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4
回覆列表
  • 1 # 古代史愛好者

    怎麼是夢想?袁隆平的功績是現實存在的。是眼睛可見,手能摸到的東西。是不是你還在做夢?純粹是一個耳聾眼瞎的人提出的問題。

  • 2 # 追夢昌哥

    隆平,1930年9月7日生於北京,江西德安縣人,無黨派人士,現居湖南長沙。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被稱為中國的“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

    2006年4月當選美國國家科學院外籍院士。 2010年榮獲澳門科技大學榮譽博士學位。2011年獲得馬哈蒂爾科學獎。

    現任政協十二屆全國委員會常務委員,湖南省政協副主席,湖南省科協副主席。西南大學農學與生物科技學院名譽院長、湖南農業大學教授、中國農業大學客座教授、懷化職業技術學院名譽院長、湖南生物機電職業技術學院名譽院長、聯合國糧農組織首席顧問、世界華人健康飲食協會榮譽主席, 黑龍江延壽縣經濟發展顧問。

    2014年1月3日,袁隆平團隊迴應轉基因水稻研究,尚未用於實踐。 挪威議員提名中國著名雜交水稻育種專家、印度遺傳學家和巴基斯坦人權活動家角逐2014年度諾貝爾和平獎。

    袁隆平的故事

     袁隆平,平頭小臉,其貌不揚,土裡土氣。你想不到他是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而正是這個顯得有些平凡和土氣的老頭,以自己不懈的努力和才華,在古老的土地上創造了非凡的奇蹟——目前在中國,有一半的稻田裡播種著他培育的雜交水稻,每年收穫的稻穀60%源自他培育的雜交水稻種子。

    是怎樣的力量把一個人的命運緊緊聯絡並且積極影響著16億人的命運呢?又是一種怎樣的力量促使著袁隆平年輕時違背母親的意願作出自己的人生選擇?又是一種什麼樣的力量促使他執著於雜交水稻的研究而最終走向成功的呢?

     “知識+汗水+機遇+靈感=成功”是他一生的縮寫

    機遇只偏愛有準備的頭腦。從一棵天然雜交稻開始,袁隆平開創了水稻育種的新歷史。作為“雜交水稻之父”,他是中國的英雄,也是有著世界性貢獻的傑出科學家,他獲得的一系列國際獎勵可資證明。若回答“下個世紀誰來養活華人”?沒有哪位科學家比袁隆平更有資格回答了。

    關於超級雜交水稻,不善言辭的袁隆平有著講不完的故事。當別人問他成功的秘訣時,他以“知識+汗水+靈感+機遇”作了精闢的回答,並且還講了一個故事。

    “從1953年到1966年,我在農校一邊教課,一邊做育種研究,每年都去農田選種。從野外選出表現優異的植株,找回種子播種,看它第二年的表現,這樣來篩選具有穩定遺傳優異性狀的品種,這稱為系統選育法,是常用的一種方法。1962年,我在一塊田裡發現一株稻鶴立雞群,穗特別大,而且結實飽滿、整齊一致,我是有心人,沒有放過它。第二年我把它種下去,辛苦培育,滿懷希望有好的收穫,不料大失所望,再長出來的稻子高的高,矮的矮,穗子大小不一。這時候一般人感到失敗就放棄了,我坐在田埂上想為什麼失敗了呢,我想到第一年選出的是一棵天然雜交種,不是純種,因此第二年遺傳性狀出現分離,而如果按照那棵原始株雜交種的產量來計算,畝產能達到1200斤,這在60年代是非常了不起的——我突發靈感,既然水稻有雜交優勢,我為什麼非要選育純種呢?從此我致力於雜交水稻育種。”

    誰能夠想象到,一個關係著16億華人吃飯問題的偉大的探索與成功,就這樣由袁隆平的一個意念而開始並最終誕生了。

    為了雜交水稻,袁隆平幾乎奉獻了自己的一切,知識、汗水、靈感、心血,沒有什麼不是為了那夢寐以求的雜交水稻。在研究的初期階段,為了獲得一株必需的水稻天然雄性不育株,他和新婚妻子一起,在1964年到1965年連續兩年的酷暑季節頂著烈日大海撈針般地尋覓在安江農校實習農場和附近生產隊的稻田裡,在前後共檢查了4個常規水稻品種的14000多個稻穗後,終於找到了6株雄性不育的植株。

