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星座度

    清帝過年-順治:正月裡的憂傷 正月裡出生正 月裡親政 正月裡失去孩子——— 順治皇帝福臨,生於崇德三年(1638年)正月三十日,死於順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初七,年僅24歲。在清代的十二位皇帝當中,順治帝算得上是一位很有“特色”的人物。 他是清王朝入主中原,君臨全國的第一代皇帝。他也是第一位以幼主身份登基的清帝,繼位時年僅六歲。他還是一位罕見的痴情天子,當他深愛的董鄂妃去世後,他轉而消極厭世,最後英年早逝。他是清朝歷史上唯一公開皈依禪門的皇帝,並給後人留下了一個不解的出家之謎。 順治皇帝的一生與正月結下不解之緣:他生於崇德三年正月三十日;獨掌大權的多爾袞死後,他於順治八年正月十二日親政;他最喜愛的皇子———他與董鄂妃所生的皇四子,死於順治十五年正月二十四日;董鄂妃香消玉殞幾個月後,他於順治十八年正月初七因出痘死於宮中。 推進國家三大節日 元旦這天的慶典,最重要的是百官拜見皇帝,稱為大朝,它是朝會制度中級別最高的一種。清代元旦慶賀禮,最早是天命元年(1616),太祖努爾哈赤舉行的。順治年間,進一步將元旦、冬至、萬壽節定為國家的三大節。百官朝拜之後,清廷照例要於太和殿舉行盛大宴會,宴請諸臣及外藩使臣。每次筵宴約設宴桌200張,用羊百隻、酒百瓶,與宴者多達近千人。 皇帝御用宴桌設於殿內寶座前,其他文武大臣及外藩使臣按照嚴格的品級尊卑,分別於殿內、殿外兩側或丹陛上設桌。 浴紅光而生 清崇德三年(1638年)正月三十日,清世祖愛新覺羅·福臨,生於盛京(今天的瀋陽)永福宮。據《清世祖實錄》中記載,順治帝福臨出生時“紅光照耀宮,聞經久不散香氣瀰漫數日”。他是清太宗皇太極的第九子,生母為永福宮莊妃,也就是後來的孝莊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布木布泰(大玉兒)。 據說莊妃自從懷孕以後,就特別喜歡穿繡金龍金鳳的紅緞長袍,每行走間,長長的袍裾、寬寬的下襬波動不止,很有紅光繞身、金龍盤旋的視覺形象。 少年天子正月親政 順治八年(1651年)正月十二日,在獨攬大權的攝政王多爾袞病死後,13歲的福臨親政。他在太和殿舉行親政大典,接受諸王群臣朝賀,並頒恩詔大赦天下。他在慶賀典禮中表現出的自尊自信才能胸襟,給所有的人以深刻印象。北韓使臣向他們的國主報告說:“清主年今十四,而坐殿上指揮諸將,旁若無人。”福臨向他的臣下表示出遠遠超過他年齡的成熟,令他們十分驚異。 愛子短命正月夭折 順治十五年正月二十四日,順治與董鄂妃所生皇四子還未及命名就死去了,只活了不到四個月。順治因為對董鄂妃的寵愛,愛屋及烏地將這個孩子視為珍寶,稱皇四子為“朕第一子”,並欲立其為太子。董鄂妃失去愛子後哭得死去活來,天昏地暗,順治也痛徹於心,傷感非常。 順治實在無法忘懷這個皇兒,為了安慰董鄂妃,為了紀念這個皇子,順治十五年三月,順治追封這個未命名的皇四子為和碩榮親王,按親王制度修建了陵園,並在墓前親自題寫了一段極為傷感的文字。 多情天子撒手人寰 順治十八年(1661年)正月初七,因愛子、寵妃的相繼病亡,順治受到了巨大的精神打擊,身體每況愈下,後又染上了天花,崩於紫禁城內的養心殿,年僅24歲,距董鄂妃的死僅三個多月。 董鄂氏入宮後,與順治的感情與日俱增。順治後來在《端敬皇后行狀》中回憶:他下朝時董鄂妃總是親自安排飲食,飯菜做好後更要先品嚐。當他批閱奏章時,董鄂妃常陪伴在他身邊。更難得的是,她時常勸說順治,處理政務要服人心,審判案件要慎重。連宮女太監犯錯誤時,她也往往為他們說情。 皇四子的死對董鄂妃是致命的打擊,從此她一病不起,在痛苦中掙扎了三年,終於在順治十七年病逝於承乾宮,年僅22歲。董鄂妃死後,順治在感情上受到重創,陷入極度痛苦之中不能自拔,不僅無法理政,而且不久即身患痘症,撒手人寰。 順治之謎 脫龍袍換袈裟? 民間傳說順治並非在24歲死於天花,而是在這一年脫去龍袍換上袈裟,於五台山修身向佛,期間,康熙曾數次前往五臺山見父親,但沒有得到順治的相認,所以康熙才會寫出“文殊色相在,惟願鬼神知”的詩篇。 而順治出家的原因,就是董鄂妃的死給他帶來感情上的重大打擊,情緒消沉遂遁入空門。但是根據史學家對史料的考證,這種說法不過是一個充滿想象力的傳奇故事而已。 據歷史學家陳垣考證,順治對佛教的啟蒙始於一代高僧憨璞聰,這位高僧對佛法的解釋深深觸動了順治,使他開始信佛,法名“行痴”。順治送走愛妃後,產生了淨髮出家的念頭。皇帝出家震驚朝野,在孝莊的壓力下,順治決定蓄髮留俗,不再出家。 三個月後,沒能當成和尚的順治在病中把身邊的近侍吳良輔送到憫忠寺,代替他削髮為僧。五天後,順治帶著無限惆悵,在紫禁城養心殿閉上了眼睛,年僅24歲。 滿族春節源於漢族習俗。順治元年(1644年),清軍入山海關定都北京,大批滿族居民遷移關內,與漢族雜居共處,經濟文化彼此交流,互相影響,關係密切。天長日久,漢族許多習俗文化被滿族人民所吸收,春節便隨之而成為滿族與漢族共同的傳統節日。 元旦(即大年初一)為一年之始、永珍更新之日,故又稱作“年”。“年”是中國古代大多數民族最重要的節日,作為“萬民之主”的帝王,更要大張其事,因此,歷代宮廷均有名目繁多、盛大隆重的節慶活動。 清王朝建立後,特別是定都北京後,滿洲貴族受漢族風俗的影響,在改造其舊俗和明代宮廷習俗的基礎上,形成了清宮特有的一套年俗制度。 清朝皇帝苦樂春節 順治: 正月裡的憂傷 康熙: 不在太和殿吃飯有理由 雍正: 過年加班看檔案 乾隆: 盧溝曉月,大年三十看見啥? 咸豐: 逃出北京過個悽惶年 同治: 小皇帝過年太辛苦 光緒: 被太后"罩"著過節 宣統: 一樣春節幾重天

