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81年,楊堅(隋文帝)奪取北周政權,建立隋朝,定都長安。
2、589年,隋朝滅掉陳朝統一南北。
3、隋煬帝從605年起,開通了一條縱貫南北的大運河。
4、隋朝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涿郡,南至餘杭全長兩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長的運河。
5、隋朝大運河分為四段: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和五大河: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
6、618年,隋煬帝在江都被部將殺死,隋朝滅亡。
7、618年,李淵在太原起兵反隋進入長安建立唐朝。
8、中國歷史上唯一女皇帝是武則天,她晚年稱帝,改國號為周。
9、唐太宗重視發展生產,減輕農民的賦稅勞役;注重作用賢才和虛心納諫。他任命富於謀略的房玄齡和善斷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稱“房謀杜斷”。重用敢於直言的魏徵為著名的諫臣
10、唐太宗統治時期,政治比較清明,經濟發展較快,國力逐步加強。歷史上稱當時的統治為“貞觀之治”。
11、唐朝出現了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作者陸羽被後人稱為“茶神”。
12、由武則天提拔,被唐玄宗任命為宰相的名臣是姚崇。
13、陶瓷業在唐朝有重要發展,越窯青瓷、邢窯白瓷和唐三彩最為有名。唐三彩是世界工藝的珍品。
14、唐朝時期,全國的大都市有長安、洛陽、揚州、和成都。
15、長安城內分為坊和市,訪是居民宅區,市為繁榮的商業區。
16、長安既是當時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國際性的大都市。
17、唐玄宗統治時期進入全盛時期,歷史上稱為“開元盛世”。
18、用分科考試的方法來選拔官員,始於隋文帝時。隋煬帝時正式設定進士科,按考試成績選拔人才。
19、唐朝科舉制度常設的考試科目很多,以進士和明經兩最為重要。
20、唐朝時期完善科舉制度人物是唐太宗、唐玄宗和武則天。
21、科舉制度在中國封建社會延續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廢除。
22、唐朝時唐太宗和武則天,政府在今新疆地區先後設立了管轄西域的最高行政和軍事機構。
23、7世紀前期,吐蕃傑出的松贊干布統一青藏高原,定都邏些。
24、唐朝時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密切了唐蕃經濟文化交流,增進了漢藏之間的友好關係。
25、8世紀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至此,吐蕃和唐朝已經成為“和同為一家”了。
26、8世紀中前唐玄宗封回紇首領為懷仁可汗,玄宗封 (mohe)首領為渤海郡王。玄宗封南詔首領為雲南王。亞
27、隋唐對外交往比較活躍,與亞洲以至非洲、歐洲的一些國家,都有往來。
28、唐朝時中國與天竺交往頻繁,最傑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他專心翻譯佛經,還寫成《大唐西域記》。
30、許多新羅商人來到中國經商,新羅特產居唐朝進口首次。
31、隋朝傑出工匠李春設計並主持建造的趙州橋,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橋。
32、唐朝印製的《金剛經》,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標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33、唐朝傑出的醫學家孫思邈,畢生心血寫成《千金方》,被後世尊稱為“藥王”
34、石窟藝術在隋唐時期大為發展,最著名的是坐落在今天甘肅西部的敦煌莫高窟。
35、10世紀初,契丹首領阿保機,統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國,都城在上京。
36、11世紀前期,党項首領元昊稱大夏國皇帝,都城在興慶,史稱西夏。
37、960年後周大將趙匡胤在陳橋驛發動兵變,建立宋朝定都東京,史稱北宋。