    身體的勞累還在其次,學術界權威的質疑與反對,使袁隆平承受著巨大的輿論壓力。當時學術界流行的經典遺傳學觀點認為,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經過長期的自然選擇和人工選擇,許多不良的因子已經被淘汰,積累下來的多是優良的因子,所以自交不會退化,雜交也不會產生優勢,從而斷言搞雜交水稻沒有前途,甚至說研究雜交水稻是“對遺傳學的無知”。然而無論是科學道路上的挫折、失敗,還是人為的干擾、破壞,所有的磨難都無法動搖袁隆平執著的夢想。他堅信實踐才是真正的權威,火熱的生命加上知識的力量能夠改變一切。

    1966年,經過兩個春秋的艱苦試驗,對水稻雄性不育株有了較多的感性認識後,袁隆平把獲得的科學資料進行理性的分析整理,撰寫出首篇重要論文——《水稻的雄性不孕性》在中國科學院出版的權威雜誌《科學通訊》第4期發表。這篇論文的發表,標誌著在國內開了雜交水稻研究的先河,這不僅是一個普通意義上的水稻育種課題的啟動,而且開創了一個劃時代的嶄新的研究領域。在隨後的30多年間,他在雜交水稻這個領域始終保持著世界領先地位,他的研究成果一個接一個,他創造的雜交水稻神話一個接一個。從1976年至1999年,中國累計推廣種植雜交水稻35億畝,增產稻穀3500億公斤,相當於解決了3500萬人口的吃飯問題,確保了中國以僅佔世界7%的耕地,養活了佔世界22%的人口。

    袁隆平用知識在中國古老的土地上,圓了華廈民族幾千年都在渴盼的夢想,寫下了一個震驚世界的神話。

    1999年6月,“ 袁隆平農業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掛牌成立,昭示著高科技與資本的緊密結合,將促進經濟的快速發展。而對於科技與知識的力量,怕是鮮有人能比袁隆平有著更深切的認識了。

    “假設我們的超級稻大面積推廣時1畝平均增產400斤,推廣1億畝每年就可以增產糧食400億斤,相當於目前國內一箇中等省份一年的糧食總產量。而我搞超級稻研究,只需要國家1000萬元的投資。所以科技進步產生的效益是巨大的。那麼,水稻畝產提高的潛力到底還有多大呢?我跟你講,潛力非常大。在理論上,水稻的光合作用對地表太陽能的利用率可以達到5%。目前全國水稻的平均畝產為800斤左右,只相當於利用光能的12%,透過科技進步,只要把光能利用率提高到理論水平的一半即25%左右,即意味著畝產翻番。我們的超級稻成功並推廣後,預計可使全國水稻平均畝產增至1200~1300斤。現在我的學生們,年輕的一代的科研人員技術手段更先進了,開展分子水平的育種,效率更高。展望一下,達到3%的光能利用率是可能的,那時16億華人的吃飯問題就解決了。你說科技的力量大不大?”

    夢,誕生於兒時那片美麗的園藝場

    然而,回眸袁隆平的成功之路,可能誰也無法想到,他之所以會如此義無反顧的選擇以農業作為自己奮鬥一生的事業,竟只是緣於兒時感覺到的剎那間的美麗。

    1930年9月,袁隆平出生於江西德安。他的童年及青少年時代主要是在武漢和重慶度過。對於這樣一個生長在大城市,並自小就上教會學校的人來說,在風華正茂的時候違背母親的意願選擇學農,實在是出人意料。

    “大約我6歲時一次郊遊,曾在武漢郊區參觀了一個園藝場。滿園裡鬱鬱蔥蔥,到處是芬芳的花草和一串串鮮豔的果實。我覺得那一切實在是太美麗了!美得我當時就想,將來我一定要去學農。”

