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博聞經略
-
2 # 小傷聊史
在赤壁之戰後,隨著劉備孫權在南方逐漸做大,三足鼎立之勢形成,事實上已經是三國時期了。再後來,曹操稱魏王,劉備稱漢中王,可以說都有了自己獨立的王國,孫權至少也是大諸侯國,這樣三國已經是名副其實的存在了。而漢獻帝的存在,名義上是大漢皇帝天下之主,其實連周天子都不如。
更何況,三國的形成曹操是出力最多的,我們通常所說三國最精彩的時段也是曹操生前,所以我們沒必要因為他們之上還有一個有名無實的漢獻帝,就否認曹操是三華人物。
至於曹操最後沒有稱帝的問題,我想只不過是個虛名,實在沒必要斤斤計較。站在曹操角度想:“我是魏國大王,地盤我最大,權力我最大,我稱帝和不稱帝又有什麼兩樣。"
-
3 # 偉煒717
理論上沒有,但實際上已經三國時期了,而且三國的形成是個過程,與曹操有些密切的聯絡,不說曹操三國就沒有完整性了。
-
4 # 青梅煮酒品三國
我們提到三國就會想到曹操,是因為我們對曹操一生為曹魏所付出的認可。曹操一生征戰無數,統一北方奠定曹魏的基礎,而且曹操死時已有三足鼎立的雛形。
亂世梟雄曹操生於東漢末年。東漢末年天下大亂,天下去了英雄豪傑同時興起。曹操從小機靈聰明,很有謀略、權術。
曹操採納申不害、商鞅的治國方法;通曉韓信、白起用兵的奇謀良策。曹操用武力征討四方,擊敗佔據四州之地,盛世無敵的袁紹統一北方,為三分天下佔得一席之地。
馭人之術曹操廣招天下飽學之士,文有荀彧、郭嘉、賈詡等名士,武有“八虎騎”、“五子良將”,更是號稱有上將千員。曹操能人善用,按照每個人不同的才能授予不同的官職,發揮他們各自的特長。
曹操懂得剋制感情,講求策略,不記私仇,最終能夠總攬朝廷大權,完成魏國大業。這都是因為曹操具有卓越聰明策略。曹操完全具備一國領袖的條件。
三足鼎立雛形劉備入主蜀地後,三足鼎立的雛形初現。無論我們是在《三國演義》中還是在《三國志》中瞭解的三國,只要看到曹魏二字,我們都會認為曹魏的曹指的就是曹操。其實在建安二十二年時,曹操已經開始享受皇帝的所有待遇了。而且立曹丕為魏國太子。
-
5 # 北疆同心聊歷史
曹操的確沒有活到三國時代,但是每當提到三國,我們卻總是會聯想到曹操。曹操這位亂世梟雄,即便到了三國時期,也是個繞不開、甩不掉的重要人物!
為什麼會這樣?這是因為三國時代之所以能夠形成,與曹操為之奠定的基礎有著脫離不開的聯絡。
曹操本是東漢末年的一個小官,曾經與大將軍何進關係密切。自十常侍作亂以來,東漢朝堂上更加昏暗了。此時的漢朝己猶如一株百年老樹,表面上枝幹雖完整,但內裡筋脈卻己接近枯萎。而宦官亂政則加速了東漢王朝,這株百年老樹的枯萎速度!
何進想要剷除亂政的宦官,以便重整朝綱,同時也便於自己排除政敵、掌握大權,然而大將軍何進卻是個志大才疏而又目光短淺之人,他置曹操的良言不用,為了增強與宦官集團攤牌時的力量,竟然想出了召集董卓進京相助的餿主意!
而當十常侍察覺到危險時,便搶先動手矯詔謀殺了何進!此舉激怒了袁紹、曹操等人,他們率兵殺入宮中,將宦官集團一舉摧毀了!然而此時已經無法阻止董卓進京了,董卓入京之後很快就掌握了權力,憑藉武力迫使皇帝與群臣屈從!反對董卓造逆的丁原被殺害了,袁紹也逃離京師去外地發展勢力了。而曹操在謀刺董卓不成後,也逃回了家鄉招兵買馬,逐漸拉起了一支隊伍——這是曹操起家的基礎和起點!
