、腕力、掌力和指力相互作用,並掌握捻管技巧調整筆鋒、力透紙背才能書寫出揮灑自如,運筆如神般的書法作品。也只能透過捻管的運筆技能才會使筆鋒在點畫的中心執行,最後將餘墨透過筆跡留在點畫中央,否則你會把毛筆握著很死,作品就會側鋒運筆,力透紙背的藝術境界就無法實現,書法藝術水平也不好會很好,不會有特色。雖然捻管與運腕之爭由來已久,但不是對立的,魏晉南北朝時期,楷行草書法都用捻管技巧。但到唐宋楷書很嚴謹,一般不用捻管,不過行草書法都是用捻管技法一直到現在。使用二指或三指頭捻管會產生行雲流水般的靈感藝術風格,也會體現不同的個性魅力、思維氣質、情感性格、品德修養和意志素養,就要好好把握各自的實際需求而決定要不要練習捻管的方法。

  • 3 # 中華花藝人樂姝含

    捻管,也就是用手指轉動筆管。這個手法由來已久,但是當代爭議頗多。

    1、捻管的作用

    1)使筆鋒順暢,確保書寫流暢。

    2)透過捻管保持中鋒運筆。

    中鋒運筆主要是在行書、隸書、篆書中使用。目前爭議的就是在中鋒運筆中是不是需要捻管。

    2、反對捻管的原因

    1)透過肘和腕的調整,已經可以確保中鋒,因此不需要動作幅度更小的手指捻管。

    2)由於執筆法的流變,在近現的一些執筆法中,捻管變得困難。而對於手指靈活度打不到的書寫者,主要是初學者,手指一二關節的細微動作比較難以達到。

    所以反對捻管其實也是在強調實現性和便利性。

    3、捻管的解析

    王羲之《筆法論十二章》中說“上捺下捻,終始轉折,悉令和韻……”王羲之不反對捻管,認為筆能隨指環轉,乃入閣帖。

    捻管運用的是手指關節,尤其是第一指節和第二指節,對手的靈活度和柔韌性要求高,非積年練習不可得。

    在整個書法過程中,手部動作從肩、肘、腕、掌骨、第二指節最後到第一指節,是一個從粗大到精微的過程。越是細小的動作,越能做更精準的筆法調整。相當於,有兩個秤,都可以稱5公斤的物體,其中一個的刻度指標比較大,是以公斤為單位:另一個則是以克為單位,可以反應更精細的重量。這兩者沒有對錯, 而是看度量的精度需求。

    在執筆法中,三指的執筆法比較容易實現捻管,五指執筆則比較困難。

    中國傳統文化中,其實很強調由心而發,最後發力於指尖。太極的動作緩慢綿長,其氣息卻可達於指尖,讓整個身體到末端都被調動起來,從而使周身通泰。

    古琴更是達到了金庸小說中‘左右互搏’的境界,兩隻手同時動作,然而動作方式,部位,方向,力度卻各自不同(古琴的左右手都要達到第一指關節)。但在這不同的手部動作中,卻達到了全身心的統一。故而自古華人把古琴作為與天地相同的途徑。

    故而在魏晉書家中,推崇捻管,也是這樣讓指尖和內心匯通一路,直抒胸臆,達到力透紙背,入木三分的境界。

    華人有個笑話說,麻將可以預防老年痴呆。因為打麻將的過程中,手腦高度統一,人的手部活動和腦補活動貫穿始終。而練習太極,古琴,書法,也讓人身體通泰,鶴髮童顏。

    但是捻管不可強求。根據自己的執筆法,手部靈活度和對於筆法的要求,順其自然就好,不用強求。希望各位書法的過程中,獲得內心的喜樂。

  • 4 # 書法魅影

    問這個問題的應該是初學者吧,恕我直言,初學者可以不用在意捻管問題,這是一個高難度動作。

    捻管的作用就為了調鋒,無論側鋒還是中鋒都是如此。

    捻管就是用手指轉動筆桿,幅度有大有小,也有五指、三指、二指執筆法之分,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你用起來舒不舒服,不舒服就可以不強求。

    捻管不強求,只是習慣問題,有些人一輩子都不怎麼會,有些人很快就回了,這都沒有關係,個人書寫習慣而已,有些人習慣用肘和碗調鋒,有些人習慣用手指調峰。

    另外大部分書家的字都是不用捻管,因為捻管降低了書寫速度,如今的書法家強調捻管就是為了強呼叫筆的豐富性,做到八面出鋒而已。這只是一種書寫風格,沒什麼值得炫耀,大家沒有必要太在意。趙孟頫的字就沒有必要去捻管寫。

