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夜光4662
-
2 # 弓長張老師
其實甲午中日戰爭,表面是敗在武器裝備,實際上是敗在制度,清政府的腐敗已經非常嚴重了,閉關鎖國的國策,封建制度,已經不適應潮流的發展了
還有就是洋務運動改變的不是制度,只是表面的改革,不是革命,解決不了根本問題!就算洋務運動提前20年,可能暫時的強大,可能甲午中日戰爭會勝利,但是還會有其他的戰爭,還會有其他的侵略,落後就要捱打,永遠擺脫不了的,落後的是制度,制度不改,永遠都是敗!
從另外一個層面來說,甲午中日戰爭的戰敗,也加速了清政府的滅亡,也加速了新的制度的產生,這是時代執行的規律,也是好事!
-
3 # 扶著電線杆的兔子哥
個人認為,假如洋務運動是治標不治本的象徵性模仿列強發展工業經濟,就是提前50年也打不過,譬如甲午海戰,清政府擁有排水量最大!世界最先進的戰艦,為何還是戰敗於日本?個人認為,洋務運動不僅要解決清政府工業上面的發展,更主要解決的是統治者思想自己全體國民的思想認知!!改變清政府統治者自欺欺人,自以為很強大的錯誤思想,鼓勵國民一致對外,保衛國土,誓死抵抗,不畏列強!!思想上的認知只要轉變!不用提前20年,區區日本彈丸之國,縱使他傾其全國兵力,到頭也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啊!!!
-
4 # 歷史系旅法師
應該沒什麼太大變化。
清朝後期不是技術革新能解決的局面,而是政治革新才能挽救。
而政治革新因為清朝特殊的政治環境也是不可能的,所以自下而上的革命方能進步。
人家日本,貧瘠的小國,要強大就必須擴張,必須更強,他們把自己的目標放的很明確,有實力就要向大陸進發,比如白江口大戰,比如萬曆北韓戰爭,如果失敗了就會反思學習,比如明治時期徹底全盤西化。
而清朝統治階層的最大敵人不是日本,而是自己的內部,滿清旗人貴族想要的是維持自己的超然地位,繼續在整個華夏大地上吸血供養自己。
所以當時的清廷是西方列強和清朝貴族共同剝削中國百姓的妥協政府。
所以先是提防自己的人民,再是提防列強,而日本,還屬於列強裡比較靠後的,準確的說,甲午這一戰打完了日本才算個列強。
在太平天國被剿滅後,實質上清廷對地方漢人武裝如湘軍淮軍也十分提防,但又不得不依仗他們來穩定地方,畢竟八旗和綠營已經廢掉了。
清政府本質上還是想維持統治地位,而不能大動干戈對外,內部碾壓正是甲午之敗的主因。而日本,起碼在對外擴張這條基本國策上是上下一心的。
也正因為甲午戰爭這樣的失敗,才進一步刺激了民眾的覺醒,一批又一批的人為了國家民族站了了出來改天換地。
-
5 # 辛福先
晩清的洋務運動有些不倫不類。為什麼要提出中學為體西學為用這個荒謬主張啊。洋務派也是不得而為之,當曾國藩等人提出發展機器製造業才能富國強兵的主張時遭到以老佛爺為首的王公大臣的強烈反對,認為我央央大國,物產豐富地大物博,豈外夷可比。西方的機器是奇技淫巧。我五千年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夷人豈與可比。洋務派妥協了,我們不學夷人的物理化學,我們還是讀聖賢書,讀四書五經。我們只學夷人制造機器的方法。這就是所謂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來歷。曾國藩為派幾個幼童到美國留學,也費盡了九牛二虎之力說服老佛爺放行。還有一個科舉制度也害人不淺,為了功名,為了前程,讀書人心無旁騖,一心只讀聖賢書,那有什麼新思想新知識。要造機器離了數理化不行啊。據說上海江南機器製造局的美國工程師李善闌給中國員工開了微積分,這離牛頓發明微積分已一兩百年了吧。所以,修修補補的洋務運動不可能有大的作為。由於制度不行,訓練出的軍隊的戰鬥力絕對差勁,你看看睌清時軍人的照片,拖著一根長瓣子,穿著不合體的對襟馬掛,彎腰駝背,萎靡不振,哪有一點軍人形像,戰鬥力可想而知。結論是早二十年開展洋務運動也白搭。
