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的種類時間:2005-09-21 09:17:21 來源:網路蒐集 作者:隆蔭培 徐… 我也要發表 收藏藝術,是由各個不同的藝術品種所組成的。因此,人們所說的藝術,就包括了文學、音樂、舞蹈、美術、戲劇、電影、電視、建築、書法、曲藝、雜技等等。而作為藝術之一的舞蹈,同樣 藝術,是由各個不同的藝術品種所組成的。因此,人們所說的藝術,就包括了文學、音樂、舞蹈、美術、戲劇、電影、電視、建築、書法、曲藝、雜技等等。而作為藝術之一的舞蹈,同樣是一個非常廣闊的天地,它也是由各個不同種類、不同樣式、不同風格的舞蹈所組成的。如果我們只瞭解了舞蹈的總概念的含義,而不對其下屬的子系統作全面的考察和了解,那還是不能真正地把握住舞蹈藝術的全部含義。 從舞蹈發展的歷史,使我們知道,各種不同類別的舞蹈,產生於反映( )和表現不同社會生活內容的需要;隨著時代的發展,由於舞蹈在表現題材領域的不斷擴大,舞蹈形式也相應地有了發展和變化,必然地產生出新的舞蹈體裁和新的舞蹈品種。因此,我們學習研究舞蹈的種類,是為了能更深入地瞭解舞蹈藝術的特性、舞蹈的藝術發展規律,熟悉和掌握舞蹈藝術反映和表現社會生活的各種樣式和方法。這對於我們進行舞 蹈創作、舞蹈欣賞、舞蹈評論都有重要的意義。 第一節中國舞蹈種類的歷史形成和發展 我們現在掌握到中國最早的舞蹈形象的資料,是1973年秋天在青海省大通縣上孫家寨墓地出土的一個舞蹈紋陶盆。據考證,它大約是五千年以前的產品,相當於原始社會的新石器時代。在這個陶盆的內壁近盆口處,有四道平行帶紋,帶紋上繪有三組舞人形象,每組五人,面部及身體稍側,每組邊旁兩人外手臂都畫有兩條線,可能是表示手臂擺動的樣子。他們手牽著手,朝著一個方向,整齊地一起踏舞。 其次,約在兩千年以前的西漢時代的銅貯貝器蓋紋飾(在雲南晉寧石寨山出土),所刻的滇族羽舞圖形,共二十三人,除一人帶腰刀外,其他二十二人中,八人右手持羽,十四人左手持羽,均頭戴羽帽面飾鳥啄,上身袒裸,腰繫羽毛帶狀裙,後垂羽尾,赤足,通身裝扮為鳥的形狀,舞蹈動作姿態完全一致。① 從以上兩個圖例中,我們可以看到,這些舞蹈都是群眾性的集體舞蹈場面,舞者踏著統一的節奏,做著相同的舞蹈動作。後者的裝扮以及模擬鳥獸的動作和造型,是古代人們狩獵生活的反映。這些舞蹈可能就是群眾集體跳的表現勞動獲得勝利和豐收後的歡樂喜悅情緒的一種抒情性的舞蹈。 中國古籍《呂氏春秋・古樂篇》中所載的《葛天氏之樂》:才它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閩:一曰載民,二曰玄鳥,三曰遂草妙四日奮五穀,五曰敬天常,六曰達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穌獸之極。,,則使我們知道這是一個由三個人手持牛尾作舞具,他們在一起邊歌邊舞的舞蹈。從八段歌的內容來看,它主要表現了人們祝願人丁興旺、草木茂盛、五穀豐登,向祖先、天 帝和大地所給予人的恩惠致敬,總的( )是祈求禽畜大量的繁殖。 從這個舞蹈所反映的與勞動生活有關的內容和所表現的人們 的理想願望來看,它比上述的那些表現單一情緒的舞蹈顯然 是更為豐富了。 另外,周代著名的歌頌武王伐封軍事行動的樂舞《大武》, 就分為六段: “第一段:開始是一長段鼓聲,大概是舞蹈的前奏。舞隊已集合,準備上場,接著,舞者手執武器,從北面出來,巍然屹立,徐緩悠長地歌唱,表現了武王伐封的決心並等待諸侯到來。” “第二段:舞蹈轉入熾熱的戰鬥氣氛,‘發揚蹈厲’,表現周軍由姜太公率領的前鋒部隊,直指商都朝歌。這時舞隊兩面有人振鐸,以示傳達軍令。舞隊隨即分成兩行,作激烈的刺擊動作,邊舞邊進,表示已滅商。” “第三段:表示凱旋後南歸。舞隊可能只作‘過場’式的回還移動。” “第四段:表示南方各小國臣服於周,南疆已穩定。舞隊可能以宏大、對稱、穩定的構圖,來顯示萬邦來朝的氣勢。” “第五段:舞隊再分成兩行,表示周公在左,召公在右,協助周王統治。接著有條不紊地變化各種繁難複雜的隊形。此時,節奏加快,音樂進入‘亂’樂段。然後,再組成整齊的隊勢,舞者皆坐,作低姿的靜止 )場面。