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8
回覆列表
  • 1 # 君山話史

    吳起能不能稱為“魏國忠臣”,這個怕是有疑問的,他本非魏人,哪來忠臣之說呢?不過,吳起效忠魏國時,兢兢業業,算是有很強的職業操守。那為何最後卻被迫逃離魏國呢?

    性格決定命運。

    吳起是個大才之人,他為人耿直,不會耍陰謀詭計,性格倔強剛強,眼中容不下沙子,口快心直,而且自以為是。在他眼裡,別人都平庸不堪,難免對人使白眼,他的傲慢自大在不知不覺中挫傷了同僚的自尊心。

    一個最典型的例子,當魏武侯任用商文為宰相時,吳起認為商文根本不配,一怒之下,找商文去論理。幸好宰相肚裡能撐船,不僅容忍他的傲慢與跋扈,甚至還一如既往地支援他。

    然而,在商文之後的宰相公叔,就容不下吳起了。他設計了一個圈套,讓吳起鑽進來。

    首先,公叔在魏武侯面前大讚吳起是不可多得的人才,但他畢竟是外華人(吳起本為衛人),只有把公主許配給他,才能圈住他的心。魏武侯覺得十分有道理,便同意了。

    接下來,公叔實施他第二階段的計劃。

    他邀請吳起到家裡做客,擺了豐盛的酒宴。酒宴開始了,公叔與他的妻子一起坐在上座,公叔的妻子也是魏國公主。只見這位公主蠻橫刁鑽,時不時出言不遜,當眾羞辱自己的丈夫,而公叔卻畢恭畢敬,奴顏婢膝的模樣,逆來順受。這個場景令吳起十分反感,因為他是個大男子主義者,傳言他在魯國時還殺了自己的老婆,你可以想象下,女人在他心裡是什麼地位。吃了這頓飯後,吳起有了這麼個印象:公主都是刁蠻不講理的。

    可是吳起哪裡知曉,這是公叔夫婦唱的一齣戲罷了。

    幾天後,魏武侯召見吳起,打算把一位公主許配給他。對於臣子來說,這是莫大的榮幸。然而,出於對刁蠻公主的惡劣印象,吳起居然拒絕了這門親事。魏武侯勃然大怒:公主配不上你,我這個小小的魏國恐怕也留不住你吧。

    直到這時,聰明過人的吳起方才意識到,自己落入人家設好的陷阱。然而,錯已鑄下,魏武侯對他已經生疑,無可挽回了。要知道吳起乃是心高氣傲之人,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好漢行走江湖,本來就不必拖泥帶水,不必兒女情長。吳起拍拍屁股,在一個月高風黑之夜,悄悄地逃走了,前往楚國。

    當他行至西河,眼看就要離開自己奮鬥十幾年的這片土地時,忽然心頭一酸,泣下數行。僕人見此情景,不禁愕然,問道:“先生為何哭泣呢?”吳起嘆道:“主上倘若信任我,再給我幾年時間,秦國必亡。如今主上聽信讒人之言,不再信任我了,西河之地落入秦人之手的日子也不會遠了,魏國大概從此就衰弱了吧。”

    吳起離開魏國的當年,魏伐秦,被秦軍擊敗於武下。失去吳起的魏國,軍事上的墜落,比想象的還要來得快。

  • 2 # 寒牛出欄

    吳起身為魏國名將忠臣,建立不朽功勳,最後落得駕車而逃,有一下幾個原因。

    1、魏武侯的格局不夠大,對吳起不信任是最重要的因素。

    魏武侯,在他老爹魏文侯的基礎上,進一步把魏國事業做大,繼續拓展了魏國版圖,還向周王施壓,讓齊國田氏代姜氏,表面上魏武侯很牛逼,實際上他四面樹敵,不如他老爹魏文侯來得圓滑與成熟。

    在用人方面,魏武侯沒有他老爹魏文侯格局大,沒有做到知人善任,各司其職。尤其面對吳起這種綜合型的高階人才,表現出不自信,沒有他老爹的氣度與靈道風範,導致元老死後,魏華人才凋零。一直讓吳起負責軍事方面的工作,相國位置空缺出來,沒有給吳起晉升的機會,擔心自己駕馭不了吳起。後來誤聽人言,對吳起還產生猜忌,這就犯了大忌,下不同心。你在公司上班,並且是公司元老級高管,董事長死後,他兒子接任,需要你擦屁股就找你,不需要就仍在一邊,你做什麼他都懷疑你,時間久了你肯定寒心,肯定會選擇跳槽。

