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明觀大盤
-
2 # 基層工作人員甲
國資委官網10月25日晚間釋出訊息:經報國務院批准,中國船舶工業集團有限公司與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實施聯合重組。據中新經緯客戶端報道介紹,中國船舶工業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船集團,俗稱南船),旗下企業包括中國船舶(600150.SH)、中船防務(600685.SH)、中船科技(600072.SH)等。中國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簡稱中船重工,俗稱北船),旗下企業包括中國重工(601989.SH)、中國海防(600764.SH)、久之洋(300516.SZ)、中國動力(600482.SH)和中國應急(300527.SZ)等。
類似例子還有今年6月初,馬鋼股份釋出公告稱,中國寶武計劃對馬鋼集團實施重組,安徽省國資委將其持有的馬鋼集團51%的股權無償劃轉至中國寶武。透過本次收購,中國寶武將透過馬鋼集團間接控制馬鋼股份45.54%的股份,併成為馬鋼股份的間接控股股東,馬鋼股份的實控人也將由安徽省國資委變更為國務院國資委。
7月初,經報國務院批准,中國保利集團有限公司與中國中絲集團有限公司實施重組,中國中絲集團有限公司整體無償劃轉進入中國保利集團有限公司,不再作為國資委直接監管企業。
中央政府推進大型央企重組由來已久,下面筆者談一談下半年大型央企重組的重點與影響。
向製造業強國邁進,提高製造業技術自主性核心技術是一條產業的命脈,對外技術依存度過高,是中國製造業發展過程中,長期以來面臨的一大障礙。“關鍵核心技術是國之重器,對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保障國家安全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必須切實提高中國關鍵核心技術創新能力,把科技發展主動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裡,為中國發展提供有力科技保障。”中央經濟會議提出:下半年要穩步推進裝備製造、煤炭、電力、通訊、化工等領域中央企業戰略性重組……;以擁有優勢主業的企業為主導,打造新能源汽車、北斗產業、大型郵輪、工業網際網路等協同發展平臺;持續推動煤炭、鋼鐵、海工裝備、環保等領域資產整合,加快推進免稅業務、煤炭、碼頭等專業化整合……。
防範風險去槓桿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下半年,要進一步強化重點領域防控,切實築牢不發生重大風險的底線,嚴控債務風險、金融風險、國際化經營風險、法律風險以及安全環保風險。
當前國內的大環境就是要去槓桿。從宏觀上看,槓桿率相當於整體經濟的債務率(債務佔GDP比率),過高的債務率增長可能意味著不健康的經濟發展模式,人們把錢都投到炒房、股市、基金裡去,而不是搞創新搞生產,長此以往就是經濟的大崩盤。如美國在次貸危機前的2000到2009年,宏觀債務率從175%升至240%,而危機過後債務率則相對穩定不變。中國在進入過度舉債的經濟發展模式後,2008到2017年,實體部門債務率從129%升至242%,去槓桿勢在必行。
目前中國非金融企業部門槓桿顯著偏高,其中央企的負債率,遠高於民營企業。從資料上看,2017年末大型央企平均資產負債率為66.3%,而同期規模以上工業企業資產負債率為55.5%。而到了18年3月份, 102家大型央企總債率66.6%,80%以上負債率的央企一共有12家,負債率超過85%的有4家。但由於大型央企有政府的信用背書,在資源配置方面享有一定的優勢,導致大量的資源錯配,槓桿率也居高不下,造成了嚴重的信用風險和資源錯配的風險,大型央企改革一定程度上能降低央企部門的槓桿率,有效的防範債務風險。
