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微史論

    我覺得始皇帝對中華民族最大的功勞不是一些制度政策上的,因為強調一個“最”字,我覺得最大的功勞是使得大一統的觀念慢慢深入人心,也就是在秦朝,中國的統一型民族,和國家的基本領土版圖就成型了,以後歷朝歷代都以實現中華的偉大統一為最大目標,這都是在秦的基礎上進行了發展。

    秦奠定了中華民族的基礎,我覺得這就是始皇帝最大的功勞。

  • 2 # TiandirenisAmituofo

    秦始皇對中華民族做出最大的貢獻是什麼?明朝中葉大思想家,儒釋道思想的集大成者,“三教合一”的倡導者,文藝評論家和社會活動家,《焚書》、《藏書》、《續焚書》等書的作者李贄,對秦始皇和武則天都有過極其中肯的評價:“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坼,掀翻一個世界,是聖是魔,未可輕議。祖龍是千古英雄掙得一個天下。” 又稱武則天是一個愛民如子、安民有方的明君。司馬遷在《史記》認為:“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西漢政論家主父偃認為:“秦皇帝任戰勝之威,蠶食天下,併吞戰國,海內為一,功齊三代。”唐太宗李世民說過:“近代平一天下,拓定邊方者,惟秦皇、漢武。” 清末又一位史學先驅夏曾佑認為:“有為漢一朝之皇帝者,高祖是也;有為中國二十四朝之皇帝者,秦皇、漢武是也。” 從以上著名歷史人物對秦始皇的評價來看,秦始皇無愧於其”皇帝“的稱號,因為其對國家和民族的貢獻大於”三皇五帝“的作為。

    以下從幾個大的方面來談論一下秦始皇對中華民族的歷史貢獻:

    一、奠定了中華民族大一統的民族身份和依法治國的郡縣制度

    秦始皇是第一個實質上透過武力將中華大地上的列國統一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國家的偉大歷史人物。他實行的郡縣制可以說是史無前例,並造福於整個國家民族社稷的。他統一度量衡,書同文、車同軌,等等創舉,是我們今天為何雖然方言萬千,但仍然認同自己是炎黃子孫的直接原因。是中華民族身份認同實現的歷史基礎。其郡縣制度這一改革創舉,可謂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二、奠定了中華民族的國家版圖的基本雛形

    秦始皇在位期間,統一六國後,在北方抗擊匈奴入侵,修建萬里長城,為後世之人民免受遊牧民族的騷擾侵略立下汗馬功勞。在南方拓展疆土,開鑿靈渠、兼併嶺南地區。並修築直達各地的馳道、統一全國各地的交通道路,收復河套地區,有利於國家的長久發展。這一系列戰略性的舉措,塑造了中華民族的國家版圖的基本構造。

    三、塑造了中華民族”威武不能屈“的民族性格和”尚武進取“、”氣吞山河“的精神

    秦始皇以法家的思想作為治國理政的根本指導思想,也就是最早的在皇帝君主制框架下全面的依法治國的實踐者和實驗者。法家獎勵耕戰、尚武、禁止私鬥,主張為集體、為國家而協力奮鬥,不怕犧牲,氣吞山河的做法,培育了一種嶄新的社會風尚,其精神至今成為中華民族精神的一個強有力的支柱。到了漢代,這種尚武無所畏懼的精神,繼續被傳承和發揚光大。例如,西漢名將陳湯的“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和“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的思想,張騫出使西域的英雄壯舉,蘇武牧羊、不改中華氣節的忍辱精神,衛青和霍去病的”匈奴不滅,無以家為也“的保家衛國、捨我其誰的大丈夫思想,等等。這些仍然是今天中華民族賴以自豪和驕傲的優秀文化傳統。

