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小米快快報

    爾斯泰說過:有無責任心,將決定生活、家庭、工作、學習成功和失敗。這在人與人的所有關係中也無所不及。

    愛孩子,就要從小培養孩子有責任心。

    教會孩子對自己的挫折負責

    三歲的丁丁拿著一把小水槍,一會兒朝爸爸停在那兒的汽車噴水,一會朝著小樹苗射擊。他東跑西竄,玩得不亦樂乎。

    他興奮忘我的跑著,笑著。突然,他踩到一顆小石頭上面,“啪”,摔倒了。丁丁整個人趴在地上,兩隻小手伸向前方,張著小嘴“哇哇”哭起來,鼻涕直冒泡。

    媽媽聞聲一個箭步趕來:“寶貝,摔疼了吧。”

    隨即一把抱起丁丁,看到他手心擦破了皮,心疼的一邊拍丁丁身上的灰塵,一邊用嘴吹流血的小手心上的灰。

    說完以後,丁丁媽媽拿著一根鐵鉤子,指著小石頭對丁丁說:“寶寶,就是它害你摔跤的對不?看我不打它。”

    丁丁點點頭,哭得更大聲了,彷彿自己受了天大的委屈。

    丁丁媽媽一面用鐵鉤敲著石塊,一面很生氣地說:“我讓你再害我家寶寶摔倒。”

    石頭受到媽媽懲罰,丁丁哭聲漸漸小了。

    這樣的場景太司空見慣了。孩子從沙發上掉下來,父母打沙發;在桌邊摔倒了,奶奶踢桌子......

    小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沒有不摔跤的。一旦摔倒了,大多父母會“教育”周圍的人或環境。這樣就給孩子傳遞一個資訊:你摔倒的責任在環境,而不是你不小心。

    同樣的事件,小溪媽媽做得就很讓人欣賞。

    她看見小溪踩到低於地面的汙水蓋,絆倒了。她走到小溪面前,蹲下來,頭貼著小溪的頭問:“你沒事吧?”

    “就膝蓋有點疼。”小溪搖搖頭,慢慢的自己站起來。媽媽指著汙水蓋,輕輕撫摸著小溪的膝蓋說:“寶貝,你可能沒注意這塊汙水蓋,下次小心點啊。”

    “嗯,我知道了。”小溪像沒事一樣繼續玩。

    小溪媽媽也愛孩子,但是她用理性的語言去關心孩子。在孩子理性恢復後用愛的口吻傳遞給小溪一個重要資訊:摔倒了是你自己的責任,你是責任人。

    同時不忘用叮囑的口氣告訴小溪,以後要注意了。

    兩種教育方法都是出於愛孩子。所不同的是,丁丁媽媽把丁丁摔倒的責任推給了一塊石頭,而小溪媽媽則教育小溪摔倒是她一時不小心,不能怨汙水蓋,是她自己的責任。

    兩種都是愛 前者是溺愛 後者才是正真的愛 ,兩種不同的處理方法代表著兩種父母的不同認知,也讓孩子產生兩種不同的自我意識和控制情緒的能力。

  • 2 # 石頭聊家庭教育

    溺愛是一種懶惰的、不負責任的愛。

    與溺愛相對應的是真愛,真愛是尊重孩子獨立的愛,真愛的父母懂得在孩子不同成長階段,滿足他不同的成長需要。真愛的父母懂得放手,接受並樂於看到孩子的自我獨立和自我成長。

    光看定義,溺愛和真愛似乎很明瞭,但在實際生活中,由於每個人的生活背景,看問題的角度不同,同樣一件事情就會有不同的認識。

    面對孩子的調皮搗蛋,沒有及時的制止,反而不斷的妥協,還和孩子進行反覆的溝通,常被認為是溺愛孩子的表現。

    在孩子的天性和成人世界的約束產生衝突時,我們遵循哪一種原則才算是對孩子的真愛?

    壯壯小時候經常會因為一些小事情而哭鬧,耐心的媽媽不會因為他的“無理取鬧”而責罰他、喝止他,而會耐心的開導他,安慰他。老人常會說:“你這樣太慣孩子,男孩子怎麼能老哭呢,以後可怎麼辦!”

