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NameException

    晚年的劉邦或許早已料到呂后勢力會威脅到子孫皇權。事實證明他的確有遠見。

    劉邦在位時,呂后就有干涉朝政。也許是劉邦的冷酷無情讓她沒有了安全感,她不斷的謀求更多的權利,在政治軍事上不斷滲透,拉攏朝臣。例如劉邦欲廢太子,呂后逼張良為自己出謀劃策以保自己兒子的太子之位。

    或許這時的劉邦早已意識到了,將死時召叢集臣喝酒吃肉,完了歃血為盟,盟誓“非劉氏而王,天下共擊之”,也就是著名的白馬之盟。這確實在關鍵時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劉邦的兄弟樊噲數次救他性命,劉邦臨死時卻聽信別人,曾下令殺了他,這很有可能是削弱呂后勢力的舉措。

    事實上,劉邦死後,呂后獨攬朝綱,對戚夫人等妃子異常氣憤,殺害了戚夫人,手段極其殘忍,還曾因劉盈敬重兄長劉肥而要毒害他。後來臨朝稱制,廣封呂氏成員,時時撮合劉呂兩家聯姻,到死都不忘鞏固呂氏天下。

    呂后死後,內部矛盾驟然激化,劉氏集團與呂氏外戚展開了激烈的軍事鬥爭,最終呂氏勢力被誅滅。劉氏諸軍與高祖功臣裡應外合,穩固了劉氏皇權,這大概要得益於非劉氏不得王吧。

  • 2 # 路遙lgy

    謝謝邀請!劉邦其實是料到呂后會專權的。劉邦征討鯨布時,被流矢擊中,回到長安,病情日益嚴重,一日,劉邦找來大臣們,吩咐手下殺了一匹白馬,讓大臣們當著他的面,歃血為盟,起誓說,從今後,不是劉姓不能為王,不是功臣不能封侯,違背這個盟約的,大家共同討伐他。這就是有名的白馬之盟。 其實這是劉邦想遏制呂后的辦法,他是為了防止呂后將來專權,壞了劉家的江山。劉邦深知呂后野心勃勃,自己活著還不至於出問題,等自己死了,兒子劉盈登基,呂后成了皇太后,那就沒有人能管制她了。 劉邦一度想廢了太子再立,想來也有擔心呂后的意思吧! 劉邦臨死,呂后問他,蕭何死後誰來接替?劉邦說,曹參。呂后又問,曹參以後呢?劉邦說,王陵可以,可叫陳平幫助他。周勃為人厚道,為人謹慎,但是將來安定劉家天下的還是靠周勃。呂后再問,劉邦說,以後的事,就不是你能知道得了! 儘管劉邦有預感呂后的專權,想用白馬之盟遏制呂后,可是後來還是沒有起到作用,但是,呂后死後,果然是周勃除盡呂氏勢力,恢復了劉氏天下!

  • 3 # 史學達人

    可以說劉邦防了天下所有人,就是沒有防呂后。否則,怎麼可能會有以後的呂后專政。

    劉邦知道武將能帶來的破壞性很大,所以,在他臨死前,他把韓信、彭嶽、英布.......一大批武將給處死了。

    韓信雖然不是劉邦親自殺死的,但是,肯定得到了他的默許。否則,十個呂后也不敢殺立有如此大功的韓信的。

    劉邦還懷疑過蕭何,因為蕭何的威望太高了,他怕蕭何在他死後,會把他們家的江山給顛覆了。

    所以,到了他晚年的時候,他把蕭何給抓進了監獄裡,想把蕭何給治罪。

    還好,蕭何透過自毀名節,為自己羅列了罪名,再加上別人給蕭何的求情,劉邦也就把蕭何給放了。

    劉邦甚至還懷疑過他的侄子,也就是後來的吳王劉濞,並且警告他一定要小心點,否則,不會輕易饒了他的。劉濞一直都沒有反,知道漢景帝朝削藩的時候。當然,這就是後話了,我們這裡不講。

    你看劉邦防了這麼多人,就是沒有防呂后吧。

    不過,為了保護自己的愛子劉如意,劉邦還是安排了一個人,來制衡呂后的。

    這個人就是御史大夫周昌,劉邦生前,呂后和戚夫人因為為兒子,爭奪太子之位打的不可開交。

    劉邦想到了,可能自己死後,呂后會找戚夫人的麻煩的。

    但是,他並沒有找人來保護戚夫人,而是找了周昌來保護兒子劉如意。對於劉邦來說,自己去世後,呂后若是對戚夫人下手,那就是戚夫人的命不好了,他從來沒有為戚夫人想過,他去世後,戚夫人將會是何去何從?