  • 2 # 神話有情

    《孝獻皇后行狀》 愛新覺羅 福臨順治十七年八月壬寅,孝獻莊和至德宣仁溫惠端敬皇后崩。嗚呼!內治虛賢,贊襄失助,永言淑德,摧痛天窮。惟後製性純備,足垂範後世。顧壺議邃密,非朕為表著,曷由知之?是用匯其平生懿行,次為之狀。

    後董鄂氏,滿洲人也。父,內大臣鄂碩,以積勳封至伯,歿贈侯爵,諡剛毅。後幼聰穎過人,及長嫻女工,修謹自飭,進止有序,有母儀之度,姻黨稱之。年十八,以德選入掖廷,婉靜循禮,聲譽日聞,為聖皇太后所嘉譽。於順治十八(三)年八月,朕恭承懿命,立為賢妃。

    九月,復進軼冊為皇貴妃。

    後性孝敬,知大體,其於上下,能謙抑惠愛,不以貴自矜。事皇太后奉養甚至,伺顏色如子女,左右趨走,無異女侍。皇太后良安之,自非後在側,不樂也。朕時因事幸南苑及適他所,皇太后或少違豫,以後在,定省承歡如朕躬。

    朕用少釋慮治外務,即皇太后亦曰:“後事我詎異帝耶?”故凡出入必諧。朕前奉皇太后幸湯泉,後以疾弗從,皇太后則曰:”若獨不能強住一起,以慰我心乎?”因再四勉之。蓋其不忍去後如此。

