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致守仁

    這裡是不請自來的守仁君

    郭子儀是唐朝平定安史之亂的最關鍵的人,說他再塑大唐其實也不為過。郭子儀在晚年的時候,被尊為尚父,汾陽王,進位太尉,中書令。基本上就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了,甚至皇帝見到郭子儀都得恭恭敬敬。

    其實早就在安史之亂還沒有被平定時郭子儀就被猜忌了,郭子儀收復兩京後,率兵渡過黃河征討叛軍。前期攻勢很順利。與其它將領配合數次大破敵軍。但是在鄴城之戰時確被一場沙塵暴攪了好事,按理說這根本不算是一場敗仗,畢竟是被不可抗力給干擾的。而且不光唐軍潰敗了,叛軍也潰敗了呀。可是當時大太監魚朝恩卻一口咬定是郭子儀打敗了,而且屢次在唐肅宗面前進讒言。不久後,唐肅宗就罷了郭子儀的兵權。

    明眼人都知道,這就是魚朝恩和唐肅宗演了一場好戲,目的就是奪郭子儀兵權。畢竟當時叛軍大勢已去,是時候摘桃子了。而且當時除了郭子儀以外,經歷過戰爭的洗禮,李唐王朝也出現了一批能征善戰的將軍。而且郭子儀當時已成氣候,要是有反心,那禍害絕對不比安史之亂帶來的小。所以唐肅宗就找了個藉口,罷了郭子儀兵權,讓他當了一個閒官。

    唐肅宗很快就發現沒郭子儀不行了,一年後,李光弼,僕固懷恩兵敗邙山。洛陽又丟了。緊接著河東節度使,朔方督軍又被殺,唐肅宗沒辦法,緊急讓郭子儀接掌兵權。人和人到底不一樣,郭子儀到任後迅速平叛。

    後來唐肅宗病逝,代宗繼位,代宗繼位後宦官程元振,魚朝恩多次進讒言誣陷郭子儀,代宗遂又罷郭子儀兵權。很明顯又是一齣戲。

    真心是天要子儀扶大唐。

    沒多久吐蕃趁唐都城缺乏防守悍然進軍長安。代宗沒辦法又啟用郭子儀。郭子儀帶著唐軍剛到長安,吐蕃人就跑了。後來僕固懷恩叛亂,又被郭子儀平叛。

    可以說,唐朝肅宗,代宗對郭子儀並不是百分百信賴。反而多次削其兵權。但是唐朝離不開郭子儀啊,每次唐朝有難,扶唐的都是郭子儀。

    而且郭子儀並不是死腦筋。也懂得維護自己,唐肅宗第一次恢復郭子儀兵權時,郭子儀面見病重的肅宗,並且說了這樣一番話“老臣接受任命,將要死在外地,不見到陛下,死也不能瞑目。”

    這句話很明顯是在表忠心。

    還有唐代宗罷郭子儀兵權後,郭子儀急忙把肅宗的一千餘件詔書和賞賜之物,以表忠心。把代宗感動得是相當慚愧。

    當然,最重要的一點還是郭子儀是忠於唐朝的。

  • 2 # 貝貝127554956

    郭子儀戎馬一生,屢建奇功,但他從不居功自傲,忠勇愛國,寬厚待人,低調行事。郭子儀的主人唐代宗也賢明,胸懷寬廣。

  • 3 # 紅黑聖西羅

    歷史上功臣數不勝數,功高震主的也是不勝列舉,但他們的下場基本都是相同的,沒幾個能得到善終,就算善終了,在後期也都是苟延殘喘式的活著,就差裝瘋賣傻了。

    而既功高震主又得善終,還深受皇帝信任和天下稱讚的只有郭老令公了!郭子儀的功績不用多說,平定安史之亂,國內叛亂和打敗吐蕃,救李唐於水火之中。他能在功高蓋天的情況下還得到皇帝的信任,主要是他懂進退,能擺正自己的位置,為人寬厚,還有就是皇帝實在離不開他,只要郭子儀這個名號一出,四方皆服,八方拜倒。

    史書對他的評價是“權傾天下而朝不忌,功蓋一代而主不疑。”這是一個臣子能得到的最高的評語了,唐德宗給了他“尚父”的稱號。在他死後,皇帝墮朝五日,還把他的墳墓增高一丈,可見郭老令公傳奇又輝煌的一生。

  • 4 # 峰哥談史

    郭子儀,唐朝平叛安史之亂的有功之臣,為大唐立下了赫赫戰功。史書對他的評價是“權傾天下而朝不忌,功蓋一代而主不疑。”這是一個臣子能得到的最高的評語了。那麼為何郭子儀功高震主,確身份代宗信任呢?