    我們當時並不確定自己的做法一定是對的,甚至在前行的過程中,也常常懷疑自己的這一方式是否正確。但一路走來,我們很慶幸自己的選擇。

    壯壯現在6歲多,在情緒不佳時能夠及時發洩,也常常會向我們反饋並求得幫助。我們對他毫無顧忌的大哭,除了給予及時的安慰外,仍然不加制止。也許正因如此,壯壯在同學中表現出了自然的吸引力,在班級的每次投票選舉中,都能名列前茅。

    溺愛和真愛,很多人只是根據自己的感受去判斷,並沒有仔細考慮過這個問題。

    比如下面的一些場景:

    看著趴在地上哇哇大哭、尋求父母幫助的孩子,我們卻無動於衷,是真愛?

    我們幫孩子完成了他自己想要完成的任務,是真愛?

    我們制止了孩子對水/砂子/泥土….的探索,是真愛?

    我們把孩子一股腦的推給培訓機構,而總是向孩子抱怨:這個培訓班很貴,自己工作很累時,這是真愛?

    對於孩子的各種問題,我們並不樂意進行認知的思考,不斷的學習,只是憑藉著自己的經驗去教導孩子,是真愛?

    當孩子表現不好時,我們只是一味的訓斥孩子,而不去認知思考孩子不良行為背後的原因,是真愛?

    ……

    真愛,不是簡單的給予,也不是越多越好,是賦予智慧的給予。

    真愛,是滿足孩子當下需求的愛,是對孩子充分了解之後的給予。

    我是石頭,感謝你的關注。

  • 3 # 五道口的顏學姐

    凡是能幫助孩子獨立成長的行為都是愛孩子的行為,凡是能幫助孩子正確認識自我、認識世界的行為都是愛孩子的行為。凡是阻礙孩子成長和獨立的行為都是溺愛孩子的行為,凡是扭曲孩子認識的行為都是溺愛孩子的行為。

    比如,小孩1歲要自己吃飯,吃不好。溺愛的行為就是上去,說:“寶寶,你還小,不行,媽媽來餵你。”愛孩子的行為是給孩子換上罩衣,鼓勵孩子自己吃,雖然剛開始吃得一塌糊塗,但過一陣練習小孩就能自己吃了。

    比如,小孩跟其他小孩玩耍,鬧矛盾打架了。愛孩子的行為是:安慰自己家的孩子,先讓孩子情緒穩定。然後說明明也是很喜歡你的,他著急了才打人,還不會用語言溝通。最後給兩個孩子示範下應該怎麼說話。溺愛孩子的行為就是:家長參與,把別人家的孩子訓斥一通,罵其他小孩欺負人。

    生活中各種行為都可以拿這兩個“凡是”來對照,總體來說,愛孩子的行為費的心思要多,溺愛孩子的行為是家長偷懶、敷衍的做法。長遠來看,用心不同,收穫也會不同。

  • 4 # 囚徒窮遊

    感謝邀請,首先我認為每個人愛孩子的方式方法都不一樣,有的是暗中保護孩子,先讓孩子自己去探索,有的是放手一搏讓孩子獨立去闖,還有的則是對孩子充分的保護,不讓孩子受一點挫折,全心全意得去幫助孩子做事情。在我看來,還在從小到大是一個很奇妙的過程,作為父母可以好好“享受”這個階段,在孩子年齡較小的時候,我認為不必過多的注重其內在,讓他好好發揮自己的想法去生活,等到孩子有了理解能力和自理能力之後,可以加以引導去培養孩子的內在修養,讓他明白什麼是禮節、尊重、獨立、自強、謙遜等。在長大之後,可以經常把一些事情交給孩子去做培養其實踐能力,表達能力等等。做事情難免遇到麻煩、挫折,這時候可以先觀察孩子本身是一個什麼樣的狀態,可以透過自己的判斷,之後去幫助孩子作出正確的處理,當然父母本身也需要不斷提高自己,俗話說:“活到老,學到老”嘛,有內容的攝入,本身的涵養各方面素質也會提高,這樣對孩子來說也是有好處的。

    對待孩子,要做到公平、合理、及時溝通。孩子犯了錯誤,不能完全不管,仍由其這樣下去,也不能過分的教育,做到及時溝通,獎懲分明讓孩子明白犯了錯誤,要知錯能改。現在很多的獨生子女,我認識做家長的不要過分溺愛孩子,導致孩子始終成長在那樣一個環境中,長時間這樣走上社會,就會有很大的心裡落差我認為這樣對孩子將來是不太好。傾聽、溝通、陪伴、理解我認為是比較重要的。(僅此個人觀點)

  • 5 # 育兒讓我們幸福

    謝邀!盲目的答應和滿足小孩的無理要求這叫溺愛,因為小孩還不明白哪些是對的,哪些是錯的,哪些應該做哪些不可以做。大人在是非都分得清楚的情況下,還要堅持支援小孩子這種行為,同時還給小孩最大的幫助,這就是溺愛的行為。大人給小孩子的自以為是真愛,其實這才是真正的對小孩的一種傷害!要想給小孩真正的愛,我們必須拒絕小孩子那無理的要求,如果小孩子還分不清是對是錯的情況下,我們只有用轉移注意力的方法吸引小孩子尋找下一個目標就好了,。如果小孩子能分得清楚是非對錯的情況下,我們需要和小孩子好好的講清楚道理:為什麼不能這樣做?這樣做會帶來什麼後果?等小孩子明白了,他就不會無理取鬧了!這樣做的行為才是對小孩子真正的愛!