    四、為大漢一朝以及後世朝代積累了治國平天下的歷史教訓和經驗,並留下了名聞天下的世界古蹟

    秦始皇在位期間,治國理政,知人善任,不拘一格從各國選拔人才。匯聚天下人的智力,財力和武力,完成許多在今天都瞠目結舌的創舉:長城、驛道、運河開鑿,等等。到今天,留下的東西仍然成為我們自豪的民族標誌和繼續發揮著其歷史文化教育和經濟旅遊的作用。如長城舉世聞名,陝西省的兵馬俑,秦始皇陵,靈渠,等等。總之,秦始皇的歷史功績,名在當代,利在千秋。秦皇漢武,無疑是中華民族歷史上的千年不遇的曠世豪傑。那些極力將秦始皇”焚書坑儒“等統一天下的具體舉措汙名化和妖魔化的人是一葉障目的行為。歷史上,秦始皇並沒有將所有的書籍燒掉,他禁止了一些不利於當時思想統一的書籍,將許多的書籍集中於國家的圖書館裡。釋出禁書令,要人民學法懂法,也是出於統一思想的需要。試想一下,在剛剛統一天下,天下還不太穩定鞏固的時期,統一思想不是該有的行為嗎?秦始皇的一個大錯誤就是沒有能夠及時地修改那些在統一天下後已經變成不合時宜的法律條款,沒有及時地進行法律上的補充、修改和完善,也就是沒有能夠及時地在法律的頒佈和執行上與時俱進。另外一個大的錯誤,就是沒有在生前安排好皇位繼承人,沒有從制度上對有可能偽裝的奸臣或亂臣賊子進行防範,過於相信趙高對自己的忠誠。總之,輝煌的歷史總會給人留下無窮的遺憾,秦代滅亡的教訓理所當然地給漢代以下的朝代提供了可資借鑑和思考的財富。

  • 3 # 司徒牛叉

    基建狂魔秦始皇。。。。秦國本身就立志高遠,從來就沒有說揍揍鄰居搶點東西就完了,憑藉商鞅變法等一系列措施,從一開始秦國的目標就是馬車能到哪裡,國界就劃到哪裡。先說水利吧,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沒有足夠的後勤支援,嬴政也就只能紙上比比劃劃。靈渠,都江堰,鄭國渠都是至今發揮著重大作用的水利工程,標準的千年工程。。。修馳道,古代的一級公路,和平時期,大大加強了物品流通,更重要的是增強了各地的聯絡。戰爭時期誰造反,戰馬噔噔蹬就抵達你家門口了。閃電戰的鼻祖。。。秦國能橫掃六國,這些基礎工程不可小覷,就拿長平之戰來說,秦國能快速佔領南韓,讓趙國只能在常平防守,而且包圍趙軍後,能快速在太行山下修築堅固的堡壘將趙軍死死圍住,漕運以及防禦工事的大規模運用是其他國家不能比的。要不然40萬趙軍怎麼可能突圍不出去。

    其次就是政治制度上的領先,郡縣制直接宣告了分封制的結束,這個國家只能有一個王,高度的中央集權能夠幹大事,統一人心,防止地方造反。

    很多人說秦國是由於暴政和沉重的賦稅勞役滅亡的。這個有這方面的原因,但是作為一個剛剛統一的政權,我覺得是很正常的。沒有嚴刑峻法不足以威懾以前的貴族臣民,以武力統一的國家,融合的不夠,各個地方暗流湧動,都有復國的願望。但是正是長年的戰亂,郡縣制,統一度量衡讓當時的社會都認識到了統一的必要性。秦國作為實際最為強大的一方,成就了秦國,也成就了秦始皇。

  • 4 # 遺產君

    秦始皇是一個具有雄才偉略,知人善用的偉大政治家,作為千古一帝,秦始皇對歷史的貢獻是毋庸置疑的。

    秦始皇的最大貢獻當然是統一中國,自從西周滅亡華夏就進入了諸侯紛爭的春秋戰國時期,秦國自商鞅變法以後,就逐漸強大,嬴政憑藉先王們打下的實力沉澱,四處爭戰,嬴政親自把持政治、軍事、經濟等國事,終於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大一統的中央集權國家;開創了君主專制的先河。

