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 聖鵬
-
2 # 康142341986
本人學佛多年,可以談談經驗。下面是學佛的次第:
1,初學佛法,先要了解佛教常識,慢慢深入,可以先看趙樸初的《佛教常識答問》,這本書看似簡單,其實也是很精要很概括很嚴謹的,不妨深入體會,比看南懷瑾先生信口開河的作品效果要好。
讀熟《佛教常識問答》後,可以學習《印度佛教史》,可以學習聖嚴法師的《印度佛教史》,此書簡明扼要。要想再深入一些瞭解古印度佛教,可以看印順法師《印度佛教思想史》,平川彰《印度佛教史》等。
瞭解《印度佛教史》後,可以學習《中國佛教》一書,這是本人知道的最好的佛教常識著作,是50年代中國佛教協會編輯,前些年由知識出版社出版。包括佛教史,佛教人物,典籍,教理,等等。
2,瞭解佛教常識後,就可以讀經典了,縱觀整個佛教,最重要的經典莫過於《阿含經》和《般若經》,分別代表大小二乘,因為《阿含》《般若》類經典有多部,可以重點學習《増一阿含》和《大品般若經》。
學過《増一阿含》,就會對佛和弟子們的修行事蹟有直觀感受,對佛生前事蹟有清晰瞭解。在四《阿含》中,《雜阿含經》(《相應阿含》)是根本阿含,是佛對不同階層人物宣說的聲聞道根本教理,所以《雜阿含》重理論,而《増一阿含》是佛在世時同弟子們和社會各界的交流和修行,所謂“明人天因果”,所以《増一》重修行,而且《増一阿含》頭尾具足,條理清楚,經中說“三乘教化無差別”,所以是我們大乘弟子也必須應該熟悉的,以前我們大乘弟子不重視《阿含》經,以至於信佛多年的人對佛在世的事蹟都盲無所知,這是很錯誤的,所以《阿含》經也是我們大乘弟子應必須學的。
學過《阿含》,就可以學《大品般若經》了,此經30卷,由鳩摩羅什大師翻譯,是《般若經》的代表,龍樹菩薩作《大智度論》解釋它,可以經論結合學習。
《般若經》比《阿含》結集稍晚,所以《般若》包括了《阿含》的教理,學通了《般若》就學通了佛法,佛說“一切佛法皆從般若波羅蜜流出”“般若波羅蜜是諸佛菩薩母”“般若波羅蜜是一切諸佛法印”故。
3,熟悉了《大品般若經》,佛教教理已經通曉,佛法心髓已經掌握,平時持頌《心經》《金剛經》即可,這是《般若經》的簡本。如果有興趣,可以讀一讀其他流行經典如《華嚴》《法華》《維摩》《彌陀》《楞嚴》《圓覺》等經。以資參考。
如果有時間,還可以閱藏,(其實大多數人沒必要,也沒時間和精力)。現在網上讀經閱藏很方便,這是古人無法比擬的。
4,總之,學佛首先是搞懂教理,然後依之修持,佛教的教理中心思想“般若波羅蜜”,簡單說就是“萬法緣起性空,要以不執著的心態行一切善法”,所以如果真正瞭解了佛說,佛法就在日常生活中,以不執著心體驗生活,調整心態修行善法,就是佛法,學習經典也要進的去出的來,不要成為紙上談兵的書蟲。
六祖雲:“佛法在世間,不離世間覺,離世覓菩提,恰如求兔角”就是此理。
下面是本人收藏奉持的《増一阿含經》和《大品般若經》(摩訶般若經)書影。
-
3 # 半份天空
楊新宇博士:
一、事緣經
(一)本行部類(佛傳),如《中本起經》、《佛本行集經》
(二)本事部類(佛及弟子證道緣起),如《佛說摩鄧女經》《佛五百弟子自說本起經》
(三)因緣經(因果故事),如《佛說摩訶迦葉度貧母經》
(四)未曾有經(稀有事),如《盧至長者因緣經》
(五)授記經,如《阿闍世王授決經》
(六)本生部類,如《一切智光明仙人慈心因緣不食肉經》《六度集經》
(七)事緣經集,如《賢愚經》
二、說法經
(一)佛法概要
1、佛法概要,如《佛為海龍王說法印經》
2、法住經,如《佛臨涅槃記法住經》
(二)第一時教
一)正法念處部類(人天乘經)
1、業道經(描述六道輪迴),如《佛說罪業應報教化地獄經》
2、人道正法經(為人處事的正確方法),如《佛說善生子經》、《佛為優填王說王法政論經》
3、佈施福報經,如《佛說佈施經》
4、法會福德經,如《佛說盂蘭盆經》
5、齋戒福德經,如《佛說嗟襪曩法天子受三歸依獲免惡道經》《佛說四天王經》
二) 阿含部類(小乘經)
1、勘入阿含部類,如《佛說阿含正行經》
2、說戒律經,如《佛說大乘戒經》
3、四部阿含經,如《雜阿含經》
(三)第二時教
一)大乘接引經
1、功德經,如《佛說造立形像福報經》
2、佛名功德經,如《八佛名號經》
3、淨土經,如《佛說阿彌陀經》
4、大乘業道經,只有一部《大乘大集地藏十輪經》
5、本願經,如《地藏菩薩本願經》