    各位有覺得好敬請關注和收藏!

  • 6 # 桐雨文庫

    應該說,父母對孩子的感情都是出於愛,只不過有的時候方式沒選擇對,程度沒選擇好,就成了溺愛了。

    最簡單的溺愛的理解就是:對孩子百依百順,有求必應;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心怕掉了;事事為孩子操心,擔心孩子吃不好睡不好,不相信孩子自己能處理好問題,這些都可以稱之為溺愛。

    真正的愛孩子,就是:幫助孩子樹立信心和人生觀,讓孩子自己選擇做什麼事情。

    還是拿實際的例子來說吧,2歲的孩子可以慢慢走了,就不要到哪裡都揹著、抱著吧,累了可以堅持可以慢慢走,還拿個推車一直寵著,孩子啥時候長大;

    再比如,等孩子上學了,什麼時候寫作業,什麼時候玩看電視,是不是可以提前跟孩子立一個規矩,然後讓孩子學會自己安排時間,這是正確的愛。

    還有,上學放學,書包可以自己整理吧,襪子可以自己洗,做飯可以幫忙洗菜或者端菜吧。

    所有孩子能力所能及的事情,讓他自己去做,放心讓他做,做錯了也沒事,這才是真正的愛孩子。

  • 7 # 魔都小鬼頭

    “慣子如殺子”。慣著孩子就是溺愛,讓孩子學會獨立就是真愛。現在大部分孩子都是獨生子,要什麼給什麼,吃什麼買什麼。在家裡唯我獨尊,家長這樣養大的孩子自私自利,不懂得珍惜和感恩,這些就是溺愛。相反的,讓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自己做,好吃的東西學會分享,培養孩子吃苦耐勞的精神,這才是對孩子真正的愛。

  • 8 # 英國實體銷售平臺

    溺愛實質是你用一把""愛""的剪刀,一刀一刀殘忍地的剪斷孩子成長的翅膀,使孩子失去振翅高飛的最佳時機,最終淪為不能自立的機器。

    每個人都希望永遠沐浴在愛河裡,有困難""愛""來解決,有想法""愛""來幫助;所以注意不能無限制的愛心氾濫,表面是愛孩子其實是對孩子傷害,更不能以愛的名義進行要挾。

    所為愛心氾濫,是指在孩子事情上大包大攬,事事都管。

    作為家長疼愛孩子是天理,現在生活節奏快,要處理的事情很多,尤其是中年人負擔非常的重,所以安排好孩子的事情更重要。

    孩子幼小時生活照顧是必須得,好的身體對孩子一生都是重要。定時吃飯,營養配餐,讓孩子把用餐為快樂的事,這是人的第一層需要。同時透過餵養是建立親情的最好方式。

    但適當給孩子一個小任務,要耐心的給孩子時間,孩子要學會面對挫折,戰勝困難,獲得成就感。

    例如: 從繫鞋帶開始,這對小孩子來說是一個挑戰。

    大的孩子,愛的方式要以思想的溝通和輔導為主,生活的照顧為輔。反之就是溺愛。但如有錯誤一定要有立場,但注意說服的方法,如果孩子生病了,就兩者都要有了。

    如何恰當的、有效溝通就是愛的藝術。

    所謂的要挾是指用愛來作為條件對孩子進行脅迫,這比溺愛更可怕。

    例如: 鳳凰女和鳳凰男現象。當初你上學,我如何如何..……,所以你就要……,請問,如果孩子不努力,你花多少錢能讓他考上大學? 恐怕你想交錢,都沒有地方!