    其事朕如父,事今後亦如母,晨夕侯興居,視飲食,服飾曲體罔不悉。

    即朕返蹕宴,後必迎問寒暑。或意少亂,則曰:“陛下歸且晚,體得無倦耶?”趣令具餐,躬進之。居恆設食,未嘗不敬奉勉食,至飫乃已。或命共餐,即又曰:“陛下原念妾,甚幸!然孰若與諸大臣,使得奉上色笑,以沾寵惠乎?”朕故頻與諸大臣共食。朕值慶典,舉數殤,後必頻教誡侍者:“若善侍上,寢室無過燠。

    ”已復中夜憾憾起,曰:“渠寧足恃耶?”更趨朕寢所伺候,心始安,然後退。朕每省封事抵夜分,後未嘗不侍側。

    諸曹章有但循往例待報者,朕寓目已置之。後輒曰:“此詎非幾務,陛下遽置之耶?”朕曰:“無庸,故事耳。

    ”後復諫曰:“此雖奉行成法,顧安之無時變,需更張,或且有他故宜洞矚者?陛下奈何忽之?祖宗貽業良重,即身雖勞,恐未可已也。“即朕令後同閱,即復起謝曰:“妾聞‘婦無外事’,豈敢以女子幹國政?惟陛下裁察!”固辭不可。

    一日,朕覽延讞疏,至應決者,握筆猶豫未忍下。

    後起問曰:“是疏所云,致軫陛下可心乃爾?”朕諭之曰:“此秋決,疏中十餘人,俟朕報可,即置法矣。”後聞之泣下曰:“諸闢皆愚無知,豈經陛下一一親讞者?妾度陛下心,即親讞,猶以不得情是懼,矧但所司審慮,豈竟無冤耶?陛下宜敬慎,求可矜宥者全活之,以稱好生之仁耳。

    ”自是,於刑曹爰書,朕一經詳覽竟,後必勉朕再閱。曰:“民命至重,死不可復生,陛下幸留意參稽之。不然,彼將奚賴耶?”且每曰:“與其失入,毋寧失出。”以寬大諫朕如朕心,故重闢獲全大獄未減者甚眾。或有更令覆讞者,亦多出後規勸之力。

    嗟夫!朕日御萬機,藉後內助,故得安意綜理,今復何恃耶?寧有協朕意如後者耶?諸大臣有偶於罪戾者,朕或不樂,後詢其故,諫曰:“斯事良非妾所敢預,然以妾愚,謂諸大臣即有過,皆為國事,非其身謀。

    陛下曷霽威詳察,以服其心。否則,諸大臣弗服,即何以服天下之心乎?”嗚呼!乃心在邦國系臣民,如後豈可多得哉!

    後嘗因朕免視朝,請曰:“妾未諳朝儀若何。”朕諭以只南面受群臣拜舞耳,非聽政也。

    後進曰:“陛下以非聽政,故罷視朝。然群臣舍是日,容更獲覲見天顏耶?願陛下毋以倦勤罷。”於是,因後語,頻視朝。後每當朕日講後,必詢所講,且曰:“幸為妾言之。”朕與言章詞大義,後輒喜;間有遺忘不能悉,後輒諫曰:“妾聞聖賢之道,備於載籍,陛下服膺默識之,始有裨政治,否則講習奚益焉?”朕有時搜狩親騎設,後必諫曰:“陛下藉祖宗鴻業,講武事,安不忘戰,甚善。

    然邦足安足恃?以萬鎊仰庇之身,輕於馳騁,妾深為陛下危之。”蓋後之深識遠慮,所關者切。故值朕騎或偶蹶輒愀然於色也。

    後自入宮掖數年,行已謙和,不惟能敬承皇太后,即至朕保姆往來,晉接以禮,亦無敢慢。

    其御諸嬪嬙,寬仁下逮,曾乏纖芥忌嫉意。善則奏稱之,有過則隱之,不以聞。於朕所悅,後尤撫卹如子。雖飲食之微有甘脆者,必使均嘗之,意乃適。宮闈眷屬,大小無異視,長者媼呼之,少者姊視之,不以非禮加人,亦不少有詬誶。故凡見者,蔑不歡悅。藹然相親。值朕或譴責女侍宮監之獲罪者,必為拜請曰:“此曹愚蠢,安知上意?陛下幸毋怒。

    是瑣瑣者,亦有微長。昔不於某事曾效力乎?且冥行幹戾,贓獲之常也。”更委典引喻,俟朕意解乃止。後天性慈惠,凡朕所賜齎,必推施群下,無所惜。封皇貴妃有年,乃絕無儲蓄。崩遊後,諸含殮具,皆皇太后所預治者。視他宮侍亦無少差別,均被賜予。故今宮中人哀痛甚篤,至欲殉葬者數人。