-
6 # 歷史中簡堂言史君
言史堂認為就算洋務運動提前20年,清朝依舊會戰敗。
甲午中日戰爭,日本稱為日清戰爭,國際通稱第一次中日戰爭,是以1894年7月25日豐島海戰的爆發為開端,至1895年4月17日《馬關條約》簽字結束的一場帝國主義侵略戰爭。按中國干支紀年,戰爭爆發的1894年為甲午年,故稱甲午戰爭。這場戰爭以中國戰敗,北洋艦隊全軍覆沒告終。
洋務運動是第二次鴉片戰爭以後由慈禧扶持的,以皇室恭親王奕忻以及地方上的實權人物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等人為代表的洋務派發起的一場試圖中興清朝的一場封建地主階級自救改革。
○自強
洋務運動前期的代表口號是“自強”。當這些清朝實權人物目睹了外國堅船利炮的威力以後,決心透過引進大機器生產技術,在各省成立新的軍事工業,以加強軍事力量。
①.安慶內軍械所:1861年在安慶大觀亭由曾國藩設立,為中國最早的現代軍工企業。
△圖為安慶內軍械所機器圖
②.江南機器製造總局:1865年9月20日在上海由曾國藩規劃,後由李鴻章經始督辦,並由丁日昌總辦,為晚清中國最重要的軍工廠,也是近代最早的新式工廠之一。主要製造槍炮和修造輪船。
△圖為江南製造總局
④.北洋機器局:1867年在天津由三口通商大臣崇厚設立,是中國早期的現代化兵工廠。以製造火藥、槍炮、子彈、水雷,佈置水雷用的輪船和挖河船為主。
⑤.蘭州製造局:1869年於西安由左宗棠建立,生產彈藥。
⑥.漢陽兵工廠:1890年在漢陽由張之洞設立,除了步槍製造裝置以外還引進了鍊鋼與火炮製造裝置,成為當時中國少有可以生產各式陸軍用少有可以生產各式陸軍用輕重兵器之兵工廠。
△圖為漢陽兵工廠
洋務運動的前期以“自強”為目標發展的軍事工業可以說是有相當進步了,甚至與列強裝備基本上已經沒有代差。
洋務運動後期的口號是“求富”,對於戰爭的直接結果影響不大,因其追求的是實業工廠的創辦,這裡按下不表,下圖有示。
洋務運動的本質是封建統治者以及地主階級的一場帶有封建性質的自救運動。客觀上加強了清朝的軍事能力,具有進步性的同時,也只是為了維護封建統治。
1894年的那一場戰爭的過程就按下不表述了,講一下為什麼會失敗,而且敗的如此悽慘。
⑴清政府的腐朽,軍隊派系爭鬥,各自為戰,無法擰成一股繩。
⑵清政府不作認真準備,戰爭爆發後極力奉行“避戰自保”的方針,貽誤戰機,如平壤之戰,威海衛之戰的慘敗。
⑶慈禧太后在國家危難之秋,大搞萬壽慶典,不惜挪用軍費3000萬兩,置國家利益於不顧。
洋務運動發展了一定的軍事力量,而且在明面上也不是太落後於日本的,但是洋務運動也拯救不了腐朽的統治階級,光有槍炮沒有人是拯救不了誰的。戰敗首先的責任就在於統治階級,在於慈禧。
△慈禧60大壽圖
明治維新:日本改革軍隊編制,陸軍參考德國訓練,海軍參考英國海軍編制;並於1872年頒佈徵兵令,凡年齡達20歲以上的成年男子一律須服兵役。一般服役3年,及預備役2年,後來一般役及預備役分別增至3年及9年,總計12年。1873年時,作戰部隊動員可達40萬人。此外明治政府亦發展國營軍火工業;到了明治時代中、後期,軍事預算急劇增加,約佔政府經費的30%~45%。
△圖為日本明治天皇
作為和慈禧一樣的國家掌權者,明治天皇從皇室經費每年拿出30萬給與軍隊,而慈禧過六十壽辰花費軍事預算3000萬元,高下立見。
就算再給洋務運動20年,只要統治階級不改變,依舊會戰敗,而且只會戰敗的更慘。所以僅僅憑藉虛有其表的洋務運動是拯救不了什麼的,甲午中日戰爭失敗也標誌著洋務運動失敗。而且當時經過洋務運動,清朝統治者以所謂的中興又開始驕傲自大,目中無人,怎麼會有勝利的理由呢?