    沒有指點江山的豪情壯志,沒有功成名就的意氣風發,有的只是質樸的表白,有的只是對美麗的特別感悟與無悔執著。時隔60多年的漫長歲月,袁隆平憶及當年的感受,仍不免雙眼灼灼,神采煥發。可見當年那片花果鮮豔的園藝場,在風雨飄搖、國事艱難的年代,曾是多麼深刻地打動了一個孩子純真的心。這片美麗的記憶,成了袁隆平心中永遠揮之不去的情結與夢幻,使他從此與“農”結下了不解之緣。也正是這片美麗的永遠,最終改變了袁隆平一生的命運,並進而在某種程度上改變了16億華人的命運。

    1953年,從西南農學院農學系畢業的袁隆平,為了追求心中的夢,毅然從四川重慶來到了偏僻的湘西雪峰山旁的安江農校任教。

    在安江農校,他一呆就是19年。回顧在安江農校的教學生涯,袁隆平感觸良深:“我在教學過程中,積累了較多的生物學知識和農業生產實踐經驗。因此在以後的作物育種科研中,才具有一定的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這裡,袁隆平以非凡的努力完成了知識與經驗的積累,為將來的科研打下了基礎;同時,一場夢魘般的饑荒最終促使他全力以赴的編織雜交水稻夢。安江農校成為袁隆平騰飛的起點。

    一生的付出,為的是戰勝記憶中那夢魘般的饑荒

    20世紀60年代初期,一場罕見的饑荒席捲神州大地。安江農校寧靜的校園也無法倖免。袁隆平為這沉痛的現實深深感到不安。在這種情況下,青年袁隆平響應黨的號召,和學生們一起來到黔陽縣的硤州公社秀建大隊支農。生產隊長老向企盼地對他說:“袁老師,聽說你正在搞科學試驗,如果能研究出畝產800斤、1000斤的新稻種,那多好啊!我們就可以不怕饑荒了,苦日子也就可以結束了。”老隊長的話又一次喚醒袁隆平蘊藏在心底的童年之夢,從那一刻開始,他將“所有人不再捱餓”奉為終生的追求。

    “三年困難時期,我親眼見過有人餓死倒在路邊、田坎上,很多人因飢餓得了浮腫病。當時我們農校的老師被下放到艱苦的地方鍛鍊,在集體食堂裡,我們吃的菜就是一大鍋紅薯藤,加一小酒杯的油來煮,跟豬食差不多。飯是雙蒸飯,用水蒸了兩次,飯粒兒看起來大,吃下去一會兒就餓,整天想的就是能吃頓飽飯就好了。

    “人類能否戰勝飢餓?我認為主要靠科技進步,再有一個和平環境,透過不斷研究,取得農業科技的不斷提高,就能解決飢餓問題。我是學農的,每年做點優產育種研究,日有所思,夜有所夢,我曾經做過一個好夢,夢見我們試驗田裡種的水稻,像高粱那麼高,穗子像掃帚那麼長,粒子像花生米那麼大,我們幾個朋友累了,坐在稻穗下面乘涼。”

    回憶起當年的那場災難,袁隆平那種濟世情懷,那種對生命的真摯的呵護與關愛,讓人分明感受到了一位偉大科學家內心的崇高與博大。

    夢當然只是夢。為了透過科研的力量在實踐中一步步接近這個夢,袁隆平以一種義無反顧的精神一頭扎進了雜交水稻這個世界性的難題中。不為別的,就為了讓現實中落後、貧困的農村能變得富饒而美麗。為此,他所經歷的困苦與磨難超出了常人的想象。但他數十年如一日的堅持著,努力著,“真的,我從沒後悔,我這個人有點痴,認準的一定要走到底”。他一直這樣說,也一直這樣做。雜交水稻已成為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培育雜交水稻,是他生命中最強的音符

    對於一個幾千年來受貧窮與飢餓折磨的民族,有著高產量的雜交水稻良種來幫助解決吃飯問題,這是一個多麼巨大的貢獻啊。難怪一些地區的農民稱他為當代“神農”,而國際同行稱他的研究是“全人類的福音”。他先後獲得了國內國際多項頂尖大獎,身兼數十個學術和社會職務。浩瀚宇宙中,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小行星閃爍翱翔;風雲市場上,以他的名字命名的股票隆重上市。袁隆平,由安江農校的一名普通教師,終於登上了中國“雜交水稻之父”的殿堂。

