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量子心學
-
2 # 中華鬼谷子智囊團
這個問題很“南韓”,恨不得證明量子力學是中國古人玩剩下的,這樣又可以吹牛皮了:量子力學是華人提出來的。
關於量子力學和陽明心學,二者完全沒有任何關係,只不過是王陽明的“花”和薛定諤的貓的兩個故事有些類似而已,而這種類似也只是一種自以為是,捕風捉影的類似。
一
王陽明的心學是什麼範疇?是道德,倫理的範疇,甚至王陽明把理學裡的知強行解釋為良知,使得心學的“知”與“知識”並沒有太大的關聯。
我們再強調一遍,陽明心學是道德倫理範疇,甚至可以說是倫理學,主要講的是心性之學。
有趣的是很多人想在陽明心學裡學習到權謀兵法。親,陽明心學只講道德倫理,至於權謀兵法,實際上並不涉及。
或許你會問了,既然如此,王陽明怎麼會用兵如神呢?
原因很簡單,因為他曾經系統學習過兵法啊!
二
我們言歸正傳,王陽明的花到底是啥意思?這裡面其實有一個典故。
王陽明遊南鎮,一友指巖中花樹問曰:“天下無心外之物,如此花樹在深山中自開自落,於我心亦何相關?”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有一天王陽明跟朋友去山上郊遊。一個朋友指著路邊的話說:
“親,你說心外無物,我是不認同的。否則你說這顆長在深山裡的花,明明就在心外,跟我有一毛錢的關係嗎?”
這個朋友問的問題還是很刁鑽的,但是非常在理,是啊,這就好比我跟讀者你,本來素不相識,你今天中午吃的什麼,跟我有什麼關係呢?
王陽明的這個朋友用的反證法,試圖證偽王陽明的理論:心外無物。因為只要證明“心外有物”,王陽明的心學體系就自然崩塌了。
這位朋友很可能是理學的擁躉,深諳理學的路數:向外物求理,也就是理一分殊:理學認為這個世界上的天理只有一個,但是分開在萬物卻各有各的理,比如數學,文學,物理學,倫理學,所以讀書,學藝本質上都是向外求理。
三
由此可見,這個問題看起來是個問題,實際上是心學和理學的矛盾。那麼王陽明是怎麼表現的呢?
只見他不慌不忙的說: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心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朋友,你沒看見花時,這花跟你心是處於寂的狀態。但是當你看到花時,花就在你心中綻放了,所以這話不在你心外。”
老王的這個回答,經常會被人拿來和量子力學裡的“薛定諤的貓”比較,實際上二者毫無關係。
首先心學屬於東方儒學(倫理學)範疇,而量子力學則屬於西方物理學的範疇,東西方對於“物理”這個詞的理解千差萬別,這也是誤會的原因之一。
我們來剖析一下王陽明的話,他認為“沒看見的事物不代表不存在,只是在內心深處沉寂了下來而已。當看見後自然在心中顯現”,寂和顯是心的兩種不同狀態。
也就是說心是來感應事物的。老王想說的是:
這個世界上的萬事萬物都靠心來感應,如果這個世界上沒有心,那世界還有存在的價值嗎?
這也是王陽明說“萬物皆備於我”的主要理論。
四
可不可以舉個例子呢?可以的。
王陽明說:心外無物。如吾心發一念孝親,即孝親便是物。孝親是事,此處可見“物”字可作“事”字看。
王陽明舉例說明:我心有孝順的心念,那麼孝順就是事。
我們要著重強調的是,王陽明講的是道德,而不是科學。王守仁的心外無物是說,心與物同體,物不能離開心而存在,心也不能離開物存在。離卻靈明的心,便沒有天地鬼神萬物;離卻天地鬼神萬物,也沒有靈明的心。
換句話說,王陽明認為花在我心有兩種狀態,一種是沒看見時的寂,一種是自己看見的顯,這兩種狀態是我心對物的感應。注意,王陽明強調一種事情的兩種狀態:寂與顯。由此論證,花也就是物本不在心外。
但是一定要注意,這是道德範疇的。因為如果用知識範疇來衡量,你連量子物理學的通俗課本都沒讀過,甚至缺乏物理學基本常識,我看你心中花估計一輩子也顯不出來。
是的,王陽明的心學裡的知,通常指的是道德性的良知,而不是知識。
-
3 # 夢露居士
提出這個問題的人,即不懂量子理論,也不懂陽明心學。我的碩士論文寫的是王陽明思想,也對量子理論感興趣,有一些粗淺的認識,我來回答一下這道問題。
