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疾步323
-
2 # 星期二資訊
舌尖上的中國3這期節目出來以後已經演變廚房推銷廣告了,忽視了美食本身,還記得當年夜深人靜看著舌尖上的中國口水流滿地的感覺嗎?依稀有種立刻起床坐飛機過去吃的衝動嗎?一直充滿期待等待舌尖三,如果沒有舌尖1、2在前,這部片子還能看看,可這是央視紀錄片的金子招牌變成金子摘牌了。以後舌尖再想出第四季估計很少有人期待了
-
3 # 陶陶媽咪
美、香、飄
非常喜歡觀看《舌尖上的中國》不得不承認1→3作品品質在走下坡路。
不過仍然堅持在跟蹤,用三個字總結的話就是 美、香、飄
美:畫面優美,紀錄片良心作品
香:哪個不愛美食,哪個不是吃貨,祖國大地各種小食、家常菜、大餐,口水直流,隔著螢幕已然聞到美味
飄:畫面情節故事不停切換,部分連貫性不足,部分上綱上線,稍有牴觸
總之,縱確實多有不足,仍會堅持觀看,支援高品質紀錄片,多欣賞中國文化。
-
4 # 來呀互相傷害呀777
作為一名舌尖粉,我只能是很失望。裡面介紹的天津煎餅果子我吃過了,排隊好長時間。味道來說很失望,都沒有俺家樓下的好吃。三個字總結就是“買買買”就是廣告大成本製作的廣告。
-
5 # 陸一海
舌尖三已經收官,8集的紀錄片在觀眾幾乎一致的不好評價中悄無聲息地落幕。
原本締造了神話的舌尖第三季豆瓣評分竟跌破五分大關,達到史無前例的4.1,可見觀眾對這部紀錄片的不滿意。
廣告偏多,可以煽情,主次不分。
完全沒有達到美食紀錄片的水準。
也是基於這幾點以及對一二季的比較,舌尖三才會在觀眾眼中如此不堪。
但如果跳出美食紀錄片這個範疇,或者舌尖三給觀眾的印象能稍微好一點。洗白臉( ̄▽ ̄)也要對得起團隊將近一年的辛苦創作,還是給一點起碼的尊重。獨立思考不人云亦云才是最重要的。( ̄▽ ̄)
所以三個字評價舌尖上的中國三
偏中改。
偏離主題
中等水平
改進思維
最後附上陳曉卿大佬的帥照,期待迴歸的舌尖上的中國第四季!鍋!!
以上,所悟。
-
6 # 不平凡的菜
表示這部紀錄片從開播到現在評分一路下跌,最近豆瓣評分4.0分。網路上充斥著各種謾罵,說什麼植入三無產品,美化犯罪份子,大家一致覺得爛出了新高度。
第一集播出後:章丘鐵鍋火了,鐵鍋訂單被預定到了兩年後,甚至有黃牛變到了兩萬一口鍋。在市場這麼火爆的情況下,匠人們卻保持著自己的精神,拒絕炒作。因此舌尖3被批不尊重匠人精神,只知道炒作。
第二集播出後:節目裡煽情說為愛放棄手術刀,沒想到卻被大家翻出來,說男主是因為犯了強姦罪,然後被抓,坐牢了就沒有行醫資格了。因此舌尖3被指沒有職業道德。
舌尖3在其他集中也有很多的槽點,感興趣的朋友可以自己網上搜索。反正這一季看了我完全沒有流口水的意思^_^
-
7 # 東山有直樹
嘿嘿嘿!