    那麼劉邦為什麼要找周昌來保護劉如意呢?

    因為劉邦覺得周昌比較耿直,呂后會害怕他。

    曾經周昌為了說服劉邦不要廢掉太子劉盈,頂撞過劉邦好幾次。而且甚至說過,只要劉邦把劉盈給廢掉,他就選擇自殺。

    這些話被呂后聽到了。呂后對周昌的感激之情難言於表。

    所以,呂后就給周昌下跪了。她給周昌下跪就是多謝周昌保住了他的兒子,劉盈的太子之位。

    你看周昌做臣子的,呂后這個皇后竟然給他下跪。看來呂后還是很敬重周昌的。

    正是呂后和周昌之間,有過這麼一個過節。

    所以,劉邦在臨死前想起了周昌來。想用周昌來保護劉如意。

    他以為周昌一定會拼死,保護劉如意的。只要他周昌在劉如意,就不會有事情。

    可惜的是劉邦失算了。因為周昌知道頂撞劉邦不會被劉邦治罪,所以,他才敢給劉邦對著幹的。

    可是,呂后就不一樣了,呂后那是誰敢給她對著幹,她就會殺了誰的頭。

    結果劉邦一死,呂后就把周昌給叫到了宮裡,然後大罵了周昌一頓。周昌憤怒的辭職不幹了,劉如意你想怎麼處理就怎麼處理吧?

    結果,劉如意被呂后叫到了宮裡,毒死了。

    從此之後,這個世上再也沒有能制衡呂后的人了。

    對了劉邦還搞了一個白馬盟約,但是這個約定是針對異性王的,而不是針對呂后的。所以說劉邦根本就沒有防過呂后,她也沒有想到過呂后會專政。

  • 4 # 水一白聊歷史

    應該說劉邦不只防了呂后,劉邦四十八歲起兵,五十五歲統一天下。人一上了歲數,就容易猜忌,懷疑這個、懷疑那個,什麼功臣啊、良將啊、異性王啊,當然也包括呂后。臨死前還打算殺了忠直的樊噲,他倆老婆是姐倆嘛,所以劉邦擔心他助諸呂作亂。後來幸虧陳平的保護、再加上劉邦一命嗚乎才躲過一劫。

    高祖十二年(前195年),也就是劉邦死的那一年,劉邦殺白馬為盟,訂下誓約:“非劉氏而王者,天下共擊之。”這就是歷史上的有名的“白馬之盟”。此舉主要是為了鞏固他的子孫們的皇權,他知道他在位的時候,還能夠壓住包括呂后在內的這些“有異心”之人。

    劉邦晚年有個寵妃戚姬,生了個兒子趙王如意,他看這個如意皇兒長得聰明伶俐,看著大氣,象他,相反那個皇太子劉盈,怎麼看怎麼不像他,尤其是性格太軟弱。加上呂后當年流離失所那些年,劉邦心中也是存疑。一方面疏遠呂后,有幾次想廢,更想廢掉劉盈而改立更像他的劉如意,但是遭到大臣的極力反對,只好作罷。

    相傳呂后曾經逼著張良獻計,怎麼扭轉局面。張良無奈,跟呂后講,“我現在說啥也沒啥大用了,不過我們陛下非常看重商山四皓(隱居在商山的四位年長的高人),卻始終請不來,主要是他們認為陛下對臣子態度總是那麼傲慢。如果你想辦法能把商山四皓請出來,讓他們天天陪著太子,特別上朝的時候陪伴在太子左右。陛下知道商山四皓輔佐太子,應該會有作用。