    秦始皇在全國範圍內廢除王公貴族的分封制,實行郡縣制,奠定了封建時代中國地方行政制度的基礎;北擊匈奴,南戰嶺南鞏固和確立了國家版圖的基礎。

    秦始皇建立和締造了一支偉大的軍隊,就是秦軍,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支具有國家軍隊特徵的武裝力量,這支軍隊幫助秦始皇打敗了逐鹿中原的所有對手,統一了天下,史稱“一掃六合,併吞八荒,包舉宇內”還收編了疆域內所有武裝力量。有了這支軍隊秦王朝才能征服如此遼闊的疆土,才能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才能無敵於天下。

    秦始皇還統一了文字、貨幣,健全了律法,奠定了多民族國家的基礎,秦始皇是個聰明人,他知道僅僅在軍事上打敗對手遠遠不夠,必須在文化上進行融注,思想上進行滲透,才可能收天下之心,而統一文化最直接的方式就是統一文字,,從此小篆就成為華夏官方文字。

    秦始皇對中華民族做出的最大貢獻就是結束了春秋戰國時期的割據和混戰局面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的中央集權國家,以先進的生產方式和政治制度替代腐朽落後的制度,建立了較為完善的皇帝制度和官僚體制,為兩千多年的封建王朝所繼承。

  • 5 # 掛羊頭賣狗肉628

    祖龍最大的貢獻是一手製定了一套中央集權的管理制度《皇帝制》。一大片黃土被他統一後,打破於前的分封制。建立了一整套由中央來管理天下的模式,把地方分成三十六個郡縣,縣長直接由皇帝任命,也直接向皇帝一人負責。這就是聞名天下的《皇帝制度》,這套制度恆古未變一直沿用至今。這套《皇帝制度》一直以來,引無數人物競折腰,這套制度也讓無數的人身首兩分,用時也讓無數的人得到了無限的風光,極盡迷人。

  • 6 # 姜衛華

    千古一帝秦始皇功過四六開不為過

    一統天下的秦始皇,下令大臣們議稱號。眾臣認為,秦王政“興義兵,誅賤賊,平定天下”,功績“自上古以來未嘗有,五帝所不及”。他們援引傳統的尊稱,說“古有天皇,有地皇,泰皇最貴”,建議秦王政採用“泰皇”頭銜。然而,秦始皇對此並不滿意。他只採用一個“皇”字,而在其後加一“帝”字,從此成為中國古代國家最高統治者的稱謂。秦始皇順應了中國歷史發展的方向,充當了新心地主階級開闢道路的急先鋒,開創了一箇中央集權的封建專制主義的新時代,被世人稱為“千古一帝”。

    秦始皇(前259---前210),姓趙氏,名政,秦莊襄王之子,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秦始皇初即位時,國政為相國呂不韋所把持。公元前238年,他親理國事,免除呂不韋的相職,並任用尉繚、李斯等人。自公元前230年至前221年,先後滅韓、魏、楚、燕、趙、齊六國,終於建立了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一的、多民族的、專制主義中央集權制國家秦朝。

    秦始皇創立了皇帝的尊號,自稱始皇帝。“皇帝”稱謂的出現,反映了一種新的統治觀念的產生。在古代“皇”有“大”的意思,人們對祖先和其他一些神明,稱“皇”。“帝”是上古人們想象中的主宰萬物的最高天神。秦始皇將“皇”和“帝”兩個字結合起來,說明了他想表示其至高無上的地位和權威是上天給予的,即“君權神授”;反映了他覺得僅僅是做人間的統治者還不滿足,還要當神。可見,“皇帝”的稱號,乃是神化君權的一個產物。

    隨後,他在全國範圍內廢除分封制,代以郡縣制。在皇帝的直接控制下,建立自中央直至郡縣的一整套官僚機構。以秦國原有的律令為基礎,吸收六國法律的某些條文,制定和頒行統一的法律。明令禁止民間收藏武器,將沒收得來的武器,銷燬並鑄造了12個金人。