    魏武侯管理上出現問題,缺乏平衡大臣的手段。魏國內部,產生的政治派系,沒有很好地平衡好。將相要和睦,也不要太和睦,作為最高領導,是需要平衡好將相兩大政治集團的勢力。他們都是打工的,都是你的臣子,都是給你辦事。不能厚此薄彼,只能左右逢源,用人如用器,取長補短。只有這樣,天下英才有被你所用。

    2、吳起性格太過鋒芒畢露,不懂收斂隱藏。

    本身吳起名聲就不好,有個殺妻求將這個標籤,就更需要改善自己的形象。在魏國建立了赫赫戰功之後,要懂得低調。遇到魏文侯這種大格局的領導,愛惜你才華,你怎麼有個性都可以包容你。魏武侯,沒有他老爹的氣智慧與格局,吳起就得換個方式和領導相處,不能太強硬,太過任性。

    領導任命誰做相國,那是領導的權利。你落選,你感覺到委屈,但你更要找到原因,是自己的原因,還是領導傻逼。作為高管,你直接上門和新任相國吵架,這種方式太粗暴了,也顯得很沒有水平,給領導留下不好的印象。老子說柔弱勝剛強,是有道理的。

    吳起是春秋時期最佳職業經理人,典型的工作狂,把所以的激情都投入到工作中。相比那些只會空談仁義,滿口跑火車的其他人,吳起更務實,更有解決問題的思路與方案。

  • 3 # 125878215蜂獾

    謝謝悟空邀請,魏國開始是戰國七雄最為強盛的國家,公元前396年,魏文侯死了,魏擊即位,就是魏武候,不久法家制定者李悝也死了,魏武候其父和李悝制定的國策,國法掌控魏國的朝政,魏武候可以大展宏圖,南征北戰,作為一代國君不是自己親自指揮作戰,而在於知人善任,在用人上遠不如其父魏文候,魏文候執政時人才濟濟,有李悝,吳起,西門豹,吳起和樂羊掌控軍隊,各司其職,文武相濟,魏國大治,而且開疆拓土,強盛一時,他任公叔座為相,還聽信公叔座逸言,懷疑吳起,吳起害怕被殺逃往楚國,更別說禮賢下士,廣泛招引人才,更是無從談起,魏文候時"賢人是禮,華人稱仁,上下和合人",的良好局面沒有了,一次魏武候與大臣到前線視察時說,河山這樣險峻,邊防不是很堅固嗎,旁邊的一位大臣連忙附和說,是啊,當年晉國就是有雄山險嶺,稱霸百年,如果君王能再明修政治,那麼我們必然稱霸天下,而吳起並沒有隨聲附和君王討好君王,而是為了國家長治久安和國家興衰昌盛,吳起說,我們君王的話,是危國言論,可是你又來附和,這就更危險了,武候氣憤的說,你這是什麼道理,吳起回答說,河山的險是不能依靠的,霸業從不在河山險要處產生,魏武候一改文候任人唯賢的原則,回到任人唯親,任人唯貴的老路,又讓田文為相,田文只是出身顯貴,武候認為顯貴家族可以揚名立萬,就可以號召群雄,非常遺憾的是注重家族血統的春秋時代早以成為歷史,田文也承認,在帶領三軍,治理四境,教訓萬民,充實國庫,變異習俗方面,都不如吳起,因為吳起出身不好,自然不能號召天下人了,商鞅也是從魏國投往秦國,魏武候根本沒有能力總攬全域性指揮若定,充其量也只能獨當一面,遠不如其父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雄才大略,吳起軍事才能傑出,他還創立了"武卒"制,就是精兵中的精兵,能負重曰行百里,才能入選魏武卒,吳起的步兵方陣在當時橫掃天下,吳起到楚國後,實行變法圖強,一度打敗魏國,飲馬黃河,可惜吳起被舊貴族砍死,就這樣一代軍事天才就這樣喪命,當時戰國七雄軍事家,吳起和白起。他是繼孫武之後又一位大兵法家。