    呂后聽後,備厚禮,派人帶著太子的新筆書信,真的把商山四皓請來了。劉邦看到他們輔助太子,大為吃驚:“我請你們這麼多年,你們總是逃避我。為什麼要隨從我的兒子呢?”四位老人回答:“陛下輕視讀書,又愛罵人。我們堅決不願受辱,所以才因為恐懼而逃亡。如今聽說太子仁孝恭敬,愛護天下讀書人,天下人都願意為太子效死力,所以我們就來了。”劉邦說:“煩請諸位好好替我照顧好太子。” 事後,劉邦對戚夫人說:“我想更換太子,他們四個人輔佐他,太子的羽翼已經形成,難以更動了。” 從此之後,劉邦再也不提廢立太子之事。

  • 5 # 大東北的小豆包

    劉邦與呂雉是患難夫妻,對彼此的秉性瞭解的非常透徹,所以年老的劉邦對於他死後的呂雉會專權的事情是有預料的。

    呂雉和劉邦一起出身沛縣的微末之民。最初發生在劉邦身上的一連串奇異事件比如劉邦在外,呂雉和兒子、女兒在家的時候,來一個喝水的老頭,說是老劉家貴不可言的事情;比如劉邦落草為寇藏於深山大澤的時候,呂雉都能評價天子氣找到劉邦云云,都是為劉邦造勢。

    劉邦和呂雉是患難夫妻

    劉邦正式在沛縣起兵後,呂家大力支援劉邦的造反事業,呂雉的兩位哥哥呂澤和呂釋之都為劉邦的手下大將,應該說劉邦打下的漢家天下,是劉邦、呂雉夫妻合力搞起來的,特別是劉邦稱帝以後,夫妻二人聯手殺掉了不少反對者。

    可是劉邦年老的時候,他已經認識到他那個軟弱的兒子劉盈,是無法對抗強大呂氏一族的,子弱母壯的格局已經在事實上形成。於是劉邦首先想到的就是換太子,他要換掉羸弱的太子劉盈,讓自己的另外的兒子劉如意當太子接他的班,因為在他看來,劉如意像他,而劉盈則太過軟弱,而且如果劉如意太子,將來為新皇帝,那麼母以子貴,劉如意的母親戚夫人必然得勢,但是戚姬的外戚並不強大,而呂氏必然會衰落,不會威脅到劉漢江山。劉邦換太子的時候,是下了很大決心的,當時他的這種舉動遭到群臣的反對,但是劉邦絲毫不為所動,眼看劉盈的太子位置岌岌可危,最後呂后強行派哥哥呂澤攔著留侯張良,要張良出主意,最終張良為了呂雉出了一個將當時隱居的四位賢人為太子劉盈的智囊,為劉盈羽翼,一方面輔佐劉盈,另一方面為劉盈造勢。

    劉邦晚年為了抑制呂后曾一度想要換太子

    在四賢者的建議下,劉盈堅決拒絕了劉邦讓太子領兵征伐英布的要求,因為四賢者認為太子劉盈是無法駕馭跟劉邦一同起家的這些驕兵悍將的,而且重要的是由於太子的儲君地位,勝則無功,敗則有過。劉邦擊敗英布後,回到長安開慶功宴,腦子裡還想著換太子,可是他在宴會上看到太子後面的四位賢者,經過了解後弄清了四人的身份後,卻不再考慮換太子了。當日宴會結束後,劉邦悲傷的對戚夫人說:“我想要換太子,可是這四位賢者輔佐太子,劉盈羽翼已成,已經動不了了,呂雉真是雄才大略之主啊(呂后真而主矣)”,而戚夫人也只能哭泣了事,劉邦還悲傷的唱出楚歌“鴻鵠高飛,一舉千里。羽翮已就,橫絕四海。橫絕四海,當可奈何?雖有矰繳,尚安所施?”歌中盡顯悲涼之意。

    劉邦一心想要立為太子的劉如意後來被呂雉殺害

    換太子無果後,為了限制呂后日後的權力,劉邦還特意與群臣相約定下了著名的白馬之盟,即“非劉氏不得王,非有功不得侯。不如約,天下共擊之”。當時的在位的異姓王只剩下了對西漢王朝絕對是忠心耿耿的長沙王吳臣。所以白馬之盟的針對的就是因為呂后而強大的外戚勢力呂氏一族。劉邦對於呂氏非常忌憚,甚至死前最後的一個命令就是要斬殺他曾經的戰友,但是已經成呂氏外戚的樊噲(呂雉妹妹呂嬃的丈夫)。

