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謀略傳
-
2 # 郭Sir侃
首先什麼是武廟?
武廟是中華文化圈國家祭祀古代良將的廟宇。經過歷代演變,武廟祭祀的人數也屢次變化。武廟祭祀亦傳至北韓半島、越南等地。
那麼進武廟的都有哪些人?
擇將之道,惟審其才之可用也,不以遠而遺,不以賤而棄,不以詐而疏,不以罪而廢。故管仲射鉤,齊威公任之以霸;孟明三敗,秦繆公赦之以勝;穰苴拔於寒微,吳起用於羈旅;張儀之遊蕩,樂毅之疏賤,孫武之瓦合,白起之世舊,韓信之懦怯,黥布之徒隸;衛青人奴,去病假子;諸葛亮不親戎服,杜預不便鞍馬;謝艾以參軍摧石虜,鄧禹以文學扶漢業;李靖用於罪累,李收於降附:是豈以形貌閥閱計其間哉?而庸人論將,常視於勇。夫勇者,才之偏爾,未必無害。蓋勇必輕鬥,未見所以必取勝之道也。
管仲、吳起、孫武、白起、韓信衛青、李靖等人都近了武廟。
再者孔明有哪些功績(對蜀國)?
一、隆中對策
“隆中對策”是劉備三顧茅廬是初次見到諸葛亮,談論天下大事時,諸葛亮 建議劉備若要實現統一大業應釆取的方針政策。其內容包括四部分:
1、 總結漢末以來北方客觀形勢,強調“人謀”的重要性。。
“人謀”是指:袁紹家族四世三公,名聲顯赫,門生故吏遍天下,手下人才 眾多;佔有冀、豫等州,地域廣大,財力雄厚;人口眾多,兵力強大。相反曹操 是宦官後代,地盤微小、兵力不足。然而曹操有進取而統一國家之志,制定了三 條正確的政策:“修耕織以續軍資”、“奉天子以討不臣”、“唯才是舉”,這三條政 策的實施使曹操變劣勢為優勢,打敗了袁紹。諸葛亮強調“天時”“人謀”,實際是建議劉備既要順應歷史潮流,更要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制定釆取正確的謀略 完成統一大業。
2、 提出建國方略。首先奪取荊州為立足之地,繼而奪取益州建立政權,他 分析當前客觀情況是:北方已定,無法與曹操爭雄,江東孫權,據有江東已歷三 世,國險而民附,故只能釆取聯合的政策,不能打他的主意。而荊州是“北據漢 沔,西通巴蜀,東連吳會”的軍事重鎮,州牧劉表沒有能力守住這塊土地。劉備應奪取荊州為立足之地。但荊州四通八達,是兵家必爭之地,在荊州建立政權是 不安定的。取荊州後,備應奪取益州為後方,因為益州險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 其主劉璋不是守得住益州的人才,益州的人民皆盼明主,因此益州也是容易到手 的,如果取得荊益巴蜀,則可與孫曹成鼎足之勢
3、 實施正確的內外政策治理國家,聚集力量,等待時機。“若跨有荊益”, 對內則“保其巖阻,內修政理”“西和諸戍,南撫夷越”.對外則“結好孫權”。在 執行了這一對內對外政策的基礎上,等待“天下有變”這一時機到來。
4、 時機成熟則兩路出兵北伐,完成統一大業。待“天下有變”,“命一上將 將荊州之兵以向苑洛”,劉備就可以“親率益州之眾以出秦川(關中)”,打下洛 陽和關中,恢復漢室舊有河山。
二、酬“三顧”實踐《隆中對策》。劉備聽他的分析得頭頭是道,相見恨晚,懇請諸葛亮出山。此後隆中對策就成了蜀漢建國治國一切政治、軍事活動的基本 指導方針。
1、 奪荊、益,建國。自此後12年中,這一計劃進展順利,劉備勢力蒸蒸 日上。公元208年孫劉聯軍赤壁之戰大敗曹操。中分荊州,劉備才有了一塊土地。 公元214年,備奪得益州,219年奪得漢中。220年,劉備稱帝建蜀漢,都成都。
2、 白帝城託孤。然而219年,荊州守將關羽違背了諸葛亮“聯吳”的方針, 驕傲輕敵,被呂蒙襲殺,失掉荊州。222年,劉備不聽諸葛亮勸阻,打著為關羽 報仇旗號舉傾國之兵伐吳,欲奪回荊州,在夷陵大敗幾乎全軍覆沒。劉備逃回白 帝城病死,臨死託孤將蜀國和劉禪託與諸葛亮。