6、禮懺功德經,只有一部《虛空藏菩薩經》
二)初機大乘經(外凡夫位)
1、褒揚大乘,如《稱讚大乘功德經》
2、勸發菩提心,如《佛說出生菩提心經》
3、發廣大願,只有一部《大悲經》
4、菩薩廣行
1)對大眾廣說菩薩行,如《大乘四法經》
2)對女眾說菩薩行轉女身,如《佛說轉女身經》
三)二時教菩薩道(詳說內凡位兼及地上)
1、二時教的菩薩道次第,如《私呵昧經(又名菩薩道樹經)》
2、般若部類
1)勘入般若部類,如《佛說象腋經》、《佛說文殊師利行經》
2)般若經,如《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文殊師利所說般若波羅蜜經》
3)分別甚深菩薩行經,如《佛說文殊師利淨律經》、《佛說魔逆經》
3、方广部類(廣說菩薩行)
(1)發菩提心經
1)發菩提心,如《佛說堅固女經》、《大威燈光仙人問疑經》
2)證不退轉(順法忍),如《佛說黑氏梵志經》、《大莊嚴法門經》
3)證悟如幻,如《佛說如幻三摩地無量印法門經》
(2)證無生法忍經
1)多聞總持,如《集一切福德三昧經》
2)證無生法忍,如《諸佛要集經》
(3)證諸三昧經,如《寂照神變三摩地經》
(4)不可思議境界經,如《維摩詰所說經》
(5)佛境界經,如《佛說內藏百寶經》
(6)菩薩道經集
1)寶積經
2)大集經
(四)第三時教(詳講地上兼及地前)
一)三時教道次第,如《佛說大方廣菩薩十地經》
二)三時教義理
1、承二時教總攝菩薩行,如《菩薩善戒經》
2、深密部類(唯識經典)
1)緣生經,如《大乘舍黎娑擔摩經》
2)法相經,如《佛說入無分別法門經》
3)解深密經,如《百千頌大集經地藏菩薩請問法身贊》、《解深密經》
3、法性部類(如來藏經)
1)楞伽經,如《楞伽經》
2) 如來藏經,如《大方廣如來藏經》
3) 法性經,如《入法界體性經》
三)瓔珞等經,如《菩薩瓔珞經》
四)華嚴部類,如《大方廣入如來智德不思議經》、《華嚴經》
(五)法華涅槃時教(圓教、佛乘)
1、法華經類,如《無量義經》《法華經》
2、涅槃經類,如《涅槃經》
3、佛乘總要,如《金剛三昧經》、《大方廣圓覺修多羅了義經》
-
4 # 金豹8609767
《妙法蓮華經》講的是萬法唯心所現和即念即佛。這樣會少走很多彎路,可以看看印廣法師的講經影片《妙法蓮華經》《楞嚴經》《阿彌陀經》《心經》不方便看影片的可以網上購買書籍
-
5 # 心智之道
如果要對佛教打下一個堅實的基礎,並且對修行次第獲得系統、明晰的瞭解,初學者可以從《菩提道次第廣論》或者《普賢上師言教 龍欽心髓前行引導文》入手,也可以從《入菩薩行論》入門。
我曾經學過眾多的經論,最具竅訣性、理論與實修並重的要數以上三部經典,故此推薦給初學者。
相對而言,上述三部經典中,以《普賢上師言教 龍欽心髓前行引導文》最為殊勝,既有講述聽法要求的“聽聞方式”,又有看破輪迴、生起堅實出離心的“暇滿難得、死亡無常、輪迴痛苦和因果不虛”,還有“解脫利益”和如理依止上師善知識的“依止上師”,更有大乘道基礎的“皈依和發菩提心”、懺悔修行障礙的“念脩金剛薩埵”、速疾積累資糧的“供曼扎羅、斷法古薩里”和遣除道障、獲得成就根本的“上師瑜伽”,最後還有修行七天就可以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正行支分.捷徑往生法”(又稱頗瓦法、遷識成就法和七日成佛法)。
具體如何選擇,看您自己的意樂和緣分。
-
6 # 葉落空
1.先背一些經背一些咒 心經 金剛經 大明咒 往生咒 大悲咒 楞嚴咒
2.多看經書 彌陀經 地藏經 壇經 涅槃經
3.百法明門論 八識規矩頌 成唯識論
4.最後迴歸到 楞嚴經 華嚴經 妙法蓮華經
5.透過上述的經論有了一個總體的瞭解。然後準備實修,用理論指導實踐。選一個自己覺得好的有興趣的修行法門就可以持之以恆的修持。
可能你會問,為什麼要看那麼多的書才來修呢?因為這樣你就不會迷,不會被人帶偏,不會人云亦云,也不會稀裡糊塗的修行。
舉個例子:比如唸咒透過唸咒為啥呢修行?唸佛為啥能修行?禪定為啥也能修行!若你知道他們都是修持禪定功夫用來對付妄念的,心即是咒,咒即心,以咒攝心。就知道咒是怎麼發揮作用的。唸佛也可攝心用來對治妄念,再又憶佛唸佛,我們阿賴耶識裡就有了往生淨土的因了!結果只是時間的問題!故一聲佛號即可往生是什麼意思你就自然而言就明白了。別人再給你說什麼怪力亂神的東西,你也不會去信了。所以多聞熏習,如理作意!