每況愈下本身前面《舌尖1》《舌尖2》都非常火爆了,人們的要求也是越來越高,應該也有審美疲勞的一面,再加上原班人馬出走,等等眾多因素疊加,被吐槽也就不奇怪了,社會需要槽點,吐槽也是一個生產力,吐槽也是一種內容,大家也比較容易一邊倒,《舌尖3》在豆瓣的評分腰斬,這下也是打臉太狠了。既然人馬不一樣了,那每個出品人的理念角度也不可能完全一直,側重點也會有所不同,這次《舌尖3》不被認同也不奇怪。
眾說天津的果子有人評價說不是最好吃的,河南胡辣湯在杭州拍的,重慶的麻辣燙是合作單位等等、不知道背後的情況是怎樣的,但是感覺河南胡辣湯上杭州拍確實有點有悖常理呀!口味這個事兒也不能說都一致,我們小時候吃慣自己家裡的飯了,其實味蕾已經被定格了。大家回家吃飯是一種熟悉的味道。這個天津的果子到底是不是最好吃的也不好品評,當輿論一邊倒的說《舌尖3》不好的時候,那麼所以說不好的內容就必然被放大傳播了,過去兵法打仗說,一而再,再而衰,三而竭,本身這個《舌尖3》老整的話,又換導演了、不認同也是常理,有槽就吐吧,輿論也就是這樣、有時候也真是有情緒化因素在裡面。
-
8 # 子洛兒
三個字總結,舌尖三。立刻能想到的應該就是,呵呵噠~
嘲諷臉,舌尖3真的是把一手好牌打爛了。因為自己作死,把前兩季積累下來的好感都給敗光了。
任何節目,想要積累起好感,真的不容易。雖然對於大多數節目來說,若是做成一季一季的,口碑下滑是較為普遍的。但是下滑的這麼嚴重的,真的不常見。
因為有了前兩季那麼好的口碑支援。坐第三季,自然要比其他新興的節目,有更高的期待值與關注度。但是,人們之所有期待,就是因為希望,原本優秀的節目,能給出更多的驚喜。哪怕,沒有驚喜,能做到原本精良的程度,也是會支援的。
但是,它帶來的不僅沒有驚喜。甚至連原本該有的優良品質也被拋棄了。那麼,他無疑在作死。呵呵噠,一臉,不過分吧!
-
9 # 鄧州市穰東鎮信訪
《舌尖3》終於爛出新高度...
4.0分!!!
我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就在追《舌尖3》的這些天,邦哥目睹了豆瓣評分史的一大奇蹟:從未見過哪支紀錄片如同樂視股票一樣,開盤就低走,每天都是跌停板…
這麼說吧,紀錄片能拍成4.0分,可以與2.0分的劇情電影《逐夢演藝圈》一較高下了。
全片唯一的亮點估計就是第一集中號稱“一千度高溫冶煉,三萬六千次鍛打”的章丘鐵鍋了。對,我說的是營銷亮點。
《舌尖3》開播後幾十分鐘內,章丘鐵鍋就成功上了微博熱搜,其鐵鍋品牌“同盛永”的淘寶店,近3000口存貨被“搶光”,並收到數十萬口訂單。王立芳老人及其兄弟王立源創立的“臻三環”品牌天貓旗艦店,也都賣斷了貨。
頗感欣喜的是,正當大家都以為這下章丘鐵鍋要趁勢大賺一筆的時候,2月22及23日,“同盛永”旗艦店、淘寶店及“臻三環”旗艦店清空店內所有寶貝,並向買家發出一紙“勸退”宣告:
好一句“洛陽紙貴、章丘無鍋”,在優勢如此明顯的賣方市場下,章丘鐵匠們卻展現的是匠人應有的尊嚴和操守。
遺憾的是,對於這種“匠人精神”,《舌尖3》的導演團隊沒能參透其一二。
由於審查不嚴謹,《舌尖3》第二集《香》中的某位人物被爆了一個驚天猛料。
事情是這樣的:這是一個關於四川省樂山市牛華鎮麻辣燙店的小夫妻之間的故事,還美其名曰“愛情麻辣燙”。
這家店的創始人叫張永貴,是當年在牛華鎮開麻辣燙店的第一人(不知真假),和老婆周慶飛忙碌多年,年紀大了,就想把店交給女兒張愛佳和女婿代克勤打理。
關鍵人物閃亮登場,這個女婿代克勤啊,祖上四代行醫,大學畢業後也順理成章地在廣州成為了一名救死扶傷的醫生,但為了和妻子張愛佳在一起,他棄醫追隨愛情,返回家鄉,去賣麻辣燙。
“但是如果說真的是相愛了,總有一方要失去一些東西。”
“你喜歡一個女孩,那有些東西你肯定願意去做。”
“我只想到現在人生就是這種,有子女,父母健在,有老婆疼,就夠了”
哎呀媽,小情話說起來一套一套的,看到這,這麼溫暖而美好的愛情故事已經把邦哥感動得涕淚四流了。
然而,節目播出不久,牛華鎮本地網友的一紙爆料把邦哥拉回到了殘酷現實中:原來,這個所謂”為了愛情放下手術刀“的代克勤,其實,曾是一名強姦犯,讓他放下手術刀的,是那3年半的刑期。而犯過事坐過牢,自然失去了行醫資格。
這劇情真跟過山車一樣...