3、 鞠躬治蜀酬“三顧”。這使“隆中對策”計劃遭到的重大挫折和破壞。因 為失掉荊州就失掉進攻中原的軍事基地,而諸葛亮“待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荊 州之兵以向苑洛”計劃也就落空;夷陵之敗使蜀華人力財力深受損失,元氣大傷; 孫劉聯盟破裂。西南少數民族乘機叛變,國內經濟貧乏。蜀國面臨極大的困難。
可是,諸葛亮為報“知遇之恩”,為完成他的理想和報負,輔佐後主劉禪即 皇帝位,毅然在這內憂外患之際擔負起了挽救蜀國,治理蜀國的重任。措施:
(1) 、恢復同孫權的友好關係,緩和吳蜀矛盾。先派鄧芝使吳,表願和好
之意。229年孫權稱帝,亮派人送賀表,以示對他那個政權的承認。這樣,兩國 聯盟重新建立。
(2) 、繼續執行劉備"任人唯賢"的方針,選拔培養人才。
(3) 、發展生產,恢復經濟。維修都江堰,確保成都平原的農業生產。鼓勵 種桑織錦,加強蜀錦生產和鹽業的管理,並組織軍隊屯田漢中,以解決蜀漢政權 的錢糧之需。
(4) 、追求民族和解,平定南中。於225年著手解決西南少數貴族叛亂。諸 葛亮親自出徵,釆用馬謖“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的建議。 諸葛亮對孟獲“七擒七縱”,在第七次釋放他時,獲曰明公天威也,邊民長不為 惡矣。表示從此不再反叛。透過安撫政策,達到安定後方的政治目的,使南中“綱 紀初定,夷漢初安”。迅速的穩定了西南局勢,解除後顧之憂,並在南中地區取 得人力財力上的支援。這是諸葛亮一生中處理最得當的大事。
(5) 、政治上厲行法制,加強中央集權。制定和頒佈了《蜀科》等法令、條 例。打擊、限制不法官吏和豪強,並加強教育。對追隨他們入蜀的官員將領和蜀 人,一視同仁,執法公允。“科教嚴明,賞罰必信;無惡不懲,無善不顯。至於 吏不容奸,人懷自厲,道不拾遣,強不侵弱,風化肅然”。就連自己在馬謖失街 亭之後,以“不善用人”罪上表請貶三等。馬謖是亮好友,但貽誤軍機,亦斬。
以上措施取得了非常積極的效果,25史中記載歷代社會,稱頌其秩序井然, 政治清明者,除此惟兩次一貞觀年和開元之初,但評價尚不及諸葛治蜀高。 這就是他“內修政理”、“南撫夷越”的實踐。治蜀是他理想的第一步,是成功的。
三、諸葛亮北伐。在對內、對外及平定南中的工作取得了決定性勝利之後 , 經過三年的準備,即上表後主劉禪,安排好朝中軍政,於公元228年春,開始了北 伐曹魏的戰爭,北伐戰爭在五年時間內先後打了五次:第一次兵出祁山,因街亭失 敗而回。
第二次兵出大散關,圍陳倉,亦因無結果而退兵
第三次攻佔今甘肅境內的武部、陰平二郡而回。
第四次是曹魏進攻,因連日陰雨,斜谷、子午穀道路不通魏軍自行退去。
第五次兵出斜谷,在渭水南岸,與魏軍司馬懿長期相峙,最後因諸葛亮病死 五丈原而退兵。終於實現了他“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的誓言。
諸葛亮身後之蜀漢諸葛亮死後,蜀漢政權維繫了 29年。後主劉禪只知享樂,不理政事。卻任用 宦官,讓其專擅朝政,蜀漢政治江河日下。雖經蔣琬、費禕、姜維、鄧芝、馬忠、 王平等人苦苦支撐,也曾多次發動對魏戰爭,結果人力物力都遭到巨大損失,加重 了蜀漢人民經濟負擔。263年,魏軍三路伐蜀,鄧艾偷渡陰平,直克江油,又克 綿竹,兵臨成都。劉禪接受譙周建議出降,蜀漢遂亡。
諸葛亮在掌握只有曹魏國力五分之一的蜀漢,鞠躬盡瘁,正兵克敵,幾乎一直掌握主動優勢,連續擊敗郭淮張郃司馬懿等曹魏名將,司馬懿到最後只能被迫防守,連唐初開國名將李靖都表示司馬懿也是真沒辦法,如同當年廉頗對陣白起一樣。位居武廟,不足為怪!