末學拙見,若有不對望諸位師兄批評指正!阿彌陀佛!
-
7 # 春光哇
先多看科學書籍,瞭解當前的科技成果!特別光學、聲學、量子力學、醫學、人體生物學、心裡學等!不一定要精,但要大致瞭解他們目前最新成果,一切世間法皆為佛法,所以你沒有理由拋棄這些正在證明的能聽見聞的法相!然後建議看《西藏生死書》瞭解死,《正見》瞭解苦。《佛說入胎經》瞭解生。《四聖諦》、《八正道》瞭解世間真相,《金剛經》瞭解平凡空相,選擇一圓通法門實踐!《老子》、《莊子》、《大學》《中庸》等國學經典,《圓覺經》、《維摩詰經》、《心經》瞭解中國傳統文學與佛典翻譯的融合文化。《摩訶止觀》深入實踐,《宗鏡錄》探秘浩瀚佛海,《大智度論》、《瑜伽師地論》真正的佛學概括,唯識、中觀等論著名作,《楞嚴經》、《楞伽經》學習真正嚴謹的邏輯性科學,其他佛學般若部經典。本人沒有修為,純屬虛構,如有添鬼神,概不認同!
-
8 # 離相如如
從放下自我開始!
我執是一切煩惱與障礙的根源。
我知,我見,我愛……通通都是初期學佛的障礙!
不超越自我的束縛,學佛就不得其門而入!
勤修戒定慧,熄滅貪嗔痴!
但學佛到究竟階段
卻又要把“我”提起來
荷擔如來家業,捨我其誰
以無我之心,作有我之業
方能無為而無不為!
南無阿彌陀佛
-
9 # 草堂禪趣
學佛入門,初學者應該從哪開始?學什麼?提這個問題有一定的普遍性,很重要。
現在中國文化漸漸興盛起來,好多人漸漸知道自家寶貝還是厲害,中國文化比外國文化深邃、遠見、徹底、高明,就開始學起佛法,這是個很好的現象。說明我們社會好多人對自己家的寶貝有了價值認知,有了自信。
學佛入門,初學者應該從哪裡開始呢?學什麼呢?