  • 4 # 張不叄讀秦史

    吳起是個人非常喜歡的戰華人物,他的魅力主要有兩點:一是驚世的才華與功業;二是極為多舛的命運;當然還有最後悲劇又匪夷所思的死亡。

    先說第一點,他是戰國之世第一個軍政兼通、出將入相的名人,在魏國時為西河守,與天下諸侯數十次大戰未嘗一敗,甚至號稱曾以五萬魏軍大破五十萬秦軍;在楚國時則為令尹推行變法,儘管後來的商鞅、樂毅等人都有這樣的經歷,但吳起仍是最突出的。

    第二點則更為突出。吳起曾留下母死不歸、殺妻求將等惡名,還被罵為“貪而好色”,並因此為天下所不容,導致一生漂泊:衛國、魯國、魏國、楚國,其實仔細推敲,這些所謂的惡名大多不可信,再說私德本來就不該和功業混為一談。

    最後,吳起的死亡也極富戲劇性。他人生最後一站是在楚國,支援變法的楚悼王去世後,貴族們試圖剷除吳起,將他射死在靈堂上,但生死關頭,吳起伏到楚悼王的屍體上,結果太子即位後,以侮辱王屍為理由,把射殺吳起的那些貴族全部處死,足有七十多家。也就是說,吳起在生命的最後時刻,拉所有舊貴族為自己陪葬,這份急智幾乎沒人能比得上。

  • 5 # 必讀歷史

    說到常勝將軍,大家心裡肯都有自己所認為的英雄人物,歷史上也不缺乏像三國劉、關、張,趙雲、盧布、黃忠之輩。但要說真的沒有一點歷史敗跡可查的武將,只有戰國時期的名將吳起能算得上真正的常勝將軍。

    吳起,戰國時期軍事家、政治家、改革家,兵法家。說到吳起熟悉歷史的人多少也都知道他,但是他所建立的豐功偉績人們有目共睹不會忘記。魏國由他訓練出了精銳的部隊--魏武卒!在當時曾一舉佔領過秦國河西之地,壓制秦國長達百年之久!打遍戰國其他強國,難逢敵手,再後來吳起在楚國主持的“吳起變法”,成為了中國歷史上有名的變法功臣,和史上最有名的商鞅變法齊名。民間所流傳得到了關於吳起的故事更加增添了後代對他的崇拜感和神秘感。

    出生在戰國時期衛國的吳起,原本家族也是官宦貴族之後,但到他這一代時家境已經開始所沒落了。吳起喜歡兵法,曾拜曾子為師,學習治國之道,出師學成後去了魯國做了一名小官。雖然官職不大,還是得到了當時魯王的賞識。正當吳起想成就一番事業的時候,機會就送到了他的跟前。當時的齊國攻打魯國,魯國國君正值用人之際想起了吳起,想重用他又忌憚他的妻子是齊華人,吳起看到機會來了,一心想當上將軍,一展自己平生所學。他得知魯穆公對他的懷疑後,立刻跑回了家中,殺死了自己的結髮妻子,並且砍下了妻子的腦袋,拿到魯穆公的宮殿裡,以此表明自己對魯穆公的效忠。魯穆公大為感動,任用吳起為大將軍,率軍迎戰齊國。吳起果然不負重託,大獲全勝。

    得到勝利回來的吳起在魯國更是青雲直上,得到了魯穆公的重用,好景不長,魯國的權貴開始嫉妒他的才能,到魯穆公那裡詆譭他,說他在曾參那裡學習時候,家裡人來通知他母親去世的訊息,他都不回去奔喪,此為大不孝。他的老師知道了這一件事後,和他斷絕了師徒關係。還有人向魯穆公說吳起年輕的時候,家裡很有錢,是他花光了家裡的金銀四處賣官,會後也沒買到,回到家後鄰里百姓嘲笑他的愚蠢,吳起一氣之下殺光了嘲笑他的三十幾人,才從衛國跑了出來。後來到魯國當官,為了得到賞識不惜殺死自己的妻子,此人野心太大。魯國是一個小國,如果魯王重用吳起,會讓其他諸侯強國認為魯國也很有野心,這樣對魯國不利。魯穆公從此後也漸漸疏遠了吳起。