    劉邦死前最後一道命令是擊殺樊噲,不過沒有得到執行

    可是劉邦的這一個後手也沒有對呂后起到限制作用。劉邦剛死,呂后就提出要給諸呂封王,徵求大臣意見,當時只有右丞相王陵以白馬之約為依據堅決反對,蕭何等人默不作聲,陳平、周勃等人堅決表示贊成“高帝定天下,王子弟,今太后稱制,王昆弟諸呂,無所不可”,結果就是王陵被罷相,而呂后封諸呂為王。

    此後的呂氏都被封為或王、或侯,甚至呂雉的妹妹呂嬃都被封為臨光侯,同時諸呂掌握長安南北大軍兵權,可謂是權勢熏天。

    呂雉死後,呂氏一門被反攻倒算,遭到滅族

    不過呂氏沒有什麼大才,結果呂雉死後,諸呂們迅速遭到劉氏皇族和功臣們的反戈一擊,結果呂氏最終被滅族。

  • 6 # 伊耆角木

    很多人都說到了白馬之盟,實際上白馬之盟真的存在嗎?我認為那不過是功臣們盡誅呂氏後給自己編了一個藉口,而漢文帝作為既得利益者默認了這種書法。實際上劉邦或許知道呂后會專權,但他寧可讓呂后專權,因為只有這樣才能保證皇位是自己兒子劉盈的,而不是被那些他更不信任的功臣奪走。

    回答正題之前先說說白馬之盟吧。所謂白馬之盟,記載在《史記•呂太后本紀》中,講的是呂后告誡呂祿、呂產要小心謹慎,因為劉邦曾與功臣們殺白馬歃血盟誓,非劉氏不得封王,非有功不得封侯,否則天下共誅之。這就是白馬之盟的由來。但是,這個盟約其實有些奇怪。首先,這麼重要的盟約,連具體時間都不知道,它根本沒有記載在《高祖本紀》中,而只是在《呂太后本紀》中引述,不合理。其次,劉邦剛死,劉盈繼位以後立刻封了已於六年前善終的長沙王吳芮之子吳臣承襲長沙王爵位,這不是馬上公然違反“非劉不王”的約定了嗎?而且吳氏長沙王一系一直傳承了五代,到漢文帝"在位最後一年才因為無後終結。呂后不理睬也就算了,文帝都違背白馬之盟嗎?第三,後來齊王劉襄起兵反呂的時候,出一份檄文列舉呂氏種種不是,卻絲毫不提白馬之盟。

    所以,白馬之盟很可能根本不存在。是周勃、灌嬰、陳平、王陵、夏侯嬰這一干功臣因為在呂后掌權期間被壓制不得志,而找個藉口除掉呂氏。為了給自己的行為找到合法性,就編出一個白馬之盟的故事。同時找來的藉口還有惠帝劉盈死後先後被立為皇帝的前少帝劉恭、後少帝劉弘和幾個幼王都不是劉盈的兒子而是呂氏找來的。可事實上孩子是誰的他們怎麼知道,不過都是找個藉口權力鬥爭罷了。

    言歸正傳,說說劉邦對於呂后專權的看法。我認為,劉邦猜到呂后會專權,但他默認了。因為兩害相權取其輕。劉邦在位後期,曾經因為太子劉盈不像自己,太軟弱,而動過易儲的念頭,想改立戚夫人之子劉如意為太子,但最終還是放棄了。劉邦是很清楚的,劉盈軟弱,他繼位以後,呂后一定會執掌大權。但他願意這樣,因為比起那些功臣,劉邦更信任呂后。

    呂雉自從嫁給劉邦,忍辱負重,劉邦縱囚躲進深山,呂雉給他送飯,劉邦彭城大敗於項羽,呂雉被囚。劉邦稱帝后,呂后和他統一戰線,殺韓信、彭越,都是呂后一力決斷。劉邦與呂后的利益是一致的,那就是保證劉盈繼位后皇位穩固。除掉那些手握重兵、軍事實力強勁的異姓王及部分有威脅的功臣,才能保證劉盈的江山坐得穩。

