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Club>
該如何評價他的軍事能力?
8
回覆列表
  • 1 # 歷史風暴

    楚漢戰爭時,劉邦單獨面對項羽就沒贏過,要不是蕭何不斷給他輸血,早就玩完了。

    到了漢朝成立後,北方的冒頓單于開始率軍南下,結果劉邦輕敵冒進被圍在白登,靠和親才逃出生天,可以說是落荒而逃!

    所以,假如說劉邦是軍事家,絕對有吹捧的嫌疑。但是,如果認為劉邦軍事能力不強,也是錯誤的。韓信曾經評價過劉邦的軍事能力,認為他最多可以指揮10萬人級別的戰役,再多就有點駕馭不了了。

    事實也證明,劉邦在進行規模不大的戰役時還是有很多勝仗的。遠的比如他進軍關中,雖然當時秦軍主力在北方和項羽死磕,但關中一帶作為京畿重地兵馬也不會太少,結果劉邦大勝輕取咸陽,在項羽之前將秦朝滅亡!

    劉邦後期戰績也還不錯,英布造反一路攻城略地戰無不勝。劉邦不得已抱病出徵,在會甀打敗了他,要知道英布可是漢初三大將之一。

    以上可見,劉邦雖然算不上不世出的軍事天才,但完全能稱得上是優秀的軍事將領!

    劉邦在軍事指揮上一大特點是喜歡衝在最前面。好處是士兵深受鼓舞,戰鬥力爆表,壞處是一不小心就會將自己置於死地。

    白登之圍本來不應該發生,奈何劉邦親自率領前鋒追擊敵人,將主力遠遠拋在後面,他那時候可是當上皇帝了,哪有皇帝自任先鋒官的。

    討伐英布叛亂的時候,劉邦已經生病,行動本來就不方便了。但是仍然固執的出現在了戰場前方,結果被流矢射中,箭傷加上病痛讓劉邦很快去世,否則他還能撐幾年。

  • 2 # 國平軍史

    劉邦,秦代時,沛縣泗水亭長。

    據考證,秦漢時,每十里設一亭,亭相當於村,所以亭長貌似村長,掌治安警衛,兼管停留旅客,治理民事,負責村裡的防禦。

    陳勝、吳廣起義後,劉邦集合三千子弟響應起義,攻佔沛縣等地,稱沛公,在軍事鬥爭領域,劉邦牛刀小試,一舉成名,成了“沛公”,由亭長自行升格之縣長。

    當然,劉邦後來成了漢代開國皇帝,令人刮目相看,但從其登基後,迫不及待地消滅西漢開國功臣韓信、彭越、英布、臧荼等異性諸侯王,裂土分封九個同姓諸侯王來判斷,劉邦是玩弄權術的高手,玩弄權術的通常也稱得上是政治家。

    劉邦能識人用人,依靠蕭何、張良、韓信、樊噲、周勃等大批文臣武將,合力推翻了秦朝,打敗了西楚霸王項羽,建立了西漢政權,可謂一代雄才大略之人。

    但劉邦軍事能力卻一般,劉邦更多的是政治掛帥,軍事上則非常依賴韓信、張良等文臣武將,軍事、謀略、後勤三方面都有非常優秀的人才坐鎮,天下也是文臣武將率士卒一仗接一仗打下來的。

    當然,劉邦初期率兵兩次野戰中,大破秦代名將章邯,剛出道就顯示了極強的統兵能力,懷王封劉邦武安侯,實際上是對劉邦軍事才能的欽佩。

    最終,劉邦戰勝了“力拔山兮氣蓋世”的項羽,成了國內歷史上第一個以布衣身份一躍而為九五之尊的人。

    雖然項羽的軍事能力很強,本人又是當時武功第一的猛將,但其政治智慧卻不如劉邦。

    鴻門宴,那麼好的機會,卻優柔寡斷,失卻了刺殺劉邦的絕佳機會,為日後的失敗埋下了最大的伏筆。

    項羽為兒女情長所困,放不下大丈夫的架子,至死不願過江東,倘若當時真過了江東,以項羽的聲威,東山再起絕對沒有問題,那麼天下就不一定是劉邦的了,所以項羽脫不了一介莽夫。

