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口是心非
【拼音】: kǒu shì xīn fēi
【解釋】: 嘴裡說得很好,心裡想的卻是另一套。指心口不一致。
【出處】: 漢·桓譚《新論·辨惑》:“如非其人,口是而心非者,雖寸斷支解,而道猶不出也。”《抱朴子·微旨》:“口是心非,背向異辭。”
2、潔言汙行
【拼音】: jié yán wū xǐng
【解釋】: 潔淨的言辭,汙穢的行為。形容言行不一,表裡相違。
【出處】: 漢·桓寬《鹽鐵論·褒賢》:“文學言行,雖人伯夷之廉,不及柳下惠之貞,不過高瞻下視,潔言汙行,觴酒豆肉,遷延相讓,辭小取大,雞廉狼吞。”
3、言行不一
【拼音】: yán xíng bù yī
【解釋】: 說的是一套,做的又是另外一套。
【出處】: 《逸周書·官人》:“言行不類,始終相悖。”
4、外合裡差
【拼音】: wài hé lǐ chà
【解釋】: 比喻口是心非。
【出處】: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46回:“你說你恁行動,兩頭戳舌獻勤,出尖兒,外合裡差。”
5、言行相詭
【拼音】: yán xíng xiāng guǐ
【解釋】: 詭:違反,違背。說的和做的相違背。指言行不一。
【出處】: 《呂氏春秋·淫辭》:“言行相詭,不祥莫大焉。”
6、行不副言
【拼音】xíng bù fù yán
【解釋】: 指言行不一。
1、口是心非
【拼音】: kǒu shì xīn fēi
【解釋】: 嘴裡說得很好,心裡想的卻是另一套。指心口不一致。
【出處】: 漢·桓譚《新論·辨惑》:“如非其人,口是而心非者,雖寸斷支解,而道猶不出也。”《抱朴子·微旨》:“口是心非,背向異辭。”
2、潔言汙行
【拼音】: jié yán wū xǐng
【解釋】: 潔淨的言辭,汙穢的行為。形容言行不一,表裡相違。
【出處】: 漢·桓寬《鹽鐵論·褒賢》:“文學言行,雖人伯夷之廉,不及柳下惠之貞,不過高瞻下視,潔言汙行,觴酒豆肉,遷延相讓,辭小取大,雞廉狼吞。”
3、言行不一
【拼音】: yán xíng bù yī
【解釋】: 說的是一套,做的又是另外一套。
【出處】: 《逸周書·官人》:“言行不類,始終相悖。”
4、外合裡差
【拼音】: wài hé lǐ chà
【解釋】: 比喻口是心非。
【出處】: 明·蘭陵笑笑生《金瓶梅詞話》第46回:“你說你恁行動,兩頭戳舌獻勤,出尖兒,外合裡差。”
5、言行相詭
【拼音】: yán xíng xiāng guǐ
【解釋】: 詭:違反,違背。說的和做的相違背。指言行不一。
【出處】: 《呂氏春秋·淫辭》:“言行相詭,不祥莫大焉。”
6、行不副言
【拼音】xíng bù fù yán
【解釋】: 指言行不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