隨後曹操與諸侯們聯合討伐董卓,迫使董卓遷都長安,回到了自己的根據地。而隨後在司徒王允的“美人計”下,董卓、呂布“父子”反目成仇,最後董卓被呂布所殺,董卓的餘部隨即大亂。此時不僅長安洛陽亂成了一鍋粥,那些原本聯合討伐董卓的“聯軍”,也因利益爭多而發生了有人調侃的“賊殺賊來狗咬狗”的爭鬥,整個天下都亂了套,天子的權威沒有了,朝廷的統治秩序也不復存在了!
曹操的勢力在此期間得到了充分的發展,他先後消滅了若干小軍閥,最後又把天子劫遷到了許都,從此以後不僅有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政治優勢,而且在漢獻帝這個傀儡皇帝的掩護下,也更有利於名正言順地繼續壯大自己的勢力。最終曹操擊滅了袁紹以及其他一些政治勢力,基本上統一了北方的大部分地區——而且儘管經受了赤壁之戰慘敗的損失,但曹操仍然可以掃除盤距在西涼的馬超、韓遂,以及漢中的張魯,鞏固了北方的統一,為以後魏國的建立,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不僅如此,就是南方的吳、蜀兩國能夠建立,也與曹操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若無曹操南佂則荊州的劉琮也就不會投降,那樣南方就依然會是荊州劉琮、東吳孫權、西川劉章,這三分勢力平分天下的局面,而劉備仍將是無地容身!可以說是曹操的南佂,打開了南方的僵局!曹操消滅了劉琮勢力,間接為孫劉兩家打開了局面!
曹操在赤壁之戰中折戟沉沙,因其力量遭到了摧折,而難以再對南方有所作為,故而南方才會輪到孫劉兩家爭奪!最後劉備西佂四川打敗了劉璋,佔領了四川以及漢中地區,為蜀漢的建立打下了基礎。而後又經過了孫權派呂蒙白衣渡江,襲荊州、殺關羽等一系列混戰之後,吳國的框架也基本上構建完畢了!而到了這個時候整個三國的框架便已基本搭建完畢了,不過曹操並沒有纂漢,在三國即將出現以前他便去世了。而後隨著曹丕篡漢、劉備稱帝、孫權稱王(後稱帝),名存實亡的漢朝政權便徹底終結了!
綜上所述:曹操雖然是三國之前的人物,但是三國的形成卻與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因此才會使我們每當提到三國時,總是會聯想到一代梟雄——曹操!
-
6 # 仁者厚德載物
公元220年曹操死後,曹丕廢漢獻帝稱帝,建立曹魏政權,東漢王朝滅亡。
公元221年,劉備在成都稱帝,國號漢,以繼承漢朝正統,史稱蜀漢。
公元229年,孫權稱帝,國號吳。三國時代至此才正式開始。
曹操雖然沒有活到三國時代,卻是三國時代的開創者,沒有曹操篡奪東漢朝廷的大權,東漢王朝就不會被曹魏政權滅亡,也就沒有三國時代的產生。
事實上,不僅是曹操沒有活到真正的三國時代,很多著名的三國時代人物都沒有活到三國時代真正開始。
如果從孫權稱帝建立吳國算三國時代正式開始,不僅曹操沒有活到三國時代,連劉備曹丕都沒有活到三國時代。
而號稱三國第一名將的呂布在公元199年就被曹操殺害。董卓、孫堅、孫策、袁紹、袁術、關羽、張飛、孔融、華佗、曹衝等三國著名人物都在東漢滅亡之前就已經去世,卻都被認為是三華人物。
一般狹義的三國時代是從公元220年曹丕滅亡東漢建立曹魏,公元221年劉備建立蜀漢,公元229年孫權建立孫吳,三國時代才算正式開始。
而廣義的三國時代是從公元184年東漢末年黃巾起義開始,尤其是從公元189年董卓進京掌握東漢王朝的大權、東漢王朝名存實亡就已經開始了。
-
7 # 房產日記
首先非常感謝在這裡能為你解答這個問題,讓我帶領你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