表示國家已得到很好的治理,國泰民安。” “第六段:舞隊重新集合,排列整齊,莊嚴肅穆地表示對周王的崇敬。全舞結束。’,② 我們從這六段舞蹈可以看出,雖然它仍為群眾性的集體舞蹈,但已經概括和象徵地表現了一定的情節內容,因而具有了敘事性舞蹈的因素。 隨著社會生活的前進和發展,舞蹈的內容和形式也在不斷地豐富和發展著。如漢代時就出現了表現一定故事情節的作品,並塑造出具有不同性格特點的人物形象。《西京雜記》所載漢代角抵戲中的《東海黃公》就是由兩個人扮演的主要以動作來表現人和虎搏鬥的故事:“有東海人黃公,少時為術能制蛇御虎,佩赤金刀,以絳束髮,立興雲霧,坐成山河。及衰老,氣力贏憊,飲酒過度,不能復行其術。秦末有白虎見於東海,黃公乃以赤刀往厭之。術既不行,遂為虎所殺。” 到了唐代,則出現了舞蹈、歌唱和戲劇情節相結合,表現一定人物和故事的歌舞劇的雛形的作品。如《踏謠娘》就是著名的代表作。據唐崔令欽《教坊記》載:“北齊有人姓蘇,鮑鼻;實不仕,而自號為郎中;嗜飲酗酒,每醉毆其妻。妻銜悲,訴於鄰里。時人弄之。丈夫著婦人衣,徐步入場行歌;每一疊,旁人齊聲和之雲,‘踏謠和來!踏謠娘苦和來!’以其且步且歌,故謂之‘踏謠’;以其稱冤,故言苦。及其夫至,則作毆鬥之狀,以為笑樂。” 宋代,由於工商業空前發展,出現了不少繁盛的大城市。隨著城市經濟的繁榮,民間舞蹈和其他表演藝術也有了很大的發展。為了表現更為豐富的生活內容,刻畫多樣的人物性格和展現複雜曲折的故事情節的需要,簡單的舞蹈或是歌舞表演已不能適應藝術表演的要求,因此,在繼承前代多種表演藝術形式的基礎上,把歌、舞、戲巧妙地結合在一起,產生了中國民族的歌舞劇―戲曲藝術。 從以上我們對中國古代舞蹈藝術發展的歷史中一些舞蹈作品的簡略的回顧中,可以看出不同種類的舞蹈,都是在社會生活的發展中,為了適應反映和表現不同內容的需要應運而生的。一般地說,在社會發展的較低階段,舞蹈的種類和體裁都比較簡單,而隨著社會生活不斷地豐富和發展,就會不斷地生髮出新 )的舞蹈藝術品種,出現新的舞蹈體裁,舞蹈形式的演變和發展也將會更加複雜多樣。特別是中國進入20世紀中葉以後,由於社會更加迅猛的發展,隨著經濟建設高潮的到來,人民物質和文化生活的提高,中國舞蹈藝術也得到了空前的繁榮和發展。由於舞蹈表現題材的不斷擴大,舞蹈在反映社會生活內容的廣度和深度的加強,也就必然促進了不同種類、不同體裁的舞蹈的產生、演變和發展。其中,不僅繼承和發揚了中國民族民間舞蹈傳統中原有的品種,同時,還廣泛地吸收和借鑑了國外的一些舞蹈藝術形式,並使其與中國民族舞蹈傳統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根據表現中國人民新生活內容的需要,創造了不少新的舞蹈藝術形式和新的舞蹈品種,從而使中國的舞蹈藝術呈現出百花爭豔的瑰麗景象。 第二節中國舞蹈分類的原則和方法 關於舞蹈分類和其他藝術分類一樣,歷來就是一個眾說紛紜的問題。這不僅是因為各個人有不同的見解、不同的分類方法,而且更主要的是一個藝術作品的構成往往是比較複雜的,它的藝術特點並不是那樣的單一,常常呈現著參差交錯的情況,這就給我們舞蹈分類的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難度。例如《紅綢舞》,從舞蹈的風格特點來看,它是民間舞;從塑造藝術形象和反映生活的特點來看,它是抒情舞;從表現形式和舞蹈體裁的樣式來看,它是群舞;從舞蹈的形態來看它是道具舞;從演出的場地和演出的目的來看,它是舞臺的表演舞;從舞蹈的品位來看,它是高雅的舞蹈;從民族特點來看,它是漢族舞蹈;從國籍來看,它是中國舞;從地域來看,它是東方舞;從表演者的年齡來看,它是成人舞蹈;從舞蹈者的身分來看,它是專業舞蹈或是業餘舞蹈……我們只是隨便這樣一分,就把《紅綢舞》分屬( )於十多個種類,如果再細分,還可以分下去。當然,如果把每個舞蹈都這樣來分類,顯得有些繁瑣,似乎必要性也不大。不過,我們這樣來舉例,主要是想說明對一個舞蹈的類別,可以從各個角度、以各種方法來區分。其次,也說明舞蹈藝術種類的劃分,只能是相對的,而不可能是絕對的。 劃分舞蹈種類的原則和方法,是根據一定的目的來擇定的。