為了怕小道訊息以訛傳訛,邦哥還翻閱了資料加以求證,結果,被拿到一手採訪信源的《成都商報》證實了:
好吧,岳父把強姦入獄說成“年輕時吃的虧”我就不計較了,畢竟浪子回頭金不換嘛,既是人家家事,也受到了法律的裁決,每個人確實有改過自新的機會,邦哥自然不便多說。
但讓人失望,甚至噁心的是《舌尖3》的節目組:為了拍成期待的效果,生硬地煽情,罔顧事實,矇蔽大眾,強行洗白,消費觀眾情感,別說“匠人精神”了,連起碼的職業道德也喪失殆盡。
讓觀眾鬱憤的理由絕不僅僅是這一個。下面進入《舌尖3》的“吐槽大會”時間。
一宗罪:常識性錯誤不勝列舉
《舌尖3》節目組自稱進行了大量前期調研和學術研討,但在片子中卻出現大量的知識性錯誤讓人不堪忍受。
爭議最大的當屬第二集對於西安回坊的介紹,說回坊形成自唐朝,至今仍舊保持著當年的格局。但實際上回民街在這之前一直叫做北院門,為清代官署區。直到1990年之後,由於回民常居於此並開始從事食物餐飲,所以才有了回民街…
第三季《宴》中,導演拍了一個文人宴,為應“蓴鱸之思”的典故,蘇州名人葉放乘船於太湖尋找花鱸。結果節目組不分青紅皂白地將美國引進的大口黑鱸,被當成了花鱸。真是令人啼笑皆非。
鏡頭對著缽缽雞,配詞卻說著麻辣燙,引來無數巴蜀粉絲嘲諷。邦哥也真的懷疑《舌尖3》到底能不能分清串串、火鍋、麻辣燙、麻辣香鍋、冒菜、缽缽雞...
做個餃子,說必須得順時針攪餡,逆時針會破壞蛋白質:
《舌尖3》第四集導演組不遺餘力地鼓吹養生,更是惹怒了中醫學派:
不止美食,就連簡單的地理位置,節目組也能滑天下之大稽。
廣東揭陽惠來縣的神泉港,愣是被導演組劃給了汕頭,惹得揭陽市民在網上罵聲不絕。
春分開始白晝變長???欺負觀眾沒有地理常識?
二宗罪:“舌尖上的感動中國”
由於上一季加入了很多故事與情感被一些觀眾所詬病,《舌尖3》導演組在釋出會上口口聲聲說:
“這一季我們不刻意煽情,我們要回歸食物本身。”
事實證明,他們撒起謊來都不帶打草稿的。
結個婚,新郎新娘向廚師敬酒:
敬完酒兩位還深深鞠上一躬,這位師傅瞬間尷尬而不失禮貌的微笑...
陝西名廚為了秀一波獨門絕技“花打四門”製作了一道“金邊白菜”,文案輔之:“散發著時光的幽香”。時光的幽香我道行太淺領悟不到,反正看這菜色我只知道自己沒食慾...
最水的文案來了!
四川師傅面無表情地嚼了一口泡海椒,然後說出“愛,是最好的調味。”網友紛紛吐槽:這句心靈雞湯的臺詞一出,就註定了《舌尖3》爛出新高度的命運。
其實,同樣的感人故事在“舌尖1”中其實也有,但講述方式完全不同。不生硬不造作,過渡得極其自然。
三宗罪:一定要把觀眾搞暈
除了表現形式,《舌尖3》的剪輯與結構也是亂得一塌糊塗。蒙太奇、多線敘事,每一集都天南海北亂講一通,邏輯混亂,各式各樣的奇怪故事中參雜著一閃而過讓人根本記不住的食物。
比如第四集講“養”,說著說著突然來了段蓑衣黃瓜:
就算你能把黃瓜切成《清明上河圖》,這跟養生又有什麼關係,你也沒說拿黃瓜敷面膜啊...