    主要是因為郭子儀非常有政治智慧,對帝王權術也非常瞭解。懂得君臣應該掌握的分寸。

    按道理講,郭子儀為大唐立下了汗馬功勞,可以說已經達到了功高震主的程度,已經到了封什麼也受之無愧的地步了。但是他很有政治智慧,能夠猜到皇帝的真實用意。唐代宗為了試探他曾三次拜郭子儀為尚書令,都遭到郭子儀拒絕。這一舉動看似感激郭子儀的功勳,其實是試探郭子儀究竟是忠臣,還是有二心。同時,面對朝堂上那些奸佞小人的誣陷,郭子儀都能識大體夠忍辱負重,另那些宦官奸臣自愧不如。試想作為這樣一個知進退,明得失的人,能不得到皇帝的信任嗎?

  • 5 # 文蹤旅跡

    我覺得用大行德廣來比喻郭子儀的人格魅力和後世的影響是很恰當的。

    郭子儀處在安史之亂的困局之中,他出神入化般收復了長安和洛陽,讓氣息奄奄的大唐有了一點精氣神。在唐肅宗李亨和天下百姓看來,他真的立下了“再造大唐”的不朽功勳。

    而勝敗乃兵家常事。郭子儀兵敗相州之後被削去了統兵權力,他並沒有因此幽怨憤恨,依舊忠於大唐皇權。在鎮守河東期間,郭子儀治軍有方、紀律嚴明,呈現了威武之師的大氣、霸氣、雄氣。肅宗李亨是一個一心希望恢復祖宗元氣的皇帝,可是天不遂人願,歷史留給他的時間很是有限。在彌留之際,他交代郭子儀,“河東安慰就拜託給你了。”

    在唐代宗當上皇帝之後,郭子儀屢遭讒言而忠心不改,雖然負責建設肅宗李亨的建陵,但一心秉公的初衷感動了代宗。在吐蕃侵入長安後,郭子儀擔當光復長安,抵禦吐蕃的重任,讓大唐稍稍喘了口氣。

    郭子儀在肅宗、代宗時代的十字路口往往以大局為重,立下神功。但他能夠擺正自己的位置,雖然人生起起伏伏,但始終因為德行高遠而為人們仰望。

    康熙皇帝曾經評價郭子儀:縱觀漢唐以來的功臣,功名最大、福祚最全的沒有人能夠和郭子儀相比。他不以功業自居,能夠把握住自己。他的謙遜卓識比別人強了很多。

    在乾隆皇帝看來,“自古大臣出將入相,為國安危者,必有忠誠之德,經世之才,有以扶危安邦定國;然後立非常之功,萬世之業,漢之孔明,唐之子儀,信其人也。”

  • 6 # 語文360

    郭子儀是唐朝時期著名的大將,安史之亂更是功勳卓著。

    郭子儀在安史之亂後,被封為了汾陽王。雖然有人嫉妒,但沒有人在朝堂之上構陷於他。

    郭子儀敞開大門,成為了京城百姓茶餘飯後的笑談。

    有一次郭子儀的下屬去他家,看見郭子儀在伺候妻子女兒洗漱。

    郭子儀年邁時,汾陽王府都沒有敗落。

    郭子儀巧妙的避免了功高震主的危險,得到了皇帝的信任,郭家得以平安的發展。

  • 7 # 碧瑩源淨水器

    武將想要善始善終只要有戰事的時候讓皇帝想到你,打仗的時候以皇帝的利益為第一位,戰士平息後還對人謙虛不插手政事不充大半蒜,就不會有卸磨殺驢的皇帝,郭子儀全做到了。被殺的都是在打仗的時候為了打勝仗不聽皇帝的,當時皇帝能忍不過在心裡就是一根刺,等得勝回來又在朝堂指手畫腳,那”就是找死了。明朝和清朝表現得最明顯。

  • 8 # 紫禁公子

    郭子儀功蓋天地,為什麼沒有被皇帝猜忌,能善始善終?

