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橋流水嘩嘩譁

    不請自來~

    打油詩是中國詩歌史上的一朵奇葩,據說起源於唐人張打油。這些文字不求對仗平仄,但求出語俚俗、小巧有趣,有時暗含譏諷,風趣逗人,非生活情趣盎然者不能為之。

    打油詩雖然不能登大雅之堂,但因其獨特、活潑的表現形式深受詩人的喜愛,就連大詩人李白、蘇軾、歐陽修也不例外。或許有些是後人附會,但是無傷大雅之處,詼諧幽默之語,也足以讓人會心一笑。

    雪詩

    唐·張打油

    江上一籠統,井上黑窟窿。

    黃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

    這首詩相信大家都很熟悉,這就是傳說中打油詩的鼻祖。

    題黃鶴樓

    唐·李白

    一拳捶碎黃鶴樓,一腳踢翻鸚鵡洲。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李白登黃鶴樓欲題詩,見崔顥《黃鶴樓》,擱筆歎服。

    不愧是李白啊,連打油詩都寫得這麼有氣魄!

    戲杜甫詩

    唐·李白

    飯順山頭逢杜甫,頭戴笠子日卓午。

    為問因何太瘦生,只為從來作詩苦。

    杜甫“為人性僻耽佳句,語不驚人死不休”,李白寫詩則是一氣呵成,不煩繩削,所以李白寫詩調侃了一下杜甫,類似於現在朋友間的互黑。

    李白真夠毒舌的。

    猜謎詩

    宋·歐陽修

    大雨嘩嘩飄溼牆,諸葛無計找張良。

    關公跑了赤兔馬,劉備掄刀上戰場。

    據說歐陽修到酒家吃完飯後,店主詢問菜的味道如何。歐陽修於是用猜謎和諧音的手法題寫了這首打油詩,巧妙地道出了“缺滋少味”:第一句謎底為“無簷”,即無鹽;第二句“無算”即無蒜;第三句“無韁”即無姜;第四句“無將”即無醬。

    不好吃就明說嘛,店主看不懂的話多尷尬!

    洗兒詩

    宋·蘇軾

    人皆養子望聰明,我被聰明誤一生。

    惟願孩兒愚且魯,無災無難到公卿。

    這首詩表面上是為孩兒而寫,而且其期待明顯地有悖於常情,卻抒發滿腔激憤,諷刺了當時“愚且魯”的公卿,鞭撻了不公正的社會現實。

    不盼兒子聰明卻盼兒子愚魯,蘇軾心裡苦啊。

    早朝賦雄雉

    明·朱元璋

    雞叫一聲撅一撅,雞叫兩聲撅兩撅。

    三聲喚出扶桑日,掃退殘星與曉月。

    朱元璋出身草莽,文化程度一般。登基後某次作此詩。剛詠出前兩句的時候,群臣忍笑極為辛苦,但後兩句一處,百官歎服,以其大氣魄,大手筆,人所不能及。

    畢竟是當皇帝的,沒兩把刷子不行。

    除夕詩

    明·唐伯虎

    柴米油鹽醬醋茶,般般都在別人家。

    歲暮清閒無一事,竹量寺裡看梅花。

    明代大才子唐伯虎曾一度因生活困頓不堪,到了除夕年貨還沒置辦齊全,一首打油詩生動地吟出一種別樣的“除夕”味道。

    不愧是大才子,心真大!

    春雨

    明·解縉

    春雨貴如油,下得滿街流。

    滑到解學士,笑壞一群牛。

    自己下雨路滑摔跤,自嘲之餘還不忘調笑圍觀群臣,解學士才思機鋒,可見一斑。

    這種化解尷尬的方法值得借鑑!

    詠麻雀

    清代·李調元

    一窩一窩又一窩,三四五六七八窩。

    食盡皇王千鍾粟,鳳凰何少爾何多!