    不知多少人夢寐以求的輝煌、榮耀、名利,卻絲毫也沒有使袁隆平發生任何改變,他還是始終如一的戀著雜交水稻事業。從播種到收穫,他依然風塵僕僕的騎著摩托車去試驗田;從春夏到秋冬,他依然分秒必爭的察看著育種基地。他心中想的只有他的試驗,只有他的雜交水稻。

    “透過科技進步,現在中國常規水稻的畝產平均為700斤左右,我們培育的雜交水稻平均畝產達800斤左右。我們正在研究一種超級雜交水稻,畝產將達到1500~1600斤,有希望在2~3年內培育成功,那時又將推動全國的水稻產量上一個大的臺階。我們‘超級’稻的培育十分緊張,不管我在哪,都要求基地三天報一次資料,這樣我就可以隨時對情況進行分析。我們有信心,提前兩年實現畝產800公斤的目標。”

    1998年,國家國資局對“袁隆平”品牌進行了無形資產評估,認定其價格達1000億元人民幣。對此,在社會上反響很大,各方面給予積極評價,並譽為昭示著中國知識經濟的風暴和尊重知識、尊重人才時代的真正到來。

    “農平高科”上市後,社會上有人稱“袁隆平一夜之間變成了億萬富翁”,他卻很平靜,對此一笑了之。他仍然一如往日的奔波在試驗田地裡。

    “在我的有生之年,我還有兩大心願:一是把超級雜交稻研究成功,大面積應用於生產,這樣21世紀誰來養活中國的問題就解決了;再一個是讓雜交稻進一步由中國走向世界,‘發展雜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

    雖已屆古稀之年,但袁隆平仍是魂牽夢縈著雜交水稻;雖已沒有了園藝場的美麗與繽紛,但那種淳美與質樸,卻更能透出一種科學巨人所特有的崇高品質與境界。

  • 3 # 的盧飛雪

    我覺得大家都低估了他存在的價值。

    且不說他帶來的糧食使多少人拜託了飢餓,就說他的科研,當他站在臺上向世界宣佈他的技術已經屹立在全球絕對領先地位時,聽到這些,你在臺下是不是立刻感覺挺直了腰桿,挺起了脊樑!

    最重要是他的精神!一個世界頂尖的科學家,不是逸在安逸的象牙塔裡,不是周旋在那些聞風接屁的媒體新聞中,也不是著書立傳為自己淺薄的代言。而是四五十年如一日,站在田邊,泡在泥水裡,如今已經八十多歲高齡,卻依然有清晰而堅定的二十年新科研目標。

    他這麼做,就是為了能讓人們吃上糧食,能讓你們好在別人面前誇誇其談,能讓你在世界性的舞臺上挺起你們那懦弱而安逸的脊樑!

    這樣的人,我實在想不出,他跟那些兩彈一星的專家又有什麼分別!

  • 4 # 紅9九

    有這種想方的人也被叫作科學家,還拿了那麼多大獎,簡直是太可怕了,不敢想象。

    科學家應是胸懷寬廣,特別農業科學家,更應關注生物多樣性,植物物重多樣性,應地制宜搞生產,講究人類與自然和諧發展。可他跑到迪拜這種水比油貴的地區種水稻,可以說是不按科學精神辦事。

    要在稻田下乘涼就更可怕了,那土地要有多大肥力才能滿足一年二至三熟的水稻用肥,而且說用自然肥就可以保證,使人不敢去相信。

    他還有個心願,讓世界都種雜交稻,證明他太沒素質,就在他有能力供應稻種,世界各國也願意用他的稻種,可華人民會同意嗎?南中國海周邊與中國有島嶼爭端國家為水稻主產國,印度佔有至少9萬平方公里土地也是水稻主產國,難道為了炫耀自己就忘了國家與民族,一個科學家除了從事專業外,也應學點別的,和我們這些廣大人民群眾一樣愛國,一樣關心國家大事才對。

