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吉祥大叔
-
2 # 菩提樹下一沙粒
俗語說:人心難測,講得就是人心的複雜性。哪怕是從小一起長大的兄弟姐妹,在各自成家之後,也許就令人“刮目相看”了。當然,如果不牽涉到切身利益,大家一樣其樂融融。但在某些特定的情況下,也許人心或者說人性就暴露無遺了。
歷史上有許多兄弟閭於牆的事,現實生活中也有不少為了不同的利益而爭得頭破血流的。不是有人說:“人的心,海底針”嗎?所以,人心是很難琢磨的,它會隨著時間,環境的變化而變化。
而人性,最經不起考驗。記得有人為了考驗自己的老公對自己的愛是否足夠忠貞 ,就讓閨蜜去試探,結果可想而知。
人本身就是動物,具有動物該有的屬性,只不過,在文明不斷髮展的今天,人的某些慾望被壓抑起來了而已,但不能說沒有。一旦有了釋放的機會,沒有幾個人會禁得住誘惑。也許,這才是人性吧!
有時候,人性即獸性。日本作家中島敦曾說過“每個人都是馴獸師,而那野獸即是各人的性情”。關鍵在於每個人怎麼去把控了!但我們多數人並非聖賢,不能做到“坐懷不亂”,普遍情況下都是“一坐就亂”,還有那種“便宜不佔白不佔”的自私心理。
因此,不要去尋求勘破人心或人性的方法,其結果只能讓人對世界,對社會徹底失望。沒事的時候多讀書,多行走,充實自己,以免沉淪慾望,不能自控,終而真的淪為“獸類”。
-
3 # 來龍去脈a
如何讀懂人心和人性?答案:多方面可以讀懂的。
第一種觀察法:
人生當中親人一大堆,同學一大堆,朋友一大堆,同事一大堆,同修一大堆……
平常與他(她)們交流的時候,多親熱多開心……這樣的時光,只有自己風光的時候才有。
當自己住院的時候,通知朋友,親人:同學:同事自己有難了。
他們都會以各種理由推脫,我要上班,我有事,我很忙……
平常都是稱兄道弟的朋友,同學,同事,同修,親人一個也不見蹤影!
從這裡看到了人心,也知道了人性的行為!
第二種觀察法:
平常眾生有難了,去幫助他(她)們,去通知他(她)脫離苦海災難。
當災難過後,他(她)們拍一下屁股不見了人影,再一次遇到的時候,他(她)會反問你是誰?好像幫助他(她)是欠了他(她)的樣子!
從這個方面也可以看到人心,也知道人的性格!
第三種觀察法:
一個人(張三)對另一方(李四)那麼好,生活盡善盡美的樣子,但是到頭來,張三從李四身上颳去更多的錢財,或騙到了更多的色!
這樣的做法是一個假面仗,虛情假意的行為!從這裡也可以看到人心和人性。
總結:
一個人對眾生真情的付出不求回報,眾生有災難,幫助眾生,通知眾生脫離災難。
而另一方被救的眾生,時常要懂得感恩,要用什麼方法來回報社會眾生。
這樣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才是真正的人心和人性。
-
4 # 帽梓哥哥
(1)人性最核心的本質:追求快樂,逃避痛苦。說白了,就是追求物與色,逃避生理疾病和心理缺陷。其中,逃脫痛苦的慾望遠大於追求快樂的慾望。
物:代表實體的物,金錢,物質,房子,車子,……
色:代表無形的體,權力,愛情,名聲,色相……
當然也有很多物與色的融合體,如奢侈品,愛瘋六,滾床單……
(2)利用以上兩點,你就可以很好的利用人性。與人交往,或者創業經商,其實本質上是“利益”的交換,這個利益不僅單單指金錢上的利益,而是你所能提給對方的幫助。
結合你自身,想想自己擁有什麼能提供給別人“利益”的資源;站在對方角度想想,他想得到什麼?