-
3 # 小木春秋
軍事家的評判基準,戰績是一部分,軍事理念是另一部分,而對後來戰事的影響是最重要的一部分。諸葛亮對後來軍事的影響僅此於兵聖孫武。
喏,兵聖孫武,本身幾乎無戰績,可誰能否認他的兵聖地位??韓信白起則只有戰績,他們的軍事理念幾乎空白。但是誰能說他們不是一流軍事家?
而諸葛亮在三國中軍事是最頂尖的,即便曹老闆也不敢說軍事勝諸葛。更別提偽娘鼻祖司馬懿。那是被諸葛亮爆出翔的貨。
對未來戰事的影響,諸葛亮有兵書(兵書二十四篇),有八陣,(李靖岳飛等變態人物的陣法均習自武侯八陣),有軍事發明(對付騎兵的地釘,連弩,木牛流馬等等)
能夠自創兵書的絕對是一流軍事家,有著八陣,還有軍事發明,他不能進武廟還真是奇了怪了。
而有兵書的三國只有曹操一人(所謂孟德新書嚴格來說只是孫子的注而已),賈詡也只是給孫子兵法做注。劉曄造出了投石車而不是劉曄發明的。馬均被傳的神乎其神,但是他對諸葛亮的連弩直接嘆為天人。陣法這塊三國幾乎空白。
-
4 # 暗柳如煙
一統天下,復興強漢是西蜀的終極目標,遺憾的是不但最終沒有實現,而且西蜀還成了三國中最先折的那一個,“But,so what,who care?”古語有云“不以成敗論英雄”,歷史上也有很多並不是因為完成個人或是當朝者的終極目標而死後住進祠廟的凡人,比如文財神比干,比如武聖兼武財神關羽,比如精忠廟裡的岳飛……,太多太多了,他們身上都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除了莫大的功勳外,還都有著能夠激勵後人千百年的精神力量——剜心之忠(雖然是愚忠,但這個評價是我們站在相對於那個朝代的未來的角度上給出的)、誓死之義、精忠報國以及諸葛先生的“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我們後人之所以敬仰他們不也是因為他們身上的這些閃光點嗎?肉身雖已,浩氣長存!不論古今中外,有品質的靈魂將長存於史冊,長存於人心!
-
5 # 野史日記
諸葛亮不僅位居武廟,而且還位居武廟十哲,這是一個非常高的認可,在經歷數代變更,諸葛亮都一直位列武廟十哲,從來沒有跌出去過,這也能側面證明諸葛亮位居武廟十哲,是一件得到歷朝歷代認可的事情,也就是實至名歸。
武廟裡都有誰?看看這一系列的名字,你認識多少人呢?