    初,後父病故,聞訃哀怛,朕慰之,紊淚對曰:“妾豈敢過悲,遺陛下憂?所以痛者,恨未答鞠育恩耳!今已亡,妾衷愈安。何者?妾父情性夙愚,不達大道,有女獲侍至尊,榮寵已極;恐心無所懼,所行或不韙,以是每用憂念。今幸以始終,荷陛下恩恤至備,妾何復慟哉!”因遂輟哀。

    反覆有兄之喪,時後屬疾,未使聞。後謂朕曰:“妾兄其死矣。囊月必遣妾嫂來問,今久不至,可知也。”朕以後疾,故仍不語以實,慰安之。後曰:“妾兄心矜傲,在外所行,多不義,以恃妾母家,恣要挾,容有之,審爾詎止辱妾名,恐舉國謂陛下以一微賤女,致不肖者肆行罔忌;故夙夜憂懼,寢食未敢寧,今幸無他故歿,足矣,妾安用悲為?”先是,後於丁酉冬生榮親。

    初,後於朕偶有未稱旨者,朕或加譙讓,始由申己意,以明無過;及讀史至周姜後脫簪待罪事,翻然悔曰:“古賢后身本無愆,商待罪若彼;我往曾申辯,殊違恪順之道。嗣即有宜辯者,但引咎自責而已。”後之恭謹遷善如此。後性至節儉,衣飾絕去華採,即簪珥之屬,不用金玉,惟以骨角者充飾。

    所誦《四書》及《易》,已卒業。習書未久,天資聰慧,遂精書法。

    後素不信佛,朕時以內典禪宗諭之,且為解《心經》奧義。由是崇敬之寶。專心禪學。參究“一口氣不來,向何處安身立命”語,每見朕,即舉之:朕笑而不答。

    後以久抱疾,參究未能純一,後又舉前語,朕一語答之,遂有省。自嬰疾後,但憑几倚遢,未曾偃臥。及疾漸危,猶究前說,不廢提持。故崩時言動不亂,端坐呼佛號,噓氣而化,顏貌安整,儼如平時。嗚呼!足見後信佛法究心禪教之誠也。

    先是後初病時,恆曰:“皇太后眷吾極篤,脫不幸病終不瘳,皇太后必深哀慼,吾何以當之?”故遇皇太后使來問安否,後必對曰:“今日少安。

    ”一日,朕偶值之,問說:“若今疾已篤,何以雲安也?”後曰:“惡可以妾兵遺皇太后憂。我死,乃可聞之耳。”洎疾甚彌留,朕即令皇后諸妃嬪眷屬環視之。後曰:“吾體殊委頓,殆將不起。顧此中澄定,亦無所苦。獨念以卑微之身,荷皇太后暨陛下高厚恩,不及酬萬分之一。

    挈沒後,陛下聖明,必愛念祖宗大業,且皇太后在上,或不至過慟,然亦宜節哀自愛。惟皇太后慈衷肫切,必深傷悼,奈何?思及此,妾即死,心亦弗安耳。”既,復謂朕曰:“妾亡,意諸王等且必皆致賻。妾一身所用幾何?陛下誠念妾,與其虛蘼無用,孰若施諸貧乏為善也。

    ”復囑左右曰:“我逝後,束體者慎毋以華美。皇上崇儉約,如用諸珍麗物,違上意,亦非我素也。曷若以我所遺者為奉佛誦經需,殊有利耳。”故今斂具,朕重逆後意,概以儉素,更以負二萬餘金施諸貧乏,皆從後意也。

    凡人之美,多初終易轍。

    後病閱三歲,雖容瘁身癯,仍時勉慰無傷,諸事尤備,禮無少懈,後先一也。事今後克盡謙敬,以母稱之,今後亦視後如娣。十四年冬,往南苑,皇太后聖體違和,後朝夕侍奉,廢寢食。朕為皇太后禱於天帝壇,旋宮者再,今後曾無一語奉詢,亦未遣使問候。是以朕以後有違孝道,諭令群臣議之,然未令後知也。

    後後聞之,長跪頓首固請曰:“陛下之責皇后,是也。然妾度皇后斯何時有不憔悴憂念者耶?特以一時未及思,故失詢問耳。陛下若遽廢皇后,妾必不敢生。陛下幸垂察皇后心,俾妾仍視息世間,千萬勿廢皇后也!”