既然我們是為了更深入地瞭解舞蹈藝術的特性,把握它的藝術發展規律,以使舞蹈創作更加健康地發展和成長,在社會 生活中起更大的積極作用和影響,所以,我們採用從各種舞蹈客觀存在的本質區別和它們獨特表現內容的方式、塑造舞蹈藝術形象的不同方法以及在社會生活中所起的不同作用等特點,來進行舞蹈類別的劃分;同時,還適當考慮到中國舞蹈界長期流行的、約定俗成的一些用法。 為了使大家對舞蹈的種類有一個清晰、系統、條理分明的瞭解,我們採用了下列的分類方法。 根據舞蹈的作用 )和目的來劃分,舞蹈可分為生活舞蹈和藝術舞蹈兩大類。(有人把生活舞蹈又稱為自娛舞蹈,把藝術舞蹈稱為表演舞蹈。按實際情況看來,生活舞蹈可以包括自娛舞蹈,但又不完全是自娛性的,如宗教、祭祀舞蹈;有些生活舞蹈,如習俗舞蹈就有很多是具有一定表演性的,所以這種稱謂不盡恰當。按實質來看,所謂生活舞蹈是為自己的生活需要而跳的舞蹈,藝術舞蹈則是為了表演給別人觀賞而跳的舞蹈。) 生活舞蹈,包括有:習俗舞蹈、宗教祭祀舞蹈、社交舞蹈、自娛舞蹈、體育舞蹈、教育舞蹈等六類。 藝術舞蹈,又可以分為下面三種: 一、根據舞蹈的不同的風格特點來劃分,可分為古典舞、民間舞、現代舞和新風舞四類。 二、根據舞蹈表現形式的體裁和樣式的特點來劃分,可分為獨舞、雙人舞、三人舞、群舞、組舞、歌舞、歌舞劇、舞劇等八類。 三、根據反映社會現實生活的方法和塑造舞蹈形象的特點來劃分,可分為抒情性舞蹈、敘事性舞蹈和戲劇性舞蹈三類。 第三節各種不同種類舞蹈的藝術特徵 一、生活舞蹈 生活舞蹈一般是指與人們各種生活有著直接緊密的聯絡,功利目的性比較明確,人人都可參加的具有廣泛群眾性的舞蹈活動。 生活舞蹈又包括以下幾類: 1.習俗舞蹈(節慶、僅式舞蹈) 中國許多民族在婚配、喪葬、種植、收穫及其他一些喜慶節日,往往都要舉行各種群眾性的舞蹈活動。在這些舞蹈活動中,表現了各個民族的風俗習慣、社會風貌、文化傳統和民族性格特徵。是各個民族人們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如流傳於湖南的《伴嫁舞》是新娘出嫁前,女伴們陪伴新娘的惜別活動。一般在嫁期前的兩天晚上開始進行,直至夜半結束。最後一晚要歌舞通宵,直到次日黎明後,女伴們跳完伴嫁舞,新娘上轎後,把新 )娘送到新郎家為止。伴嫁舞由“把盞舞”、“走馬”、“走火”、“換信香”、“娘喊女回”、“紡棉花”、“划船”、“挑水舞”、“賣酒酒”、“推磨”、“一根子流星”、“會歌舞”等12個舞蹈組成。舞者邊歌邊舞,反映了婦女們的勞動生活和她們豐富的思想感情。 土家族的《跳喪舞》是湖南、湖北土家族喪葬儀式中的對舞形式。舞者人數不限,可自由組合。多在死者靈堂前起舞:先由歌師擊鼓叫歌,舞者隨鼓的節奏應歌接舞以致哀。 流傳於廣東、廣西、湖南、雲南等地的《跳春牛》,多在每年“立春”期間活動。一般由兩人披牛形道具,表演耕牛的各種動作,另一人扮演農夫,表現犁田、耕地、播種等勞動,邊舞邊唱,歌詞中多為迎春、勸耕、祈望五穀豐登等內容。 在中國吉林、遼寧、黑龍江等省聚居的北韓族,每到秋天獲得豐收後,人們便在街頭廣場跳起《農樂舞》。一般由“小鼓舞”、“舞童舞”、“象帽舞”等所組成,當舞至高潮時,各( )舞隊和圍觀的群眾同進舞場共舞,盡情地抒發豐收後的喜悅、歡樂心情。湖南、貴州聚居的苗族的《四面鼓舞》亦是在豐收時節跳的一種舞蹈。舞者四人分別站在四面鼓的四面,每人雙手持鼓褪,同擊共舞。主要動作有:“起鼓”、“梳頭”、“圓手”、“背劍”、“擦身”、“翻身”、“犁田”、“耙田”、“插秧”、“扯草”、“挑穀子”、“收鼓”等。動作幅度大,風格奔放,表現出苗族青年獲得豐收後的歡快和喜悅的心情。③ 2.宗教、祭祀舞蹈(包括巫舞) 宗教舞蹈,是表現宗教觀念、宣喻宗教思想,進行宗教活動的一種舞蹈形式。宗教舞蹈是對超自然、超人間的神秘力量――神靈的一種形象化的再現,使無形之神成為可以被感知的有形之身,是神秘力量的人格化。是宗教祭儀的組成部分。主要用以祈求神靈庇佑、除災去病、逢凶化吉、人畜興旺、五穀豐登,或是答謝神靈的恩賜。中國不少地區和民族的宗教祭儀中,都有這類舞蹈的活動。如民間的巫舞、師公舞、帷舞,佛教的“打鬼”、薩滿教的“跳神”等均是。 祭祀舞蹈,是祭祀先祖、神抵的一種禮儀性的舞蹈形式。過去人們用以表示對先祖的懷念或是希望先祖和神佛對自己的保佑。中國周代的《六舞》就是著名的祭祀舞蹈。