  • 3 # 金弦

    劉邦有統帥大軍的能力,是優秀的戰略家。劉邦擅於帶將。著名軍事家、實戰家韓信與劉邦相比自嘆不如,有自知之明:劉邦帶兵不如自己,但是,帶將,自己遠遠不及劉邦。卻是,在劉邦的大兵團裡,戰將如雲,韓信只是其中之一。而且,能夠駕馭和震懾眾將的人只有劉邦。如果,韓信要坐劉邦的位置,眾將絕對不服。就會紛爭,分裂如一盤散沙,就沒有凝聚力。劉邦在他的兵團裡起核心作用。具有無人能取代的核心力量。所以,有些人只能是做配角,扮演不了主角。

  • 4 # 森林小草

    劉邦軍事指揮能力不強,用他自已的話說:攻城略地我不如韓信,運籌帷幄,決勝千里之外,我不如張良,籌糧運餉,兵源不斷我不如蕭何,我能善用他們三人,才致天下為我所有。韓信也曾和劉邦說:陛下頂多將兵十萬,我自已是多多益善。韓信說這話時有明顯抬高奉承劉邦的意思。綜觀劉邦一生的軍事生涯中,在他做皇帝之前,劉邦所指揮的戰役,戰鬥是輸多贏少。當初,他在外行軍作戰,留雍齒守備家鄉豐邑,後雍齒叛變,劉邦回師平叛,並沒有打敗雍齒。後來義帝派項羽,劉邦北伐,項羽在河北打敗章邯,拖住了秦朝的最大的主力部隊。劉邦才能乘虛攻入關中,當項羽攻破劉邦設防的函谷關,進軍關中時,要不是項伯的大力掩護,劉邦是死在鴻門宴上。楚漢相爭時,劉邦對陣項羽是屢戰屢敗。有次在虎牢關被項羽打敗,劉邦逃到河北修武韓信的大營,把韓信的兵馬全部帶走去抵抗項羽。在項羽去齊國平叛後,劉邦指揮諸侯聯軍五十萬,攻入了項羽的老巢彭城,劉邦喜形於色,在項羽的後宮摟著項羽的美女嬌娃,盡情縱慾,好不快樂!劉邦在溫柔鄉里醉生夢死時,項羽率三萬輕騎兵已殺回彭城,劉邦在倉促中丟下父親妻子兒女隻身在夏侯嬰的保護下逃命,途中遇上劉邦的一對兒女,夏侯嬰就把他們抱上車,劉邦大怒:我們都逃不出去,還帶他們。硬是推下車去。即使這樣劉邦他們還是被項羽的部將丁公追上,好在劉邦有一張比蜜還甜的嘴,那丁公鬼使神差地把劉邦給放了。在一次滎陽保衛戰中,劉邦糧盡援絕,劉邦使用金蟬脫殼之計。在一個黑夜用部將紀信做自已的替身詐降項羽,劉邦自已偷偷溜跑了,結果紀信被暴怒的項羽活活地燒死了。項羽最後被消滅劉邦也是有賴於韓信,英布,彭越等人的力量。在劉邦做皇帝后,為了消滅北方的匈奴勢力,劉邦率三十萬大軍親征匈奴。匈奴人使用老弱兵馬誘引劉邦深入。結果劉邦被困白登山七日七夜,人們餓得連弓都拉不開,幸好陳平在劉邦身邊,他使人對匈奴單于的老婆說:如果單于不撤兵,我們皇帝就要把中國最美的女人都獻給單于享用。這計非常管用,第二夭一早,匈奴的包圍圈撤開一角,劉邦他們趁大霧逃離。直到漢武帝時,方敢對匈奴用兵。當然說劉邦沒打勝仗也不符合史實。在他皇帝后,有兩次平叛戰役還是劉邦親自指揮的。笫一次是討伐陳稀叛變,那時韓信英布,彭越他們都在,但他們都沒有參加劉邦的平叛戰爭,劉邦在京城並沒有帶很多兵將,是依靠代地人民打贏這場戰爭的。第二次是劉邦討伐英布的反叛戰役,英布在韓信,彭越等人死後,惶恐不安,有起兵的打算。時英布的寵妃因病去郎中家就診,正好遇上英布的手下官員,那官員想巴結英布就宴請了王妃,哪知好意成了壞事,英布懷疑老婆私通那官員,那官員心中害怕,就偷偷到京城告發英布準備謀反。劉邦是巴不得異姓王有什麼動靜,他就好藉口消滅他們。劉邦因年事以高,本想讓劉盈掛帥,因呂后干涉,劉邦只親征,並旗開得勝,打敗了英布。劉邦的兩次平叛勝利,也得益於他當時是統一了全國政權,並當上了皇帝。如第一次討伐陳稀,劉邦使用權力分封邯鄲的四個毫無功績的少年為候,要知道好多隨劉邦開始打天下,身經百戰的人都沒封侯。這就叫做有錢好辦事。英布在戰敗後逃到長沙王吳芮處躲避,英布和吳芮是姻親至親,吳芮怕牽連,就使計殺死了英布,把英布首級送給了劉邦。如果劉邦不是當今皇帝,吳芮會大義滅親嗎?劉邦雖說軍事指揮不是他的強項,但他的政治素養是很高的,知人善用,唯賢是用是他戰勝項羽終得二百年西漢天下的法寶。