    吳起在魯國被疏,聽說魏國魏文候非常賢明,廣招賢德,就投奔了魏國。魏文候聽說過吳起的名氣,但對他不太瞭解,就問大臣李克,李克說道:“此人雖然為了做官殺了自己的妻子,但軍事才能無人能比,是個可用之才。”在魏國得到重用的吳起,果然不負眾望,他帶領的魏國軍隊,戰勝了進攻的秦軍,還奪取了秦人的五座城池。經過吳起訓練的魏武卒,在戰國七雄逐鹿紛爭的年代,立下了赫赫戰功。

    吳起為魏國建立了非常大的功勞,在魏國王對吳起受以了重用。此時的吳起還是沒能滿足現狀,他覺得他的功勞就應該做丞相,才對得住他,對於魏國沒有讓他做丞相,他耿耿於懷,時間一長,慢慢的語言上明確表達了出來,這樣換來的是魏武侯的不信任,後來吳起就離開了魏國去了楚國。到了楚國他也得道了重用,急於形勢吳起對楚國進行了大刀闊斧的變法改革,換來的結果卻不盡人意,就在楚悼王死後,楚國貴族發動叛亂,他們認為變法傷害了貴族的利益,便把吳起殺害了,變法運動也宣告失敗。

    雖然吳起軍事才能卓越,他訓練出來的魏國精銳部隊也是攻無不克戰無不勝,但在為人說話上,吳起還是有所欠缺,他和魏王一起周遊黃河,魏王感嘆的是黃河的險峻壯觀,吳起感嘆的是即使有天險黃河做為魏國的天然屏障,沒有英明的國國就能君主和得力的人才,一切都是浮雲。

  • 6 # 高會民

    太史公司馬遷當年那句:"美人既斬,良將得焉。"實在是說到了人心坎裡。面對吳起這位率軍有方,為政稱善的一代豪傑,他仕途不順,最終慘死,實在是讓人惋惜。

    吳起,姜姓,吳氏,名起,衛國左氏(今山東曹縣)人。"好用兵"是他留給世人的第一印象。吳起出身於富貴之家,曾想透過遊說和賄賂來得到一官半職。結果直到他家財散盡,都未能如願。

    看到吳起如此落魄,他的同鄉大多都嘲笑他,把他當做敗家子看待。一怒之下,吳起以一敵眾,殺死了三十多個誹謗和嘲諷自己的人。然而這樣發洩之後,吳起就更難在衛國有所成就。於是他辭別母親,臨行前還咬著手臂發誓說:"起不為卿相,不復入衛。"從此離開衛國。

    然而就是這麼一個看起來殘忍而又魯莽的大漢,離開衛國以後的第一件事,卻是拜師於曾子門下。是的,就是孔子的弟子曾子。在這裡,吳起體會到了德的意義,並得到了在魯國為官的機會。

    不過吳起這個外華人,在魯國還是受到了懷疑。齊國攻打魯國的時候,吳起憑藉自己的才能,完全可以勝任領軍大將一職。然而由於他的妻子是齊華人,魯國但心吳起會背叛魯國,便對任用吳起一事抱有很大的疑慮。無奈之下,為了功名,吳起只得殺死妻子,以表忠心。

    雖然吳起之後率領魯國軍隊大破齊兵,但他卻因殺妻一事被後世詬病。而且,魯國對他的懷疑並未就此打消。有人厭惡吳起,因而向魯國國君羅列了吳起歷來的過失,說:"起之為人,猜忍人也。其少時,家累千金,遊仕不遂,遂破其家,鄉黨笑之,吳起殺其謗己者三十餘人,而東出衛郭門。與其母訣,齧臂而盟曰:"起不為卿相,不復入衛。"遂事曾子。居頃之,其母死,起終不歸。曾子薄之,而與起絕。起乃之魯,學兵法以事魯君。魯君疑之,起殺妻以求將。"

