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文學中年

    古代人在處理罪大惡極的囚犯時,一定要讓其受到最大的懲罰,這種懲罰甚至要延續到犯人死後。

    午時三刻,被認為是一天中陽氣最旺的時刻。這個時候死去的犯人,無法成為鬼魂,轉世投胎。犯人無法變成鬼魂,也可以保護行刑的劊子手,監斬官等等。畢竟華人是相信鬼魂索命一說的。

    還有一種說法,認為犯人這個時候比較困頓,被殺時能夠減少他的痛苦。這種觀點我不是特別贊同的,任何被砍頭的犯人,肯定都罪大惡極(好人被砍頭,也是因為有人特別恨他),很難相信都要砍別人的頭了,還想著讓他少受一點痛苦。

    另外,皇帝經常說推出午門斬首。這個時候是不需要等待午時三刻的。因為大家認為午門因為靠近皇帝,所以同樣陽氣旺盛!

  • 2 # 軍武最前哨

    在中國的許多古裝劇中,經常會看到被判處死刑的囚犯一般都會被安排在"午時三刻"問斬行刑。這其中有何原因呢?

    首先,如果按照現行的時間習慣換算的話,古時所說的"午時三刻"一般是指每天中午的十二點四十五分。因為在中國古代,計時普遍採用的是百刻制,即將晝夜均分為一百刻(清朝正式定為九十六刻),以日出之時起計,每刻約十四分二十四秒。以此推算"午時三刻"約中午12:45分。

    在古人看來,受死之人陰氣最為旺盛,如果不加以震懾,其死後冤魂必會糾纏監斬官、劊子手等活人,而Sunny被認為抑制陰氣的效果最好,所以就必須選在Sunny最為充沛且旺盛的正午時分行刑。

    另外,因為在明清以前歷朝歷代大多定都長安,也就是今天的西安。那個時候行刑犯人都會選擇正午時分(12點)。後來遷都北京,由於兩地因為緯度原因存在大約45分鐘的時差,但還是沿用長安陽氣最旺之時(即北京12:45時,西安正好12:00),所以就有了"午時三刻"問斬行刑的規定。

    不過還有一種較為人道的說法:人在午時三刻正處於精神萎靡之際,意識較為渙散,此時行刑可適當減少犯人的痛苦。大概意思就是趁你迷迷糊糊的時候一刀下去。但筆者感覺此說法有些牽強:與其這般費事,何不直接等犯人熟睡之際?

  • 3 # 像我一樣besos

    古人講究迷信,人分為三魂七魄,三魂為天、地、命(命魂有的人也稱之為人魂)三魂,七魄為天衝、靈慧、氣、力、中樞、精、英七魄。

    三魂中的天地二魂不在人的身上,而是在人的周圍,只有命魂依附於人的身上,命魂大概就是古人所說的元靈。七魄,天衝太頭頂,靈慧在眉心,氣在咽喉,力在心上,中樞在肚臍,精在生殖器,英在腳底板。

    古人認為,人有了魂就有了思想,魂是不斷輪迴的繫帶,有了魂才是一個正常的人;魄則是驅動身體用的,沒有魄,那麼身體則無法動彈,由魂指揮魄,由魄控制身體。

    問斬為什麼遠在午時三刻,是因為古人認為午時三刻是一天中陽氣最盛之時,若鬼魄置於下面,則會魂飛魄散,沒有了投胎的繫帶魂,則不能投胎,而魄也會隨之散掉。

    所以,問斬一般遠在午時三刻,究其原因還是因為古人的認知所限,迷信罷了。

  • 4 # 傲世萬年雪

    古代斬首不僅選擇在午時三刻,而且都是在秋冬時間,具體的原因沒有明確說法,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這是一種人的避諱,說白了就是迷信。

    古代對於時間的判斷一般都用日晷,日晷上有刻度,一天算100刻,午時三刻大約在11點40分到50分,接近與中午12點,古人認為中午12點是一天中陽氣最重的時候,這個時候處決犯人,可以陰陽相沖,抵消怨恨。還有一種說法就是中午12點多時,人容易犯困,這個時候處決犯人,犯人受到的疼痛小。