  • 5 # 一個人的歷史

    不堪一擊,並非真相

    軍事能力強與不強,主要看他的對手,以及在面對不同對手時的表現。劉邦崛起於秦末亂世,天下群雄並起,戰亂連連,大家的印象就是劉邦對陣項羽屢戰屢敗,似乎既定印象是劉邦很弱,甚至可以說是不堪一擊,然而事實是這樣嗎?

    敗而不潰、潰而不亂、亂而不滅

    按照司馬遷所撰寫的《史記》中記載,我們不難發現,劉邦確實數次輸給項羽,漢軍也屢戰屢敗,但難得的是漢軍敗而不潰,潰而不亂,亂而不滅。正所謂“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劉邦從沒有放棄希望,有人說只要不放棄就不會失敗,我看劉邦深知這個道理。在垓下一戰中,漢軍一戰奠定勝局,徹底擊潰了楚軍贏得天下。看來看去劉邦除了屢次敗給楚軍外,幾乎沒有怎麼失敗過,因此說劉邦的軍事能力實際上僅次於項羽並不為過。

    兵仙的能力,劉邦的特點

    除了項羽之外,第二個要提到的人是“漢初三傑”中有“兵仙”之稱的韓信。在戰場上兩個人從來沒有交鋒過,但是劉邦曾經問過韓信自己能帶多少兵馬?當時韓信回答:“陛下最多能帶十萬人馬。”劉邦不太高興的說:“那你呢?”韓信回答道:“多多益善。”劉邦說:“既然你帶兵多多益善,為什麼還會為我所擒為我所用呢?”韓信回答道:“陛下不善於帶兵,但精於帶將,因此我為陛下所擒,你得到了天下貴為天子,而我卻只能做衝鋒在前的將軍而已。”

    諸王之亂,天下第三

    再來看看劉邦對其他人的戰績,這主要表現在他平定異姓王作亂上。特別值得一提的是九江王英布造反時曾經對收下說:“我最擔心的就是劉邦和死去的韓信,其他人都不足為慮,如今韓信已經死了,陛下也年齡大了,因此沒有什麼可怕的了。”結果出乎英布的意料之外,劉邦帶兵親自討伐英布,並且一戰擊潰了英布的部隊,平定了叛亂。因此劉邦的帶兵能力,除了略遜於項羽和韓信之外,基本就是無敵的存在,劉邦軍事能力強與不強,已經很清楚了吧。

  • 6 # 鍾二

    說聞道有先後,術業有專攻。劉邦的軍事能力強不強要看和誰比,有一點可以肯定就是和項羽比差遠了,因為楚漢戰爭中他只要碰到項羽必敗。

    劉邦曾經給自己做過總結:論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我不如張良;論撫慰百姓供應糧草我不如蕭何;論領兵百萬,決戰沙場,百戰百勝我不如韓信。我認為這是中肯的評價。

    劉邦最大的優點是善於資源整合,他能讓這麼多牛人心甘情願為其賣命,這是要多高的情商才能做到,如果他再具有項羽一樣的軍事能力那就不是地球人了。

    劉邦的軍事能力究竟怎麼樣呢,能不能具體的量化一下呢?我認為還是要靠韓信來給我們答案,因為他是“兵聖”他的話最有說服力。劉邦曾經問韓信:我的軍事能力可以帶多少兵?