    前歲,今後寢病瀕危,朕躬為扶持供養,今後宮中侍御尚得乘間少休,後則五晝夜目不交睫,且時為誦史書,或常談以解之。

    及離側,出寢門即悲泣曰:“上委我候視,倘疾終不痊,奈何?”凡後事,後皆躬為治備,略無倦容。今年春,永壽宮始有疾,後亦躬視扶持,三晝夜忘寢興。其所殷殷為解悲憂,預為治備,皆如侍今後者。後所製衣物,今猶在也。悼妃薨時,後哭之曰:“韶年入宮,胡不於上久效力,遂遽夭喪耶?”悲哀甚切,逾於倫等。

    其愛念他妃嬪,舉此類也。故今後與諸妃嬪皆哀痛曰:“與其存無用之軀,孰若存此賢淑,克承上意者耶!吾輩何不先後逝耶?今雖存,於上奚益耶?”追思夙好,感懷舊澤,皆絕葷誦經,以為非此不足為報雲。後嘗育承澤王女二人,安王女一人於宮中,朝夕鞠撫,慈愛不啻所生。

    茲三公主,擗踴哀毀,人不忍聞見。宮中庶務,曩皆後經理,盡心檢核,罔不當。雖位晉後名,實後職也。第以今後在,故不及正位耳。

    自後崩後,內政叢集,待命於朕,用事愈念後,悲哀不能自止。因嘆朕伉儷之緣,殊為不偶。

    前廢后容止足稱佳麗,亦極巧慧,乃處心弗端且嫉甚,見容少妍者,即憎惡欲置之死。雖朕舉動,靡不猜防。朕故別居,不與接見。且朕素慕簡樸,廢后則癖嗜奢侈,凡諸服御,莫不以珠玉綺秀綴飾,無益暴殄,少不知惜。嘗膳時,有一器非金者,輒怫然不悅。廢后之性若是,朕含忍久之,鬱慊成疾。

    皇太后見朕容漸瘁,良悉所曲,諭朕裁酌。故朕承慈命廢之。及廢,宮中人無念之者,則廢后所行久不稱眾意可知矣。今後秉心淳樸,顧又不乏長才。洎得後才德兼備,足毗內政,諧朕志,且奉侍皇太后恪盡婦道。皇太后愛其賢,若獲瑰寶,朕懷亦得舒,夙疾良已。

    故後崩,皇太后哀痛曰:“吾子之佳偶,即吾女也。

    吾冀以若二人永諧誤我老,茲後長往矣,孰能如後事吾耶?孰有能順吾意者耶?即有語,孰與語耶?孰於籌耶?”欲慰勉朕,即又曰:“吾哀已釋矣,帝其毋過傷。”然至今,淚實未嘗少矣。見今後與諸妃嬪哭後之慟,諭曰:“若勿深哀,曷少自慰。”乃一時未有應者,皇太后泫然淚下。

    朕曰:“若皆無心者乎?胡竟無一語耶?”蓋迨惜後之淑德,為諸人所難及,故每曰:“諸妃嬪可勿來,重傷我心!”於此益見念後之至也。抑朕反覆思後,所關之事,更有不忍言及又不能自止者。皇太后雅性修潔,雖尋常起居細節,亦必肅然不肯苟且。如朕為皇太后親子,凡孝養之事,於理更有何忌?但以朕乃男子,勢當有引嫌不能及親者,故惟持後敬奉,能體皇太后。

    即皇太后千秋萬歲後,諸大事俱後經治是依賴。今一朝崩逝,後脫遇此,朕可一一預及之乎?將心付之不堪委任之人。念至於此,朕五中摧痛,益不能不傷痛無已矣。

    後持躬謹恪,鬱翼贊內治,殫竭心力,無微不飭,於諸務孜孜焉。

    罔弗周祥。且慮父兄之有不幸,故憂勞成疾。上則皇太后慈懷軫惻,今後悲悼逾常;下則六宮號慕,天下臣民莫不感痛。惟朕一人,撫今追昔,雖不言哀,哀自至矣。嗚呼!是皆後實行,一辭無所曾飾,非後以崩逝故,過於軫惜為虛語。後微素著,筆不勝書。朕於傷悼中不能盡憶,特撮其大略狀之。

    俾懿德昭垂,朕懷亦用少展云爾!。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職業和事業有什麼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