    郭子儀這個人,就是歷史上有功之人,掌權之臣的學習榜樣。他其實也算是一位功勞蓋天的大臣,但一直以來,他都只是得到皇上寵幸,而沒有引來皇帝的猜疑,因而平平安安的活到了85歲,同時又保了一家老小的平安。可以這樣來說,在朝堂之上能取得他這樣成就之人,同時引來的只有皇帝的頒獎,而沒有皇帝的忌恨之人,回顧整個歷史上,這樣的人才都是極少的。郭子儀能夠立足於朝堂而屹立不倒,憑藉的也就只是下面這幾點。

    第一,貴在自知之明。從古至今在皇帝身邊盡心盡力輔佐的大臣們,最後卻因為帝心難測這四個字而亡。其實歸根結底,還是因為他們做了一些事情惹了皇帝的眼,這些大臣們往往會打著為皇帝好的初心,做著一些皇帝不樂意的事情。皇帝的隱忍性子可比普通人要厲害得多,對於身邊大臣強加給他們的做法,他們表面上笑嘻嘻,背地裡卻拿了個小本本默默記著。等到有一天他實際掌權了,這些帳就被堆積起來,皇帝內心也會覺得,這個大臣好像有點越矩,管的有點寬。郭子儀這個人就是看清了這一點,他知道皇權永遠是至上的,無論在什麼時候,一定要將皇帝放在第一位,同時將自己放在最低位。

    第二,心態要好。身為一位掌權之臣,身上若沒有一些髒水潑,那可說明朝中的奸臣們不夠認真呢。對於郭子儀這位大臣,想要害他的人肯定多,如果能夠將他拉下馬,那他手中的權力就得重新洗牌,而這些權力落在奸臣手中的可能性就大得多了。但郭子儀這個人心態也穩,對於魚朝恩,程元振等這類人往他身上安的虛構事情,他也從來不去爭辯,反而擺出一副大大方方的姿態在皇帝面前,隨意讓他查證,完全就是不慌不忙的樣子。皇上命他立即回朝接受調查,他也從來不會推脫,急急忙忙地就趕回來。皇上發現每一次懷疑他的時候,查出來卻都沒有問題,時間一長,自然後面就不會再懷疑他。

    第三,對家裡管教嚴。有的大臣們會遭到皇帝的猜疑,其實和家人們也有很大關係。就拿霍光來說,他也是一位忠心輔佐帝王的大臣,竭盡全力幫做漢朝安定江山,但他的子孫們卻不爭氣。藉著霍光的威嚴,一個個都是囂張跋扈人,想想看,只是一個大臣家的子孫們都敢比皇室成員更加狂妄,這不就是招了帝王的眼,招了他的記恨嗎?可郭子儀就不,他把家裡人都教得很好,子孫們都和他一樣,屬於性子比較忍讓,從來不張狂的人。這類人通常惹不下什麼事,也招不了人的恨,自然也就不會給郭子儀惹禍了。

    所以綜上來看,郭子也很是聰明,他了解皇帝的個性,也看得清自己的位置,這樣的人最後結局肯定不會差就是了。

  • 9 # 秦川濤哥

    郭子儀可謂再造唐室,功蓋宇內,被封為“汾陽郡王”,諡號為“忠武”。成為有唐以來武將獲得最高的諡號了。子孫輩手持玉笏者數以十人,過壽之時,將笏堆滿一整床,後人由此創作出劇本出《笏滿床》,後得以善終,同時的李光弼是比不了的。

    若說皇帝不猜疑,有點勉強,“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在封建王朝裡,作為一把手的皇帝是絕不允許出現威脅其統治地位的人出現的。

    郭子儀善於變通,懂得急流勇退,肅宗時平定安祿山,剛剛解放長安,一道詔書,罷其天下兵馬副元帥,郭子儀立馬解職。以致被逼的僕固懷恩勾結吐蕃兵臨長安時,手無一兵一卒,孤身過渭水,促成合約。

    善於示弱,和皇帝近臣搞好關係,當時的宦官魚承恩可謂權勢喧天,嫉妒郭子儀的功勞,派人挖了郭子儀的祖墳,掘人祖墳可是最遭人唾棄的事。

    有人在郭子儀面前咬耳朵,郭子儀說,我經常帶兵打仗,有許多兵士挖人祖墳,我不能禁止,這也算是報應吧。魚承恩有一次請郭子儀看戲,已經讓人埋伏四下。眾人讓郭子儀多帶護衛,誰知他只帶了三五奴僕,身著常服,就去了。魚承恩說,滿朝皆說我和您不合,您這樣對待我,真是長者啊。