武廟的主神是太公呂尚,以張良為副祀。
左列:秦武安君白起、漢淮陰侯韓信、蜀漢丞相諸葛亮、唐尚書右僕射衛國公李靖、司空英國公李勣。右列:漢太子少傅張良、齊大司馬田穰苴、吳將軍孫武、魏西河郡守吳起、燕昌國君樂毅。這些人的名字,不用我一一介紹了吧?基本上武廟之中存在的人,尤其是武廟十哲,代表了中國古代時期的最高戰鬥力。這一系列名字看去,沒有一個不是戰神級別的大神。
那麼,諸葛亮究竟值不值得位列武廟十哲呢?答案是肯定的。
第一、歷朝歷代的肯定武廟的人員,在經歷多個朝代的時期,都被改動過,當時的掌權者會根據他們認為的真實情況和排名去改動或者增加武廟的人,例如:
在唐朝的時候,武廟的人數就給增加到了64人,到了宋朝的時候,又給增加到了72人。但是有一點相同的是,無論哪個朝代,都沒有將諸葛亮移除出武廟十哲,這就意味著,諸葛亮在歷朝歷代掌權者的心中配得上這個位置,所以沒人去改動。
如果諸葛亮真的是“水貨”武廟十哲,早就被請出武廟了,怎麼可能這麼多年與白起、張良等人一起位居太廟呢?
歷朝歷代的掌權者,他們離三國更盡,他們手下的史官對諸葛亮更瞭解,他們的決定要比今天的專家還要權威,所以,我有理由相信,被歷朝歷代認可的諸葛亮丞相,有資格位居武廟十哲。
第二、諸葛亮功勞夠大諸葛亮給人的感覺是一個軍師,其實不然,諸葛亮的本事可遠遠不是一個“軍師”能夠概括得了的,有的人說諸葛亮不善帶兵,就善治國,管理後勤。
我聽了此話內心瑟瑟發抖,原來善治國家,保證軍隊補給的本事,在諸君眼中居然如此一文不值,君若有此之才,至少在今天能當一箇中央部長了。
其實諸葛不善統兵的印象可能是來自於陳壽的一句話,“不善奇謀”,《三國志》的一句話被大家奉若至寶,再加上這句話和《三國演義》裡的諸葛亮形象天差地別,從此之後,倒諸葛亮的說法如鵝毛大雪,鋪天蓋地。
首先,諸葛不善奇謀,但是擅長帶兵,在劉備和諸葛亮攻打成都的時候,當時龐統的意外身亡,讓諸葛亮不得不統兵輔助劉備,最後與劉備會合成都,完成作戰目標。
《三國演義》中確實有誇大的成分,但是不能因此就將諸葛亮噴的體無完膚,一無是處,這種不是東就是西的說辭,是幼稚不成熟,我們要辯證的去看待一位先賢。
諸葛亮的功勞之於蜀漢,相較馬良、韓信、白起等人一點都不少,正如當年“高祖以蕭何功最盛”,當時很多武將不服,因為我們衝殺在前,為啥蕭何卻功勞最大呢?高祖當時怎麼說的?他說“諸君知獵乎?”曰:“知之。”“知獵狗乎?”曰:“知之。”高帝曰:“夫獵,追殺獸兔者狗也,而發蹤指示獸處者人也。今諸君徒能得走獸耳,功狗也。至如蕭何,發蹤指示,功人也。”
若以此算,韓信就要落了下乘了。畢竟戰局的勝利,是基於大方向策略的正確基礎之上,而這個蜀漢的掌舵人正是諸葛亮。
未出茅廬,三分天下。這一點就已經很少有人能及,這是需要高瞻遠矚的眼光,而後,又親力親為,完成自己的設定的目標,有規劃,有落實。
在劉備夷陵之敗後,迅速恢復國力,以微弱之力打的曹魏畏蜀如虎,這正是諸葛亮用兵之神的體現。
諸葛亮的實力強諸葛亮的實力一直有人質疑,那麼大家可以看看他的頭銜,三國時期蜀漢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發明家。這些名頭不是誰按的吧,都是現代的專家評選出來的,這樣的實力,不是一句輕飄飄的“諸葛亮不行”能概括的。
單單一個發明家,就能掃平多少古代豪傑?有幾個能比得了呢?諸葛亮活著的時候,曹魏被打的抬不起頭,儘管曹魏國力數倍於蜀漢,這難道不是實力的體現嗎?