    誰能一心一意為劉盈考慮?只有呂后。畢竟是劉盈的母親。而選擇了讓劉盈做皇帝,就是選擇了讓呂后全心全力為劉盈保駕護航。所以,呂后專權,是劉邦預設的結果。呂后背後有呂氏家族,也在劉邦起兵過程中立下不少功勞。選擇劉盈,就是選擇呂后,也就是選擇了呂氏家族勢力。

    相反,如果選擇劉如意,年紀更小,戚夫人又沒有家族勢力支援(她父親就是個老農民)。朝廷大權勢必會被功臣們掌握,看著一個個異姓諸侯、功臣起兵謀反,劉邦無論如何信不過他們,劉氏江山被功臣掌握,才是劉邦不願意看見的。

  • 7 # 歷史漫談君

    說句實在話,劉邦是個流氓,大流氓。他忠厚老實的外表下藏的可都是一肚子壞水,平時只有他算計別人,沒有別人算計他。

    想當年劉邦在沛縣吃酒席的時候空手前去,還坐上座,假裝自己拿了很多禮金,結果騙到了媳婦。剛起義的時候,硬是拉著小他二十多歲的項羽拜把子。就連他被項羽一箭射中了胸,還很機智地喊道,哎呦我的腳趾頭啊!所以劉邦深通厚黑學啊,這個糟老頭子壞的很。

    那麼,劉邦臨死之前,可能無法料到呂后專權,但他劉邦是不憚以最大的惡意揣測別人的,萬一呂后想體驗一把做皇帝的感覺咋辦,所以他準備了不少後手。

    比如跟功臣們殺白馬宣誓,哪個不姓劉的敢當王就一起突突死他等等。

    但我覺得最厲害的,就是劉邦一手臨終人事任命。有啥厲害之處呢?

    已而呂后問:“陛下百歲後,蕭相國即死,令誰代之?”上曰:“曹參可。”問其次,上曰:“王陵可。然陵少憨,陳平可以助之。陳平智有餘,然難以獨任。周勃重厚少文,然安劉氏者必勃也,可令為太尉。”呂后復問其次,上曰:“此後亦非而所知也。”

    我們看看劉邦選的這幾個人。首先是蕭何,老丞相沒啥說的。第二是前武夫,現齊國丞相曹參。為啥選曹參呢,因為他崇尚黃老,在齊國無為而治,齊國得到穩定發展。其次就是曹參功勞大大的有,選他大家都信服。畢竟當初封侯的時候就有人認為曹參功勞比蕭何大。選曹參鎮得住場子,即使後世有人想搞事也得掂量掂量。

    在蕭何,曹參掌權期間,果然沒出大事,國家繼續發展。

    他倆死了之後,繼任者又是誰呢?這就是一套組合了。讓王陵當丞相,陳平輔助王陵,周勃當太尉。

    王陵也是一員大將。但是王陵這人吧,挺倔的,遇事容易認死理,讓陳平輔助他。陳平足智多謀,可以幫幫王陵。但是陳平這人油嘴滑舌,立場不太堅定,說不定啥時候就被人拐跑了,得叫王陵看住他讓他老老實實地幹活。

    還有,這倆人按說就夠了,為啥要選個周勃呢?因為周勃是劉邦當時最信任的人之一。韓信,彭越等人謀反被殺了,蕭何被猜忌,張良修仙去了,樊噲娶了呂后的妹妹,也不能用,能用的前面也安排好了,但年齡已大,估計也用不了幾年就都入土了。就剩一週勃,周勃在劉邦起兵時就跟隨,忠心耿耿。而且這人不讀書,認死理,就知道跟著他老劉混,沒那麼多花花腸子。讓他當太尉,管兵,軍隊不亂,天下就不亂!

    果然 ,劉邦死後不久,孝惠帝也死了,呂后攝政。此時蕭何,曹參都死了,剩下第三套班子。呂后要封諸呂為王,王陵據理力爭就是不讓被呂后免官,陳平周勃暫時妥協,隱忍以待時機,終於在呂后死後盡誅諸呂,迎來劉恆做皇帝,漢朝這艘大船又重新啟航。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中秋月餅配料中的“梘水”是什麼,做什麼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