    還有就是秋後問斬,因為春夏是草木生長的季節,這個時候殺人容易引起老天的震怒,帶來一年的黴運,所以在漢朝以後,處決犯人都是在秋冬季節,這個是有明文規定的。但是午時三刻就有點扯淡了,我們一般都是在電視劇裡看到得,午時三刻問斬,這樣說話特別有力度,但是在明朝,一般是在下午的三點到五點時分。而在清朝,有五更問斬的說法。

    不管怎麼說,午時三刻問斬還是有的,但是不絕對,而秋後問斬則是絕對的,直到取消砍頭的刑罰,古代都是選擇在秋冬季節斬首犯人。

  • 5 # 薛白袍

    古代問斬為何選在“午時三刻”?因為古人也怕鬼來報復。

    古代人犯了罪要殺頭,是有時間節點的,一般選在秋後,稱為秋絕。

    秋天殺人有兩個好處:

    其一,秋後莊稼都收穫了,人們閒下來了,喜歡湊個熱鬧,這時候會有很多人去看殺人的,監斬官會當場宣佈犯人身犯什麼王法律條,不但殺一儆百,還起到一個宣傳法律的作用。

    其二,在五行上,秋天的五行屬金,金是“肅殺”的意思,主刀兵和殺伐,這時候殺人正好和五行相符。

    選擇在午時三刻殺人和這個差不多,但是略有不同。

    殺人畢竟是件有損陰德的事情,古人相信鬼神,也怕鬼神報復,犯人活著的時候他怕你,但是死了,就陰陽顛倒了,成了你怕他了,如果鬼魂沒事老去騷擾殺人者,玩個半夜敲門啥的,受不了。

    所以為了防止鬼神的報復,要選一個陽氣最盛的時間來殺人,鬼屬陰,是極陰之物,而陰最怕陽,

    陽氣宏大,強盛,正能量,各種鬼物都怕。

    一天中什麼時候陽氣最盛呢?

    午時。

    午,五行屬火,而且是最強勢最濃烈的火,光午時還不行,還要選午時陽氣最陽的時間點,那就是午時三刻。

    古人把一天分成100刻,午時三刻大約相當於現在的11點43分左右,是一天當中陽氣最強的最宏大的時候。過了這個時間點,其實陽氣中就已經含了陰氣的成分。

    所以選擇午時三刻殺人,子午相沖,陽氣能衝消掉鬼魂的陰氣,甚至弱點的鬼魂都能被這陽氣衝的煙消雲散,所以選擇這個午時三刻殺犯人,能最大限度的保護活人不被陰物的迫害。

  • 6 # 兔只兔子愛生活

    古代問斬,就是劊子手手起刀落頭滾地。罪犯再是咎由自取,那也是殺生取命的大事。

    古代的科學文化落後,人們都深信不疑上有天宮神靈的主宰,下有地獄鬼魂的存在。劊子手也怕自己殺的人陰魂索命啊。怎麼既能執行命令,又能保護自己,聰明的古人總結出自己的辦法。

    首先,拿天意說事。莫要怪罪任何人,一切都是上天的意思。

    其實上天就是自然規律,人間凡事順應自然,順乎四時,沒毛病!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秋天就是大收官的季節,拾掇拾掇一切事情就貓冬了。再說,秋後問斬,老百姓秋收結束都有時間圍觀。人多陽氣盛,氣場強大。

    再說古代的時間,一天12個時辰,子醜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午時正好就是上午的11點到下午的1點之間,午時三刻,就是現在的11點45分,這是一天中陽氣最盛的時候。

    把最寒冷悲涼之事,放在大太陽地,聚攏很多人一起去做,就是一種陰陽平衡。

    以上為個人理解——@兔只兔子@

  • 7 # 飲水君

    道聽途說,豈可盡信?

    在古裝劇裡,我們常常看到,問斬罪犯要在午時三刻進行。午時三刻是什麼時候呢?中國古代的計時器主要是日晷、滴漏等。其中,滴漏一般是用銅壺盛水,標上刻度,將一晝夜分為100刻。唐代以後,又將每個時辰分為初、正兩個部分。據專家講,問斬罪犯的午時三刻,應該是午正三刻,也就是中午12點45分左右。

    為什麼要在這個點殺人呢?主要是此時為正中午,日當中天,地面上陰影最短,是一天中陽氣最盛的時候。古人比較迷信,認為犯人被斬後,陰魂容易纏住監斬官、劊子手和圍觀的百姓,而選在一天中陽氣最盛的時候問斬,陰不勝陽,邪不壓正,罪犯的陰魂也不敢作祟。