諸葛亮的品質,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全中國古代史又有幾人能夠做到?如果比拼綜合實力,能和諸葛亮比肩的人,真的不多了。
諸葛亮位列武廟十哲,實至名歸,無論從哪一點去分析,他都無愧現在的位置。
-
6 # 布衣之徐
在三國時期,諸葛孔明武不如關張,戰爭謀略個人認為不如法正、司馬懿,但諸葛亮在戰略佈局,奠定蜀漢基礎,成就三足鼎立局面上,是三國時期其他人無法企及的人物,所以,位居武廟,實至名歸。
武廟始自唐,玄宗建“太公尚父廟”,諸葛就位列其中。封建王朝透過選入武廟的歷朝精英,來引導文臣武將對帝王的忠,對王朝的義。
諸葛孔明行動上坐實了對劉備的忠。
三國初期,東漢實際名存實亡,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而諸侯豪強割而不朝,孫權、劉表、劉璋等偏安一隅,劉備自滅黃巾起家,一路如喪家之犬,天下之大,無其立身處世之地,只有屢戰屢敗、屢敗屢戰的強大心理素質支撐,漢朝劉氏宗親的招牌招搖。
而借居新野的劉備能躬身三顧茅廬,諸葛能隆中為劉備謀劃,在看上去沒有翻盤希望的基礎上,親自操盤,實現聯吳抗曹的鼎足局面,諸葛亮不可謂不忠。
諸葛孔明在道義上夯實了對劉禪的義。
劉備託孤諸葛,有“若嗣子可輔,輔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的交代,不管是劉備真心,還是假意,劉禪做為二代守成之君,已經沒有了逐鹿中原,統一天下的雄心,偏安是劉禪和一批文臣武將的真實想法,而諸葛孔明輔佐劉備的本心就是有一天能看到國家統一,當然,招牌仍然是復興漢室天下。
所以,諸葛事必躬親,最後鞠躬盡瘁死而後已,也是無奈之舉,但諸葛致死的忠義,行動上,是無可挑剔的。
《三國志》中三顧茅廬和隆中對的歷史描寫,諸葛《出師表》中表達的思想,是諸葛戰略佈局和治國理念的真實表達。
在劉備借居新野練兵駐軍,不知道下一步該如何走下去的時候,諸葛隆中對話,給了劉備新的視野,使劉備自此走出了困境,逐步獲得荊州、益州等地,蜀漢才有了可以角力曹吳的能力和基礎。諸葛的能力在這段時期集中展示,確實傲居三國精英前列。
《出師表》是諸葛留下的千古名篇,諸葛對劉禪“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的誠懇勸諫,不可謂不忠懇,對北伐以實現先帝遺志的決心,不可謂不堅毅。
所以,諸葛和劉備的君臣關係,諸葛行動上的忠義,諸葛力挽狂瀾促成鼎足而立的態勢的能力,以及出師表中對兩代君主的尊重和對劉禪的勸諫,都是君臣關係的表率,這些都是諸葛能入武廟的不可或缺的條件。
回覆列表
諸葛亮可謂是居千古一流謀臣之首列,他聚曠世才華於一身,真正做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通人和”。
在三國時期,曾傳說“臥龍鳳雛得一,可得天下”,劉備為了得到諸葛亮這個臥龍,一代梟雄曾三顧孔明,才把孔明請出來。
出山之後,諸葛亮就為劉備立下赫赫戰功,火燒新野、火燒博望坡、火燒赤壁,一連燒得曹操節節敗退。然後,他草船借箭、借東風、智取荊襄九郡,不僅氣得周瑜狂吐血,更為劉備奪得一方立錐之地。後來,他又幫助劉備奪得西川、漢中,助劉備當上漢中王,後來又輔佐劉備稱帝。
可以說,沒有諸葛亮的輔佐,就沒有劉備的蜀國。他一身為了劉備的霸業,為了蜀國的發展建設,真可謂是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所以他能夠入武廟是無可爭議的,也是名至實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