△渤海海戰圖
總結:近代史的屈辱,根本不是我們打不過,而是統治階級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寧願喪權辱國,也不抵抗到底。說到底是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罷了。
-
7 # 濱城老王
洋務運動始於1861年,早於日本的明治維新。如果洋務運動提前20年,中國的前景一定會好的多,國力得到增強,在甲午海戰中戰勝日本是完全可能的。甲午海戰雖然清政府戰敗,其實也有贏得機會,這裡面就牽涉到一個制度方面的改革。北洋艦隊自1888年建成後,就沒有再增加新的艦艇,後來連炮彈也很少購買,燃料低劣,嚴重影響航速,這一系列問題極大降低了艦隊的戰鬥力。反觀日本,在北洋艦隊停滯不前的幾年間,從國外購進先進的艦艇和武器,加強士兵軍事訓練,提高人員素質,這些都是北洋艦隊所不及的。就是在這樣困難的條件下,最後日本雖然取勝,自己都承認贏得僥倖。戰前日本心裡沒底,曾制定了上中下三策,上策,如果取勝則進軍北京,中策,不分勝負,則佔領北韓,下策,戰敗則退回本土,拒敵於國門之外。可見,戰前日本也沒有必勝的把握。這場海戰,北洋艦隊主力並沒有被推毀,反而是日本聯合艦隊先行撤出戰場的。總之,制度問題不解決,即使贏得一二場勝利,對整個局勢不會發生根本性的改變。
-
8 # 薩沙
甲午戰爭的失敗,不是什麼提前20年搞洋務運動的問題。
大家注意,這並不是中日第一次對峙。
早在1874年牡丹社事件,日本就出兵6000人殺入臺灣。
但當時福建水師有一定實力,有多艘比較先進的炮艦。
而日本海軍實力還弱,不敢開戰,最終日本僅僅要了50萬兩白銀就撤軍。
這50萬兩相比日軍的鉅額軍費,是不值得一提的。
隨後,北洋水師1875年開始建立,到1888年成軍。
直到1888年後幾年,日本海軍實力還是不如北洋水師的。
這段時期,日本還是比較收斂的,不敢同滿清徹底翻臉。
以北韓為例,比如1882年,北韓大院君叛亂,火燒日本使館,殺日本中尉堀本禮造。
日本立即出兵,然後滿清也出兵。日本可以直接擊潰清軍,佔領北韓。
然而因畏懼海軍實力不如滿清,日本沒有幹這麼做。
到了1884年,日本煽動開化黨發動甲申政變,在王宮放火,引日軍入宮。
然而,清軍立即出動2000殺入漢城,擊敗日軍救出北韓高宗皇帝,殺死開化黨7名主犯。
日本也是可以藉機出兵,但最終還是沒有敢造次。
直到10年後的1894年,日本才藉口北韓東學黨起義,發動了甲午戰爭。
為啥?