(3)多看些心理學方面的書。
如《影響力》,戴維·邁爾斯的《社會心理學》等等。
這本書還算是通俗易懂的心理學入門書,但至今我還沒看完〒_〒
(4)中國古典書籍對人性的把握其實就已經很深刻了,孔孟莊老,四大名著,就不多說。
(5)正能量雞湯可以偶爾看看,但想要了解真實的人性,可以看看厚黑點的書。
官場:曾國藩,《鬼谷子》,《孫子兵法》,《血酬定律》,《滄浪之水》等。
社會:《*國*層*談錄》《漂泊:邊*人**錄》《暗訪十年》等書籍堅決不看。
黑道:《杜月笙傳》等。
另外,(堅決不要)翻牆(去網咖),但切記保持客觀的判斷,莫沉迷在這悲涼的氣氛中不能自拔。
瞭解世界的真實,是你的權利。更好的面對世界,是你的責任。
(6)經濟學書籍。
馬克思《資本論》,讓你瞭解資本社會的運作方式,雖然馬克思是為了揭露資本社會的醜陋,但你也應該學會,如何用資本家的思維,運用他人和資本的力量,去倍數式擴大你的效率和成就。
其他經濟學入門書。
(7)五本毛選。
第五部已不發行,可去賣舊書網站買到。
不要把毛概當毛選,我現在僅僅讀了第一部,就對我的思維方式產生了很大影響。
我不得不佩服老毛對問題的分析能力和對社會人性的宏觀把握,包括老毛對社會階層的分析,還有精準把握人民群眾的需求,“打倒土豪分土地”簡直就是營銷界的典範,廣告簡單直白,準確擊中受眾要害!
(8)人性是共通的,要了解人性,先了解你自己。
(9)其實最重要的,還是得投入社會實踐啊。
第9條不能做到,前8條的書單當我白說。
光看書你不能真正從現實中獲取實際有效的經驗,而光實踐因你人生有限不可能最大限度獲取經驗。知和行迴圈進行,達到螺旋式上升。
參考毛選第一部《實踐論》
……
暫時想到這麼多,零零碎碎,很多書都沒看完,有不當之處望指正。
-
5 # 錦鯉大美
與人相處,我們難免會遇到一些關於人的問題,這些問題涉及我們能不能信任他人,能不能與他人友好相處,能不能愉快地玩耍,但關鍵是我們又不是人家肚子裡的蛔蟲,怎麼能想到別人在尋思什麼,自己又該怎麼應對呢?
還有的人會走向另一個極端,在父母和老師的教導下,“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那些雞湯告訴你:“少管別人的事,做好自己就好了。”但我們真的可以這樣嗎?
人是群居性動物,帶有群居動物的特徵,不可能脫離群體而存在,脫離人群久了的人,你覺得他們活得舒服嗎?不會孤獨?不會寂寞?可能他們自己沒什麼感覺,但是這種灼心的感覺就像病理上的侵害,一點一點吞噬一個人,對抗不了的時候,有的人會哭泣,有的人會憤怒,有的人會自殘,你還覺得“一個人很舒服”?
一個人帶著,三五天正常,八九天可以,但是長期的、常年的這麼一個人,人是會生病的,心理的疾病,他自己以為活得很自如,但他不知道一個人這樣久了之後會出現反社會行為,不與人溝通就必然會出問題,美國FBI資料庫裡記錄的變態殺手都有一個共同特徵,就是離群索居,聽信那些“我一個人也很好,我不用管別人”之類的雞湯,我們生活在群體裡,就得關注身邊的人和事情,這是保證我們跟人相處關係友好快樂和順暢的大前提。
對群體的依賴感,只有在群體裡才有的安全感,是存在於我們生物基因裡的屬性,只要生而為人便有這種訴求,不是說“非要融入群體”,而是生物性使然,不是要你變得市儈和心機重,也不是要你一定會圓滑世故,而是要學會與人相處的技能,讓自己能夠愉快地生活,這也是能力的一部分,是我們需要學習的能力。
我們曾經經歷過的無知:
1.戀愛期懵懵懂懂——那些誤會和錯過的愛情
從校服到婚紗人人羨慕,正是因為稀少,才顯得如此珍貴,但當年的我們,不懂對方的心,所以錯過。讀心,不只有防備他人、防範小人的心,還有理解別人心意的心。
不管是男生還是女生,每個人都會遇到懵懂時期讓你心動的那個ta,青春期,那一年,錯過的那個ta。因為那年不懂對方的心意,所以誤以為ta不喜歡自己,錯過了才明白,才知道為時已晚,刻骨銘心。