    善於自保,身為功臣,明哲保身的不二法門就是讓皇帝放心。王府大門經常敞開,長安百姓誰都能夠進出,兒子們說,爹啊,這樣不安全,我們要增加守衛,緊閉大門,郭子儀氣得大罵,大門一天到晚敞開,說不定還有人說閒話,告黑狀,還敢禁閉,兒媳婦是公主,自恃身份尊貴,不禮讓公婆,兒子郭璦氣不平,趁著酒醉,輕輕掛了一個耳光,說,我爹不稀罕當皇帝,要當的話,早當了。嚇得郭子儀捆綁了兒子,跑到皇宮謝罪,幸虧皇帝還不算糊塗,呵呵一笑,不聾不啞,不做公婆,事後對公主說,人家說得對著哩,要當皇帝的話,江山早不姓李了。後人根據這個事情,寫出一個劇本叫做《醉打金枝》。

    郭子儀出身武舉,一介武夫,卻是一個人精,懂得“功成,名遂,身退,天之道”。這或許就是他功高不震主,權重能善終的重要因素吧。

  • 10 # 破乞

    永泰元年(公元765年),朔方節度使僕固懷恩引兵反叛,勾結吐蕃、回紇、党項等異族軍兵,聯軍十萬人馬侵入唐境。安史之亂剛剛平定,僕固懷恩再起反叛,此時的唐帝國國力衰亡,藩鎮割據逐步形成,郭子儀被派往涇陽,僅以萬餘人抵禦叛軍。

    雙方實力懸殊,想要取勝也只有一個辦法,那就是不戰而屈人之兵。郭子儀剛到涇陽,敵軍就包圍了城池,郭子儀派部將分別防守各地,自己親率兩千騎兵在各處巡查,回紇騎兵詢問唐軍主帥姓名,得到的答覆是郭令公。

    郭子儀在唐軍中威信甚高,在外族心中,也是不敢小覷的狠角色。僕固懷恩騙回紇人,說郭子儀和唐代宗已死,回紇人這才決定趁火打劫。聽說郭子儀沒有死,對於他們也是不小的震撼,於是狐疑的回紇人要求親自見見郭子儀。

    兩軍交戰,本是劍拔弩張,如果讓主帥前往對方軍營,風險係數自不必說,但為了國家安危,郭子儀選擇以身犯險,用遊說的方式解決爭端。屬下請求郭子儀帶五百騎兵,來保證安全,但被郭子儀拒絕了。

    郭子儀只帶了幾十個親兵,就這麼堂而皇之地出現在敵方軍營中,郭子儀邊走邊摘盔卸甲,以示誠意。回紇人見真的是郭令公,紛紛放下兵器跪拜行禮,宴會之上雙方很快言歸於好。所謂不利不起早,要想讓回紇幫助唐軍還必須給予相應的好處,所以郭子儀將吐蕃搶的戰利品送給回紇,條件則是回紇幫唐軍一起攻滅吐蕃。

    見到有利可圖,回紇人欣然應允,隨後唐回聯軍共同擊敗吐蕃十萬大軍,而吐固懷恩突然病死,這次危機得到圓滿解決。郭子儀一招單騎會回紇,可見其身上的勇武和智慧,以一人之力扭轉整個戰局,郭子儀也是唐朝的大救星,令人佩服之至。

    郭子儀一生,幫助唐軍平定安史之亂、收復兩京,平定吐蕃叛亂、平定吐固懷恩之亂,戰功赫赫、厥功至偉。最令人敬佩的是,郭子儀功勞這麼大,卻能平安活到八十五歲,善始且善終,他是如何做到的呢?

    一、郭子儀開啟府門,給妻女洗漱

    汾陽郡王郭子儀曾下令,王府的大門對外敞開,任人出入不予過問,於是乎王府就好像菜市場,整日裡熱鬧非凡,群眾爭相來參觀品評。

    不僅如此,郭子儀如此高官,還親自為其妻子、子女梳妝、洗漱,那些軍官經常要給郭子儀打下手,做家務,外人看來也是哭笑不得。郭子儀的兒子就勸他,要求關閉府門,不讓閒雜人等進入。

    郭子儀笑著對兒子說:“你爹我現在的官位已經很高了,如果我們築起高牆、封閉府門,必定會遭人忌恨,如果有人報復,對我們家不利,如果我們開啟府門,令人隨意進出,就是告訴旁人我們坦坦蕩蕩,他人也找不出理由為難我們!”