可能出現的問題大型央企之間的合併,有利於實現利潤回報最大化,但整合起來的難度也很大。“重組牽涉面廣、協調難度大,若是處理不善,進行簡單地合併,往往會帶來問題的疊加,甚至會加劇各方矛盾。與此同時,多數大型央企資產情況良莠不均,國有資產整合步伐也可能會相對較慢。”從體制上看,大型央企缺乏活力,過去的大型央企改革的事例入手,國企改革喊了20年,大型央企的官僚體制作風仍沒有改變,只是擴大了業務範圍,這樣也僅僅有助於壟斷,而不是創新,大型央企的體量和規模、很難讓民間資本參與進來,這也就失去了創新的源頭。
筆者認為大型央企合併一直是大勢所趨,近期進入加速階段,大型央企合併有益統一管理,避免惡性競爭和人浮於事,提高央企效益、估值、證券化率和市場集中度,強強聯合能最佳化資源配置,解決重複建設從而提升大型央企在大多數行業的市場集中度,也為大型央企改革樹立標杆,更好地推進國家戰略。歡迎大家一起討論這個問題,基層財政所工作人員甲,很高興和大家交流財經知識,不足之處,敬請指正,文章僅供參考。 -
3 # 廖冰看世界
大型國有企業是國家經濟的根本,牽一髮而動全身。大國企的合併,我認為有幾點益處。
第一,減少競爭,節約資源。特別是某些資源壟斷性行業,這個顯得尤為重要。
第三,集中力量辦大事。特別是高鐵,機場這樣的大投入專案。
計劃經濟時代,由於經濟控制手段低下,致使經濟一片蕭條。現在網際網路,大資料的發展,使得經濟的控制和調控手段進一步加強。為大國企合併和健康運營提供了保障。
-
4 # 新新雷達
1.從國家層面,大國企合併均由國家主導,是國家意志的體現,有利於提升中國企業在全世界的品牌競爭力。如:南北車合併,讓中國高鐵走向世界,高鐵已經成為中國一道靚麗的名片,隨著國家一帶一路倡議逐步推進,中國需要更多這樣的名片,讓我們的產品讓我們的品牌走向世界,服務世界。
2.從企業層面,大企合併有利於減少競爭,降低企業執行成本,提高效率,提高企業在世界話語權。
-
5 # 蝸牛頻道
粗談幾點:
一、壯大資產,提高企業國際競爭力。
隨著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深化推進,中國很多的企業都逐漸的走出國門。中國的企業從建國至今最長也就經歷了70年的歷史,真正的發展也就是在改革開放的三十多年時間裡,面對國外長達百年的企業,中國的企業需要透過合併來提高自身的資產實力來和國外的巨頭們進行市場的競爭。
二、隨著國內深化改革及產業進一步升級,並伴隨著市場的進一步的對外開放,會有很多國際巨頭進入到中國的市場,國有的企業合併,正所謂強強聯合,攜手抵禦外國巨頭企業進入中國市場形成一定的壟斷,對人民百姓的利益造成一定的損害(如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如果沒有國內的非常可樂等參與競爭,可口可樂和百事可樂的價格會比現在的價格更高,損害了國內消費者的利益)。
三、從體制改革方面的要求,大型國企合併,必然會淘汰一部分不太適應企業發展的員工,引入新型的人才來讓企業更有活力,從而改變了國企以往給人死氣成成的局面,水流動起來魚兒才能活得更好嘛。
-
6 # 一介須翁
益處多呀,有一位先生已說了,減少竟爭。比如你開汽車用的汽油,那一兩家油企合了,就會隔幾天說,根據國際市場的……什麼視窗,油價應該漲……。那你乖乖的。只此一家。
-
7 # 榮姥爺看市
國企合併,最少應該有下面幾項好處。
一 東邊不亮西邊亮,保持穩定的利潤。透過企業合併實行混合多樣化戰略,多元化的基本動機應是透過企業分散投資,避免資金集中於某個產業,而將投資風險予以分散。有單一的產品,形成幾個核心的產品。
二 在市場上爭得更多蛋糕,提高市場佔有率。國企透過水平整合戰略併購企業,實現技術、品牌、銷售渠道的有機整合,使對方的產品和己方的產品發揮互補效果。但這種水平整合併購,要注意政府防止壟斷的有關法律規定。
三 國企的縱向一體化合並戰略,有利於完善企業產業鏈,做產業霸主。在上下游專業分工制度下,國企上下游的合併能實現對其上游及其下游增加控制力而提高經營業績。但這種合併往往也會造成因沒有競爭壓力導致效率降低,使生產成本比市場競爭者高,從而連帶影響整個公司產品競爭力。
四 同心式多元化戰略。“同心”是指新事業與本業相關度高。國企這種性質的合併,可以使公司從競爭高而利潤少的行業,跨入競爭少而利潤高的行業,可是公司規模快速成長。