不說男生喜歡女生的例子,舉一個女生喜歡男生的例子,大學時的室友,在臥談會時提起,他高中時錯過的一個妹子,到了大學人家寫信給他他才知道,他跟我們說其實他也喜歡那個妹子,但是他以為那個妹子不喜歡他,因為“她跟我身邊誰都玩得好,就是不跟我說話……”
99%的女生喜歡一個男生都不會去表白,其實如果你稍微能夠在女生不跟你說話的時候看到她的微動作,注意到她看你時含蓄害羞的表情,你都會明白她們的心意的,但是你沒有,因為你不懂她的心。
你是不是突然回憶起你讀書時候的小芳、小紅、小麗……想到“她可能喜歡我啊”,但是,都錯過了,這是我們讀不懂人家的心的時候錯過的愛情。
2.遇人不淑——跟人推心置腹卻被人傷害出賣
每個人的人生,或多或少都會遇到遇人不淑的情況,遇到過所謂的“朋友”“閨蜜”“基友”……你跟他推心置腹,他拿你當傻子,你拿他當朋友,他卻整天只想算計你,你拿他當兄弟,他拿你當凱子,推心置腹卻被人算計。
有的人喜歡算計一些小的,蹭便宜,經常讓你請吃飯,讓你買單,有一些更嚴重的,在工作中,有的人表面上跟你好,暗地裡打你的小報告,把你踩下去而他升職,這種事你感覺是狗血劇情,但是在生活裡真的很常見,但是我們只要稍微看得懂這個王八蛋說話時候的眼神,能夠讀懂他說話的漏洞,就能夠知道他具體在想什麼,最起碼的自我保護,不至於弄得自己狼狽不堪。
分辨好人壞人,難嗎?真不難,就比如說謊,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圓謊是一個很大的工程,問三個問題就一定會有邏輯漏洞,思維再強的人都會有漏洞。人與人相處是遵照群體性的,但不是每個人都是善的,一定會有惡人,要防止被人中傷,就要學會讀心。
3.同事、同學、室友相處有時候聽不出他們的真實意圖,容易發生矛盾誤會
除了以上這兩個方面,還有在生活裡的,我們和同事、同學、室友相處,有時候聽不出他們的真實意圖,就容易發生矛盾誤會。比如:有時候就是分辨不出來他們是在開玩笑還是故意擠兌你,然後你表現得過激呢,這個關係不好處也顯得自己小氣,但是不說出來又感覺心裡不舒服,那自己怎麼才能判斷他們的言論行為話語是不是針對自己呢?
生活裡的狀況,如果我們可以瞭解身邊的人,除了平時在一起打鬧的習慣,還要了解他們平時的不正經的時候,要了解他們的人品、說話時候的邏輯、說話的目的等等,我們才能知道他們這樣說話目的是什麼,自己才能把事情邏輯想得通,不然的話就很容易發生誤會和矛盾。
4.長這麼大,其實我們並不懂父母
我們常說“知人知面不知心”,這經常是對外面的人,但是身邊的人呢?你瞭解你的父母嗎?是不是被戳中了心裡的神經?突然發現自己真的是很不瞭解自己的父母?我們說讀人心,別忘了,讀心不是隻針對壞人,我們對自己身邊的親人也要學會讀心。長這麼大,其實你並不懂父母,是嗎?
多少次你張嘴跟老媽要錢的時候,你有沒有想過“這可能是老媽今天一天在外面受了多少氣,吃了多少苦才換來的”?你也明白,你成人之後經歷的事情,你父母之前都經歷過,他們也會被同事擠兌,說不定他今天也被人扒了錢包,說不定他今天在公司也被領導罵了,很多你不知道的事情發生了,只是他們在你面前不說。讀心,你連父母的心都不懂。
讀心,為什麼有時候我們會讀不懂呢?
1.過多的關注自己——自私
平時一張嘴就是“媽,我餓了!” 這句話表達的意思是什麼?——“媽,我餓了,我通知你我餓了!至於你怎麼樣,我不管!”也就是——你只關注自己。
小時候喊這句話可以,每個人都喊過嘛,但是你長大了就應該不一樣了,五歲六歲可以,八歲十歲也可以,但是長大了到十五六歲你還張口這麼喊,你就該考慮你的自私是到了什麼程度了,十五六歲還喊爸媽,不會去幫忙做飯,只會說餓了,人都會餓啊,但你想過你爸媽餓了嗎?你關注過嗎?