    郭子儀就是想透過這種方式,告訴皇帝和眾卿,他郭子儀對國家忠心耿耿,光明磊落、絕無二心,不僅堵住了旁人的嘴,也讓皇帝安心。郭子儀之所以能善始善終,全在於其高明的處世之道,縱觀兩千多年曆史,功勞這麼大,還能得個圓滿的結局的人,少之又少。

    二、兒子犯錯,郭子儀及時請罪

    郭子儀的兒子郭曖,娶了唐代宗的女兒昇平公主,可見郭家聲名顯赫。一次郭曖和昇平公主吵架,郭曖隨口來了一句“你就是仗著你爹是皇帝,那是因為我爹不屑於做皇帝!”這句話可謂是大逆不道,昇平公主立刻回到孃家,將這話稟告給了唐代宗。

    唐代宗李豫並沒有生氣,對女兒道:“他這話說的沒錯,如果他們想要昨天子,就沒我們傢什麼事了!”郭子儀聽說兒子闖了大禍,馬上把兒子捆住,親自到皇帝面前請罪。唐代宗笑著對郭子儀說:“這都是兒女的閨房之言,不能當真。”郭子儀回去打了兒子幾十棍,才算作罷。

    這次事件,看似不大,卻是危機四伏,唐代宗那麼說,醋意十足,哪怕整個大唐帝國都倚仗著郭子儀,但郭曖也不該那麼說,如果唐代宗不是個仁德的君主,估計郭子儀全家一個也活不了。

    郭子儀為人低調謹慎,很少人能抓住他的把柄,但這次不同,這是兒子搞出的禍事,所以郭子儀及時去負荊請罪,從此之後,郭子儀更是要夾著尾巴做人。

    三、祖墳被挖,郭子儀不溫不火

    史料記載“子儀見上,上語及之,子儀流涕曰:臣久將兵,不能禁暴,軍士多發人冢。今日及此,乃天譴,非人事也。”

    一次,有人挖開了郭子儀父親的墳墓,官府找來找去,也沒有抓到人。郭子儀對此必定也是生氣的,但他的處理方法卻十分高明。宦官首領魚朝恩向來和郭子儀不睦,很多人猜測,掘人祖墳此等缺德事,就是魚朝恩乾的。

    京城風言風語,甚至有人說郭子儀因此會起兵造反,在輿論的壓力下,郭子儀必須做出明確的表態。很快,郭子儀拜見代宗,哭著表示自己祖墳被挖,那是因為常年帶兵,有做的不足之處,遭了天譴,跟旁人無關。

    2其畢竟人都死了,哪怕墳墓修得再好,也是無法復活的。這個暗虧,郭子儀自己吃了,他對此心知肚明,卻也不再追究,因為他明白其中的險惡,有人想借此機會激怒他,接著就可能抓住其把柄來對付他。

    郭子儀不拘小節,對蠅營狗苟之事並不在乎,一方面郭子儀胸懷寬廣,另一方面,郭子儀也儘可能地避免捲入權力紛爭,來保全自身。

    四、晚年妻妾成群,以自汙明哲保身

    史料記載“郭子儀每見賓客,姬妾不離側。”

    郭子儀的一生堪稱完美,在抵禦外敵的戰爭中立下不世之功,維繫國家二十餘年,且為人低調,善待下屬,在軍隊中威信甚高,如果再讓老百姓過於擁戴,那就是找死了。蕭何曾為了保全自身,不惜搶佔百姓田產,獲得罵名,劉邦見到如此的蕭何,才放下心裡。

    到了晚年,郭子儀過著極盡奢華的生活,整日裡花天酒地,嬌妻美妾陪伴左右,在眾人的印象中,他就是個被美色腐化的壞老頭,如此這般,就會讓皇帝安心,讓眾卿放心。

    就連會見賓客,都有妻妾在旁作陪。當然了,郭子儀也不全在做戲,本來嘛,年齡大了,也打不動仗了,本就應該享受生活,這也是他樂於做的。其次,郭子儀也是用這種方式自汙,來保住自己的富貴和身家性命。

    宦官李輔國、魚朝恩,宰相元載,都是聰明絕頂之人,只是他們都死於非命,權力如同一把雙刃劍,要想握住還能不被其所傷,需要大謀和大智慧。郭子儀用他的處事原則告訴後人,兔死狗烹的結局或許是可以避免的,一方面需要跟對人,另一方面要做對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為什麼現在的小女生好多都喜歡紋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