    當然,以上這些說法,都是電視劇和演義小說裡的,古代法律有沒有明確規定一天中行刑的時間呢?可能與我們理解的不太一樣。

    比如,唐朝的法律規定了什麼時候不能執行死刑,主要有:每個月的朔望(也就是初一、十五),二十四節氣,大的祭祀日、齋戒日等等,有專家算過,如果嚴格執行這個規定,每年大概只有80天可以執行死刑。此外,在“雨未晴、夜未明”的情況也不能行刑,這些都充分反映了古人行“仁政”的思想,有“好生之德”。

    在行刑的時間上,唐朝規定,只有未時到申時(大約是下午1點到5點之間)行刑,而不是午時三刻。大明律和大清律規定了和唐朝差不多的行刑日期,但對於時間,沒有明確規定。

    那為什麼午時三刻會這麼流行呢?可能是當時官府的慣例,也可能是當時說書人,小說家的看法,就像動不動就推出午門斬首一樣。午門是哪兒?紫禁城的正門,皇帝會在自己家正門口乾殺人這麼晦氣的事情嗎?但是經過戲劇、評書這麼一傳,推出午門斬首深入人心。

    午正三刻問斬也是一樣,但是,更合理,也更合情。

    所以,聽說的知識,最好再查一查,核實一下。東坡有言: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

  • 8 # 緣啟山峰

    其實原因很簡單,午時三刻是陽氣最旺時刻,作為一個犯人在這個時刻被殺,也就是意味著他不能變成厲鬼,畢竟古代華人對鬼神還是非常敬畏的。無論行刑者還是監刑者誰也不想成為鬼神的騷擾物件,難道不是嗎?

  • 9 # 在天涯18

    謝謝邀請。溫馨提醒:你的這個問題可以直接百度就知道各種答案了。我想說的是,咱們是大大的良民,沒有必要研究像什麼時候“開刀問斬”這類的血淋淋的、倒黴的問題,有時間咱們多琢磨琢磨咱們自己怎樣活出有意義的人生來,不是更好嗎?你說呢?個人觀點,僅供參考

  • 10 # 菜根漫譚

    1、午時三刻是現在的幾點幾分?

    古代計時,一天分十二個時辰,在日晷上是十二個時區,指標的影子處在哪個時區,就表示現在是什麼時辰。因為一天為二十四小時,所以一個時辰就相當於現在的兩小時:

    子(鼠)時是十一到一點,以十二點為正點;

    醜(牛)時是一點到三點,以兩點為正點;

    寅(虎)時是三點到五點,以四點為正點;

    卯(兔)時是五點到七點,以六點為正點;

    辰(龍)時是七點到九點,以八點為正點;

    巳(蛇)時是九點到十一點,以十點為正點;

    午(馬)時是十一點到一點,以十二點為正點;

    未(羊)時是一點到三點,以兩點為正點;

    申(猴)時是三點到五點,以四點為正點;

    酉(雞)時是五點到七點,以六點為正點;

    戌(狗)時是七點到九點,以八點為正點;

    亥(豬)時是九點到十一點,以十點為正點。

    為了計時再精確一些,古人又把每個時辰分為【時初】和【時正】兩個部分,每個部分又分為四刻,這樣,一個時辰共有八刻。

    午時三刻,就是午時的正時正刻,也就是【時正】段裡的第三個【正刻】,即12點45分。

    二、為什麼非要“午時三刻開刀”問斬?

    午時三刻,太陽掛在天空中央,是一天當中“陽氣”最盛,地上陰影最短的時候。古代認為殺人是“陰事”,被殺的人要去“陰間”。死者的鬼魂不會輕而易舉地就失去陽氣,離開人間,總會喊冤叫屈,哭天嚎地,糾纏鬧騰那些審判官、監斬官、劊子手和他們的冤家、仇家。選擇陽氣最旺盛的時候行刑,可以鎮壓住鬼魂,讓他們老老實實、伏伏帖帖,不敢出來為非作亂。

    另外,還有一點“人道”主義的考慮。一般而言,“午時三刻”是一天當中人們最為疲憊,精力睏乏、昏昏欲睡的時候。在這個時刻開刀問斬,犯人的神經反映可能會遲鈍緩慢一些,因而所造成的痛苦或許會減少一些。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如果清朝洋務運動提前20年,清朝會不會在甲午海戰中打敗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