    在經濟上推行重農抑商政策,扶植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發展。下令佔有土地的地主和自耕農只要向政府申報土地數額,交納賦稅,其土地所有權就得到政府的承認和保護,並以商鞭所制定的度量衡為標準統一全國的度量衡制度,統一全國幣制。為發展全國水陸交通,又實行“車同軌”,修建由咸陽通向燕齊和吳楚地區的馳道,以及由咸陽經雲陽直達九原的直道;在西南地區修築了“五尺道”,開鑿溝通湘江和灕江的靈渠。

    在文化思想方面,以秦國通行的文字為基礎制定小篆,頒行全國。並利用戰國陰陽家的五德終始說,以秦得水德,水色黑,終數六,因而規定衣服旄旌節旗皆尚黑,符傳、法冠、輿承等制度都以六為數。水主陰,陰代表刑殺,於是以此為依據加重嚴罰酷法的實施。始皇三十四年,下令銷燬民間所藏《詩》、《書》、百家語,禁私學。後因求仙藥的侯生、盧生逃亡,又牽連儒生、方士四百餘人,秦始皇將其全部抗殺於咸陽,史稱“焚書坑儒”。

    秦始皇派大將蒙恬率兵出擊匈奴,還把戰國時秦、趙、燕三國北邊的長城連結起來,修築西邊臨洮、東至遼東的萬里長城。在征服百越地區後,設定桂林、象郡、南海等郡。始皇末年,秦郡數由統一之初的36郡增至40餘郡,其版圖“東至海暨北韓,西至臨洮、羌中,南至北向戶,北據河為塞,並陰山至遼東”。

    在統一六國之後,秦始皇下令修建豪華的阿房宮和驪山墓,先後進行5次大規模的巡遊,在名山勝地刻石記功,炫耀聲威。為求長生不老之藥,又派方士徐福率童男童女數千人至東海訪求神仙等等,耗費了巨大的財力和人力,加深了人民的苦難。三十七年,秦始皇巡遊返至平原津得病。於是作書命長子扶蘇送葬,並繼嗣帝位。行至沙丘,秦始皇病死,結束了他的帝王生涯。

    秦始皇完成了統一大業,建立了中央集權制度,統一了文字、貨幣、車軌、度量衡,築長城、修靈渠,對後世影響深遠,這都是他的豐功偉績。但他實施暴行,刑法殘酷,“焚書”、“坑儒”等,這都是他的錯誤行徑。用功六過四評價一點也不為過。

  • 7 # 夏後殷鑑

    秦始皇最偉大的貢獻是滅六國,統一中國,基本奠定了中國歷史版圖。

    春秋戰國時期,諸侯紛爭,群雄並起,先是春秋五霸,後是戰國七雄。秦始皇奮六世之餘烈,最終滅了六國,打下了一個完整的天下,奠定了中國統一多民族中央集權國家的基本格局。

    滅六國後,秦始皇曾想積攢實力繼續擴大版圖統一世界,可惜他在四十九歲時就駕崩了。對其功績,後人從有評價。明代大思想家李贄在《藏書》中高度評價秦始皇:“始皇帝,自是千古一帝也。始皇出世,李斯相之。天崩地坼,掀翻一個世界。是聖是魔,未可輕議。祖龍是千古英雄掙得一個天下。”清末思想家章太炎在1913年撰寫的《秦政記》也讚揚秦始皇,說:“雖四三皇、六五帝,曾不足比隆也。”

  • 8 # 侃到回車

    提起秦始皇,那絕對是一個響噹噹的人物,作為華人,是沒有不知道的。秦始皇不但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封建王朝的創立者,甚至也是整個漫長的封建時代的奠基人。

    縱觀秦始皇的一生,可謂是武功蓋世、彪炳史冊,他修長城、滅六國、設郡縣、通運河、車同軌、書同文,等等各項,每一項都值得後世濃墨重彩地去描述;不過,如果要問縱觀整個中國歷史的發展,秦始皇的哪一項功績最大呢?