38、1127年趙構登上皇位,定都臨安,史稱南宋。
39、南宋抗金名將岳飛在堰城大敗金軍,收復許多失地。
40、宋朝的造船業居世界首位。東南沿海的廣州、泉州等地,都有發達的造船業。
41、唐朝時從越南引進的優良品種占城稻,很快在江南地區推廣。水稻在宋朝躍居糧食產量首位,主要產地在南方。棉花的種植,由兩廣、福建擴充套件到長江流域。茶樹的栽培在江南的丘陵地區。
42、北宋時蜀地絲織品“號為寇天下”。江浙的絲綢產量高,朝廷用的絲綢,有很多來自江浙。
43、南宋時,江南地區已成為中國製瓷業重心。浙江哥窯燒製的冰裂紋瓷器,給人以別緻的美感。北宋興起的景德鎮,後來發展成為著名的瓷都。
44、南宋時最大的商業都市是臨安,它的繁榮程度遠遠超過北宋時的開封。
45、宋朝的海外貿易成為當時世界上從事海外僑胞貿易的重要國家,廣州、泉州是聞名世界的大商港。
46、元朝政府鼓勵海外貿易,在主要港口設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47、北宋前期,四川地區出現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紙幣的產生,有利於商業發展。
48、北宋初年,普通百姓只能穿黑白兩色的衣服。由於士大夫的提倡,婦女纏足的陋習。
49、北宋的肉食中以羊為多;南宋吃魚多。宋代時,北方以麵食為主,南方以稻米為主。
50、今天的傳統節日,像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在宋代都有了。宋代稱春節為元旦,最為重視。
51、1206年,蒙古貴族如開大會,推舉鐵木真為大汗,尊稱他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國。
52、1271年忽必烈定國號為元,1272年定都大都。1276年元軍佔領臨安,南宋滅亡。
53、元朝大都既是政治中心又是聞名世界的商業大都市。義大利旅行家馬克可·波羅的著作《馬克可。波羅行紀》。描述了大都的繁華景象。
54、元朝為對全國實行有效的統治,元世祖在中央設中書省,地方設行中省,簡稱“行省”。元政府加強對西藏的管轄,西藏成為元朝正式的行政區;還加強對琉球的管轄。
55、北宋時畢昇發明活字印刷術,它大大促進了文化的傳播,15世紀歐洲才出現活字印刷,比中國晚約四百年。
56、指南針是中國人民的偉大發明,早在戰國時期,人們製成“司南”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儀器。北宋時,製成了指南針,並開始用於航海事業。南宋時海外貿易發達,指南針廣泛用於航海。
57、火藥是中國古代煉丹家發明的,唐朝末年,火藥開始用於軍事上、宋元時期,火藥武器廣泛用於戰爭,主要有突火槍、火箭、火炮等。
58、中國北宋時期的科學家沈括的科學成就有《夢溪筆談》、創制“十二氣歷”。中國元朝時的著名天文學家和水利專家郭守敬的科學成就有《授時歷》測定一年為365.2425天,與現在公曆的公曆基本相同,但比現行公曆的確立早約三百年。
59、北宋的司馬光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史學家編寫《資治通鑑》是一部編年體的通史鉅著,敘述了從戰國支五代的歷史。
60、北宋時期的山水畫家郭熙、李公麟人稱“宋畫第一”、張擇端的作品《清明上河圖》、元代最著名的畫家是趙孟 的作品《秋郊飲馬圖》被稱為“神品”
61、人稱“宋四家”指蘇軾、黃庭堅、米 (fu)、蔡襄。
第六章亞洲
1、亞洲的地理位置:地處東、北半球,東北方向以白令海峽與南美洲為界,西北以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裡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和土耳其海峽與歐洲為界,西南與蘇伊士運河與非洲為界,南面隔海與大洋洲相望。
2、亞洲是世界第一大洲:面積最大,跨緯度最廣,東西距離最長。
3、人們按地理方位把亞洲分為:東亞、南亞、西亞、北亞、中亞、東南亞;中國位於東亞,東亞的國家有:中國、日本、北韓、南韓、蒙古。
4、分層設色地形圖:(中部(深棕色——粉紅色)海拔較高,四周顏色逐漸由淺黃色到淺綠的顏色——海拔逐漸變低)——亞洲地形的特點:中間高,四周低。
5、能在地圖中找出下列地名,說出這些地理事物的表現形式:喜馬拉雅山脈、珠穆朗瑪峰(黑色小三角)、青藏高原(深褐色區域)、西西伯利亞平原(綠色區域)、裡海、貝回爾湖、死海(封閉的淺藍色)、阿拉伯半島、馬來群島、華北平原、印度河平原、德干高原、帕米爾高原、伊朗高原。