  • 5 # 天趣齋

    捻管的目的其實就是調峰,是書家在書寫過程中,為了保持筆鋒的平順執行,對不遂自己心意的筆鋒進行適度的調整。清代以前,書家由於寫的多是短箋長卷,字型較小,書寫時手臂的動作幅度不是很大,故沒有捻管的技術需要。進入清代以後,隨著碑派的興盛,書家們都愛寫一些字型較大的篆書和隸書,筆畫增粗加長,需要拖、拉等技術動作,加上長鋒羊毫的大量使用,其彈性小,復原性差,遇到轉彎處若不捻動筆管,筆鋒就有可能出現扭結或叉散的現象。清代的鄧石如愛用長鋒羊毫,故提出“懸腕雙鉤,管隨指轉”的書寫方法。但在近現代書家沈尹默看來,王羲之從正在專心寫字的王獻之背後薅拔筆管還唯恐他捉不牢呢,豈能任由筆管在指尖隨意轉動?在具體的書法實踐中,我覺得寫比較大的毛筆字時,尤其是篆書和草書,在轉折過程中,因為毛筆的“執拗性”,有時還真需要捻動筆管不可,否則再寫下去,勢必會出現不可控的敗筆。捻管動作的需要與否,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取決每個人的書寫習慣,不可一概而論。

  • 6 # 呂永亮

    關於‘’捻管‘’技術本人曾經介紹過,這是書寫“篆體”時的專用技術。

    隨著時代的字型演化,‘’捻管‘’技術伴隨著篆書漸漸的退出了歷史的潮流並幾乎失傳(其它字型都可用功力來強行完成)。如上一輩的沙孟海等大師們都不太瞭解“捻管”技術的應用。

    今天再介紹一次“捻管”,此技術是需要‘’三指抓筆‘’才能發揮出來的技術!

    網友們看過書寫“篆書”嗎?為什麼很多‘’名家‘’在書寫時既寫的慢又要進行描筆與補筆嗎?

    原因就是不懂“捻管”技術另外加上功力不足!

    毫不誇張的說,只要掌握了“捻管”技術的應用,基本上在一年左右保證你寫的“篆書”線條沒有“敗筆”。而不懂“捻管”技術的人卻可能寫上十年也不得要領……

    “捻管”是一門美妙的技術,可惜‘’五指抓筆‘’是體會不到的啦……

  • 7 # 超級老爺129998155

    不管你使用什麼樣的手腕技巧只要你能隨時調到你所需要的筆峰的角度我認為就可以!需不需要只是一個人的習慣而已!!

  • 8 # 一笑貫長天

    捻管是一個高超的書法技巧!

    捻管適合於那些手指異常靈活的人,學會捻管對書法的進益幫助特大,但是,對於不適合的人群,學習捻管不但沒有幫助反而是被弄得手忙心亂,無所適從。

    捻管對於調鋒,對於書法的細部,極其轉折的厚度都有莫大的幫助,而且在高速行筆時,如果你能夠做到捻管與轉腕相結合的話,那更是一件相得益彰的事!

    有人說捻管適合篆字或是草書,其實寫楷書時捻管也會使你的楷書厚實,飽滿!

    捻管是好,但是,我不建議初學的人去學,手指不夠細緻,靈活的人也不要學。如果你自認為是個心靈手巧的人,那麼你最好學捻管,真的好!

  • 9 # 素里布衣楊半

    書寫時需不需要捻管,大概由兩方面因素決定。

    第一:和書寫的字型有關。

    捻管這個動作在書寫需要較慢的楷書中有時要使用這個

    技術,尤其是轉折處,臨時藉助捻管以完成結構上的

    完美,楷書的運筆速度比較慢一些,給捻管的動作提供

    了相應的時間,當然這並沒有強行的規定,如果你能

    保證書寫的質量,不用透過捻管就更好了。

    我比較確定的是新魏碑的書寫是一定要使用捻管技術的,

    沒有捻管的動作新魏碑字型是寫不出來的,因為寫新魏碑

    的所有轉折都是外方內圓的特徵,靠捻管寫出內邊鋒圓轉

    而外邊鋒方剛的效果,不掌握此技術即是寸步難行。

    另外北魏造像的一些碑貼也必須使用類似捻管的方式,

    這種技術和目前大家經常使用的捻管有一些區別,

    它是藉助大角度側鋒行筆,轉折時略帶微小的捻管動作。

    一般像寫行書,草書不宜使用捻管技術,主要原因是

    捻管並不適合書寫較快的字型。

    第二:小筆寫大字要用捻管

    有時遇到用小筆寫大字的情況,就要藉助捻管來加以控制,

    這是一種臨時隨機應變的一種方式,不得以而為之,毛筆

    的尺寸選擇的合理就不會發生這種情況。

    至於書法需不需要捻管,並沒有硬性的規定,這完全取決於

    書寫的內容和個人的習慣,不要在此事上過於糾纏。

    使用捻管技術到底好還是不好呢?我的答案是不好,我

    認為書法的技術是越簡單越好,只要能保證書寫效果,你

    採用的技法越簡單越好,但有人已經習慣使用捻管,同時

    又能寫出好的作品,也應該鼓勵一下吧,畢竟使用較複雜

    的技術也不能算錯。

    附圖照片:趙孟頫【惠竹貼】臨摹作品

    選自楊半撰書【中國書法臨摹創作全集】

    元代卷(趙孟頫篇)

  • 10 # 南宮華亭

    這類問題,要問問沈鵬張海劉洪彪胡抗美張繼等醜書大師們的心得。他們最喜歡故弄玄虛,神秘莫測,方顯大師水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吃什麼東西或者是用什麼牙膏會防止牙齒敏感、神經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