    李在任兩江主考期間,眾士子不服,與李吟詩聯對。比到最後以麻雀為題,各人吟一首詩。李不假思索,吟出此詩。眾士子先是哈哈大笑,繼而哭笑不得,最後呆如木雞。李調元含笑不語,揚長而去。

    這個故事生動地詮釋了什麼叫用實力打別人的臉。

    看來古代文人並不像我們想象的那樣一味深沉古板,他們也有活潑逗趣的一面。

  • 2 # 童趣兩無猜

    不論古代和現代的打油詩,只要意境美,文筆流暢,也會有許多人喜歡的。

    因人的文化水平不同,懂詩詞歌賦的人畢竟是少數,不懂的才是受眾,陽春白雪自然高雅,但能欣賞它的人有限,下里巴人通俗受眾頗多。

    這就是曲高和寡,平庸甚眾的道理。

  • 3 # 刨食者

    一片兩片三四片,

    五片六片七八片,

    九片十片千萬片,

    落入草叢都不見。

    沒錯,作者就是這個沒事就寫詩寫題跋,簽名用寶,遊山玩水的愛新覺羅•弘曆

  • 4 # 悅艾瑞

    打油詩最早起源於唐代民間,後不斷演變,其大多語言詼諧活潑,通俗易懂,又具有一定的諷刺與說理意味。

    印象最深的打油詩應該是唐代詩僧寒山寫的

    我看瞞人漢,如籃盛水走。

    一氣將歸家,籃裡何曾有?

    打油詩通常都通俗易懂,這首也不例外,詩中開頭一句寫“瞞人漢”似乎很了不起的樣子,但下一句詩人筆鋒一轉,寫到他原來是“籃裡何曾有”,籃子裡有什麼呢?對比之下,諷刺之味立現。

    詩中的“瞞人漢”指的是本沒有什麼本事,卻硬要打腫臉充胖子的人,即使在一段時間內比較風光,但終究還是會被揭露,最後什麼也得不到。

    詩人想要為我們揭示一個簡單的道理,就是不要像詩中的瞞人漢一樣死要面子活受罪,最終落得個竹籃打水一場空的結果。

    在當今生活中,也不乏有這種打腫臉充胖子的人,但這些人一般最後都不能一直掩藏下去,終究是會被別人知道並揭穿底細的,因此我們在生活中,還是得遵循自小學習的孔子的那句名言: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簡單來說,也就是不要說大話,不知道就大膽的承認,也沒什麼不好意思的,總比裝作知道,最後出了洋相好。

    短短几句,舉了瞞人漢的行為為例,轉折流暢,諷刺意味盡顯,又起到了說理教育的作用,言簡意賅。

  • 5 # 魯文泰濟

    打油詩更自由一些,更平民化一點,文學價值不一定那麼差。我喜歡的一首:

    一滴清油汙白衣

    斑斑駁駁使人疑

    縱使滌盡千江水

    爭如當初不汙時。

    古代的打油詩固然可愛,現代的許多打油詩同樣造詣很深。

    中國近代史上軍閥混戰時期赫赫有名的張宗昌將軍,機緣巧合地來到自己和孔夫子的家鄉主政,在文興之地,不免搖搖擺擺,也充個斯文氣象。他撥款重建了齊魯大學堂,聘請前清狀元任校長,兼自己的詩文家庭教師。終有詩集《效坤詩鈔》流傳到現在,並在二十一世紀初葉大放異彩。現摘錄幾首,大家欣賞:

    《大明湖》

    大明湖明湖大

    大明湖裡有荷花

    荷花上面有蛤蟆

    一戳一蹦達

    非常形象,且活潑潑,萌極了。

    《遊趵突泉》

    趵突泉,泉趵突

    三個眼子一般粗

    咕嘟咕嘟往外出

    這首詩,是濟南人向遊客介紹天下第一泉時旅遊說辭的不二之選。

    《遊泰山》

    遠看泰山黑糊糊,

    上頭細來下頭粗。

    如把泰山倒過來,

    下頭細來上頭粗。

    此詩有改天換地之雄心壯志,山東大漢果然名不虛傳,什麼倒拔垂楊柳之類,弱爆了。這個意境如此多嬌,一個山東的大企業集團,在設計企業標誌時,就偷偷的借用了這個創意。如圖:

    不要猜測,純屬巧合。

  • 6 # 進士及第

    首先我喜歡古代的打油詩。

    中國最早的詩歌是先秦時期,由孔子收集、整理成的《詩經》。《詩經》也是中國歷史上最早的詩歌,像著名的《關雎》、《蒹葭》等,都被人所熟知。

    隨著文化的發展,詩在唐朝迎來輝煌時刻,與古體詩不同的是,唐詩包括之後的詩注重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有一定的韻律和意境。