6、河流分佈特點:發源於中部,呈放射狀流向四周。主要河流有:長江、黃河、湄公河、恆河、印度河、鄂畢河、葉尼塞河。
7、亞洲氣候特點:氣候型別複雜多樣,季風氣候著,大陸性氣候分佈較廣。分析其它大洲氣候特點的方法:氣候型別的分佈規律和那種氣候型別分佈最廣。季風氣候的特點:夏季高溫,冬季低溫,降水季節變化大,集中於夏秋季節,雨熱同期。
8、按人口排序:亞洲、非洲、歐洲、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按人口自然增長率排序:非洲、南美洲、亞洲、大洋洲、北美洲、歐洲。
10、國家的產業結構是衡量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指標,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越高的國家,經濟越發達,第三產業大,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起低的國家,經濟越落後,第一產業比重越大。
亞洲經濟差異:東部沿海經注發達,西部內陸經濟較落後,不同的海陸位置經濟發展不同,不同的社會歷史條件下的經濟發展不同。
第七章:我們鄰近的國家和地區
1、地理位置:海陸位置(太平洋西北部)、大洲位置(亞洲東部)、緯度位置(經緯度跨度較廣)23°N——46°N、122°E——148°E,日本南北國土狹長,並與經線斜交,使得日本的地理環境更為複雜多樣,跨緯度最廣,南北溫差就大,跨經度廣,東西地方時差就大。
2、地形特點:典型的島國,以四大島(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大島)和3900多個小島組成;國土面積37.7萬平方千米;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港口(如神戶、橫濱),地形以山地為主、平原面積狹小、多火山、地震(日本地處太平洋板塊與亞歐板塊的交界處,地殼活動頻繁,不穩定)
3、發達的加工貿易型經濟:日本是世界經濟強國,屬加工型貿易型經濟,對外依賴嚴重,要從國外進口原材料,出口製成品。
4、日本的主要工業區:京濱工業區、名古屋工業區、瀨戶內工業區、阪神工業區、北九州工業區;分佈特點:日本工業高度集中,主要分佈於瀨戶內海沿岸和太平洋沿岸地區。
5、東西方相容的文化:傳統色彩與現代氣息並存,中日文化交流源流長。
6、日本投資措施:擴大海外投資,建立海外的生產和銷售基地,主要向美國、西歐和東南亞地區; 海外投資建廠給日本帶來的好處:利用發展中國家的廉價勞動力;降低工業生產的投入成本;加入國際經濟技術的合作和國際市場的競爭;保護本國的自然資源,減緩資源消耗,保護本國環境,減少運輸成本的投入。 日本在海外投資建廠對其它國家的影響:日本把汙染嚴重的企業移到海外,會使其它國家的環境受到汙染,導致環境質量下降;日本從本國利益出發,保護本國資源的意識很強,但是大量進口木材或遠洋超量捕撈,將導致世界其它地區或國家的資源嚴重破壞,進而導致全球生態環境失調。
7、東南亞的範圍:包括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國家(共11國):越南、寮國、印度尼西亞(千島之國,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高棉、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汶萊、東渧汶。 地理位置:緯度位置(10°S——25°N)主要位於熱帶;海陸位置:西臨印度洋,東臨太平洋,大部分國家都是臨海國和島國,受海洋影響較大;交通位置:位於南北兩個大洲(亞洲和大洋洲)東西兩個大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處於“十字路口”。 馬六甲海峽:位於馬來半島和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島之間,是從歐洲向東航行到東南亞,東亞各港口最短航線的必經之地,是邊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氣候型別 分佈地區 氣候特徵 對農業產生的影響
熱帶雨林氣候 馬來半島南部和馬來群島大部 全年高溫多雨 農作物可以隨時播種,四季都有收穫