有時候說不懂人心,有的人還以為其中的技巧有多難,但其實沒有多難,只是你連基本的關心人都不會,只關心你自己,自私,心裡只有自己,還讀什麼心~
2.思維結構單一——蠢
說讀不懂人心,其實你自己腦子裡在想什麼,想著晚飯?電視劇?要買的裙子?……單執行緒思考,思維結構單一,根本不會考慮別人表達的意思,也根本不會考慮事情有沒有產生新的問題。
3.是非道理不懂——愚昧
為什麼不懂人心?就是不懂道理嘛,規則秩序不懂,法律的綱線擺在那裡也不懂,不會判斷,不懂法,不學無術,就是愚昧,
4.情緒化嚴重——自控差
很多人都有情緒化的毛病,發脾氣、鬧情緒、傷心,然後不能自控,更不用說關注別人了,不能正確的跟人交往,只關注自己的情緒,還讀什麼心呢?
5.喜歡以己度人——偏激
有的人喜歡以己度人,想問題都是“我認為”,這種我認為會讓人罔顧事實,不見真相,靠自己猜測得出結論,不聽不看不問,偏激,不會讀人心。
6.情商低下——低能
而且一個很有趣的現象是什麼?——情商低的人都不知道自己犯了什麼錯,他們都不知道自己情商低,他還會想“別人為什麼會這樣對我”,他讀不了人心的,別人都不想跟他交流了,他還讀什麼人心?去哪裡讀?
技巧得到的都是支離破碎的“真相”,讓別人主動開啟心門,這才是讀心的最高境界。
認人、識人、辨人:
知所想 懂其義
明是非 通達暢
“你在想什麼”,“為什麼要這樣”,“這件事的原則是否正確”,問了這三個問題再看人心,跟人相處會更順暢。人心和人性並不複雜,一般人基本遵從的就是七情六慾,只要掌握對方的基本狀況,就能抓住命門。
讀心最好的方式就是相處:
1.更好的溝通
更好的溝通,不要跟人起爭執,重要的是:學會傾聽。
2.更多的關心
關心別人的感受,別人的狀況,你可以試著從“媽,我餓了!”變成“媽,你餓了嗎?”看看父母會不會有不同的感受~有時候他們高興了你還能給你點驚喜~
3.更仔細的觀察
觀察身邊的人,父母、朋友、基友……觀察他們的表情、言行、狀態……他們勞累了就要去關心,他們開心你就去適時地提出你的“不合理要求”,如果人家很難過很傷心就安分地不要過多打擾,讓你擁有更好的人際關係,這是我們讀心的好處。
4.更耐心的思考
每件事都有起因經過結果,有邏輯,想明白了你就會知道人家心裡的苦楚、難處,就會明白人家心裡可能有敏感的地方,明白人家為什麼會跟你這樣說話,人家為什麼要這樣做,多一些思考,就會有不一樣的答案。
5.更真誠的態度
有的人太過隨便,有的人又太過嚴肅,但真誠的與人交往,學會與人交往的正確方式,付出總會得到結果。
6.更強大的能力
鍛鍊自己的能力,提升自己,包括溝通,分析事情,理解事情,處理事情……提升這些能力之後,你才能夠更好的跟人相處,理解人家說的話,人家做的事,你才能知道自己該做事是什麼?
理解戀愛物件,就會不有錯過;懂父母他們才會得到安慰,懂朋友你才會得到更多朋友,技術再多,都不如懂原則,學會理解和尊重,跟人相處才能獲取真正的感情。
被人信任、依賴和尊重才是彼此相處的最好模式,掩藏和虛偽是因為你本身的懦弱和無能。
懂人心最重要的作用不是防禦,而是用來理解關心他人,這才是真正的理解和尊重的詞義。
回覆列表
首先要知道什麼是人心?什麼是人性?
這是兩個問題。
你的問題是如何讀懂以上兩個問題:
人心:人的內心深處,內心世界,所謂人心難測!(外人很難)
內心是隨著事態與環境的變化而變化!
要讀懂人心需要與其交流、溝透過程中從對方的言談舉止和某些器官和行為的變化獲得判斷。另外讀心術已被很多人認可!
人性:善、惡、怨、恨、自私、貪婪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