    打油詩的起源

    而打油詩與正統的詩不同,它更像一個調皮的孩子,沒有規矩,不講究平仄、韻律,只需詼諧有趣,有時又暗含譏諷即可。

    相傳打油詩為唐朝人張打油創造,這首《雪詩》也被認為打油詩的起源。

    《雪詩》

     唐·張打油

    江上一籠統,井上黑窟窿。

    黃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

    我最喜歡的一首打油詩

    《竹筍燜肉詩》

     宋·蘇東坡

      無竹令人俗,無肉使人瘦。 

    不俗又不瘦,竹筍燜豬肉。 

    蘇東坡號稱“東坡居士”,他的一生跌宕起伏、仕途不順、屢遭貶官,但其無論身處何種境地他的心胸依舊豁達。這首打油詩幽默風趣,讀起來朗朗上口,外加上他知名的“東坡肉”典故,讓人感覺一代文豪的率真、坦誠。乃我最喜歡的打油詩之一。

    此外,還有一些打油詩,供大家欣賞。

    《早餐詩》  宋·楊萬里  

    船中活計只詩編,讀了唐詩讀半山。

     不是老夫朝不食,半山絕句當早餐。

    《清廉為官詩》

     明·徐九經

    頭戴烏紗帽,當官不省勁。

    平事我不管,專管不平事。 

  • 7 # 心碎無痕無碎心

    我喜歡上古時期一個叫哪吒的人的一首打油詩

    生活你全是淚

    越是折騰越倒黴

    垂死掙扎你累不累

    不如癱在床上睡

  • 8 # 大人物文化生活

    打油詩最早起源於唐代民間,以後瓜瓞綿綿,不斷髮展,表現出活躍的生命力。這類詩一般通俗易懂,詼諧幽默,有時暗含譏諷,風趣逗人。唐人張打油不過是一般的讀書人,有人說他是個農民,總之是個無名小卒。但他的《詠雪》“江上一籠統,井上黑窟窿。黃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一鳴驚人,開創了一個嶄新的打油詩體,名垂千古。

  • 9 # 老街味道

    問題:你喜歡古代的打油詩嗎?印象最深的是哪一首?

    前言

    一說起打油詩,估計很多人都會背上兩句,如:黃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

    還有:修已知道你,你還不知羞。

    打油詩常常被人與順口溜作等號。至於什麼是打油詩,還真不太好界定。並不是平白淺顯的都是打油詩,比如沒人說李白的靜夜思是打油詩。

    老街覺得,語言過於通俗、口語化,不太文雅的詩,大約可以算是打油詩吧。

    一、這個和尚不一般

    如果這樣說了,我以為打油詩的高手中,王梵志算是一個。

    王梵志是隋末唐除的人,半路出家為僧。王梵志作詩完全用白話 ,對於讀者來說不存在理解障礙,所以其作品流傳甚廣。他的這些白話詩,可以算是一種比較高妙的打油詩了:

    他人騎大馬,我獨跨驢子。回顧擔柴漢,心下較些子。城外土饅頭,餡草在城裡。一人吃一個,莫嫌沒滋味。梵志翻著襪,人皆道是錯。乍可刺你眼,不可隱我腳。世無百年人,強作千年調。打鐵作門限,鬼見拍手笑。

    王梵志的詩,不僅僅在普通百姓中流行,對於後世的詩人也頗有影響。因為這些詩並不是簡單的打油詩。

    二、王梵志打油詩的特點

    例如上面舉例的四首絕句,每首押韻都是非常嚴格。隋唐出現韻書以後,詩人押韻幾乎都是符合韻書的,王梵志這四首詩分別押韻紙、未、寘、藥、嘯。這明顯是一個學習過詩歌創作的人。

    另外王梵志的“打油詩”具有一定哲理性。具有"教戒諸學道者"或"開悟愚士昧學之流"的作用:

    我昔未生時,冥冥無所知。天公強生我,生我復何為?無衣使我寒,無食使我飢。還你天公我,還我未生時。---王梵志

    著名學者鄭振鐸曾經舉了“吾有十畝田”和“城外土饅頭”兩首詩的例子,來說明王梵志詩中的避世思想:

    吾有十畝田,種在南山坡。青松四五樹,綠豆兩三窠。熱即池中浴,涼便岸上歌。遨遊自取足,誰能奈我何!