《舌尖3》最大的問題在於想要在一集中塞太多東西,以至於什麼都講得淺,有點流水賬;中國廚師菜刀這一部分第一季就有,第二季變成大刀小刀,現在又變回一把菜刀,來回炒冷飯就是沒好好拍點人文氣息的東西。
《舌尖3》的節目組還特別喜歡故弄玄虛。經常鋪墊了一大堆,到最後不了了之。
第三集《宴》中,一個89歲,家住安徽蕪湖的老武術家為準備壽宴,帶著兩個徒弟踏遍全城尋找失傳的古典風味:綠豆水子。
全副胃口都被吊起來了的觀眾以為要復活失傳多年的菜餚了,結果直接跑到個酒樓說找大廚一問。大廚說沒人會,我們換個水八仙吧……之前的鋪墊說沒就沒啦?
666...
邦哥作為正宗蕪湖人,在這還要多說一句:我們那邊的“水子”,其實就是小元宵,“綠豆水子”就是綠豆粉磨成的小元宵,這個東西好像並沒有失傳。。。導演組放著蕪湖大街小巷最出名的甜品“赤豆酒釀”不拍,去不知所云地找“綠豆水子”,真的憂傷。
四宗罪:造假醜聞滿天飛
不說話,直接上圖:
還有這份“船歌魚水餃”,看起來五彩繽紛,玲瓏可口:
然而:
接下來這個gif就更勁爆了,造假倒是沒造假,只是摳個眼屎繼續和麵。。。看個《舌尖3》你不讓我流口水就算了,可你別讓我吐啊!
被詬病的點實在太多太多...邦哥已經無力吐槽。
然而,面對斷崖式的口碑,《舌尖3》的節目組依然面不改色、自信地迴應質疑:
就算冒險,也要對美食文化的創新表達進行探索。
額,他們是不是對創新有什麼誤會...
但不好意思,你們真的不懂吃。
人民懷念陳曉卿
而《舌尖上的中國》前兩季導演陳曉卿可是資深吃貨,對吃研究得非常透徹。因對各種食物不加挑剔的熱愛,且熱衷搜尋平民美食,朋友戲稱為“掃街嘴”,十幾年前開始在報刊寫作美食文章。國內著名美食家這樣評價陳曉卿:
吃喝有道,寫字有氣。各人筆下有各人的氣,這個不服不行。論寫吃,有人霸氣側漏,有人鑊氣狂噴,有人傻氣直冒,有人酸氣逼人,陳曉卿的氣,是地氣—這和“接地氣”還不完全是一回事,也還真不是逢大排檔必贊,見高階貨必罵的那種,那是慪氣。陳曉卿的地氣,不是從地裡冒出來然後被他一彎腰接住,而是醞釀于丹田,厚積於舌根,薄發於舌尖,逆向地深入泥土,深入地表,深入人心。
這正是:為什麼他的嘴裡常含口水,因為他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陳曉卿在拍前兩季時,就請了“香港美食界食神”蔡瀾與“饕界饞宗大師”沈宏非作為美食顧問,讓整個紀錄片保持極高的專業度和行業水準。
蔡瀾與陳曉卿
然而,越是這樣,人民就越是懷念陳曉卿。
就越是懷念第一季的開頭,新雨過後的香格里拉,被雪山環抱的森林,李立宏清新不造作的溫柔口白下,阿鯤的配樂適時地響起,一轉頭,便看到了藏族女孩單珍卓瑪真摯又單純的面孔。
-
10 # oyea
三個字:購物3
將電視購物與網際網路電商有機結合起來的、迄今為止最大成本投入的、相信能夠取得最大贏收效果的——電視購物3.0 之 “吃貨買買買”。圍繞著吃,建立全面的營銷產品鏈:鍋碗瓢盆、中藥膳食、養生武館、無新增口紅、麵點微商......
回覆列表
找罪受
美食在眼前,
奈何太遙遠,
只能記下名,
以後有空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