    韓信答:陛下的能力也就能領10萬人吧。

    劉邦又問:那你呢?

    韓信答:對於臣來說多多益善。

    看看這就是劉邦的能力,或許正是因為這個原因才導致了劉邦在彭城領兵60萬卻敗給了項羽的3萬大軍。劉邦無法指揮如此大規模的軍團作戰,導致漢軍戰力無法得到有效發揮,雖然人多但也不好使。

    所以總結來說劉邦的軍事才能只能是屬於第二梯隊,項羽、韓信、李世民等才是真正第一梯隊的主宰。但劉邦的權謀可以說獨步天下,因為毛主席曾經說過:劉邦是封建皇帝裡面最厲害的一個。我想這肯定不是說他的軍事能力,而是他的資源整個能力和情商。

  • 7 # 機械智造師

    劉邦的軍事能力並不是很突出,滅秦主力主要還是項羽在鉅鹿之戰中一舉打敗章邯、王離所率領的四十萬秦軍主力部隊。但是為什麼劉邦最終卻取得了天下?劉邦取得天下並不是靠的是他的軍事能力,而是他有像“水”一樣的包容性,給大家舉個很簡單的例子。我們平常做飯有時候會將鹽、辣椒麵或者其他調味品放多,這個時候怎麼辦?我相信大多數人都是這樣,沒有一瓢水搞不定的,一瓢水下去既不鹹也不辣,這就是水的能力,既能包容所有也能平衡各種味道,而劉邦就像這一瓢水一樣,他的帳下可以容納所有形形色色的人,讓他們各盡所長,同時他又可以很好的平衡各方。

    劉邦曾贊張良、蕭何、韓信時說“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餉饋,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連百萬之眾,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三者皆人傑,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這段話也印證了劉邦之所以能夠取得天下,並不是靠的是他有卓越的軍事能力,而是他有良將並且能夠容納他們,讓他們各展所長。

    劉邦曾經隨便和韓信討論各位將領的才能。劉邦問道:“像我自己,能帶多少士兵?”韓信說:“陛下不過能帶十萬人。”劉邦說:“那對你來說呢?”韓信回答:“像我,越多越好。”劉邦笑道:“統帥士兵的越多越好,那為什麼被我捉住?”韓信說:“陛下不善於帶兵,但善於統領將領,這就是韓信我被陛下捉住的原因了。而且陛下的能力是天生的,不是人們努力所能達到的。”

    並不是所有的領導都需要自己的技能有多高,有的人適合做將才,有的人適合做帥才,劉邦就是帥才,他自己的軍事能力並不強,但是他能容下比自己軍事能力強數倍的韓信。他能將自己手下的人的才能發揮的淋漓盡致,自己只是那個掌握大局的人。

  • 8 # 武嶽萌主

    劉邦給人的印象就是用政治手段贏得天下,沒有什麼軍事能力。其實劉邦還是有一定的軍事才能,下面就列舉幾個經典案例,來分析一下劉邦的軍事才能。

    慧眼識謀聖

    張良是一個很有智謀的人,深受劉邦的敬重和信任,為劉邦出謀劃策, 對劉邦的幫助很大,尤其是在四年楚漢戰爭期間,對劉邦打敗項羽起了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呢,千里馬需要伯樂的發掘,張良正是遇到了劉邦這個伯樂,聰明才智才得以充分體現。

    張良的軍事智謀,源於一場機緣巧合。張良年輕的時候在下邳遇到一個老人,老人送他一本《太公兵法》。張良得到兵書後,如獲至寶,夜以繼日的鑽研,最終成為一個足智多謀的謀士。

    秦末農民大起義後,張良也拉起了一支反秦武裝,由於勢力太小,張良就去投奔實力較強的景駒。在路上遇到了劉邦,兩人一見如故,徹夜長談。劉邦認為張良是個高人,對他以禮相待,非常敬重。張良用兵書的和劉邦交談,劉邦雖然文化水平不高,但是張良講的兵書上的內容,劉邦能夠領悟。張良遇到這樣一個“知己”,也非常高興。於是張良放棄了投奔景駒的想法,踏踏實實跟隨劉邦。

    事實證明張良的選擇是正確的,劉邦發現了張良這個智囊後,非常信任他,對他言聽計從,張良的才能得以充分發揮。劉邦如果沒有一點軍事才能,怎麼會識別張良呢?