  • 5 # 人文雷州

    中國歷史上王朝的衰敗。一般是由於人口增長而帶來的糧食危機,以及中原文明的嚴重退化,散失了文明彈性而造成政治腐敗、道德淪落、世風日下等社會危機而引發。明王朝也逃不過這個魔咒,當時明帝國的人口已經飽和,再因地球週期性氣溫下降,造成農業產量減少,一定程度上又加劇了人口危機,結果是全國的大饑荒引發農民大暴動,這是大明王朝一直無法擺脫的飢餓之神。

    袁隆平先生的夢想,往大了說是維護了國家的和平,社會的穩定,往小了說是讓我們都能吃飽飯成為一種可能,只要管理層不亂搞不狂妄自大,那麼困擾了中國幾千年的飢餓問題有可能在我們這一代成為一種歷史。

  • 6 # 春之雨30

    前幾天看電視,央視請中化老總,中糧老總還有一個,中糧老總說中國的飼料糧國外依存度80%,口糧依存度是60%。讓我們引以為豪的8%的耕地養活22%人口被瞬間扇了幾個耳光。很小的時候舉全村之力種植雜交水稻,時間是74.75年我們全生產隊只有280多畝田,商品肥只有用草包裝的100斤磷肥10包,50斤裝胺水大約十多包。當時種植是南優2號,果然用種少,分櫱強,產量可能比較高,後來因化肥供應足也就不了了之。直到81年分田到戶,化肥供應基本滿足才開始大面積種植汕優2號和汕優63,當時常規品種691產量比較沒有顯著差別。就拿到現在比較差別也不大。常規稻用種15斤每畝,雜交水稻用種3斤左右,價格以現在為例起碼是常規品種的5到8倍。講營養我不知道,講口感由於雜交水稻品種後來多達幾十個品種,而且年年換名字換包裝口感好好賣的品種也不多。總之,雜交水稻並不是神,它只是沾現代農業的光,是化肥和農藥幫了他。農作物的產量也與年成有很大的關係。我認為雜交水稻並沒有拯救人類,它只是繁榮種子行業,有更多的人就業,更多的人發財。

  • 7 # 阿良搞笑歌手

    夢想? 知道60年代餓死了多少人,知道雜交水稻出現 為多少家庭提供了溫飽,甚至是生命,對於我們的國情來說,雜交水稻有史以來最偉大的發明沒有之一,畢竟你先活著才能考慮其他的

  • 8 # 龍行天下165653527

    春之雨是個大蠢貨,未著良心說瞎話。七十年的常規稻畝產只四百多斤,雜交稻畝八九百斤,我生產隊早、中、晚全種。且口感強十分的好吃。我們村單種一季雜交稻畝產千多斤,連年如此。

  • 9 # 做一個優秀的回答者

    袁隆平帶給社會的貢獻是非常大的,如果沒有袁隆平,那我們也沒有水稻吃,我說幾點吧!

    第一:袁隆平的雜交水稻確實給社會帶來了許多貢獻。

    第三:袁隆平爺爺現在在搞什麼發明我就不太瞭解了,希望繼續為社會做巨大貢獻!

  • 10 # 苦行僧渡人生

    你好朋友!

    袁隆平的夢想改變了全世界,他讓所有的人都能吃飽飯。民以食為天,可見食物對於人們的意義有多大。沒有食物吃,就不會有生命。

    所以僧人個人特別感謝袁隆平教授,讓我們為他致敬!

  • 11 # 鄉間雲逸

    袁隆平為社會作出了傑出的貢獻,是其社會價值的體現;同時他也得到了社會的普遍讚譽和尊重,這是其自我價值的實現。從1976年至1999年,中國累計推廣種植雜交水稻35億畝,增產稻穀3500億公斤,相當於解決了3500萬人口的吃飯問題,確保了中國以僅佔世界7%的耕地,養活了佔世界22%的人口。

    袁隆平用知識在中國古老的土地上,圓了華廈民族幾千年都在渴盼的夢想,寫下了一個震驚世界的神話。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論語有多少則語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