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覆列表
  • 1 # 水流芳2019

    現代人寫的詩不如古人事出有因

    現代人為什麼寫的詩不如古人?古典詩詞自然是古人寫的好,原因無他:因為傳統文化的遺失!

    詩詞是古典文字高度掌握以後的事,只有掌握語言,發之以情,才能寫出優美的詩句。很多現代人連現代語言都沒有掌握好,更遑論古典文字了!

    然而愛好詩詞者眾,畢竟附庸風雅是人們最喜歡乾的事。可很多人喜歡詩詞,又對詩詞不求甚解,就拼湊字數,強湊文字,無病呻吟,俗態可厭,發之於網端,不免沾沾自喜,以詩人自居。

    更有好事者吹捧,那人就自詡為李杜,若有一人說那不是詩,稍有不同意見,就馬上翻臉辱罵。毫無愛好詩詞,之君子謙謙之風。欣賞詩詞也是要有學養的,觀很多濫竽充數之人,胡拼亂湊的所謂詩也有人盛讚,即知好的詩詞也是需要有學養的人來欣賞的。正所謂“高山流水遇知音”,好的詩詞如“陽春白雪”非“下里巴人”可領略其中妙處。

    綜上所述,現代人想寫好詩詞,須有一定的古典文字根底(用淺薄的現代語言是寫不出好詩的)。

    詩乃雅事,先作個雅人,學會欣賞好詩(注意是好詩,古人的好詩,不是時下那些無病呻吟,毫無雅韻美感的胡謅之文字)。優美的古典文字,浩若煙海,可謂汗牛充棟,如《詩經》《離騷》《古樂府》等,從中汲取營養,學習詩詞之體制,言之以志,發之以情,厚積而薄發,然後方可成詩也!

  • 2 # 半世飛仙

    首先,古代文學基礎是為了科舉考試做官。

    而現代廢除了古代的科舉考試製度,從一定程度上扼殺了當代的詩詞。

  • 3 # 宇文初雪

    藝術不是科學,很難分高下。

    古代藝術品,除了藝術性,還具有時代烙印、考古價值,但不代表他們藝術性高過現代藝術品。

  • 4 # 䗝豆

    現代詩歌水平不比古代低啊,比如,余光中,艾青,席慕蓉,不讓古人的現代作家挺多的,詩歌文學,從短句到長句,到散句,到小說,時代越發展,形式越豐富,是歷史的進步,不能食古不化啊。

    古代,坊間,青樓,是詩詞集散地,為君吟一首,抱得美人歸,現在哪有那條件啊,好好做現代人吧。

  • 5 # 簡小直

    簡單說一下個人淺見,我覺得可以從三個方面找原因。如題目所問,現代為何詩詞水平不如古代人?第一個方面,從時代角度來講,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一代有一代之文學。當下所處的時代,作為文學形式,詩詞己非唐宋盛況,不是主流形式,甚至是小眾類別,就好比現在的中國足球,踢球的人少,水平自然難以提高。不可否認,現在寫古典詩詞的人,也有不少水準頗高,但終究星星之火難比繁星滿天。

    第二個方面,寫詩詞的人,是需要極高的文學底蘊、文化造詣,古代詩人哪一個不熟讀四書五經滿腹經緯,個頂個拿出來都堪稱大家、大師;但我們現在的人,不要說背誦了,就是能熟讀儒家經典的又有幾個?格律丶音韻、平仄等等,這些前提條件尚搞不清楚,自身學識、修養達不到寫出好詩的水平,怎能寫出好詩?