《六舞》是:(1)《雲門》用以祭祀天神;(2)《咸池》用以祭祀地神;<3)《大韶》用以祭祀四方神(日、月、星、海);(4)《大夏》用以祭祀山春川;(5)《大鑊》用以祭祀先批(女性祖先);(6)《大武》用以祭祀先祖。另外,至今流傳於江西、安徽、湖北、湖南、貴州、廣西等地的《攤舞》,就是古代攤祭中( )的儀式舞蹈發展而來的,大多還保留著“驅鬼除疫”的主要特徵。 3.社交舞蹈 社交舞蹈是在人們文化生活中最廣泛流傳和最具有群眾性的舞蹈活動。是人們進行社會交往、增進友誼、聯絡感情的舞蹈。一般多指在舞會中跳的各種交際舞。另外,中國許多少數民族,如彝族的“火把節”、苗族的“蘆笙節”、黎族的“三月三”、布依族的“六月六”、哈尼族的“苦扎扎”節、傣族的“潑水節”等節日中所進行的群眾性的舞蹈活動,多是青年男女進行互相交往、自由選擇配偶的社交活動,因此,也可以說是各個民族的社交舞蹈。 4.自娛舞蹈 自娛舞蹈是人們在舞蹈活動中目的最單純的一種舞蹈,它除了進行自娛自樂以外,別無其他目的。它既不是為了跳給戴黝人看,也不是為了給別人在情感和思想以感染或影響,只是用舞蹈抒發和宣洩自己內在的情感衝動,而在抒發和宣洩情感的過程中,獲得審美愉悅的充分滿足。當然,有時這種舞蹈也不免會引起旁觀者或同舞者的激情反應,而這客觀的反應,自然又會給舞者本人的情感以影響和刺激,這也就會進一步激發出舞者即興舞蹈的靈感,使其舞蹈放射出獨特的光彩,從而使舞者能感受到更大的舞蹈審美活動的愉悅和歡樂。如中國漢族民間舞蹈“秧歌”和一些少數民族的民間舞蹈,以及西方 )的“迪斯科”、“霹靂舞”等,都是人們所喜愛的自娛性舞蹈。 5.體育舞蹈 體育舞蹈,由於舞蹈是一種人體動作的藝術,所以它歷來就有健身的體育作用。近人更進一步把舞蹈和體育相結合,創造了以藝術審美的方式鍛鍊身體,使身心全面健康發展的體育舞蹈新品種。如各種健身舞、韻律操、中老年迪斯科、冰上舞蹈、水中舞蹈等等。另外,從廣義上來說,中國民族的武術中,象徵、模擬各種動物和特定人物形象的象形拳、五禽戲及舞劍、舞刀等均可屬於體育舞蹈。(近年來,交際舞,是國際標準交際舞,在中國普及流行非常廣泛,各種比賽不斷,一些體育部門把它劃歸為體育舞蹈,併成立了體育舞蹈的組織。當然,交際舞不能說沒有一定的健身的作用,但它的主要作用卻不是鍛鍊身體,所以,這種稱謂是不準確的。) 6.教育舞蹈 教育舞蹈指學校、幼兒園進行審美教育的舞蹈活動以及所開設的舞蹈課程。據瞭解,許多歐美國家的學校很重視對學生的審美教育,除設音樂、美術課外,還設舞蹈課,任學生選修;有些學校還設有舞蹈系,既培養專業舞蹈人才,也向舞蹈愛好者傳授舞蹈文化。因此,他們形成了教育舞蹈的專門學科。中國一些大專院校普遍對審美教育重視不夠,除少數院校開設有舞蹈課外,一般都不設此課程,愛好舞蹈的學生只能在業餘藝術團體進行舞蹈活動。所以,在中國所謂的教育舞蹈,更多是指幼兒舞蹈和兒童舞蹈。其實,我們的祖先還是非常重視對其子弟進行舞蹈教育的。如約在三千年以前的周代,就規定了對貴族子弟進行樂舞教育的學習內容,以及課程的程序。《周禮・樂師》注:“謂以年幼少時教之舞,內則曰:十三舞勺,成童舞象,二十舞《大夏》。”“舞勺”一般認為指“小舞”,屬文舞類,包括周代六個著名的祭祀舞蹈:《幢舞》、《羽舞》、《皇舞》、《旎舞》、《幹舞》、《人舞》。“舞象”屬武舞類,“象用兵時刺伐之舞”,“可能是模仿破擊象陣的作戰動作的。’,④《大夏》即《六舞》之一,傳說是表現和歌頌夏禹治水的豐功偉績的,周代時用以祭祀山川的。這也就是說,十三歲學文舞,十五歲(成童)學武舞,二十歲才學歌頌各氏族首領為內容的樂舞。 中國教育舞蹈之所以不能廣泛普及,就在於還有不少人對審美教育的功能和作用認識不足,也有人缺乏舞蹈文化的知識,不瞭解舞蹈藝術乃是一種民族文化,它在陶冶和美化人的情感思想、道德情操,( )培養人的團結友愛、加強禮儀,以及增進身心健康都有潛移默化的重要作品。相信,隨著中國人民文化素質的提高,對藝術審美教育作用的加深理解,舞蹈教育也必將會愈來愈受到重視,因此,展望未來,教育舞蹈將會有更為廣闊的發展前途。 藝術舞蹈是指由專業和業餘舞蹈家,透過對社會生活的觀察、體驗、分析,集中、概括和想象,進行藝術的創造,從而產生出主題思想鮮明、情感豐富、形式完整,具有典型化的藝術形象,由少數人在舞臺或廣場表演給廣大群眾觀賞的舞蹈作品。根據其各個不同的藝術特點,大致可分為以下三類。