放過陳琳,說明曹丞相氣量大。
允許張秀投降,說明曹丞相心胸寬廣,能容天下難容之事。
青梅煮酒,說明曹丞相有識人之明。
待關羽七日一大宴,三日一小宴;上馬一提金,下馬一提銀,可謂是惜才。
待郭嘉,可謂是言聽計從,郭嘉病死曹操哭之甚哀,時時懷念,可謂是明主。
可是後世我們看到的確實一個狡詐、兇厲、多疑的小人形象。
曹操之所以被黑,大體有以下原因:
1、好色。曹丞相不只是好色,據傳還喜人妻,所以就犯了忌諱了。
2、諱疾忌醫。拒絕腦外科手術,多疑而殺了神醫華佗,氣的華佗臨死前一直罵“多疑也是病”。
3、亂說話被人抓住話柄了。“寧可我負天下人,不可天下人負我”,當然,這是後世小說裡編造的。
但總體來說,曹丞相絕對是橫推一個時代的牛人,打的孫吳西蜀結盟才能勉強抗衡,打的西蜀困死在四川。
在以上的分享關於這個問題的解答都是個人的意見與建議,我希望我分享的這個問題的解答能夠幫助到大家。
-
8 # 飛龍一把刀
封建社會講究一家姓的年代,記錄歷史的官員又要遵循達官貴人的訴求,也就是說歷史不可以重演,很多歷史留下許多懸念,只有透過考古來彌補歷史的缺陷。因此,三國便是三姓年代,曹操屬一家獨大的局面,離開了曹操便不可能有三分天下之說,
-
9 # 方圓論壇
嚴格的來講,曹操確實算不上三國時期的歷史人物。之所以現在很多人認為曹操是三國時期的歷史人物,其原因也很簡單。因為現在很多人把東漢末年黃巾之亂後的那段東漢亂世時期也算作了三國時期。這樣來說其實也並無不可。因為東漢的末代皇帝漢獻帝劉協嚴格意義上來說是當了一輩子傀儡的。從最早的董卓,再到後來的曹操。劉協這個皇帝當的也是真憋屈。也沒有什麼存在感。所以把劉協時期默許為三國時期貌似也並無不可。
而且曹操把他算作三國時期的人物也並沒有什麼錯。曹操是建安二十五年正月病逝的。而同年十月曹丕就稱帝了。也就是說曹操理論上也沾了一個邊。即使沒有這層關係。單純的把曹操和三國時期劃分開來也是毫無道理的。畢竟東漢末年和三國時期也屬於承上啟下的關係。並不能單純的以時間來粗暴的劃分。東漢末年很多人都活到了三國時期。那麼你說這些人屬於漢朝人還是三國時期的人呢?
曹操作為東漢末年三國時期這段歷史上一個重要的歷史人物,說起那段歷史時期自然是繞不開曹操。曹操幾乎貫穿了那個歷史時期所有的重大事件。有興趣的朋友可以去翻翻史書,到時候你會驚奇的發現。從漢靈帝執政末期開始,幾乎發生的每一次重大歷史事件都離不開曹操。從最早的西園八校尉,再到反對宦官,討董,以及之後的軍閥爭霸,再到挾天子以令諸侯。擊敗袁紹一統北方,北征胡族鎮壓胡族入侵等等重大歷史事件。曹操不僅有參與。而且還是其中重要的角色。要不是赤壁之戰曹操折戟沉沙敗北而歸,那麼根本就不會有後來的三國時期了。曹操就可以直接取代漢朝建立新的朝代。
所以說提起三國時期就想起曹操一點都不奇怪。畢竟曹操可以說是東漢末年的絕對主角了。他幾乎貫穿了整個那一段混亂的歷史時期。而且還是唯一一個差一點就結束了紛爭時期的軍閥。這就足夠奠定曹操亂世主角的地位了。
-
10 # 棲鴻看紅樓
三國是指魏、漢、吳這三個國家。第一位皇帝分別是曹丕、劉備、孫權。但是,三國的局面,並不是由這三個人締造的。
在東漢末年,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實際上成為漢朝的統治者,並且在他的多年奮戰之下,完成了中國北方的統一。
與此同時,劉備、孫氏父子這兩個軍閥集團,在遠離北方的蜀地與江南,也建立了自己的勢力範圍。但是到此時為止,他們還都沒有稱帝。不是謙遜,而是條件不成熟。
曹操死後,曹丕繼丞相位。經過一段時間的運作,曹丕代漢自立,國號為“魏”。為什麼要叫這個國號?因為當初曹操封魏王。