題主說的量子理論,應該是指“觀測使量子態坍塌”這件事吧?比如著名的電子雙縫干涉實驗。
但是與一般的理解不同,“觀測”並不是主觀的意圖,而是客觀的行為。
在宏觀世界中,我們觀測一個物體,確實是主觀的,因為不需要影響到被觀測物體,只要用眼睛去看就可以了。光照射到物體上,再反射到觀測者眼睛裡,並不會對物體產生影響。
但是在微觀世界中則不一樣了,我們怎麼能觀測到電子呢?必須要讓探測器與電子發生作用,而這就客觀地影響了電子,造成了量子態的坍塌。
可見不是觀測者的主觀意圖影響了電子,而是探測器影響了電子,不論是否有人在看都是一樣的。
王陽明說的“心外無物”,也並不神秘,與唯心主義無關,因為這個“物”指的不是客觀事物。
王陽明說:“意之所在便是物,如意在孝親,孝親便是一物。”因此王陽明說的“物”,指的是人主觀意識的物件。所以王陽明又說:“物即事也。”
你想到孝親,孝親就成為了你意識的物件,這就是物。同理,你想到(看到)一朵花,花就成為了你意識的物件,這就是物。
王陽明提出“心外無物”,是為了說明“物理只在吾心”。因為“物”指的不是客觀事物,所以“物理”指的也不是客觀事物的規律。“物理”指的是人對於意識物件的態度。
比如,你想要孝敬雙親,這便是孝親之理;你想要仁愛人民,這便是仁民之理;你喜歡花,這便是花之理。這些理都在你的心中。至於應該怎麼孝親,怎麼仁民,怎麼種花,這些是客觀規律,必須經過研究。
因此,王陽明“心外無物”是任何人都理解的事情,與量子理論無關。
-
4 # 低俗小說家1
強行關聯兩個東西,很蠢。尤其強行關聯現代科學和古代哲學中迷信的一面。迷信的東西無法自圓其說,有些人就特別喜歡捆綁科學去找到所謂“論據”。但他們無一例外根本不明他們捆綁的科學理論的本質到底是什麼,不明就理,想當然的解讀,“隨心所欲”地捆綁,其實顯得很無知,還有一群跟風在後面胡吹的。科協板塊裡的人看他們多半都跟看小丑集會一樣。
-
5 # 尋找無憂的人生
佛法講諸法因緣生,心物都是相依相緣的存在,既然是相依的就沒有獨立性單一性,因此佛說諸法無常空!如果執著心或物都是兩邊見,不能徹見諸法真相!
-
6 # romanticjq
你找到了一條讓中國古典哲學從新煥發生機的路――將古代哲學觀點與近、現代科研成果觀點結合,不管怎麼樣,只要普通人覺得沒毛病就行。
此外重點是結合越玄的觀點越好,反正中國古代哲學本來就是雲裡霧裡,神神鬼鬼。
這樣我們就能增強文化自信,我們的普羅大眾就會堅定的相信中國的傳統文化自古以來就比外國強,現在也比外國強,至於鴉片戰爭到新中國建立的屈辱跟文化沒半點關係,都是滿族人的錯,封建軍閥的錯。
-
7 # 開天行道
陽明心學的兩大誤區
1、神化。說王陽明能預測到有人來訪,故意神化王陽明,這是對王陽明的極大侮辱。
2、科學化。心學乃是做人的心法,它是對“內心光明”的精進。與量子力學,是八竿子打不著的東西。子不語怪力亂神,陳力就列,不懂者止。
(想起曾經有個人說,周文王演周易,發明了二進位制!也有人說老子小國寡民,預測了共產主義!按照這個邏輯解釋,國學可以衍生出一切科學。)
-
8 # 地震博士
量子理論當然不能證明王陽明的心外無物論是成立的!
所謂王陽明的心外無物,雖然被很多人所承認。但是,我覺的這就是一個唯心主義的論調。顯然是徹頭徹尾的謬論。因為,物體的存在與能不能認識到它毫無關係。比如說,到底是地球繞太陽轉,還是太陽繞地球轉,這個問題如果不是透過客觀的觀察和理論推算。而是拿所謂的心來感知。那麼就會有人認為是地球繞太陽轉,有人就會認為是太陽繞地球轉。這顯然是不對的。實際上,正確的理論應該是,不管你的心在不在,太陽和地球都在那裡按照它們應當遵循的規律來執行!
至於量子力學裡面說的測不準原理等,並沒有否定物質決定意識的基本規律,更沒有承認意識可以決定物質。只是說,物質的規律沒有我們先前想象的那樣簡單。舉個例子,現代醫學也沒有辦法知道一個人什麼時候死。但是,透過對你身體狀況的測量,結合過往病例,醫生還是能夠給你一些建議、甚至治療來提高你生活的質量和延長你的壽命。任何一個理智的人都會依賴現代醫學,而不是依靠巫術和神棍的香灰和跳大神來實現長生不老。
總之,量子理論仍然是屬於唯物主義,和王陽明的心外無物的唯心主義毫無關係!