舞蹈的種類時間:2005-09-21 09:17:21 來源:網路蒐集 作者:隆蔭培 徐… 我也要發表 收藏藝術,是由各個不同的藝術品種所組成的。因此,人們所說的藝術,就包括了文學、音樂、舞蹈、美術、戲劇、電影、電視、建築、書法、曲藝、雜技等等。而作為藝術之一的舞蹈,同樣 藝術,是由各個不同的藝術品種所組成的。因此,人們所說的藝術,就包括了文學、音樂、舞蹈、美術、戲劇、電影、電視、建築、書法、曲藝、雜技等等。而作為藝術之一的舞蹈,同樣是一個非常廣闊的天地,它也是由各個不同種類、不同樣式、不同風格的舞蹈所組成的。如果我們只瞭解了舞蹈的總概念的含義,而不對其下屬的子系統作全面的考察和了解,那還是不能真正地把握住舞蹈藝術的全部含義。 從舞蹈發展的歷史,使我們知道,各種不同類別的舞蹈,產生於反映( )和表現不同社會生活內容的需要;隨著時代的發展,由於舞蹈在表現題材領域的不斷擴大,舞蹈形式也相應地有了發展和變化,必然地產生出新的舞蹈體裁和新的舞蹈品種。因此,我們學習研究舞蹈的種類,是為了能更深入地瞭解舞蹈藝術的特性、舞蹈的藝術發展規律,熟悉和掌握舞蹈藝術反映和表現社會生活的各種樣式和方法。這對於我們進行舞 蹈創作、舞蹈欣賞、舞蹈評論都有重要的意義。 第一節中國舞蹈種類的歷史形成和發展 我們現在掌握到中國最早的舞蹈形象的資料,是1973年秋天在青海省大通縣上孫家寨墓地出土的一個舞蹈紋陶盆。據考證,它大約是五千年以前的產品,相當於原始社會的新石器時代。在這個陶盆的內壁近盆口處,有四道平行帶紋,帶紋上繪有三組舞人形象,每組五人,面部及身體稍側,每組邊旁兩人外手臂都畫有兩條線,可能是表示手臂擺動的樣子。他們手牽著手,朝著一個方向,整齊地一起踏舞。 其次,約在兩千年以前的西漢時代的銅貯貝器蓋紋飾(在雲南晉寧石寨山出土),所刻的滇族羽舞圖形,共二十三人,除一人帶腰刀外,其他二十二人中,八人右手持羽,十四人左手持羽,均頭戴羽帽面飾鳥啄,上身袒裸,腰繫羽毛帶狀裙,後垂羽尾,赤足,通身裝扮為鳥的形狀,舞蹈動作姿態完全一致。① 從以上兩個圖例中,我們可以看到,這些舞蹈都是群眾性的集體舞蹈場面,舞者踏著統一的節奏,做著相同的舞蹈動作。後者的裝扮以及模擬鳥獸的動作和造型,是古代人們狩獵生活的反映。這些舞蹈可能就是群眾集體跳的表現勞動獲得勝利和豐收後的歡樂喜悅情緒的一種抒情性的舞蹈。 中國古籍《呂氏春秋・古樂篇》中所載的《葛天氏之樂》:才它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閩:一曰載民,二曰玄鳥,三曰遂草妙四日奮五穀,五曰敬天常,六曰達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穌獸之極。,,則使我們知道這是一個由三個人手持牛尾作舞具,他們在一起邊歌邊舞的舞蹈。從八段歌的內容來看,它主要表現了人們祝願人丁興旺、草木茂盛、五穀豐登,向祖先、天 帝和大地所給予人的恩惠致敬,總的( )是祈求禽畜大量的繁殖。 從這個舞蹈所反映的與勞動生活有關的內容和所表現的人們 的理想願望來看,它比上述的那些表現單一情緒的舞蹈顯然 是更為豐富了。 另外,周代著名的歌頌武王伐封軍事行動的樂舞《大武》, 就分為六段: “第一段:開始是一長段鼓聲,大概是舞蹈的前奏。舞隊已集合,準備上場,接著,舞者手執武器,從北面出來,巍然屹立,徐緩悠長地歌唱,表現了武王伐封的決心並等待諸侯到來。” “第二段:舞蹈轉入熾熱的戰鬥氣氛,‘發揚蹈厲’,表現周軍由姜太公率領的前鋒部隊,直指商都朝歌。這時舞隊兩面有人振鐸,以示傳達軍令。舞隊隨即分成兩行,作激烈的刺擊動作,邊舞邊進,表示已滅商。” “第三段:表示凱旋後南歸。舞隊可能只作‘過場’式的回還移動。” “第四段:表示南方各小國臣服於周,南疆已穩定。舞隊可能以宏大、對稱、穩定的構圖,來顯示萬邦來朝的氣勢。” “第五段:舞隊再分成兩行,表示周公在左,召公在右,協助周王統治。接著有條不紊地變化各種繁難複雜的隊形。此時,節奏加快,音樂進入‘亂’樂段。然後,再組成整齊的隊勢,舞者皆坐,作低姿的靜止 )場面。表示國家已得到很好的治理,國泰民安。” “第六段:舞隊重新集合,排列整齊,莊嚴肅穆地表示對周王的崇敬。