日本認為海軍的實力已經大大超過北洋水師,這才敢於一戰。
上面說了這麼多,其實只有一條。滿清想要儲存自己,就必須保證國家的國力和軍力,都要大大超越日本。
但是,這絕非提前20年搞洋務運動就行的。
事實上,洋務運動並不成功。
大家可以看到,洋務運動和明治維新大體是同一時代,前者還早了差不多10年,是1861年。
然而,到了1894年,隨著北洋水師的覆滅,洋務運動徹底失敗。
前後不過20多年時間,本來國力遠遠強於日本的滿清,就被對手超越。
可見,就算洋務運動早發展20年,最多1904年,日本一樣會打敗滿清。
其實滿清和日本改革最大的區別,在於政治制度改革。
日本透過明治維新,成為新興資本主義國家,而滿清還是一個封建國家。
從沒聽過有封建國家,能夠打敗資本主義國家的。
簡而言之,日本學習了西方最值得學習的東西,滿清則學了一些皮毛。
-
9 # 封狼居胥3100115
不會,因為這是政治問題,並不是科技問題,北洋艦隊軍紀渙散,戰鬥意識薄弱這是事實。落後腐朽清王朝,失敗是必然的,記日本軍的習作來刺探軍情時看在見某些官兵在大炮上曬衣物,抽大煙
-
10 # 布夫舟
我是歷史是什麼,我來回答。
甲午海戰失敗的根源並不是因為洋務運動進行的太晚。甲午海戰爆發的時間是1894年,距離第一次鴉片戰爭已經有54年了。
作為對比,日本近代國門被開啟是源自於1854年的黑船事件,美國以炮艦讓日本簽訂《日美親善條約》。
從這一點來看,大清實際上還比日本早十幾年感受到近代發達國家的強大。只是大清一直執迷不悟,根本沒有進行過徹底變革,以至於最後滅亡。
大清最大的問題就是無人可用。因為清朝是以八旗為核心來維持統治,在全國各個核心城市,以及戰略要地,都有八旗子弟駐守。可是八旗子弟的總人數實在是太少了,而且經過了幾百年的太平日子,大部分已經沒辦法擔當大任了。
太平天國運動爆發以後,朝廷的軍隊沒辦法鎮壓,這才使得曾國藩,李鴻章這些人有機會登上歷史舞臺。
這些傳統的儒家士大夫在鎮壓太平天國的過程中發現洋槍洋炮實在是太好用了,這才使得他們方下成見,開始學習西方的“奇技淫巧”,這便是後來的洋務運動。
洋務運動的出發點是好的,目的也是為了富國強兵。可問題在於朝廷上層統治者私心過重,以至於沒辦法進行真正實現近代化。
原因很簡單,比如說清朝的統治者放手去建立一支近代化的軍隊,問題來了,這支軍隊由誰指揮?到底這些士兵聽誰的?就更不要說建立近代化的工業,近代化的教育以及政治體制了。
實際上自僧格林沁意外被殺以後,實際上大清沒有自己人能夠真正掌握軍隊了。不要看曾國藩,李鴻章這些人位高權重,實際上大清的統治者是不信任他們的。他們之所以能夠崛起,根源在於爆發了太平天國運動。所以太平天國運動被鎮壓以後,湘軍就被裁撤了。
這就是當時的矛盾之所在,清朝的統治者也想建立強大的軍隊,也想富國強兵,但是他更在乎的是自己的位子。
這便是為什麼拖了那麼多年,一直沒有辦法放手改革的根本原因。
甲午海戰結束以後,清朝真的沒有辦法,只能全國訓練新軍,最後這些新軍結束了腐朽的滿清王朝。
回覆列表
感覺不一定,提前二十年感覺會贏,開始北洋水師採購武器戰艦很積極,後來發現沒啥用,就懈怠了,到日本不宣而戰,已經後悔莫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