    第三個方面,從美學角度講,古人每一首好詩好詞,都是意境優美,經久傳誦,給人以美的享受。我們現代人寫詩,最缺乏這種意境美。人家7歲寫"鵝鵝鵝,曲項向天歌",你來一句"鴨鴨鴨,扭脖叫嘎嘎",完全沒有可比性。

    筆者也喜歡詩詞,偶爾也寫一寫自娛自樂,每每寫完總覺離古人之水準差了十萬八千里。想超過古人,我太難了。

    以上有感而發,手機碼字不易,望好評。

  • 6 # 一庭柳絮

    根據一位德高望重的漢學教授的觀點,總的原因是古代人接受的是真正的教育,古代一般讀書人都有智慧,而我們當今接受的是知識、高階知識訓練,幾乎沒有智慧。可以從這幾個方面來看古代人接受的教育:

    一是古人的教育始於從胎教。母親懷孕十個月,心裡面所想的都是仁義道德、孝悌忠信、言語動作都守禮。小孩所感受的,是母親的正氣,這個孩子出生下來好養。

    二是古代讀書人能夠接受到聖賢教育包括倫理、道德、因果等教育,士能夠言行一致,品德高尚。

    三是古代讀書人精通中國漢字,那是智慧的符號。我們今天很多人不知道《說文解字》。

    四是古代讀書人會讀、會背、會寫文言文。文言文是非常偉大的發明!能寫出文筆優美的文言文,寫詩就太容易了。

  • 7 # 狐說競彩

    多則雜,專則精,資訊大爆炸時代很難像古代一樣有更多的人去專注於詩詞。社會重視則會催生更多人去創作好作品,在當今社會詩詞已沒有古代社會那麼重視。個人認為主因在此兩點。

  • 8 # 鍾書舍人

    其實現代有很多優秀的詩詞作品,只是詩詞被嚴重邊緣化以後,關注的人太少了。舉幾個我比較喜歡的例子吧:

    偶成

    醉臥長安

    重過江城細雨天,少年心事邈如煙。當時憶有人同傘,一雨分淋左右肩。

    望黑龍江東故國領土

    張智深

    關山相望朔雲中,鐵馬王師夢已空。唯有西風心不死,年年吹雨過江東。

    詠史

    李夢唐

    高閣垂裳調鼎時,可憐天下有微詞。覆舟水是蒼生淚,不到橫流君不知。

    挽彭德懷將軍

    楊啟宇

    鐵馬金戈百戰餘,蒼涼晚節月同孤。冢上已深三宿草,人間始重萬言書。

    甲申年七月西站送客

    高松

    客中送客更南遊,一站華光入夜浮。說好不為兒女態,我回頭見你回頭。

    過長安街

    高松

    一紀沉痾百尺冰,路無凍死即中興。此生不是經綸手,閒看天街十里燈。

  • 9 # 不拉燈原創作品

    什麼是詩?什麼是詞?看來現代人能回答上來的寥寥無幾。現代人都覺得詩詞沒有什麼用,可是古代人要想出人頭地,就得頭懸梁錐刺股,從小就吟詩作對,去趕考應試,夢想當個秀才中個狀元。能對上半副對聯,就能獲得美女芳心,就能獲得皇上寵愛,就能飛黃騰達光門耀祖。

    現代人沒房沒車沒存款,酸溜溜地對個對聯,就能抱的美人歸?這時的詩詞算個狗屁。

    吟詩作對是有閒人的閒情逸致,通俗的說就是吃飽撐的。如果溫飽問題還解決不了,人們揹負著車貸房貸的大山,整天奔波惶惶不可終日,哪有吟詩作詞的閒心?

    情不自禁的把現代人和古代人做了個對比,古代人沒有什麼娛樂,沒有電視沒有手機,就依靠這些文字遊戲來消遣。寶哥哥和林妹妹躺在床上不也是在吟詩作對嘛。

    再說,寫詩作詞的要求很高,比如字數比如平仄,這就使人望而生畏。詩啊詞啊的也不值什麼錢,是賠本的買賣,沒人捨得去投資。

    時代不同,價值觀不同。詩詞畢竟是一種文學形式,也許將來會用另一種方式存在著。

  • 10 # 月明松下

    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體。

    現代採用白話創作文章,遣詞造句自然不能與古人的文言相比較。

    古人寫詩(詞),一是因為科舉的需要;二是是朋友、親人之間交往的需要;三是排遣各種心情的需要;四是為了立言,為了不朽;五是為了記錄歷史事件,社會事件,生活事件等。創作時,自然煉字煉句,文學水平高於現代,是有原因的。

  • 中秋節和大豐收的關聯?
  • 老婆從懷孕到生小孩兒,老公應該放棄工作在家陪著嗎?