全舞結束。’,② 我們從這六段舞蹈可以看出,雖然它仍為群眾性的集體舞蹈,但已經概括和象徵地表現了一定的情節內容,因而具有了敘事性舞蹈的因素。 隨著社會生活的前進和發展,舞蹈的內容和形式也在不斷地豐富和發展著。如漢代時就出現了表現一定故事情節的作品,並塑造出具有不同性格特點的人物形象。《西京雜記》所載漢代角抵戲中的《東海黃公》就是由兩個人扮演的主要以動作來表現人和虎搏鬥的故事:“有東海人黃公,少時為術能制蛇御虎,佩赤金刀,以絳束髮,立興雲霧,坐成山河。及衰老,氣力贏憊,飲酒過度,不能復行其術。秦末有白虎見於東海,黃公乃以赤刀往厭之。術既不行,遂為虎所殺。” 到了唐代,則出現了舞蹈、歌唱和戲劇情節相結合,表現一定人物和故事的歌舞劇的雛形的作品。如《踏謠娘》就是著名的代表作。據唐崔令欽《教坊記》載:“北齊有人姓蘇,鮑鼻;實不仕,而自號為郎中;嗜飲酗酒,每醉毆其妻。妻銜悲,訴於鄰里。時人弄之。丈夫著婦人衣,徐步入場行歌;每一疊,旁人齊聲和之雲,‘踏謠和來!踏謠娘苦和來!’以其且步且歌,故謂之‘踏謠’;以其稱冤,故言苦。及其夫至,則作毆鬥之狀,以為笑樂。” 宋代,由於工商業空前發展,出現了不少繁盛的大城市。隨著城市經濟的繁榮,民間舞蹈和其他表演藝術也有了很大的發展。為了表現更為豐富的生活內容,刻畫多樣的人物性格和展現複雜曲折的故事情節的需要,簡單的舞蹈或是歌舞表演已不能適應藝術表演的要求,因此,在繼承前代多種表演藝術形式的基礎上,把歌、舞、戲巧妙地結合在一起,產生了中國民族的歌舞劇―戲曲藝術。 從以上我們對中國古代舞蹈藝術發展的歷史中一些舞蹈作品的簡略的回顧中,可以看出不同種類的舞蹈,都是在社會生活的發展中,為了適應反映和表現不同內容的需要應運而生的。一般地說,在社會發展的較低階段,舞蹈的種類和體裁都比較簡單,而隨著社會生活不斷地豐富和發展,就會不斷地生髮出新 )的舞蹈藝術品種,出現新的舞蹈體裁,舞蹈形式的演變和發展也將會更加複雜多樣。特別是中國進入20世紀中葉以後,由於社會更加迅猛的發展,隨著經濟建設高潮的到來,人民物質和文化生活的提高,中國舞蹈藝術也得到了空前的繁榮和發展。由於舞蹈表現題材的不斷擴大,舞蹈在反映社會生活內容的廣度和深度的加強,也就必然促進了不同種類、不同體裁的舞蹈的產生、演變和發展。其中,不僅繼承和發揚了中國民族民間舞蹈傳統中原有的品種,同時,還廣泛地吸收和借鑑了國外的一些舞蹈藝術形式,並使其與中國民族舞蹈傳統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根據表現中國人民新生活內容的需要,創造了不少新的舞蹈藝術形式和新的舞蹈品種,從而使中國的舞蹈藝術呈現出百花爭豔的瑰麗景象。 第二節中國舞蹈分類的原則和方法 關於舞蹈分類和其他藝術分類一樣,歷來就是一個眾說紛紜的問題。這不僅是因為各個人有不同的見解、不同的分類方法,而且更主要的是一個藝術作品的構成往往是比較複雜的,它的藝術特點並不是那樣的單一,常常呈現著參差交錯的情況,這就給我們舞蹈分類的工作增加了一定的難度。例如《紅綢舞》,從舞蹈的風格特點來看,它是民間舞;從塑造藝術形象和反映生活的特點來看,它是抒情舞;從表現形式和舞蹈體裁的樣式來看,它是群舞;從舞蹈的形態來看它是道具舞;從演出的場地和演出的目的來看,它是舞臺的表演舞;從舞蹈的品位來看,它是高雅的舞蹈;從民族特點來看,它是漢族舞蹈;從國籍來看,它是中國舞;從地域來看,它是東方舞;從表演者的年齡來看,它是成人舞蹈;從舞蹈者的身分來看,它是專業舞蹈或是業餘舞蹈……我們只是隨便這樣一分,就把《紅綢舞》分屬( )於十多個種類,如果再細分,還可以分下去。當然,如果把每個舞蹈都這樣來分類,顯得有些繁瑣,似乎必要性也不大。不過,我們這樣來舉例,主要是想說明對一個舞蹈的類別,可以從各個角度、以各種方法來區分。其次,也說明舞蹈藝術種類的劃分,只能是相對的,而不可能是絕對的。 劃分舞蹈種類的原則和方法,是根據一定的目的來擇定的。既然我們是為了更深入地瞭解舞蹈藝術的特性,把握它的藝術發展規律,以使舞蹈創作更加健康地發展和成長,在社會 生活中起更大的積極作用和影響,所以,我們採用從各種舞蹈客觀存在的本質區別和它們獨特表現內容的方式、塑造舞蹈藝術形象的不同方法以及在社會生活中所起的不同作用等特點,來進行舞蹈類別的劃分;同時,還適當考慮到中國舞蹈界長期流行的、約定俗成的一些用法。 