熱帶季風氣候 中南半島,馬來半島以及菲律賓群島北部 全年高溫,有旱季和雨季 雨季播種,旱季收穫
2、東南亞的糧食作物為什麼 以水稻為主:水稻是一種主產的糧食作物,但它的生產需投入大量的勞動力,並且要求有高溫多雨的條件,東南亞人口稠密,耕進較少,高溫多雨,將水稻作為主要的糧食作物是因進位制宜的必然條件。 東南亞熱帶經濟作物的分佈狀況:泰國、越南、緬旬是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國;泰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橡膠生產國;菲律賓是世界上最大的蕉麻生產國和椰子出口國;馬來西亞是世界最大的棕油生產國;印度尼西亞是世界是最大的椰子生產國。
3、東南亞的河流大部分發源於中國的青藏高原地區,如湄公河(瀾滄江)、薩爾溫江(努江)、河流特點:南北縱列、山河相間,河流上洲流經山區,兩岸高山聳立,水流湍急,蘊藏豐富的水能資源,下洲河谷展寬,水流緩慢,泥沙沉積,河岸兩側形成沖積平原,入海口形成河道縱橫,地勢低平而土質肥沃的河口三角洲。
4、為什麼城市分佈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因為這些地方土地肥沃,地勢平坦,易於灌溉,交通便利,是東南亞人口稠密,農業發達的重要農業區,也為城市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如中國的重慶,武江,上海。
5、印度的地理位置:位於中國的西南部,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印度的鄰國有巴基斯坦、中國、尼泊爾、孟加拉國、緬甸,以及隔海相望的斯里蘭卡,印度的地形可以他為三大地形區:北部為西馬拉雅南側山地,中部為恆河平源,南部為德干高原。
6、印度的人口總數己經超過了10億,是世界第二人口在國,50年間印度人口增長了近三倍,印度人口問題的主要特點:人口增長速度過快。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印度政府採取了人口控制政策及獎勵計劃,但是印度廣大農村的傳統觀念還十分強烈,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印度人口每年淨增量會越來越大。印度由於人口過多,使印度無論是人均自然資源佔有量,還是人均糧食產量和鋼產量與世界平均水平相比,都有較大的差距。這就說明,人口的過度增長會對一個國家的資源、環境以及經濟發展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
7、印度的大部分地區處熱帶和亞熱帶,以熱帶季風氣候為主,熱帶季風氣候的主要特點是:全年高溫,雨旱兩季。雨季(6——9月)風從海洋吹向陸地(西南風),旱季(10月——次年5月)風從大陸吹向海洋(東北風)。季風使得印度水旱災害頻繁,如是季風來得早,退得晚,風力強的時候,形成水災,季風來得晚,退得早,風力弱的時候就形成了旱災。
8、印度糧食迅速增長的突破口在於推行了“綠色革命”。水稻和小麥是印度主要的糧食作物,二者的產量均居世界前列。水稻主要分佈在降水充足、地勢平坦的恆河平原和沿海平原上;而小麥則主要分佈在降水少、光照足的恆河上游和德干高原西北部。這也說明農業生產和自然條件的關係是極為密切的。
9、印度的工業,英國統治時主要發展紡織工業和採礦業,這是由於英國出於本國經濟發展的需求,對印度工業嚴格控制,印度當時科技水平相當落後,獨立後,印度積極引進外資和先進技術,重視培養科技人才,努力發展本國工業,主要有:鋼鐵工業、機械工業、化學工業和棉麻紡織工業,而且在原子能、航天、計算機軟體等高科技領域也有一定的成就。
10、俄羅斯自然概況:①地形:比較平坦,以平原為主,烏拉爾山以西為平原,以東依次為西西伯利亞平原、中西伯利亞平原、東西伯利亞同地。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東西長1萬平方千米,南北寬約4000千米,面積超過1700萬平方千米;②氣候: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各地差異較大,北部有終年寒冷的極地氣候,南部有地中海氣候和溫帶草原性氣候,東部是溫帶季風氣候。俄羅期的氣候牲:冬季長而寒冷,夏季短而溫暖; ③河流與湖泊:伏爾加河是歐洲最長河,水力豐富,最主要的內河航道。鄂畢河、葉尼塞河、勒加河,富水能,封凍期長。貝加爾湖為世界最深的湖泊; ④自然資源豐富。種類多,儲量大,地區分佈不均,東部多,西部少。主要礦產有:石油、天然氣、煤、鐵礦、有色金屬等,產地主要有庫爾斯克鐵礦、庫茲巴斯煤礦、秋明油田。