    愛的能力不是以金錢多少來衡量,而是孩子遇到困難或面對選擇或質疑時你的態度,你是否有能力給予幫助和指導。

    所以如何去愛孩子,光有愛心是遠遠不夠,更要有愛的藝術和愛的能力,這需要家長不斷學習提高自身的修養,跟孩子一起成長。

  • 9 # 信念67571

    過度的保護,是一種傷害

    自從閨蜜的兒子小軍出生到現在,全家人就像上滿了發條一樣,全身一新的、全力以赴的保護著孩子。

    孩子出生前,為了讓孩子有一個美好前程,爺爺曾找高人去預算孩子的八字,選擇吉日,吉時去醫院做的剖腹產。

    閨蜜生了孩子,爺爺就不允許她上班,爺爺要求閨蜜安心在家帶孩子,許諾每個月會給閨蜜五千生活費,並提了一個條件在帶孩子時,不能看到孩子有外傷的痕跡。

    小軍出生後就是家族的長房長孫了,爺爺奶奶視若珍寶,含在嘴裡怕化了,捧在手裡怕嚇著。

    全家4個老人加上爹媽,六雙眼睛都關注著孩子。如果孩子有一聲咳嗽,第一時間就會立馬驅車去離家三四十里的縣城住院。

    小軍特別喜歡魚,爺爺專門去集市買了一口大缸,又買了二十多條小金魚養在缸裡,魚在缸裡自由自在的遊著,爺爺經常抱著孫子趴在缺的邊緣看魚兒游泳,孫子笑,爺爺也一起跟著笑。

    小軍三歲了,可以自己搬著凳子去看魚兒,那次看著看著小軍就想伸手去撈魚,結果整個身體栽進了水缸裡,本來水缸裡的水並不多,根本不會對小軍造成任何的的傷害,掉進缸裡也只不過嚇了一跳而已。

    可是他的爺爺是怎麼做的呢?孩子爺爺數落閨蜜不認真,不能全身心的照顧孩子,奶奶也跟著抱怨,小閨蜜則不住的哭,整個場面亂成一鍋粥。

    小軍爺爺說時遲那時快,抄起一把斧頭,衝到了水缸旁邊,用足全身的力氣”咣噹“一下水缸就已經是四分五裂了。

    爺爺的嘴裡還在不停的唸叨,”都是這破缸惹的禍,打爛它一切都解決了。”

    每個家長對待孩子都會有一種天然的保護慾望,生怕外界的事物會對待孩子造成一絲傷害。家長們就像火眼金睛一樣,只要發現對孩子有傷害的事物就馬上除掉,這樣可以杜絕一切危險的發生。

    全家人一直用這種方式讓孩子絕對的安全。

    這樣的現象不是個例,曾看到過一則新聞:一個小學群裡,有家長向老師反映,某位家長開法拉利到校接送孩子,這樣會影響到孩子,讓孩子產生攀比心,開豪車的哪位家長解釋說,”開豪車並沒有什麼不對,學校應該做好教育,沒想到話還沒說完就被對方踢出了群。

    老師,家長的出發點本是為了孩子好,是怕因為攀比造成孩子心理傷害,家長和老師都在儘自己最大的可力”保護著”孩子身心健康。

    然而這種保護能持續多久呢?10年,20年還是50年?我們的孩子他們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他們沒有我們想象的那麼脆弱,他們終將要去面臨未來的世界。

    未來有很多不確定性,但是作為我們的家長和老師,似乎應該更多的把關注點放在對孩子的引導上,或者是傳授各種安全知識。

    一味的打壓別人,去除外界影響這樣並不能對孩子身心健康有利的方向發展。

  • 10 # 青墨玩單機

    有的父母對子女溺愛無度,對孩子個性品質造成不良影響,其表現如下:

    1.對孩子有求必應。孩子在家庭中的地位好似“太陽”。父母、祖父母、外祖父母好似“地球”和“月亮”,“地球”、“月亮”圍著“太陽”轉,對孩子百依百順,任其擺佈。

    2.父母為孩子的安全、健康過於擔心、害怕。怕餓了、冷了、吃苦了、受累了,生活上百般照顧,儘可能把孩子留在自己身邊,關在家裡,生怕孩子離開父母一步會出危險。

    3.父母不愛聽別人說自己孩子的缺點。時常袒護孩子的缺點,甚至把缺點視為優點,把胡鬧視為聰明;喜歡聽誇獎、恭維自己孩子的話。

    4.父母以情感代替理智判斷孩子的無理行為。惟恐孩子有一點不順心的事,生怕孩子受委屈、不愉快。對孩子不合理的要求讓步、順從、遷就。這些毫無原則的愛,只能是溺愛。所謂溺愛,就是過分地不適當地寵愛孩子。孩子需要父母的關心照顧,但並不是需要父母代替他去做應該自己做的事。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其他國家的主要肉類食物是什麼?怎麼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