為了使大家對舞蹈的種類有一個清晰、系統、條理分明的瞭解,我們採用了下列的分類方法。 根據舞蹈的作用 )和目的來劃分,舞蹈可分為生活舞蹈和藝術舞蹈兩大類。(有人把生活舞蹈又稱為自娛舞蹈,把藝術舞蹈稱為表演舞蹈。按實際情況看來,生活舞蹈可以包括自娛舞蹈,但又不完全是自娛性的,如宗教、祭祀舞蹈;有些生活舞蹈,如習俗舞蹈就有很多是具有一定表演性的,所以這種稱謂不盡恰當。按實質來看,所謂生活舞蹈是為自己的生活需要而跳的舞蹈,藝術舞蹈則是為了表演給別人觀賞而跳的舞蹈。) 生活舞蹈,包括有:習俗舞蹈、宗教祭祀舞蹈、社交舞蹈、自娛舞蹈、體育舞蹈、教育舞蹈等六類。 藝術舞蹈,又可以分為下面三種: 一、根據舞蹈的不同的風格特點來劃分,可分為古典舞、民間舞、現代舞和新風舞四類。 二、根據舞蹈表現形式的體裁和樣式的特點來劃分,可分為獨舞、雙人舞、三人舞、群舞、組舞、歌舞、歌舞劇、舞劇等八類。 三、根據反映社會現實生活的方法和塑造舞蹈形象的特點來劃分,可分為抒情性舞蹈、敘事性舞蹈和戲劇性舞蹈三類。 第三節各種不同種類舞蹈的藝術特徵 一、生活舞蹈 生活舞蹈一般是指與人們各種生活有著直接緊密的聯絡,功利目的性比較明確,人人都可參加的具有廣泛群眾性的舞蹈活動。 生活舞蹈又包括以下幾類: 1.習俗舞蹈(節慶、僅式舞蹈) 中國許多民族在婚配、喪葬、種植、收穫及其他一些喜慶節日,往往都要舉行各種群眾性的舞蹈活動。在這些舞蹈活動中,表現了各個民族的風俗習慣、社會風貌、文化傳統和民族性格特徵。是各個民族人們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 如流傳於湖南的《伴嫁舞》是新娘出嫁前,女伴們陪伴新娘的惜別活動。一般在嫁期前的兩天晚上開始進行,直至夜半結束。最後一晚要歌舞通宵,直到次日黎明後,女伴們跳完伴嫁舞,新娘上轎後,把新 )娘送到新郎家為止。伴嫁舞由“把盞舞”、“走馬”、“走火”、“換信香”、“娘喊女回”、“紡棉花”、“划船”、“挑水舞”、“賣酒酒”、“推磨”、“一根子流星”、“會歌舞”等12個舞蹈組成。舞者邊歌邊舞,反映了婦女們的勞動生活和她們豐富的思想感情。 土家族的《跳喪舞》是湖南、湖北土家族喪葬儀式中的對舞形式。舞者人數不限,可自由組合。多在死者靈堂前起舞:先由歌師擊鼓叫歌,舞者隨鼓的節奏應歌接舞以致哀。 流傳於廣東、廣西、湖南、雲南等地的《跳春牛》,多在每年“立春”期間活動。一般由兩人披牛形道具,表演耕牛的各種動作,另一人扮演農夫,表現犁田、耕地、播種等勞動,邊舞邊唱,歌詞中多為迎春、勸耕、祈望五穀豐登等內容。 在中國吉林、遼寧、黑龍江等省聚居的北韓族,每到秋天獲得豐收後,人們便在街頭廣場跳起《農樂舞》。一般由“小鼓舞”、“舞童舞”、“象帽舞”等所組成,當舞至高潮時,各( )舞隊和圍觀的群眾同進舞場共舞,盡情地抒發豐收後的喜悅、歡樂心情。湖南、貴州聚居的苗族的《四面鼓舞》亦是在豐收時節跳的一種舞蹈。舞者四人分別站在四面鼓的四面,每人雙手持鼓褪,同擊共舞。主要動作有:“起鼓”、“梳頭”、“圓手”、“背劍”、“擦身”、“翻身”、“犁田”、“耙田”、“插秧”、“扯草”、“挑穀子”、“收鼓”等。動作幅度大,風格奔放,表現出苗族青年獲得豐收後的歡快和喜悅的心情。③ 2.宗教、祭祀舞蹈(包括巫舞) 宗教舞蹈,是表現宗教觀念、宣喻宗教思想,進行宗教活動的一種舞蹈形式。宗教舞蹈是對超自然、超人間的神秘力量――神靈的一種形象化的再現,使無形之神成為可以被感知的有形之身,是神秘力量的人格化。是宗教祭儀的組成部分。主要用以祈求神靈庇佑、除災去病、逢凶化吉、人畜興旺、五穀豐登,或是答謝神靈的恩賜。中國不少地區和民族的宗教祭儀中,都有這類舞蹈的活動。如民間的巫舞、師公舞、帷舞,佛教的“打鬼”、薩滿教的“跳神”等均是。 祭祀舞蹈,是祭祀先祖、神抵的一種禮儀性的舞蹈形式。過去人們用以表示對先祖的懷念或是希望先祖和神佛對自己的保佑。中國周代的《六舞》就是著名的祭祀舞蹈。《六舞》是:(1)《雲門》用以祭祀天神;(2)《咸池》用以祭祀地神;<3)《大韶》用以祭祀四方神(日、月、星、海);(4)《大夏》用以祭祀山春川;(5)《大鑊》用以祭祀先批(女性祖先);(6)《大武》用以祭祀先祖。