11、四大工業區:以莫斯科為中心的工亞區,分佈在俄羅斯的歐洲部分,這裡是俄羅斯工業最發達的地區,主要有鋼鐵、汽車、飛機、火箭和電子等工業部門;以聖彼得堡為中心的工業區,分佈在俄羅斯的歐洲部分波羅的海沿岸。這裡的石油化工,造船、電子、造紙和航天業十分發達。也是俄羅斯食品和紡織工業最發達的地區;烏拉爾工業區,在烏拉爾山區,位於亞歐分界線上。這裡主要生產石油、鋼鐵和機械等產品;以庫茲巴斯為中心的西伯利亞工業區:這裡主要生產煤炭、石油、天然氣、電力、鋼鐵等重工業產品和軍事工業產品。
12、亞伯利亞大鐵路為什麼沿南部山修建:首要原因是南部山區有著豐富的礦產資源,其次俄羅斯北部地區由於緯度高,終年寒冷,氣溫低,有著很深的凍土層,而在凍土層上修建鐵路,難度大,且安全係數較低。管道運輸是將線路和運具合二為一的新型運輸方式,主要運輸石油和天然氣。交通運輸的兩種主要方式:公路和鐵路;貨運的兩種主要方式:管道和鐵路。
1、581年,楊堅(隋文帝)奪取北周政權,建立隋朝,定都長安。
2、589年,隋朝滅掉陳朝統一南北。
3、隋煬帝從605年起,開通了一條縱貫南北的大運河。
4、隋朝大運河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涿郡,南至餘杭全長兩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長的運河。
5、隋朝大運河分為四段: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和五大河: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
6、618年,隋煬帝在江都被部將殺死,隋朝滅亡。
7、618年,李淵在太原起兵反隋進入長安建立唐朝。
8、中國歷史上唯一女皇帝是武則天,她晚年稱帝,改國號為周。
9、唐太宗重視發展生產,減輕農民的賦稅勞役;注重作用賢才和虛心納諫。他任命富於謀略的房玄齡和善斷大事的杜如晦做宰相,人稱“房謀杜斷”。重用敢於直言的魏徵為著名的諫臣
10、唐太宗統治時期,政治比較清明,經濟發展較快,國力逐步加強。歷史上稱當時的統治為“貞觀之治”。
11、唐朝出現了世界上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作者陸羽被後人稱為“茶神”。
12、由武則天提拔,被唐玄宗任命為宰相的名臣是姚崇。
13、陶瓷業在唐朝有重要發展,越窯青瓷、邢窯白瓷和唐三彩最為有名。唐三彩是世界工藝的珍品。
14、唐朝時期,全國的大都市有長安、洛陽、揚州、和成都。
15、長安城內分為坊和市,訪是居民宅區,市為繁榮的商業區。
16、長安既是當時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國際性的大都市。
17、唐玄宗統治時期進入全盛時期,歷史上稱為“開元盛世”。
18、用分科考試的方法來選拔官員,始於隋文帝時。隋煬帝時正式設定進士科,按考試成績選拔人才。
19、唐朝科舉制度常設的考試科目很多,以進士和明經兩最為重要。
20、唐朝時期完善科舉制度人物是唐太宗、唐玄宗和武則天。
21、科舉制度在中國封建社會延續了一千三百多年,直到清朝末年才被廢除。
22、唐朝時唐太宗和武則天,政府在今新疆地區先後設立了管轄西域的最高行政和軍事機構。
23、7世紀前期,吐蕃傑出的松贊干布統一青藏高原,定都邏些。
24、唐朝時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給松贊干布,密切了唐蕃經濟文化交流,增進了漢藏之間的友好關係。
25、8世紀唐朝又把金城公主嫁到吐蕃。至此,吐蕃和唐朝已經成為“和同為一家”了。
26、8世紀中前唐玄宗封回紇首領為懷仁可汗,玄宗封 (mohe)首領為渤海郡王。玄宗封南詔首領為雲南王。亞
27、隋唐對外交往比較活躍,與亞洲以至非洲、歐洲的一些國家,都有往來。
28、唐朝時中國與天竺交往頻繁,最傑出的使者是高僧玄奘。他專心翻譯佛經,還寫成《大唐西域記》。
30、許多新羅商人來到中國經商,新羅特產居唐朝進口首次。
31、隋朝傑出工匠李春設計並主持建造的趙州橋,是世界上現存最古老的一座石拱橋。
32、唐朝印製的《金剛經》,是世界上現存最早的、標有確切日期的雕版印刷品。
33、唐朝傑出的醫學家孫思邈,畢生心血寫成《千金方》,被後世尊稱為“藥王”
34、石窟藝術在隋唐時期大為發展,最著名的是坐落在今天甘肅西部的敦煌莫高窟。