五 行業巨人強強聯合,誕生市場巨無霸。面對競爭日趨激烈的市場,要想鞏固和增強自己的市場地位,行業巨人聯手使其可以目空一切,穩坐市場領導者地位。
六 以優帶劣,企業兼併。指經濟管理好、經濟效益好的優勢企業兼併那些相對劣勢的企業。這種國企合併,有利於提高企業和整個社會資源的利用效率,有利於促進國家經濟發展,有利於穩定就業。
企業合併的目的是增強競爭力而非簡單的規模擴大,因此企業合併必須著眼於自身優勢選擇符合企業發展戰略的企業來合併。並切實進行以優帶劣的調整,才能發揮合併的效能,促進企業的發展。否則,盲目聯合兼併只會增加企業負擔,降低企業效能,影響企業的發展。
-
8 # 股壇牛哥
一是避免了無序競爭,更有利於開拓市場特別是國際市場。二是能降低營銷成本,更有利於開柘市場。三是能綜合合理利用科研裝置,科研人員,科研成果,加速科研成果轉換,四是能綜合科學配置各生產經營要素,提高企業的生產經營效率與效益。
-
9 # 美景美境美人
第一,有利於國企自身的發展壯大,有利於企業不斷進行技術改造;
第二,有利於職工經濟收入的增加和職工生活水平的改善;
第三,有利於保障國家的稅收收入,有利於增加國家的利潤收入,增強國家的經濟實力;
第四,有利於國民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
-
10 # 投資小咖007
一、填補市場空白
相比拓展市場,併購當地的成熟企業,可以更加快速地完成進入該市場,完成市場佈局。比如2019年中糧併購天津老牌國企天津利金,天津市中糧的麵粉產業空白區,天津利金是天津國資委下屬的老牌面粉企業,目前已在中糧麾下。
二、整體上提升國資的競爭力
國企往往所在的行業具有戰略意義,比如糧食生產,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是國企的戰略任務和責任,國企的合併提升國資的競爭實力,是由國家戰略意義的。還是拿中糧集團併購天津利金舉例,目前面粉生產的主要廠家由五得利、金龍魚都是行業龍頭的麵粉生產企業,五得利屬於民營企業,金龍魚所屬的益海嘉裡屬於外資企業,和中糧國企的性質完全不同,中糧更須擔負起糧食安全的任務,但是目前中國的麵粉市場是一個充分競爭的市場,群雄逐鹿,作為國企壓力要比私營企業和外資企業有更大的壓力。國企合併是提升國資實力,完成國家戰略的選擇。
三、國企合併可以達到快速完成市場佈局的目的
一般情況下,完成區域的市場佈局有兩種方式,一種是新建工廠,從拿地到建設完成投產,一般至少需要兩年;另一種是併購,收購企業或者資產,正常情況下需要半年到一年,時間明顯短於新建工廠,更有利於企業迅速佔領市場。
回覆列表
積極推進大國企合併重組,有助於化解中國經濟困境並促進經濟升級。
對於產能過剩的行業來說,併購重組是有效實現去產能、去槓桿的重要方法;對於新興行業來說,強強聯合、以強並弱等併購重組是實現規模化和效率快速提升的有效手段;對於較為成熟、發展潛力較大的行業來說,併購重組也是擴大已有優勢的有效方式。
1、適度提高產業行業集中度,實現規模經濟。
企業發展需要良好的產業環境,而合理的產業結構是十分重要的。產業內的大規模橫向併購,可以適度提高產業集中度,防止國內產業行業內部的低層次無序競爭。企業透過併購可以降低固定成本;擁有更大的生產和銷售規模,在與上下游供應商和經銷商進行協商談判時將具有更大的話語權;可以透過合併減少重複設定的部門,消減重疊的職能,進而降低支出,產生協同效應,最終可以獲得規模經濟。
從實踐效果來看,大國企對業內同行的收購,實現快速外延式擴張,有助於擁有更強大市場地位,對上游供應商和入場條件擁有更大話語權。比如南車和北車集團合併,就消除國內外競爭內耗,在國際上擁有了較強的競爭力,談判地位和議價能力大大增強,發揮規模效應和協同效應。
當前,中國許多產業行業存在集中度過低,低層次無序競爭的問題,導致企業盈利能力低下、創新能力不強、技術水平不高,尤其在國際上競爭能力不強。典型的如汽車、鋼鐵行業。中國鋼鐵產業曾經是高爐林立,能耗極高。中國有2600 多家鋼鐵企業,前四大企業行業集中度僅為20%,遠低於歐盟的90%、日本的75% 以及美國的53%。高度分散化還帶來了環境汙染、低層次產能過剩、創新能力不足等一系列問題。產能淘汰與產業整合成為中國經濟轉型升級中的關鍵一環。