學佛法,也像學世間學問、技術一下樣,我們得有個基礎,入門,這是對的。
可以這麼說吧,我們學東西,就得有個老師來指教。或者有個體系性的東西來慢慢去研究、參省、思考,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之後,才會慢慢有所收穫的。
那個老師或者體系性質的東西,就是我們學習中的航標、路標、方向,這個,就是我們所說的基礎,或者可以稱作是入門的東西。
你為什麼要學佛?一個人學佛,肯定是有他的開始的緣起,就是有他直接引發的心理動力存在。
但不管如何,學佛的人,都是有其前世大善、大德、大智慧的前行修為,才可以今生突然發現自己心靈中這一片福田寶地。可喜。
現在,由於物質文明、物質享受過度發達,導致我們大部分人心靈和覺知能力混亂,精神和覺性不明晰,這使得我們對自己生命本質認識不清。由於缺乏正確的知識,導致我們生活中引起許多苦惱和病痛,在所難免。
所以,學習佛法,就是可以很好的治癒我們身心內在許多病毒。
從哪裡入門?過去時代的人們,可能少有這個問題干擾,但現在就不同了。由於全球化、多元文化、物質文明、科技資訊等等多重因素,就是學習佛法的人,心態也不像過去時代那樣純淨,人心唯危,而道心唯微。
所以就有大師提倡人間佛教。提倡學習佛法,從學習中國文化開始。這個主張其實用意相當深切、妥當,而且還很切合中國大部分人初學者心地,切合初學者更多實際狀況。
中國文化,儒釋道,這三個字的排名,你看看,就知道過去賢哲他們用意很深。就是一個學習佛法的先後次序,這個意思。
因此過去到當今好多大師的建議,學習佛法,基礎就是從儒家的學問開始,這樣做起,就可靠,就有基礎。
因為佛法,是最圓滿的人生價值觀探索體系,佛法包含了一切法。人道、天道、聖道、佛道的一步一步的博大精深的修為。
現在的初學者,都面臨的一個問題是:不瞭解佛法講道理就是從這整體的宇宙觀開始的,不瞭解佛法講道理就是從我們生命的本初、源頭開始講,不瞭解佛法講的道理。就是直接從我們的人生觀、生命觀、生死觀開始的。
所以,現在普遍學佛法的人,通病都是他們把佛法看的太簡單了。認為佛法是一些過去的人發明的哲學道理。
其實佛法,實在講宇宙、生命現象多重的、各種道理。
最後,才把真理會歸到去關注“人”的生命。
所以,現在要學習佛法,還是聽從過去一切大智慧尊師、過去先哲能們的忠告——從學習人道開始。
初學者先學:《玉曆寶鈔》、《地藏經》、《弟子規》、《太上感應篇》、《三世因果經》、《現代因果實錄》、等等講因果輪迴的基本經典。
然後在此基礎上,多多放生,多多助印各類佛法經典。累積福報、聽聞智慧的資糧。再慢慢去一步一步地按部就班地去學。
多多行善,多多做善事,多多放生,多多助印經典,自然你慢慢就知道該怎麼學,該怎麼修。珍惜。
回覆列表
初學者首先應該先對佛家有一個正確的瞭解,可以看一下佛教入門的書籍,比如臺灣的聖嚴法師寫的書,還有釋迦牟尼傳記也可以看一下,看完以後對於佛教會有一個初步正確的認識,而不會僅僅停留在道聽途說或者主觀認為的概念層次。
其次,初學者想繼續學習必須明確自己的目標,因為這個時候基本對佛家的理論有所瞭解,希望繼續學習的必然是認同佛家的理論觀點,那麼繼續下去有兩個目標,第一個是成為一個佛學理論者,這一條路是很多研究者走的,著重理論層面,對於佛教的經典咬文嚼字,可以說的頭頭是道,很多大學都有這種研究者,第一條路反正個人覺得沒有意義所以你要選就多看看理論書籍,相信量大就可以,我也不好指點你的,第二個就是修行佛法者,這條路又分為在家修行者和出家人,出家人不用說就是和尚尼姑,在家修行者分為已經皈依三寶和沒有皈依的,皈依了的就可以稱為居士,很多人不知道皈依的意義,我有一篇文章置頂了,詳細講了皈依的意義,有興趣的可以看看,我只能說如果真的希望修行有成皈依三寶是必須的過程,還有就是發菩提心,是修佛的終極目標,沒有發願成佛的決心,很難在這條路上走太遠的。
再次,如果已經皈依或者沒有皈依希望真正修行的,這個時候就需要選擇自己的修行方向了,是修密宗,還是禪宗,淨土宗,密宗一般漢區的人修的很少,需要皈依上師,沒有找到好的上師灌頂是沒辦法修的,現在因為宗教協會一般不予許藏傳佛教到漢區傳法,所以除非你去西藏拜師,否則修密很難,密宗的特點講究即身成佛,今生成就,沒有很好的資質修密就是白費功夫,近代修密有成的屈指可數,以後會更少,因為現代人根器不夠。禪宗淨土宗基本代表了大乘佛教的精華,現在禪淨雙修的很多,當然東南亞一帶修的是小乘佛法除外,大乘佛法不管你修什麼法門,都必須修六度,六度修好了自然開悟,六度修不好你念什麼經持什麼咒修什麼白骨觀打什麼坐都沒有意義,即使修到菩薩境界依然以修六度為主,只是境界不同而已,至於選擇什麼法門就誦讀什麼經咒,這個沒什麼好說的,我有專門的文章談到過,比如地藏法門,就誦地藏經,當然供養菩薩更好,藥師法門,自然誦藥師經,當然要根據自己覺得和哪個法門有緣分選擇,還有就是誦經持咒必須天天不斷,堅持不懈,不要求感應,想更加快的開悟,就必須有一定的計劃和數量,我知道有為了開悟,一天誦經達到六十遍的高人,還有持五戒十善當然會更快有成就,說到這裡相信基本不用再說了,看到這篇文章的應該是有緣人,我只能指點你到這裡了,至於你是否能堅持修學下去就看你的緣分了。阿彌陀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