35、10世紀初,契丹首領阿保機,統一契丹各部,建立契丹國,都城在上京。
36、11世紀前期,党項首領元昊稱大夏國皇帝,都城在興慶,史稱西夏。
37、960年後周大將趙匡胤在陳橋驛發動兵變,建立宋朝定都東京,史稱北宋。
38、1127年趙構登上皇位,定都臨安,史稱南宋。
39、南宋抗金名將岳飛在堰城大敗金軍,收復許多失地。
40、宋朝的造船業居世界首位。東南沿海的廣州、泉州等地,都有發達的造船業。
41、唐朝時從越南引進的優良品種占城稻,很快在江南地區推廣。水稻在宋朝躍居糧食產量首位,主要產地在南方。棉花的種植,由兩廣、福建擴充套件到長江流域。茶樹的栽培在江南的丘陵地區。
42、北宋時蜀地絲織品“號為寇天下”。江浙的絲綢產量高,朝廷用的絲綢,有很多來自江浙。
43、南宋時,江南地區已成為中國製瓷業重心。浙江哥窯燒製的冰裂紋瓷器,給人以別緻的美感。北宋興起的景德鎮,後來發展成為著名的瓷都。
44、南宋時最大的商業都市是臨安,它的繁榮程度遠遠超過北宋時的開封。
45、宋朝的海外貿易成為當時世界上從事海外僑胞貿易的重要國家,廣州、泉州是聞名世界的大商港。
46、元朝政府鼓勵海外貿易,在主要港口設立市舶司,加以管理。
47、北宋前期,四川地區出現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紙幣。紙幣的產生,有利於商業發展。
48、北宋初年,普通百姓只能穿黑白兩色的衣服。由於士大夫的提倡,婦女纏足的陋習。
49、北宋的肉食中以羊為多;南宋吃魚多。宋代時,北方以麵食為主,南方以稻米為主。
50、今天的傳統節日,像春節、元宵節、端午節、中秋節等,在宋代都有了。宋代稱春節為元旦,最為重視。
51、1206年,蒙古貴族如開大會,推舉鐵木真為大汗,尊稱他為成吉思汗,建立蒙古國。
52、1271年忽必烈定國號為元,1272年定都大都。1276年元軍佔領臨安,南宋滅亡。
53、元朝大都既是政治中心又是聞名世界的商業大都市。義大利旅行家馬克可·波羅的著作《馬克可。波羅行紀》。描述了大都的繁華景象。
54、元朝為對全國實行有效的統治,元世祖在中央設中書省,地方設行中省,簡稱“行省”。元政府加強對西藏的管轄,西藏成為元朝正式的行政區;還加強對琉球的管轄。
55、北宋時畢昇發明活字印刷術,它大大促進了文化的傳播,15世紀歐洲才出現活字印刷,比中國晚約四百年。
56、指南針是中國人民的偉大發明,早在戰國時期,人們製成“司南”這是世界上最早的指南儀器。北宋時,製成了指南針,並開始用於航海事業。南宋時海外貿易發達,指南針廣泛用於航海。
57、火藥是中國古代煉丹家發明的,唐朝末年,火藥開始用於軍事上、宋元時期,火藥武器廣泛用於戰爭,主要有突火槍、火箭、火炮等。
58、中國北宋時期的科學家沈括的科學成就有《夢溪筆談》、創制“十二氣歷”。中國元朝時的著名天文學家和水利專家郭守敬的科學成就有《授時歷》測定一年為365.2425天,與現在公曆的公曆基本相同,但比現行公曆的確立早約三百年。
59、北宋的司馬光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史學家編寫《資治通鑑》是一部編年體的通史鉅著,敘述了從戰國支五代的歷史。
60、北宋時期的山水畫家郭熙、李公麟人稱“宋畫第一”、張擇端的作品《清明上河圖》、元代最著名的畫家是趙孟 的作品《秋郊飲馬圖》被稱為“神品”
61、人稱“宋四家”指蘇軾、黃庭堅、米 (fu)、蔡襄。
第六章亞洲
1、亞洲的地理位置:地處東、北半球,東北方向以白令海峽與南美洲為界,西北以烏拉爾山脈、烏拉爾河、裡海、大高加索山脈、黑海和土耳其海峽與歐洲為界,西南與蘇伊士運河與非洲為界,南面隔海與大洋洲相望。
2、亞洲是世界第一大洲:面積最大,跨緯度最廣,東西距離最長。
3、人們按地理方位把亞洲分為:東亞、南亞、西亞、北亞、中亞、東南亞;中國位於東亞,東亞的國家有:中國、日本、北韓、南韓、蒙古。
4、分層設色地形圖:(中部(深棕色——粉紅色)海拔較高,四周顏色逐漸由淺黃色到淺綠的顏色——海拔逐漸變低)——亞洲地形的特點:中間高,四周低。
5、能在地圖中找出下列地名,說出這些地理事物的表現形式:喜馬拉雅山脈、珠穆朗瑪峰(黑色小三角)、青藏高原(深褐色區域)、西西伯利亞平原(綠色區域)、裡海、貝回爾湖、死海(封閉的淺藍色)、阿拉伯半島、馬來群島、華北平原、印度河平原、德干高原、帕米爾高原、伊朗高原。
6、河流分佈特點:發源於中部,呈放射狀流向四周。主要河流有:長江、黃河、湄公河、恆河、印度河、鄂畢河、葉尼塞河。