併購重組是產能過剩行業消化、轉移和淘汰過剩產能的重要手段,對於傳統產業,產業間的併購、重組、整合可以有效控制行業內市場競爭者的數量,減少無序和惡性的競爭,企業可以藉此機會調節產能,提高全要素生產率。最終,市場供需失衡的狀況將會得到緩解,過剩產能將會得到有效釋放,整個社會的經濟結構也將會調整平衡。同時,併購重組對於新興產業而言,橫向併購可以幫助企業拓寬產品線、進入新市場;縱向併購可以幫助企業延伸產業鏈、進入細分行業。目前,傳統產業和新興產業也都在充分利用併購重組來實現自身的轉型升級和快速發展,併購重組無疑是快速整合過剩產能、最佳化資金與技術的配置、開拓新領域、實現規模經濟、提升資本效率的有效途徑。
2、清晰制定併購戰略,促進整合型併購,實現技術進步,提升企業經營效率。
清晰制定併購戰略,透過一系列境內外橫向一體化、縱向一體化、跨界、轉型等併購重組,使得相關產業的企業在內生髮展的基礎上,能夠透過外生動力,在短期內積累資源、人才、技術、產品、渠道等優勢,淘汰落後產能、提升生產力和競爭力、實現規模效應和協同效應,進一步有效推動實體經濟進行必要的轉型和發展。橫向併購能夠推動企業多元化、業務轉型,實現規模效應,確立市場優勢地位;縱向併購能夠推動產業鏈向上下游延伸,提升企業利潤水平和競爭力;跨界併購能夠推動企業跨行業協同發展、產業轉型升級。
實體經濟企業賴以發展壯大的根基是技術研發能力,企業戰略性併購可以獲得被併購方的高階技術和品牌,實現產業鏈、價值鏈由低層次向高層次的逆襲;也可以透過併購其他產業行業的具有高階技術的企業,趁機進入新興行業。基於此類併購具有明確的戰略目的,一旦收購成功,企業將獲得高階技術和品牌,競爭能力將大大增強。但近些年來,西方各國出於政治、意識形態、國家安全、技術流失等原因,對中國企業發起的跨境併購交易非常警惕,經常以國家安全、反壟斷審查為名加以阻止和否決,使中國企業走出去,參與和融入國際市場面臨諸多困難。為此,我們必須注意併購的策略,遵循國際慣例與規則,使用國際上通行的方法。
例如在2008年金融危機後,吉利汽車成功併購沃爾沃,僅以18億美元100%控股汽車品牌、核心技術和國際經營渠道,又逐漸收購了寶騰、路特斯等海外知名車企,填補了吉利集團整體在高階豪華車型的戰略短板。中國乳業三大巨頭之一的光明食品(集團)有限公司在企業併購中顯現領跑之勢,2010年,光明食品對紐西蘭新萊特乳業發起併購,2011年又收購了英國維他麥公司,此後又發起設立光明食品與農業產業基金,聯合社會金融資本進行海外投資併購,引入研發技術和品牌,有效地提升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又如華為、格力、海爾、TCL等都透過全球併購進一步拓展了事業版圖,提升了品牌競爭力,加快了產學研合作步伐,為中國企業在國際市場的發展邁出了舉足輕重的一步。
企業併購透過產權交換、市場協同和內部契約等全面整合後,降低了企業之間透過市場討價還價的交易成本,橫向併購實現了規模經濟,縱向併購實現了協同效應。美國在20世紀20至30年代,透過縱向併購形成了兩大汽車行業寡頭福特汽車和通用汽車。福特公司形成了龐大的聯合生產群,其產品範圍極其廣泛,從焦炭、生鐵、鋼材到汽車零部件甚至是皮革、玻璃、橡膠等。國內中糧集團打造“從田間到餐桌”食物產業鏈,實現了整個糧油食品鏈條從種植到食品營銷的暢通無阻。
3、活躍資本市場,啟用直接融資。
資本市場是產業併購的重要平臺,在併購重組、盤活存量上發揮重要作用,為國企國資改革、化解過剩產能、殭屍企業市場出清、創新催化等方面提供專業化服務,加快對產業升級的支援力度。上市公司併購重組既是企業做大、做強的有效途徑,同時產業併購所需的資金、盡職調查、諮詢等服務,可有效促進資本市場參與者(如券商等專業化融資機構)服務能力,提高市場股權交易活躍度,為市場發展注入活力,充分發揮市場對資源整合的基礎作用。從估值指標來看,併購重組有利於上市公司市值的提升,短期效果優於長期;從成長能力指標來看,併購重組對於上市公司加速發展具有助推器的效用;從盈利能力指標來看,併購重組使上市公司增量又提效;從營運能力指標來看,雖然整合困難不容小覷,但整體資源運轉效率肯定會有所提高;從償債能力指標來看,雖然短期無影響,但長期有改善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