回覆列表
七、“山中花樹”觀“萬物一體” 我第一次看到“薛定諤貓實驗”時,驚愕程度不亞於聽說金正恩與特朗普擁抱。不過,當我看到《傳習錄》中的一個故事時,我就釋然了。其實,早在薛定諤構想那隻貓的四百年前,王陽明就採用了“一樹花”來表達這種量子思想。
陽明的這個故事有一個美麗的名字——“巖中花樹”。 先生遊南鎮,一友指巖中花樹問曰:“天下無心外之物,如此花樹,在深山中自開自落,於我心亦何相關?” 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在陽明先生看來,一樹花在山中本是寂寞開無主,當你未來觀察此花時,此花和你的心都是按波函式同歸於“寂”,就像那隻未開啟箱子前處於死/活疊加態的貓;你來觀察此花時,則此花與你心的波函式都發生坍縮,瞬間從“疊加態”變成了“現實態”,貓不是死就是活,花要麼紅色要麼黃色,是你的心感知出了它那活潑潑的色彩,透過觀察,便知此花和你的心原本就是一體的。
怎麼樣,王陽明的“花”PK薛定諤的“貓”,哪一個用於解讀量子的不確定性疊加態更神?我倒是覺得陽明先生描繪的畫面更唯美、浪漫。
這個小故事背後大有玄機,它隱藏著王陽明哲學的一個重要的理論基石——萬物一體。
王陽明更提出過一個比普朗克的“量子”還牛的概念——良知。 “良知”“量子”,咋就這麼像呢,難道僅僅就是諧音上的巧合嗎? 何謂“良知”哉?下面再看一個故事。
一天,王龍溪、錢德洪、李侯璧等幾個弟子與陽明先生閒談“立志”,當談到“一個人當立聖人之志”時,先生很感慨,又提起他那百死千難方悟得的良知:“良知是造化的精靈。這些精靈,生天生地,成鬼成帝,皆從此出,真是與物無對。人若復得他完完全全,無少虧欠,自不覺手舞足蹈,不知天地間更有何樂可代?” 這良知是宇宙的精靈,締造了天,締造了地,產生了鬼,產生了神,宇宙萬物都由它產生。在陽明先生心裡,悟得良知是人生最關鍵、最快樂的事。但你感覺到沒有,陽明先生談到的“良知”,不像是一個抽象哲學概念,更像是一種構成萬物的本源的物質。說來話巧,1944年,提出“量子”概念的量子理論之父馬克斯·普朗克發表了震驚世界的言論:宇宙存在著一個孕育一切真實狀態的“母體”,它是所有星球、生命的DNA,它是萬物的起源。
好傢伙!普朗克和王陽明這算是隔空戀上了!
美國靈性科學家格雷格·佈雷登在他的暢銷書《無量之網》中對此作了進一步論證:近年來的諸多研究證實,宇宙中存在著一種連線萬物的能量,就是普朗克提到的“母體”,稱之為“無量之網”。“無量之網”具有以下四種特質: - 存在一個連結萬物的能量場; 2、此能量場扮演容器、橋樑和反映我們內在信念的鏡子等角色; 3、此能量場並非定域性,而是全像式。它的每一部分都與其餘的整體相連,每一部分皆能以較小規模反映出整體; 4、我們透過情緒語言與此能量場溝通。 佈雷登所闡釋的“無量之網”是連結萬物的奧秘:我們活在一個全息統一的宇宙中,能量全息,萬物互聯。這正是陽明先生提的“萬物一體”科學背景。 老子在《道德經》中用了最簡潔八個字來概括這個無量之網:“虛而不屈,動而愈出。”老子打了個比方,說時空就像一個大風箱,空蕩蕩卻不是無一物,其中能量周行流動、萬物變化無窮。 大風箱裡有什麼周行流動、創造萬物、變化無窮呢? 陽明先生迎著山風繼續給幾位高足講:“良知之虛,便是天之太虛。良知之無,便是太虛之無形。日、月、風、雷、山、川、民、物,凡有貌象形色,皆在太虛無形中發用流行。” “夫良知一也,以其妙用而言謂之神,以其流行而言謂之氣,以其凝聚而言謂之精,安可形象方所求哉?‘語大天下莫能載,語小天下莫能破’者也。” 陽明先生說,日、月、風、雷、山、川、民、物,凡有貌象形色的萬物,都是良知生髮、運用、流動、凝聚創造的。良知沒有形體、沒有方向、沒有處所、沒有窮盡。它大至宇宙不能承載,小到不能再繼續分解,那麼,什麼事物才具有這樣的特質呢?只有構成萬事萬物的能量本源了。
顯而易見,普朗克所說的“母體”,佈雷登所說的“無量之網”,老子所說的“大風箱”與陽明先生所說的“良知”,都是對萬物同一終極實在、同一種“本源的能量”所做的不同命名和不同表述。當然,這種本源的能量按人類現有的認知還無法解釋,也許它與暗物質、暗能量有關。科學家們證明人們看到的宇宙只佔整個宇宙的4%的比例,而佔96%(1957年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李政道先生甚至還認為是99%以上)的東西竟然是不為我們所知道的。 宇宙中能量一體、量子一體、良知一體、萬物一體,宇宙就是一張“無量之網”,萬物互聯,“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 當我們具有這種“萬物一體”的宇宙觀。一種宏大的視角便提升了我們看問題的格局,身體上的每個細胞當即被這種全息的宇宙觀所鼓舞。因為這個觀點所講述的正是微小與宏大之間的互證關係,在我們所處的能量場中的任何一部分,都包含著這個場域的一切資訊。
正如徐志摩翻譯威廉·布萊克那首四行詩所言:“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無限掌中置,剎那成永恆。” 朋友,今天我們用陽明“萬物一體”的“良知說”來欣賞這首詩,感受是否會不同呢?