    鄭振鐸評價:

    這樣直捷的由厭世而逃到享樂的意念,我們的詩裡,雖也時時有之,但從沒有梵志這麼大膽而痛快的表現!”

    北宋黃庭堅對王梵志的評價極高:

    "是大修行人也"。

    唐朝的《云溪友議》記錄了王梵志的十幾首詩,並評價到:

    或有愚士昧學之流,欲開其語,則吟以王梵志詩……其理雖鄙,其理歸真。所謂歸真悟道,徇俗乖真也。

    可見,打油詩寫好也並不容易。

    三、王梵志打油詩的傳人

    王梵志對於後世的禪門詩人影響最大,唐代著名的詩僧寒山、拾得、皎然等人秉承王梵志衣缽,寫下了許多梵志體詩歌。

    例如寒山的《拾遺二首新添》

    我見世間人,個個爭意氣。一朝忽然死,只得一片地。闊四尺,長丈二。汝若會出來爭意氣,我與汝立碑記。家有寒山詩,勝汝看經卷。書放屏風上,時時看一遍。.

    拾得:

    我詩也是詩,有人喚作偈。詩偈總一般,讀時鬚子細。緩緩細披尋,不得生容易。依此學修行,大有可笑事。

    另外還有不少詩人喜歡用“王梵志體”作詩,不過他們的詩更有文人氣息,離打油詩就距離遠了。例如王維《與胡居士皆病寄此詩兼示學人二首》注云"梵志體":

    因愛果生病,從貪始覺貧。色聲非彼妄,浮幻即吾真。四達竟何遣,萬殊安可塵。胡生但高枕,寂寞與誰鄰。結束語

    上文舉例的這些“打油詩”可不是普通人能寫出來的,所以通俗如口語,但是其中隱含的哲理遠不是“白狗身上腫”可比。

    可見詩詞一道,除了文辭的有優美以外,是不是有思想也很重要。

    相對來說,我比較喜歡王梵志的那幾首打油詩。

  • 10 # 鄭秦雲

    看了本節的所有答案,本人均持有異議。特別談如下幾點意見。

    一、打油詩的定義。百度稱:"打油詩是趣味性的俚俗詩體。"這是一個錯誤的定義,對於順口溜這樣來定義也是很不全面的。什麼叫俚俗,就是通常的老百姓。它排斥了文人按照俚俗表達生活感受的客觀狀況。如果僅僅是趣味性的詩體或稱韻文,按照詩經的理論,文人的表達稱為雅,老百姓的表達稱為風。但是不管文人還是非文人,都存在罵人、諷刺暴露或發洩負面情儲的韻文,比如劉三姐罵跟屁秀才:"山裡的老虎都見過,難道怕你這條狗?"文人罵官吏"我願孩兒愚且魯,平安做官到公卿。"同是罵人,卻要歸於不同的詩類,顯然不當。同樣歸於順口溜,又缺乏趣味性。因此,順口溜的主體中排斥文人是錯誤的。我主張如此定義:順口類是一類以諷刺、暴露和發洩負面情緒為內容的韻文。

    二、打油詩不具有獨立的形式意義。也就是說,它依靠內容分類,而不具備任何形式特徵,它可以是古體詩,近體詩詞,還可以是順口溜,也就是說它是多種韻文或詩體的交集。

    三、張打油不是打油詩的鼻祖。諷刺、暴露和發洩負面情緒是今人、任何時代的古人的共有情懷,罵人發牢騷絕非啟源於唐朝,唐朝的文人中有許多著名的打油詩的範例,如白居易的《賣炭翁》、杜甫的《石壕吏》等都是。

    四、張打油的詩《雪詩》和諸位評論所舉的例子竟沒有一首詩具有"諷刺、暴露和發洩負面情緒“的內容,充其量定為順口溜。例如《雪詩》:"江上一籠統,井上黑窟窿,黃狗身上白,白狗身上腫"。這首詩符合"趣味性俚俗詩體"的定義,絕對談不上發洩等內容特徵。憑這首詩把張打油定為順口溜鼻祖也是極不恰當的。例如詩經中關於風詩的例舉《關睢》、《蒹葭》等早在春秋戰國時代就已經產生了,同樣是順口溜,為什麼特別衷情於唐人張打油呢?

    以上個人一孔之見,願與大家共議長短。

    咸陽人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有什麼讓你覺得人類的科技弱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