7、亞洲氣候特點:氣候型別複雜多樣,季風氣候著,大陸性氣候分佈較廣。分析其它大洲氣候特點的方法:氣候型別的分佈規律和那種氣候型別分佈最廣。季風氣候的特點:夏季高溫,冬季低溫,降水季節變化大,集中於夏秋季節,雨熱同期。
8、按人口排序:亞洲、非洲、歐洲、南美洲、北美洲、大洋洲;按人口自然增長率排序:非洲、南美洲、亞洲、大洋洲、北美洲、歐洲。
10、國家的產業結構是衡量一個國家經濟發展的重要指標,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越高的國家,經濟越發達,第三產業大,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起低的國家,經濟越落後,第一產業比重越大。
亞洲經濟差異:東部沿海經注發達,西部內陸經濟較落後,不同的海陸位置經濟發展不同,不同的社會歷史條件下的經濟發展不同。
第七章:我們鄰近的國家和地區
1、地理位置:海陸位置(太平洋西北部)、大洲位置(亞洲東部)、緯度位置(經緯度跨度較廣)23°N——46°N、122°E——148°E,日本南北國土狹長,並與經線斜交,使得日本的地理環境更為複雜多樣,跨緯度最廣,南北溫差就大,跨經度廣,東西地方時差就大。
2、地形特點:典型的島國,以四大島(北海道、本州、四國、九州四大島)和3900多個小島組成;國土面積37.7萬平方千米;海岸線曲折,多優良港口(如神戶、橫濱),地形以山地為主、平原面積狹小、多火山、地震(日本地處太平洋板塊與亞歐板塊的交界處,地殼活動頻繁,不穩定)
3、發達的加工貿易型經濟:日本是世界經濟強國,屬加工型貿易型經濟,對外依賴嚴重,要從國外進口原材料,出口製成品。
4、日本的主要工業區:京濱工業區、名古屋工業區、瀨戶內工業區、阪神工業區、北九州工業區;分佈特點:日本工業高度集中,主要分佈於瀨戶內海沿岸和太平洋沿岸地區。
5、東西方相容的文化:傳統色彩與現代氣息並存,中日文化交流源流長。
6、日本投資措施:擴大海外投資,建立海外的生產和銷售基地,主要向美國、西歐和東南亞地區; 海外投資建廠給日本帶來的好處:利用發展中國家的廉價勞動力;降低工業生產的投入成本;加入國際經濟技術的合作和國際市場的競爭;保護本國的自然資源,減緩資源消耗,保護本國環境,減少運輸成本的投入。 日本在海外投資建廠對其它國家的影響:日本把汙染嚴重的企業移到海外,會使其它國家的環境受到汙染,導致環境質量下降;日本從本國利益出發,保護本國資源的意識很強,但是大量進口木材或遠洋超量捕撈,將導致世界其它地區或國家的資源嚴重破壞,進而導致全球生態環境失調。
7、東南亞的範圍:包括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國家(共11國):越南、寮國、印度尼西亞(千島之國,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高棉、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菲律賓、汶萊、東渧汶。 地理位置:緯度位置(10°S——25°N)主要位於熱帶;海陸位置:西臨印度洋,東臨太平洋,大部分國家都是臨海國和島國,受海洋影響較大;交通位置:位於南北兩個大洲(亞洲和大洋洲)東西兩個大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處於“十字路口”。 馬六甲海峽:位於馬來半島和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島之間,是從歐洲向東航行到東南亞,東亞各港口最短航線的必經之地,是邊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氣候型別 分佈地區 氣候特徵 對農業產生的影響
熱帶雨林氣候 馬來半島南部和馬來群島大部 全年高溫多雨 農作物可以隨時播種,四季都有收穫
熱帶季風氣候 中南半島,馬來半島以及菲律賓群島北部 全年高溫,有旱季和雨季 雨季播種,旱季收穫
2、東南亞的糧食作物為什麼 以水稻為主:水稻是一種主產的糧食作物,但它的生產需投入大量的勞動力,並且要求有高溫多雨的條件,東南亞人口稠密,耕進較少,高溫多雨,將水稻作為主要的糧食作物是因進位制宜的必然條件。 東南亞熱帶經濟作物的分佈狀況:泰國、越南、緬旬是世界重要的稻米出口國;泰國是世界上最大的橡膠生產國;菲律賓是世界上最大的蕉麻生產國和椰子出口國;馬來西亞是世界最大的棕油生產國;印度尼西亞是世界是最大的椰子生產國。