    這些事,雖然件件屬實,但放在一起,字裡行間就滿是他人的厭惡之情了。此外,有人還說:"夫魯小國,而有戰勝之名,則諸侯圖魯矣。且魯衛兄弟之國也,而君用起,則是棄衛。"如此利害關係一陳,魯國就是再欣賞吳起的才能,也不願再重用他。就這樣,吳起遭到了魯國"辭退"。

    不過碰壁的吳起並未從此一蹶不振,而是很快就在魏國找到了機會。當吳起前去拜訪魏文侯時,文侯問手下,吳起是個怎樣的人。李克回答:"起貪而好色,然用兵司馬穰苴不能過也。"李克對吳起的缺點直言不諱,而對他的才華也毫不掩飾欣賞之色。就這樣,吳起開始了在魏國的為將歲月,屢創佳績,深得重用。

    吳起在魏國的作為,是全然對得起魏文侯的重用的。他一點也不擺架子,與最低等計程車卒穿同樣的衣服,吃同樣的食物,"臥不設席,行不騎乘",還參與整理糧草一類的基礎工作。吳起甚至還會親自為犯毒瘡計程車兵吸出膿水,可謂是真正將軍隊和軍事放在第一位。

    後來在侍奉魏文侯之子魏武侯時,吳起還展現了他作為一位儒學生的才華。魏武侯曾感嘆:"美哉乎山河之固,此魏國之寶也!"結果吳起不但沒有溜鬚拍馬,還勸諫說:"在德不在險。昔三苗氏左洞庭,右彭蠡,德義不修,禹滅之。夏桀之居,左河濟,右泰華,伊闕在其南,羊腸在其北,修政不仁,湯放之。殷紂之國,左孟門,右太行,常山在其北,大河經其南,修政不德,武王殺之。由此觀之,在德不在險。若君不修德,舟中之人盡為敵國也。"要魏武侯重視自身德行。

    然而即便如此,吳起還是沒能改變被懷疑的命運。魏國新任國相公孫與吳起不和,便設計讓魏武侯懷疑吳起。再次遇此不利境地,吳起為避殺身之禍,便主動離開了魏國,去往楚國。

    楚悼王早就聽聞了吳起的才能,很快便納吳起為國相。為報答知遇之恩,吳起可謂是使出渾身解數為楚國"明法審令,捐不急之官,廢公族疏遠者,以撫養戰鬥之士"。他帶領楚國"南平百越;北並陳蔡,卻三晉;西伐秦",成為他國忌憚的一方霸主。

    然而樹大招風,吳起很快就成了楚國貴戚的眼中釘。楚悼王死後,眾人就對吳起發動了進攻。吳起抱著楚悼王的屍體而去,眾人就放亂箭射殺。吳起葬身於箭海,而楚悼王的屍體也未能倖免。

    可憐吳起一位賢才,忠於主而多受猜忌。他最終以死護主,可謂是一生都在為自己的理想前進,忠心至極。他死於亂箭,這結局已能算慘。然而他至死都在踐行自己的信念,也可謂是無愧一生。

  • 7 # 豬先生666

    其實吳起是衛華人。姜姓,吳氏,名起。先在魯國為將,後來到魏國做將軍,最後在楚國當宰相,最終因為變法得罪了權貴而導致被殺害。

    吳起通兵法,與孫子齊名。又通政務,其改革曾令楚國強大起來。只是楚國的統治者不如秦國那般堅持,所以導致在楚悼王死後新法被廢,吳起也被殺害。

    吳起這個人比較貪名,但不貪利。齊魯交戰,魯國缺少將軍領軍。此時吳起想去爭取。而又害怕被人懷疑,因為他的老婆是齊華人,於是殺了他的老婆。這讓當時的世人不齒。

    吳起發誓要出人頭地,拜孔子的弟子曾子為師,但在母親死後又不回去奔喪,這使得主張孝道的曾子無法接受。

    吳起後來的變法也以利益為導向,雖然事情做成了,但把人都得罪光了。也因此事成而身亡。這與商鞅的下場何其相似。

    評價吳起這個人,我們說這個人能力出眾,用兵如神,是個軍事家,也是個改革家。但他貪慕虛榮,不講孝道,缺少仁義之心,凡事不留餘地,最後也因此而遭殺害。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新買的棉服為什麼會掉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