    細想之下,其實這個問題並不難回答,要說秦始皇貢獻最大的,就非“書同文”莫屬了。“書同文”,也就是指統一全國的文字,只此一項,便足以當得起“千古一帝”的稱號。

    統一文字,這對當時以秦始皇為代表的封建統治者來說,非常有利於中央各項政令的有效推行,很顯然,如果文字不統一,中央與地方之間、地方與地方之間就很難得到有效的溝通,甚至根本無法交流,從而導致政令在推行上不是掛一漏萬就是南轅北轍;而文字一旦得到統一,則自然就不至於出現這樣的困境;全國的交流融為一體,這是多麼強大的凝聚力!

    秦始皇作為以武力最終統一全國的最高統治者,他不可能想不到以武力得來的天下並不能長久穩固,要想實現“傳二世乃至萬世”,則不光需要統治全國的地域,更必須要統治天下臣民的思想,而要統治全天下人的思想就必然會有一個最基本的前提,這個前提就是文字統一。

    所以,我們甚至可以這麼說,沒有統一的文字就沒有長達兩千多年的封建主義中央集權,在秦始皇之前的漫長歲月裡,中國為什麼沒有出現一箇中央集權的統一王朝,這在很大程度上來說,就是因為在秦始皇之前中國還沒有形成全國統一的文字體系。

  • 9 # 舊史風

    秦始皇的最大功勞是為後世帝王作了榜樣。而各朝各代的帝王,都是照著秦始皇定下的藍圖,努力拼搏著。

    周滅商,用的還是分封制,周天子是天下共主,諸侯國各自為政,相互攻伐,紛爭不斷,民不聊生,秦始皇統一天下,實行中央集權,設郡縣制。

    這為後世帝王定下一個基調,以統一天下為己任。

    所以才有了宋太祖趙匡胤那句著名的話,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立志北伐,想從契丹人手裡奪回燕雲十六州。

    秦朝的統一仍然只是形式上的統一,天下人心並未完全歸附,齊、楚、燕、趙、韓、魏等國貴族子弟,暗中仍然在積蓄力量反秦。

    其中最大的代表,就是項羽,他滅亡秦朝後,又效仿周朝,開始實行分封制。

    而秦朝的嚴刑峻法,導致整個國家處在一個緊繃狀態,這為後世帝王又作了一個反面榜樣。

    一個又一個大工程,修馳道,修長城,讓百姓無法承受,生存艱難。

    大澤鄉陳勝吳廣起義,芒碭山劉邦起義,都是嚴刑峻法所導致。

    天下苦秦久矣!

    後世隋朝隋煬帝就是犯了和秦始皇一樣的錯誤,才導致迅速滅亡。

    而漢朝就吸取了教訓,所以漢初實行的是與民休養,無為而治。

    百姓有了活路,他才能安下心來生產,為國家積蓄力量。

    這一點,孟子在秦朝之間就以提出過,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

    而唐太宗李世民就看的很準,水能載舟亦能覆舟,那水就是百姓。

    而書同文,車同軌,統一度量衡等政策,只要是大一統王朝都會去做,這是國家穩定的基礎,秦朝只是第一個大一統王朝,所以他第一個做了,如果是漢或者唐,他們也會不遺餘力的去做。

    漢武帝時期做的更絕,罷黜百家,獨尊儒術。

    綜上所述,秦始皇最大的功績是中央集權,奠定了後世大一統基調,後世帝王以此為奮鬥目標。

    讓華夏千百年來,雖然有分崩離析的時候,但是最終還是走向統一。

  • 10 # 魚頭事

    出土的秦朝竹簡中,曾記錄過一段秦始皇的誓言:“朕統六國,天下歸一、築長城、鎮九州龍脈、衛我大秦、護我社稷。朕以始皇帝之名在此立誓,朕在,當守土開疆。掃平四夷,定我大秦之基。朕亡,亦將身化龍魂,佑我華夏永世不衰!此誓,日月為證,天地共鑑,仙魔鬼神共聽之!”

    這種大氣魄,除了秦始皇,我再也想不到第二人!

    你覺得秦始皇對中國的貢獻有多大?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今天霜降,如何以此為題寫一首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