3、東南亞的河流大部分發源於中國的青藏高原地區,如湄公河(瀾滄江)、薩爾溫江(努江)、河流特點:南北縱列、山河相間,河流上洲流經山區,兩岸高山聳立,水流湍急,蘊藏豐富的水能資源,下洲河谷展寬,水流緩慢,泥沙沉積,河岸兩側形成沖積平原,入海口形成河道縱橫,地勢低平而土質肥沃的河口三角洲。
4、為什麼城市分佈在河流沿岸及河口三角洲:因為這些地方土地肥沃,地勢平坦,易於灌溉,交通便利,是東南亞人口稠密,農業發達的重要農業區,也為城市的發展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如中國的重慶,武江,上海。
5、印度的地理位置:位於中國的西南部,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印度的鄰國有巴基斯坦、中國、尼泊爾、孟加拉國、緬甸,以及隔海相望的斯里蘭卡,印度的地形可以他為三大地形區:北部為西馬拉雅南側山地,中部為恆河平源,南部為德干高原。
6、印度的人口總數己經超過了10億,是世界第二人口在國,50年間印度人口增長了近三倍,印度人口問題的主要特點:人口增長速度過快。從20世紀70年代開始印度政府採取了人口控制政策及獎勵計劃,但是印度廣大農村的傳統觀念還十分強烈,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內,印度人口每年淨增量會越來越大。印度由於人口過多,使印度無論是人均自然資源佔有量,還是人均糧食產量和鋼產量與世界平均水平相比,都有較大的差距。這就說明,人口的過度增長會對一個國家的資源、環境以及經濟發展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
7、印度的大部分地區處熱帶和亞熱帶,以熱帶季風氣候為主,熱帶季風氣候的主要特點是:全年高溫,雨旱兩季。雨季(6——9月)風從海洋吹向陸地(西南風),旱季(10月——次年5月)風從大陸吹向海洋(東北風)。季風使得印度水旱災害頻繁,如是季風來得早,退得晚,風力強的時候,形成水災,季風來得晚,退得早,風力弱的時候就形成了旱災。
8、印度糧食迅速增長的突破口在於推行了“綠色革命”。水稻和小麥是印度主要的糧食作物,二者的產量均居世界前列。水稻主要分佈在降水充足、地勢平坦的恆河平原和沿海平原上;而小麥則主要分佈在降水少、光照足的恆河上游和德干高原西北部。這也說明農業生產和自然條件的關係是極為密切的。
9、印度的工業,英國統治時主要發展紡織工業和採礦業,這是由於英國出於本國經濟發展的需求,對印度工業嚴格控制,印度當時科技水平相當落後,獨立後,印度積極引進外資和先進技術,重視培養科技人才,努力發展本國工業,主要有:鋼鐵工業、機械工業、化學工業和棉麻紡織工業,而且在原子能、航天、計算機軟體等高科技領域也有一定的成就。
10、俄羅斯自然概況:①地形:比較平坦,以平原為主,烏拉爾山以西為平原,以東依次為西西伯利亞平原、中西伯利亞平原、東西伯利亞同地。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東西長1萬平方千米,南北寬約4000千米,面積超過1700萬平方千米;②氣候:以溫帶大陸性氣候為主。各地差異較大,北部有終年寒冷的極地氣候,南部有地中海氣候和溫帶草原性氣候,東部是溫帶季風氣候。俄羅期的氣候牲:冬季長而寒冷,夏季短而溫暖; ③河流與湖泊:伏爾加河是歐洲最長河,水力豐富,最主要的內河航道。鄂畢河、葉尼塞河、勒加河,富水能,封凍期長。貝加爾湖為世界最深的湖泊; ④自然資源豐富。種類多,儲量大,地區分佈不均,東部多,西部少。主要礦產有:石油、天然氣、煤、鐵礦、有色金屬等,產地主要有庫爾斯克鐵礦、庫茲巴斯煤礦、秋明油田。
11、四大工業區:以莫斯科為中心的工亞區,分佈在俄羅斯的歐洲部分,這裡是俄羅斯工業最發達的地區,主要有鋼鐵、汽車、飛機、火箭和電子等工業部門;以聖彼得堡為中心的工業區,分佈在俄羅斯的歐洲部分波羅的海沿岸。這裡的石油化工,造船、電子、造紙和航天業十分發達。也是俄羅斯食品和紡織工業最發達的地區;烏拉爾工業區,在烏拉爾山區,位於亞歐分界線上。這裡主要生產石油、鋼鐵和機械等產品;以庫茲巴斯為中心的西伯利亞工業區:這裡主要生產煤炭、石油、天然氣、電力、鋼鐵等重工業產品和軍事工業產品。
12、亞伯利亞大鐵路為什麼沿南部山修建:首要原因是南部山區有著豐富的礦產資源,其次俄羅斯北部地區由於緯度高,終年寒冷,氣溫低,有著很深的凍土層,而在凍土層上修建鐵路,難度大,且安全係數較低。管道運輸是將線路和運具合二為一的新型運輸方式,主要運輸石油和天然氣。交通運輸的兩種主要方式:公路和鐵路;貨運的兩種主要方式:管道和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