二十世紀最偉大的心靈導師克里希那穆提說:“世界在你心中,點亮自性的心燈,進行沒有觀察者的觀察,你就會遇見未知的自己。”你的驚鴻一瞥,都與宇宙萬物進行著能量上的交換,因而才有了“巖中花樹”,才出現了“蝴蝶效應”。 活在無量之網中,我們在神奇的量子畫布上,像畫家那樣形象地展現我們內心最深處的激情、夢想和渴望。我們既是那畫布,也是那畫布上的圖畫;我們是畫作,也是畫筆。在無量之網中,你是奇蹟的種子,也是奇蹟本身。
陽明心學“萬物一體”的“良知說”打破了漢儒之後的思想桎梏,迴歸到孔孟的仁心大道,喚醒人們的獨立人格,使我們得以仰見良知的萬古光輝。正如張岱所言:“陽明先生創良知之說,為暗室一炬。”陽明的老鄉、明末清初啟蒙思想家黃宗羲稱王陽明“可謂震霆啟寐,烈耀破迷,自孔孟以來,未有若此深切著明者也”。 哈佛大學大學教授、現代新儒家學派代表人物杜維明評價:“王陽明繼承和發揚光大了中國儒學特有的人文精神。他提出‘仁者要以天地萬物為一體’,就是要創造人與自然的和諧;他提出‘知行合一’,就是要創造人與社會的和諧;他提出‘致良知’,就是要創造人與自身的和諧。”
餘秋雨在《鄉關何處》中說:“中國歷史上能文能武的人很多,但在兩方面都臻於極致的卻廖若晨星。好像一切都要等到王陽明的出現,才能讓奇蹟真正產生……王陽明一直被人們詬病的哲學在我看來是中華民族智慧發展史上的一大成就,能夠有資格給予批評的人其實並不太多。請隨便聽一句:你未看此花時,此花與汝同歸於寂;你來看此花時,則此花顏色一時明白起來……這是多高超的悟性,多精緻的表達!我知道有不少聰明人會拿著花的‘客觀性’來憤怒地反駁他,但那又是多麼笨拙的反駁啊!又如他提出的‘致良知’的千古命題,對人本如此信賴,對教條如此輕視,甚至對某種人類共通規範的自然滋長抱有如此殷切的期盼,至少對我來說,只有恭敬研習的份。” 中國的啟蒙思想或許是從王陽明開始的。陽明先生首先走入這個森嚴而又黑暗的大廳,告訴廣大民眾“天地萬物為一體”“人者,天地之心”“心即理”“我的靈明,便是天地鬼神的主宰”“不能以孔子的是非為是非”“滿街都是聖人”“人人皆可為聖賢”。陽明先生提醒我們:每個人都需要用自己的“良知”去獨立認識宇宙、生命、真理。人生而平等,每個人都可以有尊嚴地活著。這種民本思想今天看來都閃爍著人性的光輝。陽明先生已吶喊了五百年啦!先生關懷眾生的赤子之心日月可鑑,可惜今天尚有多少世人對心學渾然不覺。
一燈照破千年暗,一智慧除萬年愚。
寫到此處,感懷之情難以自已。 先生!您知道嗎?您知道有一個晚輩想看看那個忍得寒冷與飢餓的您嗎?想擁抱那個熬得寂寞與黑夜的您嗎?想仰止那個予後人無窮溫暖與光明的您嗎? 先生!嚴冬,請允許燭塵前往貴州龍場的“玩易窩”,陪您喝茶,替您打掃門庭。 各位朋友,下一章,讓我們和先生一起“龍場悟道”,不見不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