次年,劉備稱帝,國號為“漢”。再次年,孫權稱王,國號為“吳”。又經過幾年之後,孫權才稱帝。
很明顯,開創三國局面,曹操才是最大的“功臣”。
-
11 # 魔都怪獸
首先,曹操曹魏集團的開創者。為後面三國時期奠定基礎,提到三國不得不提起他。
其次,作為一個歷史上非常性格非常具有爭議的人物,具有多面性格的人,吸引許多研究者進行研究。
其三,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不管是出於何目的,曹操一直是丞相,代表著正統,不管你同不同意,他都可以以朝廷的口吻命令一些吃俸祿的諸侯大臣。
其四,曹操惜才,也是這個社會所認可的正能量,在對待關羽方面就能看出他的愛才如命。
其五,曹操本人多才。
不管是在政治還是文化修養上,曹操都可以數的著。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每次讀這首詩,都能感受到他的霸氣,這是一般人所不具備的,在當時也是很難得的。
-
12 # 自由的鷹28185386
曹操統一北方,成為事實上的北方統治者,在他人生的最後階段,先是赤壁受阻,沒有拿下江東,後沒有順勢拿下西川,給了劉備機會,卻又在漢中失利。就這樣,曹操成為後面三足鼎立的關鍵人物。
-
13 # 遊學行者
曹操,一個在三國時期響徹大江南北的名字,三國時期魏國的創造者,其一生傳奇無比,輝煌一生,而且文武兼修,精通謀略,厚黑學之道,其一生深謀遠慮,機智過人,同時又喜交英才,為人豁達,但其性格生性多疑,又受傳統思想的約束,雖然實力強大,但卻一生未稱帝,以漢朝宰相,將軍自稱。
在天下三分時,曹魏政權佔據的地盤最大,人口最多,軍事實力也最強,若非孫劉有聯盟在身,只怕曹操真能各個擊破,一統天下。
事實上,曹操統一北方,建立曹魏政權的道路一點都不比孫權和劉備建立政權的道路簡單。要知道孫權當時最大的對手就是曹操和劉備,而劉備此生遇到的敵人較多,除了孫權和曹操外,還有呂布、袁術。但曹操的敵人就很多了,當年關東諸侯組成聯軍時,曹操的敵人是董卓,後來曹操跟隨袁紹,對手又成了袁術,官渡之戰時,曹操的對手變成了袁紹,統一北方後,曹操又開始與劉表為敵,除此之外,公孫瓚、孫堅、呂布、馬騰、韓遂、劉備、劉琦、淘謙、馬超、張秀、李傕、孫權都是曹操的敵人。足見曹操建立曹魏政權也並不輕鬆。
-
14 # 金甲戰象
說三國曹操是繞不過去的話題。
為什麼?
是曹操確定的三國基本格局。挾天子以令諸侯取得政治上的優勢,擊敗袁術、呂布、袁紹統一北方;
幾乎所有決定性的戰役他都參與了。官渡之戰、赤壁之戰、涪陵之戰(是他間接導至的)……
基本上對外關係都是他安排的。接蔡文姬歸漢、殲滅膽敢入侵的北方民族、封日本女王為天皇……
若不是天意弄人,曹操會在有生之年統一中國。他是不戴CROWN的天子,沒有登基的大帝!
回覆列表
第一,如果你要按歷史算,不只是曹操,劉備、關羽、張飛、袁紹等都不是三華人物。但他們為天下三分尊定了基礎,就好比,努爾哈赤是清朝人嗎?這個問題,他建立的是後金,他是清朝的奠基者,提到清朝你能不提他嗎?
第二,三國時期就是一個概念,發展到今天也不知合不合理,廣義上的三國是從董卓進京開始的,也就是公元189年開始,到司馬氏代曹魏結束的,也就是公元266年。還有人說從曹丕稱帝,也就是公元220年開始。這個可能每個人的定義不一樣。曹操是不是三華人,全看你想怎麼定義三國。
第三,不管是《三國志》還是《三國演義》曹操都是很重要的人物,這兩本書也是我們瞭解三國的主要途徑,如果這兩本書都少了曹操、關羽、張飛等人,你說這兩本書還用看嗎?精彩度減到不及格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