    重用軍事奇才——韓信

    韓信曾經在項羽手下,但是一直不受重用,聽說劉邦重視人才,韓信就來到劉邦的陣營。這時候的劉邦正處於事業的低谷,原本被楚懷王承諾的“關中王”,結果被項羽硬生生的弄到了漢中,由於和項羽勢力相傳懸殊,劉邦只能眼睜睜的吃個啞巴虧。

    因為劉邦的部下大多都是豐沛人,不願意待在漢中,很多將士都逃跑了。劉邦這個時候發現韓信,讓他重新燃起了希望。

    韓信剛來到劉邦陣營時,也不受重用,只能做一個小兵。後來韓信的才能被蕭何發現,受到重視,稱他為“國士無雙”,“蕭何月下追韓信”的典故就發生在這個時候。蕭何為了留住韓信,要求劉邦封韓信為大將軍,劉邦同意了。

    起初,劉邦是相信蕭何,才任命韓信為“大將軍”。但是,和韓信的一番交談,劉邦對韓信的被軍事才能徹底征服。韓信為劉邦制定了奪取天下的方針,劉邦嘖嘖稱奇,對韓信相見恨晚。這一次談話被稱為“漢中對策”。

    然而,事實證明,韓信沒有辜負劉邦的信任,為劉邦贏得天下立有不世之功。這也證明了劉邦的軍事才能,才能識別韓信這個軍事奇才,並且重用他。

    平定陳豨叛亂

    上面兩個兩個說的是劉邦的識人之能,可以說是軟實力,下面再來介紹一下劉邦的實戰能力。首先是平定陳豨叛亂。這一次平叛在劉邦的平叛生涯中很經典的一次案例,把劉邦的政治才能和軍事才能都展現地淋漓盡致。

    公元前197年,陳豨叛亂,佔領了趙國、代國,劉邦帶兵親自討伐。劉邦來到趙國後,看到陳豨的軍事佈置,料定陳豨成不了氣候。因為陳豨沒有佔領南邊的漳水,北邊不守著邯鄲,說明陳豨沒有什麼軍事才能。

    劉邦問當時的趙國丞相周昌,趙國有沒有可以打仗的人才,周昌推薦了四個人。劉邦看到這四個人,就知道不是打仗的料,張口就罵。結果四個人很慚愧,跪下說:我們確實不行。然而,劉邦還是封了四人為將軍。手下的人不理解,劉邦解釋說:這次平叛徵調各地軍隊,遲遲沒有來到,現在只有趙國的軍隊可以用,我任命他們四個為將軍,是為了激勵趙國的將士。左右隨從都很佩服。

    果然,後來陳豨兵敗被殺。從這一次平叛可以看出,劉邦有一定的軍事才能。

    平定英布叛亂

    公元前196年,韓信、彭越相繼以謀反罪被殺後,英布害怕,加之被手下誣陷,被逼起兵造反。英布曾經是項羽手下的猛將之一,後來投降劉邦,被封為淮南王,和韓信、彭越並稱為“漢初三大名將”。

    英布能征善戰,善於用兵,打過很多勝仗。英布對手下說:劉邦的將領他只怕韓信、彭越兩人,韓信、彭越都死了,如今劉邦派誰來打都不怕。但是,英布沒有料到,已經60多歲的劉邦御駕親征。

    劉邦看到英布的軍隊陣型布得非常好,就像當年的項羽帶領的軍隊,非常感慨。結果,這一仗以英布的失敗告終。不過劉邦在這場戰役中受了致命的傷,回去後的第二年去世了。

    英布是秦末漢初時期,最著名的軍事將領之一,結果在戰場上敗在劉邦手中,雖然其中有其他的一些因素,但是不容置疑的是,劉邦的軍事才能起了很大的作用。

    秦末漢初時期,有很多卓越的軍事將領,例如項羽,韓信等軍事天才,所以,劉邦的軍事能力就相形見絀了。而且劉邦更擅長使用政治手段,於是他的軍事才能就被忽略了。其實,劉邦是有一定的軍事才能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開機顯示windows/system32/config/system檔案丟失需要修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