另外,至今流傳於江西、安徽、湖北、湖南、貴州、廣西等地的《攤舞》,就是古代攤祭中( )的儀式舞蹈發展而來的,大多還保留著“驅鬼除疫”的主要特徵。 3.社交舞蹈 社交舞蹈是在人們文化生活中最廣泛流傳和最具有群眾性的舞蹈活動。是人們進行社會交往、增進友誼、聯絡感情的舞蹈。一般多指在舞會中跳的各種交際舞。另外,中國許多少數民族,如彝族的“火把節”、苗族的“蘆笙節”、黎族的“三月三”、布依族的“六月六”、哈尼族的“苦扎扎”節、傣族的“潑水節”等節日中所進行的群眾性的舞蹈活動,多是青年男女進行互相交往、自由選擇配偶的社交活動,因此,也可以說是各個民族的社交舞蹈。 4.自娛舞蹈 自娛舞蹈是人們在舞蹈活動中目的最單純的一種舞蹈,它除了進行自娛自樂以外,別無其他目的。它既不是為了跳給戴黝人看,也不是為了給別人在情感和思想以感染或影響,只是用舞蹈抒發和宣洩自己內在的情感衝動,而在抒發和宣洩情感的過程中,獲得審美愉悅的充分滿足。當然,有時這種舞蹈也不免會引起旁觀者或同舞者的激情反應,而這客觀的反應,自然又會給舞者本人的情感以影響和刺激,這也就會進一步激發出舞者即興舞蹈的靈感,使其舞蹈放射出獨特的光彩,從而使舞者能感受到更大的舞蹈審美活動的愉悅和歡樂。如中國漢族民間舞蹈“秧歌”和一些少數民族的民間舞蹈,以及西方 )的“迪斯科”、“霹靂舞”等,都是人們所喜愛的自娛性舞蹈。 5.體育舞蹈 體育舞蹈,由於舞蹈是一種人體動作的藝術,所以它歷來就有健身的體育作用。近人更進一步把舞蹈和體育相結合,創造了以藝術審美的方式鍛鍊身體,使身心全面健康發展的體育舞蹈新品種。如各種健身舞、韻律操、中老年迪斯科、冰上舞蹈、水中舞蹈等等。另外,從廣義上來說,中國民族的武術中,象徵、模擬各種動物和特定人物形象的象形拳、五禽戲及舞劍、舞刀等均可屬於體育舞蹈。(近年來,交際舞,是國際標準交際舞,在中國普及流行非常廣泛,各種比賽不斷,一些體育部門把它劃歸為體育舞蹈,併成立了體育舞蹈的組織。當然,交際舞不能說沒有一定的健身的作用,但它的主要作用卻不是鍛鍊身體,所以,這種稱謂是不準確的。) 6.教育舞蹈 教育舞蹈指學校、幼兒園進行審美教育的舞蹈活動以及所開設的舞蹈課程。據瞭解,許多歐美國家的學校很重視對學生的審美教育,除設音樂、美術課外,還設舞蹈課,任學生選修;有些學校還設有舞蹈系,既培養專業舞蹈人才,也向舞蹈愛好者傳授舞蹈文化。因此,他們形成了教育舞蹈的專門學科。中國一些大專院校普遍對審美教育重視不夠,除少數院校開設有舞蹈課外,一般都不設此課程,愛好舞蹈的學生只能在業餘藝術團體進行舞蹈活動。所以,在中國所謂的教育舞蹈,更多是指幼兒舞蹈和兒童舞蹈。其實,我們的祖先還是非常重視對其子弟進行舞蹈教育的。如約在三千年以前的周代,就規定了對貴族子弟進行樂舞教育的學習內容,以及課程的程序。《周禮・樂師》注:“謂以年幼少時教之舞,內則曰:十三舞勺,成童舞象,二十舞《大夏》。”“舞勺”一般認為指“小舞”,屬文舞類,包括周代六個著名的祭祀舞蹈:《幢舞》、《羽舞》、《皇舞》、《旎舞》、《幹舞》、《人舞》。“舞象”屬武舞類,“象用兵時刺伐之舞”,“可能是模仿破擊象陣的作戰動作的。’,④《大夏》即《六舞》之一,傳說是表現和歌頌夏禹治水的豐功偉績的,周代時用以祭祀山川的。這也就是說,十三歲學文舞,十五歲(成童)學武舞,二十歲才學歌頌各氏族首領為內容的樂舞。 中國教育舞蹈之所以不能廣泛普及,就在於還有不少人對審美教育的功能和作用認識不足,也有人缺乏舞蹈文化的知識,不瞭解舞蹈藝術乃是一種民族文化,它在陶冶和美化人的情感思想、道德情操,( )培養人的團結友愛、加強禮儀,以及增進身心健康都有潛移默化的重要作品。相信,隨著中國人民文化素質的提高,對藝術審美教育作用的加深理解,舞蹈教育也必將會愈來愈受到重視,因此,展望未來,教育舞蹈將會有更為廣闊的發展前途。 藝術舞蹈是指由專業和業餘舞蹈家,透過對社會生活的觀察、體驗、分析,集中、概括和想象,進行藝術的創造,從而產生出主題思想鮮明、情感豐富、形式完整,具有典型化的藝術形象,由少數人在舞臺或廣場表演給廣大群眾觀賞的舞蹈作品。根據其各個不同的藝術特點,大致可分為以下三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